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心理学

  • 机器崛起前传——自我意识与人类智慧的开端

    作者:蔡恒进 / 蔡天琪 / 张文蔚 / 汪恺

    本书以物理世界的现象与发展为起点,引入“触觉大脑假说”,讨论了人类“自我”与“外界”的相互关系,揭示了人类形成高级智能的关键所在。分析个人与人类认知的跃迁,解密个人教育的关键期。最后探讨了如何教育机器并实现人与机器和平共处的问题。 
  • 生与死的战斗

    作者:[美] 哈利特•巴塞基 / 保拉•艾尔曼 / 南希•古德曼

    《生与死的战斗:与施受虐的对抗》是一本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的专业书籍,描述的是心理分析师和来访者之间的治疗互动情况,探索了影响日常生活的施虐和受虐两个颇具争议而又令人困惑的心理病理。案例中,来访者有在他们自身的亲密关系中体会痛苦的需要,并且会在任何试图接近他们的人的身上引发这样的痛苦,这就是书中所涉及的受虐与施虐的主题所指。这类情感阻碍了人们在人际关系中找到慰藉。

    从大的视角上,它采用当代的精神分析工具检视了生死之间的边界。在这个过程中,分析师和来访者日常的互动空间变成了研究失败、牺牲和绝望等痛苦体验之演化变迁的最佳地点。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生与死的战斗:与施受虐的对抗》展现了敏锐而富有经验的分析师是如何帮助此类来访者的,并由此为读者提供了治疗此类心理病理患者的模式。参加案例讨论的各位作者则提供了不同的理论视角,帮助读者去理解案例报告中发生了什么,以及如何推广案例治疗的成果。

  • 心智成长之谜

    作者:丹尼尔·西格尔

    《心智成长之谜:人际关系与大脑的互动如何塑造了我们(第2版)》首先介绍了“人际神经生物学”的基本理论构想,这一概念和系统思考都是建立在人类学、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表观遗传学、神经生物学、语言学等相关基础研究基础之上。西格尔博士提出:“心智的核心是对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一种呈现过程和控制过程。”让人耳目一新,帮助我们跳出“大脑的功能”这一局限性框架,站在人类发展历史的视角,让我们透过心智、大脑、人际关系和经验这四扇窗口来审视人类的发展过程,让我们看到心智的社会性、文化性的本质。

  • 游戏与理智

    作者: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

    在被深深的怀疑所笼罩的某一历史时期,爱利克•埃里克森对那些曾滋养了某些纪元,而在其他纪元缺失的共同愿景的本质和结构进行了探究。从孩子的玩具世界到成人的梦想生活,从艺术家的想象到科学家的推理,他对人类关于游戏和愿景的倾向进行了说明。最后,他对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共同愿景——美国梦的起源和结构进行了详细阐述。这种世界观既包括愿景,又包括反愿景,二者相互对抗,赋予了共同的现实以连贯的意义,并释放了个体和公共的力量。

    埃里克森认为,由世界观所提供的时空定向是对个体心理的内在工作的一个恭维,适应了它的多种功能。在关键的一章中,作者通过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仪式化的各个阶段,将世界观的系统发生学起源和个体发生学起源联系起来。他强调了仪式化对于个体发展与关键机构的维持之有趣和令人信服的力量。此外,他还指出了人类互动向自我欺骗和共谋发展,仪式化向仪式主义发展,愿景向噩梦发展的倾向。为了阐明与(在科技时代变得更加普遍和更加深刻的)世界观合作或对抗的意识或无意识动机,埃里克森呼吁跨学科的合作。

  • 疯狂成瘾者

    作者:[加] Marc Lewis

    《疯狂成瘾者:TED脑科学家的戒瘾成功之路》是《天生变态狂》姊妹篇,描写了诺贝尔会议嘉宾、成瘾研究专家、心理学教授辗转多国体验十几种药物、毒品,从堕落到戒瘾的真实故事,绮丽而触目惊心!《疯狂成瘾者:TED脑科学家的戒瘾成功之路》被外媒誉为“首本从科学角度讲述成瘾经历和机制的回忆录”。

    我们为什么如此受瘾的驱动,要么臣服于它的摆弄,要么花费大量精力与之抗争?

    对药物、爱情、性、香烟、肥皂剧、财富和智慧等的极度渴望就是成瘾。《疯狂成瘾者:TED脑科学家的戒瘾成功之路》以自传体回忆录的形式讲述了一位脑科学教授年轻时堕入成瘾深渊的原因及对多种药物成瘾的经历,同时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呈现了让人“渴望”的东西如何对大脑起作用。彻底堕落的他在经受了多重打击后开启了自我救赎之路。最后,曾经的成瘾者成了蜚声国际的成瘾研究专家。刘易斯想通过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成瘾是因为大脑有其先天的脆弱性,但是了解大脑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了解那些能打败成瘾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它们如何作用。

  • 记忆错觉

    作者:茱莉亚·肖 (Dr.Julia Shaw)

    我们的记忆可以被改写吗?

    我们该如何分辨真假记忆?

    为什么弗洛伊德是错的?

    催眠能重新唤起记忆吗?

    社交媒体如何篡改了记忆?

    为何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形成记忆?

    审讯官如何偷换了犯罪嫌疑人的记忆?

    早教机真的可以提高婴幼儿的智力吗?

    自闭症患者为何会有超常的记忆力?

    记忆塑造了我们的经历,记忆是我们的“存在”的一个核心,围绕着记忆我们形成了自己的身份、关系、期望和梦想。随着对记忆科学的了解更加深入,我们会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记忆有着令人不可思议的不稳定性。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可以怎样偷取别人的记忆;目睹一个清白的人如何变得坚信自己犯下了并未发生过的罪行;怎样删除旧记忆、植入新记忆,从而把我们的“过去”篡改得面目全非。只有完全了解记忆的科学原理之后,我们才能知道怎样避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记忆错觉,并且如何利用有效的记忆术提升自己的记忆力。与此同时,记忆错觉的科学原理也向我们抛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地了解自己?

  • 独白者2:父亲

    作者:向林

    史上最烧脑的心理大师与犯罪天才的巅峰对决,6000万读者昼夜畅读!比白夜行、心理罪更好玩!独一无二的心理学破案推理小说!《独白者2:父亲》老实忠厚的退休副厂长卢文华死于家中,心脏被刺穿,生殖器还被割掉…深受死者宠爱的继女宋珍珍拒绝奔丧,被偏爱的是又穷又丑的小三和十岁大的私生子…关键线索从深受死者宠爱的继女宋珍珍拒绝奔丧展开,但她不是真凶!

    变态案件后面隐藏的 是怎样的变态心理?最终杀人真凶的目标锁定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在第二部里,心理学专家沈跃创办了心理研究所并组建了“天才团队”,而他和康如心也终于确立了恋爱关系。

    【本书看点】

    父亲【伪装者】

    退休在家的前副厂长卢文华,妻子因病早逝,继女在珠海工作,儿子在外念大学,所以一人独居在家。他每天按部就班地规律生活,定时定点锻炼身体、约老工友下棋,定期去郊外钓鱼,没有不良嗜好,更无半点绯闻。可就是这个平日里闷声不响、一丁点儿都不引人注意的人,某日竟死于家中,而且还被割掉了生殖器!

    随着命案的发生,众人猜测纷纭,而卢文华隐藏多年的另一面也终于被沈跃揭开:原来看似事业成功的卢文华根本名不副实,领导和同事都暗地里嫌弃他是碌碌无为、靠关系上位的“绊脚石”;原来每天在众人面前扮演老实人的他骨子里欲望深重,而这种欲望又因为过度压抑而日渐扭曲,导致他做出许多道德沦丧的不伦之事……不过这一切却仍不能让他感到满足,当他在压抑多年后终于品尝到释放的快感后,内心那道欲望之闸终被冲垮,这股洪流将他卷向羞耻的峰巅,也将他推入无尽的深渊!

    心理学博士【读心师】

    兼具天才与疯子气质的心理学博士沈跃,调查思路和断案方法都与警方截然不同——他摒弃了传统的逻辑推理模式,建立起一套纯粹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心理解密模式:首先,他能够通过微表情观察,从一个人细微的神态、动作中判断出他是否在撒谎,从而捕捉到更多线索;之后,他能从人性的角度切入,进入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触摸一起案件发生和与之相关的所有人的灵魂,从而还原人物、场景、事件,从中找出破绽,侦破案件。

    沈跃的心理学推理模式,核心就是:触碰灵魂。而沈跃的天才之处正在于,他能随时忘我,切换思维模式,进入对方的身份、角色思考,窥探人们最隐秘的心灵空间。这是只有真正的心理学天才方能臻至的境界,在他面前,人们近乎透明,毫无隐私,而他犹如魔鬼,能够戳破每一个谎言与欲望。

  • 教出乐观的孩子(珍藏版)

    作者:【美】马丁•塞利格曼 / 【美】卡伦•莱维奇 / 【美】莉萨•杰科克斯 / 【美】简•吉勒姆

    ●《教出乐观的孩子》是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集30年、千百个成人及儿童研究之精华著成的教育经典。大量研究表明,比起成功,乐观对孩子来说更具有意义、更具有价值。乐观的孩子更容易成功,更有创造力,更容易拥有幸福的生活,我们传统上追求的财富成功,都可以通过乐观获得。

    ●《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目的在于让父母、老师及整个教育系统教会儿童习得乐观。这本书与其他育儿及自我提升类书籍不同的是,它不仅有理论与实验,还有一些关于育儿问题的重要建议。

    ●当下,一些自称专家的人,提出的很多轻率的意见令许多父母如获救命稻草,他们基于脆弱的证明、原理和临床的假设,来改变自己抚养孩子的方式。《教出乐观的孩子》彻底改变了这一点,特别反驳了纯粹的正向教育、纯粹的鼓励式教育和自尊教育,倡导用科学、理性的ABCDE法则教出乐观的孩子。

  • 醒来

    作者:丁锐

    这是一本挑战脑洞,直击人性的心理成长类图书。

    本书中,作者丁锐(ting)讲述了自己在出现人生的“白洞”之后,以自身为饵,激烈地同这个世界进行碰撞,他不停地对人性发起质疑甚至攻击,所到之处总能引发一场人性之战,这是一个不怕事儿大的,孙悟空一样的人物。《渴望见鬼的姑娘》《沼泽里的童 年》《一秒钟看尽人生》等68个生命样本,个个精彩难忘。

    或许你从未遇到过这样一本书,它尖锐犀利,满是恶意,还带有强烈的死亡气息,可当你拿起它来读的时候,一定会被它深深吸引:它有趣、麻辣、丰富且深重,通俗的地方可以俗不可耐,思想深邃的地方又烧脑到让人叹服。

  • 神经美食学

    作者:Gordon. M. Shepherd

    在过去20年里,科学家发现,激素影响我们何时觅食。但并不能解释我们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为了解答这些问题,一门新的科学兴起“食物的香气”。我们通常错误地以为事物本身具有香气,不错,事物自身确实携带有香气分子,但其香气却是由我们的大脑决定的。如果我们想要饮食健康,避免一些因饮食或营养不良所导致的慢性疾病,我们就需要了解大脑如何创造香气。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对嗅觉意象研究的结晶,解答了大脑如何创造香气的问题,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有关嗅觉的一般认识。本书探讨了食物本身的气味如何愚弄大脑,决定我们的行为,影响我们的情绪,为我们带来快乐和厌恶感。以及气味与肥胖、营养与神经经济学、语言、进化、意识的关系。

  • 如何不喜欢一个人

    作者:杰克森·麦肯锡

    ★谈恋爱的时候,你时常难过吗?

    你会经常担心分手吗?

    他常常会对你不满吗?

    常常说你的不对吗?

    会故意冷淡你吗?

    会让你感到没有安全感吗?

    会经常提起前任吗?

    会践踏你的尊严吗?

    你认为他爱你更多还是爱自己更多?

    你会经常哭泣吗?

    会失眠吗?

    三十种辨认恶情人的方法,教你如何不再喜欢一个人,迎接心的重生。

    ★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教你辨认有毒型人格的恶情人,细数这些人怎么运用语言、心理暗示,甚至性爱将你打造成他游戏棋盘上的棋子;侵蚀你的人格,让你逐渐失去主体性,利用搞暧昧处罚“不受控制”的你;并在*后因为你逐渐开始情绪不稳定,让他感到担心害怕,而华丽丽地与你分手。

    ★恶情人退散!

    不要幻想可以把恶情人改造好,

    恶情人的属性就是:无法被改造。

  • 世界政治与个体不安全感

    作者:[美] 哈罗德·D.拉斯韦尔

    本书是对1932年春天在芝加哥大学开展的一系列社会科学研究讲座内容的部分总结。拉斯韦尔认为传统的政治学注重研究政治机制、政治结构、政治制度等,应转而研究个人政治活动、政治经历与政治心理。在本书中,拉斯韦尔以心理学为依据对政治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个体心理冲突出发,探究世界政治变动与发展的根源,其政治分析直接继承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本书以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时期为研究背景,核心观点是强调心理过程是政治过程的决定因素,关注的是国际关系给个体带来的不安全感。为防范政治危险,消除人类的不安全感,就需要建立政治预防机制。

  • 幸福的勇气

    作者:[日] 岸见一郎 / 古贺史健

    《幸福的勇气》是“勇气两部曲”的下卷、完结篇。

    同样以百年前著名心理学者阿德勒思想为核心,

    以“青年和哲人的对话”故事形式展现。

    在上次谈话的3年之后,青年已经辞去图书管理员工作,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

    但是再次出现在哲人面前的他,经历了许多现实(在工作当中)的摧残,对于当初的理想已经感到绝望了:“阿德勒的思想,在外面的世界没有意义。”

    “猛药”级的哲学对谈,再度开始……

    如果说《被讨厌的勇气》是地图,

    《幸福的勇气》就是行动指南。

    《被讨厌的勇气》探究“该怎么做,人才能获得自由?”

    《幸福的勇气》探究“该怎么做,人才能变得幸福?”

  • 大脑黑客(45种大脑超速运转的实用技巧)

    作者:尼尔·帕维特

    这是本关于脑神经科学方面的科普书。大脑有有一千亿个神经元,它们有多达一百万亿种连接,而你对大脑的使用率还不到5%。如何才能使大脑获得奖赏刺激,以更高效地行动;如何提升大脑的运作效率等。图书的写作依托科研成果,写作的方式以实用性的原理和小技巧来架构,能很好地起到科普效果。

  • 受益一生的墨菲定律

    作者:墨羽

    约会时,越不想被熟人看见,越可能会遇到熟人;看球赛时,最精彩的瞬间往往出现在你出去买啤酒的空档;和许久不见的朋友见面,时间总是很短,不知不觉就要分别;等在厕所外边时,哪怕只是一分钟也觉得无比漫长;常常一洗完车,紧接着就会下雨,结果往往是白洗一场;越着急的时候,越会有接踵而至的各种麻烦事;对股票涨幅越是期待,结果往往越会跌得惨淡;投资时越想赚一大笔,农奴翻身做主人,越是会亏得血本无归;…………为什么事情总是与我们的“意愿”背道而驰呢?

    为什么总是会有这么多事与愿违的情况呢?为什么生

    活里总是会有这些令人哭笑不得、啼笑皆非的事情呢?墨羽著的《受益一生的墨菲定律》从职场、社交、

    谈判、决策、管理、经营、财富、投资、友谊、爱情、教育、消费、健康、生活等多个方面,诙谐有趣地揭示了“墨菲定律”,并立足于帮助广大读者有效地避开工作和生活中“见怪不怪”的无形陷阱,从而更高效地工作,更幸福地生活。

  • 变态心理学(整合之道第7版)

    作者:(美)戴维·H.巴洛//V.马克·杜兰德|

    两位作者身为享誉世界的心理学领军人物和学术权威,以本书开创了“整合”及“多维”视角,引领了近二十年来变态心理学教科书的论述方向。他们以自身强大的科研经历和di一手的临床经验为依托,整理了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据,来展示遗传、行为、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各类因素之间的复杂的交互关系,以及它们对人类异常精神状态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本书前4章介绍了人们对异常心理现象曲折的认识过程,异常心理现象背后的各大影响因素以及应如何看待它们、心理现象正常和异常的评估手段以及DSM诊断标准的进步与局限、阅读和理解研究结论的正确方法等重要常识问题。

    第5章至第15章,详细介绍了焦虑、创伤应激、强迫、躯体症状、分离、抑郁、躁狂、自杀、暴食、厌食、睡眠、身心疾病与心身疾病、性功能、性欲倒错、性别焦虑、吸毒、酗酒、抽烟成瘾、赌博成瘾、各种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谱系、注意力缺陷及多动、自闭症谱系、智力残疾、谵妄以及各种神经认知障碍等诊断的症状、DSM-5判断标准、流行病学数据、病因和治疗手段等内容,并辅以案例描述、阶段测验、延伸阅读、DSM探讨、全章小结以及图文汇总,便于准确理解、加强记忆。

    第16章介绍了在美国法律框架下,精神卫生相关问题的变迁与现状,可供我国读者借鉴。

    文后还附有全书重点术语中英文对照,并提供相应页码,方便读者查找、回看,以及DSM-5的诊断分类细目,为广大读者参考、备用。

  • 今日TA:人际沟通分析新论

    作者:艾恩·斯图尔特 (Ian Stewart) / 范恩·琼斯(Vann Joines)

    这本书的目的是介绍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简称TA)当前的理论与运用。作者以非学术、很口语化的方式来传达今日TA深刻、复杂的理论,并用大量的范例来描绘其中的要点,非常适用於自学或是参加训练课程的学生。读者可以依循书中的指示实际练习,把每一次练习的结果和阅读此书的想法记录下来,因为这是学习TA蕞有效的方法:用在自己身上。当你读完此书,也做完每一个练习,相信将会更加认识自己,甚至借由这些知识改变生活。

    这是一本风靡全球的TA疗法经典培训教材

    资深督导多年经验倾囊相授艾恩·斯图尔特博士是“欧洲人际沟通分析协会”(EATA)和“国际人际沟通分析协会”(ITAA)的认证的教学和督导分析师。曾获得EATA的金奖。范恩·琼斯博士是ITAA认证的教学和督导分析师,美国注册临床心理学家,美国认证国家团体心理治疗师,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协会临床成员与认证督导,美国东南部团体和家庭治疗研究所所长,国际再决定疗法协会创始成员之一。

    国际TA经典培训教材此书为人际沟通分析流派的经典培训教材之一,已被翻译为十五种语言,在全球畅销三十载。本书是原书英文版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了进行了大量的修订,包括词语,观点以及案例。

    深入浅出、思路清晰、收录大量经典案例正文包括详尽的TA基础理论的讲解,配有简洁的说明性图表,还收录了大量有针对性的案例和个人成长练习。

    丰富的支持性材料附录部分整理和介绍了TA经典著作、国际上各种TA组织的介绍、TA课程的介绍、注释和参考文献,以及上百条名词解释。

  • 智慧与感觉

    作者:[美] 琼·埃里克森

    在《智慧与感觉》一书中,琼•埃里克森对身体感觉在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探讨。通过类比和隐喻,她找到了艺术创造与自我塑造之间的“阿里阿德涅之线”,认为个体对自我的塑造是最具创造性的活动。她认为积极参与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发展和永葆活力的主要来源。《智慧与感觉》一书本身就是创造性活动的成果。在本书中,琼•埃里克森创造性地通过编织工艺对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进行了解读。正如琼•埃里克森所说,创造性的活动将我们引向了通往智慧的旅程。

  • 孤獨的冷漠:逃避型依戀障礙的分析與修復

    作者:岡田尊司

    「逃避型」屬於不安全的依戀形式,來自父母的忽視、過度保護與過度掌控

    人生沒有目標,做什麼都提不起勁?

    與人相處總是放不開,覺得獨處比較輕鬆?

    對他人的情感毫不在意,只在乎自己的興趣?

    無法建立關係,人際交往總是不長久?

    遲遲不想工作結婚,談起責任彷彿有拖延症?

    「逃避的確有用,逃遠了也別怕回不來」

    《依戀障礙》系列再出發,解析「是哪些陰影讓我們想逃避」,以及「有效脫離逃避的勇氣」

    依戀(attachment)也譯作依附,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締結關係的能力。近年社會晚婚、少子化、關係疏離等現象則可歸因於「逃避型」依戀形式人口的增加。而「逃避型」的養成,則往往來自父母過度保護、過度掌控或忽視。

    各種人格類型都可能帶有「逃避型」特質,分別展現以下行為傾向:

    ‧逃避性人格類型——強烈害怕被討厭

    ‧依賴性人格類型——擅長察言觀色,不敢拒絕別人

    ‧強迫性人格類型——認真努力、責任感過重

    ‧自戀性人格類型——只愛自己,唯我獨尊

    ‧反社會性人格類型——總是冷酷地壓榨他人

    ‧類分裂性人格類型——與人相處不快樂,寧願獨處

    ‧妄想性人格類型——連親近的人都不相信

    ‧邊緣性人格類型——遊走於極端之間,討厭自己

    托爾金、J.K.羅琳、宮崎駿、榮格都曾陷入逃避狀態,他們是如何轉化逃避為力量的?岡田尊司透過三十個真實案例,挖掘陷入逃避的心理機制,並提供走出逃避的具體方法。

    名人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周慕姿(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

    海苔熊(愛情心理學家)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作家/輔導教師)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

    齊聲推薦

  • 利他之心

    作者:戴维·斯隆·威尔逊 (David Sloan Wilson)

    演化生物学家戴维·斯隆·威尔逊站在演化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类利他行为背后的理论,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观点:真正的利他行为可以在许多社会性动物身上发现,特别是在人类身上。利他性和一个社会单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社会单元就是“功能性组织”。“无节制的利己有可能损害公共利益”他写道,因此,“利他组战胜利己组”。人类必须优先考虑他们的利他倾向才能组成功能性的组织长久存在。换句话说,人类应该传播爱,才能长久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