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书

  • 赏书记

    作者:张恒

    雪夜闭户夜读书是一种乐事,三更有梦当书枕也是一种乐事。本书收集了古今中外名人关于读书过程中的趣事、趣闻、闲话等方面的随笔、札记,配以精美的插图,令读者品味读书之乐趣、读书的风趣。
  • 老猫的书房

    作者:江晓原 口述,吴 燕 整理

    书房是一种奢侈。时至今日,许多读书人都没有自己的书房。本书作者江晓原显然是个完全实现了梦想的读书人。他很可能是中国第一个将档案馆的密集架搬进书房的人。这个书房实在奇特:地上铺着铁轨,用带滑轨的密集架放书,可以比原来的藏书量增加三倍。区区十九平方米的空间打造出拥有三万藏书、四千藏碟的“书影之城”。江晓原坐拥着大气实用的书房,以猫的灵性和优雅让这些藏书藏碟生动起来。让我们走进“老猫的书房”,感受别样的才情与人生。 题解 前书房时代 1 雪夜闭门读禁书 1.1 爱上读书 1.2 少年惊艳梅花谱 1.3 张庆第先生 1.4 高考 2 学生时代 2.1 《西厢记》 2.2 科学史 2.3 淘书路线图 书房时代 3 书房的变迁 3.1 终于在滑轨上成为书虫 3.2 女儿的“童年记忆” 3.3 阅读综合征 4 在“阳台”与“卧室”之间 4.1 “见习巫觋” 4.2 天学 4.3 “第二专业” 5 我的书评生活 6 两种文化 6.1 “两种文化” 6.2 我们的科学文化 6.3 科幻的三重境界 6.4 量化考核·计划学术·学术过热 7 书房的生命 7.1 和书相爱 7.2 作客书房 书·缘 8 人在旅途,心念书香 8.1 在汉城搜寻《三国遗事》 8.2 “失而复得”之《曹雪芹扎燕风筝图谱考工志》 8.3 异域购书之艳遇种种 9 那些人,那些事 9.1 戈革 9.2 书痴L 9.3 周雁 尾声 后记
  • 书店时光

    作者:清水玲奈

    书店,都市的筑梦空间。不论时代变迁、文字的载体更迭,我们仍然不由自主地被书店吸引,享受坐拥书城的静谧时光。书店为何迷人?因为经历时间的痕迹,因为专注阅读的表情,因为非读不可的爱意;因为种种细微而无可取代的感动,他们守护着“书”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选书宛如一趟全球旅行的多恩特书店;全世界最古老的亨利•萨瑟兰旧书店;本身就是一件视觉艺术品的马格马书店;十七世纪的贵族宅邸内的罗伯蒂宫殿书店;于古老教堂中构建的书之圣殿瑟莱克西斯书店;充满奇幻色彩的漫画专营店布鲁泽尔书店;电影场景中真实存在的里佐利书店…… 33家各具魅力的书店,等待着与你相遇。 ★海量图片、详实访谈、豪华开本、全彩印刷,迄今最美、最实用的书店书! ★带你踏上环游世界、探访最美书店的梦幻之旅!伦敦、巴黎、罗马、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纽约……巡礼世界各地别具一格的书店,记录下人与书相遇的美妙瞬间。 ★职业文化记者联手知名摄影师,全方位展现世界一流书店的风貌。 ★倾听经营者不为人知的爱书奇缘,揭开实体书店的长青秘诀! ★只要爱书,必定为这些书店深深感动!
  • 书情书色

    作者:胡洪侠

    本书是“准笔记体”的书话短章。作者东采西撷,忽中忽外,有人有己,亦正亦邪,试图营造出一点小趣味,温暖那些或痴或狂的读书爱书藏书之人。本书笔调轻松诙谐,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书的迷恋

    作者:网络与书编辑部

    《书的迷恋》是《阅读的狩猎》的对照之作。 《阅读的狩猎》,是想看看有哪些人为什么又如何为书的内容而寻寻觅 觅,可以说是在谈书的软体在如何为人所追求。换句话说,比起拥有书籍的 本身,他们可能更看重获取书里的知识。 《书的迷恋》,则是想看看有哪些人为什么又如何为书的实体而执着不 已,可以说是在谈书的硬体在如何为人所喜好。换句话说,比起获取书里的 知识,他们可能更看重拥有书籍的本身。 【本书目录】 不需要理由的迷恋 说痴 问世间,书是何物? 藏书行为的后现代启示 有人问我关于“书痴”的事 书痴的种类 偷书者的秘密文件 温和的疯狂 毛氏之书走天下,供奉子孙喝好茶 迷恋的价值 中西藏书文化之别 一本1174年中国古书的结构分析 一本1673年西方古书的结构分析 一个台湾女婿的观感 古书的土壤和价值之一 一个老书店主人的心得 古书的土壤和价值之二 善本古籍价值的三棱镜 人皮书的故事 一个悍匪的忏悔录 藏书家追求的版本 黄金散尽为搜书 Maps 迷恋之人 猎书者的私密忠告 怪书立体动员令 《说部丛书》搜寻记 图文书败金女 我的漫画收藏 迷恋之所在 台北旧书店的3阶段转进 书街,我的无政府主义书店形式 网络买书的巧合与宿命 书籍拍卖会见闻录 家西书社老板的经验谈 从工程师到收藏家 李高雄的古旧书店经验 痴然生活 书得起 一些炫耀的展示 高移动性的书房 黄永松的老巢 如何照顾书 给书不一样的农服 黄碧端的装帧之乐 破铁网 藏书票搜集记趣 藏书印记 痴人之书 “书痴症”并发时要阅读的50本书
  • 版本杂谈

    作者:薛冰

    在这本小书中,笔者尝试以版本学的基本概念为经,以图书实证为纬,编织近现代中国出版的宏观图景。虽然书中列举出大量实例,其目的并不在于孤立地对某种珍稀版本做鉴赏或评价,也无意于为书友们选择藏品方向出谋划策,而足力图从实例出发,说清近现代时期大致产生了哪些版本形态,各有什么特征,与此前此后的同类版本有什么联系与差异,在鉴赏、评判时应掌握什么标准,注意哪些问题。《版本杂谈》定名《版本杂谈》,准确地说,应该是《近现代版本杂谈》。 目录 序 手稿本与修改稿本 誊清稿本与编辑稿本 传抄本 影抄本 批校本 题跋本 修订本 日记和书信 家谱 文书 档案 雕版本 写刻本 重刻本 影刻本 增刻本 木活字本 拓本 红印本和蓝印本 套印本 后印本 线装铅印本 石印本 珂罗版印本 影印本 名家手迹影印本 影印插图本 早期横排本 单彩印本 油印本 土纸本 摄影、晒蓝与复印 计算机激光照排 线装本 西式装订本 毛边本 精装本 软精装本 烫金与压空 同书的不同装订 开本 异型开本 版权 版权凭证 保密本与编号本 内部发行 非卖品 自印本与准印本 征求意见本 征订样本 丛书零种与抽印本 印数 封面装帧 社标 扉页与环衬 正文版式与装饰 插图装帧 插图艺术 著者签赠本 书首赠言 转赠、代赠及其他 名家旧藏本 私藏趣印 馆藏印记 藏书票
  • 阅读的所在

    作者:网络与书编辑部

    《网络与书14:阅读的所在》收录了当代学者们的28篇文章,其内容包括:克莉丝蒂、艾西莫夫、海明威、胡适等人难得一见的阅读停格;全球17个城市阅读场面的同步连线;詹宏志对阅读世界的看法;朱天心、韩良露、李欣频的阅读场所;张惠菁、阮庆岳等人难忘的阅读体验……共同组成了阅读与各种环境的交响曲,那是一幅幅动人的阅读风景,也体现了阅读无所不在的精神。借此,帮助读者体认并掌握,人、书及空间的三角关系。 阅读的进行,除了人和书之外,还要有一个空间作基础。从浴室、书房等私密角落,到咖啡馆、书店、公园、图书馆等公共空间;或是都市里的一条街、一块文化区域,乃至于在地铁、飞机等移动工具上,不同形式的空间提供了不同的氛围,让阅读产生了丰富的化学变化,进而带来了多元的身心体验。
  • 黄裳书话

    作者:黄裳

    黄裳的文章丰富而驳杂,既有杂家的广度,又有专家的深度。不过,作为一个个性色彩极为鲜明的文章大家,在读书界广受欢迎的,还要算是他那况味隽永、笔致练达的书话和以美文笔法写成,兼具史论色彩的文史随笔。 许是大半辈子浸淫其中的缘故,黄裳于“书道”中寄注的精力、情怀都非寻常人能比,而个中甘苦,更非局外人所能充分体会和理解。这中间,既有“如同占领了整个世界”的大喜过望,又有“如后主失却南唐”、“挥泪对宫娥”的无奈和失落的悲哀。读黄裳的书话,每每让人体味到前辈学人对书的一腔痴情,这在书香之气日见稀薄,读书越来越功利化的今天,已几近广陵绝响。黄裳书话的另一重特色,就是那掩抑不住更又挥之不去的书卷气。自然,这书卷气不是靠“掉书袋子”硬充进文章里的,而是丰厚的学养和书呆子特有的“痴气”的一种自然流露。也正是因了这种“自然流露”,才使得一篇篇看似不起眼的小文章,别具一种高远的气象和雍容的风度,十足大家风范。我想,也只有这样的文字,才能称得上是书话;也只有这些寄情于文化山水的“苦旅者”,才能写好书话。 较之书话,那些言及明清易代之际家国变幻、人事更迭、民族冲突的文史随笔,似乎更能见出黄裳的襟怀、才情和爱憎。黄裳关于治史,有自己的独到之见,那就是以一斑窥全豹,通过摄取、解剖三几个关联朝野的焦点式人物,来折射时代的风云变幻――至少是反映特定时代的一个侧面。于是便有了《关于柳如是》、《陈圆圆》、《关于吴梅村》这样情理兼备的好文章。黄裳的这类文章,不同于一般历史学家的专门著作,即所谓正史。他往往能突破旧史家的樊篱,将正史、野史、笔记、当事人的诗文等,相互参证比较,努力发掘尘封在岁月深处的史实真相,并以此来把握中国历史、文化流变的脉络。加之他有藏书优势,材料自然比一般人丰富“鲜活”得多――这些东西一经他梳理考证,妙笔点染,感性和知性、情趣和理趣、史事和诗情、人情风物和文史掌故、清谈娓娓和雄辩滔滔即浑然成为一体,可谓文、质并胜,既见山又见水。这样的文章读来真是意趣盎然,如沐春风。而他于史、事、人、情方面的见解和洞察力,更非寻常史家可比。 黄裳虽然是一位在古书中寻梦的“古典”文人,但他的思想并不“线装”,其文章的内在气质更是秉承了鲁迅的风骨。
  • 书店传奇

    作者:钟芳玲

    在平凡书店中发现非凡 在非凡书店中发现平凡 《书店传奇》就是在平凡书店中发现非凡、在非凡书店中发现平凡。每家书店无论规模小或大、历史短或长,皆有一些属于她们独特的故事、一些让人感动的片段。它们可能发生在两百五十年历史的英国伦敦老店,也可能来自大楼角落中不起眼的一家小摊。 本书是作者遨游英美书世界的一连串书店奇遇记,也是多年来积累的传奇故事集;在她的引领下,我们不仅欣赏一幅幅书店风景,进入书天堂,更从中领略到不同的人生况味、趣味与品味。 此次简体中文版首度在大陆出版,与《书店风景》及《书天堂》(增订版)统一风格,构成美轮美奂的“书话三部曲”,是爱书人的必藏佳品。
  • 旧书重温忆华年

    作者:(美) 安妮·法迪曼

    当我们再次重读时,一书还是同一本书吗?读者是同一个读者吗? 这部睿智犀利散文集里17位作家一致回答:不会的。 安妮·法迪曼选的作家包括:Sven Birkerts、Allegra Goodman、Vivian Gornick、Patricia Hampl、Philip Lopate、Luc Sante等人,他们关注的文学主题范围从《傲慢与偏见》到植物学的植物性药材的田野指南。每个人选一本书、一个故事或一首诗,从而触动他们青春敏感的心弦,重温旧梦,看它在这间歇中如何改变。(当然真正改变的是读者了)这些散文与生活经验深深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最初邂逅的纯真狂喜,更显得稍纵即逝,一去不返,尽管重读的行动打开了回忆的闸门。从这种情形来看,这些读者坚信爱书人都会懂得的道理:没有什么比爱书更能改变人生历程的爱了。
  • 用书铺成的路

    作者:刘东

    此间收入的文字,涉及了笔者跟书籍的种种缘分,而把这些文字有头有尾地接在一起,就勾勒出了一个关于书与人的很特别的故事。
  • 这一代的书香

    作者:俞晓群

    提起“书趣文丛”、“新世纪万有文库”、《万象》,爱书人自然会想起幕后的一个人——俞晓群。 作为一个“爱书、懂书又做书”的出版人,作者以细腻流畅的笔触,娓娓道出一个个书与人的故事,以及对于书业历史和现状的思考。 在本书中,作者叙述了从事出版工作以来,所遇到的精彩人物。有些是神交已久的前辈,有些则是亲炙教诲的长者,如王云五、黄仁宇、陈原、王充闾、沈昌文等。 此外作者对三十年来书业的演变也有置身现场的深入观察与反省。既欣慰出版在80年代扮演思想启蒙的角色,也对现在追求畅销书的追风提出质疑。
  • 大书特书

    作者:(美) 乔·昆南

    本书是关于书的书,作者乔·昆南相信“书有转变的魔力,把黑暗变成光,把虚无变成存在”,这种对书的深刻感情,想必会引发爱书人的强烈共鸣。与同类作者想比,他的阅读十分纯粹。在数字出版的冲击下,书店一家家倒闭,读书的人也跟着减少了,书将何去何从?昆南和许多爱书人一样也在思考这个严肃的问题。本书虽然是在书处在一种困境之中所产生的思考,但作者用有趣的笔风讲述自己与书结缘、相恋到无时无刻不能分离的故事,让人笑不可抑。本书审视了当今的阅读生态,触及热情专注的书商、遭受围攻的图书馆,以及爱书人的日常困境。昆南不仅讲了自己的读书癖好,更通过调查与问询的方式研究了朋友们、家人等的读书习惯以及读书与交友的有趣故事。不同于坐而论道、与读者保持距离的书之书,本书让真正的爱书人难以忘怀,并刺激他们读更多的书。
  • 风雨读书声

    作者:陈朝华、崔向红/主编

    序·以做新闻的激情热待每一本好书 陈朝华 折腾了接近一年,南方都市报读书版的首本选集<风雨读书声>终于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了.这一年,变幻明灭,心浮气躁,除了几首诗,一两个随意的访谈,还有这篇序言,我好象没有什么时间静下心来写点属于自己的文字,为表对该书出版的祝贺,也为花城出版社做做广告,把这个序言置顶了 这是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书评精粹的结晶,其所评对象是近三年来在文学艺术\思想学术\历史及科普等多个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优秀图书.同时,这也是南方都市报创刊11年来读书版相关文章第一次结集出版。 近10年来,南方都市报的文化副刊一直在颠覆和突破传统副刊小情小调、无病呻吟的快餐消闲生态,以清新脱俗的文风、启蒙心志的品趣、体察现实的情怀、追踪思潮的敏锐构建并呈现出有自我格局、有自己灵魂的都市副刊新模块,在厚报时代成为吸引、团结一大批有较高文化品位的读者的重要纽带,引领着新时期晚报、都市报副刊设置与定位的新路向。而读书版,无疑是审视南方都市报副刊的文化个性与价值取舍最开阔最活跃的标本,它的独立姿态与评判深度、它的专业操守与表达高度,是缔造南方都市报文化影响力和公信力最锐利也最沉实的符号谱系。 10年来,我们屏蔽人情应奉、警惕平庸迎合,超脱于图书出版业之外,谙熟于书痴书迷者三昧,轻畅销、重奇趣,藐时尚、倡经典,以做新闻的激情热待每一本好书,并且广觅有责任感的名家与独立书评人,或借题发挥,针砭时弊,或丝丝入扣,雅达性情,经年累月,不喧不嚣,目力所及,不偏不倚,为读者筛选好书,为好书延揽知音,在阅读越来越边缘化、隐私化的浮躁与断裂中,致力营建可供精神审美赏鉴交流的心灵公园,让寂寞的读书人因蜜寻花,把知识界文化人的最新成果推向公共阅读的鸣奏,《阅读周刊》虽然只是一份区域大众媒体中小小一版块,却能雄占中国最有影响力书评媒介之前列,赢得广泛的信任与尊敬,这其中,既有与南方都市报“拒绝平庸、追求卓越”办报理念相契合的文化气度在坚守底线有关,更与有一批懂书爱书、视野扩达、体察精微的“书虫”以专业精神在悉心呵护版面有关。 南方都市报的读书编辑,从谢有顺肇始,及张超、王来雨、李霞、戴新伟、雷剑峤诸君,无一不是嗜书如命、博览广识的“书虫”,但他们能超越个人旨趣、激活公共意蕴,选题谋篇,精到深邃,赶潮拾贝,慧眼如炬,举凡历史、人文、时政,或者科普、宗教、艺术,只要符合推荐标准,都诚恳地一一收入囊中。因此,我们的版面深刻而丰富,独立且开放,成为观察出版趋势、反馈阅读流变的权威依据,这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必然结果。我勉强也算半个读书人,常常从他们的版面上获得心仪快意的阅读指引、购书资讯,即使是一时半刻读不到该书,但从那些隽永温厚、宛如独立文化随笔的书评文章中也可管中窥豹,于散金碎玉中曲径通幽,也是其妙无比的,相信我们的读者,都有这样的感同身受,而这个年度选本,更是最直接的一次佐证。 读书是启蒙自我、完善心智的最好途径,古贤云读书可以“穷万物之理,养浩然之气”,福楼拜更是严肃地说“阅读是为了活着”,但读书一定要读适合自己的好书,否则开卷就不一定有益,这样的道理不需要我多置噱了,记不得是谁说过,“淘到一本好书,有如占领了整个世界”,我们不遗余力向众多读者推荐一本本好书,让爱书人不断刷新自己的精神世界,不亦快哉。 言不及义,权当序了。 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czh1969
  • 聚书的乐趣

    作者:爱德华·纽顿

    这是一位英国藏书家讲自己聚书经历的故事。作者认为,世上最有趣的事,第一是人,第二就是书。书能使人抓住这个世界秘密的核心。书中介绍了许多外国作家爱书、藏书、品书和写作、治学的故事,受到我国著名学者吕叔湘先生的高度赞赏。
  • 阅读的风貌

    作者:网络与书编辑部

    两岸三地50位尊荣读者的共同推荐!阅读是一种饮食,给大脑的饮食。进入21世纪之后,阅读的饮食发生了质变与量变!《网络与书》Net and Books系列,历经四年策划,汇集海峡两岸三地,以及国际作者的共同参予,提出——阅读的热情与主张!本书以人类六千年阅读的历史与发展为主题,从图像到文字,如吴哥窟壁上的雕刻,到古腾堡的活版印刷;再从文字回到图像,如 WWW(全球信息网)的使用,全都是一种阅读。此外,还介绍六个和网络相关的人、四个谈书的观点、历史名人的读书地,以及几米和谢春德的访问。
  • 逛书架

    作者:逛书架编辑小组

    《逛书架》是台湾的几位“重度书痴”搞出来的。内地版甫一问世,就被书友批评,说是封面设计太难看,够不上爱书人的要求。实际上,我觉得,书中的采访的部分也不能令人满意,因为记者显然对书籍知之不深,问题都问不到点子上,介绍语中常有外行话,让人恨不得走上前拨开他们,直接向藏书家发问。 不过,《逛书架》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呈现了十几位台湾爱书者的书房全景,让书迷得到“窥探隐私”的快感。其中杨泽、陈苍多、陈建铭、张大春等人,是在藏书界久享大名的人物,“登堂入室”,直接看到他们的收藏,应该是许多书迷做梦都不曾想到的美事。不知别人是怎样,反正我是把杨泽书架上能看得清楚的每一本书的书脊都浏览了一遍,那上千本看下来也着实让我费了很多工夫。此种乐趣有时不足为外人道,识者自知,不识者强聒亦无用。
  • 藏书之爱

    作者:[美] A. 爱德华·纽顿

    爱德华·纽顿是美国最有名的老藏书家之一,也是“书话”写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不过英美人的“书话”不像郑振铎、黄裳的那些总是带点学术性,他们的“书话”是比较日常性、比较私人性的。用杨照在《藏书之爱》的序言中讲过的话来说,就是“他们爱书的外观形式、爱书的时间痕迹、爱书的流浪过程、爱书的价格波动、爱书的交易纪录,换句话说,他们爱一般人认为不重要的部分。他们几乎都是‘见小不见大’的奇种异类,不是对别人不重视的书籍形式细节着迷沉醉,他们不会成为Book-collector(藏书家)”。精装巨册《藏书之爱》是内地出版人与台湾译者通力合作的产物,凝聚了不少人的心血。当然,让我感到稍稍有些遗憾的是,译文中的书名、人名没有按照内地的习惯转换过来,相信我们的读者看起来多少会觉得有点别扭。
  • 书店风景

    作者:钟芳玲

    书店本身具有多样的可能性,无论是书店的类型,历史、藏书量、地点,还是装潢、服务、 活动,甚至店名,都可能是一大特色。一家家书店其实就像一幅幅风景,有的婉约秀丽,有 的气势磅礴,有的细致精巧,有的古意盎然,每一种书店总能吸引与它相契的顾客。在书的 世界里,每个人自有他的天地。《书店风景》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抒情导览,反映的是一个爱 书人外在的观察与极自我的品味,它同时也希望挑引人们对这些风景的渴望。书店之美一如 山水之美,等待有心人的开发。
  • 逛书店

    作者:杨小洲

    思考乐、广通书局、长沙古籍旧书店、艺术书屋 那些消失的书店风景,有太多关乎阅读的回忆…… 爱书人的书店情缘,守护着尚存的人文净土, 27家特色书店,近40幅藏书魅影,淘书的细节与温度尽在其中。 “全天候读书人”杨小洲自2004年-2012年探访了国内多家特色书 店,此为其书 话随笔结集。29篇文章分为京城书店、外埠书店及艺术书店三辑。书中所提及的27家书店,多家业已关张,但从作者文字中可感受到那些消逝或尚存书店的独特情致。文中更讲述了作者淘书过程中的闲情趣事,处处流露爱书人访书猎书的兴味与痴迷。书中插图为作者自己拍摄的私人藏书书影,爱书之所及从内而外,赋予书籍以生命的活力,更添一丝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