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攝影

  • 川内倫子攝影日記

    作者:川內倫子

    「我想拍下的是,人與人之間共擁的相通意識」──川內倫子 日本療癒系攝影旗手 成名後的自我審視 以手機書寫平凡生活片段 喚起記憶的影像 歸途夕陽下的路燈、陽台轉角處的天光、少女的纖細睫毛、空無一人的靜謐室內、美味的午餐、夏季鳴蟬蛻下的空殼、庭院中覓食的小松鼠、馬路旁死去的蚱蜢…… 低彩度的色調、低對比的影像、充滿澄澈空氣感的畫面,也許難以闡述其作品意涵,但透過川內倫子的影像,我們在習以為常的事物上,看見詩意。周遭平凡的事物,也折射出非凡光采。 這就是川內倫子的魅力。 川內倫子的眼睛,彷彿是顯微鏡,總是能看到生活中飄蕩的微小聲音。凝視著這些敏銳視點捕捉的纖細畫面時,我們心中湧起莫名的感傷,而生與死、快樂傷悲,彷彿也如同她乾淨淡雅的畫面般,超越了情緒,化為更純粹的深刻,存放在腦海與心口深處。 2002年,川內倫子獲頒第27屆木村伊兵衛攝影獎,鮮明獨特的影像風格隨即在日本掀起浪潮。她成為炙手可熱的新生代攝影家,各界拍攝委託接踵而來……兩年後,川內察覺龐大工作量帶來的改變,對此感到恐懼與懷疑,遂決定慢下腳步,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 「透過寫日記,在不停流逝的日子中, 我獲得了一段必要的,駐足審視自我的時間。」 於是2005年1月1日開始,川內倫子以日記形式,以「一天一張,用輕鬆的心情來拍照」的手機拍攝,記錄生活中的片段:與閨中密友徹夜長談、看印工作空檔的小憩、至國外參展時努力施展的英文會話、龐大家族手忙腳亂的異國體驗……即使是不成熟或天真的一天,流逝的時光都各自具有意義。 「事物終會消失,但是留存下來的記憶, 讓我們對過去所發生過的事,保有若遠若近般的感受。」 這是川內倫子的真實生活,時間的流逝因日記產生了新的感受與存在意義,而我們也得以由文字影像的足痕跫音,重歷攝影師對生活、對生命、對世界的憐惜珍視。
  • tokyo boy alone

    作者:森榮喜(Eiki Mori)

    孤獨應該不夠等於寂寞,一個人的時候形式上是單數的,卻可能是剛好的完整; 這些空氣、房間、場所、電車、被看、下班、門後、某些過早或不便打擾的夜, 意識到孤獨存在是因為我們有機會能夠對比擁擠。 ◎捕捉青春的耽美與靜默 關於寂寥、城市與孤獨 穿過觀景窗 你可能置身東京 可能認識一個男孩 可能遇見孤獨 日本新銳攝影師森榮喜近年以「tokyo boy alone」系列創作受到極大矚目,擅長以鏡頭輕輕揭起城市的寂寥,在其中捕捉青春的耽美,鏡頭下的東京與人滿溢著乾淨光透的孤獨感。森榮喜至今個展、聯展不斷,今年五月更受邀與荒木經惟的第一高徒、擅長拍攝幽暗男體的野村佐紀子舉辦「黑與白」雙人攝影展。 由聶永真選書、主編、設計的全新書系「永真急制」,以《tokyo boy alone》為首發作品。堅持不做海外翻譯版權的轉運站,獨家取得森榮喜首部攝影集原始全球版權,挑戰龐大而細膩艱巨的跨國編輯企劃工程。全書收錄超過2/3從未曝光的「tokyo boy alone」全系列作品,以及「crows and pears」、「you see rainbow」兩個系列的全新創作。身處另一城市台北,書末聶永真以其精鍊而懾人的文字書寫「tokyo boy _____」,既呼應了森榮喜的影像,更讓兩個城市在同一平面上產生對話。 ◎關於「永真急制」書系 做自己獨立與前衛的思考,以台北為前端編輯台,用敏感的眼界跟視線,出版統籌亞洲暨國際間最具潛力與話題性的攝影師及藝術家作品。不做海外譯版的轉運站,討厭後知後覺。你聞到了嗎?這裡有跑得比別人快的興奮空氣。──主編/聶永真 ◎tokyo/boy/alone三個主題,九款封面隨機出貨 以沖洗照片的手工感為設計概念,根據tokyo/ boy/ alone三種主題,精選九種不同版本的作品照片,以手工方式黏貼其上,於是每一本的觸感與遇見,都是一種美好的意外與沉溺。你可能置身東京,可能認識一個男孩,可能遇見孤獨。 ◎高質感裝幀 日本原稿沖印 編輯與設計過程皆以外文藝術書的高規格標準進行,全書採用日歐高塗布進口美術紙,收錄中英日三語譯本,18x24cm寬開本厚側脊規格,完整呈現森榮喜一百六十餘幅攝影作品的孤寂晦暗與淨澈耽美。 所有作品原稿百分百來自森山大道、荒木經惟、川內倫子等重量級攝影師唯一指定、日本攝影圈最負盛名的写真弘社Shashinkosha (Tokyo)沖印監製,不計成本,只求展現最完美的品質。 ◎聯合推薦 日本文壇重量級作家/吉本芭娜娜 吉田修一 眼底一刻
  • GRD: 極致的浪漫

    作者:阿默

    本書特色 第一本由GRD的功能角度切入,透視不可不知的GRD玩家密技。 由Flickr人氣指數最高的阿默現身說法,展現GRD令人驚艷的圖像感受。 專訪國內外知名GRD攝影人,以不同的拍攝思維及構圖,看見GRD的不同面貌。 為何愛上GRD? 暴力的色調?故事的構圖?還是因為它的純粹? 第一本詳述解析GRD玩家密技的攝影書,包括:光圈、快門、白平衡、拍照等設定,由Flickr的GRD Group人氣指數最高的攝影人阿默現身說法,完美展現GRD令人驚艷的圖像感受。透過本書,激發內心深處的感動,讓每一格深刻畫面,靜靜訴說人間的風景。 專訪國際知名攝影人,首度分享他們如何透過GRD,光影書寫出我思我在的人生篇章。 台灣 euyoung/因為GRD,看見生活態度 香港 Nacoki/掌控色調的色彩頑童 日本 shotam/嚴謹的構圖品味 日本 Marser/絢麗色彩的忠實門徒 荷蘭 Wouter/觸動人心的黑白氛圍 澳門 yeeship/夢幻的後製情懷
  • Carol's散步寫真: 拾光記憶

    作者:CAROL

    拍吧!用最簡單的方法,記錄永恆的美好! 喜愛生活攝影的Carol,其風格清新自然、簡單不做作,在旅行途中拍照,因拍照而計畫旅行,即便是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都能充滿魅力,平凡的事物也塗上層層有趣的繽紛色彩。 本書集結Carol多年來的拍攝經驗與心得分享,包括如何玩不同的攝影風格、散步旅行的場景、將寫真透過巧思作成溫暖的手作小物,以及底片與相機的使用感受,希望透過書籍讓讀者也能將拍照融入生活,享受攝影的樂趣!
  • 大地的诗

    作者:萨姆·埃布尔

    《大地的诗》内容简介:三十余年来,萨姆·埃布尔周游世界,用一双慧眼发现并解读着一切美丽的花园。这《大地的诗》按照年代顺序,用图片和文字记载了他的旅行,记载了他沿途用独特视角在一切场景中发现的花园奇景,不论是预计到的美景,还是未曾预计到的意外惊喜。除了他著称于世的风景照片和装饰华美的花园照片外,萨姆能在别人无法体察的环境中“看到”花园,与花园邂逅。不论是在俄罗斯沿着窗台静静摆放的一排梨子,还是在美国锡安国家公园的砂岩上艰难生长的一棵小树,或者是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湖水中一艘铺满鲜花的小舟——这些都给日常生活的普通场景添加了活泼的亮点。这些照片在《大地的诗》中首度集结,公开发表。最终你会明白,整个地球,原来就是一个大花园。
  • 台灣這裡有貓

    作者:貓夫人peggy

    故事,從這裡有貓開始 要拍出貓咪的細緻的動作,總是要懂得把握黃金一瞬間才能抓得住牠。本書精選許多貓博士夫人的攝影作品,抓住貓咪最逗趣的角度和動作,睡覺、翻身、跳舞、偷吃…每一張都可愛到不行。 你知道台灣有哪些地方有貓,哪裡可以拍貓嗎?你知道老眷村改建之後,當地的街貓要去哪裡生活嗎?你知道台灣的廟宇裡面,也有虔誠的貓信徒嗎?在路上遇見貓,要怎麼愛牠而不傷害牠? 這本攝影集裡面除了精彩的靚貓照片,還有貓夫人拍攝貓咪時發生的故事和點點滴滴。有時候是貓的自言自語,有時是貓夫人和貓的對話,這些生動的照片都會像說故事般,觸動你的心,讓你感動、讓你歡笑。只要多了解一點,你就會愛上台灣牠! 本書特色 貓夫人(日本田代島攝影比賽金貓賞得主) × 貓明星(貓夫人特搜台灣製造各地名產貓) 猴硐之外,還有哪些拍貓好地方? 拍貓達人貓夫人第一本私房寫真,逗趣、詼諧,張張讓你驚呼可愛 左手玩麵線,右手拿柿子,三不五時還會拜拜求保庇, 偶爾溫馴的匍匐在你腳邊,一不留神就從你背後悄悄偷襲; 無辜的眼神、輕巧靈活的動作、喜感渾然天成、總是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 貓兒就是這麼聰明又善解人意、精力充沛又活潑好動的小可愛! 一起來看看台灣哪裡有可愛貓出沒?! 作者簡介 貓夫人 peggy 榮獲日本田代島攝影比賽金貓賞,得獎作品還被印刷為礦泉水包裝,為台灣爭光。她台灣全省跑透透,只為尋找貓咪的蹤影。 她的作品結合了台灣之美和街貓的身影,立志走遍台灣各小村鎮,捕捉台灣街貓最具生命力的一面。她辦過多次貓咪攝影展。許多台灣雜誌和媒體曾多次專訪貓夫人,也曾上過「Discovery」節目,是一位透過影像致力推廣愛護街貓的攝影達人。 貓夫人因為極力推廣猴硐社區改造,並拍攝許多精采猴硐貓咪照片,多次在各大媒體爆光,為猴硐帶來一股賞貓熱潮。作者和服務猴硐的志工朋友也在FACEBOOK上成立了「猴硐貓友社」,人數已近三千員之多。 貓夫人的部落格,點閱次數已高達五百萬次:www.wretch.cc/blog/palin88
  • blue―Rinko Kawauchi

    作者:川内 倫子

    撮影現場で川内倫子が捉えたフォトブック。 映画「blue」のもうひとつの物語。
  • Instant Light

    作者:Andrey Tarkovsky

    内容简介: 乡愁,也是一种目光。这本俄国导演塔可夫斯基(Andrey Tarkovsky)的拍立得摄影集,背后有段曲折複杂的故事。1981年,塔可夫斯基已名声远播,受邀和妻子至义大利工作,继而计画定居异国。此举触怒苏联当局,于是将其儿子扣押,一家分隔两地,塔氏不得返回俄国。这本摄影集的前半部,包括大量塔可夫斯基在俄国时期的家庭、妻儿、及生活快照,后半部,则是他至义大利后的影像素写。除了他一贯的诗意与神秘气质外,裡面诸多故土与爱子照片,之后变成流亡异国的导演魂牵梦繫的执念,这些影像后来变成了电影《乡愁》。直到塔氏病痛缠身,即将离世前夕,其子才获准前往义大利,一家团聚。 本书的图片都由老塔亲自标上注解,整部书弥漫着一如其电影镜头般的昏黄深邃感,是一本拍利得版的小电影,值得影迷们收藏。
  • 當世界只剩下貓

    作者:吳毅平

    如果你有15年的時間只做一件事,你會做甚麼? 職業追貓人/攝影師 吳毅平說:我拍貓。 對「窮得只剩下貓」的他來說, 這世界上只有兩種貓:拍得到跟沒拍到的。 為了工作繞著地球拍了幾圈, 但是到巴黎沒逛羅浮宮,去紐約不甩第五大道,在里約熱內盧忘了耶穌像… 因為,他只去有貓的地方! 【行萬里路,讀萬隻貓】 101個貓形貓色×貓行貓素×貓人貓事: 豹貓‧小小貓‧巨大貓‧膠囊貓‧落水貓‧霹靂貓‧小偷貓‧功夫貓‧手賤貓‧圍巾貓‧藍眼貓‧模仿貓‧三花貓‧結屎面貓‧雨中漫步貓‧雙雙對對貓‧探戈小黑貓‧性感絲襪貓‧陪主人工作的貓‧住在墓仔埔的貓……
  • 住在巴特、宋妲、班雅明的照片裡

    作者:章光和

    「面對我心怡的風景,我感覺我確曾在那兒,或者,我應當去那兒。」巴特說:「對我而言,風景相片(城市或鄉野)應是可居,而非可訪的。」因為如此,我們希望可以居住在巴特、宋妲、班雅明的照片裡。 這是一本諸多收集旅遊回憶的方法中,有關攝影的談論。 蘇珊.宋妲說:「使人們拿起相機去拍照的原因便是發覺了一些美的東西。」美不美拍得到,但是認知與感受卻是不容易拍到。那是一種對拍攝景物的時空了解,也是一種深藏在影像背後的攝影討論。 多年來透過攝影記錄行旅過程的作者,意圖將巴特、宋妲、班雅明他們有關攝影的想法以更為親切的文字以及圖片傳達出來,而旅遊攝影的呈現似乎最能引人共鳴。或許是因為帶相機去旅遊是一件樂事,或許是美美的影像更能吸引人,談論起來有聲有色,或許透過國外的影像談這些名家的論點更為貼切,或許只是一種感覺,就在面對影像的當下,一切的攝影論點傾瀉而下。 作者簡介 章光和 紐約Pratt藝術學院 私立紐約大學 NYU, Studio Art, 藝術碩士現任 世新大學平面傳播科技學系專任副教授 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運動科技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系兼任副教授 Step-by-step Electronic Design(創意檔案)國際中文版雜誌顧問著作 《暗房終結者》(電腦影像專書) 《Painter 3 BIBLE》(電腦繪圖專書) 《Live Picture 光速合成》(電腦影像專書) 《繪畫終結者 Painter 4.0》(電腦繪圖專書) 《虛擬天堂 Bryce 3D》(電腦影像專書) 《數位人體造像 Virtual Nude Photography》(電腦影像專書) 《複製真實:後現代攝影創作構思系統論述與實踐》(攝影理論專書《繆斯共和國》(作者劉惠媛,攝影章光和)《住在巴特、宋妲、班雅明的照片裡》(攝影旅遊)
  • 旅行摄影圣经

    作者:张千里

    本书作者以其18年来的旅行摄影经验按照旅行前、旅行途中、到达旅行目的地和旅行归来四部分,向读者极为详尽地介绍了旅行摄影准备、在旅行中的衣食住行和各种旅行中常见题材的拍摄方法。读者不仅可以在书中学习拍摄技巧,而且还可以领略到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同的风光人文图景。 本书适合旅游摄影爱好者作为学习参考之用。 本书作者为索尼签约摄影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全球摄影大赛中国区冠军。
  • 尋找幸運星

    作者:蜷川實花

    全球風行的工作新觀念 只工作,不上班! 工作應該是樂在其中的,能夠樂在其中就是一件很美的事。生活也是一樣。 ──蜷川実花 ◎蜷川小姐的手──松浦彌太郎 有著很美的一雙手的人。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蜷川那日、持有的印象。 我之所以說蜷川的手很美,指的不是那種以指甲油修塗妝飾的很美,或是手保養的很好的那種纖弱之美。也不是指那種很注重擦護手乳的滑嫩肌膚的美。那樣的手或許看起來很漂亮,但絕不是美麗的手。 蜷川的手不是那種會向別人撒嬌的手,也不是想依靠誰的手,而是被一種莫名的光所包圍,沒有受到污染,經歷過成功和失敗,是一雙堂堂正正工作的手。 雖然這麼說,但這畢竟是一雙女性的手。和那種讓人聯想到嚴苛的職人(工藝家)或是勞動者的手又不一樣。不是那種經歷人生苦難,滿是皺紋的手。 那麼蜷川的手到底是一雙什麼樣的手呢?想了想,我的腦海裡突然浮現出一個很適合的形容詞。 蜷川的手,用施魔法的手來形容是最為貼近的吧。雖然我從不曾見過施魔法的手,但我認為施魔法的手一定就像這樣吧。但是有一點要聲明的,不是那種繪本裡會出現,指甲留得長長的,手指關節隆起的老婆婆的那種手,請不要誤解了。
  • 阮义忠

    作者:阮义忠

    阮义忠是位百分之百的人文主义者,顽固地坚持着报道摄影。他还有一项在摄影家身上很难见到的特质,那就是能以批评的态度来整理、编辑自己的作品。本书为阮义忠的摄影作品集。
  • Camera Lucida

    作者:Roland Barthes

  • Araki by Araki

    作者:Nobuyoshi Araki

    " There is nothing more interesting than women, and nothing more exciting." -Nobuyoshi Araki Araki by Araki is a record of the career of Nobuyoshi Araki, self-styled "photomaniac" and permanent enfant terrible of the Japanese art world. Published to mark the artist's sixty-third birthday on May 25, 2003, this volume features 2002 photographs covering his entire career from 1963 to 2002. Sex-trade voyeur, recorder of Tokyo cityscapes, chronicler of married life, or experimental photo artist - no matter what your image of Araki, this collection will reveal new aspects of his talent, as it traces his unique vision over forty prolific years. All the pictures were selected by Araki himself (who also provides an original commentary), making Araki by Araki not only a comprehensive but highly personal overview of the artist's work to date. High quality color and duotone black and white printing ensure the highest standard of reproduction throughout.
  • 阴性显影-女性摄影家的扮装自拍像

    作者:劉瑞琪

    女性對衣裝總是一往情深,形影不離, 這樣的迷戀與偏執,成為女性攝影家的創作動力,她們實驗種種扮裝樣貌,展現對自我認同的追尋,創造出二十世紀藝術史中,最詭譎多變的景觀。也成為當代研究性別論述的學者,念茲在茲的論辯題材,她們憑藉與心理分析及記號學的對話,探討扮裝與性別認同的關係。本書為首度以女性攝影家的扮裝自拍像為主題的專書,主要嘗試以女性扮裝自拍像的歷史脈絡為背景,探討三位代表攝影家的成就與傳承︰法國超現實攝影家克勞德.卡恩(Claude Cahun, 1894-1954),以忽男忽女、雌雄同體的扮裝,展現自己作為猶太新女性與女同性戀的認同。美國攝影家法蘭雀斯卡.巫德曼(Francesca Woodman, 1958-1981),在1970年代以超現實的偽裝,展演與母體般的建物、空間與自然融合的隱喻,基進地擺出離棄父權社會的姿態。引領藝壇風騷的美國攝影家辛蒂.雪曼(Cindy Sherman, 1954-),從1980年代至今以千變萬化的扮裝,諧擬大眾與精緻文化中的女╱男性刻板印象,展現作為女性消費者與再生產者,對女性影像的接受、交涉與操控。 本書奠基於1990年代英美藝術史學界對扮裝影像的熱潮,以及性別研究對扮裝理論與實踐的興趣,具體而多元地詮釋女性扮裝自拍像的美學與政治意涵。經由本書開拓性的分析與闡釋,讀者將可對這個目今攝影與性別研究的重要主題,有根本的、深入的與全面性的掌握。
  • 不合理的行為

    作者:唐.麥庫林,Don McCullin

    麥庫林,公認為當今世上最傑出的戰地記者。他的影像備受討論,他的作品連英國政府也畏懼,他的經歷令間諜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大為折服;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比大多數小說、電影都精彩,卻又很少有男主角能如他一般剖析自己的黑暗與卑懦。戰火不曾擊倒他、軍方的格殺令阻止不了他,唯有良知令他退出了戰場。 我們全都受天真的信念之害,以為只需憑著正直,便能理直氣壯地站在任何地方。但倘若你是站在垂死者面前,你需要更多理由。假若你幫不上忙,你便不該在那裡。試著「拍下」和平吧,這其實比拍攝苦難影像更難,卻是一個改變當今好戰世界的辦法。 他對生命的體認來自最直接的撞擊與目擊,沒有一絲作偽或誇大。他的人道精神不是透過閱讀養成,而是出自一生經歷的創痛。 简体中文版即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 這就是當代攝影

    作者:Charlotte Cotton

    特色 ◎談論當代攝影的重量著作,2004年出版至今熱度不減(中文版譯自2009年最新修訂版) ◎以八大類別剖析每幅影像的意義與攝影家的創作動機,照片的價值不再模糊難辨 一次大戰後,匈牙利藝術家納吉(Laszlo Moholy-Nagy)曾預言:「不了解攝影的人,未來將成為文盲。」但他那時卻無法預見,幾十年後數位相機將如何席捲全球,更無法預見,80年代之後的攝影創作,將掀起何等翻天覆地的變化。 影像的語言不斷推新,攝影的疆界不斷拓寬,攝影家集體推動的當代攝影像一具越滾越大的巨輪,悍然挖掘我們的共同意識、個人心靈。冷冰冰的肖像、亦真亦假的場景、直率到難以直視的裸照、如同業餘攝影的拙劣照片、吃剩的食物、吵架的家人……這些影像都堂堂出現在攝影集、美術館中,引起熱烈討論。我們或懾服於攝影家無懈可擊的美學手法,但也常對著某些影像大惑不解,懷疑這些照片的價值。當攝影變得越來越難定義時,我們如何看待這些似乎沒有規則可循的當代攝影? 策展人夏洛蒂?柯頓一改傳統分類,改由攝影家的創作動機及理念出發,將攝影分為八大類別,精闢的見解讓當代攝影的發展脈絡變得無比明朗。在「親密生活」中,看起來像是以傻瓜相機拍出的真誠照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與家人、密友的關係。「建構式攝影」展現攝影家驚人的場面調度,將一則則都市寓言濃縮在一幅影像上。「冷面美學」力求超越人類肉眼的侷限,展現恢宏的史詩格局。「紀實攝影」已走出媒體,在藝術界找到新的表現舞台。攝影集與傳統底片沖印的文藝復興、網路的力量,更一再為攝影注入新生命…… 當代攝影家展現驚人的創作能量,但這件事的意義,卻不是建造出一座座供人膜拜的藝術神殿。攝影的可貴,除了美學價值,還有內容意義。攝影家以他們的視角和手法,刻畫出生活中各種統馭著我們的無形力量,那是我們和身邊人事物的情感羈絆,是我們難以破除的恐懼和偏見,是社會、政治力量龐大的手……這些力量交織成密密麻麻的網,無時無刻牽動著我們,而我們卻難以看清。攝影家的意圖,無非就是把這些無形的網化為影像,讓我們以肉眼目擊。於是,當我們隨著作者的敘述,看清每張照片的意義和手法時,也等於換上攝影家的眼睛,對自己的生命,對身邊的一切,有了全新的洞察。
  • 攝影師之眼

    作者:Michael Freeman

    在攝影時,你用的是另一雙眼睛。 --- 拍照時,透過取景器看到的世界,與肉眼所見會有些微妙且影響重大的差異;而攝影師在創作時,或基於自身經驗,或基於創作意圖,或基於構圖原理,也是用另一雙眼睛,觀看眼前的世界。 本書透過攝影師的眼睛,讓你知道如何拍出意涵豐富、出色、具有意圖的畫面,也知道怎麼運用攝影師的眼睛,去解讀攝影作品。 > 一幅畫面應該怎麼構圖? 本書從基本的構圖元素和攝影技巧開始,解釋照片的大小和比例對畫面的影響、設計基本要素的應用(例如圖形結構、線條圖案的配置、斜線曲線暗示的張力、明暗對比,到如何平衡視覺重量等),及色彩色調和構圖的關係。 > 這樣構圖才漂亮!但是為什麼? 作者提出美學的運作原理,包括人眼閱讀畫面的習慣、視覺心理學,如此,若資深攝影師或玩家已經玩膩了基本攝影和修圖技巧,也可以在掌握美學原理之後,變化出更豐富的風格和表現手法。 > 臨場攝影的決定性瞬間 攝影師面對的,經常不是靜態、可以所心所欲擺置的場景。作者以實例講解,在街頭拍攝時,如何觀察、歸納、預測景物的變化,以捕捉到決定性的瞬間、高潮的一刻。 > 照片只有一張,卻能呈現不同效果 照片完成之後,攝影師還可以藉由Photoshop等圖片處理軟體,把同一張照片詮釋出不同味道。透過裁切,畫面能呈現不同的感覺和意圖;明暗、對比、色彩的調校,也會影響畫面的效果和表達的意涵。 > 認識攝影大師 作者同時介紹許多攝影大師或藝術家出場(例如布列松、安瑟.亞當斯、羅伯.法蘭克等),帶我們進入大師的世界,一窺他們拍攝時的想法及心理狀態。 - -- 這不只是一本關於攝影構圖、影像設計的工具書,也是帶你進入攝影創作、攝影藝術的進階攝影書。 本書章節: 1. 景框:探索景框的動線、裁切、接合、擴大、水平線等要素。 2. 設計基本原理:對比、圖案、結構、平衡感和視覺重量等。 3. 繪畫和攝影要素:水平線、垂直線、斜線、曲線、運動、焦點、曝光等。 4. 光影和色彩的構圖:關於光線、色彩、色調的解說,包括黑白攝影。 5. 意圖:帶領攝影者停下來思考拍攝的內在動機和意圖,你的目的是要取悅大眾,還是要與眾不同、出人意表? 6. 過程:是直覺,還是精心的構思?直覺又有什麼基礎?攝影呈現怎樣的藝術語法,又為何比繪畫更難分析? 本書翻譯成多國語言,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的Amazon上都名列前茅。它不僅是藝術攝影的教學書籍,也跨足電腦網路的數位攝影。 --- 本書特色 容易閱讀,知識密度又高:提供攝影、美學的知識基礎,拿來休閒閱讀可以進一步認識攝影世界,要作為教學教材也綽綽有餘。 提供技術性的指引,也啟發對意義的探索:本書有實用的攝影指導。不僅僅分析美學要素和攝影原理(比例、構圖、色彩)、提供可行的取材選項和範例(如何裁切、怎麼取景、怎麼預測景象的變化等),也告訴觀影者如何去找出照片背後的想法,以及讓攝影者思索自己拍攝的意圖。它不僅傳授成為攝影玩家所需的技巧,也傳授成為一位攝影師所需的心靈鍛鍊。 提供客觀的美學運作原理,也開放主觀選擇的可能性:例如他說明清晰對焦的重要,但也提出清晰對焦的偏執是一種迷思。他說明亮度和色調對視覺的影響,而對同一張照片則可以運用亮度和色調的調整來呈現不同的主觀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