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马克思主义

  •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

    作者: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rso

    英国著名学者佩里·安德森70年代发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的姐妹篇,是作者对前著发表后近10年间西方马克思主义兴衰的宏观概述。
  • 拉克劳与墨菲

    作者:安娜·玛丽·史密斯

    《拉克劳与墨菲(激进民主想象)》内容简介:美国著名政治理论家安娜女士联系当今社会的核心关切,概括并重构了她的导师拉克劳与墨菲关于激进民主的完整话语体系——激进民主想象。“激进民主想象”就是激进民主多元义的想象,其根本宗旨在于包容多元差异,尊重私人空间。为此,它反对一切支配形式这就要求消灭压迫和剥削,而这种“消灭”决不是“颠倒”,决不是在推翻别人的压迫和剥削形式之后重新建立起自己独享的新的压迫和剥削形式站在反本质主义立场上,它主张在民主体制内部永远预留一个不定基调的“空白”,通过在这个“空白”里自由发生的“永久辩论”,各种压迫和剥削得以曝光。所谓“想象”,就是一个各种政治诉求得以表达的平台;它不是一个普通客体,而是生产主体立场并引发新的身份认同的一个母体。
  • 理性的异化

    作者:莱泽克·科拉科夫斯基 LESZEK KO

    《理性的异化:实证主义思想史》记叙了实证主义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资料翔实,观点深刻,夹叙夹议,对实证主义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总体风格以及对实证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在每一部分都附加了他本人经过深刻反思后的评论性意见,最后,他得出了一个非常独特而发人深思的结论。
  • 中国辩证法

    作者:田辰山

    本书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思想之间的对话进行了探讨。它通过对对话过程的细腻逻辑与概念进行分析,并配以充实对历史资料的陈述,令人信服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中国化的历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语境文脉,成为新的焦点视野。一方面,它对中国传统的“通变”哲学思维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理论化影响。另一方面,作为历史结局,传统中国哲学采用了一整套崭新的术语,使得欧洲哲学在汉语化的过程中变成接近中国“通变”哲学的观念。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根基部分。中国在新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使其传统的“通变”哲学得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它的现代模式,是装备着西方哲学术语的理论化发展。
  • 从康德到马克思

    作者:俞吾金

    当代西方哲学的在当代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西方哲学,特别是近代西方哲学遗留下来的重大问题的思考而成长并发展起来的。本书多数论文围绕着对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思想的反思而展开。这些思考旨在表明,不应该把近代西方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简单地割裂开来,也不应该将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和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抽象地对立起来。此即“从康德到马克思”这一标题的意义所在。
  • 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

    作者:张一兵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以文本学的解读方式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著名哲学家阿尔都塞哲学思想的学术专著,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阿尔都塞的三个经典文本:《保卫马克思》、《读(资本论)》和《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作者着力揭示了阿尔都塞研究中长期被遮蔽的隐性方法论构架,这主要是作为认识论史研究语境中深层理论构架的问题式与症侯阅读法。在此,作者首次采用了理论“反打”的写作法,以附录的形式穿插了对阿尔都塞逻辑核心的解构与后现代消解。长期被蔽的阿尔都塞认识论研究以及在当代西方文化批判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意识形态理论,特别是国家意识形态机器的观念在书中得以完整呈现。同时,本书还重新透析了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历史性解读,对马克思哲学进程中的“断裂”、“理论上拒绝人本主义”和“历史是一个无主体过程”等重要理念均有深入的解析。
  • The Marx-Engels Reader

    作者:Karl Marx,Friedrich

    This revised and enlarged edition of the leading anthology provides the essential writings of Marx and Engels--those works necessary for an introduction to Marxist thought and ideology.
  • 共产党宣言

    作者:(德)马克思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宣者》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并于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用德文发表。《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献,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5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的光辉思想一直指导着全世界工人阶段和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并深刻地启迪、教育和鼓舞着全世界一切为人类进步事业而斗争的们。《共产党宣言》从发表到本纪初,已经被译成全世界各种主要文字出版,它的思想影响遍及全球的每一个角落。1920月8日,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中文本在我国出版,此后,陆续有十几个版本问世。1998年,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共产堂宣言》纪念版。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事业正以崭新的面貌不断向前推进,为适应广大读者的需要,我们决定再版《共产党宣言》纪念版。 199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纪念版收入了《共产党宣言》正文以及作者在不同时期撰写的七篇序言,此外收入了该书最早的德文本影印版、各种文字版本的部分封面,以及我国著名国画大师蒋兆和创作的马克思肖像和恩格斯肖像。这次再版时保留了纪念版的全部内容,只对注释进行了审核和修订,并对封面做了重新设计。
  • 列宁主义

    作者:尼尔·哈丁

    本书是第一部重新全面解读列宁主义的意识形态的著作,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的理论成果。对于列宁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列宁主义的内容以及作为一种具有感召力的思想体系所具有的优点与缺点的原因等诸多问题,它向传统的学术判断发起了多方面的挑战。 尼尔·哈丁揭示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列宁主义是如何作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回应而脱颖而出的,并且社会民主党支持本国战争努力的这种背叛,在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又意味着什么。他提出,列宁主义的经济、政治甚至哲学在1914-1917年间都迅速地理论化了,并因而具有战争经历特点的深远影响。列宁主义对资本主义文明的确清楚地表达了一种复杂而连贯的批判,对各种选民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列宁主义本身深受时代的束缚,这注定会制约它的适应能力。与列宁主义相辅相成的历史形而上学和科学形而上学对于其行动的信心和自信来说是内在的,如同它内在地轻视民主实践和宽容一样。 本书既是对列宁主义的一种阐释,也是对当代共产主义政治的重要性的一种批判。 “一部学识渊博、令人振奋、通俗易懂、给人印象极其深刻的作品,我相信它将成为学生的经典著作,在课堂内外的世界都会引发许多争论。” ――理查德·萨克瓦
  • 黑格尔的变奏

    作者: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本书是詹姆逊2010年的新作。他以哲学家和文化理论家的目光,对构成现代思想基石的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他一反通常认为该书是一个封闭体系的看法,指出它是一本流动的、开放的著作,强调黑格尔的思想并不是那么系统,也不是纯粹的抽象。他把《精神现象学》置于法国革命的影响之下,联系政治和社会,从中撷取今天可以借鉴的教训。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是美国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也是一个充满巨大活力的思想家,他的著作囊括了从索福克勒斯到科幻小说。” ——特里•伊格尔顿 “[詹姆逊]可能是今天用英文写作的最重要的文化批评家……完全可以说,他对任何文化的东西都不陌生。” ——科林•麦凯布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为一代知识分子保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遗产。” ——本雅明•康克尔,《伦顿书评》
  •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作者:列宁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收编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著作,以单行本形式陆续出版。这些著作凡可独立成书者,则一文一书;有些重要文章和书信则按专题编成文集;有些著作还设有附录,收编作者本人的有关论著和与《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直接有关的材料。为帮助读者学习和研究,在每书正文后附有“注释”和“人名索引”,有些著作还附有“名目索引”。译文和资料均以新版全集、选集为准。有些著作尚无新版者,则按新版要求重新校订译文,编写资料。这套文库与全集、选集相配合,可适应广大读者的不同需要。理论工作者,教学和宣传工作者,各级干部,大专院校学生和其他读者均可从这套文库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著作,也可系统收藏。
  • 理性、社会神话和民主

    作者:[美] 悉尼·胡克

    胡克的这本书,比较典型地代表了当代西方哲学在辩证法观方面的一种思潮,它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起来,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方法主要适用于人类历史和社会,它的原则主要表现为历史意识和阶级活动的逻辑,它是意识生活的哲学韵律,自然的客观秩序只有当它隐含地涉及它制约着社会和历史活动的方式时,才同辩证法有关。本书显然有助于我们通过对照、比较、分析和批判,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把握,去推进唯物辩证法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本书的第一章可以用来作为全书内容的导言。它和第二章及第十二章一起说明和发挥了把对当代哲学和社会思想的这些研究统一起来的立场。大部分材料虽仍以载于一些读者不易看到的期刊中的先前的形式刊行,但为了时间性和力求准确起见,已作了某些修改和补充。   各章的次序已作了这样的排列,把第二编对专门哲学问题的讨论紧接在对各种互相冲突的社会哲学的评价之后。读者看其兴趣所在,可以从第一编开始,也可以从第二编开始。
  •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作者:卡尔·柯尔施,卡尔·科尔施

  • 梁赞诺夫版《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

    作者:马克思,恩格斯

    本书包含了标志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诞生的两份重要文献: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的手稿。其编者大卫• 梁赞诺夫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奠基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主要策划人、执行人和精神领袖。这个版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将其进行编译,对国内方兴未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研究有所裨益。另外,本书附录为20世纪30年代郭沫若译《德意志意识形态》(包含《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将郭沫若的中译本以附录形式原文刊出,能够帮助国内学者了解这一版本最早的中译本中的历史性翻译话语。此中译本具有历史性的学术价值,使国内学者能够比较完整地看到此历史文献的原始样态。
  • Marx

    作者:Peter Singer

    Peter Singer identifies the central vision that unifies Marx's thought, enabling us to grasp Marx's views as a whole. He sees him as a philosopher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human freedom, rather than as an economist or a social scientist. He explains alienatio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economic theory of Capital, and Marx's ideas of communism, in plain English, and concludes with an assessment of Marx's legacy.
  • 意识形态论

    作者:俞吾金

    《意识形态论(修订版)》讲述了:培根论述的知识论的问题,这一问题后来被康德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和精确的思考。我们所认识的一切都是我们感觉的产物,而感觉材料又经过内在于人的知性范畴和直观形式的“加工”。这既表明了具有正确的认识方法的科学家之间在知识上的一致性,又限制了这种知识,因为我们只能达到“现象”的层面上,并不能知道其他的知识形式和居于现象背后的东西。
  • 论暴力

    作者:[法] 乔治·索雷尔

    乔治·索雷尔出生于19世纪中叶,作为政治思想家和哲学家,开始写作地比较晚,最先关注那些界定模糊的科学主题,后来转而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有为感兴趣,他是第一位把马克思主义视为科学的人。在本书中索雷尔着重对革命工团主义进行了阐述,尤其强调了社会神话的重要意义。总罢工的社会神话在索雷尔看来可以集中无产阶级每一位成员的力量,为他们的目标努力。暴力在索雷尔那里是积极的,虽然它赋予了工人阶级以枷锁,但同时也赋予了他们指向解放的强力。索雷尔并没有讨论神话的真实性,而是侧重于讨论深化的效果,这为我们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比如那些我们智力无法达到的东西,例如神话,我们究竟通过什么来判断它的合法性?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作者:黄楠森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国家教委在“八五”期间组织编写的,后又作为国家教委“九五”重点教材立项。它的作者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多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和研究的知名教授,其中大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八卷本)的主要作者。《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在总结我国理论界近20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叙述和评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萌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包括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大约15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把这150年大体分为三个50年加以评述:第一、二、三章为19世纪下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在欧洲的传播与发展;第四、五、六章为20世纪上半叶在俄国、西方国家和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第七、八、九、十章为20世纪下半叶在苏联、西方国家和中国的研究和发展。这个框架同国家教委1993年公布的教学大纲基本一致,不同的是20世纪下半叶部分中国占了两章,突出了邓小平理论的哲学贡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材料丰富,观点全面,说理透彻,行文流畅,除供哲学专业本科生使用外,亦可作为一般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内容的参考书。
  • 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

    作者:[英] G. A. 柯亨

    本书作者出身于一个工人阶级的共产主义家庭,因此对平等的政治义务同时也是他个人的信条和信仰,书中阐述了作者的平等理念以及其他哲人所构思的平等的品格和实现模式,包括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罗尔斯的平等自由主义和基督教中的平等主义特性。经典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演进将引领我们实现平等,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条件下,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自我满足,社会里的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由发展。作者肯定马克思主义关于平等正义基本观点后,进一步认为,社会道义,作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也是平等和分配正义发展中的重要动力。
  •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作者:赵家祥 聂锦芳等

    我们编写这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遇到了良好的机遇,2002年,它被列为北京大学哲学系系列教材之一,并开始着手编写。 这部教材的编写,借鉴了国内同行教材中的一些观点,并移植了我们所在的教研室的同志及外贸自己过去编写教材的一些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