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三联书店

  • 俄罗斯

    作者:Lonely Planet 编

    对俄罗斯,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参观完魅力四射的莫斯科、历史悠久的圣彼得堡和风景迷人的贝加尔湖后,要想进一步了解俄罗斯,还应该探索更遥远的地方:远在西边的加里宁格勒克兰兹,那里有着柔软金色海滩和普鲁士风情的老度假地;美丽的伏尔加河畔上格罗杰茨的村庄,那里的民间艺术家和甜点制作师会以他们的杰作吸引你;迷人的埃利斯塔是欧洲唯一的佛教圣地,那里还有一个奇特的国际象棋城;有着四百年历史的达格夫陵墓,是北奥塞梯的“亡灵之城”;远东堪察加半岛,到纳雷乔瓦山谷的温泉群沐浴……如果想欣赏俄罗斯的文化和建筑,那就前往乌拉尔山区;如果想体验一下艰苦生活,就到西伯利亚的野外去探险;如果要体验刺激,就到俄罗斯的滑雪胜地和漂流地,你也可以在米格25飞机甚至外层空间鸟瞰俄罗斯美景。当然,俄式桑拿浴也是独一无二的享受。
  • 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

    作者:戴煌

    胡耀邦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可绕开的人物。他有着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为共产主义不懈奋斗的献身精神;他有着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本书真实刻录了当代中国历史进程中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一个历史断面,生动再现胡耀邦一生中最令人难忘和感怀的一段岁月。“四人帮”倒台后,中共中央面临“两个凡是”和堆积如山的冤假错案两大难题。在这场要彻底改变几十年来根深蒂固“左”的路线的搏战中,打先锋的是胡耀邦。他以“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的大无畏精神,平反了无数的冤假错案,挽救了千百万无辜的受难者。 本书作者戴煌经过多年采访和积累资料,细心缕析,写了这部内容翔实、感人肺腑的《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真实地记下了胡耀邦的历史功勋。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详叙了1977年胡耀邦出任中央组织部长后,为平反冤假错案而呕心沥血的动人事迹;第二部分描述了几宗曾轰动全国而内情却鲜为人知的大案的平反过程。可以说,这是一本表现胡耀邦正直、正义的书,反映了胡耀邦在任何时候都不畏权势、坚持实事求的优良品质。本修订版,除对原书修订外,还会添加一些原书所没有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 权力病人——朱元璋的帝王笔记

    作者:宗承灏

    本书用第一人称展现草根皇帝朱元璋的一生,在古今中外的帝王们中,朱元璋的身份应该是最为特殊的一个,他来自社会的最底层,算是草根中的草根。朱元璋的一生受到了太多来自于精神层面的冲击,地位的卑下、处境的艰难、斗争的惨烈,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太多的创伤。一旦权利在手,巨大的落差使他产生了恍然若梦之感。自卑、恐惧、危机意识纠结在一起,在他的精神上形成了一种近乎变态的被害妄想。他的行事处世更像是一个权力病人,他用权力囚禁万民的同事,自己也被装进了权力的套子里。作者在纷繁复杂的事件当中,筛选了大量的第一手史料进行深度解读。明朝本就是一个可堪深度研究的时代,作为这段历史的主宰者和主导者,见证者和参与者,朱元璋的心灵图景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这段历史最真实的写照。
  • 生于1968·童年

    作者:唐前锋 图/文

    这个以孩子的视角和漫画的形式向人们呈现的世界,是简单、轻松和快乐的,也是狂暴、痛苦、贫寒的——学校生活,充满野趣的游戏,热闹的春节,忙碌的家人,和睦的邻里;批斗、武斗、上山下乡、供应短缺……作者用简洁、写实的画面,描绘了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生活,再现了物质和精神生活双重匮乏的70年代中人们普遍的存在状——这一切对于在那个年代里度过了童年时光的人们来说,是一份弥足珍贵的记忆。本书以漫画的形式记录一个60后的童年时代。按照作者自己的创作初衷,这本漫画献给60后和他们的孩子。这本书是一个时代中儿童视野下的平实、真实的记录。
  • 硯史箋釋

    作者:[清] 高鳳翰 撰制,王相 重摹

    《砚史》,清代著名书画家高凤翰所藏砚品之谱录,又名《西园砚史》。高凤翰(一六八三——一七四二),山东胶县人。精于金石书画,高凤翰平生癖好收藏砚石,据说最多时达千余方,且又择其佳品镌刻铭跋,将题署的心爱之砚加以收集,著成《砚史》四卷。全书收砚一百六十五方,所拓砚图一百一十二幅,据说最初是用彩墨拓印,并在模糊处用笔勾勒填补。原书设色以浅淡,并配朱墨、藤黄、赭石等色,钤以朱印,色泽古雅可爱。高凤翰去世后,《砚史》原本为宿迁王相在高氏后人处得,并延请太仓王应绶摹刻上石。王氏去世后,由清吴熙载用枣版摹刻补成,至此,《砚史》一书方得流传。 《砚史》原册原藏于王应绶藏书处——池东书库。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华东,《砚史》原本在变乱中散佚。上世纪五十年代,曾于宿迁发现残页十六幅,并发现王应绶所刻原石四十五块,后交南京博物院保存。 《砚史》一书浓缩了高凤翰一生藏砚、制砚、铭砚的艺术成就。本书据王相重摹之原拓本制版,系《砚史》各本中最早并且最为精良的拓本,世所稀见;并由藏书家田涛、书法家崔士箎两位先生合作详加笺释。
  • 戊戌变法史事考初集

    作者:茅海建

    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相关的研究已经很多,本书的研究仍能使人耳目一新: 大量档案材料的披露,资料来源包括收藏于北京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东京的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台北的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故宫博物馆文献处。 重大史实的精心考证与重要场景的细密描述:戊戌政变的时间、过程与原委;中下层官员与民众对变法的建策;张之洞调京主持朝政与机会错失;光绪帝的对外观念;日本政府的观察与反应。 旧说的认知、补正与修正,新说的展开、论证与建立,作者集五年半的全部精力于此。
  • 东南亚

    作者:LonelyPlanet公司 编

    《东南亚》主要内容:所有LonelyPlanet旅行指南系列的形式基本一致。开头的章节是由专家撰写的关于目的地的历史、环境、文化等背景介绍。正文章节之后的”出行指南”提供了多方面的出行信息,如签证、货币、通讯、营业时间和住宿的选择;“健康指南”部分,关注呵护着你的出行健康,“交通指南”部分,为你的旅途提供了各种交通的信息。由于每个目的地情况各异,每本书的章节(书的主要部分)划分也有所不同,但形式是一致的。总是以背景开始,接着是介绍景点、住宿、餐饮、娱乐、购物、到达和离开,以及目的地周边的相关信息(“四处走走”)。
  • 现代建筑

    作者:肯尼斯•弗兰姆普敦

    本书是对世界现代建筑的一次全面审视,是国际著名建筑师、建筑史家及评论家肯尼斯•弗兰姆普顿的成名作,1980年问世以来即获极高赞誉,被称为现代建筑发展史的经典之作,多次再版。2004年,三联书店曾出版该书第三版中译本,深受读者欢迎,亦多次重印。在此第四版中,作者在第三版的基础上,以全球化时代为背景增补一章,从地形、形态、可持续性、物质性、人居及公共形式等六个方面分析世界建筑在近三十年来的变化。 本书资料翔实,涵盖了自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几乎所有主要的建筑思潮及流派、建筑师及代表作;丰富而精致的图片,令本书的阅读更加直观;客观而精到的论述,使现代建筑发展中纷繁复杂的线索变得清晰可循,建筑及建筑艺术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贯穿始终,建筑与音乐、绘画、哲学的内在联系也更可感知。
  • 现代诗110首(红卷)

    作者:蔡天新 主编

    "本套诗丛的主编蔡天新博士是位文理兼备的学者、周游世界的诗人,由他参与并约请十七位享有盛誉的诗人兼译者,精心挑选、评注了二百二十首诗歌,是原《现代诗100 首》(蓝卷、红卷)的增订版。作品数量虽然不多,却囊括了五大洲四十多个国家,包括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和意象派、纽约派、自白派等众多诗歌流派,几乎涵盖了20 世纪和21 世纪初期的诗歌版图。 本册红卷,为“女性读的诗”。 如果你的视线飘离诗歌太久了,那么,请暂时落下来歇息一下吧。"
  • 新论语

    作者:孔门弟子,钱宁 重编

    “《论语》并非一部成熟之作,而是一部未经整理的课堂笔记。”——钱宁 《新论语》将《论语》原有的二十篇体例完全打破,从“仁”的定义和内涵出发,以孔子的思想脉络重新结构原文文本,使其核心思想和主要观点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这样的系统性分拆和重构,在没有一字一句增删的情况下,《论语》呈现出全新面貌——孔子思想的逻辑性和深刻性从文本中直接呈现出来:“仁”为核心,“孝”、“悌”、“信”视为其呈现形态,“礼”为其外化形式,学习和修身是其求取的途径,治国和处世是其实践的方式;而孔子对时政的抨击和对各种人物的评论,则如今天的“案例教学”,旨在向弟子们解释和阐发“仁”之内涵,以及在具体事例中如何评判。 重构后的《论语》成为为有主题、有论证、有展开、有层次、有案例的文本,成为一本无需繁琐注释就能读懂的新经典。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教授称此书:“不加一字,不减一字,编而不作,《论语》一新。”
  • 宋词

    作者:蔡志忠

    本书内容:词,就它的内容说,就是抒情诗,是诗的一种。就它的体制说,则比诗体要复杂得多。因为词本是曲子词(歌词),是要依照词调(也叫词牌)来写的。每一个词调都有特定的形式格律。 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早期的词调本有些兼用作为题目。像《渔歌子》写的渔民生活,《忆江南》写的怀念江南。但是多数词人都不把词调作为题目,仅仅把它当为题目,仅仅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朝,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 步行者

    作者:高海军

    《步行者:一个画者对时光的记录》主要内容简介:做杂志美术编辑的我,常年劳作于期刊设计,却无法释放自己对音乐和绘画的挚爱,大概,只有通过音乐和绘画,才能找到真实的自己。如今,从事专业音乐已是梦想。绘画和我靠得更近。好在,我是自由的,没有作为职业画家那么多负重和承担,我只是尽心表达自己。唯有如此,我的内心始终保持着自由和快乐。
  • 旅途日记五种

    作者:叶圣陶

    本书收录了中国现代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叶圣陶先生五个时期的日记,分别是1942年的《蓉桂往返日记》、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东归江行日记》、1949年回国的《北上日记》、1956年随团出访时的《旅印日记》和1961年的《内蒙访问日记》。在这些日记中,既可以看出作者在人生转折时期的经历和心态,也可以见出社会转折时期的某些历史侧面。具有较高的文学史料价值和丰富的社会历史意义。
  • 最爱北京人

    作者:牛文怡 编

    本书通过讲述“北京人”来阐述“北京”这座城市的气质。书中既有王世襄,杨绛,曹禺,朱家溍这样的文化老人,也有阿城、马未都、崔永元、郑渊洁、刘小东、黄磊、冯远征、崔健、老狼、这些我们常常能听到、看到的热门人物。全书60位“北京人”,涵盖不同的行业,年纪不同,知名度也不同,有的人要论籍贯甚至出生地,也不在北京,但他们都是在北京从事着自己的事业,在北京取得了成功,都是北京气质的阐释者。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具体的、鲜活的、真的“北京精神”。
  •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作者:曹聚仁

    本书是曹聚仁先生的晚年之作。缘起于报章连载《听涛室随笔》,成书为《国学十二讲——中国学术思想随笔》。章念驰先生综合二者精心校订而成为三联书店版《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此书梳理中国传统学术源流,自先秦诸子、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迄清代朴学、民国余蓄,以时序为经、以流派为纬,博引文献,又不乏裁断,故行世以来,颇受学界推重。由于文笔清新洒脱,论说平实易懂,普通读者亦可借此得窥中国学术思想之堂奥。此次修订新版,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份简明的中国学术思想史“地图”善本。
  • 走进一座大教堂

    作者:范毅舜

    从巴黎塞纳-马恩省河畔的圣母院,德国莱茵河畔的科隆大教堂,到捷克布拉格,穆尔岛河畔的圣维塔斯大教堂,高耸巍峨的门面,庞大的体积,繁复的雕刻装饰,具有灿烂光芒的彩色玻璃,宏伟壮丽的哥德式大教堂可说是欧陆文明最灿烂的结晶,参观一座大教堂,彷佛上了一课欧洲文明史。本书作者为国际知名的摄影师,本身亦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他以多年的时间遍访欧陆的大,小教堂,进行深入的研究,本书就是他多年积累与研究的成果,以精美丰富的图片与生动感性的文字带领读者深入探索哥德式大教堂,娓娓诉说教堂的历史起源与小故事,从外观,建筑结构以及各种雕刻与装饰背后所代表的丰富文化内涵,在本书中,读者不但可以细细欣赏大教堂的形式之美,更是一场身历其境的历史文明之旅。
  • 古物新知

    作者:尚刚

    工艺美术是为人制作的,毕竟不是纯朴的艺术作品或物质现象,艺术分析再深入、再恰切,考古学再博大、再严谨,也无法说明工艺美术史的所有问题。作者热望能以实物为中心,用历史文献解说实物,填充现有实物的空缺。尽力复原古代工艺美术“人”的因素,阐释若干名词的真义。在此基础上,试图讲清一个时代有什么;遇有可能,在说明一些重要的现象为什么发生在此时,而非彼时;它们何以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这是其目标,至于达到与否,评盼只该来自读者。
  • 隐疾

    作者:[德]博尔温·班德洛

    医学博士博尔温·班德洛告诉我们:如果戴安娜不是王妃,她也会是个抑郁、暴饮暴食、自我残害的购物狂;如果梦露没成为明星,她只是个流落在好莱坞街头的兼职妓女;不会幸福,而境遇只会更差。他们,不是被名望所累。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决定了他们的一生。
  • 聆听音乐

    作者:[美] 克雷格·莱特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音乐欣赏指南,帮助读者理解任何时代及文化中的音乐,发展和提炼聆听技巧。阅读后你将会发现自己前所未有的、快乐、自信的聆听和感受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