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精神分析

  • 欢迎来到实在界这个大荒漠

    作者:[斯洛文尼亚] 斯拉沃热·齐泽克

    2001 年美国发生“9 · 11 恐怖袭击事件”后,各色人等纷纷从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角度做出回应,本书则透过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后现代主义和生命政治的视角对这些回应进行回应,做了鞭辟入里的分析。 “实在界” 本指饱受战争蹂躏的荒漠地貌,在作者那里,它却成了 20 世纪人对实在界充满激情的完美例证; 表面看来, “9 · 11 恐怖袭击事件”乃原教旨主义对全球资本主义的猛烈反扑,而在作者看来,两者是不折不扣的难兄难弟: 原教旨主义是对全球资本主义“淫荡的超我补充” 。本书视角新颖,见解独特,令人拍案叫绝。
  • 弗洛伊德心理治疗案例二种

    作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心理治疗案例二种》包括两个案例: 《施雷伯大法官》 精神分析之父在一个突破性的案例研究中深度挖掘了一份纷乱的回忆录。 弗洛伊德很少从病人的作品中治疗精神病人或对病人进行精神分析疗法分析,但他对精神病具有强大的和富有想象力的理解。1903年,施雷伯大法官,一个聪慧和有教养的男人,产生了生动的精神病意象,这些意象被很多欲念控制着:想要成为一个女人的欲望,对于医生的妄想,以及坚信他自己和上帝的特殊关系。八年后,弗洛伊德对施雷伯引人注目的回忆录进行了敏锐的深入分析,这份回忆录揭开了施雷伯对其父亲不可接受的冲动和情感—这些是他各种错乱症状的基础。但弗洛伊德也证明了这些和精神性欲的更为普通的发展模式以及由爱生憎的人类本性的联系。 《少女多拉的故事》 “她的同性之爱……对弗劳·K的,是她的精神生活中最为强烈的潜意识倾向。” 一个楚楚动人的、聪明的18岁女孩,弗洛伊德给了她一个假名“多拉”,这个女孩是一个著名案例的主角,这份案例有一流侦探小说的所有要素:神秘,阴谋,出人意料的情节。以多拉神经质的言谈举止、多拉自己对她的家庭的怪癖的报告,以及多拉的梦境内容为线索,弗洛伊德跟踪了多拉心灵的奥秘。 这些卷进多拉混乱的情感生活的人物,各自都有自身的复杂性,如同多拉一般:有强迫症特征的母亲、通奸不贞的父亲、她父亲的情人弗劳·K,以及弗劳·K的丈夫,这位丈夫对多拉进行了情色勾引。面对她家庭和朋友的古怪行为,并且不敢直面自己被禁的性欲,多拉陷入了一种强烈的歇斯底里症的毁灭性模式。在这份有很大影响的、刺激性的案例中,弗洛伊德运用了他所有的分析天赋和文学才能,揭示了多拉的内心世界,并解释了隐藏在她对父亲情人的情感固着后面的动机。 《弗洛伊德心理治疗案例二种》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关于妄想机制和歇斯底里症的心理治疗实例。
  • 夢的解析

    作者:西格蒙德‧佛洛伊德

    在20世紀末的今天,我們省思到的是這樣一個情境:精神醫學從「不科學的動力、分析的」理論方向,慢慢走回「科學的、可操弄的、生物醫學化的」方向,而佛洛伊德原先所堅持的科學立場,卻是造成這個百年轉向的關鍵。如果佛洛伊德可以活到今日,他將會把自己的理論做怎樣的修改?是否他也會站在生物精神醫學的一方而將自己的這些早期理論束之高閣?相對的,另外有些思潮所追尋的卻是相反的路徑:重新返回樸素的、文學的佛洛伊德,或反回語言的、象徵的佛洛伊德。同樣是「還原當初的佛洛伊德」,卻仍然可以有這麼多種看法! 現在也是我們為何要再度省思這個問題的時機。我們也許該看看佛洛伊德的科學心靈,如佛洛伊德的文學心靈,在這一百年來迦成了多少波瀾壯闊的思潮。在這個回顧過去百年的時刻,也許這種省思,能帶給我們一點對未來的指引的微光。 《夢的解析》堪稱一部劃時代的著作,而且很可能是迄今在經驗主義基礎上掌握無意識心靈之謎的最勇敢嘗試。 -Carl G.Jung 這位勇敢無畏的先知和救人疾者,一直是兩代人的嚮導,帶領我們進入了人類靈魂中未曾有人涉足過的一些領城……即使他的研究當中有些結果可能會被重新加以修正,可是,他為人類提出的一些問題卻卻永遠也不會被遺忘。他獲取的知識是無法否認和被埋的……如果我們這個種族有什麼功績能夠永垂青史的話,那就是他探索人類思想的深度所創下的成績。 -Thomas Mann
  • On Feminine Sexuality, the Limits of Love and Knowledge

    作者:Jacques Lacan,Jacque

    Often controversial, always inspired, Jacques Lacan here weighs theori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sire for love and the attainment of knowledge from such thinkers as Aristotle, Marx, and Freud. He leads us through mathematics, philosophy, religion, and, naturally, psychoanalysis into an entirely new way of interpreting the two most fundamental human drives. Long anticipated by English-speaking readers, this annotated translation presents Lacan's most sophisticated work on love and desire.
  • 僵局與詮釋-精神病、邊緣人格與精神官能症

    作者:Herbert Rosenfeld

    《僵局與詮釋》以有力的臨床案例了解精神疾病,並描述以精神分析治療精神病患的可能性。在提出精神分析中的治療及反治療因素之後,作者強調為了不使治療走入僵局,仔細了解自戀及投射-認同的重要性,他並以此形成他的理論架構及治療技巧。 作者以自己曾經作過的成功及不成功的案例,淋漓盡致地描繪他對於分析精神病患的堅持。他認為即使最瘋狂的病人的溝通仍是可以被了解的。羅森費爾對於這點的堅持貫穿全書。他認為能夠與病人最病態的部分接觸,是治療成功的主要因素。
  • 古典精神分析学的早期理论转向

    作者:王健, 司群英

    《古典精神分析学的早期理论转向:亚伯拉罕、费伦茨和兰克研究》内容简介:如果以1895年的《癔症研究》一书作为起点,精神分析运动已经跨过100多年的历史长河,然而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精神分析在创立之初不太被人们所接受。如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的被后人视为“20世纪人类大事记的开端”的《释梦》一书,首印仅印了600本,却花了8年时间才卖完。直到1909年,应霍尔(G.S.Hall,1844~1924)之邀,弗洛伊德等人到美国参加克拉克大学20周年校庆,与詹姆斯(W.James,1842~1911)、铁钦纳(E.B.Titchener,1867~1927)、卡特尔(J.M.Cattell,1860~1944)等名家会面,并做系列讲演,才使精神分析逐渐被国际社会所公认。两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精神分析的快速发展,因为战争造成人类的巨大心理创伤,迫切需要心理安慰和治疗。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发展,精神分析受到严峻的挑战。1990年美国《时代》周刊甚至刊发了《弗洛伊德已经死去》的封面报道。
  • 主体的在世之在

    作者:任其平

    《主体的在世之在:宾斯万格研究》内容简介:2006年是精神分析运动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诞辰150周年。许多国际精神分析组织将2006年定为“弗洛伊德年”,世界各地纷纷组织各种纪念活动,包括举行研讨会、学术报告、艺术展览、电影欣赏等。
  • 身体的复活

    作者:(加)奈奥米·R·高登博格

    《身体的复活》:早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兰州大学几位青年教师就开始了西北少数民族历史和西北地方史的教学和研究。那时候搞这方面研究的人很少,资料缺,经费更缺,形不成力量,但几个年轻人对此兴趣很浓,抱着咬住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拳打脚踢,立志要在民族研究方面做出一番事来。好日子不长,没过几年,一场文化浩劫袭来,一折腾就是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们遇到了一个机会:那是70年代初,由于当时中苏关系紧张,国务院安排一些学校抽人力组织编写沙皇俄国侵略中国的史书,西北几个院校接受了这一任务,着手编写一部《沙皇俄国侵略西北边疆史》,兰州大学承担了1840年以前中国西北边疆历史、民族、边界等问题的研究。这个任务促使学校抽调一些原来搞过西北少数民族研究的教师和有关人员,在“文化大革命”中,投入了研究工作。以此为契机,兰州大学的西北少数民族研究工作,在中断了六七年之后,再次得以恢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驾着改革开放的风帆,激流勇进,驰入了民族研究的主航道。
  • 弗洛伊德论美

    作者:弗洛伊德

    显然,想象的王国实在是一个避难所。这个避难所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得不放弃某些本能要求,而痛苦地从“快乐原则”退缩到“现实原则”。这个避难所就是在这样一个痛苦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艺术家就像一个患有神经病的人那样,从一个他所不满意的现实中退缩下来,钻进了他自己的想象力所创造的世界中。但艺术家不同于精神病患者,因为艺术家知道如何去寻找那条回去的路,而再度把握现实。他的创作,即艺术作品,正像梦一样,是无意识的愿望获得一种假想的满足。而且它在本质上也和梦一样具有妥协性,因为它们也不得不避免跟压抑的力量发生正面冲突。 金城出版社同系列作品还有: 《席勒美学信简》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33436/ 《文明的忧思》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407815/ 《抽象与移情》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33443/
  • Life and Death in Psychoanalysis

    作者:Jean Laplanche

    "Laplanche's work is much more accessible than Jacques Lacan's; is it too much to hope that his brilliant work will help to reconcile American intellectuals to rigorous speculative thought?" -- Leo Bersani, "Partisan Review"
  • 易碎的绝对

    作者:(斯洛文尼亚)齐泽克

    本书通过大量地引征电影、文学等大众文化,运用拉康、黑格尔的理论结构对“基督教遗产为何值得奋斗?”这一问题进行了大胆而积极的论证,认为基督教遗产的颠覆性核心是如此的珍贵,以至不能给基要主义留下任何东西。此书是从马克思到基督诞生2000年的一份最好不过的贡献,基督曾清醒地意识到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实践的爱是带来剑与火。本书作者是斯洛文尼亚的齐泽克,他是拉康学派的主要继承人,主要的贡献是把拉康理论大众化,他在欧美学界取得了巨大成功,正风靡于哲学界、文学界,并对社会学和政治学产生影响。 一 放弃巴尔干幽灵 二 资本的幽灵 三 作为对象a的可口可乐 四 从悲剧到喜剧 五 受害者,到处都是受害者 六 幻像的真实域 七 为什么真理是荒谬的? 八 石头、晰蜴和人 九 结构及其事件 十 从摩西十诫到人权 十一 博爱的原则 十二 救世主的解脱 十三 “你必须,因为你行” 十四 从知识到真理……并后退 十五 突围
  • 从精神分析到存在分析

    作者:

    《从精神分析到存在分析:鲍斯研究》主要内容简介:2006年是精神分析运动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诞辰150周年。许多国际精神分析组织将2006年定为“弗洛伊德年”,世界各地纷纷组织各种纪念活动,包括举行研讨会、学术报告、艺术展览、电影欣赏等。在弗洛伊德的故乡奥地利,总统菲舍尔亲自领导官方的系列纪念活动。
  • La Chine sur le divan

    作者:Huo Datong

    Premier psychanalyste chinois, Huo Datong nous ouvre les portes de l'inconscient de ces " Fils du ciel " bien peu familiers de l'introspection et porte un regard unique sur son propre pays, terre de tous les fantasmes occidentaux. Le " Lacan chinois ", formé durant plusieurs années à Paris, lettré moderne guéri du marxisme, analyse sans concession les fondements de la société chinoise et les traumatismes auxquels elle doit faire face aujourd'hui, le principal étant celui de l'enfant unique. Car la Chine du XXIe siècle implose et a perdu bon nombre de ses repères dans cette mutation historique. Dans une société où l'on ne peut parler de soi, à qui confier ses angoisses, son stress, sa dépression nerveuse ? Allonger la Chine sur le divan, tel est le pari de Huo Datong, qui nous révèle une " âme chinoise " insoupçonnée, souvent déconcertante et parfois " exotique " mais toujours humaine, au point de nous renvoyer à notre propre inconscient d'Occidentaux, pas si différent...
  • Psychoanalytic Case Formulation

    作者:Nancy McWilliams PhD

    This invaluable book shows that while seasoned practitioners rely upon established diagnostic categories for record-keeping, their actual clinical concepts and practices reflect more inferential, subjective, and intuitive processes. From the author of the landmark text Psychoanalytic Diagnosis, the volume takes clinicians step-by-step through developing a dynamic case formulation and using this information to guide and inform treatment decisions. Synthesizing extensive clinical literature, diverse psychoanalytic viewpoint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in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McWilliams brings assessment to life and illuminates the entire psychotherapeutic process.
  • Psychoanalysis and Feminism

    作者:Juliet Mitchell,Sang

    A groundbreaking book-the first to argue that feminism must draw on psychoanalysis to understand the ideological oppression of women. In 1974, at the height of the women's movement, Juliet Mitchell shocked her fellow feminists by challenging the entrenched belief that Freud was the enemy. She argued that a rejection of psychoanalysis as bourgeois and patriarchal was fatal for feminism. However it may have been used, she pointed out, psychoanalysis is not a recommendation for a patriarchal society, but rather an analysis of one. "If we are interested in understanding and challenging the oppression of women," she says, "we cannot afford to neglect psychoanalysis." In an introduction written specially for this reissue, Mitchell reflects on the chang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major influences on twentieth-century thought. Original and provocative, Psychoanalysis and Feminism remain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feminist canon.
  • Memoirs of My Nervous Illness

    作者:Daniel Paul Schreber

    In 1884, the distinguished German jurist Daniel Paul Schreber suffered the first of a series of mental collapses that would afflict him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 In his madness, the world was revealed to him as an enormous architecture of nerves, dominated by a predatory God. It became clear to Schreber that his personal crisis was implicated in what he called a "crisis in God's realm," one that had transformed the rest of humanity into a race of fantasms. There was only one remedy; as his doctor noted: Schreber "considered himself chosen to redeem the world, and to restore to it the lost state of Blessedness. This, however, he could only do by first being transformed from a man into a woman...."
  • 中法精神分析培训实务教程1:初初相遇

    作者:爱娃·玛丽·高尔德(Eva-MarieG

  • 存在精神病学

    作者:

    《存在精神病学:莱因研究》内容简介:如果以1895年的《癔症研究》一书作为起点,精神分析运动已经跨过100多年的历史长河,然而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精神分析在创立之初不太被人们所接受。如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的被后人视为“20世纪人类大事记的开端”的《释梦》一书,首印仅印了600本,却花了8年时间才卖完。直到1909年,应霍尔(G.S.HaIl,1844~1924)之邀,弗洛伊德等人到美国参加克拉克大学20周年校庆,与詹姆斯(w.James,1842~1911)、铁钦纳(E.B.Titchener-,1867~1927)、卡特尔(J.M.Cattell,1860~1944)等名家会面,并做系列讲演,才使精神分析逐渐被国际社会所公认。两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精神分析的快速发展,因为战争造成人类的巨大心理创伤,迫切需要心理安慰和治疗。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发展,精神分析受到严峻的挑战。1990年美国《时代》周刊甚至刊发了《弗洛伊德已经死去》的封面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