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三联书店

  • 现代诗110首(蓝卷)

    作者:蔡天新 主编

    "本套诗丛的主编蔡天新博士是位文理兼备的学者、周游世界的诗人,由他参与并约请十七位享有盛誉的诗人兼译者,精心挑选、评注了二百二十首诗歌,是原《现代诗100 首》(蓝卷、红卷)的增订版。作品数量虽然不多,却囊括了五大洲四十多个国家,包括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和意象派、纽约派、自白派等众多诗歌流派,几乎涵盖了20 世纪和21世纪初期的诗歌版图。 本册蓝卷,为“男性读的诗”。 如果你的视线飘离诗歌太久了,那么,请暂时落下来歇息一下吧。"
  • 星斗焕文章

    作者:《读书》编辑部

    爱《读书》的作者读者称赞她有一种特别的文体,名之曰“《读书》体”,特别在哪里?解释起来似乎很难,不过,《读书》的文章读多了,大约就能领会其要义。其实,前后三十年,文体不可能没有变化,但是那些脍炙人口的美文,却会超越年代和文体,长久地刻在读者的心里,留存在世间。既是“《读书》三十年精粹”,自然就离不开书,本书分为“灯下品读”、“心香忆故”、“书里春秋”三部分。“灯下品读”是品味诗书之精妙;“心香忆故”是因书而谈人;“书里春秋”则是书海泛舟的恣肆和其乐融融。金克木《百无一用是书生》是读杨绛《洗澡》一书,属“灯下品读”;汪曾祺《又读<边城>》,是评介了沈从文因写《边城》而身背“罪名”和他的艺术见解,属“心香忆故”;资中筠《清华园里曾读书》则讲当年挑油灯夜读,却不是为了考试等等关于书的故事……即使是80年代的文章,而今读来依然亲切,依然获益匪浅。
  • 读书随笔

    作者:叶灵凤

    在这《读书随笔》中,《读书随笔》、《文艺随笔》、《北窗读书录》和《晚晴杂记》都是有过单行本的。《读书随笔》出版于四十年前的上海。《文艺随笔》和《北窗读书录》分别印行于六十年代初期和末期,《晚晴杂记》是七十年代之初问世的(其中大部分是一般的散文、小品文,碍于体例,本书只选人了和读书有关的文章),它们都是香港的出版物。未结集成册的《霜红室随笔》、《香港书录》、《书鱼闲话》和一些有关的译文,只是在香港的报刊上发表过。总的来看,最早的文章写于二三十年代,最晚的作品成于七十年代初期,前后差不多有半个世纪。它们发表时,除了叶灵凤这个名字外,还用过林丰、叶林丰、任诃和霜崖这些笔名。 这些随笔为叶灵凤自己的话作了证明:读书很杂,古今中外,线装洋装,正经的和“不正经”的书,他都爱读。杂之中,却也自有重点:文学的、美术的和香港的——前两类显出他作家和画家的本色,后一类就正是他下半生生活所在的地方特色。有所读而有所写,就是这里上中下三册几十万字的文章了。
  • 泥土脚印

    作者:范用

    《泥土脚印》是一本流露作者真情实感的著作,书中的一些怀旧文字,包括怀念故乡,怀念母校,怀念同学师友。《泥土脚印》收录了难忘一九三八、迎接上海解放的日子、五十年前、回忆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在孤岛上海出版的三部名著、第一本书、少年读者知多少——商务印书馆百年感言等众多文章。
  • 国学常识

    作者:曹伯韩

    本书分十三章,一百四十二节,卷首载有详细目录,颇便于参考:第一章概说,对国学作一轮廓的说明,尤其对清代以来的学术概况,特加指出;第二章至第四章,将考证学与考古学所获的成果,略加介绍,使读者稍微知道一点治学的工具和方法;第五、六两章为史学部分,因历史可以指示一切学术的背景,经史又素来是国学的重心,所以置于其他学术之前。而经书为占代史料,又系过去国学的总源泉,所以更列于普通史学之前;第七、八、九章为哲学部分,先诸子,次佛学,再次理学,系按时代次序排列,使读者容易看出演变的迹象;第十至十二章为文学部分,因诗歌是最早发生的纯文艺,故首说诗、骚、赋、词、散曲等属于诗歌一类的作品,而后说到散文与骈文。至于小说、戏曲及民间俗文学,因其发展最晚,且至最近方才被人重视,所以放在末了;最后第十三章,略述自然科学及艺术,以表示我们对于这些学术的重视。 《国学常识》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国学入门读物。作者以浅显流畅的文字,对中国的语言文字、哲学、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及其代表性的学人、源流、派别及学术观点,一一做了评述。读者可以凭借此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形成对于国学的完整概念;对于有志于深入研究的朋友,《国学常识》可以作为进入国学之门径。
  • 唐诗说 宋词说

    作者:蔡志忠 编绘

    蔡志忠画的漫画让我们第一次知道,圣人也可以画成这样子。这套书应该是蔡氏历年来所画的古典漫画的总汇,包括孔、孟、老、庄、列子、孙子、韩非子诸家之说,大学、中庸、论语,史记、六朝怪谈、世说新语,唐诗宋词,聊斋志异、菜根谭等等一网打尽。 蔡志忠先生从十五岁起便开始成为职业漫画家。他用简洁生动的线条描绘了一部部颇具影响的漫画书,在台湾、香港、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地广受欢迎。他的作品庄子说、老子说、禅说、史记、西游记、聊斋系列等开启了中国古籍经典漫画的先河。并以其对诸子百家,古典名著,唐诗宋词,佛经禅语的独到心得,行云流水般的画笔,将经典白话化与漫画化,并加以现代诠释,让现代人在完全没有负担的情境下,吸收智慧,轻松学习经典。在漫画与蔡志忠先生对话,倾听漫画家画笔之中的心灵世界,能让我们对他用线条演绎的哲理和幽默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 我们仨@1963

    作者:杨照,马家辉,胡洪侠

    依然是三位六零后、两岸三地的时空、三十个关键词,书写第二部“对照记”。 对照:和自己比时,过去是美好的食物、亲情、爱情和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和他人比时,过去是愚钝、鲁莽、梦想和逃也逃不掉的时代印记。 对照,是所有人的痴狂理想和冰冷现实的打斗,撕缠过后,重新定位自己,继续前行。
  • 若能忘记

    作者:赵玲

    《若能忘记》内容简介:“若能忘记,一切本无”是我向往的境界。发生的太多,我希望忘记,踩着忘记的台阶登上更高的平台,祈望更凉爽的清风,沐浴更明亮的阳光,想象自己像老鹰盘旋在风云突变的高空,鸟瞰大地。 怀着这样的渴望,的确在知觉与不知觉间忘记了很多的人与事,有些忘记得特别彻底,了无痕迹。但是,那些忘记不了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走过的高山峡谷、江河草原,那些仰望过的蓝天白云,则像铭刻在最深处的标记,像烙印,像穿在细线上的珍珠,颗颗闪着润泽的光芒,贴在胸口,抚慰吾心,即使身置最幽昧的黑暗之中,左右仍有温暖,眼前仍见光明。这些不能忘记的,就像那些爱你也是你爱的人、那些最亲的亲人、那些最好的朋友……他们沉默地站在你的身边,关切地凝望如闪烁的星空,岁月不能消退,时空不能阻隔。
  • 书情画意

    作者:王稼句 编

    本书精选40位中国现当代作家、艺术家、美学家及艺术史家谈论中国书画的散文、随笔七十九题。内分四辑:前三辑是“画意”,分别侧重中国传统绘画、中国现代绘画、汉画像砖和版画;辑四是“书情”,围绕书法和信札。字里行间,翩然呈现了中国书画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核,凝神涤滤的诗情韵致。而广袤的艺术芳林之中,文人雅士的风度,创作收藏的雅趣,民间艺术的宏富,书画品评之法则,对当世文化之观照,亦得采撷。一篇篇轻灵闲淡的美文,予人隽永的回味。诚如沈从文先生言:“我们是不是可以为艺术简单界说:‘艺术,它的作用就是能够给人一种正当无邪的愉快。’”
  • 我与三联

    作者:王世襄 等

    现在印行的这个集子,就是以此次征文为主体,辅佐以部分三联三十、五十周年店庆等特殊时点征约的旧稿,分类辑编而成。全集共收文章九十八篇。内分三辑:第一辑五十六题,为三联部分骨干作者应约撰稿,可视为自外而内看三联;第二辑十六题,为老三联人和部分出版界同人的文章,属于入乎其中的工作感受和历史探讨;第三辑二十六题,则是三联书店成立三十周年(一九八七年)之际,与三联书店前身的老三家书店,即生活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新知书店渊源较深的作者、编者等的回忆或纪念文章。当年的纪念集由香港三联书店刊行,大陆甚为罕见,加上为纪念集撰稿的作者大多已去世,所以我们特意从那本集中精选了这组文章,既为纪念这些前辈,也为这本纪念集补充一段不可或缺的历史记忆。
  • 权力、政治与文化

    作者:萨义德,薇思瓦纳珊

    萨义德是一位“谈话”、演讲与辩论高手。其访谈或对话录在生前已出版四部,而本书最为全面,从自1976至2000年间数以百计的访谈与对话中挑选了最有代表性的29篇,是对其学思历程最为深入浅出又平易近人的阐释与呈现。 萨义德“现身说法”,为我们逐一细呈了他的文学与文化见解、学术与思想观念,当然还有他的社会关怀、历史意识与政治观点。我们会听到他侃侃而谈欧美学术与知识界的状况、批评家在社会中的角色、《东方学》的成书过程、巴勒斯坦的处境、海湾战争、以色列、奥斯陆和平协议、伊斯兰和检查制度、萨达姆,当然他也会表达对维柯、康拉德、葛兰西、阿多诺、乔姆斯基、古尔德等人的敬仰与热情。借助于本书,我们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他的《东方学》与《文化与帝国主义》,也能更贴切地了解他这个人。 这些寓意深远的访谈,标示出萨义德作为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的位置。他强调民主与世界主义的人道主义立场……本访谈录扩展了我们对自己置身的世界的理解。 ——埃里克·方纳(美国著名历史学家)
  • 道、自然与人

    作者:金岳霖

    金岳霖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他习惯于用英文思考问题,一生中用英文撰写了许多重要论著。现在我们把金先生的全部英文论著译成中文,编成此书。译文按内容分为哲学、逻辑学、政治学和其他四类,每类译文依发表或写作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语文闲谈

    作者:周有光

    周有光先生《语文闲谈》的写作始于1976年,前后长达二十多年,共收录语文知识2800条,分为56卷。 内容谈古论今,包罗万象:凡拼音、语法、诗词、谜语、笑话无所不收;历史、时事、地理、艺术、科学无所不谈。形式短小灵活,亦庄亦谐:有严肃认真的学术探讨,也有诙谐幽默的轶事闲谈;有生动有趣的野史掌故,也有发人深省的时事议论;有内容丰富的国学知识,也有与时俱进的独到见解。 “这些小品写作,用的是谨严的学术态度,表面上轻松愉快,骨子里紧张严肃”。
  • 你我

    作者:朱自清

    朱自清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本书精选最能代表朱自清艺术水平的散文和诗歌几十余篇,朱自清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笔致简约,亲切,读来有一种娓娓动人的风采。他的作品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本书是对其优秀散文的结集,以飨读者。
  • 闲情偶拾

    作者:韦尔乔

    《闲情偶拾》讲述了医生画家韦尔乔与甘肃诗人人邻合作的一本感人的图文小书。选取百张图画,分为“幽梦”“流逝”“谣曲”“咀嚼”“钟声”“羁旅”六部分。文字于画是非常到位的,却又若即若离,非一页图一页文的解说。字里行间散发着淡淡馨香,唯美而不失厚重,“哀而不伤、美而不艳”。并可见出周作人、丰子恺、阿成、阿城、汪曾祺等散文大家的影响。
  • 野史杂闻

    作者:黄苗子

    作者几十年来走南闯北、四处游逛;读书杂博,兼收并蓄,可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攒了一肚子故事,厚积薄发,将帝王将相的作为、文人雅士的逸事、古今中外的趣闻,一一注入笔端,不仅涉笔成趣,且有深意存焉:对最具史传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正史野史都可明辨是非善恶,杂闻杂说皆能透视世道人心。
  • 寻归荒野

    作者:程虹

    “‘荒野’是自然文学中的一个关键词,对荒野的理解堪称美国自然文学的精华。‘寻归’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走向自然,更不是回到原始自然的状态,而是去寻求自然的造化,让心灵归属于一种像群山、大地、沙漠那般沉静而拥有定力的状态。在浮躁不安的现代社会中,或许,我们能够从自然界中找回这种定力。”这是作者在本书序言中的话。本书初版2001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在初版十年之后,作者已经成为国内自然文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也相继翻译了多本相关主题的译著,对本书主题的理解和诠释更加深入到位。随着“绿色文学”、“生态文学”等领域的升温,美国自然文学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十年前几乎见不到同类图书,到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本这一主题的译著和著作,而本书在这些著作中无疑是优秀的。增订版对原版做了较大修改。除了第一章和第五章对个别文字进行修改以外,其余章节均做了大幅增改,并增补了第六章和增订版序。
  • 国学课

    作者:邱燮友,田博元

    根据当代人的知识背景,本书精要地介绍了中国学术中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各方面内容,以简御繁,便于读者由此奠定国学常识基础。书中还附有国学基本书目、自测题库等,使有兴趣的读者可展开更为深入的研读,并能自我评估学习的成效。此书由数位台湾学者执笔撰写,行文雅洁,内容颇具特色。
  • 现代汉诗100首

    作者:蔡天新

    这是一部特色鲜明的中国新诗选本。它试图将新诗历史概貌的描述,与有关现代诗阅读,写作的问题加以沟通。编选者和评注者,均是当前活跃,有成就的诗人,有的且是新诗研究的学者。他们的诗歌写作,阅读的丰富经验,使选本有了不可替代的面貌。简洁的注释、旁白,提供与文本相关的背景知识,更从想象方式、诗意构成,语言策略等方面,为读者提示进入文本的通道。这种注释,导读方式,不是指向一个终点,归纳一种结论,而是打开阅读的空间,提示多种的可能性。
  • 老饕漫笔

    作者:赵珩

    饕餮本为人所不齿的“好吃鬼”,但苏轼却曾以之自居,并作《老饕赋》:“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从此“老饕”遂成追逐饮食而又不失其雅的文士的代称。这些文士不但善于品味饮食,甚至不乏擅长烹饪者,“东坡肉”、“潘鱼”、“谭家菜”……可谓不胜枚举。古代的暂且不说,现代的梁实秋、王世襄、汪曾祺以及这本书的作者赵珩,皆是此道高手。 《老饕漫笔》是文坛宿将的主题回忆。文笔清淡含蓄,文品平实端庄,颇有“粤菜”之风。书中记录的,或人或事或风物或名胜或花絮或掌故,一概与吃相关。它用平实的语调钩沉与饮食相关的方方面面,却并不拔高,非将口腹之欲升华为文化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