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马克思主义

  •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作者:勃郎科·霍尔瓦特

    对现在的社会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无情批判和对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设计是本书的基本思想。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批判是本书最精彩的部分。霍尔瓦特在本书中奠定了在政治上以自我治理为基本特征、经济上以自我管理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伦理的和心理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一切,可以强烈地感觉到作者对建立一个超越现代资本主义和他所谓的“国家主义”、更平等、更公正和更有效率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强烈渴望和为之不懈奋斗的坚强决心。此书出版后在西方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引起了不同的看法和激烈的争论。但多数学者认为,霍尔瓦特的这部著作对科学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是有推动力和贡献的,它启迪了人们的思路,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论点和分析。
  • 陈云文选 第一卷

    作者:陈云

    《陈云文选(1926-1949)》收入了陈云同志自一九二六年七月至一九四九年一月的重要著作共四十五篇,多数没有公开发表过。《陈云文选(1926-1949)》内容涉及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党在白区工作等各个方面,其中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又占突出的地位。从这些著作中可以看出,陈云同志在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凡是他所负责的工作,都按照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及时地总结经验,提出切实、正确、有效的方针政策。这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对于作为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无疑具有一定的贡献。
  • 马克思归来(上下卷)

    作者:[瑞典] 福克斯 (Christian

    此书为一本马克思主义传播政治经济学论文集,由美国新闻学界知名学者福克斯和莫斯可主编,包括十几篇国际知名学者的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重新阐释当代新闻报道、重大事件以及社会热点,深刻反思了媒体及大众传媒的各方面问题,对我们这个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作者:中共中央宣传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围绕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围绕从严管党治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中共中央宣传部在深入领会和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基础上组织编写《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全书主要观点和论述忠实于原著,可作为文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讲话精神的重要辅助材料。
  • 论国家

    作者:[法] 亨利·列菲弗尔

    本书作者回顾了从封建军事国家到现代民族国家的演变过程,阐述了关于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等。
  • 马克思的国家理论

    作者:[美] 张效敏(Sherman H.M.

    英语世界第一部关于马克思国家理论的著作 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被湮没的思想家 本书是英语世界中第一本系统叙述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学术著作,1931年在美国出版后,一直被反复引用,直到1970年代还在重版。令人惊异的是,这本书的作者竟然是中国人。作者张效敏是民国早年的知识人,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朋友,五四运动的参加者。在留学美国修习政治学并用西方思想观察中国的政治变化时,他敏锐地觉察到,在中国的现实发展中,共产主义制度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选项,故而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作为研究对象。 “国家”在马克思的学说中从未得到完整的阐释。不管经济学还是政治学领域的研究,都同样忽略了共产主义国家理论。然而,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不仅在20世纪的种种实践中得以复活和发展,至今依然影响深远。本书以文献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梳理,澄清了马克思国家学说的谜样面貌,并令人意外地独自在大洋彼岸早十几年就完成了与“延安论述”极为相近的对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叙述。 一方面,一个严肃的事实是,在当前社会组织中存在着罪恶,而且导致了那些由此而受苦受难的人们的不满。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这样一种学说,它对“人表现出了最深切的同情”。因此,它就成为当前社会组织制度中牺牲者们的信条。 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学术界是否接受,而在于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的效果如何。 ——张效敏 我非常欣赏他的认真态度、他的幽默感、他的精神能力以及他的淡泊宁静。失去其财产或生命不会让他感到困扰。真正困扰他的是,对中国来说,究竟什么事物才是好的。对他而言,理论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更好地跟上中国未来发展的脚步。本书是第一本关于马克思的国家理论的学术专著。 ——约翰·罗杰斯·康芒斯 威斯康辛大学
  • 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

    作者:戴维·麦克莱伦 (David McLel

    本书被誉为“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叙述”。它述及马克思以后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从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的马克思主义到俄国马克思主义,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新马克思主义到中国与第三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再到当代欧美马克思主义。本书根据《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修订后的最新版本(1998年第3版)译出。新版增添了第2版出版后近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美国)的最新发展情况,并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新的评价。
  • 晚期马克思主义

    作者:(美)弗雷德里克·杰姆逊

    《晚期马克思主义》中,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把阿多诺从其批评者和虚朋假友的魔爪中解救出来。杰姆逊不仅视阿多诺为对马克思主义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贡献的思想家,还视他为晚期资本主义的理论家。西奥多·阿多诺是二十世纪知识巨擘中广为人知的一员,是一流的文化批评家和哲学家,更为主要地,他也是法兰克福学派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之一。然而,因对其所谓悲观主义的责备,甚而更糟的,因后现代主义者把他拖进反对所有“宏大叙事”(特别最重要地,包括马克思主义本身)的战争,阿多诺的声誉遭到贬损。 《晚期马克思主义》向新一代的不同政见者介绍了阿多诺的思想,并且论证了辩证思维对当今批判与反抗的启发意义与实用性。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是杜克大学杰出的比较文学教授,研究生文学课程和批判理论中心的主任。他的著作包括《马克思主义和形式》(1971)、《语言的牢笼》(1972)、《侵略的谎言》(1979)、《政治无意识》(1981)、《理论意识形态》(两卷,1988)、《可见物的签名》(1990)、《地缘政治学的美学》(1992)、《时间的种子》(1994),以及获奖的《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1991)。
  • 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

    作者:拉尔夫・密里本德

  • 资本论解说

    作者:考茨基

    本书是德国工人运动理论家考茨基解释马克思《资本论》的通俗读本。这个本子是胡汉民、戴季陶依据日文翻译过来的,后来胡汉民根据德文版第19版(1920年)所做的修改加以补译。
  • 后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

    作者:保罗·鲍曼

    《后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理论政治与介入》探讨的并不是后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之间的简单的一致性和承继关系,而是两种学术话语之间存在的紧张和冲突。正是在与解构主义的不同关系中,或在对解构主义的不同使用中,汇聚了后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之间的冲突的本质。《后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理论政治与介入》试图提出一种新的介入理论,为学术活动的介入寻找新的动力和方向。它结合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后马克思主义和文化研究,对文化研究和后马克思主义这两个领域都有借鉴意义。 《后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理论政治与介入》时刻对学术话语自身所处的制度语境及自身与这种语境之间的关系保持一种解构主义的警醒,用鲍曼的话来说,就是始终面向大学,始终面向学科本身,这种重新思考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后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理论政治与介入》由保罗•鲍曼编著。
  • 社会主义神髓

    作者:幸德秋水

    幸德秋水是在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等著作的基础上,撰写了这部著作。尽管该书存在着一些不足甚至错误,但显然作者是力图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解释社会主义的各种问题。
  • Class and Civil Society

    作者:Jean L. Cohen

  • 异化

    作者:[美] 奥尔曼

    《异化:马克思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概念》内容简介:马克思学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论的研究,其考据研究和文本解读研究以及取得的理论成果对当代马克思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丛书通过对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梳理和译介,试图从国外马克思学主要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研究方法等多个层面,揭示国外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新阶段和新特点.以期为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和理论参照,为创建和发展中国马克思哲学提供新的研究视野和理论空间。
  • 理性和革命

    作者:赫伯特·马尔库塞

    本书是马尔库塞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马尔库塞在本书中通过对黑格尔哲学全面系统地评介,强调了黑格尔哲学的理性主义和作为辩证法核心的否定性,进而阐述了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关系,并对实证主义、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庸俗社会理论和所谓斯大林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 制造同意

    作者:[美] 迈克尔·布若威

    《制造同意:垄断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变迁》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迈克尔·布若威的重要代表作,在工业社会学领域具有突破性意义。作者布若威运用民族志的参与观察法,力图通过对工作现场的呈现来阐明一个关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理论框架。“为什么工人这么努力地工作?”布若威的研究揭示出恰恰是工人自发的同意与资本主义微妙的强制二者的结合塑造了生产行为。内部劳动市场与内部国家的运作是“制造同意”的两大重要机制。
  • 马克思的幽灵

    作者:[法]雅克*德里达

    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ISBN:9787300031712,作者:(法)雅克·德里达著;何一译
  • 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

    作者:(英)安东尼·布鲁厄

    本书考察和比较了马克思、列宁以及卢森堡、希法亭、布哈林、马里兰、弗兰克、沃勒斯坦、拉克劳、阿明、伊曼纽尔、阿里吉、雷伊、莱伊斯、加拉赫、鲁宾逊等关于帝国主义的各种理论,分析了马克思主义者如何看待帝国主义在世界资本主义扩张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作者认为,马克思曾经推断,资本主义除非被社会主义革命抢占先机,否则其拓展扩张必半导致世界各地资订于主义的充分发展;列宁和他的同代人则集中研究了垄断和国际帝国主义竞争的作用;而20世纪后期,帝国主义理论的焦点转向了对不发达问题的阐释。21世纪的世界与以往不同,但它仍然被深深地打上了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烙印。我们要想理解它,就需要理解那段历史。
  • 45个十分钟读懂《资本论》

    作者:余斌

    《45个十分钟读懂〈资本论〉:余斌的解说》包括“商品与货币”、“货币转化为资本”、“变了形的商品经济”、“金融资本的统治”、“新社会的曙光”等五个章节,内容涵盖三卷《资本论》和数十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含被称为《资本论》第四卷的部分)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的一些内容,是目前较少见的全面、权威和通俗解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文著作。作者通过将《资本论》用于对当下经济热点的解释,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展现了经典的永恒魅力;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对比和辨析,批驳了国内一些西方经济学家的错误观点,对国内学术圈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的思潮带来冲击。
  • 谁的新千年

    作者:Daniel Singer

    在千年之交,本书从西方左翼批判的立场纵观整个20世纪的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历程,同时集中展示了新千年来临之际的世界现状,论述遍及欧美等发达国家,也涉及苏联、东欧和亚洲等转轨国家。该书描绘生动,论证深刻,批判入骨,对20世纪各国左翼运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全世界弱势群体面临的悲惨命运和未来出路作了考察。作者对“工作的终结”、“历史的终结”、全球化、平等、民主等问题的分析,反映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一贯立场,对我们了解当前西方的左翼动态不无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