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波兰

  • 与魔鬼的谈话

    作者:[波兰]柯拉柯夫斯基

    我们的宏大的善,亦即人间的爱,同时也是重大的诱惑,能够在我们心中引发出像”上帝是否软弱无力、是否邪恶”这样的问题,因而引发出怀疑之罪。这一罪恶又引发出骄傲.从骄傲中又产生出下一轮的罪过。但是,也有相反的情况;恶能够转变为善。撒旦的王国不仅仅是阴暗的中世纪,在今天,恶也在我们周围设置陷阱,不断地把我们拖拉进去。
  • 鳄鱼街

    作者:[波] 布鲁诺·舒尔茨

    ★正如卡夫卡和普鲁斯特,舒尔茨“重新划定了真实与虚幻的疆界”。在文学的梦境中,挑战自由与想象的极限。 ★苏珊•桑塔格,切斯瓦夫•米沃什,艾萨克•辛格,哈罗德•布鲁姆,菲利普•罗斯,约翰•厄普代克, J. M. 库切推崇的伟大之作。 ★直接译自波兰语,简体中文首次完整呈现。 布鲁诺•舒尔茨(Bruno Schulz,1892—1942),20世纪最伟大的波兰语作家和文体家之一,欧洲超现实主义美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舒尔茨出生于波兰外省小城德罗霍贝奇的犹太商人家庭,青年时学习建筑,后在当地高中教授美术课并从事写作。1938年获得波兰文学院久负盛名的“金桂冠”奖。1942年11月19日,舒尔茨在德罗霍贝奇街头被纳粹军官射杀。 本书收入了舒尔茨存世的全部小说作品:两部短篇集《鳄鱼街》和《沙漏下的疗养院》,以及未结集的四个短篇。在这些故事中,舒尔茨以高度的原创性再现了不同寻常的童年回忆,赋予平庸现实以神秘感人的气息。与卡夫卡一样,他使用了大量奇异的超现实主义手法,用瑰丽的语言、令人不安的隐喻和不断延伸的意象堆叠出绚烂的场景,重新划定了现实与幻境的疆界,至今读来依然具有鲜活的魅力和智性的力量。 舒尔茨的成年生活隐居封闭,平淡无奇,其内在生活却有如火山熔岩般令人畏惧的热情,将画家的想象力与精确的敏感性诉诸艺术的表达。二战后舒尔茨被重新发现,被认为是堪与卡夫卡和普鲁斯特相提并论的作家。作为文体大师,舒尔茨在语言上做了大量实验及革新,文字诗意纯粹,富于感官性,句式有如多层迷宫般具有不可思议的形式。本书首次由波兰语原文译出,使读者可以更直观地领会舒尔茨小说作品的全貌及其艺术魅力。 【名人推荐】 大卫•格罗斯曼:每次翻开他的作品,我都惊异于这个凡人怎样为我们创造出一整个世界,创造出另一个现实的维度……他构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宇宙,关于一个家庭的私密神话,以一种溢满生命力的语言写就。 约翰•厄普代克:布鲁诺•舒尔茨是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是使现实完成到文字的奇异变形的伟大魔术师……他的语言艺术以其超载的美冲击我们,甚至令我们眩晕。 辛西娅•奥兹克:现代欧洲最具原创性的想象力。 艾萨克•辛格:舒尔茨无法被轻易归类……他有时像卡夫卡,有时像普鲁斯特,有时成功地达到两者未能到达的深度。 J. M. 库切:《鳄鱼街》和《沙漏下的疗养院》是独一无二、令人惊异的创作,似乎是从天而降的。
  • 帝國

    作者:Ryszard Kapuściński(

    見證衝突,見證苦難,見證希望 了解新興俄羅斯、喬治亞人、亞美尼亞人、亞塞拜然人、東歐局勢 最重要的一本書 波蘭國寶記者卡布欽斯基華文世界首次推出中文版 直視古老帝國俄羅斯的靈魂深處 當撰寫《古拉格群島》的索忍尼辛在日前去世, 當俄羅斯就在2008年八月進軍喬治亞共和國, 我們對於俄羅斯了解多少? 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六次之多的卡普欽斯基,這是他橫越俄羅斯的私人報告,他訪談的是一般老百姓,捕捉了蘇聯帝國即將崩壞之際,那塊土地滿載的衝突與情感,以及人們對於未來的恐懼與希望。 在身為外國通訊記者的生涯中,瑞斯札德˙卡普欽斯基親眼見證了二十七次的革命與政變。 《帝國》是一個帝國的故事:有一群國度這一整個世紀大部分都潛伏在一個單一象徵,也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官僚及難以歸類的一團混亂下。在柏林圍牆倒塌那一年,也就是帝國撼動及死亡期間,卡普欽斯基和好幾百個平凡百姓談及他們非比尋常的生活,以及生活中浮現的驚駭。《帝國》是一個民族與時間對抗,讓人折服的結果:在一九八九年那極棒也極可怖的事件遠逝成為過去之前,捕捉了人們的記憶,以及他們對未來的恐懼。
  • 塔杜施·鲁热维奇诗选(上下册)

    作者:[波兰]塔杜施·鲁热维奇

    塔杜施·鲁热维奇(1921― )不仅是一位享誉世界文坛的诗人,而且也是一位著名的剧作家和作家,他在战后创作和上演的一系列荒诞派戏剧在波兰具有无可争议的代表性,在西方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根据波兰文艺界的定论,他是继十九世纪中叶曾长期担任波兰作家协会主席的著名作家雅罗斯瓦夫 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之后,创作门类最多成就最大的作家,他那数量极大而又丰富多彩的作品已成为波兰二十世纪文学的经典。 鲁热维奇1921年10月9日出生于波兰罗兹省腊多姆斯科县。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他在腊多姆斯科中学读书时,就开始发表诗作。1938年,因家庭经济困难,中学不得不提前毕业。翌年年初,他考进了日罗维策的一所林业中学,但在德国法西斯入侵波兰后,他又辍学了。此后他在腊多姆斯科的政府机关里当过职员和联络员,在索拉特金属工厂里当过工人。1942年,鲁热维奇在国家军军官学校(由当时流亡伦敦的波兰政府在国内开办)学习了一段时期后,第二年便参加了国家军游击队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他不仅参加过瓦尔塔河和比利查河的涧叉之间以及其他一些地方游击队的战斗,而且还主编过报纸《武装行动》,负责部队里的教育工作。由于他在这时期的爱国行动和他在争取波兰民族独立斗争中的突出贡献,战后他曾获波兰军队奖章,1974年获国家军伦敦十字奖章,1981年8月15日在明山又获“暴风雨”行动勋章。 1944年,鲁热维奇以萨蹄尔的笔名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歌、散文和幽默作品集《林中回声》。1945年,进入克拉科夫雅盖沃大学学习艺术史。1946年,出版了诗集《一小勺水,讽刺作品》。1949年大学毕业后,曾迁居克拉科夫省的格利维采县,从1968年至今,一直定居在弗罗茨瓦夫。鲁热维奇真正处女作诗集《不安》出版于1947年,这部诗集中的作品大都取材于波兰战前和法西斯占领时期的社会现实,因为在思想和艺术风格上表现了新异的特点,受到了波兰评论界的重视。翌年他又出版了诗集《一只红手套》。此后连续发表了诗集《五首长诗》(1950)、《正在来临的时代》(1951)、《诗和画》(1952)、《平原》(1954)、《银穗》(1955)、《微笑》(1955)、和《一首公开的长诗》(1956)等,这些都属于诗人早期的作品。从1958年出版的诗集《形式》开始,到后来的《和王子谈话》(1960)、《绿玫瑰》(1961)、《普洛斯彼罗的大衣里什么也没有》(1962)、《第三张脸》(1968)、《皇城》(1969)、《心灵》(1977)、《受了外伤的短篇小说》(1979)、《浅浮雕》(1991)、《永远的片段》(1996),一直到2003年出版的两部诗集《灰色地带》和《附录》都属于诗人中期和晚年的作品。 鲁热维奇的诗歌创作的语言通俗易懂,但含意深刻,诗人善于运用比喻、象征和艺术典故,或者采取以景移情,情景交融以及拟人化或拟物化的描写,赋予他的作品浓郁的诗情画意,使读者欣赏到其中艺术的美,感受到其中回味无穷的至真至理。鲁热维奇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多次阐述了他的诗学观点。他崇尚创作自由,认为“现代诗歌就是为了自由的呼吸而战斗”。但他同时指出: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艺术家们要有责任,创造无愧于我们时代的作品,要真实地反映现实,反映生活,特别是要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他把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比做一棵大树,把诗人比做一群孩子,孩子受到大树的保护,爱在它周围唱歌跳舞,人民的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泉源。诗人曾经谦虚地说:我的诗什么也不解释,什么也不说明,什么也不排斥,它不包容一切,实现不了人们的希望。
  • 十字军骑士

    作者:[波兰] 亨·显克微支

    本书系波兰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显克微支的一部优秀历史长篇小说。作品以14世纪末、15世纪初波兰王后雅德维迦去世至格隆瓦尔德战争结束这段时期为历史背景,主要叙述年轻的主人公兹皮希科为维护民族尊严,发誓要拔下十字军骑士的头目、骄模不可一世的里赫顿斯坦头上的孔雀毛冠饰,后遭到十字军种种迫害,幸亏心地善良的达奴莎姑娘及时挽救,他才得以摆脱厄运。故事述说十字军骑士团的侵略罪行导致1410年的格隆瓦尔德大战,描绘了波兰人民和立陶宛人民在这场大战中取得的历史性辉煌胜利。
  • 呼唤雪人

    作者:[波兰]希姆博尔斯卡

  • 伊沃娜,柏甘達的公主

    作者:維托爾德.貢布羅維奇

    生命史如一則當代神話的波蘭作家貢布羅維奇,是二十世紀東歐文學的高峰之一。他於一九三五年時寫出了《伊沃娜,柏甘達的公主》這個劇本。如果說世界文學作品的人物中,最有名的「男怪胎」是法國文豪雨果創造出來的鐘樓怪人,那麼,最耐人尋味的「女怪胎」大概就是貢布羅維奇創造出來的伊沃娜了。伊沃娜是一個既無魅力又無美貌的女孩,她是暴躁易怒、淡漠無感覺的、患貧血症的、害羞、膽怯、使人厭煩的。當她以王子的未婚妻之身分被引入王宮中,伊沃娜成為分崩離析的導火線。她那啞默的、受驚的存在,以及各式各樣的匱乏,向每個人揭露了他們各自的缺點、他們各自的罪惡、他們各自的骯髒……。不久,宮廷就便成了孵育「怪物」的溫床。而每一隻「怪物」都在夢寐以求殺掉那令人難以忍受的伊沃娜。最後,宮廷動員了它的奢華排場、它的優越和它的光輝,並且,極其高傲地,殺了她……
  • 第二空间

    作者:[波兰] 切斯瓦夫·米沃什

    《第二空间》是米沃什晚年最后一本诗集,在他去世那年出版,写作时诗人已逾九十岁。如同诸多伟大的作家高龄时一样,面临大限,此时他们往往从宗教的角度寻找“生死”这个永恒问题的答案,是一生寻遍之后的唯一归宿吗?时间的意义、生命的真相,乃至神学的真伪,等等,一个老人的思考,远离了尘世的纷扰,而与终极终极世界更相接近,安静,广阔,深邃,悲悯。 米沃什在国内已经享有深远的影响,有众多崇拜者,这本诗集是首席推出,当能引起读者关注。
  • 哥萨克的末日

    作者:王天兵

    《哥萨克的末日》是中文领域内第一本研究俄国文学天才伊萨克·巴别尔及其哥萨克经历的专著,浓缩了作者对巴别尔十余年的痴迷和研究,全书随文附两百五十余幅珍贵的历史图片,许多从未在中国面世,第一次全方位复原了曾震撼世界并波及中国的1920年的苏波战争。全书又非一般学术论文可比。作者在对有关这场战争的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巴别尔1920年日记——的精细研究基础上,参考数十种相关书籍与文献,用讲故事的方式有条不紊地展现密集庞杂的研究成果,其中每个细节都有根据、每个情节都经考证,结构精炼、文体新颖,仿佛是巴别尔的《骑兵军》所折射出的一种变形镜像,飞扬灵巧地勾画哥萨克在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骑兵军大会战中的曲折命运以及一个卷入其中的艺术家的心灵的种种变形。
  • Poems New and Collected

    作者:Wislawa Szymborska

    Described by Robert Hass as "unquestionably one of the great living European poets" and by Charles Simic as "one of the finest poets living today," Szymborska mesmerizes her readers with poetry that captivates their minds and captures their hearts. This is the book that her many fans have been anxiously awaiting-the definitiv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poetry by the Nobel Prize-winning poet, including 164 poems in all, as well as the full text of her Nobel acceptance speech of December 7, 1996, in Stockholm. Beautifully translated by Stanislaw Baranczak and Clare Cavanagh, who won a 1996 PEN Translation Prize for their work, this volume is a must-have for all readers of poetry.
  • View with a Grain of Sand

    作者:Wislawa Szymborska

    From one of Europe's most prominent and celebrated poets, a collection remarkable for its graceful lyricism. With acute irony tempered by a generous curiosity, Szymborska documents life's improbability as well as its transient beauty to capture the wonder of existence. Preface by Mark Strand. Translated by Stanislaw Baranczak and Clare Cavanagh, winners of the PEN Translation Prize.
  • 机器人大师历险记

    作者:(波兰)坦尼斯拉夫·莱姆

  • 地下水下

    作者:[波兰] 亚历山德拉·米热林斯卡,[波兰

    地图(人文版)作者新作,用独特视角探索生动的地下水下。 《地下水下》是波兰畅销书作家亚历山大米热林斯卡和丹尼尔米热林斯基继《地图(人文版)》后的新作,是一本全手绘的精装百科绘本。它与8开的《地图(人文版)》一样大,但翻开的形式很特别。它的每一个对页展示了一个横切面,介绍“地下”和“水下”世界。 在“地下”世界,你会越走越深,从脚下的土壤一直走到地心。你会发现生活在地下最深处的奇特生物;扎根在沙漠之下的植物深根和隐藏在地下的管道和电缆;还能发现陆地上最大的施氏无畏龙恐龙化石;以及世界上最深的科拉钻井和库鲁伯亚拉洞穴…… 在“水下”世界,你会越游越深,从阳光照射的珊瑚礁到海洋最深的黑暗之处。你会看见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中的不同鱼类,海面下的巨大海洞;你也可以看见人类为了探索海底世界,设计的各式潜水服和潜艇;并乘坐阿尔文号潜水器参观泰坦尼克号的残骸,以及神秘的海底热泉和迷失之城,跟随卡梅隆在数万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探秘……
  • 花园里的野蛮人

    作者:(波兰)赫贝特

    赫贝特是波兰大师级诗人,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候选人之一。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世界近四十种语言出版, 获得波兰白鹰勋章以及二十余个文学奖项。本书是诗人研究欧洲文化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历经三年多问世;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游历欧洲,对欧洲尤其是法国和意大利的建筑、美术、宗教进行寻幽探胜的成果。书中糅合了历史、哲学、艺术、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元素。作者信马由缰厚积薄发,对笔下的每一处遗址、每一个景致、每一个人物、每一件史实,都进行了精神和现实的深度交叉造访、探寻和写作,为我们呈上了一部欧洲的人类文明进化史,其中涉及法国的远古洞窟壁画、古希腊神庙、法国和意大利的古城、教堂的修建及其建筑艺术、一系列画家及画作,信息量大,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基督教阿尔比派、宗教裁判官和游吟诗人》和《为圣殿骑士团辩护》两篇无关艺术,均是讲述欧洲宗教派性斗争的长篇随笔,透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言之灼灼,理据相依,充满个人洞见和思想的智慧。
  • 石头世界

    作者:(波兰)塔杜施·博罗夫斯基

    本书分为上篇与下篇,上篇包括塔杜施·博罗夫斯基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告别玛丽亚》、《某一个士兵》与《石头世界》,下篇主要是关于塔杜施·博罗夫斯基的作品的评论文章,索非亚·纳乌科夫斯卡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椭圆浮雕》作为延伸阅读则以附录的形式体现。
  • 显克维奇选集

    作者:(波) 显克维奇

    《显克维奇选集(套装共8册)》包括:《中短篇小说选》、《火与剑上》、《火与剑下》、《洪流上》、《洪流下》、《伏沃迪约夫斯基骑士》、《你往何处去》和《十字军骑士》。《显克维奇选集(套装共8册)》内容简介:19世纪下半叶,波兰文坛上涌现出一大批富有才华、影响深远的作家,其中以显克维奇 的名望最大。他的作品以其炽热的爱国激情,广阔壮丽的现实和历史画面,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读者中享有历久不衰的盛誉。显克维奇也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来的一位波兰作家。早在本世纪初,由鲁迅编辑的《域外小说集》就译有显克维奇的《灯台守》等小说,并一直受到鲁迅的喜爱和推崇,成为鲁迅早期最喜爱的两大欧洲作家之一。嗣后,由于鲁迅和其他中国作家的提倡和促成,显克维奇的作品便陆续介绍到中国来。 显克维奇有着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写有通讯、杂文、评论、戏剧,但以小说的成就最大。他的中、短篇小说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他的历史长篇小说更使他名闻遐迩。1905年由于他在历史小说方面的卓著成绩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波兰作家,也是斯拉夫民族中最早获得这一荣誉的作家。
  • 火与剑

    作者:[波] 显克微支著

    《火与剑》所描述的波兰历史的不幸,堪称为人类史上极其可哀的民族大悲剧,是国家兴亡史上的一幕千古奇冤。 《火与剑》所塑造的“碉堡最易从内部攻破”的特洛伊木马型的赫米尔尼茨基,其多侧面的对这类奸雄的刻画,是很成功的,其认识价值极大,“因为从帝国主义者的眼睛看来,惟有他们是最要紧的奴才,有用的鹰犬,能尽殖民地人民非尽不可的任务。”赫米尔尼茨基艺术形象塑造的独特性,毋妨可看做为《火与剑》对世界文学的一种绮丽的贡献。
  • 被禁錮的心靈

    作者:Czesław Miłosz,切斯瓦夫.

    1930年代至40年代,米沃什歷經波蘭屢受侵略、瓜分,二戰期間,目睹華沙在納粹德國的破壞下變成了廢墟。米沃什關切著斯土斯民的命運,他從反納粹戰爭開始就積極參加了波蘭的抵抗運動,在淪陷的華沙與法西斯德國進行了艱苦的鬥爭。二戰結束後,波蘭雖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成立了波蘭人民共和國,米沃什亦曾任波蘭駐美使館和駐法使館的文化參贊,然而他認為政府當局要求藝術家作品中「革命」服務,侵犯了作家特有的職責。於是米沃什在1951年初要求在法國政治避難,從此自我流放到西方。 米沃什在法國流亡了十年,1960移居美國,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任教。1970年加入美國籍。 在米沃什三十多年的流亡中,過的「是一種與城市大眾隔離的生活」。他自稱是「一個孤獨的人,過著隱居的生活」,並表示「流亡是一切不幸中最不幸的事,我簡直墜入了深淵。」 1980年米沃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接受美國《舊金山記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採訪時曾說:「獲獎給我帶來了讀者和困擾。我擔心自己的作品會遭到曲解,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寧願不要讀者」。 1989年後,米沃什結束三十多年的流亡生活回到波蘭,在古城克拉科夫定居直到2004年8月辭世。儘管米沃什的一生漂泊不定,並精通多種語言,然而他始終堅持用其家族從16世紀起就使用的波蘭語寫作,儘管米沃什過去的出生地已被畫為今天的立陶宛,他仍然把波蘭視為祖國。本書是米沃什政論思想的奠基與成名之作。
  • 福地

    作者:[波]莱蒙特

    《福地》内容简介:波澜壮阔的资本社会的真实画图,资本家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冒上绞刑架的危险。人们拜倒在金钱脚下,而金钱又成为导致种种罪恶的根源及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 在这部5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中,以当时波兰最大的工业城市、财富追求者心中的“福地”——罗兹为背景,绘写了一副资本社会发展的真实画图,生动而深刻地展现了资本社会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生存竞争。作家笔下的一群波兰、犹太、德国资本家形象,既有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等等共同的本质,又各有发迹的道路和独特的性格。小说有力解释了人物个性的复杂和多样。主人公波兰实业家博罗维耶茨基在事业上的雄心、苦干,在情爱上的虚伪、自私,以及有关人物——从富豪、好友到情妇、未婚妻同他的关系,尤其刻画得准确、鲜明。
  • 呼唤雪人

    作者:[波兰]希姆博尔斯卡

    诗集《呼唤雪人》中,希姆博尔斯卡已完全抛开政治主题,写作人与自然、社会、历史、爱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