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军事史

  • 唐代前期北衙禁军制度研究

    作者:蒙曼

    唐代前期北衙禁军制度研究,ISBN:9787810569811,作者:蒙曼著
  • 战争事典特辑4:日本武士战争史

    作者:王子午

    横跨七个世纪,纵览政治、战略及战术,一部完整的日本武士历史。隽永文字,一气呵成。本书以时间为序,历数日本武士历史上的重大会战,包括12世纪爆发的源平合战、一之谷会战、坛之浦海战,13世纪的文永•弘安战役,16世纪的长蓧会战、石山本愿寺的围攻,17世纪的关原会战、琉球远征以及19世纪的攘夷战争、四境战争。 20万字严谨考证,忠实还原各重大会战始末,深入解读转折性事件。采用正文+大事记的写作手法,在描绘战争主题的同时,完整拉开时代变迁的宏幅画卷。 从军事角度客观展现日本古代战争艺术,评析将领指挥得失,褪去文学渲染的浮色,摒弃小说传奇的虚华,资深古战史研究家王子午先生积淀多年的专业之作。
  • 美国军队及其战争

    作者:[美] 詹姆斯·M·莫里斯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军事力量的发展道路可以说与众不同。从独立战争开始,美军参加的每一次战争与冲突都使得其本身的军事力量出现一次飞跃,就算是作为内战的南北战争也不例外。通过一次次战争,美国军事力量从最初的殖民地武装逐步发展、强大,可以说是战争造就了今天的美国军队。 本书以美国参加的战争与军事冲突为线索,讲述了美国军队发展史。全书辅以大量人物照片、战场地图,以美国武装部队与美国政治、经济及外交事件的关系为主线,全面介绍了从北美殖民地时期以来美国参与的所有战争冲突,并展望了美国军事的发展趋势。 书中同时涉及美国战争观念演变、美国军事思想发展、美军各军种及建制的完备,以及美军武器装备的变革等诸多方面。此外,作者还别出心裁地在书中以简要人物传记的形式穿插了多位美国各时期军事将领的生平事迹。全书兼具学术参考价值与趣味性。
  • 生者与死者

    作者:康·西蒙诺夫

    《生者与死者》是他的三部曲长篇小说《生者与死者》系列的第一部分,主要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红军在西部边境作战的场景。被誉为“全景式”长篇小说的奠基者康·西蒙诺夫是苏联著名作家,他擅长表现恢弘的历史场景和深厚的人生哲理。 小说的主人公谢尔皮林、辛佐夫等代表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遭受镇压的一批人的命运。尽管他们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但爱国之心却从来没有改变过,人的良心从来没有泯灭过。在祖国遭受德国法西斯分子入侵之际,他们毫无畏惧地战斗在最前线。小说充分展现了苏联军人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对祖国强烈的责任感。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200多个人物,叙述了战争中大量真实的生活细节,其中多是作者在战场上亲身的经历,所以小说具有真实生动、细腻感人的特点。更为可贵的是三部曲不仅表现了战争时期人的命运,而且在整个苏联文学史中第一次触及到了一系列尖锐的现实问题。三部典因此曾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
  • 基辛格越战回忆录

    作者:享利基辛格

    《基辛格越战回忆录》是大外交书系之一。基辛格继《大外交》后的又一部力作结束越战的谈判是基辛格外交生涯中最为辉煌的一章,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基辛格首次披露越南战争期间国际国内政坛内幕。他亲身经历了和北越代表团旷日持久的艰难而令人感到挫败的谈判,参与了谈判中的每一次重大决策的制定。其间,国际风云迭起,国内矛盾重重,基辛格纵横捭阖,运筹帷幄,写下他外交生涯中最重要的一笔,为世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外交财富。 基辛格不仅是《基辛格越战回忆录》所述事件的中心人物,也是一个一流的学者和天才散文大师,其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缜密的文风在《基辛格越战回忆录》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书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再现了许多国际重要的政坛人物——约翰逊、尼克松、戴高乐、胡志明和勃列日涅夫等的个性特征,他们曾经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大海战

    作者:C.W.尼米兹,E.B.波特

    No child likes going to bed and as every parent knows, their little treasures will try and delay it for as long as possible! Discover all the antics children get up to before going to bed, in this hilarious board book, written and illustrated in Boynton's own unique humourous style. The perfect way to read kids to sleep!
  • 特拉法尔加战役

    作者:﹝英﹞朱利安•S.科贝特(Julian

    1805年10月21日,作为拿破仑与英国之间一系列博弈的结果,由纳尔逊率领的英国舰队与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在西班牙特拉法尔加角外的海面相遇。激烈的战斗了持续5小时,法西联合舰队遭受决定性打击,主帅维尔纳夫被俘,而英军主帅纳尔逊海军中将也在战斗中阵亡。 这场海战被视为海军 史上最为著名、最为辉煌的胜利。 《特拉法尔加战役》是一部关于1805年特拉法尔加海战的全景战史。作者科贝特兼具海军历史学家与海军战略学家的双重身份,他的著作将细节的把握与精密的思考相联系,通过对这场著名海上战役的通贯叙述,呈现出拿破仑战争时代庞大纷繁的政治军事史图景,在字里行间又流露出关于海军战略原则的种种思绪。 科贝特写作本书时使用了大量档案文件(政府档案及海军部档案)及参与战斗的舰艇日记、航海日志、将领的书信等一手材料,再加上对当时战略环境、英法两国的斗争、海军将领们的行动的描述,还原了特拉法尔加海战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发生过程,并对海军战略和战术进行了细致的讨论。自1910年首次出版后,该书多次再版,至今仍被公认为对这场海上战役最为精良的研究作品。
  • 世界战争与西方的衰落

    作者:尼尔·弗格森

    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明星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代表作! 最权威经典的20世纪全景世界战争史,透析当今国际政治与地区冲突的历史教科书! 在这部著作中,弗格森对20世纪前半段历史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深入分析。 正如作者所说:“1900年以后的100年,毫无疑问是近现代史上最为血腥的世纪。”为什么20世纪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世纪,发生极其残酷的两次世界大战、严酷的冷战和无数次地区性冲突,致使几千万军人和无数平民丧生?为什么有西方大国在战场上完全背弃人道主义的“战争公约”,变成了肆意践踏人的生命与尊严、甚至嗜血如命的战争机器,进而导演了人类历史上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弗格森超越传统的军事分析范畴,从民族冲突、经济波动和帝国衰落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做出了振聋发聩和令人深思的回答。他的分析,对认清当今国际政治与地区冲突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 西洋世界军事史(全三卷)

    作者:(英)J.F.C富勒

    本书为当代战史大师富勒将军的传世之作。作者穷30年之工,成就了这部卷帙浩繁的西方战争通史。全书以西方历史上的决定性会战为主结构,详细描述了其经过与影响,同时以大事记串联各会战间的政治发展与战争的由来。会战各章好像海浪的高峰,而大事纪则像其间所夹着的低谷。这样高低起伏就形成了3500年的战争史。 本书共分三卷。第一卷:从萨拉米斯会战到勒班陀会战;第二卷:从西班牙无敌舰队失败到滑铁卢会战;第三卷:从南北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洋洋巨观,费字160万,被公认为西方军事通史上的典范巨著。
  • 竞逐富强

    作者:威廉·H·麦尼尔 (William H.

  • 大国与将军

    作者:[美]托马斯•E. 里克斯(Thomas

    5场战争,70年岁月45万军魂,30余位将军还原最真实的大国崛起之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本只属三流水准的美军在短短3年内成为盟军主心骨,以马歇尔为首的高层将领功不可没。他们的无私奉献也使美国跃居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 朝鲜战争 此前一直不被承认的中国,作为一股新生力量,引起世界轰动。李奇微临危受命,在三八线以南保全了美国的颜面。 越南战争 在以威斯特摩兰为首的将领层的领导下,美军一溃千里。国内反战声四起,“超级大国”行至悬崖边缘。 海湾战争 德普伊主导重建的美军仅用42天便击溃了伊拉克人。美国奠定霸主地位。 伊拉克战争 以反恐为借口的霸权主义引发众怒,在世界的声讨中,美国迷失了。 托马斯•E.里克斯回顾了过去70多年来的30余位美军将领,并将他们的故事串联起来,从美军价值观、战场战术与国家宏观战略、体制的成败等方面,全方位揭示了将军与国家发展之间的紧密关联。 献给投身战场,追求和平的将军们
  • 克虏伯的军火

    作者:[美] 威廉•曼彻斯特(William

    本书是德国军火大王克虏伯家族的传记。克虏伯这个名字长期以来实质上是权力的同义词,时至今日,它仍然意味着冷酷无情、玩世不恭、贪得无厌,以及最重要的——战争。 克虏伯曾经是国际军火商中最著名最成功的一个。它是个真正的国中之国,其驻外代表常常比德国大使们更有影响力。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克虏伯对世界事务的影响无法衡量,没有哪个国家连续多届政府如此紧密地与一个工业家族联系在一起。 著名史学家威廉•曼彻斯特用生动的语言、极其引人入胜的叙述,通过给克虏伯作传书写了现代德国的历史。
  • 一战史

    作者:约翰·基根

    第一世界大战宣告了欧洲旧有国际格局的土崩瓦解,自文艺复兴以来生机勃勃、自信乐观的欧洲文化遭受重创,其影响甚至波及亚非广大殖民地,因而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剧烈程度和影响范围塑造了现代世界。更重要的是,它种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种子。不理解这两次大战,就无法真正认识当今我们所处的世界。 约翰•基根以中文世界罕见的深度详述了一战的进程,对交战各方的总体战略、重大战役的战术方针、战争领袖的才干与局限、军事技术的发展、偶然因素的作用等等,均做出令人叹服的介绍与分析。更在单纯军事史的基础之上,关注战争的文化与政治维度,对战争中的“人”的因素寄予了深刻的同情,从而呈现出一幅令人激动、悲悯而又不得不反思的战争画卷。
  • 二战史

    作者:[英]约翰·基根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单体事件,战火遍及所有有人类定居的大洲,超过5000万人在战争中死亡,全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遭到严重摧残。而且,二战的影响直至今日仍未衰退,它的遗产是理解当今世界难以绕开的话题,而它壮阔而又悲怆的战争画卷也始终冲击着后人的心灵。 约翰•基根以二战战事本身为主要关注点,从战争中的技术与人性两个角度进行了结构分明、层次清楚的叙述。在地域上把战争分为东线、西线、太平洋战场,分别按照时间段加以叙述。首先关注领导人所面临的世界政治环境、他们的战略困境及其决策给战争进程带来的影响。进而以不列颠空战、克里特空降战、中途岛航母战、法莱斯装甲战、柏林城战和冲绳两栖战为例,重点分析了六种新式、重要的战争形态,以及双方胜负的关键。
  • 一战秘史

    作者:(美国)梅尔(G.J. Meyer)

    《一战秘史:鲜为人知的1914-1918》分6大部分36章,详细描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展进程,及其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一战秘史:鲜为人知的1914-1918》的4大突出特点: 介绍历史线索和背景。在每章正文之后,都有一个背景回顾。分析了众多历史事件背后的联系,指出一战爆发的必然性。 描绘人物的思维活动。作者参考了238部有关·战的回忆录,非常重视描绘关键人物的思维活动,以及他们发挥的重要作用。 公平地对待交战双方。比如,英国虽然是战胜国,但犯的错误也很多。德国虽然是战败国,但其战略、战术仍然有许多过人之处。 分析战略和战术问题。作者不仅重视描绘具体战场,也重视讲解战略问题。描绘战局和主观因素对战略目标形成的影响。
  • 经略幽燕

    作者:曾瑞龙

    本书以北宋前期对辽作战为研究对象,从战略思维与文化、战役法、战术传统等层次分析宋辽战争中的成败关键。系统借鉴当代军事战略理论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有机地结合原始史料进行分析,不仅厘清了宋初军事史中若干疑点,而且跳出了传统史学叙述中以"强干弱枝""重文轻武"或"先南后北"等粗略解释北宋对辽战争屡屡受挫的窠臼。提出,宋初对辽战争在不同时期体现出急速攻取、弹性防御、弭兵休战等不同取向和特征,其间也曾掺杂着和平外交解决的努力和可能性。而这些特点的出现又是从不同层面上受到战略思维、五代军事传统遗留、文人政治等因素影响的结果。
  • 战争改变历史

    作者:马克斯·布特

    《战争改变历史:1500年以来的军事技术、战争及历史进程》从技术革命角度入手,将1500年以来的军事技术、战争与历史的画卷呈现在读者面前。《战争改变历史》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 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

    作者:宋杰

    笔者完成这部著作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军事历史的由衷热爱。古今士子对于议论兵戎之事多有浓厚的兴趣,正如李贺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我早年在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就读时,曾听过宁可先生讲授的《中国历史的地理环境》一课,老师纵论古今形势之演进,屡出妙语灼见,满堂学子为之倾倒,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毕业任教以后,有幸分配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室接受宁可先生的专业指导,后又在其门下攻读博士学位,耳提面命,获益良多。先生曾推荐阅读英国学者麦金德的名著《历史的地理枢纽》,并指出可以结合中国历史上的东西对立和南北对峙局面来研究军事枢纽问题。在这一思路的启发下,我将自己的博士论文题目拟为《先秦战略地理研究》,遂奠定了探讨此项课题的决心。由于《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这一题目所包含的内容过于浩繁,夏商以来至明清垂垂四千余年,所涉及的军事重镇不可胜数,以个人渺渺之身来对它们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如庄子所言“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另外,现代学者亦对于历代兵家要地多有论述,如何在前人的成果基础上取得创新和突破,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有鉴于此,我在动手写作之前曾对这项课题的研究范围和切入角度做了一番详细的思索,特向读者说明。
  • 1453

    作者:罗杰·克劳利 (Roger Crowle

    本书是罗杰·克劳利著名的“地中海史诗三部曲”之一。 1453 君士坦丁堡的战火,两个文明的撞击 《今日美国》夏季最佳图书 《旧金山纪事报》夏季最佳图书 克劳利引人入胜的叙述……读之更像生动的小说。人物……描摹极其细致,全都是基于历史文献,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洛杉矶时报》 克劳利对君士坦丁堡攻城战的重述极富戏剧性,激动人心。 ——《旧金山纪事报》 出神入化……罗杰•克劳利为一个古老而永远引人入胜的故事注入了新活力。《1453》融合了军事史的令人着迷的细节和对宗教意象的丰富指涉,这些意象对战争的双方都有极大影响。 ——《经济学人》 节奏轻快,是了解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长期敌对关系的入门必读书。 ——《科克斯书评》 拜占庭帝国的千年都城君士坦丁堡一直是西方世界的中心和基督教世界抵御伊斯兰世界的堡垒。但在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集中了伊斯兰世界的力量,力图攻克这座城市。1453年4月,八万名装备了新式武器的穆斯林战士开始攻城,而守城的是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堡十一世麾下的区区八千名基督徒士兵。在一连数周的炮火之后,城市轰然陷落,这一事件改变了世界,也标志着拜占庭的灭亡和中世纪世界的终结。《1453》背后的研究无可挑剔,它是一个讲述勇气、残忍、技术革新、忍耐和运气的生动而跌宕起伏的故事。但它同样是当下的故事,是将中东的对抗与现代世界连接起来的一系列事件中的关键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