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论

  • 卡夫卡的钟摆

    作者:格非

    格非与经典作家的对话,构成了钟摆的运动。托尔斯泰、福楼拜、卡夫卡、马尔克斯是钟摆起步的那一端,而格非则是钟摆的开始回旋的这一端,而格非则是钟摆开始回旋的这一端。钟摆在黑暗中的运行昭示了小说家存在的尘世背景、写作的困难以及在各种可能性之间的艰辛探索。 目录: 点击大师 列夫·托尔斯泰与《安娜·卡列尼娜》 《罪与罚》叙事分析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麦尔维尔:《白鲸》 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 昂贝托·埃柯:《玫瑰之名》 卡夫卡的钟摆 《城堡》的诗学 加西亚·马尔克斯:回归种子的道路 博尔赫斯的面孔 英玛·伯格曼的微笑 布努艾尔与超现实主义运动 废名小说的时间与空间 非常看点 经验、真实和想象力——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学写作 相关链接 耕耘榜 格非国内发表的主要著作 格非国外发表的主要作品 荐书屋 格非喜爱的书籍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99个词

    作者:南帆

    这部著作力图阐释一批活跃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关键性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纳入福柯所说的“知识考古学”。 一批举足轻重的概念往往是特定学科的标记。这些概念如同一个学科的稳固基石。魏晋南北朝之所以被视为中国文学批评的成熟期,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是文学批评概念的大量诞生——《文心雕龙》之中丰富的概念系统证明了这一点。可以看到,学科内部的种种命题和推论通常围绕这些概念展开。阐释这些概念
  • 为诗辩护·试论独创性作品

    作者:[英] 菲利普·锡德尼,[英] 爱德华·

  • 表现主义论争

    作者:格奥尔格·卢卡契等

  • 浪漫派、叛逆者及反动派

    作者:(英)玛里琳・巴特勒

    《牛津精选:浪漫派、叛逆者及反动派(1760-1830年间的英国文学及其背景)》结合1760-1830年欧洲的政治历史背景、作家的生活环境、思想历程来分析浪漫主义时期英国著名作家的作品,论及的作家有布莱克、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奥斯丁、司各特、雪莱、济慈等等各位名家。《牛津精选:浪漫派、叛逆者及反动派(1760-1830年间的英国文学及其背景)》作者曾任剑桥大学英国文学教授,她对浪漫主义的含义和范围,对政治环境、宗教信仰、传统观念如何影响作家的创作,对浪漫主义时期英国作家创作风格的异同都作了研究和阐述。
  • 永不枯竭的话题

    作者:里尔克

  • 中国文论

    作者:[美] 宇文所安

    《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英文原名Readings in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初译为《中国文论读本》)一书,是美国著名汉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宇文所安(斯蒂芬·欧文)先生早年为耶鲁大学比较文学系编著的《中国文论》课程教材,后作为哈佛大学东亚系和比较文学系的权威教材正式出版(英文版1992年;中文版2003年)。
  • 艾略特文学论文集

    作者:[英] 托·斯·艾略特

    《艾略特文学论文集》主要内容简介:二十世纪是战争、革命此起彼伏的时代、也是科技,经济突飞猛进的时代。时代的激变给予人们思想意识以巨大震荡,思想意识的震荡又促进了文学艺术和文学理论的千变万化。任何一个世纪没有涌现过如此变化多端的文学流派,任何一个世纪也没有出现过如此层出不穷的文学理论。
  • 什么是世界文学?

    作者:大卫·丹穆若什 (David Damro

    本书涉及的世界文学范围非常广,从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残片,到埃及的象型文字文本,从中世纪德国女神秘主义者的通神异象书写,到危地马拉妇女的创伤记忆口述,从卡夫卡作品的重新修订与翻译,到当代词典形式小说的国际阅读,时间跨越古今,视野遍及全球,生动揭示了世界文学构成的多元化以及世界文学实践形式的多样性。作者从跨文化流通、翻译、阅读的角度,重新探讨“世界文学”的内涵,所提出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创造性地更新了世界文学观念,开创了世界文学研究的新方法,同时也给予比较文学和翻译研究以很大的学术启迪。此书是近10年来国际比较文学界学术影响最为广泛的著作。
  • 知性乃道德职责

    作者:[美]莱昂内尔·特里林

    本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纽约知识分子观念的缩影,特里林采用了一条更宽广的途径——文学与文化的交叉研究,来应对当时的新批评主流。通过这些不同凡响的文章,特里林向我们展示了一位非同寻常的批评家形象:他充满哲学动机而尊重文本,对历史敏感而不受其束缚,受艺术的熏陶而并不崇拜它,尊 崇思想而怀疑理论。本书汇集了特里林从1938年到1975年间最有影响力的三十二篇文章,多数已作为经典被大量引用,具有重要影响。
  • 基督教与文学

    作者:朱维之

    该书首先将一部宗教经典世俗化为文学经典,并进一步分析了圣经文学的特质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其次,探讨了《圣经》中的圣歌、祈祷、说教等内容与文学的关系;最后从诗歌散文与基督教的关系和小说戏剧与基督教的关系两个方面,分析了《圣经》中所包含的各种文学体裁。《基督教与文学》集中体现了朱维之早年对宗教与文学关系的探讨,是他宗教文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它不仅全面论述了基督教对欧美文学的影响,而且把以《圣经》为代表的基督文学视为世界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早期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借鉴。
  • 中国文学批评史

    作者:郭绍虞

    本书材料丰富扎实,显示著者在这一领域辛勤耕耘,开拓园地的业绩。如他对于数量众多的宋代诗话,较早就进行了全面的整理考订,其数十万字的《宋诗话辑佚》一九三九年即由哈佛燕京学社印行出版。本书中关于宋代诗话、诗论的翔实叙述与细致分析,即建立在这种扎实的资料工作上面。郭先生对文学批评史中的不少重要对象,都下过深入的考订诠释功夫,如社甫、元好问的论诗绝句、严羽的《沧浪诗话》等,建国后均有笺注问世,但其工作则大抵开始于二三十年代。对于每一个批评家,他不满足于引用一些习见的材料,而是认真检阅其全部著作,搜找出有关篇章,这种披沙拣金的工作,不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还需要不怕艰难枯燥的毅力来支持。对于每一个批评家,他在通读大量材料,获得了较全面深入的认识以后才下笔,一个批评家的重要观点是什么,哪些文字表现了重要观点,他都经过慎重考虑,然后进行论述,因而显示出在运用、分析材料方面具有很深厚的功力。在这方面,郭先生可说是继承、发扬了清代学者黄宗羲、全祖望认真编撰《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的精神。 本书在史的叙述与论断方面,也很有识见和特色。本书自序指出,著者对于古人的文学理论,注意客观地“说明他的主张和所以致此的缘故”。努力探求事物真相及其形成原因,是历史研究工作者所应具有的基本原则和科学态度,郭著在这方面是一个良好榜样。著者在论述一些批评现象时,往往在纵向上注意前后的继承发展关系,在横向上注意同时代文论的相互影响关系,在涉及背景时又注意说明文论与文学创作、哲学思想的关系,凡此等等,使读者获得鲜明的历史线索和图景,而不仅是按时代先后排列的代表性文论的辑录。著者认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自周、秦至南北朝,为文学观念的演进期,此期文学观念由含混趋向明晰(即人们逐步注意把文学作品与应用文、学术文区别开来),重视文学的新变。二是隋、唐、北、宋时期,文学观念由明晰趋向含混(即不重视文学作品与应用文、学术文的区别),重视文学的复古,但在复古中仍有变化发展。三是南宋到清代,此期特点是在前此两期的批评基础上加以发挥、补充、调和融合,新见较少,但谈的较有系统,名之日文学批评的完成期(参见本书自序)。这是对中国古代长时期文学批评的宏观概括,显示出著者在理论探索上的勇气。这一概括固然不能说完全恰当,但著者以古代的文论(包括赋论)、诗论为概括对象,也自有其合理性。于前两个时期,著者对一些重要的文学批评问题,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概念术语,如文、文学、文章、文笔、音律、神、气、道等,注意细致的辨析,以显示文学观念的演进与反复;于第三时期,由于这些概念术语所显示的文学观念已无大变化,而批评家及其著作则数量众多,因而把论述重点放在批评家及其流派方面(参见本书下册第一篇总论)。这种做法,也有其独到之处。
  •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作者:刘师培

    本书详细论述了中国中古文学史。理论丰富、观点新颖。书中引用了大量的资料,使理论更具真实性、鲜明性,着重研究了汉魏六朝专家文。本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讲义共分五课,第一课“概论”旨在阐明研究意义,第三、四、五课分论中古各时期文学的变迁轨迹或总体风貌,就史的分量而言,显然应该落实在这后三课的条分缕析之中。引人注目的是,在第一课之后,也是在本来不多的课目中,作者又特设第二课“文学辨体”,并说明这一部分的要旨是: “此篇以阮氏《文笔对》为主。特所引群书,以类相从,各附案词,以明文轨。”看来,作者更明确的意图是,通过一种文学观上的澄清来带动中古文学史发展轨迹的再认识。那么,这一课在衔接上就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从中还明显地透露出作者的学术渊源。
  • 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

    作者: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精选波德莱尔的文艺批评论著27篇,内容涉及诗歌、小说、戏剧、绘画、雕塑、音乐诸领域,基本囊括了其美学思想的方方面面。波德莱尔具有相当精细的鉴赏力,突出地反映了时代思潮的更迭,既上承浪漫主义传统,又蕴含现代主义新观念的萌发。
  • 批评的踪迹

    作者:张旭东

    当代批评。 本书汇集张旭东多年来的主要中文文章和部分英文文章中译。作者在学生时代亲历80年代“文化大讨论”,致力于现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和文化理论的译介;90年代赴美求学,师从当代文学理论巨匠杰姆逊,力图在批评理论、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现代主义和现代性批判、后现代主义和全球化理论的世界语境里分析和研究现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部文集,本书因贯穿于其中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旨趣而显出一种系统性。作者身处美国学术生产机制中,却明确以当代中国文化意识和思想生活为归属。全书在西方文化理论评介、当代中国文化意识史的梳理和阐发、文化政治和政治哲学的理论蕴含和现当代中国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等四个维度上展开分析,并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建构。另一方面,这些文章又以自身的轨迹勾勒出当代中国文化意识的时代性变化和发展。
  • 文学术语汇编

    作者:(美) 艾布拉姆斯,(美) 哈珀姆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艾布拉姆斯主持编写的经典文学术语工具书,自1957年首次出版以来畅销不衰,本版本是经过全新修订的第9版。本书收录各种文学术语1000余条,不仅囊括了现当文学批评理论的主要术语,而且包括了数千年来西方文学史上出现的重要名词和术语,其中自9200余主要词条以文章形式出现,追本溯源,解析详尽,相关书目权威丰富,是广大西方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必备工具书。
  • 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

    作者:[法] 勒内·基拉尔

    《培文书系·法兰西文化译丛: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是一本介于哲学、社会学和文学批评之间的著作。作者分析了塞万提斯、斯丹达尔、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普鲁斯特等五位西方经典小说家的作品,不过他的目光并不局限于文学研究,而是投向了人的意识的深层世界。什么是人的欲望?人的欲望真的是本能的产物吗?作者企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培文书系·法兰西文化译丛: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1961年出版后,“基拉尔主义”在法国乃至欧美曾为知识界所热议。
  • 理论的幽灵

    作者:[法] 安托万·孔帕尼翁

    索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法国文学教授安托万• 孔帕尼翁在本书中回顾了文学理论与常识间所发生的种种冲突,重新审视文学理论在法国国内外风靡一时的那个时代,并对其进行总结。
  • 近代文学批评史 第一卷(中文修订版)

    作者:[美]雷纳·韦勒克

    八卷本的《近代文学批评史》,论述了从1750年到1950年跨度长达两百年的西方各国文学批评的历史。由于作者造诣深厚,资料丰富,表达清晰,因此把一部常人想来艰涩难懂的理论专著写得深入浅出,颇多幽默风趣之处,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是一部可与勃兰兑斯《19世纪文学主流》媲美的宏篇巨制。
  • 普鲁斯特论

    作者:(爱尔兰)塞·贝克特等著

    本书是《思想文库·文学与思想丛书》之一。作为法国的重要作家,普鲁斯特及其作品一直是文学和哲学等专业学者谈不完的话题。本书以普鲁斯特论为主题,精选了一些欧美作家批评家对于普氏的研究论文,其中包括贝克特的《论普鲁斯特》、本雅明的《作为生产者的作家》等。此外,本书还辑录了一些新历史主义理论的文论,如格林布莱特的《通向一种文化诗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