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论

  • 文学理论

    作者:[美] 勒内·韦勒克,[美] 奥斯汀·沃

    《文学理论(修订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荐全国中文专业大学生必读的100本著作之一,被全国许多高校指定为中文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读参考书。这是一本有关文学的本质、功能、形式及内容的经典理论著作,作者以“文学的外部研究”和“文学的内部研究”构筑其理论体系,超越了多年以来文学理论架构的传统模式。《文学理论(修订版)》是在文学研究方面最富条理、范围最广、最有针对性的尝试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文学理论(修订版)》出版以来,即作为最经典的文学理论教材受到全球范围内专家、教授以及广大学生的欢迎。
  • 文学理论入门

    作者:[美]乔纳森·卡勒

    本书有理论是什么,文学是什么?这个问题重要吗?,文学与文化研究,语言,意义和解读,修辞,诗学和诗歌,叙述,述行语言,身份,认同和主题等内容。
  • 以文行事

    作者:(美) 艾布拉姆斯

    简介: 本书收集的十七篇文章跨越三十年。艾布拉姆斯凭借其深厚的古典理论修养、前沿的理论视野和精密的逻辑体系,与当代文学批评思潮中诸多最重要的进展展开了精彩的论辩,包括“新批评”、“新新批评”、“新阅读”、“芝加哥学派”、“新历史主义”、“解构主义”等等。本书对西方文艺思潮作了一个全面的梳理与总结,是继《镜与灯》之后,集艾布拉姆斯这位批评大师理论观点之大成的力著。阅读他的著作,不但能充分感受到其学识的渊博精深,其思想的睿智锋利,还能欣赏他那气势磅礴而又行云流水般的文风。 导读: 当你们阅读此书时,绝对不会想到这是一位百岁老人的著作:艾布拉姆斯的思想如此睿智,如此机巧,旁征博引时信手牵来,幽人一默时妙语锋利,对批评史的人物言论如数家珍,这样的批评家,永葆青春,老字落不到他头上。 ——赵毅衡 这个批评叙事的时代,依据人们观点的不同,可以被看作最好的时代,也可以被看作最坏的时代;但是,无法否认,这是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时代。 ——M.H.艾布拉姆斯
  • S/Z

    作者:罗兰・巴特

    在这本书中,巴尔扎克的一篇不太引人注意的短篇小说,被罗兰·巴特切割成了561个基本语言单位,分别被纳入到了五种代码系列里,并在93个单元中得到了详细分析。这种做法几乎可以算得上是我们所能看到的对文学作品或文本最具有科学色彩的研究了,甚至于这 仍然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唯一一种这样从事学研究的理论性著作了。《S/Z》在内容上呈现为两种罗兰·巴特独有的区分,一种是基本的研究材料,一种是结论性的警句与格言,在这二者之间,是他所常用的符号学及结构主义的阐释工具。 众所周知的是,这是一本标志性的理论著作,它既是罗兰·巴特文学思想的一次发展,也是所谓的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转变的一个里程碑。而这所谓的标志性的里程碑,就是罗兰·巴特从过去那种单纯地运用符号学和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相关语言及文学理论,把文学作品当作一个完整的对象,当作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和总体性的精神现象来看待的指导思想,转变成了把文学作品看成是一种文本,一种文本的动态构形过程,更多地呈现为片断性、发散性和游戏性特征的解构观念,文本不仅是一种特有的游戏对象,而且它自身就处于游戏活动之中。这次罗兰·巴特在基本文学思想观念上的著名转变,已经被写进了无数的文学理论教科书里。今天,对于这本被许多当代中国学人认为是迟到了的、在其思想价值上经贬值的著作,在经过一番研读之后,我们应该认识到,思想,或如罗兰·巴特本人所说的那样,即思想的可写性,是需要技术的。
  • 拉辛与莎士比亚

    作者:(法)司汤达

        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是一八二三年与一八二五年出版的反对学院古典主义论战的两本小册子的合集,是司汤达的重要理论著作,也是法国现实主义文献之一。一八二三年的第一部分包括三章:《为创作能使一八二三年观众感兴趣的悲剧,应该走拉辛的道路,还是莎士比亚的道路?》、《笑》、《浪漫主义》;一八二五年的第二部分是直接对法国复辟时期旧制度旧思想的官方代表法兰西学院古典派攻击浪漫主义的反击。莎士比亚与拉辛分别作为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代表,表示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美学观点与封建贵族旧艺术的对立。司汤达在这部著作中提出的是现实主义的艺术原则,为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开辟了道路。附后还增收了司汤达《旅人札记》(选)、《意大利绘画史》导言、《阿尔芒斯》前言,以及关于司汤达一部未完成小说《吕西安·勒万》的序言、第一部第二部引言、一封致于勒 ·高及耶夫人的信和一份为该书所写的遗嘱。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 “厘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书系。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以期为今人反思现代中国的社会和精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西学书系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译介自古希腊罗马以降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西方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为我们返回现代中国之核心问题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 本书为其中一册。
  •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作者:[德] 瓦尔特·本雅明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是本雅明论波德莱尔的专著。波德莱尔对19世纪中期巴黎的现代性体验的考察深深吸引了本雅明。从这个被资本主义商品世界异化了的抒情诗人的目光出发,本雅明希望能重新阅读处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初期的巴黎。在书中,本雅明与波德莱尔一起对第二帝国时期的巴黎“渐次熄灭的煤气灯、把人固定在土地上的住房牌号、日渐堕落成商品生产者的专栏作家”发出挽歌式的哀叹,一起作为“城市的闲逛者”躲在人群里注视着这个嘈杂的商品物质世界,一起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发出“震惊”的慨叹,却又在结尾处理性而忧郁地击碎了波德莱尔的现代主义英雄之梦。本雅明独特的视角、细致的观察和内心的敏锐,使得这部构筑在浩瀚的引文之上的辉煌之作更多了一份诗意的绵长。
  • 自由之书

    作者:戴从容

    《芬尼根的守灵》是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花了整整十七年时间精心营造的一个语言迷宫,被誉为西方现代文学史上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天书”。也正因此,它至今尚不能在中文语境中与读者见面。本书作者耗费近十年之功,试图破解迷局,从语词、叙述、文体、美学等多方面着手,穿针引 线,旁征博引,宛如一位殷勤的向导带领读者走进乔伊斯的神秘文本构造,层层展现这座迷宫的非凡魅力。本书既有对《芬尼根的守灵》的叙述方式和艺术思想的详细分析,还附有较为详细《芬尼根的守灵》的作品缩写和其他重要研究文献,可谓迄今为止国内学界解读乔伊斯“天书”最佳学术成果。
  • 作家们的作家

    作者:[阿根廷]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 艾略特与《荒原》

    作者:李俊清

    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成就,不仅自成一家,而且对在校本科、硕士和博士生及我国的外国文学学者,均具有良好的引导和借鉴作用。 【目录】 一、艾略特的荒源 二、荒原疏注 附录一:《荒原》原文(一九二二年) 附录二:序曲
  • 被背叛的遗嘱

    作者:米兰·昆德拉

    《被背叛的遗嘱》内容简介:依我看来,伟大的作品只能诞生于他们所属艺术的历史中,同时参与这个历史。只有在历史中,人们才能抓住什么是新的,什么是重复的,什么是发明,什么是模仿。换言之,只有在历史中,一部作品才能作为人们得以甄别并珍重的价值而存在。对于艺术来说,我认为没有什么比坠落在它的历史之外更可怕的了,因为它必定是坠落在再也发现不了关学价值的混沌之中。 对我来说,成为小说家不仅仅是在实践某一种“文学体裁”;这也是一种态度,一种睿智,一种立场;一种排除了任何同化于某种政治、某种宗教、某种意识形态、某种伦理道德、某个集体的立场;一种有意识的、固执的、狂怒的不同化,不是作为逃逸或被动,而是作为抵抗、反叛、挑战。
  • 福楼拜文学书简

    作者:福楼拜

    《原创经典译丛:福楼拜文学书简》是一本福楼拜书信的精选集。在《原创经典译丛:福楼拜文学书简》里,我们将会欣赏到福楼拜,用他直率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观察力,去探讨关于文学、政治、女人和生活的种种命题。福楼拜的书信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文献价值,其中的真知灼见惠及后世众多文坛巨匠,是我们认识福楼拜以及艺术主张,了解19世纪文坛现状的一面镜子。
  • 中国套盒

    作者:[秘鲁] 巴·略萨

    本书是著名作家巴尔加斯・略萨的一组涉及文学话题的随笔。作家以文学“起源于反抗情绪”为立论的出发点,对长篇小说的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的艺术形式提出了系统而富有创见的见解。由于作者本人即是大师级的长篇作家,因而在援引诸如塞万提斯、福楼拜、雨果、海明威、卡夫卡、福克纳等等一系列古今名家的上百部作品时,常能左右逢源,有感而发,得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它没有一般评论文章那种臃肿、沉闷的文风,相反,文中处处是妙趣横生的寓言、比喻、幽默,常令读者忍俊不禁。作家认为“一篇评论文章本身即是一部创作,丝毫不比一部优秀小说或长诗逊色”,可以说本书正是这一见解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
  • 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

    作者:(法)勒内.基拉尔

    昆德拉很赞过的一本书
  • 故事开始了

    作者:[以色列] 阿摩司•奥兹

    他是当今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以色列作家,莫言、阎连科、毕飞宇尊他为文学导师 别出心裁的十堂文学课,奥兹带你游历小说的微观世界 本书是慢速阅读教程的入门:阅读的乐趣和其他乐趣一样,应该是小口啜饮,慢慢品味。——阿摩司•奥兹 作家最头疼的事,就是写故事时不知从何处下笔,对着一张白纸发呆。而他们绞尽脑汁写出来的开头,又总是被心急的读者匆匆读过。 在奥兹看来,故事的开头是应当细读的,它是作者和读者订立的合同。这合同有的暗藏玄机,有的是蜜糖陷阱,有的循循善诱,有的令人望而却步。而作者最后会不会兑现合同,以怎样的方式兑现,追究起来也颇为有趣。 在本书的每篇随笔中,奥兹都拿出一部名家作品的开头细加玩味。跟随这位睿智而风趣的作家、评论家和学者,我们到达一种新的阅读境界。跨过故事的门,便走进了作家的内心。
  • 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

    作者:[日] 柄谷行人

    《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并非学院派式的文学史专著,而是理论批评随笔的结集。1980年出版之后,至今已再版25次,成为后现代批评经典著作。作者通过对文学现代性的批判来剖解现性,分别探讨“风景”、“内心”“自白”、“病态”、“儿童”及“叙述方法”等日本现代文学独有特性的形成过程,挖掘文学现代性的起源提示现代文学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共生关系。 现代文学一旦确立了自身,其起源便被忘却。忘却的结果就使得人们相信这一文学的基本观念具有历史普遍性,这一普遍性也就获得了不证自明的霸权地位,由此排斥任何“非现代性”的事物,对任何前现代的事物进行肆意的分割、颠倒和重组。
  • 诗艺

    作者:[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身为一位作家对我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这个身分对我而言很简单,就是要忠于我的想象。我在写东西的时候,不愿只是忠于外表的真相,而是忠于一些更为深层的东西。我会写一些故事,而我会写下这些东西的原因是我相信这些事情——这不是相不相信历史事件真伪的层次而已,而是像有人相信一个梦想或是理念那样的层次。 诗与语言都不只是沟通的媒介,也可以是一种激情,一种喜悦——当理解到这个道理的时候,我不认为我真的了解这几个字,不过却感受到内心起了一些变化。这不是知识上的变化,而是一个发生在我整个人身上的变化,发生在我这血肉之躯的变化。
  • 传统与个人才能

    作者:(英)托·斯·艾略特

    本书共收录了艾略特在1919年至1936年期间18篇评论文章和演讲稿。凭借其深厚的文学蕴涵和冷静敏锐的洞察力,这名出色的批评家对英国文学史上具有时代重要性的代表诗人进行了承前启后的审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文学批评的意义和手法的独到见解。
  • 世俗的经典

    作者:【加拿大】诺思洛普·弗莱

    本书为弗莱在哈佛大学的讲座成书,探讨的核心是传奇故事的结构。作者一直将文学视为一个整体——“神话的世界或者想像的宇宙”,擅于从最古老的文学——神话原型入手,把握文学结构上的相似性。通过弗莱对传奇故事文本的精妙分析,读者将会发现,那些美妙的传奇故事其实都可以从《圣经》、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找到它们的原初形态。 传奇故事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具有古老的形式和意涵。它起源早、指称广,包括古希腊散文体传奇、11世纪骑士传奇、哥特式浪漫小说、当代浪漫小说等。它钟情于描述荡气回肠的爱情,命悬一线的历险,光怪陆离的奇遇。传奇故事和推理小说、间谍小说、科幻小说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大众文学或通俗读物,是世俗的经典。 在这里,诺思洛普•弗莱像一位经验丰富、洞察精准的老侦探,兴致盎然地为你揭示传奇故事的秘密来源。每一部传奇作品都有一个原型主题,都遵循某种既定模式,归根结蒂,传奇故事是古老神话的再生与衍伸,组合与变异。传奇,止于神话。
  • 博尔赫斯与萨瓦托对话

    作者:[阿]巴罗内

    博尔赫斯与萨瓦托,这两位阿根廷文学大师和巨匠的对话,涉及文学、艺术、哲学、神学、心理学、语言学、音乐、舞蹈、电影等,在谈话中,他们始终贯彻彻底的怀疑主义精神和坚持思想自由的态度,在交流中达到和谐,在撞击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因此,这部对话录充溢着自由的思想魅力,对文学研究弥足珍贵。
  • 小说的艺术

    作者:米兰.昆德拉(捷)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为了告别的聚会》,八十年代末在中国出版了中文译本,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从这以后、昆德拉的小说成为中国文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这位作家的艺术观点、风格、技巧,他对写作这件事的态度,他对文学传统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在这态度背后的他对人和世界的态度,都引起了中国作家、评论家们极大的兴趣。本书为昆德拉的自述,有助于解答上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