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自然

  • 毒药手帖

    作者:[日] 涩泽龙彦

    ☠️ 不可告人的犯罪狂想,大开眼界的毒杀百科

    贪婪,爱欲,信仰,权谋……

    东洋鬼才涩泽龙彦,以毒药之名书写文明的暗面

    ☠️ 编辑推荐

    ◎ 以小见大的“毒药学”小书

    本书论及毒药的分类与分类法变迁、毒杀事件的原因归纳、解毒剂的发明与发展、各式各样的投毒方法……十三篇文章,以 时间为经,以“毒药”为纬,编织出小而繁复的文化史壁毯。

    ◎ 科学与巫术角力的文明史

    从古代博物学著作、草本书中记载的奇妙现象,到现代化学、生物学、医学的实验与论争,作者将毒药的发展作为人类历史的一个侧面,投射出“神”的隐退与“人”的崛起。

    ◎ 荒谬与猎奇的毒杀案件

    古罗马的权力斗争、瓦卢瓦王朝的宫闱秘事、毒药学家争论不休的百年悬案、扑朔迷离的报头新闻……细说从古至今的代表性毒杀事件,带领读者走入历史迷雾之中,探寻投毒杀人的心理动因。

    ◎ 文学作品的暗黑灵感之源

    上至荷马史诗、下至现代推理小说,爬梳文学作品中的投毒事例,在莎士比亚、萨德、巴尔扎克、大仲马的作品中,一瞥毒药的魅影。

    ☠️ 内容简介

    《毒药手帖》是一本以“毒药”为主题的西方文化史研究散论。全书主要围绕毒药的演变和历史上以欧洲为主的毒杀事件,逐篇谈及了古代巫术,古罗马—中世纪政权更迭的秘密,毒杀者的性别、职业和心理特征分析,文学名著中毒杀桥段的史实由来,医学解剖对法庭判决的影响,近现代生物化学的发展对解毒的促进作用与反作用等等。

    ☠️ 名人推荐

    如果没有涩泽龙彦,日本该是一个多么无趣的国度。

    ——三岛由纪夫

    涩泽龙彦至今仍被称为异端文学,但他的文学作品建立在惊人的博学之上,如鲜艳强烈的光遍及人心不可思议的幽深之处,此谓文学的本道。

    —— 埴谷雄高,《死灵》作者

  • 为什么,是植物图鉴

    作者:[日]中平卓马

    ◆ “变成相机的男人”:《Provoke 挑衅》创刊人、森山大道“最爱的宿敌”,摄影的思想者与实干家如何用人生回应摄影的意义。

    ◆ “阅后即焚”:是什么,让中平卓马宣布与摄影决裂,将自己的所有摄影作品烧光?为什么,是植物图鉴?推翻自己的激进宣言,风格秀异的摄影写作。

    ----------------------------------

    【内容简介】

    《为什么,是植物图鉴》是日本传奇摄影师中平卓马的摄影评论集,共35篇。书中,作者提出的问题是一个摄影创作者都必须面对的困境——我们如何透过照片逼近真实?同时,作者也通过书名逼迫摄影与自我表现的关系,照片如果不是传达作者的意旨,那照片是什么?按下快门,一切因此结束。

  • 万物的尺度:看得见的单位

    作者:[日] 丸山一彦

    用照片和图画让“单位”看得见,让近80种单位带来具体的感受。

    单位是如何定义和命名的,节、马赫、加仑、桶、磅这些单位有什么方便?

    理解似懂非懂的单位,提高对数理化的兴趣。

    ◎ 编辑推荐

    ☆ 用照片和图画,让抽象的物理单位带来具体的感受,让数理化更加亲切

    1厘米有多长——成人中指指甲盖的宽度;1千克有多重——4个苹果或者165个一元硬币的重量;1勒克斯有多亮——1只萤火虫发光的亮度;1摩尔有多少——能组成30座富士山的沙粒的数量……用大量照片和图画来解释,让抽象的单位与实物产生联系,一下子就有了具体的感受,数理化课程中的抽象数据不再遥远。

    ☆ 介绍单位用来表示什么,也解释它是怎么制定的,有什么样的历史

    单位“米”是长度的单位,起初法国人将它确定为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1000万分之1,后来又有改成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内行进的距离。“马力”是因为詹姆斯·瓦特为了展示蒸汽机相对于马匹的出色能力,而设定的功率单位,后世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又使用“瓦特”来做功率单位。更多单位的故事等你发现。

    ☆ 清晰的条理和版式,分类详细介绍36种单位,并介绍约40种相关单位

    分类介绍长度、面积、体积和容积、质量、时间、速度、与光有关的、与电有关的、功率、能量、压强、声音强度、频率、温度、分辨率、数据等单位,以及用于表述巨大数字和微小数字的词头。分多个板块来建立立体的知识网络:单位用来表示什么量、用什么符号,名字被作为单位的科学家,拓展知识,趣味小知识……

    ◎ 内容简介

    数字+单位,是我们度量世界的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米、亩、秒、升、千克、吨等单位,还会接触到桶、牛顿、安培、伏特、马力、瓦特、焦耳、赫兹、dpi甚至风级和震级等单位,但你真正知道这些单位是怎么确定的,有多长、多大、多重、多快、多强吗?这本书用图鉴的方式帮助你理解近80种单位,让抽象的单位也能带来具体的感受,让你能够更深入理解世界。

    本书特点在于用十分形象的图画和照片向读者展示多种抽象单位的量,既可以作为课堂知识的补充,也可以作为趣味的课外延伸读物,有利于培养科学头脑。

    ◎ 媒体推荐

    日本人凭直觉就能理解4.5张榻榻米和1升的瓶子的大小。但那些非公制的单位就难以理解,如桶、加仑等。这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的精彩之作,对单位可视化进行了划时代的尝试。我小时候从电视剧《草原上的小房子》中知道了一亩是足球场的一半大小,两张榻榻米面积约1坪。最近,家电卖场的灯泡亮度从“瓦”改成了“流明”,这让我很困惑。我也搞不懂贝可勒尔和希沃特。但从这本书里都弄明白了。

    ——日本读者评论

    一些大到难以想象或者很抽象的单位,虽然我们理论上知道,但在这本书中只用看一下图片就能明白了。也许正因为如此,书中大部分单位都用照片和图画展示,而且有通俗易懂的解释(起源、含义、用法等)。

    在学习单位的时候,最好已经能做简单的乘除法,但我觉得单位基本上是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可以超出对应年级的理解范围,所以我觉得这本书适合作为小学生入学的礼物。不过,这本书内容非常多样,从熟悉的“米”到你也许从没听过的“开尔文”,而且讲得比较透彻……

    我真的很推荐这本书,因为这是一本划时代的图鉴,它能让你直观地理解成年人都看似明白却只能模糊想象的单位。……我见过各种类型的绘本,这是我见过的最先进的绘本之一,所以想买给自己的孩子。

    ——日亚读者评论

  • 花神的女儿

    作者:【加】安·希黛儿

    ◎荣获美国历史学会女性史琼·凯利(Joan Kelly)纪念奖

    开创了关于女性与自然、科学和知识的历史研究范式

    安·希黛儿以其作品的经典性影响了大批相关领域的学者

    ◎从古罗马司花女神到欧洲女性植物学家

    18、19世纪的启蒙运动为女性打开了植物学大门

    却又用“女性”标签压制她们在科学领域的更多探索

    女性为植物学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莫大贡献

    但在男性拥有绝对话语权的专家文化下

    她们却难以独立署名

    【内容简介】

    《花神的女儿——英国植物学文化中的科学与性别(1760—1860)》是书写1760—1860年英国博物学文化中的科学与女性的经典著作,出版后影响了大批相关领域的学者。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和详实的史料聚焦了博物学史、科学史上重要却被忽略的边缘人群,再现了女性植物学家在性别意识形态严重束缚个体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兼顾学术理想并平衡家庭生活。本书的引进出版,对中国读者认识植物学文化以及女性植物学家的生活与学术深有裨益。

    【专家推荐】

    这是一部开创性的著作,探讨了植物学为何在林奈时代的英国被推崇为适合女性的科学,成为女性重要的文雅活动。希黛儿也剖析了19世纪科学职业化和专家文化影响下女性植物学实践遭受排斥的过程。本书为我们理解植物学、理解女性打开了新的视野,提醒我们唯有了解女性的植物学实践,才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当时的植物学文化。

    ——伯纳德·莱特曼 加拿大约克大学科学史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希黛儿用翔实的证据展示了女性为植物学、博物学文化贡献良多,让人们重新正视人类与植物交互的多样性,也启发我们拨乱反正,反思科学世界图景,以实际行动丰富我们的生活世界。

    ——刘华杰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物学文化倡导者

  • 鸟鸣时节

    作者:[英]布雷特·韦斯特伍德 / [英]斯蒂芬·莫斯

    自然爱好者的宅家观鸟指南,247种鸟类的故事,274帧精美插图,扫码可听鸟鸣

    .....................

    ▼编辑推荐▼

    ◆ 宅家观鸟指南,自然文学典范

    《鸟鸣时节》按月份排序,用优美、灵动的文笔依次介绍了一年当中有代表性的247种鸟类,其中200种在中国也有分布。它鼓励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聆听四季之歌,重建与自然的联系。

    ◆ 秉承英国深厚的博物学传统

    作者布雷特·韦斯特伍德(Brett Westwood)、斯蒂芬·莫斯(Stephen Moss)是英国知名博物作家、BBC自然史节目制作人和资深观鸟爱好者,他们用优美而通俗的科学语言描述鸟类的外形与生活史,以饱含诗意的文字记录生态环境的变迁,每个篇章都是凝练而优美的散文。

    ◆ 提供发人深省的保育案例

    《鸟鸣时节》通过游隼、燕隼、赤鸢、红背伯劳、反嘴鹬等鸟类的经典保育案例,指出气候变化、栖息地消失和盗猎对鸟类生存造成的深刻影响,从而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人与土地的关系。

    ◆ 含274帧精美版画插图

    英国知名画家、版画家卡里·阿克罗伊德(Carry Akroyd)为《鸟鸣时节》特制258幅黑白鸟类插图和16幅表现生境的彩色插图,形态准确,风格复古,意境悠远。

    ◆ 扫码可听鸟鸣

    译林版《鸟鸣时节》配有赏心悦目的视听资料,每个章节开头附有一个二维码,扫码可查看当月鸟类的学名和特写照片,聆听有代表性的鸟类鸣声及相关音乐作品。

    ◆ 知名鸟类学家力荐

    英国生物学家、《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作者马敬能(John MacKinnon)作序,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中国鸟类观察手册》主编刘阳倾情推荐。

    ◆轻盈柔软,便于携带

    内文和彩插分别选用65克、75克进口北欧蒙肯纸印制。全书色彩柔和,质地轻软,方便在户外或旅途中随手翻阅。

    .....................

    ▼内容简介▼

    鸟类看似毫不起眼,却总能唤起人类深刻的情感共鸣。我们在杜鹃的叫声里听到夏日临近的脚步,从家燕的剪影中看到乡愁。

    《鸟鸣时节》以BBC同名精品广播节目为蓝本,选出247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鸟类,用优雅而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它们的外形、鸣声和生活史。书中穿插民间传说、诗歌、艺术,呈现出鸟类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它还介绍了英国鸟类保育的经典案例,为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本书含有274帧精美插图,扫码可欣赏鸟类的照片与鸣声。

    .....................

    ▼名家推荐▼

    《鸟鸣时节》是一本妙趣横生的书……本书所描述的247种鸟类几乎也都分布在中国,或是与中国的鸟类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马敬能(英国生物学家、《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作者)

    《鸟鸣时节》用通俗而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鸟类是地球演化出来的独特动物类群,更是连接人类与自然的重要情感纽带,因此需要我们不遗余力的研究和保护。

    ——刘阳(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中国鸟类学会理事)

    这本美丽的书令人不忍释卷,优美的行文与卡里·阿克罗伊德的插图使它成为难得的珍品。

    ——《BBC乡村档案》

    我喜爱这些非同凡响、包罗万象的诗意描述。阅读这本书,让我想要踏出家门,亲眼看看那些鸟儿,亲耳聆听它们的鸣声。

    ——米兰达·克列斯托夫尼科夫(BBC自然史节目主持人)

    对于200多种鸟类的简短描述,组成了这本美妙的书……你随时都能翻阅书卷,在匆匆一瞥中将鸟儿和它们的歌唱带进你的生活。然而一旦你拿起它,你将发现自己会忍不住一篇接一篇地读下去。

    ——马克·埃弗里(鸟类学家、博物学家)

  • 形式的起源

    作者:[美] 克里斯托弗·威廉斯 / Christopher Williams

    自然造物和人类造物的设计法则

    万物的形式遵循着怎样的设计法则?

    一起探究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形式“是什么样”和“为何这样”

    ☆ 大量案例的新颖解读,探讨设计的本质

    ☆ 各个领域的理论相互关联,示范如何跨学科思考

    ☆ 海量精美插图,兼具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 内容简介

    作为一名设计理论学者,作者以独特的思考角度向我们展现了观察世界的另一种方式,以专业的理论知识向我们解释了周遭环境中的事物为什么是如今的形式以及如何发展为现在的形式,也即“形式的起源”。本书旨在鼓励读者关注并理解自然界和人造环境的复杂构成。书中的附注和实例涉及了广泛的领域,包括了机械、结构和材料领城的知识,也有地质学、生物学、人类学、古生物学、形态学等学科的内容。对于那些渴望了解这个世界的人来说,这些内容会让他们恍然大悟,并惊叹大千世界如此有趣。

  • 朱鹮的遗言

    作者:[日]小林照幸

    一个物种在日本灭绝,

    “对生命的慈爱”如何从现代日本消失?

    获日本大宅壮一非虚构文学奖

    ——————————

    这是一部通过濒临灭绝的鸟类朱鹮,向人们展现人类对自然所犯的罪,以及想要偿还罪行的人类如何苦战、挣扎的报告文学。

    ——柳田邦男(日本著名非虚构作家)

    ——————————

    Nipponia nippon,朱鹮的学名象征着日本。

    这种美丽的鸟,曾经遍布日本全境。

    到1930年代,只有新潟县的佐渡观测到了它们的踪迹。

    当地爱鸟人士为保 护最后的朱鹮不遗余力……

    据佐藤春雄的观察,日本的朱鹮每十年会迎来一次大的变化。昭和初年,日本政府将朱鹮指定为“天然纪念物”;昭和一十年代,朱鹮因战争而被人们淡忘;昭和二十年代,佐渡朱鹮爱护会为代表的保护组织成立,朱鹮重回人们视野。之后每十年,对朱鹮的保护就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今年,平成七年,换算成昭和的话,应该正值昭和七十年。佐藤春雄坚信,今年将会出现新的变化,而春雄所期待的变化,则是朱鹮在日本国内的首次产卵和孵化的成功。

    小绿和凤凤于4月4日起开始交尾,并成功产卵。

    佐渡三家朱鹮保护组织欢欣鼓舞。五颗卵意味着五只小朱鹮,到访保护中心的游客也为之雀跃。

    然而,人们的喜悦与期待再次落空。4月30日,小绿突然死去。小绿留下的五颗卵承载了日本产朱鹮的血脉,是人们最后的希望。它们能否孵出,备受瞩目。

    5月20日,环境厅公布:“五颗卵没有孵化的可能性,人工增殖失败。”

    小绿之死加上孵化失败,日本产朱鹮的血脉就此断绝。唯一存世的日本产朱鹮小金,也已无生殖能力。凤凤于6月被送归中国。

    平成七年,昭和七十年(1995年)。春雄做梦也没有想到,他所期待的日本产朱鹮将迎来的巨变,竟然是彻底的灭绝。

  • 章鱼的心灵

    作者:[澳] 彼得·戈弗雷-史密斯 / Peter Godfrey-Smith

    做一只章鱼或乌贼是怎样的?

    动物是否能意识到自身感觉到的一切?

    完全不像人脑的大脑会如何看待世界?

    哲学×演化 → 心灵×物质

    主观经验的演化起源也许未必以“有类似人脑的复杂大脑”为前提

    特别说明:乌贼也是本书的重要角色!

    ◎ 编辑推荐

    ☆写作层次丰富,拓展多元新知:这 是一部视角多维的自然志和哲学分析笔记。作者作为一名哲学家,跳离扶手椅中的空想推论,一跃潜入海面之下,搜寻探究他心问题(the problem of other minds)的信息拼图。他以人类的心灵,观察、跟踪和理解章鱼、乌贼等他者的心灵,让文字在哲学和科学之间无缝切换。

    ☆收录作者本人的潜水摄影:作者早年就通过博客记录下自己的潜水经历、与章鱼和乌贼相遇的种种趣闻,还有前沿的研究报道。本书不仅通过文字重现了这个哲学家对头足纲动物产生兴趣的过程,还穿插了作者和潜水同伴在水下(尤其在章鱼城邦架设GoPro相机)拍摄到的精彩照片和视频截图。书中还精选了部分彩插,为我们生动展现了头足纲动物调色、摆造型和追赶打斗的细节。

    ☆从潜水爱好到学术研究,从专业探索到社会关怀:作者的写作和思考并不止步于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研究旨趣。作者在书中还为我们展示了海洋环境变迁的一角历史,他本人同时积极投身澳大利亚本土的生物多样性与海洋保护行动,并把这本书题献给每一个保护海洋的人。

    ☆已翻译成20多种语言版本,备受各界赞赏:《科学》《科学美国人》《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金融时报》《卫报》《华尔街日报》《伦敦书评》等科学媒体、大众文化媒体和潜水专业杂志赞赏热评。本书还曾入围2017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终选。

    ◎ 内容简介

    海洋是心灵(mind)的起源地,或者说,心灵最早期的模糊形式是在海洋中形成的。痴迷潜水的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研究者彼得·戈弗雷-史密斯,关注从演化角度探索意识是如何从生物体的身体基础上产生的、动物是如何演化出主观经验的,也就是动物身为这种动物的特别感受。当这位全身包裹着橡胶的哺乳动物代表和一只同样对他充满好奇的头足纲动物在海中相遇,物质和心灵既在物理层面互相牵引,也为身心关系的研究带来了不同于人类的、他者意义上的全新认识。

    在大约6亿年前,哺乳动物与头足纲动物走上了各自的演化之路。头足纲动物从只能吸附着平移,到像齐柏林飞艇一样自由地游向高处,然后到彻底抛弃外壳、再无固定形状——在身体形状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它们的感官、行为和心灵也在输入和输出的反馈中演化出了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它们的大部分神经系统不在大脑,而是遍布全身;它们用触腕卷上你的时候,并不是在触摸你,而是在感觉你是否能吃;关于章鱼的高智力趣闻传得神乎其神,可是它们的寿命又令人费解的短暂……如何去理解这些接近外星智能生命的动物的心灵?这本既关于哲学也关于动物演化的小书或许能够带来启发。

    ◎ 媒体推荐

    说这是一本哲学书是成立的,因为戈弗雷-史密斯是一个很少见的在现实世界中搜寻线索的哲学家。渊博且富有好奇心,他小心探索,又细细欣赏。他是充满善意的自然探索者。他从

    不教条,还惊人地敏锐。

    ——卡尔·萨菲那,《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令人入迷且意义深远……戈弗雷-史密斯潜入海洋,进行了一次非常独特的哲学之旅。我们跟着这位活力满满的潜水者,同时也是一位令人钦佩的作家,看他研究和思考头足纲动物的生命和意识的起源……从本书的书名,以及戈弗雷-史密斯对自己和章鱼相遇的描述,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相信,这些动物都有意识。

    ——史蒂芬·凯夫,《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在彼得·戈弗雷-史密斯看来,章鱼的异质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意识的本质,而且它们这种有意识的状态不能通过简单类比人类的意识来理解。戈弗雷-史密斯从认为意识是演化的产物出发,再到承认意识有更原始的起源:动物的意识是连续过渡演化的。

    ——埃米娅·斯里尼瓦桑,《伦敦书评》(London Review of Books)

    我爱这本书,它在书中娴熟地交织了自然志、哲学和好奇心。本书带我们潜入深海,不止潜入波浪之下,还近距离地接触了神秘且有高智力的章鱼,透过数亿年的演化史叩问意识的本质和起源。戈弗雷-史密斯通过生动、文雅的叙述为我们讲述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詹妮弗·阿克曼,《鸟类的天赋》(The Genius of Birds)作者

    ◎ 获奖信息

    ★《纽约时报·书评》年度编辑推荐

    ★《出版人周刊》2016年季度十佳科普著作

  • 龙猫的家

    作者:[日] 宫崎骏

    ★★★ 宫崎骏亲撰图文随笔,中文简体首度授权出版。

    · 一直以来,我们只能通过电影、访谈“侧面感知”导演宫崎骏;这一次,宫崎骏提笔写下内心的想法,让我们“直接读懂”大师宫崎骏!

    · 吉卜力谨慎考虑近三十年,终于授权!

    ★ 打开宫崎骏所有作品的钥匙,就在这里!

    · 21张手绘画稿 + 6篇暖心随笔

    · 普通的街巷,平常的房子,如何开启了宫崎骏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 你没见过的宫崎骏

    · 宫崎骏不画画的时候在干吗?

    · 在宫崎骏眼中,什么样的屋子里会长出龙猫呢?

    ★ 1:1复刻日语原版,吉卜力审核认定!

    · 进口铜版纸×高还原度全彩印刷×锁线精装,精准还原大师手稿的色彩和笔触。

    ★ 番外

    · 本书的出版使一个美好的庭院免于被拆毁,宫崎骏亲自设计,将其改造成了一座公园。

    =======

    所谓家,就是人、住宅、庭院植物一起生长的空间。

    所谓日子,就是我们和房屋、和植物、和所有生灵共同度过的悠长时光。

    这样的日子是美妙的,这样的家能涵养出不介意麻烦、内心知足的人。

    生活的起点在哪里,终点又在何处?宫崎骏带着满腹追问,敲开了东京人的家门。他不仅采集到了家的细节,画下了岁月本真的色泽;每个人心中的理想和坚持,也在他笔下变得清晰与具体。生活是日日夜夜的烟火声息,更是代代流传的诚挚心意。

  • 月亮

    作者:[德] 贝恩德·布伦纳

    ★★★

    你对月亮的所有好奇,这本书中都有答案。寒冷、满是岩石、没有生命的小卫星,如何成为文化长河中浪漫而神秘的母题,又是如何引领科学步入太空,直至更广袤的星际?

    ……………………

    ◎ 编辑推荐

    ★ 一部优美绝伦的文化史。近百张来自珍稀典籍、博物馆藏的插图,全方位展现月亮在神话、诗歌、巫术、科学、科幻等人类世界各个领域中的丰富意涵。

    ★ 装帧精致,32K圆脊精装,灰色草浆纸外封,从封一到封四的月盈到月缺,烫印电化铝工艺,呈现月亮一般的光泽和质地。书名附近是一组象征星轨的虚线烫印,仿佛时光的痕迹,暗合历史中人类对月亮的不断追寻。

    ★ 从文化视角切入天文知识,用诗意方式温柔科普。

    ……………………

    ◎ 内容简介

    月亮是人类在太空中最近的邻居,你对它的所有好奇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本书是探讨人与月亮关系的力作,讲述人类几千年来是如何在月亮的启发下生活、思考、探索、创造的历史。

    从古人观月的想象和诠释到现代科学的探索和验证,科学、诗歌、神话等量齐观,自然与文化两大主线并肩而行。此外,书中还辅以许多取自古老典籍乃至科幻小说等的配图,充分展现了这颗星球是如何不断启发人类的想象力,终至成功登月的全过程。

    布伦纳是位极佳的非虚构作家,他鲜少拿一堆术语轰炸我们,却处处流露出对主题的精通。他用文字构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舞台:上演着月亮与疗愈、仪式有关的神秘故事,举行着横跨几个世纪科学家谈论月球的思想盛宴,叙述着冷战时期月球影片的历史……

  • 北方有棵树

    作者:欧阳婷

    *写给大自然的情书:不管你有多孤寂,总有风景能抚慰你

    *一本以城市及周边为对象的自然笔记和物候观测

    *从日日惦记的花草树木,到遍寻不得的林中生灵,再到别具一格的自然收藏,以及变幻多姿的天边云朵,大地、天空、林中、水上之万物融为一体

    这是一本久居北京而写就的自然观察和城市物候笔记,不仅限于花草植物,还有鸟、雨、云、风等,以炽热深情的文字,展现出一年的四个季节里,万物作为整体的优美自然图卷。

    跟随作者细致的观察、细腻的书写,我们看到在这个巨大的城市里,在人居住的空间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共生在这个环境里的物种。在城市的边缘,在日常生活里,甚至就在身边一小方天地里,只要留心,我们还可以聆听到许多荒野的声音,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和珍贵之处。万物可亲,也让人心灵富足,只要拥有这种感知力,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广阔无边的自然、受到自然的滋养。

    本书以12个月份为线索,直观地感受北京城市、公园、山林的景观变化以及其中的花草与鸟类,将思考、感悟、阅读、旅行和博物融合起来,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度交流。

  • 地球上最孤单的动物

    作者:[英] 米莉·玛洛塔

    芳踪难觅的栗腹鹭,钟爱旅行的勺嘴鹬

    感情专一的虎尾海马,雌雄难辨的曲纹唇鱼

    从海洋到森林,由沙漠至淡水

    从草原到山脉,由湿地至苔原

    43 种来自全球各地的野生濒危动物

    讲述它们鲜为人知的日常生活

    这些正在消失的自然生灵

    非凡又神秘,纤弱又坚韧

    身陷种种威胁与困境

    却极少 进入公众视野

    成了地球上最孤单的动物

    《纽约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榜作家

    拥有全世界数百万粉丝的“涂色书女王”米莉• 玛洛塔

    以突破往日线描风格的全彩手绘插画

    重现珍稀动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意在唤起人们对自然之美的爱与记忆

    没有什么比动物世界更加真实

    每一种动物都值得在这大千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来自世界八大栖息地的43 种野生濒危动物,讲述了它们的生存状态、生活习性,以及面临的威胁和困境。除此之外,书中还列举了保护濒危动物的具体措施,提供了详尽的动物分布地图。

    这是英国炙手可热的插画家米莉·玛洛塔的最新突破性作品,她一改以往黑白线描的绘画风格,用清新雅致的彩色插图和趣味横生的文字,将身怀绝技、各具魅力,却极少进入公众视野的珍稀动物展现在读者眼前,意在唤起人们对自然之美的爱与记忆,让公众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编辑推荐

    这是《纽约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榜作家、拥有全世界数百万粉丝的“涂色书女王”米莉•玛洛塔突破往日线描风格的全新力作。继与《秘密花园》齐名的《动物王国》等5本大获赞誉的涂色书之后,这是她第一本图文并茂、有主题与故事、并具有环境及社会价值的科普绘本。

    她调研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国家地理》杂志、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以及大量图书馆资源,最后精选出全球8大栖息地的43种珍稀濒危动物,意在启发下一代青少年、自然主义者、生物学家、动物学家、志愿者和热爱大自然的人,关注动物的生存状态及环境。

    本书中的动物都是不常进入公众视野的濒危品种,不仅讲述了它们鲜为人知的生存状态、生活习性,还特别分析了它们面临的威胁和困境。除此之外,书中还列举了保护濒危动物的具体措施,提供了详尽的动物分布地图。不管对希望了解动物世界的青少年,还是对此主题感兴趣的成年人来说,都具有收藏价值。

    本书为8开大画幅开本,细腻地展现了濒危动物世界的灵动之美。它独一无二的图案设计、繁复精致的插画、“不似之似”的趣味细节,很值得设计人员及艺术家借鉴和学习。

  • 阳台种菜

    作者:[日] 菊香彩页社

    嫩芽冒出时的惊喜,抽枝展叶时的愉悦,采摘收获时的满足……在阳台种菜的日子里,尽是幸福的瞬间,平凡的日子有了甜蜜的期盼,普通的阳台变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自己动手,阳台种出有机菜,只要合理安排,有效利用空间,小小阳台就可以满足一家人日常的蔬菜需求,而且是有营养、无污染的有机蔬菜! 本书介绍了几十种常见蔬菜的培育方法。从播种、间苗、培土,到搭架、摘芯、收获,手把手教你在阳台栽培蔬菜的基本要点。让你轻松拥有属于自己的阳台菜园,享受培育和收获带来的满满幸福。
  • 食在自然

    作者:陳惠雯

    當季、在地的食材最符合減少食物里程的環保要求,也是最美味的新飲食概念。但是當某種食材盛產時,我們就幾乎天天都吃差不多的菜色,怎麼烹調才不會吃膩?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更多人在不需耗費太多時間、金錢,也不會失去「吃」的樂趣下,就能輕易得到健康,並為地球暖化共盡一份心力。 書中並以「從產地到餐桌」的概念,呈現四季食材自大地生成到成為桌上美味料理的過程。加上一篇篇文字分享,喚醒早被多數人所遺忘但本該如此的自然法則和吃的態度,配合上最天然、儉樸、方便的當季食材料理,讓都市人也能擁有農莊般質樸有味的健康生活。
  • 大自然中的美食

    作者:[日]中山章子 等主编

    “它们从哪里来的?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通过真实图片与趣味手绘展示美食从生长到制作的全部过程 帮助孩子通过最熟悉的食物接触自然 ................... ※编辑推荐※ 轻松解答宝宝对食物的疑问,既能激发好奇心,又能普及科学知识。 本系列图画书共5册:《大豆 !变身!》《大米哪里来》《蜂蜜做好啦》《牛奶大变身》和《最爱巧克力》,每一册都围绕一种孩子熟悉的生活美食而展开。香喷喷的大米饭、甜滋滋的蜂蜜、浓郁的巧克力、香醇的牛奶、百变的豆制品,他们是从哪里来的?是用什么做成的呢?这套新颖的美食科普绘本,通过真实照片与趣味手绘,展示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美食从生长到制作的全部过程,轻松解答好奇宝宝的疑问。 帮助宝宝通过最熟悉的食物接触自然,引导孩子善待食物,敬畏自然。 本系列详尽展示了食物生长、加工、制作的过程与步骤。通过照片带来真实的视觉感受:一颗小小的、晶莹剔透的米粒,要经历从禾苗到谷子长达数月的漫长生长,收获后还要经过数十步工序加工才会到我们的餐桌上。给孩子必要的食物教育:一滴蜂蜜,一杯牛奶,一块巧克力,一道豆制品,都离不开大自然的馈赠和人类的智慧与辛劳。引导孩子珍惜、善待食物,尊重、爱护大自然,让孩子了解这些自然知识,从小培养孩子选择健康饮食的能力,拥抱自然的意识。 每一个孩子天生都是动手的行家,大小齐动手,探索美食乐无穷! 这套关于孩子身边美食的科普图书在日本大受欢迎,还得益于它启发孩子们动手探索和发明制作美食的兴趣。了解了食物的来源与制作方法,当然应该亲自来试一试啦。本书清晰的步骤易于成人带着孩子一起操作,制作属于自己的亲子美食!在对美食的共同探索中培养亲密感。 ...................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让孩子通过身边最熟悉的食物接触自然的美食科普图书,通过真实照片与趣味手绘展示美食从生长到制作的全部过程。全系列介绍了大米、牛奶、蜂蜜、巧克力和大豆这五种日常美食的生长及制作过程。 书中回答了孩子们生活中常有的好奇:这些食物从哪里来的,他们是用什么做的?同时,详尽的步骤展示,能激发孩子们动手探索和发明制作美食的兴趣。让孩子珍惜身边的日常食物,了解更为全面的美食文化。 大量实拍照片展示给孩子直观、真实的过程,除了科普知识外,还能启发孩子对人与自然的理解,每一道美味的食物都离不开大自然的馈赠和人类的智慧与辛劳,看似平常的日常美食,也承载了人与自然的意义。
  • 雲圖鑑

    作者:田中達也

    《雲圖鑑》是觀賞天上的雲與天空最佳的工具書。本書以雲出現的高度做分類檢索,讓您依照眼前雲的高度作簡單的辨識,並告訴你眼前雲的特質與形成原因,甚至可能是即將而來的氣候轉變,讓您看雲知天氣。 本書搭配300多張天空照,精采呈現天空80多種雲彩變化,讓您盡觀天空的多樣景致。書末還附有傳承中國數千年的二十四節氣,教你從曆法透知天氣的變化。
  • Art Forms in Nature

    作者:Ernst Haeckel

    在线阅读本书 Book Description Multitude of strangely beautiful natural forms: Radiolaria, Foraminifera, Ciliata, diatoms, calcareous sponges, Siphonophora, star corals, starfishes, Protozoa, flagellates, brown seaweed, jellyfishes, sea-lilies, moss animals, sea-urchins, glass sponges, leptomedusae, horny corals, trunkfishes, true sea slugs, anthomedusae horseshoe crabs, sea-cucumbers, octopuses, bats, orchids, sea wasps, seahorse, a dragonfish, a frogfish, much more. Book Dimension length: (cm)27.7                 width:(cm)20.7
  • 宇宙的答案云知道

    作者:[英] 加文·普雷特-平尼

    自然界里,没什么比云更具多样性和戏剧性,没有什么能像云那样美得雄伟壮观,却转瞬即逝。 云有喜怒哀乐,洒脱随性,千姿百态。如果没有云,天空将只剩光秃秃的湛蓝,无聊而乏味;如果没有云,夕阳西下的景象仅仅是一颗明亮的球消失在地平线之下;如果没有云,人类也将没有任何可饮用的水源……云拥有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 作者从小爱看云,他于2004年成立“赏云协会”,并在众所期待下写出这本精彩的书,以云的十大分类为基础,包罗万象,趣味横生,详细介绍风起云涌的科学原理、朵朵白云的趣闻逸事,随手拈来许多云的文学典故及亘古神话,让你看到的不只是“云彩”,更是云背后的科学与趣闻,更是宇宙的秘密。 云是天空的灵魂,它将带你一窥自然的奥妙,解开宇宙的答案。
  • 中国湿地植物图鉴

    作者:王辰,王英伟

    本书收录我国常见湿地植物共365种,其中大部分种类为我国原生物种,少数种类为我国常见引种栽培的物种。每种植物具有1-3幅精美生态照片,并配有简明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应用价值。
  • 常见蘑菇野外识别手册

    作者:肖波,范宇光

    《常见蘑菇野外识别手册》内容简介:每当听到“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时,往往能将人们的思绪带到过往的童年,对我们大多数忙碌于生活、工作的人来说,那些色彩缤纷、美味可口的野生蘑菇只能存留在记忆中,为了唤起儿时的回忆,指引人们亲近、认识大自然留下的这类宝贵“财产”,我们特意编写了这本小册子。 很多人尤其是具有农村生活经历的朋友在谈到蘑菇时都能列出一大堆名字,但是要准确识别纷繁复杂的蘑菇种类却不是那么容易。有人说蘑菇看着都相似,但实则又似不同,极微细的差别都可能会让人“走眼”。另一方面,蘑菇与其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同一种蘑菇在不同环境中都可能有所差异,这为我们正确识别增加了难度,这些对我们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来说要开展这项工作都是很头痛的事情。对于广大蘑菇爱好者来说,能了解蘑菇基本特征、认识常见蘑菇的一些种类就足够了。 蘑菇具有多方面的利用价值,其中极重要的方面就是食用,我们耳熟能详的香菇、银耳、牛肝菌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代表,我们喜欢其鲜美的味道、丰富的营养,相比大自然中数以百干计的食用蘑菇来说,我们当前能尝到的种类仅是风毛麟角。除此之外,很多蘑菇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像冬虫夏草、灵芝、茯苓、猪苓等千百年来就备受人们重视,长期以来在人们防病、治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除了美味的食用菌和重要的药用菌之外,还有一大类能伤害人体健康甚至使人致命的毒蘑菇,由于人们对这一类菌缺乏科学的认识,民间的鉴别方法不科学、不可靠,导致蘑菇中毒乃至死亡的事故屡有发生。为此,我们特意收录了我国各个区域常见的蘑菇种类,对其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分布和用途分别作了简单的描述,但愿对蘑菇识别,合理利用,避免中毒事故发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