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哲学

  • 魏晋玄学论稿

    作者:汤用彤 撰,汤一介 等导读

    《魏晋玄学论稿》是汤用彤在1938-1947年十年中所写的八篇论文和一篇讲演记录稿合成的文集,包括《读〈人物志〉》、《言意之辨》、《王弼大衍义略释》等。 书中对于玄学与佛学之关系、言意之辨、本末有无之争等问题的论述阐释,均有所创见,基本能够涵盖魏晋玄学的主要方面。作者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玄学思想中考镜源流,并掘发其中所蕴的义理。
  • 周易注

    作者:【魏】王弼 撰

    王弼的《周易注》扫象阐理,既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作,也是易学史上的名著。它跳出汉代以象数解易的窠臼,开辟了后世以义理解易的先河。《周易略例》则概述其解易方法,集中反映了他的易学思想与理念。本书对王弼的上述易学著作进行详细校释,并附有韩康伯对《系辞传》以下各传的注解,是研究易学必备的参考书。
  • 张载集

    作者:张载,章锡琛 点校

    《理学丛书:张载集》详细介绍了理学,也称道学、性理之学或义理之学,兴起于北宋。主要代表人物有解颅、解颅,相与论学的有限载、邵雍,后人又溯及二程的本师周敦颐,合称“北宋五子”。南宁朱熹发展继承和发展了二幢学说,并汲取周、张、邵学说的部分内容,加以综合,熔铸成庞大的体系,建立了理学中居主流地位的学派;与此同时,也有以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别派与之对峙。
  • 瞩望新轴心时代

    作者:汤一介

    本书汇聚汤老的三十余篇论文、书序、演讲及访谈录,集中反映了汤老于新世纪伊始对华夏文明统序的深切反思,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位士子的家国情怀与拳拳之心。
  • 《中庸》洞见

    作者:杜维明

    《中庸·洞见》(中英文对照)便是当代著名新儒家代表杜维明先生的一部诠释国学元典《中庸》深层义理的著作,其紧紧围绕文本的三个核心概念,即“君子”、“政”和“诚”,对蕴含在《中庸》中的种种洞见作了高屋建瓴、鞭辟入里的解析和阐释,既可以看做是作者对《中庸》的“洞见”,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中庸》“洞见”的“洞见”;其思想之深邃、视野之开阔、气势之恢宏,在当代儒学研究中,是很少有能望其项背的。
  • 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

    作者:郭齐勇

    本书所选编的内容涉及的经典著作(或作者)约三十八种。编者对这些著作或人物略加介绍,并对原文的文字或名词略作注释,又在每篇文章或某些章节后略作“思想指要”,点醒其精神。这些工作是在前人与时贤的经典的专书注疏或诠释的基础上进行的。注释皆借鉴了诸方家的成果,一般在某篇或某家的注释之末作了说明。最后都断以己意。本书注释比较简略,要真正理解原文的丰富的哲学内涵,仍需要仔细认真地精研细读。诸君可以先选读、背诵其中的部分内容,行有余力,再加以通读。惟有进入先贤的语境,才能逐步把握、理解中国古典哲学之精神。
  • 才性与玄理

    作者:牟宗三

    繁体无删节版本
  • 论衡

    作者:王充

    《论衡》是东汉著名哲学家王充的重要著作。两千年来,《论衡》对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学术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奇书。王充一生著述甚丰,先后著有《讥俗》、《政务》、《论衡》、《养性》等书。这些书都是批评性极强的哲学著作,大多已失传,唯《论衡》流传至今。读《论衡》,一方面可以感受到王充坚持“疾虚妄”的旗帜,敢于“违诡于俗”、“考论虚实”的严肃批评精神,从中吸取思想营养;另一方面,从王充自陷入矛盾的理论思维教训中,得到深刻的启发,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历史观的理解。本书所据底本是《四部丛刊》所用之明通津草堂本,陈蒲清先生点校,又据几种通行本予以订正。该书纳入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系列。
  • 气本与神化

    作者:杨立华

    《气本与神化:张载哲学述论》以相关基本文献的细读为基础,通过彰显文本自身的肌理,来重构张载哲学的固有脉络。在试图将张载哲学回置入历史的精神语境的过程当中,“述”的解释学态度重构了一个场域,而这一场域使得读者与思想家的“相遇”成为可能。张载哲学在宋明理学的展开过程中所发挥的枢纽性作用,早已成为学术界的一般常识。长期以来,关于张载的研究和讨论一直是中国哲学史界的热点之一。
  • 做中国哲学

    作者:陈少明

    如书名所示, 本书的主旨是“做中国哲学”。这个表达结构是维特根斯坦的“ 做哲学”(dophilosophy)的衍生形式。它强调的重点,一是区别于只述不作的哲学史论述,一是追求“做”出它的中国特色。“中国哲学”有经典哲学与当代哲学两层含义,前者就其包含经典文化与思想经验而言,后者则是时间概念,前者也包含在后者中。因此,经典中国哲学是否有力量,还取决于它与其他当代哲学(来自西方的,或意识形态)的竞争能力。至少它得令人信服地显示,经典思想对现代精神文化具有独特的解释与塑造功能。——陈少明
  • 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

    作者:张祥龙

    本书是在21世纪中西文化会通碰撞之际,中国学者对华夏传统充满温情和敬意的深入思考与全新开拓。 作者追随着孔子的道说,运用新的哲学方法(现象学的、结构主义的)来探讨儒家哲理的生动特性,特别注重中国传统视野中的人的实际生活经验(孔子的人生经验)和艺术经验(儒家所谓“艺”)对于理解儒家思想传统的关键意义。 作者揭示出中国文化、儒家思想全然异于西方文化和基督教的时间性与身体性,探发了这种时间性与身体性的根本源头:亲子之爱,并对此作了极为新颖独到的阐发。在这个基础上,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明和儒家传统未来发展的新的可能和远景。
  • 郭象《庄子注》研究

    作者:杨立华

    郭象作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直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重镇。自汤用彤先生的《魏晋玄学论稿》开始,汤一介、许抗生、余敦康等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前辈学者,都在这个课题做过深入的研究。近年来,王晓毅等人又在这个课题上作了专门的研究。然而,囿于既有的学术范式的限制,这些研究总体上仍在汤用彤先生构建的基本框架下展开,虽然在局部的点上有一些进展,但都未能有真正的突破。 现有的相关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未能真正地将郭象的《庄子注》作为一部注释的作品来加以研究,导致对许多重要材料的误读,从而无法真正地把握郭象思想的整体脉络;其二,与前一问题相关,对于郭象《庄子注》的注释特点以及此书基本性质缺乏精准的把握;其三,未能对郭象哲学的重要概念给出深入细致的分析,从而造成了颇多含混的见解。 本书从《庄子注》的注释技艺着手,着力于对郭象《庄子注》的注释特色的揭示。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揭示出《庄子注》与《庄子》本文之间充满张力的对话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郭象的重要哲学概念做深细的研究,从而尽可能充分地展现其思想的内在理致。通过这样的研究,尽力减少目前中国哲学研究界对于郭象思想的各种偏颇、粗率的意见。
  • 中国哲学大纲

    作者:张岱年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先生很有影响的专著。作者从中国哲学固有的体系出发来研究中国哲学,全书分为宇宙论、人生论、致知论三大部分。其中特别突出了人生论,符合中国哲学的实际。作者极为重视古代哲学概念的分析和研究,阐发精微。另外,全书引证古代哲学的原始资料极为丰富,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 十五堂哲学课

    作者:周桂钿

    本书是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周桂钿先生积多年之力有意为广大青少年写的一部阐述中国传统思想关系命题的普及类著作。 全书紧紧围绕着长期影响中国人思想的天人、古今、阴阳五行、义利、善恶等十五对基本思想命题展开,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结合历史故事和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轨迹,生动地阐述了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思想魅力,并站在现实的立场,对中国传统思想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批判分析,有助于广大青少年更好地认识我们悠久的传统文化,在2008年奥运会来临之际,这也是向世人展示东方思想魅力的有益尝试。
  • 有无之境

    作者:陈来

    本书是王阳明哲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全书把哲学史研究、比较哲学研究、文化问题研究和文献史料研究合为一体,对王阳明哲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并对其哲学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力图呈现出王阳明哲学的基本性格和整体面貌。本书作为系统研究王阳明哲学的专著,思境恢弘,学理精审,史料详尽,在王阳明哲学思想研究的各个重大问题上都提出了新的分析和诠释,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思想把握上的理论造诣和文献把握上的学术功力,代表了当代阳明学研究的高端水平。本书虽集中在王阳明哲学的研究,但其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法,对整个阳明学、宋明理学乃至中国古典哲学的研究皆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
  • 虚已以游世

    作者:韩林合

    关于《庄子》一书,迄今为止,存在着两种主要的研究路径。其一为分段注释其二为系统的解释。前一种方式往往失于支离,后一种方式则常常失于空疏。本书则力图找到一种居中的路径;其主旨是按照作者自己先行确立的解释框架给予《庄子》一书以一系统的哲学解释,但是同时又力图将这种解释建立在对文本的全面、系统、严谨的注释和分析基础之上。为此,作者采取了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即:打破《庄子》原书的形式,将其中的所有相关的部分,并在这样的系统中解释《庄子》一书中的人生意义的问题和治世问题。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作者:胡适

    《中国哲学史大纲》(插图珍藏本)由我国著名文学家胡适所作。它所获得的赞誉无以复加,它被视为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实在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一部划时代的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积极成果,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上的开山之作,为胡适的学术地位奠定了一块不可撼动的基石,他那敏锐的观察力,致密的组织力,大胆的创造力,都是不废江河万古流的,是中国学者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胡适创始之功,是不可埋没的,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地应用资产阶级观点和方法写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具有反封建的进步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哲学史发展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 先秦儒家哲学九讲

    作者:张祥龙

    本书探讨了孔子晚年及其身后的儒家思想和命运,从孔子“作《春秋》”及其历史传承展开论述,梳理了从曾子、子思、孟子到荀子的先秦儒家在中国历史中的思想谱系,以生动平实的语言讲解了先哲思想之间的传承和争论;引导学生深入儒家有关诗、礼、乐、心、性、情等思想的文本,发掘出其丰富、原发和独特的哲理光彩。
  •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作者:梁漱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ISBN:9787100074469,作者:梁漱溟 著
  • 中国哲学史

    作者:郭齐勇

    哲学史的写作是在不断的理解与阐释中走向深刻与成熟的。哲学在中国作为一个独立自觉的学科创立以来,已历百年,本书凝聚了郭齐勇教授二十多年教学与研究的心得,与本学科创设百多年来数代学者的共业与积累。本书把重点放在对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家及哲学原典的平情理解与阐释上,慎评短长,充分揭示中国哲学之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特点及其现代价值,力求反映学术界研究的最新成果,引起读者对哲学的兴趣,启发读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断。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容全面,重点突出,逻辑清晰,文字流畅,深入浅出,适合高校哲学专业的学生和喜爱哲学的社会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