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评论

  • 经典七日谈

    作者:何兆武

    《经典七日谈》从人类文明史的宏大视野,选择了七部对人类进步产生深远影响的经典之作,用通俗易懂、准确生动的语言,把这些经典之作的方方面面娓娓道来,让读者对它们的作者、内容、价值、影响等有了一个准确无误的认识。《经典七日谈》能够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切入经典,深刻地阐释经典;又能以敏锐的洞察力从经典中走出来,把经典与我们的现实结合在一起,让经典指导我们的人生。它是一部当今难得的经典入门之作。
  • 金庸小说赏析

    作者:陈墨

    本书是“金庸小说研究系列”之一。研究当今的武侠小说,不能不研究金庸。研究和评论金庸,对于提高武侠小说的创作水平,提高广大武侠小说的读者的鉴赏水平,也是十分必要,且意义深远的。《金庸小说赏析》可以说是研究金庸武侠小说的一项基础工程.正是从根本入手,本书对于引导读者读懂金庸,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无疑是有帮助的。对于那些抱成见或囿于偏见者,此书则是公然地为武侠小说“正名”。这于文学,于读者都该是有积极意
  • 重读大师

    作者:祝勇 编

    《重读大师:中国卷》内容简介:《现代汉语词典》对“大师”的释义是“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简言之,成为大师,有两项条件有造诣、被尊崇。于是,大师的存在,便不仅仅是一种个体的存在,而是具有社会学意义的存在。他们的存在,遮蔽着他人与群体,同时也遮蔽着历史。他们是以人类代言人的身份存在的。芸芸众生死去,只有他们永生。思想的不朽与伟大愈发令人深刻地感受到个体生命的短暂与渺小。人们确立了大师的话语权的同时,也丧失了自我的话语权。当人们试图透过对大师的解读逼近原始的历史,更发现历史已经被他们垄断。大师是山峰也是鸿沟。当我们站立在国家图书馆望不到首尾的书柜旁,我们会感到一种阅读的恐惧,读书越多,恐惧便越深,因为我们发现所有的思想都被表达过,所有的情感都被倾诉过了。当文学家面对曹雪芹和托尔斯泰,当哲学家面对庄子和尼采,当经济学家面对马克思和萨缪尔森,他们都可能染上一种疑难杂症——失语。像孔子说的“予欲无言。”大师的存在足以令后人乱了方寸,就像婆婆怒目之下的小媳妇,不知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所有的新见都不过是未被揭露的重复,所有的正确都不过是未经觉悟的谬误。我们已经失去了偏执一端向这个世界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我们预先就看到了那种挑战的徒劳与可笑。”我们实在不能断定大师的存在是成全了我们还是妨碍了我们。
  • 双飞翼

    作者:王蒙

    一位当代作家对一位数百年前的作家和一位千余年前的诗从情有独钟,王蒙凭借自己作家的灵性和感觉,试图穿越千百年岁月的屏障,去体味,解析并接近置身于中国文学最高境界中的曹雪芹和李商隐。这是一番对文学创作者独特的思维、情绪,追求,意境的探讨,灵犀一点,别有妙悟,古近心事,尽在其中。
  • 谁红跟谁急

    作者:韩石山

    一本严肃的批评集,却起了这么个嬉皮笑脸的名字,怕也只有韩石山会这样。 韩氏为文,嬉笑怒骂,游刃有余,批评自然不会例外。 王朔、王蒙、余秋雨、余杰、汪曾祺、钱锺书、贾平凹、韩少功、路遥、刘心武、陈漱渝、萧乾、梁从诫、谢冕、魏明伦等等,都是曾走红或正当红的文化名人。人们敬之惟恐不及,哪里会想到他们也有什么不是。然而,韩石山却独具胆识,敢于对他们一一评说,有理有据,不留情面。你或许不同意他的观点,其立论之新奇,行文之恣肆,却不能不让你击节赞叹。 这些文章,发表之初,大都引起相当的轰动,部分篇章曾收入作者的随笔集中,惜乎从未收集成册单独出版。这次结集前,作者做了细致的修订,并在每个人物之前,加了相应的说明文字,使全书更具完整性和可读性。
  • 王谢堂前的燕子

    作者:欧阳子

    1976年结集的《王谢堂前的燕子》,采用当时西方学术界影响至巨的“新批评”方法,评论白先勇小说《台北人》。白先勇说:“欧阳子本身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分析小说家,深谙小说创作原理。”余秋雨称赞此书:“用心之细,联想之妙,让人叹为观止。” “一九七四年春暮,我拾起久已搁置一旁的《台北人》,重新认识一次,却有了新的惊奇,新的喜悦。近年来,常惋叹时间的激流冲走每一片刻的感触,乃决定写成此书,以捕捉这份惊喜,持之永远。”——欧阳子
  • 一八四五年的沙龙

    作者:(法) 波德莱尔

    夏尔·波德莱尔的文学生涯是从艺术评论开始的,《一八四五年的沙龙》一炮打响,《一八四六年的沙龙》则确立了他权威艺术评论家的地位。本书收集了波德莱尔三篇早期的艺术评论:《一八四五年的沙龙》、《福音市场的古典美术馆》以及《一八四六年的沙龙》。 我真诚地相信,最好的批评是那种既有趣又有诗意的批评,而不是那种冷冰冰的代数式的批评,以解释一切为名,既没有恨,也没有爱,故意把所有感情的流露都剥夺净尽。一幅好的画是通过某一种艺术家所反映的自然,而最好的批评就是一个富于智力和敏于感觉的心灵所反映出来的这幅画。因此,对于一幅画的评述不妨是一首诗或一首哀歌。
  • 观点

    作者:[英] 毛姆

    《观点》是英国著名作家、“故事圣手”毛姆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文集,这既是一部精彩迭出的随笔集,同时也是一部知人论世、体贴入微的文学评论集,涉及的人物和主题从大诗人歌德的小说到一位印度教圣哲的精神修为和人生故事,从法国三位以日记闻名于世的作家的自我中心和尖酸刻薄到英国神学家兼大主教蒂乐生的宽厚仁慈及其平实自然的文体,特别是通过对他赞赏的爱伦·坡、吉卜林,尤其是莫泊桑、契诃夫和曼斯菲尔德等几位短篇小说大师人生经历与艺术特色的解读,对于短篇小说这一他本人也是当行大师的文学样式进行了一番精彩而又深入的探讨和剖析。毛姆以其塑造小说人物的洞察力和讲故事圣手的高超技巧,活画出一组组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领域的文人形象,进而深入到他们的文学世界和内心灵魂,最终打通的是普遍的人性和人心——从“文心”到“人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也可以看作毛姆一生不变的终极“观点”。
  • “隐身”的串门儿

    作者:杨绛

    本书收录了杨绛先生的论文七篇:《菲尔丁关于小说的理论》《论萨克雷<名利场>》《艺术与克服困难》《李渔论戏剧结构》《事实-故事-真实》《旧书新解》《有什么好》,另有两篇译者前言《<吉尔·布拉斯>译者前言》或序言《<小癞子>译本序》,还有一篇《堂吉诃德与<堂吉诃德>》比较全面地呈现了杨绛先生对她翻译的这部名著的理解,后来该文在一头一尾为别增加了对作者塞万提斯和翻译版本情况的简要介绍之后,作为《堂吉诃德》中译本的“译者序”刊行。
  • 卡夫卡谜题

    作者:张锐锋

    关于解读卡夫卡作品的的解读,作者称卡夫卡的思想是一个个谜题,企图解决这些谜题,带领读者进入卡夫卡的思想世界。
  • 人文文本

    作者:李欧梵

    名教授李欧梵是个不折不扣的性情中人,他的智慧总是充满趣味和人情味:谈建筑设计,他看见北京奥运体育馆鸟巢的设计师赫尔佐格用心所在不全是建筑本身,而是内中挤满的观众;读文学和历史,他发现美国总统中有第一流文笔的恐怕只有肯尼迪一人,第二位才是奥巴马;欣赏音乐和电影,他认为不看老电影是一大损失,犹如只吃方便面不吃八宝鸭,错过了真正的美食……本书自在进出各种文化圈子,把音乐、电影、文学、建筑等等个人生活趣味糅为一体,熔日常生活文化为一炉,娱人娱己,幽默而机智。
  • 想不到的《西游记》

    作者:周岩壁

    开脑洞式的解读,全面揭秘《西游记》,取经团队、神魔世界大起底 马瑞芳:“绝非水煮戏说,却是新颖有趣,丝丝入扣。” 1 马瑞芳、 胡晓明、潘建国教授,周大新、周同宾、行者等知名作者共同推荐 2 内容新颖,引人入胜。本书每篇文章视角独特,初看觉得不可思议,但细读都有扎实的文献功底,譬如探讨孙悟空的身世、婚姻和后代;天界、佛界、仙界的明争暗斗;取经团队的复杂关系;神佛的财产等等。 周岩壁的 《想不到的西游记》写到了孙悟空从化生到强大,最终引发了与既有天界系统的武力冲突,以此为线索小说展开了宏大的神学构想和诉求。之后随着取经团队的组建,漫长的西行之旅开始了,在这一过程中取经成员的丰富性格得以呈现和改造,最终完成使命,获得救赎。小说中众多仙佛神魔人物有着极其丰富的性格,性格中又有着极其微妙的张力,情节中有很多玄机,背景中有很多秘密寻常之中藏机巧,平易之中埋奇趣,让人相信真的经典总有你想不到的妙处。
  • 丈量书与笔的距离

    作者:阎连科

    这是一部读书笔记,所涉及的作家既有马尔克斯、川端康成、略萨、赫塔•米勒等诺奖作家,又有卡夫卡、博尔赫斯等现代大师。阎连科以小说家的视角和普通人的触觉,带领读者解析文学的脉络,探寻作者的内心,感知人物性格,他像一个技艺精湛的厨师,引导人们细品这文学的盛宴。 这是一本“上帝赠来的礼物”,借助它,人们“透过耶路撒冷的炊烟”,看到唯美的“滴血之花”,所有“错而永记”的文字,都会“让木头感知疼痛”,并最终知晓这“伤痛的伟大”。
  • 狂欢的女神

    作者:刘剑梅

    刘剑梅致力于回到女性创作者的真实本体,在燃烧的生命中寻找真情真我。 这是当代散文写作的一种实验,不可不读。这是当代散文写作的一种实验,不可不读。   刘剑梅教授一边从事英文写作,一边从事汉语写作。刘剑梅教授一边从事英文写作,一边从事汉语写作。 《狂欢的女神》收集了她近年来用中文写作的散文和部分文学评论文章。《狂欢的女神》收集了她近年来用中文写作的散文和部分文学评论文章。 这些散文多彩多姿,情理兼备,有学术性散文,有思想性散文,有情感性散文。这些散文多彩多姿,情理兼备,有学术性散文,有思想性散文,有情感性散文。 形式上虽然有别,但都有一种女性学者独特的审美视角和独特的生命感悟,字里行间洋溢性的诗意和思索的诗意。形式上虽然有别,但都有一种女性学者独特的审美视角和独特的生命感悟,字里行间洋溢性的诗意和思索的诗意。 尤其是谈论女性天才的文字,更是情思充沛,别具一格,每篇均有自己的、充分个性化的语言,其评述性语言与感受性语言融为一炉,可谓典型的学者型文章。尤其是谈论女性天才的文字,更是情思充沛,别具一格,每篇均有自己的、充分个性化的语言,其评述性语言与感受性语言融为一炉,可谓典型的学者型文章。 作者致力于回到女性创作者的真实本体,在燃烧的生命中寻找真情真我。作者致力于回到女性创作者的真实本体,在燃烧的生命中寻找真情真我。 这是当代散文写作的一种实验,不可不读。这是当代散文写作的一种实验,不可不读。
  • 慌城孤读

    作者:于是

    《慌城孤读》是于是近年来书评与影评的集合,书中提到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作者真心喜欢的。因而这本书不仅仅是书评,更是结合了作者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深刻剖析。全书分为六辑,每一辑围绕同一个主题分别穿插了书评与影评。例如第二辑:书影中的女子,便是以女性为主角的评论集合;再比如第六辑,这是作者对自己翻译的作品的评论与感受。 这是一本写给所有喜爱阅读的女人的书,作者笔下的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本身就是大众读者熟悉和喜欢的,有很多更是经典之作。再加上作者独到的见解和感性的文字,这本书堪称一本优秀的看电影入门手册和经典“导读”,读者可以根据这些影评去寻找好的电影和好书,而且绝对不会失望。
  • 闲来翻书

    作者:黄荭

    本书由作者近年来的书评结集而成。
  • 红楼梦人物论

    作者:王昆仑

    从《红楼梦》出世二百年以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乃至刘姥姥、焦大都成了人民熟悉的人物。在广大人民中,多少人为贾宝玉叹息,为林黛玉流泪,痛恨王熙凤,绝不因为曹雪芹的生卒年月尚未考证清楚而发生影响。为什么?因为作品本身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表现了人物性格,直接发生启发读者思想认识、激动读者情感的作用。所以要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首先还在于面对作品本身。 本书作者对于熙凤、贾赦、贾珍之流是痛加鞭挞和无情暴露的。直到今天,《红楼梦》仍然成为我们认识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最后崩溃阶段的历史宝典,成为我们民族文学最优秀的遗产之一。
  • 王謝堂前的燕子

    作者:歐陽子

    白先勇的《台北人》是中國近代短篇小說的經典作品之一。歐陽子以他精細入微的觀察,帶我們進入白先勇的小說世界,使我們對《台北人》所展露和隱藏的意象,都有了新的認識。 来源:http://www.anobii.com/books/%E7%8E%8B%E8%AC%9D%E5%A0%82%E5%89%8D%E7%9A%84%E7%87%95%E5%AD%90/9789576390050/0060de7d9ad1f3511e/
  • 晚翠文谈

    作者:汪曾祺

  • 金圣叹批才子古文

    作者:金圣叹著,张国光 点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