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精神分析

  • 人心:善恶天性

    作者:[美]埃希里•弗洛姆

    本书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析了“人是狼”“人是羊”两种观点的论据后,指出我们关于狼和羊的假定是站不住脚的,认为人有行善和作恶两种潜能,每个人都在自己选定的方向上发展。第二部分按病理程度依次论述了游戏性暴力、反应性暴力、报复性暴力、补偿性暴力、原始的“喋血渴望”,不同的暴力形式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各自的无意识动机因素的不同。第三部分“爱死与爱生”,指小人具有爱死和爱生的倾向,并分别阐述了爱死、爱生各自的含义。第四部分指出人具有自恋倾向,并分别就自恋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进行了阐述。第五部分指出入具有乱伦固着的倾向,介绍了乱伦固着的含义及三个发展层次。弗洛姆认为,恋尸、自恋和对母亲的共生固着是恶的本质,它们构成了严重的精神病患的核心。第六部分,作者从分析人性观点入手,提出了关于人之自由的问题。
  • 民困愁城

    作者:甯應斌,何春蕤

    本書的知識-政治主旨可表達如下:本書揭示公共世界與私人生活的互相關連,因此談論經濟、政治、資本等議題時不能不論及性、情緒、個性(自戀)文化等等之作用,反之亦然。然而本書同時也指出:公與私無法彼此完全相通──本書在探討憂鬱症時很清楚地顯示:社會壓迫與客觀的現代動力固然是憂鬱症的成因條件,但是仍有個人身體、家庭關係與生命史的偶然因素。這些不能被納入公共的偶然,雖然屬於私密領域,不能被社會完全建構或被政治方案改造,但是卻又有十足的政治蘊涵,可以用來說明那些企圖「透過公共集體努力來改造偶然私密」的政治路線之不可行,例如保守的傳統主義者、女性主義、禁慾左派的路線等(不論是反變態、反色情、反不文明)。同樣的,因為這些無法被社會建構與公共努力所掌握的偶然因素作祟,(壞)情緒無法完全納入社會的理性管理,相反的,社會控制與情感理性化的企圖反而持續產生不適當或沒來由的情緒,易言之,某些情緒管理反而帶來無法管理的情緒。 一言以敝之,本書指出:「情感的理性化」與「獸性的文明化」均有其限度,故而「道德進步」亦有其限度。 本書是處理情感現代性與情緒疾病的學術論著,對流行的進步觀念與批判成見提出質疑。本書同時也解釋了當代思潮與批判理論的許多基本觀念與學術常識,部份章節可供對社會運動有研究興趣的學生閱讀,還有部份章節也適合對情緒哲學有興趣的哲學學生。 本書從批判理論與情緒哲學這兩種取向探究心理疾病與社會的關連,延續著性政治對公∕私區分的辯證,主張被視為私密的情感情緒應該是社會批判理論的基本核心範疇,而且公共無法窮盡私密的意義,社會與心理之間存在著斷裂縫隙。本書指出了(西方)現代性的黑暗面,認為高舉文明現代、政治正確的道德進步主義,看似與道德保守主義對立,其實兩者所構成的新道德主義是當代新自由主義的側翼。
  • 图腾与禁忌

    作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对原始民族部落中的禁忌、图腾与宗教的核心及本质是长久以来争议的中心。《图腾与禁忌》是作者对这些难上解答的谜题所做的突破性贡献。作者考察了澳洲土著人的图腾崇拜,认为:触犯图腾禁忌在原始民族里被视为最大的罪恶;图腾代代相传不因婚姻而转变。在分析群体婚和外婚的同时,他发现了一个极具研究价值和有趣的现象——它们都具有严厉防止乱伦的作用。通过对禁忌及其所隐藏的矛盾情感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禁忌具有下列性质:(1)由玛那(一种神秘的力量)依自然或直接的方式附有人或物身上因而产生的结果。(2)由玛那以间接的或传递的方式而产生的结果。(3)前两种方式同时存在。 我们必须坦白地承认,那些祭物献祭的对象(现在被尊奉为神的东西)是意指着父亲。在这种假设下,动物与人献祭间的疑问即可得到了一个简单的答案。动物献祭是活人献祭的一种替代——即屠杀父亲的仪式。 作者对泛灵论的施方式(巫术与魔法)作彻底的研究分析后,发现原始民族在施术的操作过程中,明显暴露出一个企图:尝试利用控制心理作用的规律来操纵真实事物。所以,他相信人类对自然的第一种解释(泛灵论)是由心理作用所造成的。进而在其他学者研究图腾崇拜起源的基础上,利用精神分析学的主法逐渐解开了图腾之谜。
  • 童年与社会

    作者:埃里克松(Erikson,E.H.)

  • Black Skin, White Masks

    作者:Frantz Fanon

  • 民俗解析

    作者:(美)邓迪斯/户晓辉编

    在当代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研究界,邓迪斯大概是对理论和方法论述最多也颇有创新的一位学者。他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把描述民俗学推向了解释民俗学的新阶须,使传统的对民俗材料的确认和描述走向了深度分析和阐释。四十多年来,邓迪斯主要以精神分析学研究方法著称于同行之间,并引起褒贬不一的评价。有一次,他本人不无幽默地引述了一位民俗学家的话:“邓迪斯是这个没有任何追随者的领域的里的头儿”。 本书系美国著名民俗学家和人类学家阿兰·邓迪斯教授40余年来的著述精华,共收录不同时期的12篇文章,内容涉及现代民间文学、民俗学和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论、民间故事的母题和类型学研究以及对故事、童 话、谚语、谄媚语、传说、游戏等民间文化形式的精神分析学阐释,能够准确反映当代国际学术界相关领域的新成果。
  • 象征生活-荣格文集(第九卷)

    作者: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象征生活•荣格文集(第9卷)》是荣格晚年的一部作品集,其中主要内容为荣格的一些系列讲座的讲演录,因此它也被视成荣格对自己思想的一种简洁通俗的概括和表达。在本书中,荣格对意识、潜意识问题以及感觉、直觉、思维、情感等各种心理机能做出了自己独特的界定和阐述。《象征生活•荣格文集(第9卷)》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研究价值,可谓了解荣格基本思想的必读之书。
  • 永恒的魅力: 童话世界与童心世界

    作者:布鲁诺·贝特尔海姆 Bruno Bett

    本书以现代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神奇的童话世界,曲径探幽,追本溯源,开拓性的揭示了童话的魅力,它的深层意义、心理意义和不可多得的教育价值,揭示了代代相传的童话为什么具有永恒的不可替代的魅力和价值,以及童话及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的形成,演变和流传.
  • 性革命的失败

    作者:乔治·弗兰克尔

    在本书中,乔治·弗兰克尔探讨了性革命的目的及导致其失败的因素。作者超越了放纵主义的肤浅,对性革命进行了多角度的思考,其观点明显带有欧洲激进主义的思想传统。书中阐述了社会压迫与性压抑之间的联系,解释了阶级社会如何成为压抑的心理结构的根源,以及为什么任何局部改良的企图都注定要失败。作者还阐述了性革命本身如何被市场化的社会所歪曲和利用,以及妇女性解放面临的问题,并对妇女解放运动的某些方面提出了质疑。该书对我们时代的最重要的运动之一的性革命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指明了实现真正性自由的新方向。 《性革命的失败》被视为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在英国和美国都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弗兰克尔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精神分析运动的最新进展之一。这次译介了他的几本著作:《心灵考古》、《文明:乌托邦与悲剧》、《未知的自我》、《探索潜意识》、《健全社会的蓝图》、《道德的基础》和《性革命的失败》等,这差不多是他关于精神分析的著作的全部。在这些著作里,弗兰克尔广征博引,用他高度的智慧和清晰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有关人性、人性与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宏大画卷。本书是其中之一《性革命的失败》。
  • 父性

    作者:(意)鲁伊基·肇嘉Luigi Zoja

    全世界有无数的孩子是在没有“父亲”的生活中长大的。本书探究了其中的原委,并评价了这一现象对社会及心理问题所造成的影响。 作者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父亲的起源与进化过程,他认为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个穿越历史而变迁的社会构建。作者研究了由此而导致的结果,思索今天父亲身份正面临的危机。
  • 转化的象征

    作者: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转化的象征•荣格文集(第2卷)》宣告了荣格与弗洛伊德关系的结束,同时也成为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奠基。整本书的创作正如荣格所言,是一场心理爆发。他将医疗心理学从当时充满主观与个人偏颇的情势中解放出来,让大家了解潜意识是一种客观的、集体的心灵,并把自己的研究对象从个别的病例转向了神话,转向了文学,在进行这些研究的过程中,创立了原型理论。
  • Introducing Lacan

    作者:Darian Leader (text)

    For anyone intrigued by Lacan's ideas butdiscouraged by the apparent arcane quality of his writings, the lucid text and graphic illlustrations together provide the ideal introduction.
  •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

    作者:安东尼·斯托尔

    什么是潜意识、阻抗与移情?自我、本我与超我有何关系?梦意味着什么又传达了什么?俄狄浦斯情节是怎样产生的?是否一切文学艺术都是人类原欲冲动的“升华”?本书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其重要影响,并客观介绍了他在艺术、文学、哲学、文化与宗教方面的主要观点以及围绕这些观点的争议。 在我们跟随作者走近这位心理学大师的同时,或许能够获得一种对自己心灵崭新的洞见。
  • 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

    作者:徐钧

    《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是以著名心理咨询和治疗大师小传为引导,呈现各个专家、大师所经历的真实人生和临床轶事,来传承他们在精神上的成就、思考、智慧、错误。在这些小传和轶事之后,还有相关中文书目推荐以供加深阅读。心理咨询师的群体——一种工作在人类心灵丛林的特异部落——也有这样属于自己的传说故事,他们以外有许多非凡的故人,以自己生命的方式呈现了关于心理咨询师群体的精神、经验、教训,有的甚至是一种超越这一群体范畴的人类精神、人性探索、人类理想、智慧善用。因为故事传说所拥有的丰富性,远远超过单调说理所带来的信息。
  • 分析心理学巨擘

    作者:安妮·凯斯门特

    《分析心理学巨擘:荣格》是20世纪心理治疗大师系列之一。作者结合荣格早期的洞见与日后对哲学、密教、超心理学的知识兴趣,追溯荣格对于心灵运作——包括原型、目的论、炼金术、集体潜意识等荣格核心概念——发展的历程。同时,作者通过弗洛伊德与荣格大量的信件追踪两人日渐严重的歧见,这样的歧见最后的结果是,荣格另创心理治疗的一支——分析心理学。
  • 黑皮膚,白面具

    作者:法蘭茲•法農

    等待了半個世紀,這本曾經震動了黑人世界和歐美知識份子的經典名著《黑皮膚,白面具》,中譯本終於問世了。 後殖民論述的不朽經典,黑人世界對帝國主義發出的反抗之聲!《黑皮膚,白面具》是一本劃時代意義的著作,它推翻了殖民時代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白-黑」、「優-劣」刻板觀點,為宰制關係做了深層的文化與價值觀照。本書讓黑人和白人全都重新洗了一次眼睛,也替「後殖民論述」發出了第一個聲音,在近代思想史上有著無與倫比的重要性。-- 南方朔/文化評論人《黑皮膚,白面具》抗拒簡化的閱讀方式,周旋在身體與慾望以及權力與規訓的縫隙間,生產當代之「差異」論述。書中既控訴殖民帝國主義的不公不義,也提出精神醫學的反思,從精神分析下手,走出精神分析之外,供給當代種族與社會運動的養分,又與文化研究、女性主義與同志理論的交疊。法農以殖民暴力逆向反擊,清楚刻劃出了殖民主義自我毀滅的必然軌跡。-- 黃心雅/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系副教授《黑皮膚,白面具》是至今為止對殖民主義、種族主義和黑人生活世界提出最深刻分析和最有力批評的著作,更是黑人自覺與革命實踐的傳世經典。法農不僅開創了「政治精神醫學」的批判性理論,將個人的痛苦與主宰的社會秩序聯繫起來,將殖民主義與精神病理的關聯性作了最深刻的描述,還以直接的醫療實驗進行臨床改革行動。法農的理論與實踐使他成為一個先鋒、激進的政治運動家和精神醫學家,並為「去殖民化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 of decolonization)奠定了基礎。-- 宋國誠/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推薦者:呂旭亞、宋國誠、吳錫德、南方朔、黃心雅、廖咸浩、陳芳明、鍾喬 談到後殖民論述,絕對不能不提到法農(Frantz Fanon)。法農出生於法屬西印度群島,中學時代移居法國,並進入里昂大學攻讀醫學和心理治療。原本,他熱切認同法國的一切,但法國同胞卻因他的膚色而歧視他;痛感於黑人的被迫害與非人化,他參與編輯黑人學生報,發出不平的憤怒之聲。一九四○、五○年代第三世界獨立運動的風潮,更刺激他思考被殖民者的存在處境,他以過人的洞見及創意,運用精神醫學這項探索人類深層心靈的分析工具,將壓抑、認同、發洩、人格扭曲等概念,擴大到集體的殖民與被殖民關係的觀察。 《黑皮膚,白面具》是一本劃時代意義的著作,也是被殖民者最深沉的痛楚之聲。法農以充滿感情而又冷靜的筆觸,訴說著黑人如何在殖民主義中失去他的主體性,直到他的身體、慾望和行為完全向白人世界臣服。黑人是落後的,愚昧的,野蠻的,白人才是進化的文明人,白人世界才是真正的世界,每個黑人在靈魂深處都渴望將自己提升到白人的位階,一心求取白人的認可,以證明自身的存在及價值。因為,詮釋的權利只掌握在白人手中。法農沉痛地指出:「白人文明、歐洲文化,在黑人身上強加了一種存在的偏差……黑人的心靈,其實更是白人的建構。」 黑皮膚的人為何要戴上白面具?因為白人的優勢權力位置把黑人化約到膚色的生物層次來對待,因為這個世界是透過白人的眼睛來觀看,只有戴上白面具,黑人才能去除心底的焦慮,假裝自己踏入白人的行列。渴望「漂白」是被殖民者最扭曲的悲哀,它對人性尊嚴的傷害非常深,就連法農這位具有批判精神的知識分子,於三十六歲臨死之前都還被這種惡夢驚醒:「他們要將我丟入洗衣機裡洗白。」 黑人要如何找回主體性?法農指出:「作為精神分析者,我應該幫助我的病人看到他的潛意識,放棄他自我『漂白』的企圖,同時幫助他採取行動,改變既有的社會結構。」法農認為,在殖民主義中,黑人只有死路一條,他的精神結構將永遠處於瓦解的危機中,漂白的潛意識慾望將是永遠無法滿足的夢想;只有拒絕再做奴隸,主人才會徹底消失。 《黑皮膚,白面具》是黑人世界反抗帝國主義的第一道呼聲。它推翻了殖民時代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白-黑」、「優-劣」刻板觀點,為宰制關係做了深層的文化與價值觀照。它為「後殖民論述」燃起第一把火炬,至今仍照耀著我們的思考和陰影,在近代思想史上具有無與倫比的重要性。
  • 佛洛依德之日常心理分析

    作者:佛洛依德

    佛洛依德把人的精神生活分為意識和潛意識兩部分, 認為意識部分的作用是排除人的原始本能欲望,是不重要的; 潛意識部分則是精神活動的深層基礎,對人的行為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他也把人的心理結構分為了「本我」、「自我」、「超我」三個部分。 通常三者處於平衡狀態, 但倘若三者之間的關係失調,就是人的行為失常的根源。 讀佛洛依德,可以使我們更深層的探究, 了解現代生活壓力為造成人們某種精神疾病的根源, 進而有效低調解心態,讓人生更加圓滿。 本書是佛洛依德原著代表作的精選譯本, 反映其心理哲學的主要思想和理論, 書中並適當加了註解,讓讀者更易於閱讀和理解, 是研究佛洛依德心理哲學的首選佳作
  • 精神分析导论讲演新篇

    作者:(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说是奥地利精神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创建的,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歇斯底里症患者,他发现歇斯底里的病原主要不是生理的因素,而是在于深刻的内在心里因素。他将这种内在的心理因素归结为“无意识性本能学”。所以将他的发现加以总结,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最浮创建的心理学说,宾能够将这一学说推广到哲学、宗教、文化领域。从而形成了庞大的思想体系。 本书共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精神分析导论讲演新篇包括七讲内容;第二部分精神分析纲要包括精神及其活动和实践任务两章内容。
  • 人格心理学

    作者:黄希庭

    《人格心理学》(精装)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本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反映当代新近研究成果,以多维度和多层次的研究视野对人格基本问题进行探讨的著作。为此,著者尝试着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了一些努力:第一,在结构体系上,力求兼容人格研究范型和研究专题的内容。第二,在观点评价上力求公允,以符合当代人格心理学的综合研究取向。人格心理学是一门多范型的学科,无论哪一个研究范型都有其优点和缺点。第三,在资料选取上,力求反映新近的研究成果。所有《人格心理学》引用过的研究资料都列入参考文献。人格心理学在国人的研究中还相当薄弱,目前尚难以撰写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格心理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