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甲骨文

  • 摩登时代

    作者:[英]保罗·约翰逊

    本书英文原名Modern Times: The World from the Twenties to the Nineties ,是保罗·约翰逊较为重要的世界史著作,美国版全书厚达近900页。全书分为20章,从科学革命的划时代事件“相对论”提出讲起,一开始就带有深厚的批判意味、怀疑意味。迄今为止可以说最为我们熟知的的20世纪历史,在他的笔下时常呈现的是另外一种面貌,比如对于相对论及其提出者、贡献者、追捧者的新认识,以及他对于诸多被称为“重大历史事件”的重新解读等等。 保罗·约翰逊以这样一种意想不到的视角切入,其后的洋洋百万言讲述或曰剖析的实质上是现代世界的起源和裂变——欧洲在1914-1918年自杀式的迷狂、1939-1945年歇斯底里的虐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洲的迷醉和理性微声、美国从世界一隅的天命崛起及其一代代个性迥异的领导人的表现、1930-1940年代旧欧洲东西两部分的分道扬镳和惊人类比、亚洲的日本在二战前的“地狱神权国家”面貌、中国自晚清开始的一系列无力挣扎……20世纪每个年代都被赋予了一种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来自他对世界主要经济、政治势力力量对比和全球形势演变的深刻洞察。与在《知识分子》一书中一样,保罗·约翰逊到处挖苦讽刺,以充满批判的冷嘲热讽描绘20世纪,特别是各时代典型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没有人云亦云的评论、跟从、赞颂,这部1991年修订完成的巨著现在读来依然那么铿锵有力、启发意义极大。20世纪的历史,不能没有《摩登时代》这一精彩的注脚。 一部真正卓越的历史著作……《摩登时代》把历史意识和批评意识结合了起来。它远不止是一部简单的编年史,虽说里面充满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名流要人。……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得到大量的智性愉悦。 ——罗伯特•尼斯贝特(Robert Nisbet)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一本才华横溢、质地厚密、在智力上颇有挑战性的书,其看待历史事件的新观点,以及观照60年来世界上那些重要行动者和影响力人士的性格特征的崭新视角,频繁地让我们讶异,甚至是震惊,这些人分布于政治、军事、经济学、科学、宗教和哲学等各个领域。 ——埃德蒙•富勒(Edmund Fuller)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这部我们时代(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史,涵盖深广,曲径通幽,击中了所有的亮点和热点:俄国革命,希特勒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迄至1980年代。……真是一位当代门肯,约翰逊妙趣横生,泥沙俱下,其可读性之强,令人欲罢不能。 ——《外交杂志》(Foreign Affairs) 就其惊人的新鲜感而言,约翰逊的洞察力常常是卓越的,而且很有价值。 ——彼得•洛温伯格(Peter Loewenberg) 《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一部不可思议地敏锐而综合的记述。 ——戴维•格雷斯(David Gress) 《评论杂志》(Commentary) 一部引人注目的著作。……它是一部有力、鲜活、引人入胜、很有刺激性的1917年以来的世界史。 ——休•托马斯(Hugh Thomas)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这是一份包罗万象的解释,诠释了自1919年凡尔赛调停失败以来的世界史。其中心主题是道德相对主义的破产,社会工程学,以及极权主义政权,这些全都在他的分析中联系起来了,还有开放社会和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本书注定要引起争议。……然而,它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约翰逊的知识视野渊博浩淼,他的引文令人印象深刻,对于适当的问题,他很有窍门。他把这个世纪看作是一个屠戮的时代,但也是一个人类进步的时代。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保罗•约翰逊的《摩登时代》是一部非同寻常的书:是当代世界一部包罗万象的叙事史,与此同时,也是对一般意义上的历史以及特殊意义上的当代史所作的持续而热情的思考。 ——《美国旁观者》(American Spectator)
  • 蒙古帝国的兴亡(上下)

    作者:[日]杉山正明

    ☆杉山正明蒙古史代表作☆ 蒙古时代历史的研究是一项具有相当古老传统和积淀的领域。近些年来,特别是在日本,新的潮流不断兴起。所谓“新潮流”,就是让东方的汉文史料和西方的波斯语史料双剑合璧,跨越多语种史料的壁垒,从人类的统一视角来眺望当时跨越东西范围的整个“时代”的研究角度。从中得出的结论也完全不同于此前关于蒙古帝国和那个时代的普遍认识。本书也尽量吸收了这些最近的研究成果,也直截了当地叙述了专业论文里不会提到的一些事实。 ——杉山正明
  • 滑铁卢

    作者:[英]伯纳德·康沃尔

    “无与伦比的故事,登峰造极的讲述……不可能更美妙了。” ——马克斯•黑斯廷斯,《星期日泰晤士报》 “由于硝烟弥漫,威灵顿公爵的视野有限……法军实心弹和榴弹在他附近飞舞,噪音在震动他的鼓膜,不仅是炮声和炮弹爆炸声,还有伤员的哭喊、远方山岭的鼓声以及……各团的军乐……威灵顿最大的天赋是在这混乱中保持冷静……他在用望远镜观察远方山岭,企图解读拿破仑的意图,但他也将望远镜指向东方。” 在《滑铁卢》的末尾,读者会感到,仿佛他们自己也能指挥一个营。历史书写得这么精彩,谁还需要读小说去寻求刺激? ——《华尔街日报》 滑铁卢战役或许是一个已经被挖掘很多的话题,但这部新书一定会让军事历史迷心满意足……康沃尔给这部详尽而可读性极强的叙述注入了人性的因素。 ——《出版商周刊》 任何人,甚至伟大的军事历史学家约翰•基根爵士,都不能比康沃尔更精彩地描述或解释一场战役……康沃尔的记述非常清晰,而且节奏感极强,让这一系列混乱而令人迷惑的战役也变得清晰可辨,容易理解和欣赏。 ——《图书馆期刊》,星级评论 一个伟大而恐怖的故事,讲得精彩纷呈而清晰晓畅,作者对战斗中的人,以及他们为什么那样做,有着深刻理解。 ——《经济学人》
  • 茶叶大盗

    作者:[美] 萨拉·罗斯

    这是一部描写大英帝国东印度公司雇员罗伯特·福钧在华经历的历史故事书,情节非常吸引人,写法像小说,将罗伯特·福钧个人的“冒险故事”讲述的异常精彩。罗伯特·福钧的故事核心是受东印度公司在利益和社会需求驱动的商业行为资助,凭借着自己的植物学才华和强烈兴趣在中国寻找优茶种的故事。
  • 奠基者:独立战争那一代

    作者:[美]约瑟夫 •J. 埃利斯

    在这本标志性的历史著作中,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美国的斯芬克斯》作者展现了一群天赋异禀但同样拥有深刻缺点的人——汉密尔顿、伯尔、杰斐逊、富兰克林、华盛顿、亚当斯和麦迪逊——是如何应对他们面临的巨大挑战,从而为美国确立了前进道路。 美国在1790年是非常脆弱的。在随后十年中,建国之父们——在这本著作中被重新审视——将他们在 《独立宣言》中的理念和宪法条文结合起来,创造了美国政府的实际运作机制。通过剖析六个令人着迷的故事——汉密尔顿和伯尔的决斗、华盛顿的告别演说、亚当斯政府和亚当斯夫妇的政治伙伴关系、有关建都地点的争论、富兰克林试图让国会处理奴隶问题,以及杰斐逊和亚当斯夫妇之间的通信往来——《奠基者》让美国历史中最重要十年中的核心问题和人物,生动地在我们面前再现。 生动而富有启发性……让读者对美国建国阶段有了深刻的了解……一部一针见血的、富有洞察力的著作。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大师级的……引人入迷的……埃利斯是一个行文优雅的作家……他抓住了革命事业的奠基者们的激情……一部非常精妙的著作。 ——《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 绚丽……富有启发性……一部杰作。它那富有洞见的结论是建立在广泛研究基础上的,作者的行文生动、简洁。 ——《圣路易斯快邮报》(St. Louis Post-Dispatch) 埃利斯在这部著作中展示了他渊博的知识……他为读者将问题抽丝剥茧,揭示了美国人民第一次遭遇“党派”这种有组织的意识形态和利益集团时所面临的各种核心假设和主要担忧。 ——《华盛顿邮报书评世界》(The Washington Post Book World)
  • 图解汉字起源

    作者:王祥之

    本书依据社会和自然界的物形,将汉字分成26篇203部,配以照片插图,生动地展现了汉字的流变,便于读者了解汉字的本源,理解记忆。 章节目录: 第一编 汉字的部类 第二编 造字五法 第三编 汉字的演变
  • 历史的荒原

    作者:黄奇逸

    《历史的荒原:古文化的哲学结构(增订本)》对炎黄文化是一种新的认识体系。以前,学术界认识中国上古文化,主要从物质的角度着眼,《历史的荒原:古文化的哲学结构(增订本)》却换成了宗教与文化精神的眼光,并调整了研究者观察古人类的时空距离。这样,《历史的荒原:古文化的哲学结构(增订本)》以全新的眼光讨论了中外古文字的源流、先秦诸子、十三经、上古政治文化等重大问题的流变,并对儒、道的实质,中国与古印度、巴比伦在语言文字、文化、宗教上的关系作了重新认识.对胡适、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包括阎若璩的《古文尚书疏证》)否定中华民族炎炎赫赫上古文化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性的批判。更重要的是《历史的荒原:古文化的哲学结构(增订本)》在研究的方法上有新的建立,使《历史的荒原:古文化的哲学结构(增订本)》更逼向对事物深一个层次的认识,这样,以前上古文化研究中许多无法索解的大问题,《历史的荒原:古文化的哲学结构(增订本)》中都得到了较圆满的回答。
  • 裘錫圭學術文集(全六卷)

    作者:裘錫圭

    《裘锡圭学术文集(套装共6卷)》是裘锡圭先生平生学术文章的一个总集,共六卷:第一卷《甲骨文卷》,第二卷《简牍帛书卷》,第三卷《金文及其他古文字卷》,第四卷《语言文字与古文献卷》,第五卷《古代历史、思想、民俗卷》,第六卷《杂著卷》。全书三百万字,繁体横排,其中多数文章有作者根据新材料及最新研究成果所加“编按”,为目前裘先生论著中收文最为完备而编校最为精审的文集。
  • 甲骨金文拓本精选释译

    作者:马如森

    《甲骨金文拓本精选释译》冠以“甲骨文概说”、“金文概说”,发凡起例,作为读者入门阶梯。然后列举有代表性的甲骨九片、金文七篇,循字逐句,细加论析注解,附以语体译文,其深入细致,不厌其详,可谓前所未有。书末还为学习书法者着想,附以精美的临写作品,以作示范。全书设想之周到,工作之详密,体现出马如森先生长达十年的功夫,很值得读者品味。
  • 鐵雲藏龜新編

    作者:嚴一萍,劉鶚

    鐵雲藏龜,為甲骨文字付諸影印之第一書,成於光緒29年。當時印刷未精,書內拓本模糊不清者多,不便閱讀。撰者費15年之力,核對所有甲骨著錄之書,抽換拓本,幾達十分之四,頓使藏龜清晰無憾。全書以斷代分類重編,注重補背拓、綴合、去複、去偽。
  • 大家02·甲午两甲子:忆与思

    作者:姜鸣 主编,贾葭 执行主编

    今年是甲午年,发生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距今整整两个甲子了。岁月远去,伤口也渐渐抚平。中国在甲午战争中为什么失败,中国的第一次现代化努力为什么没有成功,却是中国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纪念甲午战争两甲子的宗旨所在。
  • 特拉法尔加战役

    作者:﹝英﹞朱利安•S.科贝特(Julian

    1805年10月21日,作为拿破仑与英国之间一系列博弈的结果,由纳尔逊率领的英国舰队与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在西班牙特拉法尔加角外的海面相遇。激烈的战斗了持续5小时,法西联合舰队遭受决定性打击,主帅维尔纳夫被俘,而英军主帅纳尔逊海军中将也在战斗中阵亡。 这场海战被视为海军 史上最为著名、最为辉煌的胜利。 《特拉法尔加战役》是一部关于1805年特拉法尔加海战的全景战史。作者科贝特兼具海军历史学家与海军战略学家的双重身份,他的著作将细节的把握与精密的思考相联系,通过对这场著名海上战役的通贯叙述,呈现出拿破仑战争时代庞大纷繁的政治军事史图景,在字里行间又流露出关于海军战略原则的种种思绪。 科贝特写作本书时使用了大量档案文件(政府档案及海军部档案)及参与战斗的舰艇日记、航海日志、将领的书信等一手材料,再加上对当时战略环境、英法两国的斗争、海军将领们的行动的描述,还原了特拉法尔加海战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发生过程,并对海军战略和战术进行了细致的讨论。自1910年首次出版后,该书多次再版,至今仍被公认为对这场海上战役最为精良的研究作品。
  • 甲骨文字诂林(全4册)

    作者:于省吾 编

    甲骨文字诂林经过一十八年的努力,终于全部完稿。当此之际,不禁思绪万千。早在一九七三年,思泊师与肖丁同志即筹划酝酿甲骨文考释类编的编写工作。一九七四年,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即已着手进行。一九七五年,我刚刚结束大安汉书遗址发掘不久,即怱怱赶往北京,参加由思泊师主持召集的甲骨文考释类编编写工作会议。当时参加会议的还有肖丁、王贵民、王宇信、谢济诸同志。会议上确定了编写体例及分工。
  • 午夜将至

    作者:[美]迈克尔•多布斯(Michael D

    《华盛顿邮报》《圣路易斯邮报》年度最佳图书 1962年的10月正值冷战的高峰,美利坚合众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相互扞格,几近核冲突的边缘,而其焦点就在于如何处置古巴境内的苏联导弹。《华盛顿邮报》资深记者迈克尔•多布斯的这部“编时史”作品,记录了这几个紧张的日子里的时时刻刻,揭示出我们曾经离世界毁灭是多么近在咫尺。 本书首次披露的如下内容均扣人心弦,包括赫鲁晓夫企图摧毁美国关塔那摩海军基地的计划;古巴境内的苏联核弹头的处理办法;以及一架迷路至苏联上空的U-2侦察机的精彩故事,而彼时正是导弹危机升级至顶峰的时刻。 《午夜将至》的笔触尽管犹如一本惊险小说,但它对这段被小阿瑟•施莱辛格称作“人类历史上最为危急的时刻”的描述参考了最详尽的研究材料,同时还是这场古巴导弹危机的定调之作。 “精彩非凡……情节扣人心弦,堪比任何小说。多布斯真是位无懈可击的学者和记者。”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我本以为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书已经写到头了,可这本写得真好。 ——马德琳•奥尔布赖特,前美国国务卿 “本书发人省醒……洞见颇丰,必将改变专家对待这段历史的看法,亦将对新一代有所教益。” ——理查德•霍尔布鲁克,《纽约时报书评》 “对导弹危机的描述引人入胜,分秒入微。同样的题材无出其右者。” ——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作者
  • 汉字树1

    作者:廖文豪

    《汉字树:活在字里的中国人》突破了传统文字学的窠臼,作者廖文豪先生摆脱了一贯以来依托于偏旁部首的解读方式,通过数据库技术整理提炼出来,从汉字的人文特征入手,将意义上互有联系的汉字都归拢在了一棵神奇的汉字树里。每一个字,都有属于自己的生长故事。书中历史和地理知识信手拈来,语言严谨又不失趣味性,能让读者身临其境地去感受造字时的挣扎与想象,也帮助以汉语为母语的人重新建立与汉字的关系。《汉字树:活在字里的中国人》在详细介绍500个与“人”有关的汉字的同时,也海量收集了这些与“人”有关的汉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文、繁体中文、简体中文等,读者可根据汉字树状图之间的逻辑关系,由浅入深地逐步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图文并茂的表现方式,带你轻松玩转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帮你找到藏在汉字里的中国人。《汉字树:活在字里的中国人》装帧匠心独具,通过不同的护封折叠方式,你能拥有高级黑和土豪金两种封面。展开后又是一份精美的汉字树挂图。
  • 永乐帝

    作者:(日)檀上宽

    本书的目的不是强调永乐帝如何夺回政权和重新评价他的政绩,而是通过中国传统理论观察他采取的系列政策,重新分析他在中国史上的地位。永乐帝确立的体制,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东亚各国奠定了“近代”以前的社会基础。不论该制度好坏与否,一直受中国影响的周边各国在那个时代,形成了以明朝为中心的国际秩序,所有行动也被束缚在该秩序内。 ——檀上宽
  • 惟我独赢

    作者:卡伦·索思威克

    卡伦·索思威克的这本著作全面记述了拉里·埃利森光彩而又富有争议的事业。埃利森凭借自己的决心和野心一手创建了甲骨文公司,并使之跻身美国最大的科技公司之列,但他难以促摸的管理风格使公司不断徘徊于成功与灾难的边缘。对仁科公司的恶意收购就是极好的例子。拉里·埃利森以其高明的战略招数,挑起了企业软件领域一场新的竞争。 埃利森经常说众人皆败,惟我独赢,人们也经常将这句话与他联系在一起,所以多数人以为这是他的名言。然而这句话实际出自成吉思汗之口,不过它用在埃利森身上很贴切,不但能说明他对竞争对手的态度,而且能展现他经营甲骨文的方式。 在甲骨文内部,埃利森一次又一次地对功高震主的关键的运营人员、销售人员、营销人员进行系统清洗。埃利森痴迷于绝对控制,无法与曾在关键时刻稳定军心的副手共事,这种作风曾将甲骨文推向崩溃的边缘,而且很可能还会重蹈覆辙。 在21世纪的大公司中,拉里·埃利森是最引人注目、最具影响力的领导者之一。《惟我独赢》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甲骨文的产品如此重要,有这么多人依赖它们,那么为什么要将它们置于一个人的掌控之下?本书在对埃利森的才华和贡献表示信任的同时,也发
  • 埃利森传

    作者:(英)西蒙兹 等

    “我是站在全人类这一边的,所以不是我与盖茨开战,而是我代表全人类向盖茨开战。” 作为一家公司,甲骨文公司所引起的争议可以说同它所产生的影响一样大,而它所面临的困惑也同它所受到的崇敬一样多,出现这种局面在很大程度上与该公司的创建者和管理者拉里・埃利森本人密切相关。虽然甲骨文公司已经成为当今媒体评价最佳和利润最高的公司之一,可是,埃利森并不打算走原来的老路,为了实现更远大的新目标,他不在意突然改变公司现有的动行方式――重塑甲骨文公司。 本书描述了埃利森如何从写程序起家,借着过人的高科技营销策略与个人独特魅力,建立价值280亿美元的企业王国,严重威胁微软的龙头地位。本书举出计算机界的许多传奇逸闻,诸如埃利森和比尔・盖茨间的白热化竞争;甲骨文如何撷取IBM研究精华自创产品;还有埃利森的知人善任及破格提拔,让科技人员无不视甲骨文为梦想之地…… 更为难得的是,埃利森本人也欣然提笔,恰到好处地对本书的个别细节做出了评注,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埃利森独特的经营理念与人生态度。
  • 朱可夫

    作者:[英] 杰弗里•罗伯茨(Geoffrey

    基于朱可夫本人未经删节的回忆录及最新解密的苏联档案 一部关于二战中“综合能力最优秀的将领”的全景式传记 世界军事史协会2013年度杰出著作 我们终于有了一部完整的朱可夫传记。杰弗里•罗伯茨的叙述详细、公允而生动,其内容不仅涉及1941~1945年朱可夫作为前线指挥官,作 为与斯大林的关系最为密切的军事幕僚所发挥的作用,还包括战前在红军中对其性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经历、他的家庭纠葛、他在冷战的军事谋划中的地位,以及他在斯大林和赫鲁晓夫执政时政治上受到的冷遇。书中有大量的新材料,包括来自朱可夫亲属的第一手的深入了解。这里可以看到一位农家子弟和二战中最伟大的将领的富有立体感的形象。这是一本很精彩的书,详实且易懂,是对苏德战争或苏联历史感兴趣的人的重要读物。 ——埃文•莫兹利(Evan Mawdsley),《1941年12月》和《东线惊雷》作者 本书全景式地记述了二战中最有才干的将领、苏联红军传奇人物朱可夫元帅的一生。作者认为,作为一个有着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的人,朱可夫高超的谋略,只有他追逐自己战场目标的冷酷无情可与之相比。 作者根据朱可夫本人未经删节的回忆录以及近年来公开的苏联档案,对朱可夫从一名农家子弟到成长为传奇人物的波澜起伏的一生进行了精彩记述,如对朱可夫的出生及家庭情况、他的青少年时期、早期的红军指挥员生涯、1939年在哈拉哈河的成名之战、在基辅为苏德战争的爆发进行的准备、苏德战争的爆发及苏军早期的溃败、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力挽狂澜、苏军大反攻、进军柏林征服德国,以及二战结束后在苏联领导层中地位沉浮、担任国防部部长、撰写回忆录在历史中为自己正名直至最后去世,等等。 本书材料详实,叙述简洁,评论公允,拨开了围绕朱可夫的夸大之词,揭示了围绕朱可夫生活和事业的许多生活,并在他与斯大林、赫鲁晓夫及艾森豪威尔的关系上提出了新的洞见。作为一部权威性的传记,它恢复了朱可夫在20世纪军事万神殿中的应有位置。
  • 阿伦特手册

    作者:【德】沃尔夫冈·霍尔(Wolfgang

    这本手册的目的是展现汉娜•阿伦特的思想发展过程。—— 按一个简短传记的方式,描述了她哲学、政治和文学的背景和状况,介绍了她所有的重要著作,并提示了这些著作对理论界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这些著作的评价和解读。此外,这本手册还阐释了比如反犹太主义、邪恶、权力、革命、共和国和民族国家、极权主义等一些贯穿在她全部著作中的关键性概念和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