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比较文学

  • 走出文化的封闭圈

    作者:张隆溪

  • 攻玉集 镜子和七巧板 The Mirror and the Jigsaw

    作者:杨周翰

    ◆ 《攻玉集》和《镜子和七巧板》:中国当代比较文学、英国文学和莎士比亚研究的奠基之作,是比较文学家杨周翰有关比较文学研究的毕生研究经验的结集。 ◆ The Mirror and the Jigsaw:杨周翰未刊英文论文集,共10篇文章,由杨先生家人搜集整理,学术价值重大。 --------------------------------------------------------------------------------------------------------------------- 研究外国文学的目的,是为了吸取别人的经验,繁荣本国的文艺,帮助读者理解、评价作家和作品,开阔视野,也就是洋为中用。《攻玉集》收集的十二篇文章都是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写的,因此取名为《攻玉集》。内容涉及如何提高外国文学史的编写质量、如何评价莎士比亚等方面。《镜子和七巧板》收集的十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晚年的作品,主要是讨论比较文学。
  • 一门学科之死

    作者:[美] 斯皮瓦克 Gayatri Cha

    本书原是作者在韦勒克图书馆的演讲,虽然篇幅短小,但力图从当代后殖民政治与解构主义哲学的角度来挑战比较文学这一学科的“西方中心论”,以及进一步批判反西方中心论的学者所自身具有的“地域中心”观念。作者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比较文学的发展新方向,虽然仍有巨大的争议性,但新颖的观念获得了学术界的普遍重视。
  • 比较文学批评导论

    作者:(英) 苏珊·巴斯奈特

    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委员会将本书列为该学科的第一本必读书。本书是目前可见的唯一一本全面论述七十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理论发展,并被美国大学广泛采用的研究生教科书。书中以历史主义的方法回顾了比较文学学科兴起的过程,并着重探讨比较文学与帝国、与现代身份认同、与后殖民、与性别、与翻译等当代观念的关系。
  • 比较文学概论(第四版)

    作者:乐黛云,杨乃乔

    本书对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作了体系化的概述与梳理,吸纳了国际和国内比较文学界基本和前沿的理论,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体系建构上,具有创新性。作为比较文学概论的基本教材,其体例合适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使用。
  • 比较文学系谱学

    作者:王向远

    在《比较文学系谱学》描述的系谱中,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发展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古代偶发性的“文学比较”,为历史积淀期;第二个阶段是近代欧洲的“比较文学批评”,为学科先声期;第三个阶段由“比较文学批评”转换为“比较文学研究”,由此走向学科化阶段。学科化阶段的比较文学渐次形成了三种学术形态:第一种形态是法国学派的“国际文学交流史研究”即“文学史研究”,第二种形态是美国学派和苏联学派以理论建构为主要宗旨的“文艺学”形态,第三种形态是中国的“跨文化诗学”。“跨文化诗学”这一形态超越了学派的畛域,摆脱了此前比较文学各学派中的历史性与审美性、文化视野与文本诗学的背离,将比较文学由一种西方的学术形态与话语方式,转换为一种东西方共有的话语方式与学术形态,使比较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由此,《比较文学系谱学》建立起了一个比较文学学术理论系谱,并在这一系谱中对中国比较文学做了定性与定位,对系谱中的有关流派、代表人物、理论主张、著述成果等,做了独到的分析评论。 《比较文学系谱学》是对比较文学学术史,特别是学科理论史的总体的、宏观性的、建构性的研究,旨在通过学术史的纵向梳理与学派学说的横向比较,为比较文学概括、归纳、整理出一个理论系谱。
  • Empire of Texts in Motion

    作者:Karen Laura Thornber

    By the tur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Japan's military and economic successes made it the dominant power in East Asia, drawing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Chinese, Korean, and Taiwanese students to the metropole and sending thousands of Japanese to other parts of East Asia. The constant movement of people, ideas, and texts in the Japanese empire created numerous literary contact nebulae, fluid spaces of diminished hierarchies where writers grapple with and transculturate one another's creative output. Drawing extensively on vernacular sources in Japanese, Chinese, and Korean, this book analyzes the most active of these contact nebulae: semicolonial Chinese, occupied Manchurian, and colonial Korean and Taiwanese transculturations of Japanese literature. It explores how colonial and semicolonial writers discussed, adapted, translated, and recast thousands of Japanese creative works, both affirming and challenging Japan's cultural authority. Such efforts not only blurred distinctions among resistance, acquiescence, and collaboration but also shattered cultural and national barriers central to the discourse of empire. In this context, twentieth-century East Asian literatures can no longer be understood in isolation from one another, linked only by their encounters with the West, but instead must be seen in constant interaction throughout the Japanese empire and beyond.
  • 比较文学概论

    作者:陈惇,刘象愚

    比较文学概论,ISBN:9787303108558,作者:陈悙,刘象愚 著
  • 美国诗与中国梦

    作者:钟玲

    东方主义是近年来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数百年来,神秘的东方,不论是中东还是远东,都曾引起无数欧洲学者及艺术家的玄奇想像、浪漫遐思;掩映在东方主义之下的,则是东西交汇过程中,种种政教文化的冲突与误解。20世纪以来,东方主义由盛而衰,终于成为后殖民时代议论的标靶。 《美国诗与中国梦》不谈东方主义论述时兴的政治层面,而由文化层面切入,专注于中美诗学及美学的一段交流因缘。“西学东渐”一向是我们考察现代文化史的定论,但与此同时,却有数辈美国诗人,为中国诗词歌赋的视野及格律着迷不已,由此造成的影响与误读,却产生了无数文学的奇花异果。在欧美现代主义的风潮中,中国诗歌竟扮演了吃重的角色,著名诗人庞德及威廉斯都曾浸润其中,而且各领风骚。 本书作者专治中西诗学,又是知名诗人及小说创作者,所见所思,极有不同。全书细论中国诗歌从韵律、格式、意象、主题到传承等方面给予美国诗人的多样启发,同时兼顾此一中国风对西方现代文艺想像的新刺激。本书举证繁多,论证细密,其所开发的中西对话课题,为迩来东方主义评论,又开发一新的向度。
  • 《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

    作者:范希衡

    本书是一本比较文学研究专著。第一部分追溯了赵氏孤儿本事的演变,探讨了纪君祥为影射时事,抒写当时反元复宋的共同意识而作此剧的命意所在,进而对《赵氏孤儿》和《中国孤儿》两剧的背景和艺术特点等进行了深入比较。第二部分是作者精心翻译的伏尔泰《中国孤儿》的中译本。
  • 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作者:Joseph Campbell

  • 诗神远游

    作者:赵毅衡

    1983年写出《远游的诗神》一书,为中国新时代比较文学研究中第一本具有扎实影响的著作,得到中国比较文学协会颁发的比较文学研究一等奖。但原书印数极少,已成学界罕见珍藏。作者在二十年来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收集材料,全力重写,把考察时段上溯十九世纪,下及当代,细绘出“未来-变化-变后之变”三阶段大场面,并且以这个大规模考察作背景,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中国的诗学,哲学,宗教,是美国诗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
  • 简明比较文学教程

    作者:孙景尧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简明比较文学教程》主要内容:比较文学是从欧洲传入的一门国际性文学研究学科,也是改革开放后在国内稳步发展的新兴综合学科,而且还是高校中文专业规定要开设的教学主干课程。 由于比较文学研究对象和研究者视野的国际性和综合性,因此它与欧洲近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密切相关。马克思说:“世界商业和世界市场是在16世纪开始资本的近代生活史的。”经历了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欧洲,由于牛顿的力学、伽伐尼与伏特的电学、瓦特的机械学等科技大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物质生产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使社会科学和认识方式有了巨大的突破:面对现实世界的科学观察与实验,归纳逻辑打破了经院神学及其演绎逻辑的垄断,因果联系进化说取代了“天意安排说”。
  • 镜子和七巧板

    作者:杨周翰

    杨周翰先生是国内外比较文学界著名学者。在这部论文集中,作者提出并探讨了我国比较文学研究中一些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如中西文学批评观念的差异,文学中的巴洛克,等等;而在对中外作家、作品、文学现象及作品翻译的比较研究中,作者探究其不同的语言、文化、社会、历史渊源,由此产生了研究问题的新的角度和一些新颖独到的见解;作者还介绍了国际比较文学研究动态,并对国内外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和预测。
  • 哈姆雷特的问题

    作者:张沛

    本书是对西方经典《哈姆雷特》的一个阐释和疏解。在原文细读的基础上,作者尝试以札记和诗话形式,结合中西典籍,于双重文化视域下观照哈姆雷特这一人类永恒镜象所临对的牺牲、自我认识、复仇、生死等生命问题,深入解析了哈姆雷特的性格和存在境遇以及二者冲突形成的个体命运。
  • 比较诗学导论

    作者:陈跃红

    《比较诗学导论》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多次为博士生、研究生、留学生及高年级本科生等讲授“比较诗学”课程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立足比较诗学在中国的发展,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同时又反映出学科研究的前沿水准,从而认真撰写的一本既具有入门性,又具有相当创新意识的著作。《比较诗学导论》的基本内容:主要是从学科产生的学术语境、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已有的各种研究范式、不同的理论方法等方面,去总结梳理该学科的学术体系和理论方法特征。在集中介绍比较诗学的研究范式的理论方法的专门教材意义上,《比较诗学导论》可以说是目前国内第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