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汉学

  •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

    作者:野村浩一

    本丛书精选海外学界研究中国问题专著,作者大都从中外文化比较的广阔视野出发,对史料具有充分的掌握和独到的分析,其视角敏锐、新颖,虽为一家之言,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想更深入地认识、了解、研究中国,本丛书值得一读。 目录 中文版序 第一部 第一章 近代日本国民的使命观,其诸类型及特质――大隈重信、内村�三、北一辉 一 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方法 二 日英同盟和大隈的东西文明融合论 三 内村钅监三 四 北一辉 五 结 语 第二章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大陆问题”的构想 及其实态 一 问题之所在 二 国权主义空想家――以内田良平为中心 三 支那学者内藤湖南世界里的“中国” 四 开放性的中国认识――吉野作造 五 对中国民族主义的洞察――北一辉的眼睛 六 大正知识分子周围的“中国” 七 社会主义者与中国革命运动 八 尾 声 第二部 第一章 走向亚洲的航踪――宫崎滔天的思想和行动 一 问题的所在――滔天的悔恨 二 宫崎家的人――混沌的能量 三 滔天的出发――前进与诀别 四 世界革命与社会革命 五 对近代文明的控诉 六 滔天的“欣慕”与“悔恨” 七 从辛亥革命到大正时代 八 愤怒与警告 九 “支那革命”与日本的改造 十 日本的改造与民藏的轨迹――日中两国的关 系性构造 十一 情念的亢进――亚细亚主义与翻译社会主义 十二 滔天的回归 第二章 尾崎秀实与中国 一 序 言 二 中国研究的方法论 三 日中全面战争的爆发――亚细亚与日本的构想 四 日中关系的夹缝之间――日本、中国、世界 第三章 橘朴――亚细亚主义的彷徨 一 序 言 二 问题的所在――橘朴与中国 三 走向中国研究――来自民众世界的观点 四 从“中国社会论”到“中国革命论” 五 对“国民革命”动态的分析――其高涨与结论 六 “国民革命”的冲击 七 “方向转换”――向亚细亚主义的转折 八 “日中战争”――光与影 九 亚细亚主义的彷徨与寿终――代结尾 后记 译后记
  • 王氏之死

    作者:[美]史景迁

    《王氏之死》篇幅不大,再现的是清初山东剡城、淄川农村人民的贫苦生活。主角之一王氏不堪生活的重压,与人私奔,最后却惨死在丈夫手下。 本书作者则一向偏重在文学性的叙事,试图通过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敏锐的感知能力,在僵化的史料背后,重新塑造或捕捉逝去的时空和人物的生命。以资料而论,《郯城县志》和其他几个地方的方志,是本书的重要依据。本书使用的第三种资料《聊斋志异》,属于虚构的小说,作者大量使用来建构清初山东地方民众的心灵图像,从今天文化史研究的立场看来,这种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并治一炉的手法,反而显现了作者的创意和先见之明。通过一幅幅鲜明的图像和具体的描述,我们才真正进入我们曾经靠着抽象的概念徘徊其外的乡村世界,真正走进这些人的生活和他们的苦难与梦幻之中。
  • 常用字解

    作者:白川静

    《常用字解》用别样视角讲述194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日本汉字研究第一人、比肩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的文字学大家——白川静力作《字统》普及本全新汉字诠释系统——“白川学”的普及性著作批判和修正《说文解字》字形训诂,对于中国及日本的古代文化,多有生动见解。 《常用字解》正如白川静先生在《字统》引言中明确指出的,他的字书不是一般的字典,而是“字源的字书”、“语言史的字书”、“汉字文化的研究书”,即通过对殷周时代文化历史的把握,观察甲骨文、金文的构造,发现汉字字源的来龙去脉,重现汉字婴幼儿时的面貌。
  • 中国古代的家族与国家

    作者:(日) 守屋美都雄

    本书为已故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守屋美都雄先生在史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论著之一,收录了已故守屋博士晚年所撰论文中的主要作品,同时也涉及一部分早年代表作。本书分为三部分:国家篇、家族篇以及附篇,以家族研究为基础,着力探讨家族与中国古代帝国构造之间的关系问题。其中的家族篇更是家族研究发展为家训问题的重要成果。
  • 琴棋书画

    作者:青木正儿

    《琴棋书画》是青木正儿的一部文化随笔集,主要讲述中国文人生活及其趣味之谈,也收入了几篇回忆师友的文章。
  • 中国古典文化景致

    作者:兴膳宏

    我们这套丛书,没有选择像斯波六郎所著《文选李善注所引尚书考证》,或者太田次郎所著《以旧抄本为中心的白氏文集本文的研究》那样大部头的专著,它们学术价值很高而读者面很窄。这些书很重要,等条件具备,也应该译介过来。我们先要做的,是希望读者能认识一批比校好接近的客人,也就是一批学者为非中国学专知识分子写的书。 我们选择的书目,除了几部新人新著外,都是“大学”写的“小书”。或侧重其保留中国文献资料的价值,或侧重对中国本土研究的补阙,或侧重于对中日关系研究的历史作用,或侧重于其在日本学界的影响。取其一点,不必求全,积少成多,不拘一格,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通过这套丛书,读者便可陆续与那些久闻其名而未见其文的好友见面,共享日本中国学之景观。
  • 对中国的乡愁

    作者:[日]青木正儿 [日]吉川幸次郎 等

    本书选译的,是在近代这样一个中东向西的大变动时期,仍然保有深厚的传统汉学的修养,可是视野已扩大到东洋甚至世界上,同时又有过留学或游历中国的实际经验的这样一些日本汉学家的随笔。 本书的书名,取自吉川幸次郎写的一篇随笔的题目。吉川氏说:“这个乡愁,不过是用来说明终归为异邦之人的日本留学生、旅行者对待异乡的情感,是超出这个词的本意的。”这里的“乡愁”之“乡”,已非“故乡”之意,这恐怕是本书的作者们寄望于中文世界的读者明了的。
  • 日本古代汉文学与中国文学

    作者:後藤昭雄

    本书主要是对平安时代(古代后期)日本人创作的汉诗汉文进行考证和研究。起卷“平安朝汉文学概述”是对平安时代四百年汉文学的演变情况予以概观,列举了平安时代问世的主要诗集、文集以及当时主要的诗人、文人。第一部“日中文化往来”主要讲述日中两国之间人物或书籍的往来。第二部主要论述中国文学对平安朝汉文学的影响以及当时日本人如何摄取、发展中国文学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 对中国文化的乡愁

    作者:(日)青木正儿,吉川幸次郎

    本书集中了青木正儿、吉川幸次郎等日本一流汉学家有关中国文化思考的学术随笔,思想深刻,笔触细腻。书中既有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到表述,也有对现代文化的深沉思考。其中有关与鲁迅、周作人等中国作家交往的篇章,尤其有价值。 编写本书的原则:一是为了体现近代以来日本汉学的上述重大变化,入选的作者,基本上都生活在明治、大正、昭和时期。二是尽量选择论题不俗、篇幅适中、文字清畅的较有可读性的札记随笔,这既是为了照顾读者的兴趣。三是选文力求避开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以免去必要的却也可能是复杂的背景解释等等。
  • 内藤湖南汉诗文集

    作者:内藤湖南,印晓峰 点校

    《内藤湖南汉诗文集(竖排版)》中日本内藤湖南先生,名虎次郎,字炳卿,湖南其号也。一八六六年八月生于秋田县鹿角郡毛马内町,毕业于秋田师范学校。一八八七年起主《明教新志》《大阪朝日新闻》《台湾日报》《万朝报》等社笔政,持论切要,声倾一时。一九0七年任京都大学史学科讲师,一九0九年任教授,一年后因大学总长之荐授文学博士。一九二六年一月成学士院会员,八月从大学退职。遂卜居京都南郊瓶原村,筑恭仁山庄,饶花木烟霞之胜,得泉石怡养之乐。一九三四年六月卒于山庄,早年六十有九,葬京都东山鹿谷法然院。
  • 日本汉诗精品赏析

    作者:李寅生

    日本汉诗是日本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用汉字来写作诗歌,千百年来留下数以万计的汉诗作品。《日本汉诗精品赏析》精选400余首汉诗进行注释和鉴赏,在注释重点、难点问题的基础上,对汉诗所包含的意义进行进一步的阐释,并对汉诗与中华文化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做深入浅出的说明。最后就汉诗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思想内容等做一综合性的赏析。
  • 中国“中世纪”的终结

    作者:宇文所安

    《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中唐文学文化论集》是宇文所安教授1996年出版的一部著作,包括一篇导论和七篇论文,并附录了三篇古典诗歌、传奇作品的英译。全书在所探讨的时序上似乎延续了《初唐诗》、《盛唐诗》,其旨趣则大有不同;它的篇幅较之宇文教授的前两部著作要小得多,而涉及的论题之广且大,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各篇的要义,宇文教授在导论中现身说法,已有揭示,此处也就无庸辞费了。 第一篇论文,《独特与独占》,将中唐文学对身份的再现视作对他人或为他人所排斥。在个人身份的层面上,这样的一种特立独行要吧表现为宣称自己优于他人,不过它也可以是一种异化感,而这种异化感造成了他人对自己的排斥。在中唐时代的作品中,特立独行表现为一种独特而易于辨识的风格,它可以为他人所袭用,但它却总是与一个个体作家挂钩。 接下去的一篇论文,《自然景观的解读》,讨论各种不同的再现风景的方式,显示自然的潜在秩序如何在中唐成为一个问题。一方面是文本对于自然的井然有序的表述和品评;这样的风景具有建筑性,这在先前的诗歌是罕见的。另一方面是对于缺乏潜在秩序的风景的再现,是美丽去不连贯的细节的堆砌。 这第二篇论文公限于物理世界秩序的再现问题,然而同样的问题也在人伦世界的事件中生成。《诠释》这第三篇论论文探讨中唐时代的一种倾向,它对现象所给出的推测性解释,要么就是与常识相乘违,要么就对通常认为无需解释的境况做出解释。如此独特的诠释,缺乏任何证据或文本章顺的支撑,常常沾染上一层富于反讽甚或疯狂的意味。 第三篇论文《机智与私人生活》审视对私人空间和闲暇活动的游戏性的夸大诠释,作为抗拒常规价值的一种私人价值观的话语。 第四篇《九世纪初期诗歌与写作之观念》探讨中唐时期对写作,尤其是对诗歌写进行再现时发生的某些根本性的变化。 最后两篇文章探讨八世纪晚期成形的新的浪漫文化。
  • 他山的石头记

    作者:宇文所安

    《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