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敦煌

  • 九十春秋

    作者:常书鸿

  • 敦煌文献·考古·艺术综合研究

    作者:樊锦诗,荣新江,林世田 主编

    向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中西交通史和敦煌学专家。他治学严谨,成就卓著,堪称一代宗师。2010年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了纪念向达先生诞辰110周年的学术讨论会,与会学者从各个角度撰文,缅怀向达先生,追忆他对敦煌石窟保护和研究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 敦煌服饰文化研究

    作者:竺小恩

    《敦煌服饰文化研究》共八章节,主要内容为十六国时期的敦煌服饰文化,北朝时期的敦煌服饰文化,隋时期的敦煌服饰文化等等。敦煌,是古代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基地,是贯通东西的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汇聚之地。 敦煌石窟是世界文化艺术研究的宝库,更是古代民族服饰的博物馆。从十六国到蒙元时期的敦煌壁画,尤其是莫高窟壁画中,既有褒衣博带的汉族衣冠服饰,也有西北、北方少数民族的衣冠服饰,还有南亚、中亚、西亚等西域诸国,以及东邻诸国,甚至非洲黑人的衣冠服饰。这些衣冠服饰荟萃于敦煌这一华戎所交之都会,既反映了多民族国家衣冠服饰丰富多彩的特点,也反映了各民族服饰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关系。
  • 敦煌古籍叙录

    作者:王重民

    此书是将敦煌遗书中除佛经以外的二百多种典籍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每种记收藏编号,已刊布者说明刊于何处,然后汇集各家题跋或节录有关论文,考订篇目、作者、年代及其价值,是敦煌学入门的基本工具书。 繁体竖排
  • 敦煌壁画分类作品选(人物卷上)

    作者:许俊

    序言 敦煌,这个地名自汉武帝时首次出现,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了。敦,大也;煌,盛也。敦煌就是盛大辉煌的意思。只要你到过敦煌,你一定会认为用这两个字来定位是恰如其分、名副其实的。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与青海、新疆相邻。它东、南、北三面环山.西接浩瀚无垠的沙漠。在古代海上交通不发达时,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这里就成为了先民们交流经济与文化的主要渠道。西域的物资、文化通过河西走廊进入中国内地,而中原的文化、技术也同时在这里输出。这样便滋育了中外文化在这里交流和发展,使敦煌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汇点,敦煌的莫高窟就是至今闪耀在这条戈壁沙海古道上的璀璨明珠。 敦煌莫高窟以洞窟数量最多、跨越历史最长、内容最为丰富、保存相对最为完整而闻名于世。莫高窟开创于公元4世纪,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历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元,历代都有建造,而以唐代为最盛。现存洞窟保存了建筑、雕塑和壁画艺术的遗迹,仅窟内壁画就有5万多平方米。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一书的开篇写的第一句话是“中国还很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我以为敦煌莫高窟就是以佛教为主题的专门的艺术博物馆,只不过是以前人们对它缺乏全面的认识。这座艺术博物馆的建设是跨越了十几个世纪的宏伟工程。这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它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先贤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创造力。敦煌莫高窟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从中国美术史上看,绘画艺术的发展已有2000多年的辉煌历史,但由于美术史上记载的许多早期画家的作品多已失传,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一些宋代绘画的原迹都被视为珍宝,更不必说唐以及唐代之前的作品了。而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保存了从北魏到隋唐以至于宋元时期大量的绘画原作。敦煌壁画所展示的各个朝代不同的绘画风格,构成了一部中国古代的美术史,也是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中华民族艺术成长、演变和发展过程的最真实、最宝贵的资料。
  • 发现藏经洞

    作者:罗华庆|主编:樊锦诗

    《发现藏经洞》中敦煌图版的版权归敦煌研究院所有,其余图版的版权归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所有。任何人不准以任何方式、在世界任何地区,以中文或任何文字,仿制或转载《发现藏经洞》图版和文字之部分或全部。
  • 敦煌图案 敦煌历代精品边饰、圆光合集

    作者:杨东苗

    圆光,是佛菩萨像头部后面的圆形装饰图案,又叫项光、头光、顶光。是法力、智慧与威仪的象征,源于地中海早期宗教的名神灵,经佛教的传播进入中国。圆光内或画莲花、卷草、石榴、团花、半团花或几何纹样等,每层边饰绕着圆光作装饰,特点是对称、连续、均齐、平衡,有严整的格律而又不失其活泼。“边饰”:在壁画中,边饰是画面与画面的分界装饰带,在石窟墙面上根据所绘题材的不同进行合理分割组合墙面。 本书由杨东苗、金卫东为首的多位艺术家历时18年的探索与艰辛劳动,对历代敦煌精品图案艺术的纹饰与色彩进行了复原再现,内容包括:“项光”42幅、“边饰”150余幅。
  • 飞翔的精灵

    作者:郑汝中

    《解读敦煌·飞翔的精灵》内容简介:此次出版的“解读敦煌”系列丛书,是由敦煌研究院的资深专家和摄影师共同完成的一套内容详备、体例新颖、面向广大读者的通俗读物。本系列丛书具有三大优势: 一、全面涵括了敦煌石窟的建筑、壁画、彩塑以及出土文书的内容,体系浩大、内涵丰富; 二、由敦煌研究院资深专家组成的作者队伍,将他们数十年的研究成果,以佛教、艺术、社会三大类多专题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向读者解析敦煌石窟的奥秘; 三、由敦煌研究院资深摄影师拍摄的两千幅精美照片,向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多姿多彩的敦煌石窟艺术。 本丛书将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杰出艺术成就和东方古代文化的辉煌,向全世界讲述历史留在敦煌的繁华和一个个悠远的故事。 最后,我们通过出版“解读敦煌”系列丛书,以纪念藏经洞发现110周年、敦煌研究院建院66周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4周年。
  • 赵和平敦煌书仪研究

    作者:赵和平

    《赵和平敦煌书仪研究》选取了作者二十余年来有关敦煌书仪研究的文章二十篇,分为三编。其中第一编“总论”共四篇,第二编“个案研究”共十二篇,第三编“专题研究”共四篇。在研究视角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作者不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具体的书仪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且对于书仪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亦给予了较多关注。
  • 西域绘画1

    作者:马炜,蒙中

    《西域绘画1(佛•菩萨)》主要内容:该作品的创作年代约为8世纪初,是敦煌藏经洞中绢画年代较早的一件。从以下几方面可以进行时代的印证。首先,相同的说法题材,其构图与敦煌唐初洞窟的表现最为类似;而且,这一图式正是从隋代石窟壁画中表现佛与二胁侍菩萨的简单图像中演化而来。其次,主尊嘴角的线描式样,与永泰公主墓室壁画非常相近。因为到了8世纪后半叶,一般上下唇之间的勾线,两端要稍粗一些;再到10世纪,线条则拉得更长,末端弯曲得很尖。再次,画中女供养人的发型、着装,甚至是表情,完全与唐初壁画、陶俑中的侍女形象相一致。最后还有一点可以证明该作品的创造年代,即华盖、莲座上灵芝状的祥云,也正是唐初敦煌壁画常见的图样。
  • 敦煌表状笺启书仪辑校

    作者:赵和平

    为了让更多的人对敦煌的丰富宝藏有初步的了解,本书详细介绍了书仪是中古时代士大夫写信的范本和生活礼仪规范,所藏的文献,生动而深入地分析了敦煌宝藏的艺术特点,目光独到,分析精当。对于专业工作者来说,这本书是有益的参考,对于敦煌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是有益的向导。
  • 法国学者敦煌学论文选萃

    作者:谢和耐 等著

    法国西域敦煌学名著译丛
  • 佛陀的本生因缘故事

    作者:主编单位:敦煌研究院,主编:樊锦诗,著者

    《解读敦煌·佛陀的本生因缘故事》内容简介:伟大的哲人释迦牟尼距今两千五百年前,是世界上大哲学家们十分活跃的时代。正当中国的孔子、希腊的苏格拉底、犹太人耶稣活跃于历史舞台之时,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也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哲人,他就是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在世界文明的历程中,孔子、苏格拉底、耶稣和释迦牟尼并称为“四大圣哲”。
  • 敦煌学概论

    作者:姜亮夫

    《大家小书•敦煌学概论》讲述了: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重新面世,石破天惊,举世瞩目。随即,因藏经洞大量珍贵古代写本流失海外,一门代表“世界学术新潮流”的敦煌学迅速形成,而迎立潮头的国内学者却寥若晨星;至于远赴欧洲寻访敦煌写卷的仅数人而已,之中就有姜亮夫先生。姜老晚年,曾几次同我谈起他20世纪30年代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抄写敦煌卷子的情景,大约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含辛茹苦,废寝忘食。他是自费去的,在巴黎这个“世界艺术之都”里,自甘寂寞,远离尘嚣,舍弃一切消闲,伏案埋首于故纸堆中,不仅要节衣缩食,费神伤目,而且放弃了获得博士学位的机会。90年代初,姜老的视力已经衰减到只能勉强辨认眼前的指影,但每当他对我讲起在欧洲的辛劳,便双目炯然有光,流露出无悔无怨的刚毅神色。
  • 敦煌石窟艺术简史

    作者:赵声良

    《敦煌石窟美术简史》一书,由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撰写。全书约15万余字,插图200余幅,共分六章,按照时代顺序介绍并论述了敦煌石窟美术发展的概况。 敦煌艺术享誉世界,敦煌学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而敦煌美术研究是敦煌学的重要分枝领域。本书对敦煌石窟美术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集合了最新的材料与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强调学术性的同时兼具可读性,精选了大量紧密配合各章节内容的插图,注重了图文互证,在语言和叙述方式上更偏重青年读者的阅读习惯。
  • 人类的敦煌

    作者:冯骥才

    《人类的敦煌》主要收录了一个西方探险家的笔记、乐傅的灵光、羽人与天人共舞、女性的菩萨、阳关大道、天国与人间、共同的理想国、无名的大师们、时光倒流一千年、海浪与流沙的对话、大漠上的孤坟等内容。
  • 敦煌劫餘錄

    作者:陳垣

  • 百年敦煌

    作者:雒青之

  • 敦煌古灵宝经与晋唐道教

    作者:王承文

    中山大学王承文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敦煌古灵宝经文书与晋唐道教》,结合出土文献、碑刻资料与传世文献,比较深入地研究了古灵宝经,展示了晋唐道教整合与中古道教统一的经教体系确立的具体过程,进一步推动了敦煌学、道教文献、道教史的研究。
  • 解读敦煌.敦煌彩塑

    作者:刘永增|主编:樊锦诗

    《解读敦煌·敦煌彩塑》内容简介: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其地域包括印度河流域(今巴基斯坦)及恒河流域(今印度)。早期的佛教为无偶像崇拜,信奉者认为偶像是对圣人的不敬,因此仅以法轮、足迹、菩提树以及宝座来表示佛陀的存在。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公元1世纪统治印度的贵霜王朝最早将佛陀的形象铸造在金币上。贵霜王朝是由黄河西部地区西迁的大月氏人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