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神学

  • 马丁路德罗马书讲义

    作者:马丁路德[德]

    马丁路德所著《罗马书讲义》可为一划时代的巨著。 罗马书里面的福音虽如日中天,如雷贯耳,但不幸被掩蔽堵塞了,以致后代的人看不见它的荣耀光辉,听不到它的伟大乐音。中世纪的路德虽然渴慕能找到一位有恩典、有怜悯的上帝,惟因当时教会的误导,使他经历艰辛,几乎走上绝路,仍不得其门而 入。最后蒙上帝光照,终于在对「上帝的义」之认识上得到突破,不期然揭开改叫的序幕,为未来的教会带来巨大深远的影响。 马丁路德对圣经的权势、理解及全然的信靠,直到如今,仍深深影响着当代的教会。深愿这本中世纪教改先驱的巨著,穿越时空,仍旧向读者发声。让神的话语,解开之后成为您的生命、诗歌及力量。 中华信义神学院院长/俞继斌 于新竹(2006年信义神学院四十周年院庆前夕) 罗马书是保罗书信中最重要的一封书信。在这封信里他引经据典阐明,清晰有力宣告上帝如何在祂的儿子基督耶稣里,完成使人藉恩因信称义的福音。这福音能彻底改变人在上帝面前的身份与地位,全然赦免人所犯的一切罪过,使良心获得前所未有的平安及释放,把人引进与上帝既牢靠又喜乐的新关系中。 罗马书里的福音虽如日中天,如雷贯耳,但不幸被掩蔽堵塞了,以致后代的人看不见它的荣耀光辉,听不到它的伟大乐音。中世纪的路德虽渴慕能找到一位有恩典有怜悯的上帝,惟因当时教会的误导,使他历尽艰辛,几乎走上绝路,仍不得其门而入。最后蒙上帝光照,终于在对『上帝的义』之认识上得到突破,不期然揭开改教的序幕,为未,来的教会带来巨大深远的影响。 路德从1515年ll月3日起至1516年9月7日止在威丁堡大学讲授罗马书。他的罗马书讲义,对因信称义福音内涵的阐释淋漓尽致,撼人心弦。路德对上帝竟白白称相信基督之罪人为义的恩典,有如此透彻的了解与深沉的体验,这是自奥古斯丁以来少有的领会及经历。 在1522年版的罗马书序文里,路德说:「这封书信实在是新约的主要部分与最纯粹的福音;他不仅值得每一个基督徒精研熟读,而且值得他天天全心揣摩,以它为日用灵粮。这封书信不怕阅读太多,揣摩过度;人们愈研究它,就愈显宝贵,亦愈让人津津乐道。」路德写该序文的目的,就是希望为读者开出一条通路,使人人能更清楚掌握福音的奇妙应许,上帝的莫大救恩。福音的宣讲为的是激励罪人投靠基督。路德看「信乃是对上帝恩典活泼大胆的信靠,它对上帝的眷爱是如此有把握,以致为它冒死千次都毫不迟疑。」 目前坊间有关罗马书的中文注释及注释译本逐渐增多,但改教家路德的罗马书讲义一直未被译成中文。今喜见此经典作的中译本问世,盼读者有机会一窥路德讲解罗马书的激情与思路的原貌。
  • 系统神学

    作者:任以撒

    系统神学乃是系统性地阐明神在圣经里所启示的真理。因此,系统神学的资料是采自新旧约圣经。圣经各卷的著作,自有其历史的背景和目的,包括历史的记述,信徒灵命经验的表露,神对旧约以色列民的训诫和预言,以及使徒们对新约各教会所书,关于基督教信仰并基督徒生活之教训。系统神学之目的,乃是要把这些真理熔于一炉,组成一个合理的体制,前后连贯地依次解释神在圣经中的全部启示。系统神学又称教义神学。教义神学是表达教会的信条或信仰。 但教会的根基既是建立在基督身上,而基督又是圣经启示的焦点,那末教会的信条成信仰之根据,也必是出自圣经。故此,教义神学和系统神学是通用的名辞, 不过前者比较强调神学和教会公认信仰的关系。 一、系统神学的前因 要确实研究系统神学,必先确定某些基本的前题。第一个大前题是承认神的存在(来十一: 6)。因为,天地间若无神,则神学的研究将为虚无,我们将白费心机去探查一个不存在的对象,好似捕风捉影。另一个前题是假定,这位神自愿向世人显露他自己(罗一: 19~20; 约:一:17~18)。甚至人与人之间的认识,也需要藉言语、行动和态度的表露为媒介,否则只知其面而不知其心,无法测度他的性情爱恶。因此,我们必先承认,神确实在宇宙中,以不同的方式彰显他自己,让世人能认识他。不是认识神的本性,因有限的人不可能了解无限之神的本性,而是认识神自愿显露的各方面性格。 此外,我们也必须相信,神是宇宙一切的创造者(约一: 3)。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和生命,都是为他所造,是故,宇宙间不但充满神的启示,而且世人一切知识的根源,也都是出于神。神既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除此之外并无事物和生命之存在,那末,除此之外也必然没有其它知识的源头。另一个前题是假定,人是按照神的形像所造的,故此能够吸收及了解神的自我启示。 换句话说,人是神启示的对象,能获得真实而正确的知识。但人既是被造的生命,他的一切知识也必受到被造者地位的限制,与神全然的知识不同。再者,自从罪进入世界后,人心败坏,思想腐化,影响到人吸收的一切知识。这种假定前题的方式,当然会被批评为主观。但事实上世上并无中立的思想,每个人都有某些主观的前题,或则相信神的存在,或则否认神的存在; 或则相信世界是神所创造的,或则认为世界是自有永存的,至少认为它是独立自存的; 或则承认神是一切知识的根源, 或则以为人能独立分析并解释一切事物。由此看来,无人能脱出假定的前题之原则,其分别只是在于他的假定是以神的启示为根据呢,还是以他自己的心意为中心。 二、系统神学的价值 A、保持真理的一贯性 神既是一切知识的源头,他又是真理之神,他的启示必是前后一致,相互连贯的。 他的启示──尤其是他在历史中的启示──并不是抽象和片断零碎的,而是彼此连系,在人的生活中实地经验到的。因此,要正确明了神各方面的启示及其目的,我们必须要观察并分析它们彼此的关系因由, 免得顾此失彼,抓住某一点真理来发挥,结果造成曲解真理的不幸后果,并影响到基督徒生活所依据的准则。我们若忽视圣经真理的一贯性、全备性,就易于偏向某一方面,过于注重某些真理而忽略其它同样重要或更重要的真理。这种片面解经的方式,必然引致片面的灵性生活。人因罪的侵入,本性失去平衡。信主的人,虽已得圣灵的恩典而重生, 脱离罪的捆绑,受圣灵的引导,但在成圣的过程中, 仍带着罪的后果,影响他对真理的了解。传道人往往偏爱某些真理,而忽略另一些真理,有些人喜讲旧约的预表,从圣经中最简明的叙述文中,设法寻找并发掘「预表」的意义。另有人专门强调圣洁的道理,特别注重基督徒个人生活的圣洁,及出世脱俗的教训,结果反而高举人的成就,自以为义,轻视及批评其他教会和信徒,并以人定的规章取代神的律法,律上加律,法上添法,增加信徒的重担。又有人专讲预言的道理,把未来之事描写得天花乱坠,以吸引听众的兴趣,却忽略了神对世人在现时代的教训。系统神学能帮助传道人避免「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的弊病,不但学习并研究圣经真理各条个别的项目,也了解各主题彼此间关系,以至不偏不倚,传扬神全部启示的旨意。 B、造就信徒对真道的了解 系统神学的另一价值,是造就信徒对真道之了解。救恩的基本道理固然是浅明的,能为一般人所听懂的,但是神的启示也是深奥的。福音的道理,不单是论到个人的罪恶和得救的问题,也包括对真神之认识,耶稣基督的身分和救恩的法则,圣灵的工作,个人救恩与社会复新的关系等等。信徒若要在灵命上有长进,更深切地了解神的旨意,就不应停留在婴孩的地位上,而「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再者,信徒若要在信仰上坚定不移,不受异端的骚扰,就必须要获得神学上的知识。 中国教会若要自立生根,必须扫除以往普遍不重视神学的观念,及盲从某某讲员的习惯。 而传道人的职司,不但是要讲解基本的救恩道理,引领罪人归主,也是要建立基督徒的信仰,如保罗所说: 神设立「 使徒,先知,传福音的,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 认识神的儿子, 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C、建立证道学的基础 证道学的功用,乃是要辩证基督教真理的合理性,即基督教真理的整个体系。一个证道者若无系统神学作为证道的基础,对基督教信仰的辩护就无从着手,因为他将面对千百条孤立的事实。一个人对知识吸收的容量及时间上的限制,迫使他无法满意地为基督教真理逐条辩护: 更危险的是,他会因罪缺乏对基督教信仰全盘真理一贯性的认识和了解,在辩证时顾此失彼,以至矛盾偏差,结果弄巧成拙,失去辩证的目的和功效。反之,辩道者若有系统神学作后盾,对圣经真道的整体熟悉了解,就能运用自如,注意大体的辩证,不因某些细节之难解而感困扰或强辩; 而且,由于了解真理的整体并其各节间之关系,就能把守持定,不会因问题的出奇而手足无措了。 D、排斥异端的侵犯  新约教会在开端时期,已经意识到异端的骚扰(约壹二: 21,26; 加三: 1)。 而且异端派领袖又往往自持他们的教训是出自圣经,并以正统派自居。是故,要保持真理之纯正,维护信徒的信仰,并公开责斥异端,教会用信经或信条的方式,制定正统的信仰。系统神学则是根据圣经的教训及信条的解释而写成的,较信条更详细地阐明教会所持守的各项教义。一般而言,系统神学内申述的教训,大体上与著作者所属之教会的信条相符,因此,它虽没有教条的权威性格,实际上却非正式的代表教会或某教派的信仰。 三、系统神学与其它神学部门的关系 A、与解经学的关系 系统神学并非是神学家按照其个人在宗教上的心得而研究所得的结论,也不是建立于某些哲学思想的理论上的(至少不应是如此),而是根据圣经启示作系统性的分题研究,因此,圣经乃是系统神学的根基,及基本资料的来源。其它资料也必须从圣经的角度来衡量并解释。解释圣经,分析其真理,乃是属于解经学的范围。解经学的目的,是要根据原文的字意和字根的本义,著者应用的字汇,历史的背景,及经文的比较等方法,来推考经文的含义,把原著者的本意,用现代本国的语言,解释陈明。故此,解经学的成果,为系统神学立下一个坚强的基础。 B、与圣经神学的关系 圣经神学又称启示史,目的是研究神在历史中启示的进展,包括自创造时起,至全部圣经完成时止的整个时期。圣经神学按照历史的演进,追溯神对人的启示,特别是关于神对人特殊的启示,以探讨神救恩计划之实施; 而系统神学则是采用主题的方式来研究基督教信仰的各项教义,及其彼此间的关系,从各处经文中证实并解释各该主题,犹如「串珠圣经」之从圣经各卷中串连起相同或相关的意义之经文一般。所以,圣经神学和系统神学乃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并解释神在圣经中的启示,彼此作为陪衬。 C、与证道学的关系 证道学的目的,是要辩护基督教的真道。一方面它阐明基督教信仰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它指出凡不以神为中心之哲学及科学的错误及不合理。证道者以基督教有神论为出发点,批判非基督教或反基督教哲学和科学的观点。要为真道辩护,当然先要确定何为真道。再者,要批判伪道及人文主义的哲学和科学,也必须先要确立真道,以资对照比较。系统神学供给证道者一个稳固的基础并确切的内容,对世人辩护。 D、与实用神学的关系 系统神学之目的,不是要作为神学家研究的资料,而是为教会阐明圣经的真理,并发扬之。系统神学的成果,必须用来帮助教会中信徒认识并了解各点真理,并且将此真理传布于世,发展及扩张神的国度与教会。实用神学即是讨论如何对外传布真理,对内牧养教会,关于教牧人员所应具备的工具,采用的方式,依据的资料等。系统神学关于这些主题之陈述,以及对全部真理所作系统性的解释,为实用神学准备了宝贵的基础。 E.与教会历史的关系 教会历史是叙述历代教会的兴衰,异端之兴起及扫除,教条的来源及内容等,大多与信仰或神学有关,所以教会历史主要是记述神学思想的进展,描写神学论战的曲折风波,及其对教会发展的影响,故此教会历史与系统神学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四、知识── 认识论 A、知识的根源 神是全部知识的根源。宇宙和其中一切事物既然都是神所创造的,并且在宇宙被造以前只有神是存在的,那末一切受造之物的意义,当然应当都自神而来的。神不但创造宇宙,他也显明宇宙中一切事物的意义,及它们彼此间的关系,使人能解释宇宙的真谛。所以,基督教认为,我们若是否认神的存在及他的创造,我们也必须否认知识的可能性。因为,宇宙万物若是由机遇而形成的,没有计划,没有系统,没有解释,人就必会似在暗中摸索而不得要领。然而,因为我们相信宇宙并不是永远存在的,也非是偶然产生的,而是由神所创造的,并且是由他给它们意义,因此一切的知识,都是由神那里而来的。 B、知识的灌输 对于知识灌输的方法或媒介,我们通常称之为启示。 启示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即普通启示和特别启示。 普通启示是在大自然中显露出来的,故此也可以称为自然性的启示。普通启示的对象是人,并无分歧地显明于世人。 因此,保罗说: 「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 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 就可以晓得」。特别启示则是神特别赐给某些人的启示。 这种启示在上古之时是藉着梦境、神迹、及先知之口,显示于人,也称为超自然启示。在旧约时代,主要的对象是神的选民以色列民族。在新约时代,神藉着基督道成肉身,更清楚地显明他的启示,并且扩大这特别启示对象的范围,包括非以色列民的外邦人。同时,为要将这些启示留传后世,神使用他的选仆,把它们记载成书,即是教会公认的新旧约圣经。 特别的启示是要显明神救恩之道,所以以罪人为对象。 C、知识的吸收 知识灌输的对象是人。由于人是按着神的形像所造的,他具有吸收知识并了解力,因此他的知识是准确的。然而,因为人是一个受造者,他的了解能力必定是有限度的。他无法测透神的奥秘,而且在对其它知识的了解上,程度及品质也是不同于神对它们的了解。自从罪进入世界以来,人的思想变为败坏,弃神的真理而不顾,「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罗一: 22)。因此,罪人若要吸收神所显示的知识,必定先要有一个彻底的改变。这改变包括重生,侮改、信仰、谦卑等元素,以至罪人能藉着信心, 重新接受并解释神的启示(来十一: 3; 箴一: 7)。 (节选自任以撒的基道丛书中《系统神学》简介)
  • 神學大全

    作者:聖多瑪斯·阿奎那,周克勤

    《神學大全》是多瑪斯最主要的代表作,這位被譽為「士林哲學的巨擘與導師」,從1259年間擔任教廷神學顧問,開始撰寫大全第一集,後在巴黎大學任教三年,完成大全第二集,回到拿坡里後,繼續大全第三集前九十個問題的論述,直到1273年去世為止。雷鉅納神父將多瑪斯的論作梳理成大全的補編,使《神學大全》詳實討論所有天主教信仰中的主要教義。 七百年來,《神學大全》有世界各主要語言的版本,甚至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修訂本的問世。多年來,華語的讀者不斷的關心詢問與引頸期盼,直到現在,首次全套完整新譯的《神學大全》中文版,由中華道明會多明我出版社與碧岳學社聯合出版。
  • 宗教改革运动思潮

    作者:阿利斯特·麦格拉思

    在大多数国人眼中,宗教改革运动只是西方漫长历史长河中年代久远的事件,至于这场运动所由发生的思想根源,改革中所涉及的神学教义,我们却了解甚微,更不用说它对包括今天的东西方在内的整个人类社会及基督教会所带来的影响了。 如果我们可以把宗教改革运动比作一棵树的话,透过《宗教改革运动思潮》这本书,读者可以洞察这棵树所赖以汲取养分并向各个方向伸展的树根——改教家所共同关注的“因信称义”、“预定论”、“回到圣经”、“圣礼教义”、“教会教义”等基督教神学思想;也可以直观地看到其粗壮挺拔的树干及其繁茂的枝杈——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众派别和个人,比如路德的信义宗,加尔文的改革宗,以及茨温利、梅兰希顿、布塞等人,以及浓郁的树叶——众派别和个人在改革中所坚持的同中有异的改革措施和神学教义;并且可以看到它的丰硕果实—— 改革所取得的成功,以及带给教会及人类历史的重要影响。 作者动态地展现了宗教改革运动从改革的呼声到发生、发展、结束的整个过程,以及这场运动得以展开的背景,比如人文主义和经院哲学等伟大的思潮运动、极端的宗教改革运动和罗马天主教等其他宗教意识形态,以及16世纪早期的帝国城市的政治和社会实况,从其中凸现出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神学观念
  • 游子吟

    作者:里程

    近年来,一批又一批中国学生、学者赴美求学、深造,有机会接触基督教。他们聪慧、勤奋,富于进取。不少人开始翻阅《圣经》,步入教堂。然而,"神六日内创造天地万物","童女生子","死人复活"象一盆盆冷水劈头盖脑浇来。他们或满心疑狐,或面露轻讽。唯物主义、科学至上和世俗骄傲横卧在神与人之间。他们虽仍偶尔参加教会一些活动,寻求的心门却渐渐关闭了。 我理解他们的挣扎,因为我曾经历过。同时,我坚信基督教信仰与科学、理性没有根本冲突。1992年起,我在教会开办慕道班,按《圣经》的观点,从科学和理性的角度探讨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并到其他教会参与布道事工,使不少人得到帮助。为和更多人分享,在众教会的弟兄姊妹的多次敦促下,才将大纲、资料整理出来,成为此书。书中的信息首先不是为了劝说别人,而是为要说服自己。 神借着大自然和《圣经》这两本书向人类启示他自己。神创造大自然,科学家研究大自然,《圣经》和科学决不会彼此相悖。基督教信仰是植根于耶稣复活这一历史事实的客观真理,经得起质疑和推敲。有幸来到神面前的诚实人,都会相信耶稣,因为他是又真又活的神。我不企望借着这本小册子,把一个人几十年形成的无神思想体系一下子扭转过来。拆除藩篱,使人能够谦卑地走近神、亲自面对神,是本书的主要目的。 两年多的写作过程并非坦途,但常得到神奇妙的引领。感谢各教会的弟兄姊妹用恒切的祷告托住我,感谢我的家人的全力支持。这本书从策划到付印,始终得到《海外校园》杂志社苏文峰牧师、苏郑期英师母和同工们的直接帮助。没有他们的鼓励、参与和忍耐,本书现在是无法和读者见面的。 旅美逾十载,仍梦思萦绕着故土。人生近半百,始回到天父怀抱。我以双重游子的身份,将此书献给神,献给海外学人和国内同胞。愿更多灵魂被拯救,盼望祖国繁荣昌盛。愿神使用这本书,得到他当得的荣耀。 ——里 程 1996年8月 11日
  • 论埃及神学与哲学

    作者:普鲁塔克

    《伦语》由78篇主题和风格各异的短篇作品合成。这部万花筒式的作品含括的论题极为庞杂,涉及政治、教育、神学、神话学、音乐学,乃至百科式的杂论,文体也并非都是“论文”,有对话和如今所谓的小品。在《伦语》中,普鲁塔克明确攻击当时的两大哲学主流—— 伊壁鸠鲁派和廊下派,对柏拉图的心仪却溢于言表。因此,普鲁塔克被看做柏拉图式的哲人。《伊希斯与俄赛里斯》是《伦语》中的一篇,普鲁塔克在这里用柏拉图来解释更为远古的埃及神话,有如斐洛用柏拉图来解释《旧约》。但也有古典学者看出,普鲁塔克解释埃及神话很可能有其政治意图:在罗马帝国统治的时代彰显希腊古典文明的深远源头,暗示“雅典人的声名靠的不是战争而是智慧”。
  • 重负与神恩

    作者:[法] 薇依

    有人把薇依的《重负与神恩》与帕斯卡尔的《思想录》相提并论,并称薇依为“当代的帕斯卡尔”。这位法国20世纪杰出的宗教思想家,沿循的是帕斯卡尔的神秘主义信仰之路:信仰不是拿来炫耀之物,而是艰难、绝非轻松的重负。本书不是系统的专门论著,是薇依的朋友、著名宗教学家梯蓬(G .Thibon,1903一)在薇依身后从她大量的手稿、言谈记录中整理成书的。这些闪烁着精神之光的篇章渗透着薇依的深邃思考,显示了薇依的伟大心灵和崇高的信仰,是20世纪基督神秘主义思想史上一部不容忽视的著作。
  • 在约伯的天平上

    作者:(俄)舍斯托夫

    《在约伯的天平上》(灵魂中漫游)是舍斯托夫的一部重要代表作。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他对俄罗斯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两位大师的评述。舍斯托夫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具有双重视力,即“天然视力”和天使赋予他的“超天然视力”。天然视力看到的是必然存在,是自明,而超天然视力则看到了自由自在,是要让人战胜自明。因则当人把生当作生,死当作死来看时,并不排除另一种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的看法。舍斯托夫认为,托尔斯泰在面对最后审判时刻时,不得不抛弃自己伟大过去的一切,因为他已领悟到,死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行尸走肉地活着。 第二部分是舍斯托夫关于敢想敢为和俯首听命的片段集。其中论述到启示、哲学标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最后审判、存在的假象、存在的秘密、什么是美、认识你自己、哲学的当前任务、形而上学真理、通向真理之路、死的讽刺等问题,每节都主题鲜明、语言精炼、寓意深刻。 第三部分是舍斯托夫评述斯宾诺莎、帕斯卡尔、普罗提诺等著名哲学家的文集。舍斯托夫认为,正是斯宾诺莎继承了笛卡尔的“怀疑一切”与“我思故我在”的思想,以为只有实体、数学方法是惟一的探索方法,其实质就是否定圣经,也就杀死了上帝。帕斯卡尔则与大多数哲学家相反,他不是去为理性大唱颂歌,而是在呻吟中去探索,到圣经中去寻找真理。普罗提诺虽然不否认理性,但他对理性失去信心,成了理性的憎恨者。最后一篇是舍斯托夫答复赫林教授评论的文章,论述什么是真理的问题,此文与胡塞尔有关,请把它与舍斯托夫论述胡塞尔的文章一起阅读。 本书撰写于1920-1924年间。1920年舍斯托夫离开俄国,定居巴黎。他写的“最后审判时刻”,发表于《现代人札记》(第1-2期)。1921年,他又写完“战胜自明”一文,这两篇文章组成了本书的第一部分。1922年,他写完“时代之子和继子”一文,1924年写完论述普罗提诺的“发狂的演说”一文,1926年写完“什么是真理”,它们共同组成了本书的第三部分。1924年他写了“科学和自由研究”一文,发表于1925年3月19、20日《新闻报》,后收入本书作为序。
  • 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

    作者:[美]阿尔文·J.施密特

    本书以其细微的审慎展示了我们有多少现行制度都是在教会中发端和发展起来的,人类文化的各个分支中又有多少东西是属于基督教的。全书从生命尊严、性道德、妇女地位、慈善、医疗保健、教育、经济、科学、政治、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揭示了现代社会许多现行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基督教渊源,阐明了基督教对人类文明的深刻影响。作者还指出,在世俗主义和相对主义盛行的后现代社会,基督教对文明的积极影响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
  • 东正教神学导论

    作者:[俄] 弗·洛斯基

    《东正教神学导论》是俄国神学思想家弗?洛斯基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对神秘主义神学、否定神学的三一论以及东方神学的救赎论等细致而微的论证,提出了神秘主义神学是基督教思想的真正传统,东正教神学继承了这一传统,而西方的神秘论神学都出于东正教,以此证明东正教体现了基督教思想的正统。通过考察弗.洛斯基神秘主义神学的神学思想,可窥见俄国正教思想对西方现代思想东进的思想反应之一斑。
  • Mere Christianity

    作者:C. S. Lewis

    In 1943 Great Britain, when hope and the moral fabric of society were threatened by the relentless inhumanity of global war, an Oxford don was invited to give a series of radio lectures addressing the central issues of Christianity. Over half a century after the original lectures, the topic retains it urgency. Expanded into book form, Mere Christianity never flinches as it sets out a rational basis for Christianity and builds an edifice of compassionate morality atop this foundation. As Mr. Lewis clearly demonstrates, Christianity is not a religion of flitting angels and blind faith, but of free will, an innate sense of justice and the grace of God. --This text refers to an out of print or unavailable edition of this title.
  • 哥林多书信

    作者:[英] 坎伯·摩根

    圣经对摩根(Campbell Morgan)来说不仅是一部神所启示的书,而且是一个可以亲自进入的属灵世界,在它里面可以日日朝见主面,对神的认识和爱敬日加深沉,不时从中得到启示、亮光与清新活泼的气息。因此他讲解圣经不但细腻,而且有独到之处,他能超越传统束缚,带给人新的亮光。 “摩根解经丛卷”是作者一生研读圣经的结晶,共有一百多卷,由美国活泉出版社陆续翻译成中文,这是一套解经性的注释书。中文简体版的《希伯来书》、《哥林多书信》、《使徒行传》、《耶利米书》、《以赛亚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等将陆续由上海三联书店推出。 《哥林多书信》是“摩根解经丛卷”系列之一。本书包括对《哥林多前书》和《哥林多后书》的注释。保罗写给哥林多人的这两封信,是他所有作品里最引人注目的。哥林多前书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论到属世的事,目的在矫正;第二部分论到属灵的事,目的在建立。哥林多后书则可以说是使徒个人的写照,这幅画面描绘了使徒在神给他的权柄之下,用爱心、劳苦,勤作主工。有人说,使徒在这卷书信中充分地显露了他的本性;这卷书信从头至尾都含有浓厚的个人色彩,他始终为自己的事奉辩护。在前书里,我们看见的是教会;在后书里,保罗则用自己作例证,说明教会里面的事工。
  • 颤栗与不安

    作者:[丹麦] 克尔凯郭尔

    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改变人类思想历程的思想家,克尔凯郭尔思想的起点是出版后引起巨大反响的《或此或彼》。《颤栗与不安》沿着《或此或彼》,追溯了克尔凯郭尔心灵深处的探险历程。克尔凯郭尔认为真实的生活不可能由抽象的概念体系所包含,真实存在的只能是个人内心中的存在,是人的个性、人的内心体验。《论人的不完美与不理智》《论孤独与悲哀》《生命犹如永恒的黑夜》《悲剧与喜剧只是一线之隔》,个人内心中体验到的不幸、痛苦、欲望、悖谬、恐惧、绝望等等,是一种纯粹的主观性,亦即内在性,是最基本的存在。存在的状况,是按“或此――或彼”的方式进行的,孤独、绝望和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的存在不可避免的宿命。因此,《人应生活在主观之中》,人的“一生如何得以拯救”?“苦难是久盛不衰的人生追求”,是人得救的前提。 《论被欲求之物》《情欲就是勾引》《勾引家日记》《女性的魅力是无穷尽的》《论友谊》反映了克尔凯郭尔对婚姻、爱情、家庭、友谊的理解,反映了他对人生、对人性的洞察与反思。 最能代表克尔凯郭尔思想的是他的伦理学。《人生道路诸阶段》论述了人的存在和发展有三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审美阶段,人耽于感性快乐的生活方式;道德阶段,人遵守固定的道德准则,凭理性生活,这两个阶段人都不能到达真实存在。只在在宗教阶段,人摆脱了世俗和道德的束缚,凭信仰生活,他只作为自己而存在。“冷静地审视自我”,“生命是由于思想而有生命力”的;宗教的英雄“通过忍受而伟大”,上帝的爱比我们的爱伟大。最后,《论生活在信仰之中》以“我们需要理想中的诚实”并要“借助于理想人物来影响众人”结束这本书。
  • 东正教

    作者:[俄] C.H.布尔加科夫

    目录: 一、论教会 二、作为传统的圣传 1.《圣经》与圣传 2.论正典 3.论教会传统 三、论教阶制度 四、论教会中外在正确无误的权威性 五、教会的统一性 六、教会的神圣性 七、教义 八、圣礼——教会的圣化力量 九、东正教中的圣母崇拜和圣徒崇拜 十、东正教中的礼拜活动 十一、东正教中的圣像和圣像崇拜 十二、东正教中的神秘体验 十三、东正教中的伦理学 十四、东正教与国家 十五、东正教与经济生活 十六、东正教与《启示录》 十七、东正教的末世论 十八、东正教一其他基督教过派 结束语 俄汉人名译名索引
  • 基督教教义史

    作者:伯克富

    《基督教教义史》追溯基督教教义的起源,叙述其发展、演变过程。基督教教义主要包括上帝论、三位一体论、基督论、拯救论、教会论、末世论等。其中基督论是核心、涉及在基督里神性和人性的关系,基督的位格和基督的事工在救椟人类中的作用等重大问题。对这些教义,不同时期的神学家都做出了有深度的阐释。
  • 基督教神学概论

    作者:Louis Berkhof(伯克富)

    鑒於今日對教義漠不關心的普遍現象,本著作是相當重要的。加之在許多所謂掛名式的基督徒心中浮現著膚淺模稜兩可,不知所云的情形,更由於在講臺上熱心傳講狡猾的錯誤,導致各種異端邪說之驚人發展,有如雨後春筍,所以有關教義書籍的出版實為重要。如果教會要衛護其寶貴的信仰,並把握交托給她的真理,此其時也。著者本改革宗的信仰立場,廣泛地、簡明地對有關聖經要道予以闡述,殷望本書內容的明瞭性,勿因其簡短而受影響。於每章之末皆附有問題數則,以試學者對本書之內容究有若干心得。願神親自使此書成為多人的祝福與助益。(Louis Berkhof伯克富)
  • 加爾文基督教要義(上下冊)

    作者:John Calvin,約翰·加爾文

    作者: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 翻譯:加爾文基督教要義翻譯小組 審訂:錢曜誠牧師 加爾文出版社歷經12年翻譯、製作堪稱華人世界最完整、最準確的經典之作。 眾所皆知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所寫的《基督教要義》(Calvin: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堪稱宗教改革運動以來最重要的神學瑰寶之一。直到如今,加爾文的《基督教要義》仍被全球的神學院、教牧、神學家、學者和信徒研究、咀嚼著。 本書具有下列特色: 1.最好的原書:本社採用公認最好的英文譯本,John Baillie,John T. McNeill,Henry P. Van Dusen 所編輯,並由Ford Lewis Battles 翻譯及編序的版本。 2.最好的翻譯:本書的初譯主要由精通中、英文和改革宗教義的美籍人士和中籍牧者共同翻譯。 3.最精準、最完整、最流暢的中文譯文。 4.最真實反應加爾文的風格、用字和句法。 5.最好的版型設計和編排:隨文註、上標符號表明內文出自哪一年版本。 6.註腳內主要人名、地名中文化,並保留原文以便讀者進一步考查之用。 7.最完整的索引、書目資料。
  • 论有学识的无知

    作者:[德] 库萨的尼古拉

    库萨的尼古拉(Nicholas Cusanus I401—1464)生于摩塞尔的库萨地方,所以被称为库萨的尼古拉。他出生于富有的船主家庭,由于他的父亲很严厉,因此从小离开家庭,由一位伯爵把他抚养成人。尼古拉幼年时,这位伯爵就把他送入共同生活兄弟会学习。共同生活兄弟会是当时一个修道团体,由格罗特(1340—1384)与拉德文(1350—1400)创办,着重于增进宗教生活热情,但并不立刻从事宗教工作。尼古拉1416 年进海德堡大,1417 年转入巴杜亚大学,1423 年在巴杜亚大学得到教会法学博士学位。他曾从事法律工作,因办理诉讼失败,转而从事神学的研究与讲授。以后以红衣主教朱丽安的秘书而参加了1431 年举行的巴塞尔宗教会议。从此以后,他一直为教廷服务,处理各地的宗教问题,从事已处于分裂状态的天主教廷的统一(当时天主教会存在罗马教廷与法国的天主教廷的分裂),并企图把东方教会与西方教会统一为一个天主教会。尼古拉在进行这些工作中于1450 年受命任布里岑主教,在任时曾从事教会的改革。1464 年,他在为教廷奔走中死于波希米亚的托底地方。 尼古拉曾研究过法学、神学、哲学、数学。他的著作很多,最为人们熟知的是《天主教的协调》这本《论有学识的无知》。前者是他在1431 年参加巴塞尔宗教会议时所著,其目的在于强调一切事物有矛盾,但是可以协调,借以阐明宗教内部的矛盾是可以协调的。《论有学识的无知》是从认识论来 说明这个问题,认为上帝是绝对的极大,宇宙是相对的极大,是绝对极大购上帝的“缩影”,宇宙中的事物与宇宙整体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即极大与极小是统一的,一与多是统一的。本书以三卷论述这个问题,第一卷论上帝是绝对的极大,第二卷论宇宙是相对的极大,第三卷论基督教的一些神学问题。第一、二卷有一些泛神论思想,也有一些异端思想,但第三卷的神学观点与正统神学是一致的。 尼拉古的哲学来源于新柏拉图学派,有的研究者认为他的观点是新柏拉图学派、中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新柏拉图主义的联接点。他 从艾克哈特的哲学中继承了对立面统一的思想,从伪狄阿尼修的著作中继承了否定神学的思想。但把这些思想融会成为一个泛神论体系则是他的贡献。 尼古拉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哲学家,他在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哲学考察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第一个贡献是,强调认识是从相对认识到绝对认识 的一个过程。他把认识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感性认识,这只能从感觉与想象产生混乱的印象;第二阶段是理智认识,是对事物的区别性认,是有确定性的指称,是对事物的推理知识;第三个阶段是思辨的理性,这个阶段发现认识中的矛盾是可以统一的;第四个阶段是直觉的认识,在直觉之中,理智所看成有区别的就归于统一了。这种认识论观点是以后康德认识三阶段说的来源。尼古拉的第二个贡献是论证了对立面的统一。他用数学对这种观点作了证明,认为无限的线与无限的三角形、无限的圆、无限的球体都是统一的。这种观点直接影响了以后辩证法思想的发展,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前驱。尼古拉的第三个贡献是对一些自然科学先进思想作了哲学的预见,例如他认为宇宙是单一的,不为任何其他宇宙所限制,因而空间是无限的。他认为宇宙没有中心,没有边缘,没有“在上的星球”,“在下的星球”,没有“高贵的星球”,“卑贱的星球”等等。这些自然科学问题的哲学思考,有利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促进以后自然科学的发展。 本书根据美国1954 年出版的茨尔曼·赫隆英译本转译,原著是拉丁文。 本书拉丁文原本有三种版本,国内一时未能找到。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中世纪哲学卷的编辑小组决定翻译这本书,在翻译过程中,齐良骥、周辅成、王太庆、朱德生、李真诸同志曾经给我们以鼓励,并审读过译稿。郑建业同志校改了译稿,最后商务印书馆编辑同志又对译稿进一步加工。本书致朱丽安的信、卷一、卷二由尹大贻译,卷三由朱新民译
  • 天主之城

    作者:[古罗马] 圣奥古斯丁

    《天主之城》中译本根据拉丁文原文译出。1971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首次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