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自由主义

  • 美国民主的再考察

    作者:里夫斯

  • 论出版自由

    作者:詹姆斯•密尔

    《论出版自由》为明天文库,传播学系列之一。《论出版自由》作者詹姆斯?密尔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一位著名的功利主义哲学家,他于1811年发表该文,其最大的贡献在于在对出版自由的讨论中,从政治和法律的角度推进了西方表达自由思想体系的发展,在某种程序上推动了英国近代宪政制度的形成,并对西方20世纪关于自由的讨论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他将出版自由置于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两个范畴加以考察,推动了英国近代表达自由思想体系的发展。
  • 自由主義與人文傳統

    作者:丘慧芬 編

    本書是為祝賀林毓生先生七十壽辰所完成的一份獻禮。參與撰稿的十六位作者,目前都在台灣或北美地區,從事學術研究與教學工作。其中有分別在一九七0、八0與九0年代直接受業於林先生的學生, 也有間接受過他的思想影響的學者。大家撰稿的共同心願,除了希望以這本論文集為林先生祝壽以外,也希望藉此對於他數十年來為中國自由主義的發展和為中國傳統的 「創造性轉化」 所做出的研究與貢獻,表示衷心的敬意與感佩。 林毓生先生小傳 林毓生先生,生於一九三四年。早歲畢業於台灣大學歷史學系,之後獲得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博士學位,並於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一九七0年開始執教於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歷史學系,於2004 年5月改任]該系榮譽教授。一九八八年始任中國文化書院導師。一九九四年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二00二、二00四年榮任中國美術學院、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名譽教授。
  • 新自由主义的危机

    作者:(法) 迪梅尼尔,(法) 莱维

    本书是一部深刻剖析新自由主义危机的极其重要的论著 新自由主义为何能够在全球盛行数十年? 美国为首的核心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应对爆发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 美国霸权模式是否会被一个多极世界模式取代? 本书作者用大量的数据客观而全面地剖析了新自由主义以来的数十年里,世界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非发达国家即作者所说的外围国家的经济发展轨迹、经济发展的逻辑,以及导致各个阶段危机的各种因素和根本原因。作者明确指出,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一个阶段,在这个新阶段由于经理人阶级的出现,资本主义的阶级构成发生了变化,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三极阶级结构理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客观分析和评价了区别于英美新自由主义道路的中国道路,作者认为中国取得的成就是对新自由主义的极有说服力的挑战。 本书是迄今为止关于新自由主义研究的最重要的论著。 本书探讨了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的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背景下所发生的2007—2010年的“大萧条”。这个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让包括资本家和金融高管在内的5%的最富裕的美国人更加富有,然而却让整个国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国内制造业投资的不断萎缩、家庭债务的不可持续性、对于进口和资金不断增加的依赖性,以及因愈来愈脆弱而难以控制的全球金融结构,所有这一切都对美元实力构成了威胁。作者预测,除非这些趋势得以逆转,否则美国的经济将面临急剧下降。 本书汇总了大量令人烦恼的数据,揭示了近30年来美国制造业在国民生产 总值中所占比例已经从40%下降到了不及10%。由于美国经济是由消费驱动的,同时也由于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中制造业生产的产品占了最大的比例,因此,不断增长的贸易赤字显然不可持续。 作者并没有将责任归咎于诸如格林斯潘和伯南克等个人,而是着重分析相较于这些个人的那些更加巨大的力量。作者认为,要修复美国经济的断裂必须采取以下措施:限制自由贸易和资本的自由的国际流动;实行以改善教育、研究和基础设施为目标的政策;向高收入者征税。
  • 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

    作者:钱满素

    美国当代自由主义的工程就是在宗教之后,在一个没有固定意义的世界里苦苦寻找对立各方的共处之道。如罗尔斯一再强调的,他的正义论或政治自由主义所试图解决的,是一个像美国这样现代民主社会中出现的善观念多元化的问题,就是在没有官方信仰、没有最高指导思想的社会里如何协调正义,确定共享的价值。
  • 中國文化的展望

    作者:殷海光

    《中国文化的展望》是殷海光晚年最重要的著作,现代思想史上一部重要文献,学术界称之为“讨论中国文化问题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全书采用西方社会科学(特别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些概念及逻辑分析的方法,讨论近代百年中国历史文化的变迁。作者的视野开阔,具有世界的眼光,在分析中国文化时总是把‘中国’作为世界体系中的一部分对待,同时,殷海光在此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就是人类社会存在着最低限度的普世标准,作为不同文化的共同底线。这个普世标准就是而且应该只停留在制度层面,即民主自由的制度。
  • 诺齐克

    作者:(英)乔纳森・沃尔夫

  • 梦里犹知身是客

    作者:谢志浩

    从读书人的真诚心声到心怀家国的志向抱负,民国以来的学术界重量级人物在书中被勾勒。 从梅贻琦、刘仙洲、梁思成到杜润生、高王凌、许纪霖,从学术谱系的溯源到学人求学的历程,中国读书人的骨气、对社会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至死不渝的批判精神在文字间呈现。 秉笔直书的叙述风格,风姿超卓的思想情怀,让那些过往学人的轶事更显深刻非常。学者们的人格魅力,将激励当代人为理想奋斗。回顾前人守望自由的艰辛,才能明白,唯有自由,才是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
  • 社会主义

    作者:(奥地利)路德维希·冯·米瑟斯

    《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学的分析》为《西方现代思想丛书》的第十六种,作者认为:要进行合理的经济计算,必须有某种形式对不同的商品进行评估,而取消市场则不可能在性质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产品之间进行成本和效益的比较,必然造成经济生活的混乱和浪费。
  • 自由民主的理路

    作者:江宜樺

    自由民主體制是一個值的不斷詮釋、反省、改進的社會制度。本書從政治思想的角度切入,分析西方自由民主體制的淵源、發展與困境,並在此一基礎上,檢討五十年來台灣自由主義思想與民主意識的變遷。作者認為,當前西方自由主義過於強調個人主義、普遍主義與中立性論旨,已產生不少偏差,因此本書建議我們善用自由主義傳統中的其他資源,發展一種比較社會化、特殊化、與倫理化的自由主義類型。在民主政治方面,作者同樣認為代議制度有其局限,必須清之以參與民主與審議式民主的精神。 本書包含四個部分:(一)總論,(二)近代西方,(三)當代西方,(四)台灣。總論部分有兩篇文章,分別以提綱挈領的方式勾勒自由主義與民主政治的要義。在近代西方的部分,作者依序介紹洛克、康士坦、托克維爾與密爾的自由民主思想。在當代西方的部分,作者首先討論「放任自由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的哲學爭辯,接著分析漢娜‧鄂蘭與麥可‧瓦瑟對自由民主體制的反省。最後一部分是台灣,作者分別討論戰後台灣自由主義的發展與民主意識的變遷,並以個人權利的相關爭議作為結束。
  • 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

    作者:江宜樺

    適用對象: 適合一般大眾閱讀及學校相關科系教科書或參考書。 本書特色: 本書從政治哲學的角度分析國家認同問題。作者首先界定國家認同為不同於統獨爭議之哲學性問題,然後依「自由主義VS.民族主義」的架構,詳細檢討西方當代學說對國家認同問題之處理,以及當代台灣統獨論述之理論類型。最後作者提出「以自由主義為基底的務實性思考」,試圖超越目前統獨極端對的僵局。本書寫作嚴謹、論點突出,值得關心台灣國家認同問題的人一讀。 章節目錄: 第一章 政治哲學與國家認同問題 一、從統獨爭議到國家認同之反省 二、國家認同的基本定義 三、國家認同的相關問題 四、兩大理論類型及折衷之道 第二章 民族主義的國族認同理論 一、民族、民族國家與民族主義 二、民族主義的基本主張與類型 三、以民族為構成原則的國家認同 四、自由民族主義是否可能 五、民族主義的貢獻與限制 第三章 社群主義與歷史文化共同體 一、社群主義與國家認同問題 二、著根於特定脈絡的「自我」 三、共同歷史文化傳承下的社群 四、程序共和國vs﹒民族國家 五、社群主義國家認同觀的檢討 第四章 自由主義的憲政民主認同 一、近代自由主義思想體系的形成 二、以憲政制度為基礎的國家認同 三、多元社會、交疊共識與政治社群的集體生命 四、從自由國家的國民到世界公民 五、自由主義國家認同觀的評價 第五章 當前台灣國家認同論述的理論類型 一、當前台灣國家認同論述的三種基本類型 二、中華民族主義vs.台灣民族主義 三、自由主義的憲政民主認同 四、邊緣團體的顛覆策略與跨國聯盟 第六章 務實性國家認同思考如何可能 一、以自由主義為基底的國家認同 二、政治共同體與「我群」意識的形成 三、危機時刻的民族主義式動員 四、社會正義與集體權利 五、台灣民眾的統獨抉擇 本书pdf下载:http://ishare.iask.sina.com.cn/cgi-bin/fileid.cgi?fileid=1579698
  • 自由与法律

    作者:布鲁诺·莱奥尼

    本书作者要表达和明确的是,在西方的自由至上的观点中,法律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它并不是作为规约和强制而单独存在(虽然也呼以在现实体制中这样安排它),它的制定前提和实施,应该被安排在一些更为重要的前提之下,这一直是西方民主理论所要反复讨论的一个课题。作为深受奥地利经济学派影响的一个自由主义学者(我们姑且这么称呼),莱奥尼在本书中,极其广泛地讨论现代社会中的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等诸领域的问题,并且避免分割去谈论它们,而是试图消除它们在学科上的传统界线,以跨学科的方式进行研究,试图得到怎样保持法律之下的个人安全和自由的平衡的结论。此外,本书的贡献还在于其他方面,例如对自由竞争市场的分析等等。
  • 法律秩序与自由正义

    作者:高全喜

    本书是研究现代自由主义的重镇——哈耶克思想的一部学术专著,它系统而全面地阐释了哈耶克的法律与宪政理论,不但揭示了哈耶克古典自由主义政治价值的法学依据,而且还在分析施特劳斯、施米特、伯林、罗尔斯在理论上的不同路径的张力场中,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哈耶克理论在解决自由主义理论的价值危机方面所具有的独创性。哈耶克将政治问题提升为法律问题,并以此致力于宪法新模式的制度创新,本书深入地剖析了哈耶克的宪法新模式的具体结构,展示了哈耶克法律秩序理论中的正义价值,是一种政治哲学意义上的法学研究。
  • 自由主义的终结

    作者:(美)伊曼努尔・华勒斯坦等

    本书是世界体系理论的主要代表人--华勒斯坦的《自由主义之后》、《反体系运动》《有托之乡--21世纪之历史抉择》3本书之综合,集中体现了这位著名的世界体系理论学家的观点。 书中认为,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着自由主义这一意识形态取得了胜利;恰恰相反,自由主义甚至是更加衰微了,1989年是其终结。世界进入了"自由主义之后"的时代。在自由主义之后的几十年里,世界体系将进入一个"黑暗时期"。通过对现代世界体系分化过程的考察,作者分析了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提出了我们面临的历史选择,设想了在更合理、公平的社会基础上重建世界体系的道路。书中以分析资本主义产生以来的反抗运动为基础,阐明了反体系运动的历史成就和局限。书中还对1789~1989年期间和20世纪90年代全球种种引人注目的政治思潮和社会现象进行了详尽的、引人深思的分析,并对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展望。全书内容极为丰富,见解令人信服,分析简明扼要。 本书特别适合哲学、世界历史、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社会学专业的研究者、爱好者阅读。
  • 重读哈耶克

    作者:韦森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都•冯•哈耶克是一位曾影响了20世纪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现代经济学理论和各国经济政策的伟大经济学家和社会思想家。近些年来,哈耶克的一些著作陆续被翻译成中文,尤其是他的“自发社会秩序”理论,已经在中国学界广泛传播,但也随之给他带来许多误解,许多人认为这就是哈耶克经济社会理论主要观点乃至全部。事实上,这只是哈耶克宏大经济社会思想体系的一个方面。过于强调之,反而使人们容易忽视哈耶克更为根本性的学术思想和观点,包括他关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基本原理,关于自由、法治、民主和宪政等现代良序社会运行基本法则的论述。 当下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大转型的关键时期。经过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社会问题的积累,未来中国向何处去?在21世纪我们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经济与社会体制?在此重要的历史关头,从多学科的视角反思人类社会运行的基本法则和良序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就成了一个既现实又迫切的理论任务。因此,今天重新研读哈耶克这位曾影响了20世纪全世界人类思想和社会进程的思想大师的著作,就有了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重读哈耶克之必要,还在于重新梳理在20世纪30年代哈耶克与另一位伟大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之间的经济学理论大论战的问题、实质以及对20世纪后半期全世界经济理论发展的巨大影响。在2008~2009年世界经济衰退发生之后,许多经济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又被重新提了出来。今天看来,许多今天争论的经济学理论问题,在哈耶克与凯恩斯70多年前的理论大论战中都曾深入讨论过。重新审视这两位经济学大师的巅峰理论对决,更能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当下世界与中国经济的现状与问题,对未来世界理论经济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 漫说哈耶克

    作者:秋风

    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许再没有比哈耶克的思想影响更深远的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思想为中国彻底走向市场经济提供了一种终极武器。哈耶克对中国经济学思想,对中国市场导向改革,或者说自由市场的建立,基本上全部是正面影响。对于正努力走向市场经济和变革中的今日中国,哈耶克的自由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蒙和指导作用。 本书作者秋风,长期研究哈耶克和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在本书中,他以时间为经,历史和轶事为纬,用风趣通俗的笔触介绍了哈耶克的老师、朋友、论辩对手和对中国变革产生的影响,不仅让读者从学术和理论方面了解哈耶克,也从他的朋友师长论战等多个角度更深入地认识哈耶克的思想与为人。可以说,本书是一本彻底了解哈耶克其人其理论的非常好的作品。 此外,哈耶克的师友和论战对手,都是知名经济学家或学者,叱咤一时,所以读者也能通过本书更好地了解20世纪的经济学大师们及其思想。
  • 自由主义的新遗产

    作者:何卓恩

    《自由主义的新遗产》展示了三位当代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五四的儿子”殷海光、著名经济思想家夏道平、“现代新儒家”代表之一徐复观。他们对当代的思潮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由主义的新遗产》作者以史为据,深入分析三者的思想特点与转变历程,并精辟地揭示自由主义思想对当代社会产生的实践意义。
  • 论妥协

    作者:[英]约翰·莫雷

    妥协向来是个有趣而重要的话题,是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之一,即有商量、有退让。人们在运用各种适应环境、处事交往、从众妥协的技能时,受到一些理由的限制。《论妥协》以简略而直接的方式,讨论这些限制。如今,绝大多数人都接受了这样的原则:人有权自由思考和独立行动,在运用理性时不过分敬畏权威,在决定生活方式时不盲从习俗。那么,当天平的一端是实际的便利或流行的偏见而另一端是真理时,我们应当怎样权衡,作出多大程度的让步?当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感情和信念来选择、表达或行动的时候,应在什么程度上容许多数人的感情和信念影响自己?即时的效果和普遍的可行性,是检验一项政策本质的主要标准吗? 《论妥协》备受章士钊先生的推崇,他非常赞同书里的观点:17世纪以来西方所有的政治运动都可归于妥协。章士钊曾在自己的文章《调和立国论》中多次引用该书。可以说,《论妥协》极大地影响了章士钊“调和立国论”的思想。胡适称此书“思想深湛,风格高尚”,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精神影响之一。
  • 自由与社群

    作者:刘军宁等

    本书意在加强中国人的公共观念,避免中国走向离散而缺乏共识的社会。书中收录了二十余篇有关自由与社群、个人与共同体等问题的论文,其中包括刘军宁从政治理论的视点透视财产权的《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汪丁丁博士论述哈耶克扩展秩序思想的《扩展秩序与演进道德》等等。文风大都清新、平实、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