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香港

  • 玩物養志

    作者:蔡瀾

  • 聽見2000分之100

    作者:袁志聰

    這是關於2000和100的故事。2000和100是世紀末最熱門的兩個數字,充滿期待與想像。這是由十位港台兩地熱門的音樂人聯合推薦、最具劃時代革命性意義、或是在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100張CD。 些音樂都曾在你我成長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本書內容有他們敘述各年代的西洋以及華語音樂的音樂總論及大紀事,包括歌手、音樂背景的介紹以及各時期重要的音樂刊物、音樂與服飾潮流的關係……等。本書將是從世紀末到新世紀最具有世代氣味的一本音樂書。
  • 太陽膏的夢

    作者:陳冠中

  • 尋找失落的菠蘿油

    作者:梁家權

    這本不是一本講飲講食的書,它將我對食的文化,尤其是術頭平民食制,展示出另一層的面貌。我也嘗試將飲食和管理的哲學理出異曲同工的齊源。這是三年我在《都市日報》三十篇專欄文章的結集,我透過文字結識了很多朋友,各位也可以從文字中,自己尋找平素飲食生活中常被忽視的情懷,或者捉回稍縱即,美味以外的感覺,令生活更多色彩。
  • 香港未完成的實驗

    作者:陳冠中

    他(陳冠中)在香港大學學過社會學和政治學﹐在波士頓大學修過新聞學﹐他寫過許多沾了點這些訓練的文章。本書輯集的是他一部份有關香港的評論和報道。 從今天的角度﹐這些橫跨四分一世紀的文章依然可讀和能牽動當代的神經。第一次看陳冠中這方面文章的讀者可能會感到意外:原來香港曾經有人這樣寫東西﹐那怕只是一篇小小的報道、短短的評論﹐或什麼都有一點而且很難界定文類的寫作。
  • 中產好痛

    作者:呂大樂

    序 中產好痛! 近期一位官場朋友喜歡將這句話掛在口邊:「沒有新的狀況。」話後總是禁不住露出沾沾自喜的神情,很是得意。 他的所謂「沒有新狀況」,意思是參加2004年「七一大遊行」的人數沒有增加,情況並沒有自2003年的「七一」之後急轉直下,形勢持續惡劣。最新的立法會選舉結果是泛民主派與取得過半數議席仍有一段距離,(至少在這位官員看來)更是進一步說明特區政府領導層的管治與地位並未有受到進一步的衝擊和挑戰。中央出手穩住了局面,待經濟氣氛持續好轉之後,之前一直困擾特區政府的問題便會逐步消失,形勢也就扭轉過來了。聽罷,覺得這個政府一眾領導可能都在自我催眠。作為市民,只能嘆句「有無搞錯」。 或者香港中產在政治方面從來都沒有甚麼大動作(包括第一次「七一大遊行」也不是「早有預謀」,而是氣難平,到了現場才知道人山人海),一向都在一些政治抉擇之間猶豫。但「七一」前後,市民與政府的關係已起了重大變化。對中產階級來說,問題只在於如何捱過第二屆特區政府的管治。 九七之後,中產好痛。痛在切身利益受損。但更痛的,是痛香港社會在回歸後短短幾年之內便走了樣,甚至變得令他們感覺陌生。 吊詭的是,這種陌生感覺可以有兩種不同的理解。這邊廂,特區政府領導層覺得香港的回歸之後改變了,變得依賴、不思進取、自怨自艾、充滿怨氣。但另一面,則是一般香港人覺得這個政府章法混亂、不尊重民意、不了解民情、左搖右擺、一事無成、激發民怨。究竟是誰改變了?這個問題最好由讀者自己思考,毋須有一個標準答案。這本書所收集的文章,報告了香港中產階級的感受。向來是自力更生,傾向於以個人化的手段來解決身邊問題、在社會事務上頗為低調的中產階段,在九七之後也忍不住了。雖然兩次「七一大遊行」不應該純粹理解為中產階級的政治起動,但也得承認,它們展現出一個後九七的社會現象──連中產也要走上街頭,表達不滿。正如上面所說,九七之後中產階級的痛可分兩種。一是肉痛,有關的報告與討論,見拙作(與王志錚合寫)《香港中產階級處境觀察》(2003年出版)。二是心痛,痛特區政府領導們不了解民情民意,痛他們沒有自知之明,痛政府的所作所為,每天都在磨損香港社會的制度與文化。 本書內各篇短文,是描述與報告為何在這幾年間有那麼多香港中產階級覺得社會在倒退,制度受到衝擊,「社會軟件」有所損壞,特區政府愈來愈疏離市民大眾。 第一次「七一大遊行」之後,重遇或新認識了一批久休復出或最新加入研究隊伍的內地「香港問題觀察家」。其中一位朋友表示,他們容易理解中產階級在「負資產」、裁員減薪等問題困擾下感到肉痛,但心痛的現象則難以明白。對於香港中產的心態,他們難以捉摸。作者決定將過去幾年的短文選編成書,部分原因是想對早前中產階級處境的討論補上一些關於態度、感受、心態的分析,部分是想回應這個關於香港中產心態難以理解的提問。也基於這個考慮,文章以原出版日期順序編排,以呈現中產階級的心路歷程。本書收錄之文章,原出版日期由1999年至2004年,分別見於《信報》、《明報》、《星島日報》、《香港經濟日報》、《蘋果日報》、《明報月刊》、《思》各報刊。 探討香港中產這個課題的過程中,多年來得黃偉邦、張炳良、梁世榮、趙永佳、蘇耀昌、王志錚等提點,特此致謝。
  • 城市接觸─香港街頭文化觀察

    作者:呂大樂,大橋健一

    都市不單只是一處人群聚居的“地方”,而且是一處充斥著各樣訊號、圖像、言詞及符號的“劇場”。街頭,作為都市內的公眾空間,也不只是一處供我們蹓躂的街頭,而是一處不斷生產符號的舞台,一個值得玩味的觀察對象。 本書的兩位編者,都是對城市及街頭素有研究的社會學者。他們蒐集了的文章,都是環繞著街頭文化的三個主題──物( object )、場( places )和事( events ),作出的一些調查及研究。在紛雜的城市符號中,他們提供了一些“閱讀”街頭的角度,使這書成為一份多科際的“閱讀報告”,並使讀者們了解街頭文化如何透過文物、場地和群體的活動來構成城市文化的秩序。經過這次閱讀經驗後,或許下一次我們路經書中所述的街頭時,會有一番新的感覺與體會。
  • 630電車之旅

    作者:李碧華

  • 香港家書

    作者:小思

    一九九七年七月初,我私心許下諾言,要寫一封長信給你們,大概有點總結報告的意思……怎料,一場臨門大雨,沖得我心情歷亂。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號,我做了一件極笨的事,搭巴士由中環去堅尼地城,由堅尼地城去中環轉車去跑馬地,再由跑馬地轉車去筲箕灣,也就是說香港北岸主要幹道上,由西到東遊了一次車河。 一九九七年七月二十五號,我到中環海傍政府大樓去拿「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在那小公務員面前,流著淚,感動而興奮,然後一邊走一邊流淚。回到家,拿著深藍色封面熨金字的小冊子,傻里傻氣笑著拍了一張照片:「立 此存照」。一個從沒拿過BNO,每次出外旅遊,在外國海關入境紙條上十分委屈填上「British Subject by Birth」〔英籍(香港)〕幾個字的香港人,這幾滴淚,一個笑容,盡在不言中了。 二○○二年七月一號晚上,朋友安排下,我會在灣仔會展中心看煙花。自那年煙花特別多之後,對海上發放的璀璨,又一下子復歸沉寂的場景,我已經感到膩了。 每一次我們通長途電話,你們總會問:「幾點呀,香港?」在多倫多,電視上天天都可看到香港新聞,香港怎樣?你們問的是我的感覺多於實情現況。我的答案往往是:「好熱囉」、「好濕呀」、「係銅鑼灣過馬路要捂住個鼻」……長途電話費便宜得叫人愈來愈不寫信,再沒紙短情長這回事,無聊話講多了不心痛。 這本《香港家書》,作者說:盡說些不相干的事,卻不是憑空製造出來的,雖沒有總結報告的重量,但算並不多摻水份。
  • 七一孖你遊香港

    作者:白雙全

    從沙士、七一,走到曾蔭權上場;從鬥志激昂退到冷眼旁觀,「圖文城市」一書兩冊,是屬於「我們」的視覺日記,曾於《明報》與讀者每周相見,誌記?這個城市兩年多以來的變化。 白雙全自2003年起於《明報》「生活」副刊「圖文城市‧單身看」專欄發表的圖文作品,令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從個人生活中體驗政治、城市生活的疏離感,與 讀者一起從小處?眼,重新思考政治論述、社會議題的荒謬。「單身看」分為七個主題,間以時事貫穿起我們的共同記憶。白雙全有時緊貼社會時事,反映各種政治 鬧劇的不近人情或荒謬處境;有時又把習以為常、微不足道但又體己貼心的生活體驗,以詩人的觸覺,利用攝影紀錄或實物拼貼的方式,化成視覺日記。例如「董特 首開給財爺和李局長的一張書單」,是他從書店買來的書籍題目上的第一個字,在列印出來的單據上拼湊成了一句句子。這種「參與式概念創作」 (participatory conceptual art),有別於以形象呈現為創作手法的政治漫畫或主題插圖,不但抵死幽默、充滿人情味,更突顯「後沙士」與後「七一」新一代,另類方式參與及反思政治 與城市的生活態度。 陪伴大家上路,將會首先推出「七一孖你遊香港」;作者將於遊行沿途發表作品,隨後再於書店展出原作。 此書在上海point to life有售: http://www.pointtolife.com/
  • 樣衰阿闊

    作者:謝立文

    帶一個布公仔去旅行,您會否覺得很奇怪呢? 沿途帶著公仔外並不斷與公仔拍照,在旁的是否會有什麼感想? 一個很久以前的新聞片段又再重現在腦海中,話說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個新聞報導中, 報導說一個英國的家庭後園有一隻供小孩子洗澡玩的小鴨子失蹤了! 一個月後,這隻鴨仔又返回那家的公園中,但是旁邊卻多了一本相薄, 那本相薄記錄那鴨仔失蹤期間原來去了環遊世界,例如在巴黎鐵塔下留照, 又或是在中國的萬里長城,又或是埃及的金字塔,這件新聞一直在腦中留下深刻印象! 今年我突然間有一個想法:如果我帶一仔公仔旅行,,,,,,,,,,,,,,,,,,
  • 盛世邊緣

    作者:洛楓

  • 眾聲喧嘩

    作者:陳健民,伍瑞瑜

    《眾聲喧嘩 - 影響香港發展的九大爭論》一書由中大社會學系陳健民教授和《明報》論壇版主編伍瑞瑜炮製,介紹香港過去五年九個有深遠意義的爭論,包括發展與保育、民主運動策略、民主是否普世可行、宗教有否干政、情色邊界之爭、背靠祖國會否失去國際視野、香港是否走向M型社會、干預自由市場是否會帶來貧窮和藝人裸照與Web 2.0。要掌握香港發展趨勢和隨之而生的各種矛盾,此書對從政人士、媒體工作者、通識教育老師和所有關心香港的讀者,都有重大的參考價值。
  • 玩具大戰

    作者:古天樂

    以大眾熟悉的漫畫、動畫作品出發帶出自己的看法,作出反思。作品包括《星球大戰》、《蜘蛛俠》、《蝙蝠俠》、《X─Men》、《怪俠多羅羅》、《死亡筆記》、《迪士尼米奇老鼠》、《小王子》、《丁丁歷險記》和百事可樂代言公仔Be@r Brick。 從《星球大戰》的黑武士出發,對人性正邪、光明黑暗兩面的對立拉扯進行討論,蜘蛛俠、蝙蝠俠、一眾變種人特攻,還有《死亡筆記》的夜神月、《怪俠多羅羅》的百鬼丸都成為其筆下討論對象。 借助迪士尼的米奇老鼠、《小王子》、《丁丁歷險記》和百事可樂Be@r Brick的追尋夢想精神一再重申人應懷有理想,抱持孩子心,繼而發揮想像力創造更美好的人生。 附帶與漫畫家麻宮騎亞、華人變形金剛漫畫家Pat Lee、世界級玩具收藏家北原照久的珍貴的對談片段。隨書附送VCD,內容包括他創作的約10分鐘短片──《火星》,及本書的製作花絮(包括他親自講述創作意念,他訪問漫畫家的片段等)。 書中除了古天樂真誠的文字分享之外,還展示了大量古天樂私人藏品──一比一等身大人偶玩具照片。有訪談的第一手資料。 文章既有個人見解,也有背景資料的支持,更能放諸社會時事作出討論,可見資料搜集的用心。這作品頗適合青少年﹝13─23歲﹞閱讀,作者對於動畫、漫畫作出的種種思考相信對青少年能有一定的啟發性,也可鼓勵他們多思考。
  • 後九七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

    作者:朱耀偉教授,梁偉詩博士

    香港粵語流行曲教父黃霑博士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1997)》以1997為粵語流行曲衰落的分水嶺:「粵語流行曲沒落的趨勢,限於環境,已難望再有奇蹟出現。」「後九七」香港流行樂壇市場萎縮,唱片工業造星能力減弱;以詞論詞,詞作種類比起九十年代其實更多樣化,在詞人的努力耕耘下,整體質素亦有提升。過去十多年的香港流行詞壇,無可否認是兩個偉文的年代。雖然壟斷詞壇多年,林夕和黃偉文詞作其實仍屢有創新意念。而在唱片工業求變的情況下,亦有不少「後九七」的新晉詞人如林若寧周博賢的冒起,為香港流行歌詞帶來嶄新的創作元素。 本書是《香港流行歌詞研究:七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的續篇,並沿用「上集」所訂定的研究框架,進一步追蹤在過去十多年間「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的變化軌跡。當中擬設了1997為講述香港流行歌詞嬗變的分水嶺──回顧了「資深詞人」(即出道於一九九七年以前的詞人)在歌詞創作上的後續發展、風格變化。同時亦整理出「後九七詞人」(即出道於一九九七年或以後的詞人)的崛起和風格走向,務求為1997年至今的香港流行詞壇,全面透析其地形風貌、氣候格局。 ******************* 2011年香港書展 亮光文化 1A--B19 *******************
  • 旺角街頭種高粱——香港風俗拾零

    作者:陳雲

    陳雲的報章專欄結集。懷舊文集系列。 書分四章:風俗、飲食、購物、家園。 分篇講述香港的風俗、飲食和如何用風俗來維護社區精神。 「大忍忍於市。無權無勢,要在香港市內生存,乃忍耐力之考驗。我很喜歡觀賞香港市內的奇石怪木。頑強的石牆樹固然可敬,小草木在牆隙偷生,更是可親。感懷身世,都是忍辱偷生也。」 ──陳雲
  • 猿猴志

    作者:西西

    從十八世紀英國喬治亞風的娃娃屋(《我的喬治亞》),到栩栩如生的中國古代毛熊(《縫熊志》),西西的「手作工藝/公仔」主題創作,像是趟賞玩不盡的奇趣旅程,而她就是嚮導,再一次,帶引我們踏入神秘的猿猴世界。 為作《猿猴志》,西西以七十三之齡,仍行至亞洲(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香港)各動物園、保育中心、熱帶雨林……等,實地遊訪,探察猿猴原貌,據以直美詳實的文字,抒寫五十一隻她親手縫製、模樣可愛的猿猴布偶;並有一系列與香港作家好友何福仁的深入對談,囊括中西文學、繪畫、戲劇、電影裡的猿猴形象,又及人類與近親猿猴的緊密情結,展現兩人博學的見聞與知識──這六篇對談的精神,西西自己說: 我們的談話,如果有一個主題,那就是尊重生命,為那些人類發展上一直受歧視的生命說話,猿猴是切入點。 閱讀猿猴,其實是閱讀我們自己,可以讀到彼此的相同,也可以讀到彼此的相異。 而希望人類對於自然環境的珍惜、尊重,生靈能否自由且愉悅地存在著,在每隻猿猴諧趣、繽紛的造型色彩下,誠是全書的諄諄關懷。 書中介紹之猿猴分為五類:原猴類、新大陸猴、舊大陸猴、猿類,另將數量稀少、已瀕滅絕邊緣者編為一類「那些瀕臨滅絕的靈長目」。每篇猿猴文章均附西西手作猴圖,以及猿猴原樣或西西、何福仁手繪插圖,以供讀者對照觀賞。「附錄」中更煞費苦心,蒐集整理了種種猿猴分類科目表,希望大家對於這些近親生靈,能夠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瞭解。
  • 八十後的生存與生活

    作者:健吾,周志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