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蒋勋

  • 美的沉思

    作者:蒋勳

    在中国近一百年混乱而彷徨的历史处境里,要留下心来,思考有关那古老中国曾信守过的,坚持过的生命的理想,美的规则,有时,连自己也要不禁怀疑起来罢。然而,那些玉石、陶器、青铜、竹筒、帛画、石雕、敦煌、山水……犹历历在目,它们何尝不是通过了烽火战乱的年代从那最暗郁的历史底层,努力地仰望着,仰望着那永恒不息的光华。   这些莹润斑剥的玉石,这些满是锈绿的青铜器,这些天矫蜿蜒的书法,这些缥缈空灵的山水画,逐渐使我开始思考起它们形式的意义。仿佛历史的渣滓去尽,从那纷华浮嚣中升举起来,这“美”才是历史真正的核心。这“美”被一层层包裹着,伪装着,要经过一次一次时间的回流,才逐渐透露出它们真正的历史的意义。“美”比“历史”更真实。
  • 今宵酒醒何處

    作者:蔣勳

  • 捨得,捨不得

    作者:蔣勳

    人間有情,如此萬般眷戀,你會捨得呢,還是捨不得? 蔣勳書寫以來,最最柔軟心的一本書。 《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散文集 文字、攝影、書法,一次收錄蔣勳近年對天地、對生命、對心最深邃、銘刻之作。 蔣勳念誦《金剛經》CD(全長33分鐘) 二〇一四年一個日常的春天早晨,陽光燦爛,河水清明, 蔣勳在八里住所念誦《金剛經》,用簡易器材,為病友祝福所錄。 我們如此眷戀,放不了手,青春歲月,歡愛溫暖,許許多多「捨不得」, 原來,都必須「捨得」,「捨不得」,終究只是妄想而已。 無論甘心,或不甘心,無論多麼「捨不得」,我們最終都要學會「捨得」。──蔣勳 京都永觀堂、清邁無夢寺、加拿大乃潤瀑布……蔣勳帶著《金剛經》,讀經、抄經,旅行十方,在心的寺院裡一殿一殿地拜去,在洪荒自然裡看見生命的不同修行,在文學藝術中照見生命的不同可能,與一切有情眾生,領會人生中的捨得與難捨…… 我們渴望出走,在遠行與回歸間尋找意義── 看盡熱鬧繁華,能從吵雜中出走,洪荒總會為一、兩個出走的人準備一片乾淨山川吧。……洪荒留此山川,是給來這裡的生命嚴峻的考試嗎?我遊走在洪荒的島嶼,立春,驚蟄,所有蟄伏的生命都在沉埋的土中蛹動,他們要甦醒復活了。 我們貪戀著美,在理性與叛逆間濺迸血淚── 美,勿寧更是一種叛逆,叛逆俗世的規則,叛逆一成不變的規律,叛逆知識的僵化呆滯,叛逆人云亦云的盲目附和,叛逆知識與理性,叛逆自己習以為常的重複與原地踏步。美是一種「痴」。知道了知識的不足,知道了理性的貧乏與脆弱,知道一切定義與條理的荒謬。「痴絕」的生命,長嘯而起,山鳴谷應,在文明的絕境使歷史濺迸出血淚。 我們耽溺文學,在字裡行間尋找生命力量── 文學不是一味自我炫耀、自我表現,文學,不是聒噪的囂張。文學,或許有一種力量,使青年可以向內對自己做更深的生命質問──我活著為了什麼?我可以不再只是現在的我嗎?我可以告別親愛的人,告別俗世,獨自一個人出走嗎? 我們渴望出走、貪戀著美、耽溺文學,也許,到頭來只要問自己,到底捨得,捨不得而已。
  • 肉身供养

    作者:蒋勋

    所谓“肉身”就是生命的载体;“肉身供养”也就是人们对于生命、心灵更深层次的思索与修行。 在这部书中,蒋勋与读者分享关于文明、艺术、肉身,最美的沉思。哲学与美学,宗教与美学,传统文化与美学在这里充分地交融。作者的思路天马行空,博大高妙,而于细微处都是娓娓道来,深入浅出,配以全彩美图,读来更是双重享受。 蒋勋在这本书中,与读者分享了非常多的肉身思索。很多的内容都发人深省,比如:地母、女娲、夏娃、处女怀孕、白象入胎、空行母、妓之肉身、妓女李娃、妓女苏三、肉身交易、人间乐园、波希、屁王、文天祥的肉身、哪吒肉身等。
  •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作者:蒋勋

    这本书正如其名,是一部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不论纯稚少年,还是耄耋老人,阅读起来都不会感到晦涩,因为它的主旨很单纯,那就是——唤起人们的“爱美之心”。 作者蒋勋是台湾著名作家、诗人与画家,年轻时曾赴法国巴黎大学专门攻读艺术史。为和更多朋友分享艺术欣赏的喜悦,他走出围墙内的学院,投身美学教育的普及工作,在社会的讲堂上开讲美术,并陆续撰写了《美的沉思》、《给青年艺术家的信》、《天地有大美》等多种著作。其中,《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是广受青年朋友欢迎的一种。这本书以简明生动的文笔,依照朝代次第,勾勒出中国美术的诞生、演变与发展的脉络。通过这样一次对传统的梳理,作者不仅希望向读者传递知识,更希望传达出历代中国人对美的独特感受。
  • 给青年艺术家的信

    作者:蒋勋

    蒋勋,艺术史研究者和作者。曾在多所大学任教相关课程,并且是各重要艺文讲座最受欢迎的主讲人之一,常能化抽象为具体,演说和写作同样引人入胜。 本书其收入作者的十封书信,作者传达的主体并不是教读者具体的写诗、画画、作曲、舞蹈的技巧,也不是教导一切与艺术有关的形式,本书所重视的是“感官”,是打开视觉、开启听觉、用全部的身体去感觉气味、重量、质地、形状、色彩;是在作为艺术家之前,先为自己准备了丰富的“人的感觉”。 书中指出,真正的艺术家,不会把自己置放在安逸、有保障的固定生活里,要大胆飞出去,才能保有活泼、健康而年轻的生命力,也才感受得到真正创造的快乐,感受得到真正的美。
  • 吳哥之美

    作者:蔣勳

    「最早看到吳哥的雕刻是在巴黎的居美美術館,一尊闍耶跋摩七世的頭像,雙眼低垂,頭髮整齊向後梳,眉眼之間透露出難以形容的寧靜安詳,卻又帶著看透一切人間苦難的悲憫。」「過去世界上許多古老的文明所在,埃及、希臘、印度、中國,但沒有一個地方像吳哥窟,使我陷在一種茫然中,好像觸碰到內在最本質的生命底層,美的震撼竟然變成一種心痛,美竟成了不忍。」 「吳哥窟還是五百年前的吳哥窟,如此莊嚴,如此華美,不可思議。」 以上是蔣勳在《吳哥之美》這本書序文所寫的數段話。 《吳哥之美》一書,蔣勳從「一條生命源源不絕的大河」談起,引領讀者閱讀觀看吳哥遺跡與吳哥王朝的藝術之美,並附錄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蔣勳說:旅途中有一本書可以閱讀,可以反省,可以思考,是無比快樂的事。希望你有機會帶著《吳哥之美》,同遊吳哥!
  • 寫給大家的西洋美術史(平)

    作者:蔣勳

    因為美 我們就可以繼續前去∼蔣勳老師說:寫完「中國美術史」,很大的心願是寫一本大眾通俗易懂的「西洋美術史」。這個心願終於在2002年夏天完成了。「中國美術史」是對自身傳統文化的了解,「西洋美術史」則是打開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借助這一扇窗口,眺望和瀏覽世界不同文化的美的觀念、材料、技法;借助這一扇窗口,省思人類共同的美的嚮往與創造。 作者簡介 蔣勳 一九四七年生於古都西安,福建長樂人。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一九七二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臺。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先後任教於文化、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美術系系主任,現專事寫作並從事藝術美學研究工作與創作。蔣勳十五歲便開始學習新詩、小說創作,寫作文類包括詩、散文、評論,尤以詩和散文最具個風格,由於從事藝術工作多年,使其作品處處顯露豐富的視覺意象。彷彿以文字代替線條,透過藝術組合而產生美感。
  • 蒋勋破解德加之美

    作者:蒋勋

    “艺术美学”系列,美学大师蒋勋谈过文艺复兴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谈过印象派的梵高、莫奈,这次选择了德加。 德加出身贵族,却没有被贵族的身份框架局限。他受到现代美学启发,面向正在变化的工业革命城市,城市的中产阶级,城市的赛马赌博,城市的歌剧院与芭蕾舞,城市的咖啡厅,咖啡厅角落孤独落寞的女性,看到了新兴城市的热闹繁华,也透视到繁华背后人与人疏离的孤寂与荒凉。 德加比同时代的画家都更具深沉的思考性,因此没有停留在五光十色的繁华表层,他的画笔总是透视到更内在的人性。德加是颠覆者、革命者,他提出一连串对生命的询问,不满足历史总在原地踏步。 德加的绘画,像是一个时代横剖面的缩影。在一个挤满芸芸众生的城市,他同时看到了繁华,也看到了荒凉,看到了热闹,也看到了孤寂。
  • 富春山居图卷

    作者:蒋勋 著,黄公望 绘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八十二岁前后创作的富春江山水长卷,是中国长卷美学发展到巅峰的杰作,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本书由美学大师蒋勋执笔导读,对画作的美学价值及历史价值进行深度剖析,引领我们赏析浑厚大气的长卷风景,一一解读画卷中的深刻隐喻,娓娓道尽一条河流在历史中的故事,以及画卷背后独特的东方美学和人生哲学。
  • 手帖:南朝歲月

    作者:蔣勳

    帶領您與諸帖素面相對 進入一千七百年前 看流雲舒卷,看積雪凝寒,看花開爛漫 也看見──最荒謬絕望的時代 最率性真實的人生 「手帖其實不是書法,手帖是洞澈生活的空靈明淨小品。」 這些「手帖」──文人間的書信便條,因為書法之美,流傳下來,成為後世臨摹寫字的「帖」。然而,「帖」更是同時具有「私密」、「隨性」卻又極為貼近「真實」、「率性」的文體。曖昧迷離、若即若離,構成讀「帖」時奇特的一種魅惑力量。 ●陸機《平復帖》 ●王羲之《十七帖》、《適得帖》、《遠宦帖》、《快雪時晴帖》、《寒切帖》、《嚴君平帖》、《漢時帖》、《成都城池帖》、《蜀都帖》、《鹽井帖》、《旃罽帖》、《藥草帖》、《上虞帖》、《服食帖》、《積雪凝寒帖》、《姨母帖》、《二謝帖》、《得示帖》、《喪亂帖》、《頻有哀禍帖》、《憂懸帖》、《兒女帖》、《妹至帖》、《執手帖》、《初月帖》、《衰老帖》、《轉佳帖》、《極寒帖》、《如常帖》、《得涼帖》、《蘭亭序》 ●王徽之《新月帖》 ●王獻之《中秋帖》、《廿九帖》、《奉對帖》 ●王薈《癤腫帖》 ●王慈《(木百)酒帖》 ●王珣《伯遠帖》 ●王志《一日無申帖》…………… 南朝畢竟過去了。美麗故事裡人物的灑脫自在隨大江東去,只有殘破漫漶的手帖紙帛上留著一點若有若無的記憶。 那是殘酷到無法想像的年代,那是嚎啕大哭的年代,那是人性被摧毀絕望無告的年代,痛到心被貫穿,痛到肝被貫穿,痛,卻無可奈何──正是王羲之的手帖裡重複用得最多的字──但在這樣的年代中,那些以「奈何」「奈何」手帖作為生活註腳、互通親友間平安聲息書信的南朝文人,卻還是可以「仰觀宇宙之大」,看流雲舒卷,看積雪凝寒,看花開爛漫。更重要的是,在他們充滿艱難、困頓、折辱、劇痛、磨難的生活境遇中,仍然努力地活出自我,更相信文化是長久可以傳承的理想,相信手寫的墨跡斑斑可以傳遞美的生命信念,並為「美」作最後的見證。
  • 少年台灣

    作者:蔣勳

    蔣勳 孤獨而青春的流浪筆記 踏進心靈原鄉的美感對話 這本書闔起來,就可以揹起背包,準備出發了。 你,當然就是書中的「少年」。 為一個奇特沒有聽過的地名出發吧,揹起背包,隨意坐車,搖晃去一個沒有去過的地方。 台灣的少年,應該可以這樣在島嶼上四處流浪,習慣在孤獨裡跟自己對話吧。 你有多久沒有一個人走出去,體驗這塊土地上最厚實的情感? 蔣勳說:「我不為什麼,寫了《少年台灣》,那些長久生活在土地裡人的記憶,那些聲音、氣味、形狀、色彩、光影,這麼真實,這麼具體,我因此相信,也知道,島嶼天長地久,沒有人可以使我沮喪或失落。」 不論世界如何忙碌轉動,你都能以緩慢平靜的節奏閱讀這本書,看見台灣各角落每個人獨特的故事,淚水、感動將取代沮喪、失落;不管歷經多少人生低潮,只要像個少年一樣揹起背包在島嶼上浪蕩遊走,在孤獨裡和自己對話,你的生命永遠都可以重新出發……
  • 肉身供養

    作者:蔣勳

    2011年,我們在《此生—肉身覺醒》面對生死、探討肉身,讚嘆人在脆弱中的美好。 2013年,我們從《肉身供養》解讀關於美更深沉的隱喻,以及不可磨滅的肉身記憶。 美學布道者蔣勳動人分享、建築師安郁茜藝術指導, 關於文明、關於藝術、關於肉身,最美的沉思。 夏娃、佛母、莎樂美;哪吒、岳飛、文天祥……在漫長的文明發展史中,藝術裡的「肉身」與真實的肉身一直存在著不同的辯證關係。而藝術家往往藉由顛覆舊有的身體造型,以全新的角度觀看、記錄、思考肉身。在《肉身供養》中,美學布道者蔣勳縱橫古今中西藝術傑作,試圖反思儒家主義長久以來所催化出的文化慣性,並帶領我們在形形色色肉身的處境中,毫不隱諱地探索,發掘出動人、高貴,以及更多不同的人性可能與美的可能。 「是身如焰,從渴愛生」,《維摩經》的句子常讓我震動。肉身像熾熱燃燒的火焰,如此渴望著愛。如果不輕蔑地對待肉身種種慾望的難堪卑微,是否可以認真向每一尊存在的肉身合十敬拜?也許肉身種種都有我不知道的艱難。——蔣勳 「一切難捨,不過己身」,最難捨去的竟是自己的肉身啊。古老的信仰或許使我們重新省視起了自己肉身的眷戀不捨。——蔣勳
  • 蒋勋的卢浮宫

    作者:蒋勋

    作者在巴黎求学期间,有幸“悠闲”而不是一路小跑地在卢浮宫徜徉,可以为了想到的一张画而去只看这一张画,然后在塞纳河畔坐一坐,回味刚才画里的色彩光影,他也曾在巴黎做导游,这使他知道不需要“小跑步”地参观是多么奢侈和幸福。一次他正在讲解维纳斯雕像,一位老太太问他:“这是谁的老婆!”他无法回答,从此他就想如何让这位老太太了解“美”和“美的历史”。《蒋勋的卢浮宫》就是这样一本可以帮助你在卢浮宫游览得更“悠闲”一些,可以使美术门外汉窥到美的门径。他先从卢浮宫的建筑史讲起,从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波斯开始,带我们走过古希腊、古罗马,再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告诉我们应该在人类美术历史长廊的各个段落的什么地方多做一些停留、沉思、赞叹。
  • 美的曙光

    作者:蒋勋

    《美的曙光》简介:“读艺术史,我喜欢上古的一段,喜欢那初露曙光时,初民单纯的创造。单纯,却是一切的开始。”阅读《美的曙光》,听蒋勋先生讲述那遥远时代的人类创造,那些遍及各地的远古岩画、壁画、石器、陶器、青铜、甲骨、建筑、衣饰、雕像、墓葬、村社、宗教,展示着无数鲜活的创造图景,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文化性格、生活习俗和美的经验都可以在这里发现起始的原点。《美的曙光》将带领我们,释读那些久远的痕迹,回到最初的感动,回到纯朴之美……
  • 欲愛書:寫給Ly’s M

    作者:蔣勳

    每個人心底都有一首無題詩,難以言明。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本愛欲書,無法描繪,不可道破。 每個人都在尋找一個可裝載不知去向氾濫情感的合適容器: 岩井俊二《情書》、王家衛《花樣年華》; 《少年維特的煩惱》、《戀人絮語》、《愛情的盡頭》…… 上個世紀末,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Ly’s M」, 「Ly’s M」不知高矮胖瘦,更不知何許人也。 「Ly’s M」像一個裝不滿的水瓶, 每個人都可以填入他∕她獨一無二的口口。 始於一只握不住的玻璃杯,一雙掙脫離去的手; 終於天崩地裂的世紀災難,無望的深情凝視。 八里、威尼斯、羅馬、翡冷翠、阿姆斯特丹…… 島嶼、平原、廢墟、河海交會處、三萬英尺以上的高空…… 匯聚成一座座傷城,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放逐漫走的吟遊詩人, 譜出世紀末的最後十二封懺情書。
  • 无关岁月

    作者:蒋勋

    《无关岁月》是一本散文随笔,选取了蒋勋由一九八四年起出版和发表的经典散文佳作,描写的内容以作者生活和工作中的人和事、旅行中的见闻以及对早年台湾生活的回忆等为主。《蒋勋:无关岁月》中大部分的主题都较贴近生活,文辞优美,描写细腻动人,感情自然真挚,亦展现了台湾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面貌,是对蒋勋散文作品的最佳总结。
  • 吳哥之美

    作者:蔣勳

    新版《吳哥之美》,還原重現 蔣勳 旅遊文學的閱讀質感── 這不只是一本旅遊書,而是在旅行中看到一朵花、一面微笑、一塊殘石的感動。 蔣勳老師去過吳哥窟十四次,仍說:「我還想要再去。」他帶過徐克、林青霞等人去過,數不清的讀者都曾拿著這本書遊吳哥。甚至,當地早已出現盜印本。 許悔之說:「這麼多年來,若有人問我,最喜歡蔣老師哪一本書,我都毫無遲疑地說:《吳哥之美》。」 林青霞也說:「旅行到吳哥窟,我帶的唯一一本書就是《吳哥之美》。晚上讀它,白天讀他。吳哥窟裡幾乎每個地方都留下了老師的聲音。」 新版《吳哥之美》,還原重現 蔣勳 旅遊文學的閱讀質感── 這不只是一本旅遊書,而是在旅行中看到一朵花、一面微笑、一塊殘石的感動。 蔣勳老師去過吳哥窟十四次,仍說:「我還想要再去。」他帶過徐克、林青霞等人去過,數不清的讀者都曾拿著這本書遊吳哥。甚至,當地早已出現盜印本。 許悔之說:「這麼多年來,若有人問我,最喜歡蔣老師哪一本書,我都毫無遲疑地說:《吳哥之美》。」 林青霞也說:「旅行到吳哥窟,我帶的唯一一本書就是《吳哥之美》。晚上讀它,白天讀他。吳哥窟裡幾乎每個地方都留下了老師的聲音。」 吳哥,如此莊嚴,如此華美,不可思議。──蔣勳 我覺得吳哥城像一部佛經,經文都在日出、日落、月圓、月缺、花開、花謝,生死起滅間誦讀傳唱,等待個人領悟。──蔣勳 吳哥,位於柬埔寨西北方,以建築雄峻和浮雕精細聞名於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廟建築群。 吳哥,曾是一座輝煌繁榮的王城,卻飽受戰爭屠戮病疫的無情吞噬,在熱帶叢林裡湮沒成一片廢墟,而今,文明重現。 吳哥,是印度教與佛教信仰的藝術極致;是在方正與有無中體現最深的東方哲學;是身體向上攀爬時的心靈朝聖;是在山與水之間尋找人的定位。 吳哥,使每一個人走到廢墟的現場,看到成住壞空;是無所不在的微笑,被清晨黎明淡淡的陽光照亮;是一朵花的墜落,卻從心底記起了美。 這二十封寄給Ming的信,娓娓訴說著吳哥王朝諸寺遺址、雕刻美學、儀式空間最細膩美妙的景緻,觸動你我最本質的生命底層,那樣深刻,又如此寧靜。
  • 手帖:南朝歲月

    作者:蔣勳

    帶領您與諸帖素面相對 進入一千七百年前 看流雲舒卷,看積雪凝寒,看花開爛漫 也看見──最荒謬絕望的時代 最率性真實的人生 「手帖其實不是書法,手帖是洞澈生活的空靈明淨小品。」 這些「手帖」──文人間的書信便條,因為書法之美,流傳下來,成為後世臨摹寫字的「帖」。然而,「帖」更是同時具有「私密」、「隨性」卻又極為貼近「真實」、「率性」的文體。曖昧迷離、若即若離,構成讀「帖」時奇特的一種魅惑力量。 ●陸機《平復帖》●王羲之《十七帖》、《適得帖》、《遠宦帖》、《快雪時晴帖》、《寒切帖》、《嚴君平帖》、《漢時帖》、《成都城池帖》、《蜀都帖》、《鹽井帖》、《旃罽帖》、《藥草帖》、《上虞帖》、《服食帖》、《積雪凝寒帖》、《姨母帖》、《二謝帖》、《得示帖》、《喪亂帖》、《頻有哀禍帖》、《憂懸帖》、《兒女帖》、《妹至帖》、《執手帖》、《初月帖》、《衰老帖》、《轉佳帖》、《極寒帖》、《如常帖》、《得涼帖》、《蘭亭序》●王徽之《新月帖》●王獻之《中秋帖》、《廿九帖》、《奉對帖》●王薈《癤腫帖》●王慈《?酒帖》●王珣《伯遠帖》●王志《一日無申帖》…………… 南朝畢竟過去了。美麗故事裡人物的灑脫自在隨大江東去,只有殘破漫漶的手帖紙帛上留著一點若有若無的記憶。 那是殘酷到無法想像的年代,那是嚎啕大哭的年代,那是人性被摧毀絕望無告的年代,痛到心被貫穿,痛到肝被貫穿,痛,卻無可奈何──正是王羲之的手帖裡重複用得最多的字──但在這樣的年代中,那些以「奈何」「奈何」手帖作為生活註腳、互通親友間平安聲息書信的南朝文人,卻還是可以「仰觀宇宙之大」,看流雲舒卷,看積雪凝寒,看花開爛漫。更重要的是,在他們充滿艱難、困頓、折辱、劇痛、磨難的生活境遇中,仍然努力地活出自我,更相信文化是長久可以傳承的理想,相信手寫的墨跡斑斑可以傳遞美的生命信念,並為「美」作最後的見證。
  •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作者:蒋勋

    以时间为纬线,以各个艺术流派的艺术家及其代表性的作品为经线,回到历史现场,从史前时期的一把燧石手斧开始,围绕地中海这一世界西方美术的血脉初源,带你一路走过神秘的埃及、伟大的希腊、光荣的罗马……直到光辉的印象派,及光怪陆离的现当代艺术。或做正面解读,或挖背后的故事,数千年“美”的往事,娓娓道来。 蒋勋先生用柔美、亲民的文字,借助“西方美术史”这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使得我们眺望和浏览世界不同文化的“美”的观念、材料、技法,省思人类共同的“美”的向往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