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史诗

  • 奥德赛

    作者:荷马

    《世界十大文豪:奥德赛》是古希腊的著名史诗,为盲诗人荷马所编辑整理。此书被后人细分为二十四卷,连接着《伊利亚特》的剧情,叙述了伊萨卡国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归国,途中在海上遭难,漂泊了十年,历尽艰辛,最后在女神雅典娜的帮助下终于返回家园的历险故事。
  • 伊利亚特

    作者:[古希腊] 荷马

    《伊利亚特》主要内容简介:特洛伊人打到围墙前、向阿基里斯提议、夜曲、阿基里斯看见了、赫克特猛攻围墙、船前的厮杀、宙斯上当了、派楚克拉斯出战和阵亡、派楚克拉斯尸体的争夺战等。
  • 埃涅阿斯纪 特洛亚妇女

    作者:[古罗马]维吉尔,[古罗马]塞内加

    ◆ 《埃涅阿斯纪》:古罗马文学家维吉尔经典之作;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创作的史诗;代表整个罗马文学的巅峰。 ◆ 《特洛亚妇女》:塞内加传世十部悲剧之一;极大影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以及17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它在形式上模仿希腊的悲剧,从希腊神话中选取悲剧题材,影射罗马 的社会现实,反映当时贵族反对派对罗马皇帝的暴虐和专制的不满情绪。 ----------------------------------------------------------------------------------------------------------- 《埃涅阿斯纪》全书共分12个卷,叙述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城被希腊军队攻陷后离开故土,历尽艰辛,到达意大利建立新的城邦的故事(其后代建立罗马),以当地部落首领图尔努斯与埃涅阿斯决斗被杀结束。 《特洛亚妇女》共分五幕,讲述的是希腊人用木马计攻入特洛亚城后,把丰富的战利品聚集在海滨,战利品中有特洛亚妇女。她们遭受着亡国妇女通常遭受的悲惨命运,她们在等候希腊人抽签分配,然后她们就将分手各随新主,分往敌国的各个城邦去了。诸事都已齐备。忽然,阿基琉斯的阴魂显灵,要求把波吕克塞娜祭献给他,才准希腊人起航。神巫卡尔卡斯也请求把阿斯提阿那克斯杀死,以免再度引起特洛亚战争。因此,特洛亚的女俘们在忍受了战争的无穷灾难之后,还得忍受这双重的悲运。
  • 疯狂的罗兰

    作者:[意大利] 阿里奥斯托

  • 卢济塔尼亚人之歌

    作者:(葡萄牙)路易斯·德·卡蒙斯,Luis

    作品以达·伽马远航印度的事迹为主线,模仿希腊、罗马古典史诗,讴歌了卢济塔尼亚人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开拓精神,同时也揭露了宫廷中和官场上的时弊。
  • 虎皮武士

    作者:(格鲁吉亚)鲁斯塔维里

    长篇史诗《虎皮武士》是格鲁吉亚伟大诗人绍·鲁斯塔维里的旷世之作,代表格鲁吉亚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一直流传至今,历经千年而不衰。格鲁吉亚人民更是将伟大诗人鲁斯塔维里和他的诗作视为民族的骄傲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史诗《虎皮武士》在格鲁吉亚家喻户晓,人们广泛背诵和引用史诗中的佳句、警句和格言,这些已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 松迪亚塔

    作者:佚名

    非洲是一块古老而又新生的大陆,非洲人民是勇敢而又智慧的民族,非洲具有伟大而又悠久的口头文学传统,创造了人民喜闻乐见的高雅史诗,为非洲现代文学与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里翻译和介绍了松迪亚塔、盖西瑞的诗琴、姆比盖的传说、李昂戈·富莫的传说和姆温都史诗等五个史诗。它们表现了英雄们的伟大业绩,表现了非洲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想像力,它们更表现了非洲人民的文学艺术才华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 马丁·菲耶罗

    作者:[阿根廷] 何赛.埃尔南德斯

    《马丁·菲耶罗》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阿根廷人民的喜爱。出版的次数已难统计,并被翻译成约三十种文字。据说,当时在偏僻的乡村小店里,除了卖烟酒油盐等生活必需品之外,还要摆上几本《马丁·菲耶罗》,这就是他的人民性和社会价值之所在,这也是对一部文学作品的最高奖赏。
  • 故事的歌手

    作者:[美]阿尔伯特・贝茨・洛德

    阿尔伯特・洛德的经典力作《故事的歌手》出版40周年后得到再版,……洛德和他的老师帕里搜集整理并研究了活态的口头传统,他们的目的是要回答古老的荷马问题:在欧洲文学传统发轫之初,《伊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是如何创作这两部伟大史诗的。《故事的歌手》凝结着帕里和他的学生洛德的不朽贡献。该书的主旨便是揭示和证明口头诗歌是一种创作和表演相互结合的过程。这部影响广泛的著作现在被重新刊行,附有《新版序言》,增加了珍贵的音像材料,本书因为注入新的内容而大大丰富了,充分保证了它对每一个爱好艺术和口头技法的人,具有持久的魅力。
  • 摩诃婆罗多的故事

    作者:[印度] 拉贾戈帕拉查理 改写

    一个人旅行了全印度,看到了一切东西,可是除非他读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他不能了解印度的生活方式。——拉贾戈帕拉查理 《摩诃婆罗多》是两三千年前古印度的一部包罗万象、篇幅巨大的民族史诗,以诗体描述婆罗多王族般度的儿子和持国的儿子之间争夺王国的一次大战,反映了上古印度社会的各个方面。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复杂,并包蕴大量的神化、传说及政治、宗教和文化的经典思想与高超智慧,对古代和现代印度人的生活与精神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书是为年轻人而写,为该史诗众多现代改写本中比较优秀的一部。作者拉贾戈帕拉查理,是甘地的战友,也是印度有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和作家。
  • 奥德赛

    作者:(古希腊)荷马

  •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作者:荷马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ISBN:9787020071296,作者:(古希腊)荷马 著;罗念生、王焕生 译
  • 摩诃婆罗多--毗湿摩篇

    作者:〔印度〕毗耶娑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约有十万颂,《罗摩衍那》约有二万四千颂。在古代印度,它们以口头吟诵的方式创作和流传。因而,它们的文本是流动性的,经由历代宫廷歌手和民间吟游诗人不断加工和扩充,才形成目前的规模和形式。 《摩诃婆罗多》的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四世纪之间。在这漫长的八百年的成书过程中,《摩诃婆罗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是八千八百颂的《胜利之歌》,后来演变成两万四千颂的《婆罗多》,最后扩充为十万颂的《摩诃婆罗多》(即《大婆罗多》),成为古代文明世界中最长的一部史诗。 关于这部史诗的作者毗耶娑,我们目前所知道的都是传说,很难断定他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既被称作这部史诗的作者,又是这部史诗中的人物。按照史诗本身提供的故事,毗耶娑是渔家女贞信在嫁给象城福身王之前的私生子。贞信和福身王生下的两个儿子花钏和奇武先后继承王位,都没有留下子嗣就死去。于是,贞信找来在森林中修炼苦行的毗耶娑,让他与奇武的两位遗孀行房,生下两个儿子持国和般度。此后,毗耶娑仍然隐居森林。但他目睹和参与了持国百子(俱卢族)和般度五子(般度族)两族斗争的全过程。在般度族五兄弟升天后,他用三年时间创作了这部史诗。 如果史诗中的这些内容不是后人杜撰添加的,那么可以认为毗耶娑是这部史诗的原始作者。而按照印度传统,毗耶娑不仅被说成是《摩诃婆罗多》的作者,还被说成是四吠陀的编订者、各种往世书的编写者、吠檀多哲学经典《梵经》的作者,等等。将相距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著作归诸同一作者,显然是荒谬的。不过,我们应该注意到,毗耶娑这个名字本身具有“划分”、“扩大”、“编排”等含义。因此,将毗耶娑看作一个公用名字或专称,泛指包括《摩诃婆罗多》在内的、古代印度在漫长历史时期中累积而成的一些庞大作品的编订者,也未尝不可。 《摩诃婆罗多》的书名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全书共分十八篇,以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背景,叙述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 象城的持国和般度是两兄弟。持国天生眼瞎,因而由般度继承王位。持国生有百子,长子难敌。般度生有五子,长子坚战。这便是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前者称作俱卢族,后者称作般度族。不久,般度死去,由持国执政。坚战成年后,持国指定他为王位继承人。但难敌不答应,企图霸占王位。纠纷从此开始。 难敌设计了一座易燃的紫胶宫,让般度族五兄弟去住,准备纵火烧死他们。般度族五兄弟幸免于难,流亡森林。其间,般遮罗国王的女儿黑公主德罗波蒂举行选婿大典,般度族五兄弟乔装婆罗门前往应选。五兄弟之一阿周那按照选婿要求,挽开大铁弓,射箭命中目标,赢得了黑公主。从此,黑公主成为般度族五兄弟的共同妻子。而般度族五兄弟也在这次事件中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于是持国召回他们,分给他们一半国土。 般度族在分给他们的国土上建都天帝城,政绩辉煌。难敌心生妒忌,又设计掷骰子赌博的骗局。坚战出于礼节,接受了难敌的邀请。在掷骰子中,坚战输掉一切财产和王国,又输掉四个弟弟和他自己,最后输掉他们五兄弟共同的妻子黑公主德罗波蒂。于是难敌命令自己的弟弟难降将黑公主强行拽来,在赌博大厅当众横加羞辱。般度族五兄弟之一怖军怒不可遏,发誓要报仇雪恨。持国预感恶兆,不得不出面干预,答应黑公主的要求,释放般度族五兄弟,并归还其国土。 但难敌不死心,找回般度族五兄弟,要求再赌一次,讲定输者一方流放森林十二年,还要在第十三年过隐匿的生活,如被发现,就要再次流放十二年。这次赌博的结果自然又是坚战输掉。这样,般度族五兄弟被迫交出国土,流亡森林十二年,并在第十三年里隐姓埋名,在摩差国毗罗吒王宫廷里充当仆役。 十三年期满后,般度族五兄弟要求归回失去的国土,难敌坚决不允。于是双方各自争取盟友,准备战争。般度族获得多门城黑天(毗湿奴大神的化身)的支持。般度族和俱卢族双方来回谈判。难敌一意孤行,拒绝讲和。坚战为了避免流血战争,做出最大让步,提出只要归还五个村庄就行,而难敌宣称连针尖大的地方也不给。最后,双方在俱卢之野开战。 大战进行了十八天,经过反复的激烈较量,俱卢族全军覆灭。眼看般度族大功告成,没有料到俱卢族残剩的三员大将竟在夜间偷袭酣睡的般度族军营,杀死般度族全部将士。黑天和般度族五兄弟因不在军营而幸免。面对如此悲惨的结局,坚战精神沮丧,但在众人的劝说下,终于登基为王。坚战统治三十六年后,得知黑天逝世升天。于是,他指定般度族的唯一后嗣,阿周那的孙子为王位继承人,然后与自己的四个弟弟和共同妻子黑公主一起远行登山升天。 以上是《摩诃婆罗多》的中心故事。这部史诗的基调是颂扬以坚战为代表的正义力量,谴责以难敌为代表的邪恶势力。在史诗中,坚战公正、谦恭、仁慈。而难敌则相反,贪婪、傲慢、残忍。他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连俱卢族内的一些长辈也同情和袒护般度族。在列国纷争时代,广大臣民如果对交战双方有所选择的话,自然希望由比较贤明的君主而不希望由暴虐的君主统一天下。《摩诃婆罗多》正是这种希望的形象化表达。 然而,史诗作者立场高远,对现实的认识是清醒的,并没有将代表正义一方的般度族理想化。在史诗描写的十八天大战中,每逢关键时刻,般度族都是采用诡计取胜的,正义的光彩渐渐减却。而难敌遵守武士战斗规则,在战死时,天神们为他撒下鲜花。史诗作者显然面对着人类生存方式的困境。坚战为了谋求般度族的和平生存,做出最大限度让步,也未能阻止战争。而难敌遵循刹帝利武士征服世界、追求财富的使命,也始终坚信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人世间的利害冲突无法避免。冲突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人类自身遭受毁灭性打击。坚战登上了王位,而对战争的悲惨后果,内心充满痛苦,精神创伤难以愈合。史诗作者最后安排般度族兄弟和俱卢族兄弟在天国相遇。现在,大家都已成为天神,摆脱了人类的卑微生活和自私心理,泯灭了忿怒和仇恨之情,个个仪态安详,享受着真正的和平和安宁。 《摩诃婆罗多》的这个中心故事至多只占全诗篇幅的一半。围绕这个中心故事,穿插进大量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除了这类文学性插话外,还有大量宗教、哲学、政治和伦理等等理论性插话。史诗本身采用的话中套话、故事中套故事的框架式叙事结构也为这些插话的涌入提供了方便。因此,对于《摩诃婆罗多》的内容,我们必须兼顾两个方面:它既是一部英雄史诗,以婆罗多族大战为核心内容,即如书名所表示的那样,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又是一部“百科全书”,即如史诗结尾部分所宣称的那样,囊括了人生“四大目的”(法、利、欲和解脱)的全部内容:“正法和利益,爱欲和解脱,这里有,别处有;这里无,别处无。”(十八·五·三十八)这部史诗在印度古代享有宗教经典的崇高地位。它是印度古人完整保存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方式。 这里译出的是《摩诃婆罗多》中的第六篇《毗湿摩篇》,讲述婆罗多族大战十八天中前十天的战斗情况。在这前十天战斗中,毗湿摩担任俱卢族军队的统帅。 毗湿摩原名天誓,是恒河女神下凡与福身王所生,因而又名恒河之子。恒河女神返回天国后,福身王立天誓为王位继承人。后来,福身王爱上渔夫的女儿贞信。渔夫嫁女的条件是王位由贞信生下的儿子继承。福身王无法答应这个条件。天誓得知情况,为了满足父亲的愿望,愿意作出最大的牺牲,向渔夫发誓放弃自己的王位继承权,并且永不结婚,独身一世。由此,天誓得名毗湿摩,意思是“立下可怕誓言的人”。福身王也赐给毗湿摩一个恩惠,他可以自由选择死亡的时间。 这样,毗湿摩成为贞信生下的两个儿子花钏和奇武的异母长兄。毗湿摩曾以抢亲的方式为奇武娶亲,抢来迦尸国的三位公主。而其中的大公主安巴已有意中人沙鲁瓦王。毗湿摩得知后,放走安巴。可是沙鲁瓦王认为安巴已被人抢走,不愿再娶她。由此,安巴怨恨毗湿摩,发誓要复仇。她自焚后,转生为般遮罗国公主,名叫束发。后来,束发与一个药叉交换性别,变成男子。在婆罗多族大战中,他成为般度族军队中的一员战将,一心要杀死毗湿摩。 毗湿摩同情般度族,但他长期受俱卢族供养,出于恪守职责,只能担任俱卢族军队统帅,为俱卢族作战。在前九天的大战中,俱卢族和般度族双方战将都有伤亡,形势变化不定,胜负难分。第九天夜里,般度族五兄弟和黑天决定直接去向毗湿摩请教杀死他本人的办法。毗湿摩指示他们躲在束发身后杀死他,因为毗湿摩认定束发是女子,发誓不与他交战。 第十天,俱卢族和般度族又经过一天腥风血雨的厮杀。在黄昏时分,阿周那躲在束发身后,用箭射倒毗湿摩。这样,双方战士停止战斗,聚集在毗湿摩周围。毗湿摩倒在地上,但身体并未着地,因为他满身中箭,等于躺在箭床上。人们想用柔软的枕头垫起他倒悬的头,他不要,而让阿周那用三支箭支撑他的头,并自豪地对阿周那说道:“刹帝利就应该这样恪守正法,睡在战场的箭床上。”他宣布他要躺在箭床上,直到太阳北行之时。 毗湿摩躺在箭床上,不忘劝说俱卢族的难敌和迦尔纳与般度族五兄弟和解。但他俩不听从他的劝说。因此,这场婆罗多族大战还将继续下去。 在《毗湿摩篇》中,还有一个著名的宗教哲学插话《薄伽梵歌》。这是在大战第一天,俱卢族和般度族双方军队在俱卢之野摆开阵容。阿周那对这场同族自相残杀的战争产生疑虑,黑天便以《薄伽梵歌》开导他。 《薄伽梵歌》共有十八章(第二十三章至第四十章),七百颂。这部宗教哲学诗的中心内容是黑天向阿周那阐明达到人生最高理想——解脱的三条道路:业(行动)瑜伽、智(知识)瑜伽和信(虔信)瑜伽。这三种瑜伽是相辅相成的。阿周那处在是否投身大战的心理危机时刻,因而黑天着重向他解释业瑜伽。 业瑜伽是指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履行个人的社会义务和职责,不抱有个人的欲望和利益,不计较行动的成败得失。黑天认为行动是人类的本质。拒绝行动,恐怕连生命也难维持。停止行动,世界就会走向毁灭。纵然一切行动难免带有缺陷,犹如火焰总是带有烟雾,一个人也不应该摒弃生来注定的工作。行动本身不构成束缚,执著行动成果才构成束缚。因此,只要以超然的态度从事行动,便能获得解脱。 但是,这种超然态度也容易导致行动中的消极态度,因而它必须与智瑜伽和信瑜伽相结合。智瑜伽是指透过一切现象,认识宇宙的最高存在——梵(绝对精神),达到个人灵魂与梵同一。这样,既能无私无畏地从事行动,又能保持个人灵魂的纯洁。信瑜伽是指虔信黑天,崇拜黑天。黑天是大神毗湿奴的化身,也是宇宙至高存在的化身,是世界的创造者和毁灭者。只要将一切行动作为对黑天的献祭,就能摆脱善恶之果,获得解脱。因此,黑天对阿周那说:“全心全意崇拜我,把一切行动献给我,努力修习瑜伽智慧,永远思念我吧!”(六·四十·五十七) 正是《薄伽梵歌》中宣扬的这种对黑天的崇拜,开创了中古时期印度教的虔信运动。《薄伽梵歌》是对吠陀有神论和奥义书绝对精神论的综合发展,迅速在印度社会中获得普及,而成为印度教的最重要经典之一。世世代代,印度教中各派哲学家孜孜不倦研读、翻译和注释《薄伽梵歌》。在《摩诃婆罗多》精校本的校注中,列出的《薄伽梵歌》古代注本就有近二十种。 由于《薄伽梵歌》中蕴含有许多超越宗教信仰的宇宙和人生哲理,它在近代和现代依然对印度社会思想产生深刻影响。罗姆摩罕·罗易、维韦卡南达、提拉克、甘地、奥罗宾多和拉达克利希南等等,这些印度思想家都曾利用《薄伽梵歌》阐述自己的政治和哲学思想。在现代印度,《薄伽梵歌》几乎每年都有新的译本和注本问世,成了一部最流行的宗教哲学经典。 《摩诃婆罗多》最早翻译成英文的也是这部宗教哲学诗,即英国查尔斯·威尔金斯于一七八五年翻译出版的《薄伽梵歌》。当时,德国语言学家威廉·洪堡无比推崇《薄伽梵歌》,说“《摩诃婆罗多》的这个插话是最美的,或许也是我们所知的一切文学中唯一真正的哲学诗”;又说“它也许是这个世界宣示的最深刻和最崇高的东西”。此后,《薄伽梵歌》相继译成多种西方语言,在西方思想和文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T.S.艾略特曾说《薄伽梵歌》“是仅次于但丁《神曲》的最伟大的哲学诗”。A·赫胥黎也说“《薄伽梵歌》是永恒哲学最清晰、最全面的总结之一”,“或许也是永恒哲学最系统的精神表述。” 最后,对《毗湿摩篇》的译文作点说明。与史诗口头创作和传诵的方式相适应,《摩诃婆罗多》的语言通俗易懂,诗律绝大多数采用一种简单易记的阿奴湿图朴体。这种诗体一般是每颂(“输洛迦”)即每个诗节两行四音步,每个音步八个音节,总共三十二个音节。诗律不像汉语古诗体现在调平仄和押脚韵上,而是体现在长短音节的有规则搭配上,即每个音步的第五个音节要短,第六个音节要长,第七个音节长短交替。当然,也有阿奴湿图朴变体以及其他一些诗律。我所依据的精校本,每颂一般都排成两行,也有一些一颂含有三十二个以上音节的诗体而排成四行,也有一些原本就是一颂三行。我的译文每颂的行数完全遵照精校本,诗律则无法迻译。我只是尽量准确、通顺地传达原作语义,而没有刻意将它们转换成汉语诗律,这是要请读者多多包容的。
  • 卡莱瓦拉

    作者:伦洛特

    《卡莱瓦拉》是芬兰文化的基石,它对芬兰不同的艺术品类文学、音乐和绘画艺术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使芬兰文化上升到目前这样高的水平,而且它的影响还在继续,将经久不衰。 目前《卡莱瓦拉》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中国从前也翻译出版过这部史诗,但不是从芬兰文直接译介的,而是从英译本转译的。现在将要展现在中国读者面前的这部芬兰民族史诗则是首次从芬兰文直接译成中文的。
  • 列王纪选

    作者:菲尔多西

    《列王纪》是波斯诗人菲尔多西以三十余年时间创作的一部卷帙浩繁人物众多的民族英雄史诗。全书有六万联(十二万行)。史诗描写伊朗萨珊王朝被阿拉伯人推翻(六五一年)以前伊朗五十位国王统治时期的兴衰大事,时间跨度在四千五百年以上。 《列王纪》问世以后,直到十八世纪末,都被认为是伊朗的史书。十九世纪伊朗古代历史的真实面貌逐渐显现出来,确定了《列王纪》的民族史诗的地位。
  • 尼贝龙根之歌

    作者:钱春绮 译

    《尼贝龙根之歌》是德国中世纪一部伟大的英雄叙事诗,它由许多神话和历史传说发展而来,在一二零零年左右形成。全诗共9516六行,共二部,她以尼贝龙根宝物为线索,描述了一个凄惨的悲剧,尼德兰王子西格弗里帮助勃艮等王恭太娶到冰岛女王布伦希德,而娶到恭太之妹克琳希德,后遭布伦希德残害。克琳希德为报夫之仇,而设计杀害兄长恭太,又被部属杀害,两个王国因而毁灭,尼贝龙根不知见向。这是德国乃至全世界脍炙人口的著名诗
  • 伊利亚特

    作者:[古希腊] 荷马 著,[英] 邱尔契 改

    《伊利亚特》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作为全书的主线,其他人物、事件都环绕这条主线展开,结构严谨、布局精巧。书中善于用动物的动作,或用自然景观、生活现象作比喻,构成富有情趣的“荷马式比喻”,本书的艺术手法非常高超,为后人所称道。书中描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中最悲壮的一页。它展示了战争的暴烈,和平的可贵;抒表了胜利的喜悦,失败的痛苦;描述了英雄的业绩,征战的艰难;赞美了古代英雄的刚强威武、机智勇敢,讴歌他们在同异族战斗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和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读者把这部作品放到荷马时代——公元前11世纪至9世纪的历史背景中去读,能够了解古希腊文明的历史和地中海沿岸的迷人的风光,掌握“不和的金苹果”、“特洛伊的木马”、“阿喀琉斯的脚后跟”、“阿波罗计划”等典故。
  • 安塔拉传奇(全十卷)

    作者:艾绥迈伊

    《安塔拉传奇》是一部散韵结合的长篇民间传奇故事,在阿拉伯地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流传程度远胜过《一千零一夜》。因为在阿拉伯人看来,《一千零一夜》有很多故事源于印度、波斯等国,即杂有很大舶来品的成分,而《安塔拉传奇》则是一部土生土长的纯粹歌颂阿拉伯本民族英雄的史诗式作品。 安塔拉的故事之所以引起许多东方学家们的关注,与英雄骑士安塔拉和其堂妹阿卜莱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有关。据阿拉伯古籍记载,安塔拉父亲是阿拉伯前伊斯兰时期或称贾希利亚时期(约公元475~622年)阿布斯部落头领,其母是埃塞俄比亚黑奴,据当时阿拉伯人的传统,女奴生的孩子仍为奴隶,而不为生父承认为子。安塔拉虽自幼随母为奴,牧驼放马,但他聪明好学,崇尚德义,扶弱济贫,骁勇善战,常拯救本部落于危难之中,因而后来得到其父承认。安塔拉爱上了堂妹阿卜莱,便吟诵情诗向她表达爱情,按照当时的部落习俗,姑娘不能嫁给向她吟诗的小伙子,因此,他俩的爱情因遭到族人的反对和中伤终无结果,但安塔拉对这段爱情忠贞不渝。安塔拉不仅善武,而且能文,成为贾希利亚时期代表阿拉伯文学最高成就的“悬诗”诗人之一,黑格尔曾称“悬诗”是“抒情而兼叙事的英雄歌集”。 《安塔拉传奇》正是以这位公元五世纪的骑士诗人生平为雏形,经由群众、民间艺人长期的口头传唱,再有若干文人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加工再创造,最后定型于中世纪,成为一部散韵结合、卷帙浩繁、结构宏大的集体创作产品。在五百多年的传述过程中,安塔拉的故事被不断地丰富、扩充。在阿拉伯历史上广为流传,长盛不衰。 这部中世纪的阿拉伯民间传奇故事之所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究其原因有三点: 1.    安塔拉体现了古代阿拉伯人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追求; 2.    安塔拉是古代阿拉伯民族灵魂的化身; 3.    史传文学的传奇性和虚构性使作品独具艺术魅力。 《安塔拉传奇》被誉为“阿拉伯的伊利亚特”,安塔拉是阿拉伯人心目中的“阿喀琉斯”—一位半人半神式的英雄骑士,他虽出身低贱,为黑奴所生,长期得不到族人的认可,却品德高贵,智勇双全,神奇颖异,为部族屡建奇功;他文则能作诗吟曲,催人泪下,武则能征战疆场,万夫莫挡。这种万死不辞的侠骨柔情正是古代阿拉伯人所崇尚的浪漫骑士之风,也是古代阿拉伯人所追求的个体生命价值。 《传奇》虽是群众、民间艺人与文人集体创作的成果,但作品却明显地反映了创作者们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和对伊斯兰教的热忱。《传奇》虽从表面上看写的是伊斯兰教前安塔拉的一生,但实际上却折射出自贾希利叶时期群雄争强至阿拔斯朝后期十字军东侵的500多年的历史,换句话说,《传奇》是一部形象化了的前伊斯兰时期至中世纪的阿拉伯历史。凭借虚构、想象和浓厚的神话色彩,安塔拉由一个黑奴变成阿布斯部落的英雄骑士,继而成为整个阿拉伯民族的英雄骑士,由人变成了神,完成了神话所必须的抽象化过程,阿拉伯人在安塔拉身上寄托了民族的理想和信仰,是阿拉伯民族灵魂的化身。 第三,史传文学的传奇性和虚构性所具有的艺术魅力也是该部民间作品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安塔拉传奇》中“传奇”二字在阿拉伯语中亦是“传记” 之意,把一个真实人物的小传演绎成虚构性的“传奇”,是阿拉伯古代史传文学中非常典型而普遍的艺术创作手法。传奇性和虚构性赋予了作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亦真亦幻、扑朔迷离的艺术效果。
  • 罗兰之歌

    作者:[法] 佚名

    《罗兰之歌》是法国英雄史诗的代表作品,也是法国文学的开卷之作,一般认为产生时间在1066年到1096年之间,编写者是在诗歌最后一行中提到的杜洛杜斯。全诗共291节,4002行,叙述了查理大帝征战多年后班师回朝,由罗兰率领的后军因叛徒加纳隆的出卖而全军覆没,查理大帝为罗兰报仇并审判了加纳隆。作品塑造了忠诚的罗兰、睿智的奥里维、狡猾的加纳隆等一系列鲜明的形象,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虽然是中世纪的作品,但在今天看来依然卓越不凡。
  • 奥德赛

    作者:[古希腊]荷马(Homer)

    ●古希腊不朽英雄史诗,西方文化的奠基之作,最受国内读者欢迎的长篇叙事史诗,几千年来代代传诵的永恒经典; ●日知古典,最佳译本,精装典藏,隆重上市!古希腊语—汉语对照译本,国内首次出版;逐字逐句从权威古希腊文校勘本译出,真正呈现原汁原味的古希腊经典巨著; ●最权威、最精良、最可信的顶级名家译作:译者为毕生从事古希腊罗马文学翻译的学者王焕生先生,20年后全新修订。 《奥德赛》是古希腊语—汉语对照本,为“日知古典丛书”最新一种。本书希腊文本采用洛布古典丛书中《奥德赛》版本,为通行近百年的权威校勘本。由古希腊诗人荷马创作的不朽英雄史诗《奥德赛》,与《伊利亚特》合称为“荷马史诗”,被公认为西方文学的始祖、西方文化的源泉。全诗24卷,共计12110行,叙述的是希腊军队主要将领、伊塔卡王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之后,历经十年漂泊返回家园的故事,不仅生动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全景,是研究早期社会的重要史料,而且具有极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是古希腊之于人类的不朽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