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语言学

  • 语言学中的数学方法

    作者:Partee, Barbara H.,M

    本書是一本關於計算語言學的專著。全書包括A、B、C、D、E五篇:A篇講述集合論,B篇講述邏輯和形式系統,C篇講述抽象代數,D篇講述作為形式語言的英語,E篇講述形式語言、形式語法和自動機,讀者可以從中瞭解並掌握語言學研究中使用的主要的數學方法。本書是專門為語言學工作者編寫的,講數學問題時都緊緊扣住語言,深入淺出,實例豐富,作者還精心設計了大量練習,書末附有練習答案選,可滿足語言學工作者在研究中學習和使用數學方法的需要,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優秀讀物。
  • 语言研究的数学方法

    作者:[美]芭芭拉•帕赫蒂,[荷]爱丽丝•特缪

    本书由欧美当代顶尖数理语言学家联合力作,欧美大学语言学系经典教材,为目前各个语种中最完善的版本。涵盖离散数学几乎所有内容,尤其包括和语言研究密切相关的部分。全书分为五部分,分别为:集合论;逻辑和形式系统;代数;作为形式语言的英语;语言、语法与自动机。每章后附大量练习,每部分后附复习题,并配有练习答案,帮助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 语言与数学

    作者:冯志伟

    如何实现语言的机器翻译?如何从海量的语言文字中抽取有用信息?如何利用自然语言进行人机对话?自然语言与计算机程序语言是否一致?如何自动合成语音……信息时代对自然语言的处理使语言学与数学紧密结合在一起。 作者从事计算语言学研究几十年,潜心探索出语言符号的七种新特性。本书详细论述了这七种特性与数学的关系,反映了当前国内外语言与数学关系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 ------- 语言符号的随机性与统计数学 语言符号的冗余性与随机过程 语言符号的离散性与集合论 语言符号的递归性与公理化方法 语言符号的层次性与图论 语言符号的非单元性与复杂特征的运算 语言符号的模糊性与模糊数学
  • 拉波夫与王士元对话

    作者:冯胜利,叶彩燕

    社会语言学创始人拉波夫、词汇扩散学说创始人王士元,都是举世闻名的音变理论奠基者。半个世纪以来,他们一直引导并推动着语音变化的前沿研究。2012年5月,这两位先行者在香港中文大学就语音变化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学术对话,众多国内外知名语言学家也参与其中。对话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将"词汇扩散"和"规则音变"这两个看似对立的现象有机地融合起来。拉波夫通过他"漂浮在音变表层的词"的比喻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词汇扩散全程的结果,可能会通过音类合并或重新定义,突然转化为一种语音上的对立;而王士元则把词汇扩散与社会关系网和音变的语音基础联系起来。本书作为此次对话的文字实录,充满着思想的交锋与碰撞。大师们在阐述各自精辟见解时体现出的严谨治学精神,将激发和启迪一代代学生与学者不断求索。
  • 语言学概论

    作者:岑运强编

    本书在继承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的语言理论的基础上有着明显的突破与创新,特别是对索绪尔提出但没有进一步研究的言语的语言学进行了全面的开掘与探讨。   运用语言—言语、共时—历时、内部—外部等六种(三对)语言学理论并以之作为全书的框架;正确处理批判、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力争把语言学的过去、现在与将来,静态与动态,单一与交叉,理论与运用等方面和谐统一起来。   力求系统完整,条理清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每章开头都有精心挑选的统辖全章的名家名言,结尾都附上形式多样的适合自我考查的测试题,章节中间还穿插不少有关介绍背景材料、著名语言学家小传以及重要学术争论等内容的插文。
  • 汉语方言学教程

    作者:游汝杰

  • 广韵校本(上下)

    作者:周祖谟

    广韵一书有详注本及略注本两种。详注本为宋陈彭年等原著,略注本则为元人据宋本删削而成者。明人所见多为略注本,详注本流传甚少。至清初,张士俊乃据汲古阁毛氏所藏宋本及徐元文所藏宋本校订重雕,广韵原书面目始为世人所知。其后曹寅亦曾据宋本雕板,但行款与宋本不同。曹刻印本较少,故不若张刻流传之广。   周祖谟,中国语言学家。字燕孙,北京人。1932年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36年毕业后考入中 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语言组助理员。1938年起在辅仁大学国文系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即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并任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秦文学会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   周祖谟学识广博,自青年时代起就潜心研究中国语言文字之学。音韵、训诂是其学术成果最丰硕的领域,所著《问学集》,包括40余篇论文,集中了他关于古汉语声韵部类和《切韵》性质及其音系基础等方面的创见,并用现代语言学理论评述了中国古代众多语言学著作的是非得失,态度谨严,不为凿空无根之论。所著另一部论文集是《语言文史论集》,包括语言、文学、历史几方面论文50余篇,又《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第一分册与罗常培合著)论述了周秦至陈隋 800年间韵部演变的过程,深受国内外语言学界的重视。1984年出版的《唐五代韵书集存》是总集唐五代韵书并考释其源流的一部大书,是作者30余年来搜集、整理、考订的总结性成果,是敦煌吐鲁番古籍整理工作中前所未有的专题著作,为研究汉语音韵、词汇、训诂提供了一批重要资料。   周祖谟长于古籍整理与校勘, 著有 《广韵校本》、《方言校笺》、《尔雅校笺》、《释名校笺》、《洛阳伽蓝记校释》等书。为普及语文知识,他还写了不少有关汉语规范化 、普通话语音 、辞典编纂等方面的文章。如《汉语词汇讲话》一书,很受读者欢迎。周祖谟长期在高等学校任教,为培养新一代语文工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 汉语詈词研究

    作者:刘福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先秦:詈词的滥觞、秦汉:詈词的发展、三国至南北朝:詈词的丰富、隋唐:詈词的繁衍、宋元:詈词的转型、明清:詈词的泛滥、汉语詈词的文化意蕴例析等。
  • 认知能力与语言学理论

    作者:石毓智

    本书是作者对其过去研究的理论化总结,书中主要探讨语言本质属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语言能力合成说,认为人类的认知是一个层级体系,语言能力是更基本的能力协同合作的结果。本书还分析了语言表达的创新机制,语法结构的合成性,语法标记和形式之间的联系方式,语言假设的证据,语法规律的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等等。此外,还附录了三篇关于当代语言学理论的商榷性文章。凡对当代语言学感兴趣的读者,都会从本书中发现他们感兴趣的现象和话题。 --- 前言 1 语言能力合成说的认知心理学证据 1.1 引言 1.2 构成语言能力的基本认知能力 1.3 各种认知能力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语言学的启发.. 1.4 结语 2 语言表达的创新机制 2.1 引言 2.2 生成语法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面临的挑战 2.3 语言符号的非离散性 2.4 语法结构的非递归性 2.5 语法结构的现实理据与约定俗成性 2.6 对共时应用和历史发展的违背 2.7 语法结构的有限与具体表达的无限 2.8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创新观 2.9 结语 3 语法结构的合成性质 3.1 引言 3.2 两种关于语法形成机制的假说 3.3 来自儿童语言习得的启示 3.4 从语法的历时属性看 3.5 从语法的共时属性看 3.6 结语 4 语言学假设中的证据问题 4.1 引言 4.2 生成语言学派所提假设中的问题 4.3 “糅合”假设的问题 4.4 “王冕死了父亲”之类用法产生的动因 4.5 类推的条件 4.6 结语 5 语言规律的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 5.1 引言 5.2 科学概念和规律形态 5.3 语言规律的四种形态 5.4 规律的类型与语言学流派 5.5 结语 6 语法结构之问的功能交叉 6.1 引言 6.2 语法标记之间的功能交叉 6.3 语法功能交叉的原因及其理论蕴含 6.4 结语 7 构式语法理论的进步与局限 7.1 引言 7.2 构式语法创立的历史背景 7.3 构式语法的进步 7.4 构式语法的局限性 7.5 结语 8 结构与意义的匹配类型 8.1 引言 8.2 结构与意义的匹配类型 8.3 相关的理论问题 8.4 结语 9 语法结构的意义与功能 9.1 引言 9.2 构式语法理论的问题 9.3 语法结构的功能差别 9.4 结构的功能差别及其理论意义 9.5 结语 附录一:质疑乔姆斯基语言学的科学性 附录二:自然科学方法与语言学理论建设 附录三:生成语言学研究实践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 语言管理

    作者:[以]博纳德·斯波斯基

    本书是论述语言管理理论的第一本专著。作者博纳德·斯波斯基在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探讨了以下语言管理域的性质与特点:家庭域、宗教域、工作域、公共域、学校域、司法医疗域、军队域和政府域等。此外,本书还探究了语言活动者、国际组织、语言人权、语言管理者及管理机构等重要论题。该书设法建立了语言管理理论模式,指出了语言管理的复杂性,分析了语言管理的各种相关影响因素,阐明了语言管理的挑战性。
  • 四川方言词语考释

    作者:蒋宗福

    《四川方言词语研译》的出版,可以代表华语词汇研究的深入和倾向。从近百年来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新的中国语言学是在传统语言学基础上,吸取国外语言学的新理论新方法逐渐发展而形成的。从当前的,晴况来看,中国新语言学的几个方面,发展的步子很不一致,音韵学的步子快一些,其次是语法学,词汇学最落后。在词汇研究中,方言词汇的研究更为落后。
  •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 in Evolutionary Linguistics

    作者:Tao GONG (龔濤)

    本專著通過一個自行開發的多個體計算仿真模型來探索語言衍生中的一個關鍵問題,即語法能力是如何產生的。它是由天生的、人類所特有的能力決定的,還是從一些人與動物普遍具有的簡單能力中逐步適應發展而來的?該模型模擬了兩種語言普適特性(體現於詞彙上的合成性和體現於詞序上的規則性)的衍生過程,指出從整體語言向合成語言的轉化是一個詞彙與基本成分詞序共同演化的過程。該模型同時記錄了一個“自底向頂”的語法發展過程,即句子層面的(頂層的)詞序可通過複用詞項間的(底層的)局部詞序來得到。這些仿真結果表明語言的合成性和規則性,以及相關的語言能力可以從一些人與動物普遍具有的能力(如簡單的特徵提取和排序能力)中發展而來。 除了語言使用者的學習機制,本論文進一步討論了社群傳播,社會和語義結構對語言演化所施加的影響。首先,通過仿真幾種主要的社群傳播形式,本論文探討了“水平”傳播中的約定俗成效應對語言演化所起的作用。其次,通過記錄語言在幾種簡單社會結構中的產生與保持,本論文探討了受歡迎個體在語言演化中的作用,個體間對語言的理解與整個社會層次結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社群間的交流對社群間語言趨同所起的作用。最後,通過模擬在不同語義結構下的語言保持,本論文指出不同的語義結構會對詞序產生影響,此因素可被用於解釋人類語言在基本詞序上的偏向性分佈。這些研究討論了自組織在語言演化中所起的作用,重新認識了社群傳播中的樽頸效應,並對其他研究社會結構對語言演化之影響的課題起了指導性作用。
  • 当代社会语言学

    作者: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

    当代社会语言学,ISBN:9787500420712,作者: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著
  • 语言领域的帝国主义

    作者:菲利普森 编

    Acknowledgements; 1. ELT: Taking stock of a world commodity; The aims of this book; English for all?; Professional and ethical aspects of ELT 'aid'; Notes; 2. English, the dominant language; English in core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English in periphery-English countries; Language promotion; Opposition to the dominance of English; Notes; 3. Linguistic imperialism: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 cautionary word on terminology; A working definition of English linguistic imperialism; Linguistic imperialism and linguicism; Cultural imperialism in science, the media, and education; The State, hegemony, and ELT; Notes; 4. Earlier work relevant to linguistic imperialism; Language spread;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 Language planning; Theoretical models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Linguistic human rights; Two approaches, Wardhaugh and Calvet; Notes; 5. The colonial linguistic inheritance; Their masters' language; Colonial educational language policy and practice;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as a colonial inheritance; Notes; 6. British and American promotion of English; The origins and structure of the British Council; The British strategy for expanding ELT; American promotion of English; Anglo-American collaboration; Notes; 7. Creating a profession: the structure and tenets of ELT; Creating a British academic base for ELT; ELT and educational language planning for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Tenet one: English is best taught monolingually; Tenet two: the ideal teacher of English is a native speaker; Tenet three: the earlier English is taught, the better the results; Tenet four: the more English is taught, the better the results; Tenet five: if other languages are used much, standards of English will drop; Conclusions: the legacy of Makerere; Notes; 8.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action; ELT research; ELT in 'aid' to education; - The overall context of ELT 'aid'; - EFL, ESL or ... ?; - Principles for the analysis of ELT in 'aid'; - Postulate 1: political disconnection; - Postulate 2: narrowly technical training; - English for special and new purposes; Notes; 9. Arguments in linguistic imperialist discourse; Types of argument and types of power; English-intrinsic arguments; English-extrinsic arguments; English-functional arguments; The means used to exert linguistic power; Arguments in language planning for Namibia; Notes; 10. Linguistic imperialism and ELT; ELT: master-minded?; On the force of the evidence; Studying ELT and imperialism; Notes ; Bibliography; Index
  • 比较神话学

    作者:麦克斯·缪勒

  • 避讳研究

    作者:王新华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本书探讨了避讳的产生及其原因、对象和范围、发展变化及其方式、规则及影响,并追述了避讳的历史,对避讳这种汉民族特有,又极大地影响了周边民族的文化现象进行了梳理,从文化学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是一本较为全面研究避讳的学术著作。
  • 比利时法语

    作者:(比)达尼埃尔·布朗班等主编

    《比利时法语:一门语言,一个社团》资料丰富,内容清晰,为使读者更好地认知我们地区的语言状况作出了贡献。这部著作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方面。它的出版也不仅仅是我们法语大区·给自己的一个致敬。它同时还证明了公共权力部门对一项符合社会需求的语言政策所给予的重视。
  • Living Language

    作者:Laura M. Ahearn

    Living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 Anthropology is a clear and accessible exploration of the prominent theoretical issues in linguistic anthropology and a student-friendly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 in real-life social contexts around the world. Combining classic studies on language in social contexts and cutting-edge, contemporary scholarship, Ahearn provides a unifying synthesis of research in linguistic anthropology and looks towards future research in the field. Treating language as inextricably intertwined with culture and social relations Living Language combines theory with examples of contemporary language use to explore the way in which language creates, maintains, challenges, and reconfigures social hierarchies. Chapter topics include gender, race, and ethnicity,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ocialization, performance, literacy practices, multilingualism, and globalization. Laura Ahearn introduces the fascinating field of linguistic anthropology as well as underlining the value of an ethnographically grounded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
  • 词语与世界

    作者:(英)迈克尔·马尔凯

    NO
  • Rethinking Context

    作者:Alessandro Duranti (

    The last decade has seen a fundamental rethinking of the concept of context. Rather than functioning solely as a constraint on linguistic performance, context is now also analysed as a product of language use. In this new perspective, language and context are seen as interactively achieved phenomena, rather than predefined sets of forms and contents. The essays in this collection, written by many of the leading figur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critically reexamine the concept of context from a variety of different angles and propose new ways of thinking about it with reference to specific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face-to-face interaction, radio talk, medical diagnosis, political encounters and socialisation practices. Each essay is prefaced by an introduction by the editors which provides relevant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background and demonstrates its relation to other essays in the volume. The editors' general introduction provides a lucid overview of the issues currently debated. Rethinking Context will be required reading for everyone working within the fields of linguistic anthropology, sociolinguistics, discourse analysis, pragmatics, conversation analysis and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