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儿童教育

  • 家庭教育

    作者:陈鹤琴

    《家庭教育》为东南大学教育科丛书之一,系近今中国出版教育专书中最有价值之著作。《家庭教育》分12章,立家庭教育原则101条。前两章述儿童心理及普通教导法,为提纲挈领之讨论;后10章都是拿具体的事实来解释各项建议之涵义。
  • 无条件养育

    作者:艾尔菲·科恩

    《无条件养育》的主题并非局限于管教,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讲,它告诉我们如何与孩子相处以及如何看待并感受他们。《无条件养育》旨在帮助你与自己的最强直觉重新“通电”,重新确认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当你穿上睡衣,做完所有家务,孩子们的拌嘴都安静下来以后,《无条件养育》会让你重新思考你的亲子关系的基础设想是什么。 最重要的是,《无条件养育》会提供一些实用性建议,以取代我们有时为规范孩子行为、逼迫他们成功而禁不住使用的传统养育技巧。我认为这些建议会为家长创造一个不错的机会,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很好的人——我是说,真正意义上的。 《无条件养育》建议父母以正向均衡的方法取代赏罚教育,这样才能培育出自律、有同理心、身心健康的孩子。现在父母面对教养问题,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及口耳相传的一些“好办法”,但都仅仅是治标不治本,尖叫的继续尖叫,狂吼的依然狂吼。作者说这是因为我们太专注于表面的行为本身,我们只看到孩子是否符合我们的期待,符合就奖励,不符合就处罚修正,这都是有条件的爱。《无条件养育》中作者提出我们必须要放弃这种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的情感勒索教养法。作者坚定地提出父母要无条件养育。
  • 我们这些大人

    作者:丰子恺

    我看见世间的大人都为生活的琐事所迷着,都忘记了人生的根本,只有孩子们保住天真,独具慧眼。八指头陀诗云:“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境心常定,逢人语自新。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我当时曾将这首诗托人用细字刻在香烟嘴的边上。 …… 这里的“我”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文艺大师丰子恺。本书所写的就是他所回忆的童年故事。这些故事主要围绕家庭教育而展开。
  • 与孩子的天性合作

    作者:(德)卢安克

    如果你喜欢看故事,那么卢安克独特又传奇的经历足够让你佩服:在偏僻的广西农村居住、教书、做农活、放牛……不过卢安克的说法是:“其实我很自私,因为我是为了自己的兴趣选择最适合的环境,我有条件选择这样的生活,我的钱在农村生活足够我用。别人做不到是因为他们必须为了生活保障而工作。”但是,卢安克说:“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有的人一方面说佩服我,把我神化;一方面却又对我说‘你应该结婚、挣钱’,要求我像他们一样呢?这不是很矛盾吗?”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这本书里介绍的华德福教育,一种与孩子的天性合作的教育,值得你好好地思考是否适合你的孩子。它除了智力的教育外,还强调人的躯体、感情、意志和精神都进入教育体系。它要求基础教育让艺术、体育和高级手工进入和支持理论课;它不提倡学生用课本而是要求自己写自己的课本。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任Federico Mayor的话说就是:“把每一个儿童当作独立的个人来看待,在相互依赖中建立关系并且允许孩子们去发现、发挥,并正确地加强孩子们的能力和潜能。”这种教育,将使你的孩子身、心、意三方面都得到培育,使他们成为毅力、感情与思想三重健全的人才。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如果你是一名教育工作者,那么,你必须细心耐心地去读完这本书。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作者:尹建莉

    本书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是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是一本还未上市就以“手抄本”流传的图书。 相比许多家教图书,这本书有以下特点: 第一,本书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 第二,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最实用的工具书。 第三,本书不但告诉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你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

    作者:戈尔巴乔夫,等

    本书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有时候我的儿子路易斯会突然出其不意地向我提出一个问题,譬如最近就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爸爸,你究竟为什么活着?……”具体内容包括: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什么是政治?;为什么要有科学家?;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为什么我不能光吃油炸土豆条?;我们为什么必须上学?;天空为什么是蓝的?;电话是怎么回事?;不久就有两个我吗?;为什么会有战争?;为什么印第安人不知道疼痛?;妈妈和爸爸为什么必须上班?;究竟是谁发明了戏剧?等一些天真的问题,权威的回答。大人和小孩都值得一读。
  •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作者:[美] 海姆·G.吉诺特

    畅销美国500多万册的教子经典,以31种语言畅销全世界,彻底改变父母与孩子沟通方式的巨著。 本书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高居美国各大图书排行榜榜首,并陆续被翻译成31种语言畅销很多国家。 如果说在父母与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什么经典著作的话,那么,首屈一指的就是吉诺特博士的这本著作——它彻底改变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在这个领域,这是一本革命性的著作。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可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和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获得并使用这些技巧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该书在美国的销量已经超过500万册。 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他们发现自己说出来的话正是以前自己的父母对他们说过的,发现他们正用一种自己也不喜欢的语气跟孩子说话,他们原本没打算这样的。在沟通中发生这种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 本书初版于1965年,在出版初期,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高居美国各大图书排行榜榜首,并陆续被翻译成31种语言畅销很多国家。如果说在父母与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什么经典著作的话,那么,首屈一指的就是吉诺特博士的这本著作——它彻底改变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在这个领域,这是一本革命性的著作。
  • 什么都知道

    作者:[法]提埃里·拉瓦尔

    包罗万象的谜题百科,无奇不有的益智图鉴 3000幅逗趣插图告诉你1700个想知道 全方位开发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编辑推荐】 • 《什么都知道》第一次将“科普”与“益智启蒙”内容有效地结合,以图说的形式描绘了世界之大,是第一本谜题形式的百科图鉴。孩子不仅可以从书中认知各种事物,还可以跟随一位大鼻子伙伴一边竞猜谜题,一边智力闯关。 • 《什么都知道》与别的百科书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生硬地告诉孩子“这是什么”,而是通过各种互动问答,教孩子一种“认识事物的能力”。每学完一章知识,都会有一个益智类问题等待孩子解答,内容包含:形状识别、颜色识别、寻找不同、观察力和记忆力考验等。 • 《什么都知道》是法国人气科普书“长长的小百科”作者的最新力作。他历时8年,用3000余幅插图描绘出1700余种事物,图画细致、传神,对孩子形象思维的培养非常有帮助。 • 《什么都知道》不仅设有“名词解释”、“图注游戏”、“想象力涂色”等板块,还有专门给爸爸妈妈的阅读导览,让父母明白如何引导孩子更好的使用这本书进行快乐学习。除此之外,本书为生僻字加注了拼音,帮助孩子在独立阅读时更好地理解内容。 【内容简介】 一本包罗万象的谜题百科,一本无奇不有的益智图鉴。3000幅逗趣插图告诉你1700个想知道。 有些鸟儿不会飞?有种乌贼叫“吸血鬼”?腊肠树不会结腊肠?搓衣板和洗衣盆能奏乐?大千世界真奇妙,你想不想都知道? 人体结构,文化历史; 飞禽走兽,恐龙怪物;花草树木,蔬菜瓜果; 房屋车辆,宇宙太空……书中有80个类别共1700种生活常识和科普知识,还有大鼻子小伙伴和你一起竞猜谜题、智力闯关。来吧,转转眼球,动动大脑,挑战你的智力小宇宙!
  • 哈尔罗杰历险记典藏全集

    作者:[美] 威勒德·普赖斯

    《哈尔罗杰历险记》以哈尔和罗杰两兄弟为贯穿整套丛书的主人公,每本书讲述一次探险活动,如追捕偷猎匪徒保护野生动物、考察大堡礁、猎捕某些珍奇动物等等。在这套丛书中,普赖斯塑造了哈尔、罗杰这两位勇敢机智的少年英雄形象。他希望青少年都能成为哈尔、罗杰那样的人:学识渊博,体魄健壮,正直、勇敢,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他在书中大声疾呼:要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动植物是人类的朋友,不要把它们斩尽杀绝;他谴责人类中的某些分子的凶残、自私、狠毒,在他看来,这些人远远不如大森林中那些四条腿的野兽;他热情歌颂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整套丛书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家正直、乐观的精神,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哈尔罗杰历险记典藏全集》是最新改版的《哈尔罗杰历险记》丛书的14本盒装。《哈尔罗杰历险记》(14本)曾经的几个版本深入人心,影响了几代人。这套丛书是畅销了数十年的经典作品,几代人珍藏心底的记忆。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再次引进出版,全力打造,重现经典作品,唤起不少读者儿时的记忆。如果你想重拾儿时的记忆,如果你要重温经典,如果你想把优秀的作品推荐给孩子,请重拾这套曾让几代青少年荡涤心灵的作品。全新改版 最新修订 典藏全集 经典重现
  • 孩子你慢慢来

    作者:龙应台

    《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一》—— 20周年经典新版“母子之书” + 50后妈妈 + 80后孩子 + “家有二胎”的成长镜头…… 作为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万丈深情。 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作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面对初生至童年、少年时期的两个孩子(华飞、华安),从出生,到开始说话、识字、逐渐认识这个世界,书中有忍俊不禁的童真,有无法抑制的爱怜,也有母子的无奈和迷惑。它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 后来,15岁的“底笛”(弟弟)说:“有时候,妈妈带我们在草原上放风筝。草原那么大,草绿得出水,我们躺下来,看风筝在天空里飞。我觉得我可以一辈子躺在那里。” 后来,19岁的“葛格”(哥哥)说:“尽管我们之间一直有这种成长的‘拔河’,母亲却仍然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个,用她的语言来说,‘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而最初,34岁的母亲(龙应台)说:“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 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

    作者:郭初阳

    语文,应当有着惊人的美丽。十七载教学探索,重构语文精神;五年独立执教生涯,践行教学勇气。郭初阳的经历不可复制,但他的思想值得同行者倾听。 教育是一种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与敬业精神,一面呈现于课堂,一面凝结成文章,本书是郭初阳近年来的评论结集。内容包括了学科建设、教材批评、教师身份的思考,以及非学校化教育的探索。 这位全国课堂教学大赛第一名得主,弃体制而成为独立教师,步履坚定地走在越来越广阔的教育自由中。 【编辑推荐】 “独立教师的资本,是通过自己的课堂获得学生的支持,自由的语文课堂有一种随之而来的光辉,令人沉醉。” 本书不是郭初阳独立执教的纪实,而是他走上自由执教之路的心路历程。 ★持续深刻的文本批判 以“母亲”为题的语文教材批判只是冰山一角。“为了心爱的孩子,我们总是选择最好的奶粉,然而我们在选择更为重要的精神养料时,却常常掉以轻心。”从《自私的巨人》到《巨人的花园》,王尔德的名篇被篡改得面目全非;《孔子拜师》,一个劣质的经不起丝毫推敲的“童话”故事;《走,我们去植树》,一篇充满意图而无法培养良好文学趣味的拙劣习作……这些不恰当文本数十年来存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只要稍加审视便无所遁形。 ★望眼欲穿的人生教育 语文教育之为“成人”教育,在于文学千百年来对生命的观照。语文不该也不能缺失对孩子的两大人生教育:性教育和死亡教育。漠视性教育,让人不懂得去爱自己的伴侣,影响的是今后的婚姻;漠视死亡教育,让人不懂得此生为人的珍贵与短暂,造成生命的轻视。应当如何开展性教育和死亡教育?“无论是性教育、死亡教育、公民教育,都不是我的专业擅长。屡屡越界,意在引起更多专业人士的研讨与建设”。 ★纯正趣味的课堂探讨 语文,应当有着惊人的美丽;自由的课堂,应当是师生同席向着真理直跑的旅程。断断续续写下的随笔,同法国教育部长探讨“不需要教学计划”的教育理念,去“过去的中学”寻找语文的飘逸洒脱,向台湾《国学基本教材》学习本土文化的价值观引导,在古今大家中对比发现文学的纯正趣味。 ★教师身份的践行思考 教书很难——既要做戏,又要做人。做一个“像自己”的好教员,在这个“选错并保卫”的课堂里更难。然而他应有这样的勇气,既知己身的限度,也深知三折肱为良医的道理,带着自己的伤痕,来更温柔地帮助那未成年的孩子们;既仿佛手工业者,耐心,勤恳,又敢于正视现状,自己动手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 一本小书,一段十七载的教育旅程。郭初阳的经历不可复制,但他的思想值得同行者倾听! 【媒体推荐】 郭初阳离开了这个体制,当然他没有离开熟悉而心爱的课堂,他成了转型时代的一名独立语文教师,继续他的探索和梦想。 ——傅国涌 郭初阳的宝贵不只是他私己的阅读和即时的思考,更是在课堂里与学生无私的分享。没有孤芳自赏,没有高高在上,他相信并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独立思考,并进行内在的生命追问。 ——北熹 因为核心是自由,所以郭初阳驱遣各种素材,如风行水上,而观照的核心不离不弃。 ——蔡朝阳
  • 绘本之力

    作者:[日] 河合隼雄,[日] 松居直,[日]

    日本三大名人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对谈绘本的力量。曾经与村上春树、吉本芭娜娜,甚至几米畅谈创作的日本临床心理学者,将教你如何由绘本中聆听到音与歌;看日本绘本泰斗松居直细数绘本的可能性;以及记实作家柳田邦男以自身的生命经验,娓娓道来绘本对成年人的影响。本书可说是一次重量级的绘本世纪对谈。
  • 你不就是希望我快乐吗

    作者:刘书宏

    童言无忌一个孩子对成人世界的“喷饭”解读,童心未泯一个老爸对天真丫头的瀑笑记录!然然的快乐童年让我们想起了窗边的小豆豆、小淘气尼古拉、玛法达……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一个老爸用幽默、活泼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小女儿然然的一段成长经历。然然聪明、调皮,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所作所为有时使人目瞪口呆,让人觉得有些烦人,但这个可爱的小丫头人见人爱。这个小丫头用可乐泡米饭吃,吃冰淇淋吃到肚子痛,喜欢姑妈家的小宝宝而打算自己孵一个,害怕老爸开车不小心粘到路边的墙上成为广告牌,认为警察叔叔天天站在路上卖纸片,兴奋起来就冲着老爸一记重拳,认为太阳出来雪人会生痱子,看完动画片后与老爸谈论人死后变成灵魂的问题,不想上学因此拒绝长大,搞不会算术题而不想去参加考试……作者写成长是为了纪念女儿的成长,更是为了纪念一种爱和关怀,就是父母在把自己广博、宽厚的爱和关怀给予儿女时要尊重他们的选择,不压抑天性,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 女巫一定得死

    作者:(美)谢尔登·卡什丹

    为什么女巫一定得死?因为女巫象征着读者内心的弱点与缺陷,诸如虚荣、贪吃、妒嫉、欺骗、贪心、懒惰、色欲等,而童话故事的意义在于,帮助孩童克服内心的冲突。女巫的死,意味着正义战胜邪恶。内心的冲突得到治愈。
  • 捕捉儿童敏感期

    作者:孙瑞雪

    《捕捉儿童敏感期》是有介绍关孩子的健康发展,该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岁到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孙瑞雪点评。关于《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案例部分,要说明两点:一、有些案例的记录对象是发展不够好的孩子,这部分孩子我们都用了化名。二、本书收录的案例跨越10年,由于时间跨度太大,某些案例的记录者已经不详,这部分案例均以“未名”具名。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主要内容: 婴儿7个月左右出现走的敏感期.起先拒绝坐,然后开始走,上下楼梯都要自己来,哪里不平偏要往哪里瞳.这可能是父母最累的时候……走的敏感期中儿童是一个自由、活跃的个体,他拥有空间的能力从此开始越来越强。 1岁半到2岁期间,儿童会有一个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床上的一丝头发,地上的一根小草……但儿童并不总是这样。手的敏感期到来时,儿童有一个抓的过程。一把抓,二指抓,三指抓。很多成人用手很笨拙,不会拿筷子,不会用手指夹围棋子,不会点钞……这都和童年期手的发展有关。 音乐的敏感期呈螺旋状发展。2岁的幼儿就能把握节奏;3-4岁时开始对简单而重复的旋律感兴趣;5-6岁后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自发用动作表达;6-8岁时已经能深深沉浸在音乐中…… 处在身份确定敏感期的儿童,会选定一个偶像并时时模仿。“我是忍者神龟!”“我是超人!”通过吸收偶像的人格特点,儿童建构自己的人格状态,最终形成自我。
  • 给我的孩子讲爱情

    作者:【法】妮科尔·巴沙朗 Nicole Ba

    爱的需求、爱的快乐、爱的麻烦……爱,毕竟是我们唯一感兴趣的事情,不是吗?在我们的懵懂年岁,如何搞清楚爱这回事儿呢?如何知道我们是否在爱呢?如何知道我们是否被爱呢?我们能分清楚欲求、友谊、情感跟激情吗?我们还相信伟大的爱吗?我们能够没有欲求地爱吗?对于孩子们提出的关于爱情的挑战性问题,作者没有回避,他们直截了当地将我们放在了这个令人生畏的珍宝——爱的自由——面前。
  •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共6册)

    作者:(法)碧姬·拉贝,米歇尔·毕奇,绘画:(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共6册)》在法国出版后获得巨大成功,在国际书界也引起反响,现已被翻译成十五种语言文字。全套书共六卷。 TOME 1 困难的是不能明白!我们死去,是因为我们活着!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众神的帮助!这是为你好!对自己诚实,并不容易!打败一切幸福的小小敌人!所有的生命都具有一种价值,只是其价值有所不同!想使自己痛苦是很容易的!在世界上所有的文化中,人们都谈到神!弄明白是对还是错,这才合乎人性!我们都有权利痛苦!有的时候,我们的自由妨碍了别人的自由!幸福不是一个运气的问题!我们不是机器人!服从并不意味着失去自由! TOME 2 对阿姨说你好!要想玩游戏,就必须要有游戏规则!这不是我的错!公正的法律,必然是通用的法律!暴力是一个怪圈!这不公平!这不公平!这不公平!抓贼呀!没有工作也很艰难!和平总是很脆弱的!即使我们不知道的时候,我们常常也能感觉到!没有灵丹妙药!多么激烈!……多么痛快!我觉得丢脸!工作创造了世界!怒火中烧!工作很辛苦!下雨了,这不公平!强者至上的法律结束了!听大人们谈话的时候,我们似乎觉得唯一重要的东西就是钱! TOME 3 不要浪费你的时间了!是时钟在决定一切!学生毕加暴零分!她好像恋爱了!自从她爱上了他,他变漂亮了!他有罪,因为他长相丑陋!我笑出了眼泪!你从来都没有时间!我看不出有什么好笑的!我长得很难看!爱情,充满魔力!真正的丑陋是内在品质的丑陋!女孩子们,她们没有小鸡鸡!眼泪是一些词语!安静下来!嘲笑自己并不容易!白雪公主真愚蠢!没有差别就不能产生能量!他的笑声让我难受!不过胡椒糖看起来很好吃!今晚穿皮夹克,明天穿西服!一位女消防员,一位男阿姨!快点去睡觉!
  •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作者:Amy Chua

    An awe-inspiring, often hilarious, and unerringly honest story of one mother's exercise in extreme parenting, revealing the rewards-and the costs-of raising her children the Chinese way. All decent parents want to do what's best for their children. What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reveals is that the Chinese just have a totally different idea of how to do that. Western parents try to respect their children's individuality, encouraging them to pursue their true passions and providing a nurturing environment. The Chinese believe that the best way to protect your children is by preparing them for the future and arming them with skills, strong work habits, and inner confidence.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chronicles Chua's iron-willed decision to raise her daughters, Sophia and Lulu, her way-the Chinese way-and the remarkable results her choice inspires. Here are some things Amy Chua would never allow her daughters to do: have a playdate be in a school play complain about not being in a school play not be the #1 student in every subject except gym and drama play any instrument other than the piano or violin not play the piano or violin The truth is Lulu and Sophia would never have had time for a playdate. They were too busy practicing their instruments (two to three hours a day and double sessions on the weekend) and perfecting their Mandarin. Of course no one is perfect, including Chua herself. Witness this scene: "According to Sophia, here are three things I actually said to her at the piano as I supervised her practicing: 1. Oh my God, you're just getting worse and worse. 2. I'm going to count to three, then I want musicality. 3. If the next time's not PERFECT, I'm going to take all your stuffed animals and burn them!" But Chua demands as much of herself as she does of her daughters. And in her sacrifices-the exacting attention spent studying her daughters' performances, the office hours lost shuttling the girls to lessons-the depth of her love for her children becomes clear.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is an eye-opening explor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in Eastern and Western parenting- and the lessons parents and children everywhere teach one another. 点击链接进入中文版: 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
  • 虎媽的戰歌

    作者:蔡美兒

    這是一本最坦白也最誠實的教養書 一位嚴厲母親的自嘲、掙扎與反省 牽動所有華人父母的共鳴神經 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蔡美兒,幽默生動的寫下她與女兒的故事 原文書出版當天,立即登上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榜 熱銷至今,轟動全球… 這是一個媽媽、兩個女兒、兩隻狗的故事。這個故事原本要說的是中國父母教養小孩比西方父母高明之處。然而後來說的卻是激烈的文化衝突、一閃而逝的光榮滋味,以及一個十三歲孩子是如何挫掉虎媽的銳氣的。看完蔡美兒教授的經驗,你將對東西方教育方式的差異有更深的體悟,也將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真正適合孩子的教養之道。 所有的父母都想做對兒女最有利的事。西方父母盡可能尊重子女的個體性,鼓勵他們追求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提供正面的支持與培育的環境;反之,中國人認為,保護子女的上上之策,就是讓他們為未來做好準備,讓他們看清楚自己能做什麼,讓他們具備技能、好習慣,以及自信,因為這些是別人拿不走的。 虎媽認為,童年就是訓練期。對蘇菲亞和露露來說,這表示要上中文課、練習數學,每天還要練兩、三小時樂器(連出門度假也不間斷,周末時練習時間還要加倍)。然而得到的成果說明了一切:這兩個女孩子都是非常優秀的學生:有禮貌、樂於助人、成績優異;露露贏得康乃狄克州小提琴神童獎,蘇菲亞則十四歲就在卡內基音樂廳登台演奏。 然而在這些成就的背後,卻要付出極大的代價。虎媽在一次練習中,威脅要燒掉蘇菲亞的填充動物玩偶;從露露三歲起,虎媽就對這個任性的小女孩毫不留情,自此兩人的戰況愈演愈烈。然而虎媽對自己的要求和對女兒的要求一樣高,她的犧牲──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甘心忍受傷心痛苦,在在表現出她對女兒深深的愛。 《虎媽的戰歌》顯露出東、西方教養世界觀的衝突,然而歸根究柢,這個故事說的其實是一個母親對兩個女兒所懷抱的希望,以及她心甘情願為投資她們的未來所做的冒險。
  • 爱和自由

    作者:孙瑞雪

    《爱和自由:孙瑞雪幼儿教育演讲录(第3版)》在前两版的基础上,稍稍作了修改,将原来理论性较强的篇章标题改得更为通俗易懂,并在每个标题下将章中内容作了提炼,以便于阅读。具体内容包括:儿童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为什么儿童喜欢重复做一件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