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理论

  • 罗兰·巴特

    作者:[美] 乔纳森·卡勒

    ★《牛津通识读本》丛书新品,带你走入罗兰•巴特语言和风格的美妙国度 ★ 美国著名学者乔纳森•卡勒继《文学理论入门》之后又一力作 ★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谁是罗兰•巴特》作者汪民安作序推荐 罗兰•巴特(1915—1980)终其一生致力于研究人们是如何使他们的世界变得可知的。他的多重身份尤为引人瞩目:他是一位勾勒出“文学科学”之轮廓的结构主义者,一位符号学理论的大力推广者。他代表的不只是科学,还有愉悦,他认为文学使得读者独具创造性。他称作者已经死了,号召我们不要研究作者,而要研究文本。他出版了许多别具一格的著作,展示了个人非凡的想象力。 美国著名学者乔纳森•卡勒对巴特多样的理论贡献进行了梳理,描述了其探索的多个领域,促使我们改变了对于一系列文化现象的看法:从文学、时尚、摔跤和广告到对于个人、历史和自然的观念。
  • 周作人研究二十一讲

    作者:钱理群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与鲁迅一样,周作人曾经是一个让许多青年景仰的名字,但在四十年代初出任侵华日军卵翼之下的伪华北教育督办后,周作人的命运发生了转折,并在抗战胜利后一度以“汉奸罪”身陷囹圄。1967年5月,周作人在身边无一人的境况下凄然离世。与此相对照,自周氏殁后至今的几十年间,其作品多次翻印、重印,编入选集者不计其数,坊间关于周氏的论著亦已不鲜。 周作人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留下了什么样的痕迹?本书在对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发掘整理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周作人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全面总结了周作人在文学与文化研究诸方面的贡献,对周作人与章太炎、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郭沫若、郁达夫、茅盾、郑振铎、梁实秋、俞平伯、废名等同时代著名学者、文人之间的交往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并对日本侵华期间周作人“落水”一事给予了深刻的批判与解剖,为了解、透视周作人这一复杂的历史人物提供了清晰的线索与开阔的视野。 本书采取讲座的形式,搭配多幅书影与人物图片,一改案头论著严肃刻板的面目,并以同情与冷俊兼而有之的笔墨,引导读者审视历史、贴近人物,是一部非常耐读的著作。
  • 传记文学理论

    作者:赵白生

    传记文学理论,ISBN:9787301065174,作者:赵白生著
  • 沃尔特·本雅明

    作者:特里·伊格尔顿

    沃尔特·本雅明(1892-1940)是德国著名思想家,被誉为欧洲真正的知识分子,其罕见的才华和悲剧的人生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与众多对本雅明思想系统综合的学术研究不同,本书以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本雅明的历史哲学和后结构主义的反形而上学理论的狂欢式结合为根本动力,犀利的笔锋直接本雅明本人的灵魂深处,不仅对本雅明的巴罗克寓言、作为文化客体的商品、弥赛亚式革命等中心主题做了独到解读,还将本雅明与艾略特、利维斯、布莱希特等人的观点相对照,重新思考了革命批评的诸多问题和可能性,强调了艺术的政治作用。特里·伊格尔顿的语言充满激情,恣肆酣畅,富于理论张力和话语快感,是一部具有“震惊”效果的向大师致敬的杰作。一部富有启发力的重要著作,它所表明的力量和方向是阿尔都塞之后马克思主义批评所明显缺乏的。——《英语研究年度报告》读者会反复阅读此书,去解开那些错综纠结的线索,获取许多其他著作所不能给予的思想之乐。——《选择》
  • 罗兰·巴尔特自述

    作者:[法]罗兰·巴尔特

    《罗兰·巴尔特文集:罗兰·巴尔特自述》讲述作者一生经历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媒体文化评论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学期(1962-1976)以及法兰西学院讲座教授期(1976-1980)。作者故世后留下了5卷本全集约6000页和3卷本讲演录近千页。这是罗兰·巴尔特为色伊(Seuil)出版社“永恒的作家”丛书写的有关他自己的一部著述,是一部非传统意义上的自传体著作。虽然作者一开始就让我们把这本书当作“出自一位小说人物之口”,但我们还是通过这些文字大体了解了他的身世、生活经历、个人志趣、写作生涯和学术主张。 该书是作者第四个写作阶段即“道德观念”阶段的代表作品之一,以片断的书写方式和按片断题名的字母顺序进行排列的形式,为读者组织了一部时间错位、事件凌乱、内在逻辑无序的奇书,力图以此来解释言语活动,通过语言的随意性排列来探寻语言符号的深层寓意。书中还有作者自幼及长的大量珍贵图片和一些手绘图。
  • 从普鲁斯特到萨特

    作者:[法] 安德列·莫洛亚

    本书应是莫洛亚写的《从普鲁斯特到加缪》、《从纪德到萨特》、《从阿拉贡到蒙泰朗》等三本同时代作家评论集中前两本的合集。
  • 波德莱尔

    作者:让-保尔·萨特

    西方文艺思潮和流派名目繁多,兴衰更迭,文艺理论著作层出不穷,几乎每个时代都出现过影响深远的文艺理论家。既为文艺理论家,一般都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一般都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指导及至主宰着当时的文坛。
  • 海子评传

    作者:燎原

    一个诗人,他超越了时间、甚至超越了空间,所以他永存…… 海子是一个既不可重复,也无法效仿的诗歌英雄。他的独一无二来自将个体生命直接化为诗歌光焰的渴念,来自他孤军深入的勇气和“只能如此”的语言形式。 作者把海子还原成一颗真正的太阳,拨开迷雾,喷射出万丈光焰。可以说,《海子评传》是一次诗性创作,是一部独特的诗篇。因此,燎原和骆一禾、西川一起,甚至是以后二者所不具备的“完形”能力,终于把“海子”这部具有创世意味的长诗写完了。 于是,一个海子才真正变成了十个海子。
  • 小说的兴起

    作者:[美] 伊恩·P. 瓦特

    小说作为一种文字形式,它的产生、发展、完善,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而其中的哲学、宗教、经济、社会阶段、科学技术诸种因素都对这种文学形式的定型,起着或多或少,甚或是关键性的作用。认清个中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对了解文学的发展规律,了解某种文字形式的形成过程,是十分有趣而又有益的。我们这里译介的学术专著《小说的兴起》,就是这样一项有趣且有益的研究。 本书的脚注均为译者所加,原注附于每章的附尾。全书的人名、书名中英文对照索引附于书末,以便查阅。 作者把“小说的兴起”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类型置于十八世纪的社会关系之中,并突出了当时占优势的中产阶段级的特征。著名的美国《星斯六评论》说:“本书的力度不止表现在某一种方法或观点上……,瓦特教授不仅使我们对作为主要社会趋势的文献或反映的小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使我们对艺术创作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
  •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

    作者:朱刚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对现当代西方文化主要流派作了全面梳理,通过指导性阅读与归纳性阐释,突出核心概念和理论重点,纠正常见误解;“举重若轻”的叙述以及大量的图片,也为读者平添了几许亲和力与吸引力,使理论阅读与思考不再枯燥,不再沉重。
  • 小说机杼

    作者:[英] 詹姆斯·伍德

    秉承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和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的传统,《小说机杼》是一部研究小说魔力的神奇之作——分析其主要元素,颂扬其持久动力。书中对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最时髦的批判深入到了讲故事时的机械设定,由此提出一些基本的问题:当我们说”认识”某个虚构的人物时,这 意味着什么?生动的细节由什么构成?何谓成功的隐喻?现实主义是现实的吗?为什么有些文学惯例变得过时,而另一些却保持活力? 从荷马到《给小鸭子让路》,从圣经到约翰• 勒卡雷,詹姆斯•伍德广泛取材。《小说机杼》既是一部虚构手法的研究佳作,也是一部小说的另类史。它幽默、深刻,无论你是作者还是读者,甚或是对此书该兴趣的路人甲,它都将对你有所启迪!
  • 当代小说阅读五种

    作者:陈思和

    《人文书系·当代小说阅读五种》是应陈平原教授之邀,加入他主编的三联人文书系的行列。体例、篇幅、内文的选择标准,都是参照了书系编辑体例所要求的去做。本来也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但体例规定有作者小序一项,只好再多说几句。
  • 诗品集解·续诗品注

    作者:[唐] 司空图 著,郭绍虞 集解,[清]

    《诗品集解·续诗品注》这两种诗品,虽有正绩之分,但性质不同,内容各异。一则可以意会,而不易阐释,一则浅显明白,本不烦解说,所以我对两种注解,也取不同的方法。一则选用古人旧说,取其会心不远,比烦琐的解释反要明白一些;一则以袁注袁,即随园诗话,也能使之突出精华。司空图的诗品为什么要重在标举妙境呢?其实,在唐人诗格中也可以看出一些渊源。昔人李杜并稻,杜诗切实,稻为诗圣;李诗旷放,比以诗仙。于是王渔洋以王维配之,稻其诗多韵外之致,不即不离,遂稻之为诗佛。
  • 唐诗杂论

    作者:闻一多

    本书是现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唐诗研究的经典之作,内容涉及唐代诗歌的多个方面,对唐代著名诗人,如“初唐四杰”、孟浩然、贾岛、岑参、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歌成就有独到而深刻的评论与分析。全书论述精辟,行文优美流畅,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引人入胜。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欣赏闻先生在唐诗领域的精彩创见,本次出版,增补了《陈子昂》、《唐诗要略》、《诗的唐朝》、《唐诗校读法举例》等数篇文字作为附录。其中,《闻一多先生说唐诗》是郑临川先生根据当年在西南联大的课堂笔记整理而成,内容丰富,精义迭出。
  • 历代诗话 (全二册)

    作者:(清)何文焕

    《中国文学研究典藉丛刊:历代诗话(套装共2册)》内容丰富,是一部诗话丛书,共辑录诗话二十七种,内容涉及作家作品评论、诗歌理论的发挥、诗人遗闻轶事的记载,为研究我国诗歌史和诗歌理论提供了宝贵资料。附有人名和分类索引。
  • 文心雕龙

    作者:刘勰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部宏伟巨制,对文学起源、文体类别、神思、风格、修辞、鉴赏、作家人品、文学语社会变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作者刘勰的文学观,以儒家为主,兼容道家和佛家思想。他对人物和作品的评点,见解精辟,开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作品风格刚健,富有诗意。
  • 古诗文要籍叙录

    作者:金开诚,葛兆光

    本书选取古代中国文学史上120种最重要的诗词和散文的总集(包括选集)、别集和诗文评著作,梳理这些文献的成书、刊刻、流传,考察其内容缺佚和真伪,讨论其选本和注本优劣。该书可作为一个简便有效的古典文学工具书,供研究者和爱好者使用。 该书1988年由北京出版社第一次出版,原书名《历代诗文要籍详解》。本次再版由葛兆光先生撰写再版序言,另补充新出整理本情况以供参考。
  • 王國維《人間詞》《人間詞話》手稿

    作者:王国维

    《人间词话》就是一部大著述,虽然此书很短;《人间词》则“开词家未有之境”,虽然作品不多。与繁称杂引的专家之作相比,前者是集约用简的通人之书,与取径梦窗的俗子之体相比,后者是注目心灵的哲人之词。通人者,心思旷远,门庭宽大。其学统摄贯穿,故能精发本质,其力足开风气,故能摧陷廓清。哲人者,邻于理想,体乎自然,脱心志于俗谛,求真理之发扬。其入内出外,追往伤来,众愚或未之知。通人或哲人,一世或数人,数世或一人,静安乃雨兼,其道则一贯。故晚年聊语:“是大诗人、是大学人、是更大哲人。四照炯心光,岂谓微言绝今日,为家孝子、为国纯臣、为世界先觉。一哀感知已,要为天下哭先生”。
  • 文心雕龙今译

    作者:周振甫

    《文心雕龙今译(附词语简释)》今译《文心雕龙》,是就《文心雕龙选译》三十五篇补译十五篇而成,即就“文之枢纽”中补译《正纬》,“论文”补译《颂赞》以下七篇,“序笔”补译《诏策》以下七篇。《文心雕龙今译(附词语简释)》是从“论文序笔”入手,即研究前人的著作和创作,按照文体分类,确定各体的选文,探讨各体文的特点,把这些特点归纳起来构成创作论,他的创作论是从研究文体论来的。他的文体论跟创作论密切相关,应该补译。
  • 诗品

    作者:(南朝梁)钟嵘;古直笺

    本书为我社“大学经典”丛书之一种,选用近人古直笺注本为底本,由《诗品》研究专家曹旭先生整理,并附以导读和集评。古直笺之考订辨别或妙解阐发等有诸多精义,刊行后大受好评,其疏漏失误之处则由整理者在导读或按语中加以辨明。出于补正,书末附录整理者之《诗品》校正本,这是八十年来几代研究者校勘成果的总汇,供读者在阅读和征引时加以利用。 导读 发凡 诗品序 诗品卷上 诗品卷中 诗品卷下 附一:《南史·钟嵘传》 附二:《诗品》校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