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魏晋南北朝史

  • 南朝齐梁史

    作者:庄辉明

    《南朝齐梁史》是以南朝齐、梁两个朝代为叙述对象的断代史专著,全书大致从政治、经济、文化与南北关系四个方面对齐梁历史进行了详尽论述,对曾经活跃在其时历史舞台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考察,力图对齐梁历史有一个整体的、不同于以往的认识。
  • 㟙华山馆丛稿续编

    作者:王仲荦 著,郑宜秀 整理

    本文集集合了作者的九部著作,完整地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成果。《鹊华山馆丛稿续编》分七个部分,分别收入作者10篇有关历史的论文、札记、资料,及1973至1984年所作若干诗词。
  • 北朝婚丧礼俗研究

    作者:谢宝富

  • 魏晉南北朝史

    作者:勞榦

  •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与资料

    作者:黄惠贤

    襄阳地方史研究 读《心斋十种》本《襄阳耆旧记》书后/3 重读李兴《诸葛丞相故宅碣表》书后——兼证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隆中/12 诸葛襄阳故旧考/19 习凿齿《诸葛武侯宅铭》释/29 蔡瑁及其亲族——读《襄阳耆旧记·蔡瑁》札记/34 庞德公及其亲友考释/47 《晋书·习凿齿传》评述/55 有关襄阳《羊祜碑》的几个问题/66 《北堂书钞》初探 隋钞本《三国志·蜀志》蠡测——《北堂书钞》研究资料之一/77 隋钞本《三国志·吴志》蠡测——《北堂书钞》研究资料之二/88 隋钞本《三国志·魏志》蠡测——《北堂书钞》研究资料之三/104 散骑诸官初置时期有关问题索引——散骑诸官研究资料之一/154 曹魏中后期散骑诸官的变化——散骑诸官研究资料之二/166 西晋散骑建省及其所领诸官——散骑诸官研究资料之三/175 东晋时期中央决策机构(中书省)的一次短暂变革——散骑诸官研究资料之四/199 北朝与隋初唐史研究 王伯当/209 徐世劫与瓦岗军/215 《常何墓碑》跋/227 《程知节碑跋》补/233 黄君汉与瓦岗军/237 《无向辽东浪死歌》考异——兼谈《河洛记·知世郎》条的史料价值/243 李密对瓦岗军发展的贡献和“蒲山公营”的建立/247 李密洛口政权兴衰评述/255 洺州降唐史释/265 刘黑闼起义和唐镇压措施的变化/270 “武德政治”浅析/278 武德年间内外官俸禄的考察/290 略论隋炀帝之暴政/295 隋末农民起义武装浅析/304 论隋末唐初的“山东豪杰”/324 魏晋南北圾隋唐只教学中若干具体问题浅析 曹魏中军溯源/367 试论曹魏西晋时期军屯的两种类型/379 魏晋南北朝时期农耕方式及农业生产水平试探/395 魏晋南北朝时期邺都铜雀三台杂考/409 公元九世纪前我国江南地区造纸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科技史札记/415 北朝盐政浅述/429 北魏平城故都初探/435 《魏书·官氏志》载太和三令初探/455 读《周书·于谨传》书后/473 有关高力士和广东冯氏旧贯世系的几点补证/477 古籍整理三辑 第一辑校补《襄阳耆旧记》/495 第二辑辑校《南雍州记》/564 第三辑辑校《邺中记》/583
  • 魏晋南北朝五礼制度考论

    作者:梁满仓

    《魏晋南北朝五礼制度考论》讲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全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课题成果文库》)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出版的系列学术丛书。组织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是我院进一步加强课题成果管理和学术成果出版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建院以来,我院广大科研人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智力支持和各学科基础建设方面,推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每年完成的专著类成果就有三四百种之多。从现在起,我们经过一定的鉴定、结项、评审程序。逐年从中选出一批通过各类别课题研究工作而完成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一定代表性的著作,编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集中出版。我们希望这能够从一个侧面展示我院整体科研状况和学术成就,同时为优秀学术成果的面世创造更好的条件。
  • 汉魏两晋南北朝史丛考

    作者:余嘉錫

    《汉魏两晋南北朝史丛考(繁体版)》收录余嘉锡先生所撰研究两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问题的论文计九篇。涉及《史记》亡篇的考证、汉武帝时代的马政、晋代的辟雍制度、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士人的服药问题等。
  • 宋书校勘记长编

    作者:王仲荦著

    本书为著名史学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专家王仲荦先生于上世纪70年代撰写的《宋书》点校长编手稿影印本,为“二十四史校订研究丛刊”中的一种。书稿以单色影印的形式出版,真实完整地展现王仲荦先生认真细致高水平的点校工作。从此书中不仅可以发现当时点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可以知道修订所需的一些重要信息,对二十四史修订和古籍整理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更可以从中窥见老一辈史学家严谨的学风和广博的学识。
  • 三国政区地理研究(上、下册)

    作者:孔祥军

    本書的研究對象是三國時期曹魏、蜀漢、孫吳行政區劃的變遷過程。 三國政區與兩漢舊制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州制的確立和定型。三級政區之中州、縣變化均較穩定,而郡級政區變動最大,本書對州、郡、縣三級政區沿革均作細密考證。 本書旨在盡最大可能復原三國政區的動態沿革過程,其最核心的工作便是對三國州郡諸縣的精密考證。這不是對前賢已有成果的補充修葺,而是一次全面重新的整理考證工作。考證的具體方法,以排比文獻直接記載材料爲主,所依據文獻及相關版本,詳文末所附參考文獻;以借助考古出土材料爲輔;以運用間接記載材料進行推斷爲補充,即通過確定某些文獻的著寫年代或著者年代,來使用這些文獻進行考證;以詳察地望以證歸屬爲幫助。這不但是中國歷代行政區劃通史研究的一部分,同時也可以爲魏晉文史研究界提供一個較爲可信實用的三國地理沿革志,這也是本書最重要的研究意義所在。與此同時,對傳世文獻的勘誤校正、對前賢成果的糾正厘定,也可視爲本書的副成果。
  • 嚈噠史研究

    作者:余太山

    嚈哒最初是北亚一个弱小的游牧部族,本书虽然没有涉及嚈哒史上的所有问题,但由于有关嚈哒人活动的重要方面大体上都涉及到了,在内容安排方面也适当考虑了连贯性,在目前国内外学界还没有更全面的嚈哒问题专著问世的情况下,也可以作一部嚈哒史来读。
  • 出土墓志所见中古谱牒研究

    作者:陈爽

    本书通过文本辨析和图版对照,判定大量魏晋南北朝墓志直接抄录了墓主家族谱牒,并对谱牒残章做了辑录与格式复原,作出了社会史的初步考察。这一研究可视为中古社会史资料的一次重新发现。根据研究结论,可以从六朝墓志中辑录到二百余件原始谱谍,每件少则数十字,多则数百字,世系记录完整,婚姻历官总字数多达数万字,内容涉及魏晋南北朝家庭结构、性别比例、婚姻状况、嫡庶之别等中古社会史的重要内容,从而拓展了中古社会史研究的学术视野。
  • 中国三阶教史

    作者:张总

    本书是论述中国三阶教的创立、发展、被禁,最后湮灭的史实。长期以来,由于资料缺乏等原因,中国佛教史领域关于三阶教的研究比较薄弱,系统全面的研究成果更是没有出现。本书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充分利用敦煌遗书中的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近年来新发现的有关考古资料和作者本人田野调查搜集到的资料对三阶教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全书从历史梳理到思想分析,从修行实践到社会影响,对三阶教做了较好的研究,是三阶教研究方面填补空白的力作。
  •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东豪族研究

    作者:尹建东

    本书是云南民族大学学术文库之一,内容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关豪族问题的研究,共为上下编、六章,结构合理,内容翔实,语言流畅。作者站在豪族问题的研究前沿,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对此问题做了详细、精到的考查研究,具有学术价值。
  • 魏晋玄学史

    作者:余敦康

    本书是一部完整的玄学史,分正始玄学、竹林玄学、西晋玄学、东晋佛玄合流四部分,同时对玄学作了解释学意义上的研究。
  • 魏晋南北朝史论

    作者:黎虎

    本书收集的是黎虎先生在1983年至1996年13年间所写成或发表的关于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大部分论文。 本书所收论文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社会经济方面,包括部门经济、区域经济、土地制度、赋役制度、人口、交通与社会生活等;另一部分为其他方面,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等。
  • 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

    作者:胡阿祥

    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增订本),ISBN:9787507725988,作者:胡阿祥
  • 六朝史论

    作者:朱大渭

  • 魏晋南北朝史考论

    作者:严耀中

    《魏晋南北朝史考论》作为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学科建设的一个项目,交给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集子收集了我迄今为止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论文,但不包括其间涉及佛教的,因为那些论文多已收在我的另一个集子《佛教与三至十三世纪中国史》里,在2007年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了。
  • 中古史书校证

    作者:真大成

    本书所谓的“中古史书”是指记述两晋南北朝史事的十部正史,即《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及《南史》、《北史》。其成书迄今均已千年以上,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鲁鱼帝虎、断篇脱字等问题所在而有,目前所能见到的较早进行订正讹误的工作是从北宋开始的。中古汉语研究的兴起和深入,为中古史书的校订注入了更为充分的学术养分,从训诂学、词汇史的角度从事史书文本考订,使其具有更丰富、更多元的学术内涵。本书的“导论”部分即在各史校证的基础上对校勘实践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谈了些粗浅的个人体会;“校证”部分主要以中古史书的中华书局点校本为基础,对其中的失校、误校及《校勘记》揭举的异文作进一步的校订、勘正、辨析;对相关著作的校勘成果也略事考订。本书在校证工作中,作者注意将文献学与语言文字学结合起来,注重校讹订误的同时分析史文讹误之由,阐发有关词语的意义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