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藏传佛教

  • 藏传佛教出家女性研究

    作者:德吉卓玛

    本书详细探讨了其组织结构、修持仪轨、教法传承、活佛传世、寺院分布等诸多方面。 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佛教在吐蕃的早期传播与王室贵妃 第一节 尼泊尔赤尊公主与大昭寺 第二节 文成公主与小昭寺 第三节 芒萨赤嘉与扎叶巴神殿 第四节 茹雍萨嘉姆尊与扎拉鲁普石窟 第五节 金城公主与西域佛僧 第二章 出家女性在吐蕃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吐蕃佛寺与僧伽的缘起 第二节 吐蕃王室贵妃与比丘尼僧团的建立 第三节 吐蕃尼僧的早期发展与宗教生活 第四节 吐蕃尼僧的戒律 第五节 吐蕃著名的女密宗大师益西措杰生平事迹 第三章 藏传佛教复兴与各宗派尼僧及其教团组织 第一节 藏传佛教复兴初期的尼僧教团组织 第二节 宁玛派尼僧与尼僧教团组织 第三节 噶当派尼僧与尼僧教团组织 第四节 萨迦派尼僧与尼僧教团组织 第五节 息解派尼僧与尼僧组织 第六节 独树一帜的觉域派尼僧 第七节 噶举派尼僧与尼僧教团组织 第八节 觉囊派尼僧与尼僧教团组织 第九节 格鲁派尼僧与尼僧教团组织 第十节 其他小宗派及其尼僧 第四章 藏传佛教尼僧的类型及其生活模式 第一节 藏传佛教女活佛源流及其主要传承体系 第二节 业印母及其生活模式 第三节 住寺尼僧及其生活方式 第四节 苦行尼僧及其生活模式 第五节 云游尼僧及其生活模式 第六节 群落尼僧及其生活模式 第七节 住家尼僧及其生活模式 第五章 剃度出家:当今藏族女性的一种人生观 第一节 个人心理的佛法三宝信仰 第二节 自我慰藉的心理需求 附录一 汉、藏文(拉丁文转写)人名对照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 藏传佛教

    作者:杨延康

  • 自由的迷思

    作者:创巴仁波切

    《自由的迷思》是根据丘扬,创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Rinpoche),于一九七一至一九七三年间,在美国各地所作的演讲结集成书的。由于仁波切的前一本书《突破修道上的唯物(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alism)》引起热烈的回响,因此我们决定将这一组演讲稿也付梓刊行。《自由的迷思》可以视为《突破》一书之姊妹作,也可单独当作一本介绍佛教心理学与西藏禅修的书来阅读。 本书在正文前,是仁波切写来描述修行历程的一首诗歌;书的最后是由仁波切英译的一篇古典经文——帝洛巴(Tilopa)对弟子那诺巴(Naropa)口授之大手印教法。帝洛巴乃仁波切所属历时一千一百年的噶举传承之祖师,故将该篇古典经文收录书尾,格外适切。 目 录 -------------------------------------------------------------------------------- 登 极 一、自由的迷思 二、禁锢的形式 三、禅坐 四、情绪的对治 五、动中的禅修 六、敞开之道 七、虔敬 八、密续 大手印口授 電子版 :http://www.douban.com/doulist/79142/
  • 证悟者的心要宝藏

    作者:顶果钦哲仁波切

    本书中以特别易懂、易修的方式陈述了完整的学佛之道:从最基础的发心开始,臻至超越了心智概念所能及的──对究竟真理的直接体悟。因此,完整涵摄了小乘和大乘法教的精要。 顶果钦哲法王在本书中,不仅对十九世纪末最杰出佛教上师之一帕楚仁波切所写的长颂--综理教法、简要且易于记诵的八十二偈--做了精采详细的阐释论,更包括了帕楚仁波切得自其上师,上溯吉美‧林巴(Jigme Lingpa)、龙钦巴(Longchenpa)、到莲花生大士(Padmasambhava)暨无垢友尊者(Vimalamitra)等伟大佛教上师的真实法教。 本书教法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皆有其特定的主旨:首先讨论末法时期的衰败和众生的强烈痛苦;其次阐明经乘和密乘的见、修、行;最后是要从日常俗务中解脱出来。 電子版 http://www.dilgo.org/zt.htm
  • 輪迴的故事

    作者:慈誠羅珠堪布

    作者親身採訪7則實例 20世紀末超類絕倫的虹身示現 、光天化日下人身飛空失蹤、死亡後中陰現象真實顯現 很多人因為接受現代偏西方式的教育,經常在不經任何獨立思考的前提下,輕易就認為前生後世的理念等同於迷信、落後等負面概念。 有些人不承認心識的連續、遷流性;有些則半信半疑;還有一些儘管從表面看來也在學佛,但因無法從教證、理證確立前後世及業因果存在的必然性,因此見解也不穩固,隨時就有可能發生搖擺。 正是為了使這些人能真正明白事理,作者將佛法與現代科學原理結合起來,詳細論證了這一問題的來龍去脈。其實佛教理論本足以揭開生死變遷的秘密,但因其闡述的道理非常深奧,而很多人又對它懷抱極大的偏見,故作者才借助科技理論及當今發生在眾多國家的實例,深入淺出地以現代人能接受的口吻,並與現代人心性十分相合的例證、語言,有理有據地闡釋了關於前後世的正見。 在本書中,作者運用了許多非常精彩的、能證明前後世客觀存在、發生在世界各國的公案,在品味作者對它們的分析時,大家一定會對不可思議的眾生業力、不可思議的佛法奧義生起信解。
  • 宁玛的红辉

    作者:陈晓东

    『宁玛的红辉』向读者介绍的是一所藏密“宁玛派”的佛学院──色达啦 荣五明佛学院,这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一所佛学院,它位于川西北甘孜藏族自治 州远离人群的高原群山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有缘弟子多达数千。 海拔四千米的青藏高原……极为简陋的小木屋……苦行僧式的清苦生活…… 究竟是什么吸引了那么多当代人弃现代物质享受于不顾而跑到原始的山坳里去 苦苦修行?这一事实本身就很值得引起当代有识之士的思考。 这本书的作者陈晓东先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是一位上海作家,亦是一位佛门皈 依弟子(他的皈依师乃四川高僧济尘法师,今已九十七岁高龄,犹健在)。 全书十七万字,配有照片多幅。
  • 轮回是战场,菩萨是勇敢的战士

    作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 普贤上师言教

    作者:巴珠仁波切

    《普贤上师言教》的作者是大圆满传承法脉的持明成就者吉美·加卫尼固和第四世佐钦法王美久·囊卡多吉的亲传弟子、佐钦熙日森五明佛学院的第五代法台大堪布、19世纪西藏著名的学者和大成就者佐钦·巴珠仁波切,尊者于佐钦大圆满寺的大威德修行洞中闭关期间,将本寺传承上师们的教言汇编成这本巨著。这本著作完整而圆满地阐释了正修大圆满法之前所必修的前行法,也包含了大圆满正行的殊胜内容。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21世纪的今天,人类创造出了极为丰富多样的物质生活条件。当然,这会给我们外在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许多外在困难也能得以解决,但是,我们的内心却总是无法满足,所以,我们的一生总是处于追求享乐的烦恼和痛苦之中。难道没有从中得到解脱的方法吗? 在2500年前,东方古印度的一位王子悉达多,舍弃了奢华享乐的王宫生活,去寻找并得到了永久的内心快乐,他证悟了宇宙的真理。他把他的证悟心得和方法传授给了人们,从此,人们尊称他为佛(觉悟者),把他传授的精神指导方法尊称为佛法。如今,在佛教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众生脱离了充满烦恼和痛苦的轮回苦海。而在将来最为先进、最为丰富的物质文明生活当中,人们最不可缺少、最需要的精神指导就是佛法。 这次翻译成汉文出版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是一本以非常通俗易懂的文字、以最贴近人们心灵的言教方法来阐释佛法的经典著作,是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的必修课本,并且摄集了藏传佛教其他宗派的殊胜法门如那诺六法、六支加行、时轮金刚、大手印等密法的前行法门以及汉传佛教的净土宗、华严宗、禅宗等宗派的重要修行内容。
  • 爱心中爆发的智慧

    作者:多识仁波切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数篇佛教哲学文稿。 作者以自己深厚的佛学功底,深邃广博的佛学知识,将博大精深的佛教理论通过对《金刚经》、《心经》等佛教代表经典,以及藏传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诗体佛学著作进行提钢挈领、高度概括、深入浅出的翻译、讲解,深细剖析,为广大研读、学修佛教哲学,尤其是藏传佛教的人士提供了一份珍贵的读本,将读者带入豁然而开的哲学与人生相碰撞的妙智世界。
  • 西藏宗教之旅

    作者:图齐

    本书是中国藏学出版社《发现西藏书系·关于西藏的名著》系列丛书之一,由国际著名藏学家意大利科学院院上图齐(Giuseppe Tucci,1894-1984)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耿升译审汉译。 《西藏宗教之旅》(原名《西藏的宗教》)最早在1970年于德国的斯图加特以德文版刊行,系图齐与海西希(WaltherHessig,德国著名的蒙古学家)合著的《西藏和蒙古的宗教》一书的前一部分。该书刊行后立即轰动了国际学术界,各国学者竞相翻译。法文版由法国哲学家博士萨耶(R.Sailley)译成,并于1973年在巴黎出版;英译本则分《西藏的宗教》、《蒙古的宗教》两册单独刊行,于1980年在伦敦出版;1986年意大利译本在罗马面世;我国曾在1989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耿升的汉译本,此次又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刊行图齐的《西藏的宗教》单册。   全书共分7章。第一章吐蕃的前弘期佛教介绍了前弘期佛教在吐蕃的传播以及从印度、汉地两处传入的佛教在吐蕃的冲撞。第二章吐蕃的后弘期佛教阐述了佛教在吐蕃的复兴,藏族大泽师仁钦藏卜和印度高僧阿底峡对佛教在吐蕃传播的贡献以及后弘期吐蕃出现的大寺院。第三章西藏喇嘛教的基本特点则就藏传佛教的教理基础、重要教派、教派之争以及喇嘛的个人行为进行阐述。第四章西藏主要教派的教理,先分五部分介绍藏传佛教的曼陀罗、受度、灌顶仪式、法身。幻身、智慧身以及心、光明等佛教概念及教理;再就觉囊派、噶举派、宁玛派、断派以及密宗的教理加以分析;最后总结了藏传佛教解脱教理的特征。第五章重点介绍藏传佛教寺院僧众的组织、等级、职能、宗教历法、节日,以及寺院的财产和管理。第六章则对一般学者较少关注的西藏民间宗教加以分析。图齐认为,藏传佛教中存在的诸如仪轨、信仰、口头传说等结构系西藏民间宗教的遗产。图齐着重就人类和房宅的保护、灵魂、死亡、神香及焚香、预兆、财产和畜群的保护等西藏民间宗教的重要表现形式进行了阐析。第七章则扼要介绍了本教。   本书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世界名著,文图并茂,可读性很强。初读起来显得繁琐,但这正是其详细深入论述的特长之处。虽然图齐是一名典型的西方藏学家,他的许多观点值得我们作深入研究,具有很大参考价值。图齐教授是国际藏学界权威中的权威,名家中的名家。《西藏的宗教》又是倾注了其毕生精力的藏学世界名著,在国际藏学界的地位相当高,影响相当大,是研究藏传佛教必不可缺的参考书。
  • 普贤上师言教

    作者:札·巴珠仁波切

    《普贤上师言教》一书内涵广博,显密圆融,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从显宗修心,到密宗基础,一直到大圆满,可以说是宁派最基本的修行之路。在传统的宁玛派修学体系中,《普贤上师言教》是以边讲边传的形式,在一百天之内,无论化身、堪布,还是普通僧人,每天都要依《普贤上师言教》来修行。 《普贤上师言教》所教授的是大圆满前行引导,在密法大海中比前行更高深的密法还有很多,但如果前行不能圆满,后面的正行也无法起修,因此说舍此更无余法能获得圆满解脱。一个修行人,不修其余,一生只按《普贤上师言教》来修,就可以获得解脱,反之如果边前行都无法起修,其余如大圆满等深密法要则要不必奢谈。
  • 成佛之道--殊胜证悟道前行法

    作者:頂果欽哲法王(Dilgo Khyents

    頂果欽哲仁波切(1910~1991)為近代著名的佛學大師,不僅精通大乘佛法的義理與禪修,也是一位詩人,並為金剛乘大手印與大圓滿的主要傳承上師。身為藏傳佛教寧瑪派的法王之一,他同時致力於推行不分教派的「利美」運動,並受到西藏與世界各地數千名學生的高度愛戴與崇敬。 「發願成就自身以便成就他人的誓願,我們稱之為證悟想或菩提心。這意味著,無論哪種單一的行為、言語或思緒,即使是最不起眼的細節,也都要為一切眾生的福祉來著想……為了成就他人的福祉,我們必須先經由清淨心念與轉化心念來成就自身。這便是我們稱之為『前行』修持的目標所在,此乃是為我們精神道上的所有進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這本書中,頂果仁波切針對蔣揚欽哲汪波上師(1820~1892)所撰的金剛乘前行法之重要修持加以闡述:皈依、發心為利眾生而來成佛、觀修並持誦金剛薩埵以除去修道障礙、供養曼達以積聚福德智慧,以及對上師生起無誤的信心。 清晰而直接的開示、配合個人的修持經驗,頂果法王的指導明示了金剛乘修持的心要。本書並附錄了藏文的儀軌本續及前行法所常用的咒語和願文。
  • 近乎佛教徒

    作者: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了悟無常,便是佛教徒 本書中,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的以最簡單的語言來說明佛教最核心的四法印見地,文字看似簡單,卻包含了深入淺出的層層奧義。下筆行雲流水,詼諧幽默又字字珠璣。在輕快的字句後面,充滿了引導無明眾生脫離輪迴的菩薩大悲大願。 他爽潔而俐落地破除常人對佛教徒的誤解:佛教徒等於祥和與非暴力;其實,這並非佛法的核心。對於要成為一位佛教徒,你必須接受佛教的四法印見地:一切和合現象都是無常,一切情緒都是痛苦,一切事物無自性,以及證悟超越概念。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以實證的經驗加以分析,體現四見地最精要的部分,對於修行者有甚大的助益。有緣讀此書的人,都能更清楚地見識到法教的神髓,了悟無常,解脫萬千煩惱;原來,佛教徒不只是著僧袍、坐禪、戒葷食與禁欲;而是覺知這四種見地,化解對如幻世事的執著。
  • 心传录-一位西藏著名修行者的笔记

    作者:兰仁巴大师

    这部《菩提道次第心传录》,是一生学修《菩提道次第广(略)论》而驰名中外,号称“菩提道修行人”(即“兰仁巴”的阿旺彭措的学习心得笔记。 根据当今学人的根基,学修的重点放在了下士道次第,因此,下士道的法讲得较详细,其余较简略。在下士道诸法中用去了一半以上的篇幅,详细讲了亲近上师法,暗示了结上师因缘是重要中之重要的道理。 《菩提道次第广(略)论》是一部思想修养法,对人们的世俗心理具有强烈的针对性。 其中每一种法理都是针对相对立的无明设的,如无常观针对执常无明,业报观针对不明因果无明等等。 菩提道次的修行法就是智慧和心中无明的交战,认识一条法理,破除一种无明迷茫,悟出一种道理,这就是破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先有法理知识,破除无明迷茫后,悟出的一个新的觉悟境界,才是生自内心、代替无明的智慧。
  • 图解西藏生死书

    作者:紫图

    本书深入讨论了我们如何认识生命的真义,如何接受死亡,以及如何帮助临终者和亡者及他(她)们忧心守护在旁的家属们。通过上师或协助者诵读的方式使临终者宁静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刻,最后安然度过肉体崩溃的恐怖境相。
  • 西藏佛教密宗

    作者:约翰·布洛菲尔德

    金刚乘(Vajrayāna)是在中国西藏和蒙古地区占统治地位的大乘佛教之一宗。它是一种明显的非常适用的修习奥义的形式。为了实现人能看到其自我之幻消失,并进入其自我神性的大乐之中的智,它提出了许多具体、明确的修持技术。一千多年以来,这些修持术于罗马占领我们地区的时代就在印度的那烂陀大学得到了发展,它师徒相传,严禁向世俗人传授,而现在,旅居世界各地的喇嘛们感到鉴于他们身处异邦这一事实,如果他们在一代人期间尚不能返回故乡,那么他们的神学知识就会衰落和消失。因此,他们准备向所有那些真心诚意地希望学习的人传授这种知识。存在于思想中的奥义或对神圣真谛的追求,无论在哪里始终都寄身于一小批人中,但密教奥义的修持术却很少与其它宗教或佛教中的其它宗派具有相似性或共性,它的大部分修持方法实际上是独一无二的。除了它们对于那些学习佛教(尤其是禅)和心理学者们的深刻意义之外,这种学习还可以帮助那些试图揭示表面的面纱和一直深入到任何智慧和任何神的本源的人。金刚乘之道是导致控制善恶的道路。这也是变化之道,心力于其中可以把内外物都变成武器。毫无疑问,这样一种变化过程的发展是不容易的,不会因仪轨和神咒而自动获得。这里也如同在其它各处一样,心是主宰一切的国王。难道那些没有一种金刚石般毅力的人在本世中就可以达到一尊神的地位吗?弟子必须全心全意地、以其全部身心、感受和身周围的一切(无论好坏与否)来服从这一目的。它所要求的第一个条件是一种不可遏制的决心,第二个条件是一名上师。这位上师不仅根据经书向其弟子传授奥义,而且还要根据其亲身经验和一种已获得觉的心来传授。在西方国家,这样的人比如意宝珠多不了多少。但在涌入印度、锡金和尼泊尔的藏族流亡者中,有些来自大型喇嘛教研究中心的实现了很高的圆满成果的高僧,以及从山间隐修处出来的获得圆满的瑜伽行者。他们中的一小批迁往欧洲和美洲。或在大学中工作,或者是在后来变成修习三昧和观想之地的偏僻地区创建了寺院。早在苏格兰的山坡上建造的桑耶岭寺就已经吸引了一批喇嘛和更多的对此感兴趣的人,以至于都无法容纳得下了。一旦当这批喇嘛们掌握了欧洲语言之后,那些如同本书一样的著作就将会过时。我们等待出自他们笔下的一些在西藏任何时代都未曾出现过的公开阐述其教义的权威著作。因为他们已经明白,维持旧有的保护将会使金刚乘遭到灭绝的威胁。他们的所有学生将不再是佛教徒;因为其他人也可能会发现使密教修持法适应于自己的精神宗教生活将是有益的。在等待期间,我们还是回到自己那西方金刚乘信徒的地位上来,尽可能以最佳的方式接触这一内容吧。对撰写本书,我犹豫了近十年。首先感觉到自己的知识无法胜任这项任务,认为最好是按照习惯而保持沉默,一直到我们的宗教修持的进步能允许以非常权威的口吻论述这一问题为止。我最终还是决定要写这本书,尽管自己尚未取得充分的进步。因为我认为金刚乘已引起了日益增长的兴趣,现在肯定已迫切需要排除由于奥义的保密传统而导致的对佛教密宗的可笑误解的时候了。在西藏。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能谈论密教的禁令又株连到了一些主要的讲授。若没有这些讲授,那么密教著作就会成为真主的不解之谜。让一名一知半解的医科学生如同一名合格的教授那样自由地从事手术,和让初学者以不仅能改变思想而且也能改变心的大师自居同样都是危险的。错误地运用这种修持术可能会导致神经错乱,甚至比疯狂还要严重的后果。本书仅仅勉强触及到金刚乘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其不同的宗派,它主要论述的是密教修持法。这种修持法可以导致控制心、自我幻觉的结束及其特殊效果。那种认为密教修持术可以被非佛教徒使用的思想在出现了两种背景之后已开始于我的思想中形成和发展:两名本笃会修道院院长(一名英国人和一名美国人)在曼谷分别拜访了我,他们强烈希望学习佛教的禅定观想修习法,我偶尔听到了他们讲到一些天主教神职官员已开始了类似学习的事实。我个人在澳大利亚遇到过一、两名公谊会教徒也对金则乘表现了强烈的兴趣。我对于在佛教徒的背景之外从事金刚乘修持法可能会带来好处的大致范围尚一无所知,因而希望看到整个佛法能与其修持术一道被人接受。宗教和精神上的进步与所取得的成果并不是任何一种宗教的特权,它们是向所有拥有一种深刻和坚强决心的人开放的。由于我把金刚乘视为人类思想发展的最绚丽的花朵之一,所以我坚信为它辩护并没有错。不过我又自忖,由在井底观星的青蛙对茫茫宇宙的描述只能是不完善和有缺陷的。
  • 西藏密教史

    作者:索南才让

  • 藏传佛教密宗奇观

    作者:东主才让

    《藏传佛教密宗奇观》密宗是藏传佛教中最深邃的核心部分,它集中地反映了雪域民族的高度智慧,是一种高层次的修行教法。一般来讲,只有具备了相当条件和修法基础的人才能修行。《藏传佛教密宗奇观》较清晰地介绍了藏密源流、传布演变、教法传承、宗派教义、灌顶仪轨和修习密法,对其修持方法和内容作了详细的阐明;同时,又论述了藏传佛教密宗深层文化的思想根源、理论基础和实践智慧,剖析其神秘文化现象,揭示其深邃内涵和精辟哲理,从而使读者能够全面和系统地认识了解深奥的藏密教法。
  • 藏传佛教寺院考古

    作者:宿白

    这本《藏传佛教寺院考古》是按大区域划分为三个部分组织的。第一部分是西藏寺院,第二部分是甘青内蒙古寺院,第三部分是内地的蒙元时期藏传佛教寺院遗迹。三个部分撰写的时间不同,写法也多有差异。 第一部分西藏寺院调查,包括三个地区的调查记即拉萨地区、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调查记和《阿里地区札达县境的寺院遗迹》、《西藏寺庙建筑分期试论》等,共九个题目。第二部分甘青内蒙古寺院调查偏重于明末以前的兴建。藏传佛教向北传播,首及青海,自青海再行扩展,其主要通道有五路:出当金口抵敦煌;沿疏勒河上游,出龚岔口至安西;经祁连,出扁都口抵张掖;经乐都,渡大通河,出河桥驿,北上永登、武威;经化隆,走临夏、永靖,东抵兰州。第三部分内地的藏传佛教遗迹,现只辑录蒙元时期在当时大都即今北京修建的两处佛塔史料和对南宋旧都临安即杭州的一些元代遗迹的初步考察。
  • 生死的幻觉

    作者:白玛格桑仁波切

    《生死的幻觉》,在这本开示法宝里,作者以通俗流畅的语言向读者阐明了佛法的深密要义,并依据佛理揭示了宇宙世界中的许多奥秘,其中包括生命的奥秘、灾病的起因、健康富足的原因、延年益寿的法门、如何消除烦恼的方法等等,还探讨了有关死亡和死后的灵魂去向问题。尤其难得的是仁波切根据自己的实证经验,给修习显密佛法的善根信众们指点了成佛的捷径妙道,并在其中透露了由几位高僧大德上师亲传的深密窍诀。仁波切还根据他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西藏的一些大成就者的传奇故事,令人受益无穷。 以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为己任的白玛格桑仁波切,以无尽的慈悲之心,将这本智慧法宝甘露洒降给我们,愿我们都能领受白玛格桑仁波切的慈悲甘雨和加被助力,愿我们永离烦恼、恒具欢乐!愿世界和平、永远祥瑞!愿所有的众生离苦得乐、同登佛土! 目录 编者导读 译者的话 序 我和我生长的地方 第一章昨天和明天的尽头 / 第二章生命的奥秘 / 第三章无常的人生 / 第四章未来的神圣事业 / 第五章微妙正道的路径 / 第六章内在的寂静甘露 / 第七章迈向恒久快乐的步伐 / 第八章魔术游戏般的无常 / 第九章虚妄和欺骗 / 第十章三苦囹圄 / 第十一章永恒解脱的指路明灯 / 第十二章如意宝藏 / 第十三章缘起因果的规律 / 第十四章西方极乐净土 / 第十五章正确永恒的微妙皈依 / 第十六章微妙心宝 / 第十七章清静的明月 / 第十八章无量福源 / 第十九章殊胜身供施 / 第二十章取得如意妙果的捷径——上师相应法 / 第二十一章临终的和合往生 / 第二十二章死亡征兆——时间明镜 / 第二十三章赎死与延年长生 / 第二十四章无常的死亡之路 / 第二十五章除灭二取迷妄顽症 / 第二十六章无念气轮 / 第二十七章修炼三门的要法 / 第二十八章根除轮回的污秽种子 / 第二十九章无动寂静的禅定 / 第三十章脉、气和明点的作用 / 第三十一章成熟灌顶的重要性 / 第三十二章大圆满总纲 / 第三十三章面对新世纪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