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理论

  • 诗品译注

    作者:(梁)钟嵘著、周振甫译注

    《诗品译注》是“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之一,该书是利用过去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原文逐段添加白话译文,译文后并附有注释,专门疏解原文中难解的词、句,方便阅读,是一部较好的普及读物。
  • 西方现代幻想文学论

    作者:彭懿

    国内第一本有关幻想文学的理论专著,资料丰富,论述精当,而且极富个性色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专著。全书借用一种类似章回体叙述的方式,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世界幻想文学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大量的世界顶级幻想文学作品,并配有详尽的故事梗概。如果是幻想文学的爱好者,将从中领略到一种非常快乐的阅读享受。 它是一部比小说还有趣还好玩的书。
  • 东方文学史通论

    作者:王向远

    《东方文学史通论》作者王向远,在近代以前的几千年间,东方文化与文学是出口大于进口,一向保持顺差。如果非要说中心,应该说,那时的中心是东方。欧洲中世纪一千多年的文化萧条时期,正是东方文学的繁荣发展时期。
  • 文学的概念

    作者:(日) 铃木贞美

    《文学的概念》也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创作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的概念》会成为开辟迄今为止的日本文艺批评和“文学”基础研究的第一步.这一研究工作也将伴随弄清今天被公认的“文学”观和“文学史”观的精髓是何时、又是如何形成的。不管是处于文学的内部、外部.还是处于文本的内部、外部,如何重新组合、重新构建像雷奈•维勒克所说的“具有历史感的人文学”,这难道不是今天受到质问的根本问题吗P这是为了提问“文学能做什么、没有做到什么”时所需要的。
  • 启蒙的精神

    作者:[法] 茨维坦·托多罗夫

    上帝死了之后,乌托邦坍塌之后,我们还能在怎样的知识和道德基础上建设共同的生活?如果今天我们想在启蒙思想中找到应对当前困难的依据,那么,我们就不能原封不动地接受形成于18世纪的所有主张,这不仅因为世界已然改变,还因为这种思想是多元的,不只有一种。我们需要的毋宁是启蒙思想的重建,它将通过批判性的审视,通过清晰地比较其令人向往和令人失望的后果,从而把这笔过去的遗产加以保存。如此,我们就不会歪曲启蒙思想,甚至反过来才是对的:正是通过批判启蒙思想我们才能始终忠实于它,才可能发挥它的教益。
  • 小说的方法

    作者:大江健三郎

  • 小说的方法

    作者:大江健三郎

    这是大江健三郎创作转折期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正如大江先生所说的,“在我的一生中,那是一段最好的时期,是进入由文学理论与具体的文学以及作家和诗人们融汇而成的整体里去,并且经历了沸腾一般的邂逅相识的最好时期”,此书也成为读者关注的对象。
  • 永远的少年

    作者:杨照

    本书即是台湾作家杨照先生对村上春树著名作品《海边的卡夫卡》进行的深度解读,带读者在领略经典作品魅力的同时,也分享其中的人文情怀。
  • 苦闷的象征

    作者:厨川白村

    《苦闷的象征》:北斗译丛。向人生的道路进行的时候,我们就或呻,或叫,或怨嗟,或号泣。而同时也常有自己陶醉在秦凯的欢乐和赞美里的事,这发出来的声音,就是文艺。对于人生,有着极强的的爱慕和执著,至于虽然负了重伤,流着血,苦闷着,悲哀着,然而放不下,忘不掉的时鞋 在这时候,人类所发出来的诅咒。愤激赞叹,企葛,欢呼的声音不就是文艺么’……文艺就是朝着真善美的理想,追赶向上的一路的生命的进行曲、也是进军的喇叭。响亮的闳远的那声音,有着贯天地动百世的伟力的所以就在此。
  • 苦闷的象征

    作者:(日)厨川白村

    本书是日本文艺批评家厨川白村(1880--19231)的文艺评论集,1924年 (大正十三年)日本东京改造社出版。译文前两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10月1日至31日间的北京《晨报副刊》,全书1924年12月(实为1925年3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为“未名丛刊”之一。1926年10月改由北新书局出版,译者生前共印行了十二版次。1938年6月收入《鲁迅全集》第十三卷。
  • 出了象牙之塔

    作者:(日)厨川白村

    本书是日本文艺批评家厨川白村(1880--1923)的文艺评论集,1924年( 大正十三年)日本东京福永书店出版。鲁迅在翻译时,删去原书的《文学者和政治者》一文。其中《出了象牙之塔》、《观照享乐的生活》、《从灵向肉和从肉向灵》,发表于北京《京报副刊》,《描写劳动问题的文学》、《现代文学之主潮》发表于北京《民众文艺》周刊。全书1925年12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1931年8月起由北新书局出版,译者生前共印行九版次。 1938年6月收入《鲁迅全集》第十三卷。 中国现代文学从来就是中外文化交汇撞击而催生成长的,翻译不仅对现代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而且它也承担了思想启蒙和文化构建等时代赋予的使命,其历史价值不可低估。本书是鲁迅先生的翻译作品之一《出了象牙之塔》,此书的主旨是批评本国的缺点。
  • 日本文学思潮史

    作者:叶渭渠

    《日本文学思潮史》对日本上古诸种文化混沌状态、原初文学意识的自力生成、写实的“真实”、浪漫的“物哀”、象征的“空寂”和“闲寂”等观念做了梳理和介绍,对日本近现代的写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具有日本特色的战后派文学思潮、无赖派文学思潮等主义形态的文学思潮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论述。《日本文学思潮史》深入分析了各种文学思潮的发生、发展、鼎盛、衰落的内在的必然性和外在的因素。同时探讨了日本文学思潮从观念形态到主义形态的演变中的对应性与连续性,以凸现其民族的特色。
  • 日本文学简史

    作者:叶渭渠

    “外教社外国文学简史丛书”是国内出版的首套供一般读者(而不是研究者)参阅、了解文学的普及性读物。丛书作者都是我国国别文学领域的著名专家教授,从事国别文学研究多年,有较深的造诣。每册文字控制在20万字左右,简明扼要,浅显好读。 本套丛书提供国别文学发展的一般知识,简要勾勒有关国家文学发展概貌,包括发端、沿革、嬗变的历史轨迹、重要流派、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等。各册开篇为“绪论”,简述该国文学特点及走向。然后以时间为顺序,按阶段划分,每一阶段含若干流派,每一流派含若干作家。阶段为“编”,流派为“章”,作家为“节”。每一编以概况起始,介绍该阶段的时代特征和文学概貌,是为“面”;随后几章分别介绍流派和作家,是为“点”,点面结合,从宏观到微观,既可以使读者对各国文学发展有整体认识,又可以了解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为日后研读文学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世界文学史上,没有一国的文学像日本文学一样如此执著于本土文学的传统,又如此开放和广泛地摄取外来文学;如此反复交替地出现全盘的“汉风华”、“欧化主义”的风潮和“国粹主义”的风潮,又如此艺术地调适和保持平衡。日本文学历史的发展,纵向传承本土与传统文学,横向移植外来与现代文学,是一部以日本传统文学为根基与外来文学交流而结晶的“融合”的历史。本书把日本文学分成古代、近古代、近代和现当代四编,对日本文学从古至今出现的各种文学体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进行扼要的介绍,并对当代日本文学的走向进行了评论与展望。
  • 李杜诗学

    作者:杨义

  •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上下册)

    作者:郑振铎

    全书分为古代、中世、近代三卷,自古代文学鸟瞰至近代阮大铖与李玉,共六十四章,第章分若干小节。所收材料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同时期其他书所未论及的,如变文、戏文、诸宫调、散曲、民歌以及宝卷、弹词、鼓词等。另外,本书还首次附入插图,而且都很精美,不少还是珍品。在书的论述中,着重于第一个文学运动或某一种文体以及能代表那一时代的重要作家。因此,本书出版后,被公认为是一部有特点的文学史专著。
  • 编剧的艺术

    作者:[美]拉约什·埃格里(Lajos Egr

    《编剧的艺术》是一部论述编剧方法的名著,同其他一些剧作法书籍不同,它是从戏剧的基本要素出发,深层剖析了戏剧结构的秘密。在作者埃格里看来,一部成功的戏剧必须具有一个逻辑清晰的前提,发源于具有三个维度的人物,并且拥有预示和升级的冲突。全书引用大量经典戏剧剧本如《玩偶之家》《伪君子》《悲悼》《推销员之死》等,对人物性格、冲突类型进行了细致分析,探讨其成功或失败的深层原因。 全书结构严谨、例证鲜明,并有一些针对编剧创作中常见问题的答疑解惑,其文风既旁征博引,又平实易懂,本身便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阅读《编剧的艺术》,对深入理解从易卜生到奥尼尔的编剧创作,对戏剧、电影电视、新闻、小说等叙事性文体的写作均能有所裨益。
  • 小说神髓

    作者:[日] 坪内逍遥

    《小说神髓》写于一八八五年,是坪内逍遥的文艺评论,更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理论著作。 明治以后,日本文坛流行两股风气,一是继承了江户幽默传统的戏剧文学,二是以传播西方思想为目的的政治小说。而《小说神髓》主张,文学应当排除道德和功利主义,立足客观描写。坪内逍遥提出的“写实主义”对近代日本文学的诞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上卷主张小说最重要的是应该描写人情,并进一步阐释应描写当世的面貌和风俗,下卷则论述了具体的写作方法。
  • 理论之后

    作者:(英)伊格尔顿 著

    《理论之后》主要为对文化理论现状感兴趣的学生和一般读者而作,但我希望对这一领域的专家们也会有用,其重要原因是它驳斥了我所认为现今正统的文化理论。正统的文化理论没有致力于解决那些足够敏锐的问题,以适应我们政治局势的要求。
  • 世界.文本.批评家

    作者:爱德华·W.萨义德

    《世界·文本·批评家》是萨义德十二年内写成的论文结集,也是他早期的一部闻名遐迩的著作,共计十二章,内容十分广泛,对文本与文化批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阐释,标志着当代文学理论继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之后的新发展。他的理论对福柯和德里达的有关理论均有所借鉴:用德里达的延异理论提出作为自由游戏的杂交文化理论;用福柯的知识与权力关系理论、权力与反抗关系理论来剖析东方学,揭示东方学的实质是东方主义、文化霸权主义或霸权话语,指出消解话语霸权的方式是争夺话语权。
  •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作者:[英] 特蕾·伊格尔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