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新闻学

  • 听我讲话要小心

    作者:吴虹飞

    《南方人物周刊》资深记者吴虹飞 对话各界名流 一份关于历史、艺术、文学以及这个时代的真实底稿 名人访谈录。 内容涉猎各个行业的代表人物,如关锦鹏、张大春、窦唯、野夫、余世存、闾丘露薇、崔健等……话题关于人文、生活、艺术、文学,以及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话题和内心渴望。 极具话题性。
  • 一代报人王芸生

    作者:王芝琛

    芸芸众生中崛起的《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1901-1980),作为无党派爱国人士、蜚声海内外的报业巨子、中日关系研究专家,将毕生精血倾注于《大公报》,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在风云变幻的近现代中国,奠定了《大公报》不可动摇的文化史地位,也成就了一代优秀报人的人格风范。 出身贫寒、自学成才的王芸生,关切国运民生,伸张正义真理,在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相标榜的《大公报》阵地上,慷慨陈词,奋笔疾书,为唤醒民俗精神,为反对日本侵略、为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争取民主自由与新闻自由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一生无愧于“名世大手笔,爱国言论家”之美誉。 本书由王芸生之子根据翔实资料和王芸生晚年的回忆评说写成,并汇集大量珍贵历史图片,全面展现了王芸生与《大公报》荣辱与共的风雨历程。《大公报》随近代中国社会的动荡几盛几衰,王芸生的个人命运也随之载沉载浮。与张季鸾笔战福祸相倚投身《大公报》,先生加入国共两党终又张行“中道”,战乱年代的艰辛,政治风云的变幻,婚姻道路的插曲,也毛泽东、周恩来、秦邦宪和蒋介石、段祺瑞、陈诚及诸多名流学者的交往,王芸生的一生既以其业绩与人格留芳,又因之屡屡罹罪。一代报人的高伟形象留给我们丰厚的遗产和长长的背影。
  • 报人张季鸾先生传(修订版)

    作者:徐铸成

    《报人张季鸾先生传(修订版)》主要内容: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一个风云激荡、各种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各路才俊各逞其才的时代。伴随着皇权的禁锢、军阀的专横、敌寇的入侵,一批批报人从逆境中成长起来。他们始终保持着独立精神,坚守着争取民主自由、变革社会的报业传统,在历史的回音壁上留下了属于那个时代的黄钟大吕般的绝响。报人张季鸾先生就是其一。我们有必要拂去历史的尘埃,再次走进他,为读者讲述一个人,一份报和一个时代荣辱与共的风雨历程。
  • 一生:迈克·华莱士传

    作者:(美)皮特 雷德

    他的名字意味着硬新闻、调查新闻,意味着不回避、不退让、不妥协。他被称为“真相拷问者”。他是美国乃至全世界年轻记者学习的楷模。他是—— 迈克•华莱士(1918—2012),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布鲁克莱恩镇。大学毕业后进入美国媒体界。1968年9月24日,50岁的迈克出现在后来成为电视史上最著名的新闻节目《60分钟》的第一期上,此后他主持这个节目近40年,成为美国头号记者。他辉煌的职业生涯采访了20世纪后期几乎所有重要的全球知名公众人物,如霍梅尼、马哈茂德•内贾德、普京、邓小平、江泽民等,赢得了咄咄逼人、充满自信和永不退缩的声誉。 他使新闻报道变得强硬而尖锐,让新闻节目和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开创了隐藏式拍摄、伏击式采访等里程碑式的新闻技巧,奠定了调查式新闻的标准。但在光环背后,却是缠身的官司、失败的婚姻、意外丧子、自我怀疑、抑郁症的困扰,乃至企图自杀。 本书独家剖析迈克•华莱士的两张面孔——一方面,他是他那个时代最令人敬畏的调查记者,世人瞩目的新闻界“当代英雄”;另一方面,他是一个伤痕累累的人。对他而言,最具戏剧性的冲突发生在他自己的内心之中,而他的成就与悲剧,也都来源于此。
  • 普利策传

    作者:丹尼斯·布里安

    本传记的传主是出版史上最为重要、也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全书讲述了这位匈牙利移民的传奇经历,引人入胜地讲述了他如何从不名一文的联军士兵成长为一名国会议员,最后成为美国两大报业《圣路易斯快邮报》和《纽约世界报》的业主,从而攀上美国新闻业——及权利——的巅峰。 本书作者根据普利策的个人信件以及他与别人的谈话,在本传记中包括了不少有关传主社会活动及私人生活的新的个人资料,生动展现了他如何使《纽约世界报》崛起为美国最有影响、最受尊敬的一份报纸,引领世人走进了将轰动性新闻、娱乐性报道、漫画与重大的财经新闻、外国新闻和政治新闻揉合在一起的现代大众新闻及“新新闻”的时代。同时呈现给读者的不有那些帮助改变了历史进程的社论大战。 此外,本书还生动描绘了美西战争时期普利策与赫斯特之间展开的激烈的发行量大战;年届四十就失明的普利策如何借助于他那些与众不同的秘书,继续经营他的帝国长达22年之久,支持受压迫者,揭露腐败的保险公司和不诚实的政客,与他所发现的一切不公正之事作斗争;他率先雇用包括内莉·布莱在内的女记者,通过揭发詹姆斯·布莱恩的可疑交易而确保了格劳夫·克利夫兰的胜利,他发起了一场募集捐款的运动,使得自由女神像最终能够矗立于纽约港口,他击败了西奥多·罗斯福想以诽谤罪将他送入监狱的企图,他还创建了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 本书以率直而独到的观点描绘了传主的一生,他尽管遭遇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各种挫折,但他凭借着非凡的勇气、崇高的理念、创新的理想以及鸿鹄之志而使自己立于美国新闻业之巅,被世人尊为“美国新闻业之父”,并对美国文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 南方周末特稿手册

    作者:杨瑞春,张捷

    这本《南方周末特稿手册》由杨瑞春、张捷编,集结了南方周末历年来诸多“名记”(李海鹏、南香红、叶伟民、徐楠、曹筠武、柴会群、袁蕾、关军、沈颖、赵凌等)的特稿佳作及其手记,这些作品努力“追寻文字的美,呈现复杂的真”,留下了一份真正有质量的、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沉潜到中国底部的记录。 《南方周末特稿手册》适合新闻工作者阅读。

  •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作者:[美] 威廉·E.布隆代尔

    这本书解释了《华尔街日报》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令人惊叹的报道。 如果你是一个记者——这本书的前身是《华尔街日报》的内部讲座,专门培训那些为《华尔街日报》头版提供特稿的记者。它告诉新闻记者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用高品质的报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让这种注意力一直保持下去! 如果你虽不是记者,但会时常用到写作——这本书会让你明白,到底是哪些元素让你听写的东西从本质上变得有趣和吸引人! 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在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