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汉学

  • 私人领域的变形

    作者:[美] 杨晓山

    通过精彩纷呈的中国园林诗歌细读,作者匠心独运地考察了中唐至北宋期间文学传统中的私人领域的发展。唐宋的文人士大夫们发现传统的道德、政治和审美价值取向不足为训或者说不合时宜,于是,他们一直在努力地寻找变通与调和之道。然而,无论是作为世外桃源建构起来的城市私家园林,还是园林中四处罗致而来的各种玩好(比如奇石、珍禽和名画),一旦面对公共领域的各种价值标准,这个精致文雅的私人空间便因受到挤压而开始变形。这是一个精彩的世界,也是一个脆弱的世界,通过对唐宋园林诗歌的解读,作者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可居可游的审美空间,也揭示出了其中鲜为人知的一面。
  • 中国与历史资本主义

    作者:卜正民,布鲁 主编

    这本书本身有它漫长且复杂的历史。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视野上观照,针对欧洲与中国两方诠释中国的过程加以处理的原创构想,系承李约瑟。李约瑟以自己所致力之关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业绩,来肯定中国对世界的科学知识与科学文化的贡献。……在他看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欧洲业已经历社会、经济以及知识的转化,而中国却并未发生这些转化,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物质生活组织所产生的诸种因素,而此乃当今学者才开始分辨出来的问题。 本书试图描述的知识轨迹:开始于欧洲的独特性,而终结于中国的特殊性…… 本书的曲折之旅时,我们并不知道完成这趟旅程所需的漫长时间,以及在途中将产生的友情关系。
  • 清水茂汉学论集

    作者:清水茂

    该书系“世界汉学论丛”之一种,是日本当代著名汉学家清水茂的汉学论文选集。内容侧重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涉及语言、文学、诗、词、赋、书评、人物评价等诸多方面,论述细密,角度新颖,内容丰富,对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文化史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 现代汉诗

    作者:(美)奚密

    这部著作是海外第一部通论中国现代诗歌的研究著作。作者审视了诗的理论与创作,对其作了文学的与历史的定位,以此阐释了现代汉诗何以会取现在的路径,并与三千年的中国旧诗传统相对照。 作者认为,中国现代汉诗,是对业已丧失活力的古代文学传统的反抗,也是对20世纪迅速变化的社会政治与文化状况的反应。她论述了促成诗之革命的诸多因素,指出随着终极价值体系的丧失,文学所扮演的角色也随之变化。现代汉诗,作为一个私人的、内向的、与众不同的世界,传统诗歌中不能想象的艺术实验可以轮番试行。作者强调中国现代诗所独有的文体风格特征,还论述了1917年后的中国现代诗对西方现代性影响的自觉接受,既是中西合壁,又是传统的变体。
  • 考史游记

    作者:桑原骘藏

    作为日本近代东洋史学的创始人之一,桑原骘藏及其中国学已成为国际汉学领域不容忽视的一部分。《考史游记》一书详细记述了桑原氏于1907-1908年间探访中国陕西、山东、河南、内蒙古等地的一些重要史迹、陵墓、碑碣等,记录下了所经之地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及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等社会状况,并且配有大量的珍贵图片,是一部学术文献价值极高的访古考史游记,一直被日本学术界视为游记中的典范之作。
  • 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

    作者:Jonathan D. Spence

    在线阅读本书 A renowned historian captures a critical moment in Chinese history Zhang Dai is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finest historians and essayists of China??s Ming dynasty. When he was born into a wealthy family in 1597, the Ming dynasty had been in place for 229 years. Zhang??s early life was marked by the expansive sense of progress that permeated Ming culture: the flourishing of reformist schools of Buddhism; wide-scale philanthropy; the education of women; a celebration of the visual arts, writing, and music; intellectual pursuit of medicine and science??this was truly a time of cultural creativity and renaissance in China. When the Ming dynasty was overthrown in the Manchu invasion of 1644, Zhang Dai??s family lost their fortune and their way of life. Zhang Dai fled to the countryside, where, as a writer of tremendous skill, acuity, and passion, he spent his final forty years recounting his previous life as a way of leaving a legacy to his children and rebuilding a spirit shattered by the violent upheaval he had witnessed. Celebrated China scholar Jonathan Spence has pored over Zhang Dai??s extraordinary documents and vividly brings to life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This absorbing book illuminates a culture??s transformation and reveals how China??s history affects its place in the world today.
  • 白居易写讽谕诗的前前后后

    作者:静永健

    “日本中国学文萃”丛书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日本中国学的多个面孔,选择了一些篇幅不长、适于阅读的名篇名著、新人新作介绍给读者。这些著作或侧重其保留中国文献资料的价值,或侧重对中国本土研究的补阙,或侧重于对中日关系研究的历史作用,或侧重于其在日本学术界的影响。通过这套丛书,读者便可陆续与那些久闻其名而未见其文的好友见面,共享日本中国学之景观。 本册为“日本中国学文萃”丛书之《白居易写讽谕诗的前前后后》。
  • 山东叛乱

    作者:[美]韩书瑞

    山东叛乱:1774年王伦起义,ISBN:9787214057143,作者:(美)韩书瑞 著,刘平,唐雁超 译
  • 中国思想之渊源

    作者:(美)牟复礼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座宏大的宫殿,那先秦思想就是这座宫殿的基础。 该书是美国流传已久的一本介绍中国思想的必读书。书中对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的思想和代表人物有简明精微的介绍。同时又以宏观的话题,如宇宙论、世界观、知识论等贯穿在对诸子百家的介绍和分析中,既高屋建瓴,又曲尽其妙,是大家小书的典范。
  • 儒家的困境

    作者:狄百瑞

    随着东亚的复兴,儒家思想重新成为全世界学术领域的重要话题,东亚的崛起与儒家思想有什么关系?儒家的人格在现代社会中能起到何种作用? 作者用旧约传统中的先知同中国儒家传统中的君子进行比较,认为真正的君子就是要对朝廷的不义进行谴责和矫枉。君子和帝王之间的张力是中国政治中重要的主题。 君子的力量源于替百姓和上天代言的社会角色,但是君子却没有有效地得到百姓的托付,也没有从上天那里获得宗教性的支撑,而是一直陷入黎民苍生和专制皇权的裂缝之中,这成了历史上儒家最大的困境。
  • 儒教三千年

    作者:[日] 陈舜臣

    何为儒教?儒教自圣天子尧舜周王的神话时代被传承至今,经历了漫长的三千年的时间,贯穿中国历史。《儒教三千年》介绍了三千年间儒教之诞生、发展和变化历程。随着儒教的体制化和国教化,其地位不断上升,最终与中国等身大。随着儒教思想的不断传播,从而对周边邻国韩国、日本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现代儒教精神的影响下,东南亚诸国的经济发展充满活力,盛极一时。儒究竟属于“宗教”,还是“道德伦理”?——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儒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该书将带领我们去探寻儒教之精神。 《茶事遍路》是一本有关茶史茶话的历史随笔。茶在世界风云变幻的数千年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旅日华人、作品风靡东瀛的历史作家陈舜臣先生饱览了各种史料和诗歌文献,亲身游历考察了许多茶产地,以细腻且饱含真挚的情感、生动而又富于哲思的笔触,将茶源、茶品、茶人、茶地等娓娓道来。特别是文章中引用了许多茶诗佳作,再加上作者平易浅显的解读和考证,历史随笔《茶事遍路》有如一股涓涓细流,供读者细细品味,就像慢慢品饮一壶清醇沁心的茶一样。此书获得日本第四十届读卖文学奖,爱好茶文化的朋友不可错过。
  • 费正清自传

    作者:(美)费正清

    一切有关在中国的经历和对中国问题所作研究的回忆。
  • 绘画与表演

    作者:(美)梅维恒

    至少从8世纪的敦煌时期起,“变文”的图画讲唱在中国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民间的传统,然而在中国的史书中关于“变文”的表演只有一些令人失望的、模糊不清的记载。《绘画与表演》面临的是一大堆变文与变的图卷有关的问题:变文是为在看图讲唱时作提示用的吗?为什么那份卷画仅仅只有韵文部分?讲唱这些变文的表演者是谁?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本书于是采取了一种大胆的研究策略去打破这种僵局。为了填补上有关中国的看图讲唱的一大段知识空白,梅维恒博士从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伊朗、土耳其、意大利、德国,以及其它许多国家中与此类似的文学形式中寻找信息。结果出人意料地令人满意……
  • 中华名物考

    作者:青木正儿

    《中华名物考》〔外一种〕一书包括《中华名物考》和《华国风味》两部书稿,均未在中国国内出版过。此两部书稿属于风俗、名物学方面的著作,《中华名物考》收集了青木自1943年至1958年之间发表的有关名物的论考,题材从草木之名到节物之名,非常广泛。说起来,名物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上可以追溯到汉代的训诂学,下经过明代的名义学,再发展为清代的考证的名物学。但是,在日本,以前只是追随中国的名物学,缺乏独立的发展。青木在其名物学中导入了虽然同样是考证学而不同于清朝考证学的近代考证学的方法,开启了通向新名物学之道的端绪,在开头的“名物学序说”中,他揭示了我国名物学的目的和方法的方向性。《华国风味》则旨在于介绍中国风味的饮食。而这两部书稿更处处透露着中国文化的种种相关知识、相关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 陈世骧文存

    作者:陈世骧

    《陈世骧文存》是著名留美学者陈世骧唯一的中文论集。 本书是陈世骧逝世以后,由其门生杨牧编定,于1972年7月由台湾志文出版社列为“新潮丛书”第十一种出版,书前有哈佛大学杨联陞教授和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教授的序,书后有杨牧的《编辑报告》。书中收入论文七篇,演讲稿三篇,其中《中国的抒情传统》、《中国诗歌中的自然》、《原兴:兼论中国文学特质》系从英文译出。除了《法国唯在主义运动的哲学背景》发表于四十年代末,其他均作于五六十年代,从中可以窥见陈世骧的治学路向和至今仍感鹇独到的学术见解。
  • 纵谈十二生肖

    作者:南方熊楠

    全书以传统生肖动物为对象,通篇围绕其进行阐述,典故传说信手拈来,穿插其中,涉及到诸如古代汉籍、佛经、希腊罗马神话、欧洲民间故事、动物学、植物学、民俗学等多个领域,行文幽默,联想奇异,富于深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日本人(包括从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迁徒到列岛的人们及其后裔),至少从我国南北朝时代便揭开了研读中国典籍的历史,而伴随中国文化进入日本所产生的一系列文化现象,诸如写经抄书、创造假名、宫中讲经、发明训读、朗咏流行、设明经文章诸科博士、藏典修史等等,构成了人类文化交流史上壮观的奇景。日本人审视中国的同时,也在成就着自身。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从广义上讲,日本人研究中国,几乎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岁月,但学界真正把研究中国的学问称为“中国学”,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情。
  • 长臂猿考

    作者:(荷)高罗佩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少年时熟读成诵的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同样为人耳熟能详。长臂猿的形象不仅见于万口相传的李杜诗篇,更出现在诸多古典文学作品和文献之中,显示了中国士大夫阶层对它的情有独钟。性高洁、重人伦和善采气的长臂猿,似乎出尘脱俗,不仅贴合了士大夫们的审美趣味,甚至寄托了他们的理想。 长臂猿是否真的就是文学作品中的那种形象?荷兰著名汉学家高罗佩通过长时间亲身饲养长臂猿的经历,给出了自己的解答:所谓猿啸哀、猿连肱涧饮、猿善而猴恶、猿通臂,都是古代文学中的认知误区!高氏更对三千年来中国文学、图像中的猿意象广征博采、博观约取,横跨文学、史学、动物学和艺术学等领域,提炼出了中国士人崇猿的渊源与理念,以及长臂猿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人、猿关系的变迁。这一切,都使得高罗佩的这本“爱之作”独出机杼,并饶有趣味。 对古典文学感兴趣的读者从中可以收获别样视角下的研究范本,对动物感兴趣的读者能够从中体会到野生动物世界的横生妙趣,研究汉学者更会从中体会到中西文化交流碰撞出的火花。这部绝不刻板、字里行间满溢感情的作品,将颠覆你对长臂猿和“汉学研究”的认知。
  • 作者:【法】弗朗索瓦·余莲

    本书从汉语中的“势”字出发来研究中国文化,揭开了中国思维模式的连贯而内在的解构。多年来,黑格尔式对中国文化的偏见认为中国思想从来没有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目的论思想,未能超越宇宙生成论思想,只是试图用现实自身来解释现实。于连分析了中国古代各个领域文献中“势”的含义。使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根本直觉浮现出来,即存在可以被视为是万物的一种特定的自然格局。在中国思维看来,艺术或者智慧,就在于策略性地对发源于存在的特定格局的各种物势的利用。
  • 琴道

    作者:(荷兰)高罗佩

    《琴道》序 夫此者内也,彼者外也,故老子曰:去彼取此,蝉蜕尘埃之中,优游忽荒之表,亦取其适而已。乐由中出,故是此而非彼也。然众乐琴为之首,古之君子,无间隐显,未尝一日废琴,所以尊生外物养其内也。茅斋萧然,值清风拂幌,朗月临轩,更深人静,万籁希声,浏览黄卷,闲鼓绿绮,写山水于寸心,敛宇宙于容膝,恬然忘百虑。岂必虞山目耕、云林清閟,荫长松,对白鹤,乃为自适哉。藏琴非必佳,弹曲非必多,手应乎心,斯为贵矣。丙子秋莫,于宛平得一琴,殆明清间物,无铭,抚之铿锵有余韵。弗敢冒高士选雅名,铭之曰:无名。非欲以观众妙,冀有符于道德之旨云。 余既作《琴道》七卷,意有未尽,更申之如右。然于所欲言,未磬什一云。 荷兰国笑忘高罗佩识于芝台之中和琴室
  • 汉字王国

    作者:林西莉

    内容提要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中国文字的起源和特点,选取200多个与人的生活有关的字进行细致的讲解,如与人的身体、住房、器皿、丝和麻、家畜、农具、车船、道路等有关的字,同时分析和描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从而使人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既有深度,又很好读。 本书初版于1989年,至今已被翻译成七八种语言,是西方人学习汉语的主要读物。 目录 小引 甲骨文和金文 人和人类 水与山 野生动物 家畜 车、路和船 农耕 酒和器皿 麻与丝 竹与树 工具与武器 屋顶与房子 书籍与乐器 数字和其他抽象的字 意与声 索引 译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