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甲骨文

  • 甲骨文讲疏

    作者:沈之瑜

    序 第一章 甲骨的出土、鉴定与外流 第二章 甲骨的整治、卜法、来源与刻辞 第三章 汉字的起源与甲骨文构形的特点 第四章 识字、释字和通读卜辞 第五章 卜辞的辞式与辞序 第六章 卜辞的文法 第七章 甲骨的缀合 第八章 甲骨文辨伪 第九章 断代(上) 第十章 断代(下) 第十一章 甲骨文所反映的殷代社会(上) 第十二章 甲骨文所反映的殷代社会(下) 第十三章 甲骨文的研究经过
  • 甲骨文字释林

    作者:于省吾著

  • 汉字密码(上下)

    作者:唐汉

    据《汉字密码》(上、下册)的“代前言”的介绍,作者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他是“去年(即2000年)才开始正儿八经对汉字的起源及流变进行研究”的,“这一年多,他放下了手里的所有工作和经营,一门心思研究古人的造字法,……终于提出了自己大胆的立论……”。通过这火箭速度的“研究”之后,他向汉朝到现代的文字学大师“叫板”、“说不”了!他认为过去的“古汉字研究有问题”,“许多汉字本义的解释错了”,“传统方法显然已经落后了”,应该“被推翻”;而他这本“新”的“著述”“将会在汉字研究领域产生震动”。为了扩大“震动”效果,他“琢磨”了“两年多”(请注意:前面提到他的“研究”才“一年多”),然后“建议”在奥林匹克公园“建起一座汉字博物馆”。那么,这个“博物馆”将展示些什么内容呢?作者在给北京市市长的信中漏了底儿:“我殚精竭虑……整理出一千多个基础汉字的形、音、义来源,在汉字发生和流变的学术研究上也有一些理论突破(本人可随时呈上即将付印的书稿《汉字密码——中国人的造字故事》),可为‘汉字博物馆’的建立提供一个至今无人能够提供的设计平台”。 面对这前无古人、惟我独尊的豪言壮语,人们不禁要问:这《汉字密码》(上、下册)在汉字研究方面究竟提出了什么样的“新立论”、“新突破”呢? 笔者耐着性子,从头到尾地读完了这本“奇书”,发现它并未曾完全“推翻”文字学的“旧说”;相反地,书中不仅沿袭了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而且把别人摹写的一些古文的字例复印过来据为己有。——但是,如果说作者没有自己的新“创造”,那也有些冤枉。他最突出的“创新”,就是无中生有地用“生殖文化”和“屁文化”(请注意:这是作者的原话,而不是强加于他的话!)去肆无忌惮地曲解不少汉字的字源。 本人不准备过多地引录这本“奇书”独有的奇谈怪论,以维护报纸的纯洁性,只在不得不引录的时候才举少数的例子,因为这《汉字密码》(上、下册)中确实充斥着大量的不堪入目的描述“性”的文字。 如所周知,汉字中极少数与“性”有关的字源,自古以来早有一些文字学家揭示或论述过,例如“也”字是“女阴也”;“且”(“祖”的本字)源自男性的性器形状;“匕”、“”分别是雌、雄动物的符号(像“”、“牡”等字的偏旁)等。但是仅此而已,汉字在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的“生殖文化”和“屁文化”;汉字研究也不存在所谓的“受士大夫观念的影响,耻于谈性”的现象。 而《汉字密码》的作者却用了占全书分量很大的一部分篇幅,以主观想像去代替严肃的科学的学术研究,断言不少的汉字都是来源于人类甚至兽类的“性”。 作者所采用的“论述”方式是:先毫无根据地虚构出一些“符号”,然后据此“推论”出一批汉字的“字源”来。例如“倒(△)”是“女性符号”,由这个符号“孳乳”出来的汉字有“帝”、“不”、“丕”、“否”、“黄”、“同”、“才”、“在”等;“△”是“男性符号”,由它“孳乳”出“享”、“亨”、“余”、“叙”、“食”、“令”、“命”等字;“”和“△”的结合又产生出“合”、“会”、“高”、“京”、“膏”等字。其实,这些汉字的字源,有许多早有公认的定论,却被作者统统“推翻”了。 除用这个方法之外,作者又牵强附会,把更多的本来与“生殖文化”、“屁文化”无关的汉字也挂上了钩,这里只举数例: 把甲骨文“男”字的下半部、“吉”字的上半部、“父”字的竖笔等不同的形体都说成是“男性生殖器”,甚至把“酉”字倒置过来也算是一例; 把甲骨文“卑”字的上半部、“公”字的下半部、“申”和“文”的整体都说成是“女性生殖器”; 把甲骨文、金文“系”、“玄”、“率”、“胤”、“绍”、“素”、“繁”、“组”、“幼”、“绝”等字的构成部分“∞”都说成是“脐带”; 把“方”字说成“用生殖器朝向对方”;把“臾”字说成“表示男子的自慰,即双手将生殖器勃起后的手淫”;把“予”字说成“男女性交以射精为终结,……有给予之义”;“宴”字的本义是“用女人款待来客。……源自上古时期,女俘虏属大家共有,并用之招待客人的习俗”;“毋”则“表示禁止与母亲发生性关系”;而“用”字居然是“大便后用树枝、草根擦屁股”!……——够了,够了!这部“奇书”中龌龊不堪的“奇思妙想”还不止这些,不能再引述了,真是匪夷所思,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亏他想得出来! 从一些字倒可以看出这《汉字密码》(上、下册)的作者在“论述”汉字时是随意性的和自相矛盾的。例如,作者把“同”、“舍”等少数汉字下面的“口”解释为“女性生殖器”,却对包含“口”这个偏旁的大量汉字视而不见,避而不谈。这谈得上起码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吗? 据《汉字密码》的作者说,他建议筹建“汉字博物馆”的本意是“……为世界提供一处开放式的汉语教学基地,为子孙后代(每年都有二千多万孩子入学)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笔者只担心:这个设想中的“博物馆”的“设计平台”如何选对选准?如何用正确的汉字科学知识去教给下一代,而不是用胡说八道的伪科学去以讹传讹,误人子弟?这是必须慎之又慎的事。
  • 法兰克福学派史

    作者:【瑞士】埃米尔•瓦尔特-布什 (Emil

    虽屡遭宣告死亡,法兰克福学派却令人惊异地不断展示自己强大的生命力:更有迹象表明,它正被新一代重新组合并得到继承发扬。这一方面必然与该学派独具特色的创始人马克斯?霍克海姆和特奥多?W.阿多诺有关——他们的文章及学术著作仍受到人们的不断探讨研究;另一方面,如尼克拉斯?卢曼所推测:“马克思主义的火山” 绝没有“灰飞烟灭”,它们仍然生生不息。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是人物生平、研究所历史、当代史与哲学政治学之间紧密联系的一大集成……它介绍了评判理论的各个分支,展现了核心人物霍克海默与阿多诺,代表人物本雅明、波洛克、诺伊曼、马尔库塞等人的专长、贡献及其分歧。我本人从中学到了很多。 ——阿尔布莱希特•韦尔默(新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
  • 我是谁?

    作者:[德]理查德•大卫•普列斯特(Richa

    这不是一部哲学史导论,也不是脑筋急转弯的哲学入门;它以“人是什么”的问题为起点,以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为工具,探讨人的认知、伦理、信仰、自由和爱的意义等我们在生命里终究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我是谁?》的一大特色是极少使用哲学专门术语,也很少直接引用哲学著作。作者是要借用哲学以外的知识来阐述哲学问题,介绍重要的哲学学说。他的博学造就了一本令哲学界引以为荣的入门书。 ——林正弘,东吴大学哲学系教授 当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您已经走出了迈向幸福的第一步。…… 这本书让人无法拒绝。 ——埃尔克•海登莱希(Elke Heidenreich),德国知名评论家,媒体工作者 (这本书)为我们填补对芸芸众生无法完全一目了然的知识提供了一种引导性的帮助。 ——《索林根晨报》(Solinger Morgenpost) 一部美妙的、辉煌的作品! ——马库斯•兰茨(Markus Lanz),德国电视二台主持人及媒体人 欢快、诙谐并且通俗易懂。 ——《奥伯迈恩日报》(Obermain-Tagblatt) 想成就一本畅销的哲学书,简直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错!这本书证明这个论断错了!从来没有一本哲学实用书可以像它一样厉害! ——《汉堡晚报》(Hamburger Abendblatt)
  • 甲骨文图解

    作者:

    《甲骨文图解:汉字溯源》收集人体有关的字,把人体的各种形态、姿势、动作描绘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人体素描大全。我们在学这些字的时候,真是为先民丰富的想象力、深厚的创造性拍案叫绝,我们的民族早在数千年前就是一个具有主度智慧的民族。
  • 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

    作者:李元星

    本书在现在所发表的十几万片商代甲骨文中,新发现了大量的关于盘古王母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以及夏字和以夏字为核心的大量的"殷革夏命"的卜辞。如"古(止也)王事"即罢贡。"不作王侮",即不当王奴;夏桀将象征王权的九鼎全部移交给商汤,商汤得到九鼎"致鼎泣"的卜辞。 这些卜辞不仅把甲骨断代学的上限由殷伸展至夏末商初,并为中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夏代史是信史的确凿原始文证,同时也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传统的古史体系"自从盘古开天辟地始,三皇五帝到如今"在商代就已经存在,是中国信史的体系。
  • 德意志文化(1945~2000年)

    作者:〔德〕赫尔曼•格拉瑟

    说起文化你会想到什么?芭蕾?唐诗宋词?柏林爱乐?提香的画?苏州园林?时装秀? 说起德国你会想到什么?奔驰?马克思?贝多芬?FC拜仁慕尼黑?莱卡?默克尔?新天鹅堡? 那些都是文化,但文化不止那些。那些都是德国,但德国也不止那些。 当代德国始于1945年二战结束。它从纳粹的阴影里挣脱,从废墟里重生,对“真善美”艺术的执着成了困苦迷雾中的唯一航灯。审视历史,从思想根源上清算纳粹的疯狂与罪恶,也由此开启对现代化的反思。经济和政治的正常化带来社会变革,传统的文化观念受到挑战。对“启蒙”和“理性”的旧有信念被拷问。文化社会化和社会文化化成为潮流。统一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到来。在新世纪的路口回望,文化概念已完成了由“阳春白雪的文化”向“社会政治的文化”的转变,德国也完成了由“二战后的德国”向“当代德国”的转变——我们正在生活的文化和我们今日所见的德国。 这是一本当代德国全方位的社会史,亦是一部关于新的文化理论和实践的著作。它为你提供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德国——更广阔的文化和更真实的德国。 (上册) 格拉瑟为读者展示了德国文化如何因为国家被不同的意识形态割裂而分道扬镳,各自生长,直至半个世纪以后才重新汇合的历程。他……用平等的视角……构筑了一部战后德国的精神史。 ——陈煜,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一部主任 德国文化界和史学界的必读经典著作。除了专业贡献……独创了一种叙事艺术。……这部大师之作的基础是格拉瑟本人亲身经历了所有这些他报道的历史,而且他作为作家、活动家,数十年以来甚至左右了德国文化史的进程。因此,很难有另一个史学家能够像他那样,同活生生的德国历史以及其中的事实和数据紧密相连。 ——奥利弗•舍伊特,汉堡高等艺术学院教授 (下册) 从1945年到2000年,德国从分裂到统一,从战争到和平,从废墟到富裕,可谓跌宕起伏,令人眼花缭乱。……大量的细节不是来自封尘已久的档案馆,而是直接取自历史过程的现场,鲜活而真切。读者虽然在读历史,却似乎可以身临其境,随历史的脉搏而律动。 ——陈洪捷,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 文化在社会学和政治学研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格拉瑟的德国文化史不仅记录了德国当代文化的发展脉络,更是一部详尽的当代德国社会史,从中可以印证文化对社会与政治的交互影响。 ——比姬特•弗敖-艾芬格,德国汉堡大学社会与经济学院教授
  • 甲骨文与殷商史(新二辑)

    作者:宋镇豪 主编

    《甲骨文与殷商史》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中心”组稿、编辑的古文字及中国上古史研究领域的系列大型学术论文集。《甲骨文与殷商史》1983自1991年出版过三册,此后中断17年,至2008年重新编辑、出版新一辑。 《甲骨文与殷商史(新二辑)》继承此前的编辑宗旨,致力于发表近来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及海内外专家学者在甲骨学、殷商史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在论文的选择上,力求反映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与热点问题,如清华简研究、小屯村中南新出甲骨材料、安阳民间新见甲骨材料、花东甲骨研究、甲骨缀合的优秀成果等。较全面地反映了国际范围内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和热点。 本论文集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殷商史专题研究,二是古文字考释训读,三是甲骨文材料发表与整理。
  • 殷商甲骨文形义关系研究

    作者:朴仁顺

    《殷商甲骨文形义关系研究》在穷尽性测查的基础上,从各个角度全范围地描述了一期甲骨文(主要是卜辞)形义之间的各种关系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探求卜辞形义关系中的理论问题。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发现成体系的最早的文字。自1899年发现一百多年以来,甲骨学在文字考释、商史研究、考古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对甲骨文字本身形义关系的研究却不够,而全面研究甲骨文形义关系,直接关系到对卜辞的理解,关系到对古汉字内在规律和系统等根本问题的认识,所以,是甲骨文字学领域亟待探讨、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 商周甲骨文

    作者:王宇信,徐义华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综述了20世纪商周甲骨文的重要发现和甲骨学的发展历程,并对新时期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作出展望。本书配有彩图7幅、插图29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 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

    作者:丁山

    内 容 提 要
  • 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

    作者:胡厚宣

    胡厚宣先生在1950年出版的《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一书,从文字的释读,史料的考证到史实的推证等等方面,都指出了当时研究古史,尤其是殷商史研究当中易犯的毛病。胡厚宣先生指出的毛病,有的是半个世纪后的现代学术中仍然存在的,比如以伪古文尚书作为研究上古史的材料。而他批评的主要对象是吴泽教授的《中国历史大系·殷商史》。
  • 甲骨金文与商周史研究

    作者:张政烺

    本书收入张政烺先生研究甲骨文、金文与商周历史的文章30多篇,大部分已公布过,只有致裘锡圭讨论殷墟卜辞问题的信为首次发表。本书是治先秦史和古文字学者的必读书。
  • 殷契释亲

    作者:赵林

    本书稿是研究商代亲属称谓及亲属组织制度的一部力作。作者采纳欧美人类学在亲属制度研究方面的最新理论和民族学参考案例,进一步剖析了商王室在婚姻、宗族、继嗣、社群意识形态与象征性等方面的规律,为认识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与社会形态提供了可资深入探讨和评估的平台。到中晚商,随着核心家庭的形成,王位开始偏向于在生身父子两代间传承。婚姻、家庭形态的历时演变带动了王室王位传承法则的改变。
  • 甲骨文合集

    作者:郭沫若

    《甲骨文合集(套装全13册)》是郭沫若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集的一部大型甲骨文资料书。它收集自清末甲骨出土以来,除小屯南地以外的所有甲骨文拓本,集甲骨文资料的大成,是研究商代史及上古汉语的必备重要书。全书图版部分将甲骨分期分类编排。首先按时代先后分为五期,然后在每期内再按内容分为二十二类。
  • 甲骨文编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

    古代铭刻研究在历史、考古学中有其一定的地位。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具书是迫切需要的。我所有鉴于此,于一九五六年八月先后邀请了有关专家讨论,在已有的基础上,改编甲骨文编和金文编。金文编的改订本,已于一九五九年出版。 甲骨文编的改订本为河南省历史研究所孙海波先生共同商讨了改编的体例,郭沫若院长也提了书面的指导意见。初稿完成后,曾经过了一再的修订。 改订本校之一九三四年的初编本,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材料上比较完整,在考订上采纳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此书正编和附录所收共计四六七二字,而其中有些字还可以归并,目前甲骨刻中的五六百字,已增益了许多。 为了便于检字,我们为全书编制了顺序的号数。
  • 甲骨文与殷商人祭

    作者:王平,[德]顾彬

    《甲骨文与殷商人祭》一书以西方汉学家审视殷商社会的独特视角为切入点,选定殷商甲骨文中的“人祭”刻辞为研究对象,对殷商人祭活动中所用人牲的种类,处置人牲的方法,用人牲祭祀的对象、目的以及殷商人祭盛行的原因和特点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并考察了殷商时期的社会与宗教生活。随文插配260余幅甲骨刻辞拓片,文图并茂,资料翔实;语言简练平实,论证缜密,对甲骨学及殷商社会史研究具有重要学术参考价值。
  • 红星照耀太平洋

    作者:【日】吉原恒淑,【美】 詹姆斯•霍姆斯

    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推荐书目! 《大西洋月刊》2010年国际关系类最佳图书! 《红星照耀太平洋》将会成为研究中国海权崛起的鼎力之作。它篇幅不长,但内容详尽,它观点平衡,但言无不尽。在清晰的叙述中充满着热情。这不是一本关于海军问题的枯燥论述,而是富有强烈的历史感和地理意识。 ——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D. Kaplan), 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著有《季风》 吉原恒淑和詹姆斯•霍姆斯从美国的立场和设想出发,论述了中国海军行动的理念、策略以及中国海军的能力,评估了中国海权的崛起将如何影响美国在亚洲的海洋战略。 作者认为,除非美国做出调整,否则中国将对美国的战略地位构成挑战。
  • 雍正帝

    作者:[日]宫崎市定

    《雍正帝》是宫崎市定精研《雍正朱批谕旨》的重要成果。本书分七章论述了雍正时期的若干关键问题,涉及康熙末年的储位之争及雍正帝即位后翦除异己问题、苏努教案与政教关系问题、文字狱与华夷观念问题、以奏折制度为核心的密探政治与君臣关系问题等,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这位“近世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独裁君主”的统治状况,同时生动立体地勾画出雍正帝勤勉与好胜、辛辣暴躁却又充满人情味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