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理论

  • 文学中的色情动机

    作者:[美] 莫德尔

    几乎所有人都认同,文学是高尚的,这实在很难让人在字面上将文学和色情联系起来。而用精神分析学的观点来看,在文学创作中除了种种社会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原因,还存在着一种更为深层的内驱力,也就是作家本人的潜意识动机。由于这种潜意识动机在很大程度是和作家的无意识性心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称之为色情动机。这和作家本人的道德无关,并不是说作家有意识地在作色情渲染,而是说作家在作品中无意识地泄漏了他的内心秘密,因而使读者无意识地受到了感染。这也是为什么几百年前的文学作品依然能深深打动现代人的原因之一。   本书是莫德尔的代表作,曾受到弗洛伊德本人的赞赏,因而被认为是弗洛伊德派文学批评的经典论著。莫德尔在本书中就旨在于回答这一问题。他运用精神分析学的观点,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众多欧美经典作家,作品加以分析,进而揭示出:在文学创作中除了种种社会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原因,还存在着一种更为深层的内驱力,即作家本人的潜意识动机。由于这种潜意识动机在很大程度是和作家的无意识性心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莫德尔称之为色情动机。
  • 文学的前途

    作者:夏志清

    这本书是作者《文学的前途》和《爱情·社会·小说》两书之精选集,收录《文学的前途》、《沈从文的短篇小说》、《悼诗友卢飞白》、《A.赫胥黎》等十余篇文章。
  • 伟大的传统

    作者:F.R.利维斯

    《伟大的传统》从英国小说史上“几位直正大家”着手,梳理和阐明了英国小说传之伟大所在,以“唤醒一种正确得当的差别意识”。所谓小说大家,“乃是指那些堪与在诗人相比相埒的重要小说家——他们不仅为同行和读者改变了艺术的潜能,而且就其所促发的人性意识——对于生活潜能的意识而言,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亦即他们不仅是形式、手法和技巧上的创造性天才,更对道德关系和人性意识有着严肃抄件味关怀。
  • 文章读本

    作者:(日)三岛由纪夫

    “禁色”文豪化身导师,写给普通读者的“文学讲义”,简体中文版首引进! 了解日本文学、美学必读之书,解读三岛由纪夫的第一手资料 文章读本,即“文章入门”之意,引导读者欣赏文学是作者的初衷。但本书不止于此,作者将日本文学的特质及其形成原因条分缕析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继而例举经典、分类点评,日本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趣味、甚至三岛由纪夫的个人趣味都在此融为一炉:小说、戏剧、翻译、评论,各种文类一一道来; 川端康成的妙处,芥川龙之介的独到,东西名家逐个谈去。大文豪深入浅出,轻轻点破读者迷思,是文学爱好者的必读之书。 有论者言:三岛由纪夫是个有“魔性”的人。这魔性让三岛文学呈现出别样风景。莫言说:最后那一刀让三岛成了神。刀光耀眼,以至于后人谈及三岛,多先倒叙。 有趣的是,这位集魔性与神性于一身的三岛由纪夫,在《文章读本》里还原成了一个普通人、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告诉读者各种体裁下的好文体;同时又是一个率性的读者,乐此不疲地例举自己的偏爱。 一位将美学贯彻至身体块块肌肉的作家,他对文体又会有怎样的偏执和精到见解?文体之妙、文章之道,且听三岛道来。
  • 文学散步

    作者:龚鹏程

    作者摆脱了一般文学概论从理论到理论的套路,从读者关心又有兴趣的一个具问题入手,一步步深入梳理文学的知识系统。该书的理论阐述系统不但简明清晰,而且深入浅出,对一般读者来说这“很够用”,也很容易进入状态。 作者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探寻文学内在的知识规律和方法基础问题。既有对西方文论的广泛涉猎和理论借力,又有深厚的中国古典论素养及其水乳交融的化用,痛诟坊间各种文学论调,对文学论调,对文学的种种问题做了淋漓尽致、极尽透彻的解剖。 本书是享誉多年的文学入门经典,至今风行海外。是文学概述、文学理论导论,也是文学研究的必备用书。
  • 英国散文的流变

    作者:王佐良

  • 小说修辞学

    作者:[美] W·C·布斯

  • 诗论

    作者:朱光潜

    本书是中国现代美学理论家朱光潜的代表作。朱光潜偏爱诗艺,同时对西方文艺心理学有很深的研究。1931年他在欧洲留学时便开始本书的写作,1943年始正式出版,历时十余年,在当时有很大影响,是中国现代诗学体系建构的里程碑。时至今日,仍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人间词话

    作者:王国维

    人间词话(新),ISBN:9787300058849,作者:王国维著
  • 比较文学研究入门

    作者:张隆溪

    我们策划编辑这一套“入门手册”,让作者特别针对刚刚完成大学学业进入硕士生时期的人编写,意在引导他们知道初步的“研究方法”,以区别大学阶段的“常识学习”。 这套学术研究入门手册的编撰者,都是“学有所成”而且是“术有专攻”的学者,专业各有偏重,领域宽窄不一,但是,我想在他们撰写的这本入门书中,都必然包括“历史”、“方法”和“视野”这三方面。所谓“历史”,就是了解本领域的历史即学术史,知道在自己之前,前辈和同行已经做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因此可以“踏在前人搭好的桥板上”,不必重起炉灶“而今迈步从头越”,也不能掩耳盗铃装作自己是“垦荒”或“开拓”。所谓“方法”,就是选择本领域目前最通行和最有效的方法,一一加以解说,并选择若干最好的典范论著,让阅读者“见贤思齐”,哪怕是“照猫画虎”,因为最初的研究不妨有一些模仿,当然模仿的应当是最高明的杰作,这才是“取法乎上”。所谓“视野”,就是开列出中国和国外在本领域最基本的和最深入的论著,使得研究生不至于“拣到篮子便是菜”,反而漏掉了必读的经典,形成引用参考文献的“随意”。这一部分可能包括了超出硕士生,甚至可以提供给博士生使用的、中外文的“进阶书目”,通过参考文献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让阅读者通过简单的论著名录,知道世界上的同行在做些什么。 目 录 前言 1 引论 一、 何谓比较文学? 二、审美历史主义、法国影响研究和美国平行研究 三、 文学理论的兴衰 四、 全球眼光与多元视野 五、 结语 2 中西比较文学的挑战和机遇 一、 从边缘走向中心 二、 中西比较面临的挑战 三、 文学理论与中西比较 四、 中西比较方法浅论 3 比较文学研究典范举例 一、 知识准备与范例的意义 二、 终结、意义和叙事 三、 多元的世界文学新概念 4 中西比较研究典范举例 一、 理论的理解和表述 二、 中西诗论的融合 三、 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 四、 中西会通的典范 五、 结束语 5 参考书目 一、 中文书目 二、 英文书目
  • 反对阐释

    作者:【美】苏珊·桑塔格

    《译文随笔:反对阐释》是苏珊•桑塔格最著名的文集之一,是奠定其美国“现有的目光最敏锐的论文家”地位的成名作,评论的锋芒遍及欧美先锋文学、戏剧、电影,集中体现了“新知识分子”“反对阐释”与以“新感受力”重估整个文学、艺术的革命性姿态和实绩。
  • 尼古拉·果戈理

    作者:(美) 纳博科夫

    纳博科夫是一个创造性作家,也是一个创造性读者。众多评论家在果戈理那里看到了社会批判与同情,纳博科夫却看到了由种种次级人物构成的次级世界。无数读者在果戈理那里看到了喜剧性的天才形象,纳博科夫却体味到了深沉的悲伤。人们说晚年的果戈理迷恋说教,纳博科夫却洞察出江郎才尽的焦虑与挣扎。《尼古拉•果戈理》向世人讲述了一个异样新奇的果戈理。因为慧眼独具,所以别开生面。
  • 镜与灯

    作者:(美)M·H·艾布拉姆斯

    本书主要论述19世纪开头的四十年间产生于英国的诗歌理论,其次也涉及其他主要的艺术形式。本书强调的是批评的一种共同走向,这就是我们特意选择“浪漫主义”批评加以阐述的理由所在;但我相信,这样做并不意味着忽视各类作家之间诸多重要的不同之处。这些作家关心的是诗歌和艺术的本质,有些探索其心理原由,有些研究其结构种类,有些探讨其主要准则,有些则研究诗歌或艺术与人类所关注的另一些重大问题之间的关系。本书所讨论的大部分是当时见解独特、影响持久的批评家,而不是那些平庸的书评者,他们对一航读者的影响更为直接,却常常是短命的。
  • 文学的邀约

    作者:格非

    《文学的邀约》所讨论的问题,除了文学(特别是小说)的叙事和修辞之外,亦论及一般文学现象,尤其是文学及其功能的历史演变。当今的文学写作,就其要点而言,通常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经验及其呈现方式、作者与读者、时间与空间、叙事语言。作者在细读中外文学作品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叙事的传统资源,对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论述和辨析。《文学的邀约》还希望对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和18世纪以来的现代文学观念的诸多方面,进行初步的反思 。
  • 小说面面观

    作者:E.M.福斯特

    E.M.福斯特(1879~1970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作家,其作品包括六部小说,两集短篇小说集,几部传记和一些评论文章。他的长篇小说几乎都是反映英国中上层阶级的精神贫困,在每部作品中主人公都试图通过挣脱社会与习俗的约束来求得个人解放。福斯特的作品语风清新淡雅,虽然人物的个性很容易被把握,但命运安排往往令人不可预测却又铺叙自然。八十年代以来《印度之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天使不敢驻足的地方》、《莫利斯》和《霍华德庄园》都被成功地搬上银幕,使福斯特的作品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流传。虽然这些作品反映的都是二十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状况,但其间表达的自由、平等与人道的精神对正在走入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仍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 到芬兰车站

    作者:[美] 埃德蒙·威尔逊

    意大利边城那不勒斯,穷学者维柯,正伏案撰写一部引发史学新思维的巨著;革命之都巴黎,密谋颠覆拿破仑皇朝的革命家巴贝夫,慷慨陈词临刑前的自白;伦敦,流亡者的新故乡,革命传单与当票陪伴着马克思,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圣彼得堡红旗挥舞,列宁与托洛茨基口号高亢,宣告罗曼诺夫王朝的覆亡……跨越两百年的时空场景,在威尔逊的笔下一幕幕铺陈,巨细靡遗。 不论是哲学家的桌案、死囚的斗室,西伯利亚大草原、巷战方酣的街道,庄园深院里的忧郁、贫民窟恶臭中的喘息,透过埃德蒙•威尔逊如临现场的描绘,仿佛就在我们眼前重现。 而书中轮番上场的演员们,有人燕尾风流,有人热血沸腾,有人苦苦挣扎,有人风采华丽,有人恶毒如鬼,有人气概英雄,细细数来:马克思、恩格斯、巴贝夫、米什莱、蒲鲁东、巴枯宁、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拉萨尔、列宁、托洛茨基……个个叱咤风云。乍看之下,他们仿佛神人,可崇拜而不可理解;但在本书丰富材料的显像下,我们终能见到这些历史演员的真面目。 这一切的风云际会、动荡起伏,都来自浪漫主义的革命大梦——一个以自己的手掌握自己人生的梦,一个志同道合共铸命运的梦,梦想着创造一个全新的社会,一个以自由和平等为基础的共同体。在其中,不论男女,都可以自由展现自我、彼此相爱,达到人类未曾有过的境界…… 《到芬兰车站》,一部极具创意的历史著作,让我们得以亲见人类曾有过的梦想与愿景。阅读本书,或许可以教导我们如何继续怀抱这些梦想,甚至让这些愿景成真。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学着创造自己的未来。 ——马歇尔•伯曼,《纽约时报书评》 他(威尔逊)是约翰逊、圣勃夫、别林斯基、马修•阿诺德传统的最后一位重要评论家。他的目标和实践是为了在一个更大的社会框架中考察文学作品——这个框架包含着对作者人格、目标、社会和个人根源,周围道德、知识和政治环境,以及作者眼界的性质等方面的专注、犀利、直截了当、发人深思的观点——也是为了将作者、作品及其复杂的背景呈现为一个错综的整体。……对他来说,艺术散发着光芒,但不仅是通过它自身的光线。 ——以赛亚•伯林,《埃德蒙•威尔逊在牛津》 他谙熟学界所有的新进理论,也老练地使用这些理论,但绝不囿于某一理论,一根筋地拿它包打天下。我们见惯了那些冬烘的批评家,将术语搬来搬去,问题却岿然不动。威尔逊不然,他总是直奔问题的核心,从上下四方发动围剿,拷逼出作品与个人心灵史及时代精神的血脉相连,果断地予以定位与颁奖。在任何时候,他都脱略蹊径,直见性情,精辟,尖锐,甚至大胆到粗暴。 威尔逊拿手的批评性叙事,变化多端的演奏方式,在书中发挥无遗。他复述人物的文章和思想,加以概念辨析和批判,又不时征引逸闻与趣事,随处穿插细节和场景,节奏感控制得恰到好处:高潮来了,又掐断了,织入另一波起伏中。 《到芬兰车站》的魔力在于,威尔逊并不为他的历史命题所裹挟而滥情,他与笔下的人物在神光离合之间,时而投合其中,时而间离其外,对人物既同情又了解,从不藏起他批判的锋芒。雄浑,是的,但是冷峻。 ——中文版导读者 江弱水
  • 被压抑的现代性

    作者:王德威

    在中国叙事文学的研究里,晚清小说一向不受重视。但不论从历史、美学、意识形态及文化生产的角度来看,此一时期的小说所显现的尖力及复杂面向,都足以让人大开眼界。尤其对治现代文学者而言,晚清小说岂止仅代表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阶段;它的出现,还是它的被忽视,本身就已经见证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一端。 本书将晚清小说视为一个新兴的文化场域,撷取晚清小说的四个文类:狎邪、侠义公案、丑怪谴责与科幻奇谈作为欲望、正义、价值、真理四种相互交错的话语,通过这四种话语的重新定与域辩难,呈现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及建构的主要关怀。本书通过对晚清文学历史与理论语境的建构,对被阻碍的晚清小说所包含的多重现代性的挖掘,追寻中国现代文学众生喧哗的起源,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 想像中国的方法

    作者:王德威

    目录: 序:小说中国 辑一 被压抑的现代性 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寓教于恶 三部晚清狎邪小说 贾宝玉坐潜水艇 晚清科幻小说新论 《老残游记》与公案小说 “谴责”以外的喧嚣 试探晚清小说的闹剧意义 “说话”与中国白话小说叙事模式的关系 翻译“现代性” 论晚清小说的翻译 辑二 从“头”谈起 鲁迅、沈从文与砍头 “母亲”,你在何方? 论巴金的一篇奇情小说 荒谬的喜剧? 《骆驼祥子》的颠覆性 做了女人真倒楣? 丁玲的“霞村”经验 半生缘,一世情 张爱玲与海派小说传统 辑三 从老舍到王祯和 现代中国小说的笑谑倾向 女作家的现代“鬼”话 从张爱玲到苏伟贞 原乡神话的追逐者 沈从文、宋泽莱、莫言、李永平 落地的麦子不死 张爱玲的文学影响力与“张派”作家的超越之路 潘金莲、赛金花、尹雪艳 中国小说世界中“祸水”造型的演变 华丽的世纪末 台湾·女作家·边缘诗学 辑四 历史·小说·虚构 现代文学史理论的文、史之争 以近代中国政治小说的研究为例 现代中国小说研究在西方 想像中国的方法 海外学者看现、当代中国小说与电影 世纪末的中文小说 预言四则
  • 人间词话

    作者:王国维

    《人间词话:王国维》作者王国维早年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影响,将中国古代的文论与西方哲学、美学思想融合在一起,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文艺理论,《人间词话》即是他文论体系的具体阐释。境界说是他美学思想的核心,书中所评价的是中国词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但所涉及的美学和文艺理论上的很多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