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考古学

  • 中国考古学十八讲

    作者:张宏彦

    《中国考古学十八讲》主要内容:考古学的年代与分期,考古学主要分支学科的研究领域与成果,古代主要遗迹遗物的分类与研究方法等。其中遗迹部分重点介绍古代城邑的起源和发展、布局及规划思想;古代葬俗的起源和演变、墓葬制度等。遗物部分则选择田野考古中最常见的石器、陶器和铜器三大类,归纳各类器物的基本知识与时空分布。
  • 敦煌石窟全集 第1卷

    作者:敦煌研究院 编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和瓜州榆林窟,因相同的地理位置、历史条件、题材内容、艺术特征,共属敦煌佛教石窟艺术范畴,统称为敦煌石窟。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敦煌石窟全集》的规模大约将达到一百卷,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即包括公认敦煌凿建最早的“早期三窟”填补了敦煌石窟研究领域的空白,对于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满足国内外学者和学术机构对敦煌石窟资料的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报告分上下两册,以文字、图片、测绘图等形式,详细记录和描绘了敦煌莫高窟第266窟、275窟等11个洞窟的石窟档案。此次完成的《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运用文字、测绘和照相等各种记录手段,逐窟记录洞窟位置,窟外立面,洞窟结构、塑像和壁画,洞窟保存状况,以及附属题记等全部内容,是洞窟最翔实的“档案资料”,为今后洞窟修缮乃至全面复原提供了科学依据。
  • 丝绸之路上的考古、宗教与历史

    作者:罗丰 主编,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

    这本《丝绸之路上的考古宗教与历史(精)》由罗丰主编,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书中收入了《“寄田”与“仰谷”——试论西汉时期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农业开发方式和农产品贸易》、《史诃耽与隋末唐初政治——固原出土史诃耽墓志研究之一》、《安禄山服散考》等论文。
  • 宝鸡六章

    作者:上海博物馆

    本书全面介绍了作为青铜器之乡宝鸡市的考古发现,特别是近年来在石鼓山地区的考古收获。 本书的六篇文章,分别从宝鸡石鼓山西周墓葬出土青铜器、戴家湾出土青铜器、海内外博物馆的宝鸡青铜器收藏、商末周初关中文化与政局变迁等六个角度,展现了青铜器之乡各方面的发现与特色,通过考古学者们的推理与解读,再现出昔日商周变迁之际的风云变幻。
  • 中国历史考古学论集

    作者:徐苹芳

    本书是徐苹芳先生将中国考古学与历史文献相结合的四十篇学术论文,囊括徐苹芳先生五十几年来的考古生涯中的主要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如中国文明起源之探讨、中国考古学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古代墓葬制度研究、中国简帛文书档案整理、宋元明考古考察、中国城市考古研究以及魏晋铜镜、唐代戏弄俑、宋元杂剧等等。其中既有精彩的具体考古个案分析,也有高瞻远瞩的深层思考。 本书系徐苹芳文集之一,这是其多年来已经发表但非常分散的重要学术论文的一次集结。作为文集的第一本,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徐先生的学术轨迹和考古学研究方法,读者必从中受益匪浅。
  • 汉唐之间文化艺术的互动与交融

    作者:巫鸿主编

    这是《汉唐之间的艺术与考古》论文集中的第二卷,主题是在这个历史时期内不同文化、艺术传统间的影响和互动。
  • 汉唐之间的宗教艺术与考古

    作者:巫鸿主编

    本书为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主要讨论中国古代汉唐之间有关宗教艺术和通过考古对宗教艺术方面的研究。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产生了许多新的文化和艺术现象,本论文集就是针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和研究。
  • 中国考古学论文集

    作者:张光直

    本书收录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的19篇论文,这些论文涉及范围广。作者以其独特的眼光对我国的一些考古学术问题进行了探讨,非常值得考古界人士与喜爱考古的读者阅读。
  • 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化

    作者:罗森(Jessica Rawson)

    《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化》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 汉墓的考古学研究

    作者:黄晓芬

    本书是以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资料为主轴来展开基础考察和分析的,全书内容共分十章,每章再分成诸小节,前后文章对照呼应来展开论述。第一章,回顾和展望汉墓的研究史,在强调统一墓葬概念和采取通用的专业术语重要性之同时,提出个人方案和见解。又从重视墓葬结构的特点和变化角度出发,对累积成专业术语重要性之同时,提出个人方案和见解。又从重视墓葬结构的特点和变化角度出发,对累积成堆而又复杂多样的墓葬资料进行系统整理之后,再抽出中国古代墓葬的形制特点来进行型式分类和分期。为系统分析和综合考察汉墓的划时代变革而铺石垫基。第二章,按各大文化区域分别整理了汉代以前,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墓制,进行比较详细的考察和论述,揭示中国古代墓葬形制的传统性及地域特点。第三章,依据本书提示的椁基和室墓的两大分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战国秦汉时代的大型墓,具休比较和详细进行型式分斯,系统把握汉墓在开成过程中存在的传统与革新的诸因素,总结并揭示出汉墓的变革来自传统的椁墓开制自身的阶段性发懚变化,进而转变为新兴室墓的。第四章,对各地发掘出的西汉中小型墓型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并进行型式分期,然后,再对比西汉大型墓的形制特征,揭示西汉中小型墓制发掘资料为中心,明确椁墓向室墓转变过程中与大型墓之异同。第五章,以东汉墓发掘资料为中心,具体阐述室墓在各地确立和推广之后的形制及特点,指出室墓顶部构造的变化表达了汉墓变革的最大特点。第六章,以坟丘为代表的墓上建筑、陵园设施为中心展开资料调查和整理,特别注重版筑坆丘设施的形成和变化,系统观察了古来“不封不树”的传统是如何发展变化的。第七章,重点考察出土随葬品的组合特征和空间配置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等,从中探寻解释地下、地上的埋葬设施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第八章,从墓葬中直接或间接出土的绘画、雕刻、文字资料入手,寻找解释汉墓变革的蛛丝马迹。第九章,综合前八章的论说内容,引用古文字、古文献的记录,附加经过考古发掘而得到的实物资料,探讨了由宗庙祭祀向坟墓祭祀转变的具体过程及重要内容,同时指出中国历史上祖灵祭祀的特点和意义。终章则全面概括和总结本书的议题,并强调指出汉墓(室墓)变革的历史意义。
  • 中国青铜器综论(全三册)

    作者:朱凤瀚

    本书系综合考古、收藏、科技、美术众多领域成就,对中国青铜器学科作全面回顾及系统研究的专著。上编通论从青铜器的起源、发现和研究谈起,对历来各家的青铜器分类与定名作了科学的分析,确定了比较科学、合乎用途和器型的型式分类,并对青铜器的纹饰、铭文、铸造与加工、仿造、伪造与鉴别都作了精辟的阐释。下编分论分别对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商代青铜器、西周青铜器、春秋青铜器、战国青铜器以及东周时期边远地区的青铜器按时代、地域、礼器制度进行综合研究。
  • 中国考古学论文集

    作者:张光直

    《中国考古学论文集》是作者考古学论文的精选结集,收录有19篇论文。包括考古学学科意义及其与历史学的关系、中国相互作用圈与文明的形成、古代巫觋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王权形成中的作用、东南沿海尤其是台湾原始社会考古、殷墟考古等。作者立足于实践调查和中国考古学实际材料、吸收区域文化多元说等新理论,在文明的交互作用、东南沿海与南岛语族的关系、古代王权兴起等问题上提出了自己严谨精当的见解。
  • 匈奴文化与诺彦乌拉巨冢

    作者:[苏]С.И.鲁金科 著 孙危 译 马健

    《匈奴文化与诺彦乌拉巨冢》是关于匈奴考古最重要的报告之一,书中较为完整系统地介绍了诺彦乌拉匈奴墓葬的资料,还附有详细的出土器物图版,并作了相对客观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译者又整理了大量的资料予以增补,使得《匈奴文化与诺彦乌拉巨冢》资料性更强。
  • 伯希和西域探险记

    作者:[法] 伯希和 等

    《伯希和西域探险记》内容简介:不久之前,新疆还被认为是无法进入的禁地。在那里停留•段时间,就足以使旅行家一生都变得大名鼎鼎。中亚比中非在更长时间内和更大程度上都更加神秘。俄国军队最终为进入那里廓清f道路。从此之后,地理大发现和考古大发现便接踵而至,层出不穷。这两种发现当时在那里基本上是同步发展的,而且往往又都是集中于同一批人身上。这两种发现又以其强烈的趣味,而把更多的人吸引到那里去了。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探索亚洲大陆的这一心脏地区,以确定这块辽阔盆地的地理构造和社会制度。那里以其海拔高度及其地貌丽独树一帜, 与众不同。另一方面,这是为了重新发现这样一个地区:它在漫长的岁月中,被充作西方与远东之间一切陆路交通的走廊。
  • 人类创造了自身

    作者:(英)戈登·柴尔德

    《人类创造了自身》是柴尔德著作中阅读最为广泛的著作。在书中,柴尔德强调社会结构的重要性,明确依靠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观来解释社会结构、经济因素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柴尔德在材料掌握和理论阐释上的出色成就,被美国著名考古学家莫维斯称为“我们时代一流的史前考古学家”,并被布雷德伍德誉为“考古学极为罕见的伟大综述者”。英国考古学家皮戈特称他“是英国、也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史前学家”。
  • 欧洲文明的曙光

    作者:戈登·柴尔德

    《欧洲文明的曙光》(以下简称《曙光》)是柴尔德最重要的代表作,该书在欧洲印行了12版。丹尼尔指出,《曙光》不仅是一本在考古学上造诣极深、无可匹敌的作品,而且成为史前考古学发展的一个崭新起点。《曙光》一书几乎完全根据考古学证据来探究欧洲旧石器至青铜时代中期这段史前史,尽管当时一些保守的学者批评该书陌生的术语太多,缺乏必要的论证并揭示要点,但是大家基本肯定该书最重要的特色是系统涵盖了区域文化的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了整理,并对所见的考古证据进行阐释。这种材料收集、组织、分析和阐释的方法使该书成为一本标准的专业参考书和一种史前考古研究的模式迅速为欧洲考古学家所采纳,并影响了整整一代考古学家。
  • 中国道教考古

    作者:张勋燎,白彬

    道教考古是中國宗教考古學的一個分支,它利用宗教學和考古學的方法研究與古代道教活動有關的遺物遺跡,以達到復原古代道教活動歷史的目的。 本書作者遍查道家典籍、中國考古資料,對道教的起源,不同時期道教不同教派活動的地區和特點,不同時期不同教派之間的關係,道教與其他宗教的關係,造像崇拜的起源和神系的發展問題,道教齋醮儀式、法術,以及道教的注鬼學說和屍解學說等均有獨到見解,是一本研究中國道教史、道教思想與學說的重要著作。同時運用眾多考古材料,如銅鏡、印章、錢幣、造像(石、銅、陶、瓷等質地的各種道教神像)、簡牘、寫紙、石刻(碑刻、墓誌、鎮墓卷、畫像石、刻繪)、陶瓷器、藥物、燒煉用具設備材料,以及宮觀建築、摩崖石窟、壁畫、墓葬等遺跡,對中國古代道教進行了系統地研究,解决了許多考古發現未曾解答的問題,是一本重要的中國宗教考古著作。全書資料詳贍,論證精闢,見解獨到,是迄今為止,海內外第一部專門研究中國道教考古的著作,填補了中國考古學的空白。書後附有“道教考古文獻目錄”與“引用書目”,方便讀者查閱使用。本書適宜於道教史、道教思想、比較宗教學學者以及中國考古學學者使用,也是道觀收藏使用之書。全書有彩圖和黑白圖約600幅,大16開精裝。
  • 隋唐考古

    作者:齐东方

    《隋唐考古》主要内容简介:20世纪是中国文物与考古界开始科学探索的时代。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翻开这套书,重温那些重大发现不断、研究成果迭出的激动人心的岁月,也许就能看到奋斗的足迹,也许就能触动智慧的火花,也许就可以在学术前沿开始一轮新的接力。
  • 魏晋南北朝唐宋考古文稿辑丛

    作者:宿白

    本书为作者有关魏晋南北朝唐宋考古的文稿辑从,选录论文、提纲、综述和札记、文评等文稿39篇,内容分为:城址·墓葬及其他、宗教遗迹、附录和后记等几部分。本辑丛汇集了作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研究魏晋南北朝考古的高水平文稿,是文物考古工作者和广大对文物考古有兴趣读者的必备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