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现当代文学

  • 潜在写作

    作者:刘志荣

    本书研究的是1949——1976年中国大陆的“潜在写作”,亦即这一阶段那些不是为了在当时公开发表也不可能在当时公开发表的写作。当年写下这些潜在写作作品的前辈们,或许也曾经不断地追问过类似温斯顿·史密斯的问题。不过,问题在于,不论处境如何,这种特殊的写作还是延续下来了,而既然延续了下来,它也许就值得我们对之进行讨论和思索。
  • 宗璞散文

    作者:宗璞

    《宗璞散文》(插图珍藏版)讲述了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二零零五年,我们在此基础上选出十六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一辑出版。此次又选出十种,作为第二辑出版。
  • 《野草》研究

    作者:孙玉石

    《野草》这部散文诗集倾注了鲁迅艺术创造的心血,也涵蕴了他洞察社会和剖析自己所获取的全部人生哲学。本书对《野草》的艺术渊源。精神实质进行了探寻和分析,并对其成文。修改情况作了合理的考辨,最后总结了《野草》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既有极具个人色彩的解读和诠释,又显示了扎实的文学史和学术史研究功力,颇多创见。
  • 中国新文学整体观

    作者:陈思和

  • 人文学的想象力

    作者:贺桂梅

    本書探討的是“文革”後迄今30余年的時間跨度中,當代中國(大陸)一些前沿性的思想、文化和文學問題。試圖完成的論述主題,一是對當代人文思想的變遷提供一種思想史的描述輪廓,另一則是用文化研究的方法考察其中重要文化現象的不同側面,同時還試圖將這些思想/文化命題延伸至20世紀中國文學歷史的考察當中,由此,粗略地勾勒當代中國思想/文化的歷史形狀和具有癥候性的問題系。 現當代文學研究專著。作者針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些學者因過于強調“純文學”而造成文學批評陷入封閉狀態的現象,積極探索一種開放式的研究方式,即一方面從文學研究中走出去,獲取某種跨學科的能介入當代社會討論的公共視野,另一方面是把文學問題放到一種新的批判視野當中,重新加以理論化,並與社會公共議題形成互動關聯。按照這一思路,現當代文學史上一系列重大問題得到了新的詮釋。
  • 中国文学与苏联影响

    作者:佛克马

    本书是欧洲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在欧洲汉学界影响颇大。作者以"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其稍后年代(1956-1960)的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个时期的中国文学、思想与苏联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全书以时间的变迁为经,以中国的文坛大事为纬,穿插中苏文学之交,以大量的史料和实证的立场,编织成一部断代的中国当代文学史。 在目前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界,"十七年文学"(1949-1966)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基点。这本写于1960年代、部分内容曾经在70年代作为"内参"资料被少数人传阅的著作,它所讨论的话题,依然是当下学界绕不过去的问题。该中文译本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的一个完整译本。
  • 北极风情画 塔里的女人

    作者:无名氏

    《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主要收录无名氏的《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两篇小说。在《北极风情画》中,将一个可能“始乱终弃”的故事演绎为奇幻美艳的情爱幻想,显示了作家的浪漫才情与艺术天赋,但其中蕴藏了某些陈腐的文化观念。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是异国女神与本土“女狐”的融合,其性格也未超出“母亲+妓女”的古老原型。 《塔里的女人》是《北极风情画》的“姊妹篇”。这也是一个残酷的爱情悲剧。男主人公罗圣提是南京的一位著名提琴家和优秀的化验专家。在一个盛大的晚会上,他邂逅了故事的女主人公黎薇。她是一个美丽高傲的女子。由于罗圣提穿着简朴,黎薇误以为他是罗的一个助手,从而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
  • 海子的诗

    作者:海子

    海子的诗,ISBN:9787020091508,作者:海子
  • 呼兰河传生死场

    作者:萧红

    《呼兰河传•生死场》的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呼兰河传•生死场》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精神是健全的,就是深恶文艺和功利有关的人,……也难免不能毫无所得。
  • 古船

    作者:张炜

    《古船》是新中国60年长篇小说典藏之一。在新中国六十年的历史上,几代作家在不同的时期创作了数以万计的长篇小说。我们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专业文学出版社,素有“新中国文学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之誉,长篇小说、出版资源非常丰富。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我们从业已出版的长篇小说中遴选出部分优秀作品,汇集成“人民文学出版社•”一次性推出。这些书目的选择,兼顾历史评价、专家意见、读者喜好,以及题材和思想艺术风格的丰富性,它们集中展示了新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伟大成就和发展变化,从文学的角度折射出中国特别是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入选作品大都经过了时间淘洗,是可以流传的上乘之作。阅读或收藏,均富有价值。
  • 曾在天涯

    作者:阎真

    《曾在天涯》的故事都会使你感到震撼,或许还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在遥远的北美异国,高力伟走过了一段难忘的人生旅程,灵魂的漂泊比躯体的漂泊更令他刻骨铭心。阎真以他特有的相关素细腻的文笔,逼真地描写了一代留学生的内心痛苦和窘挞处境,无论你俩有没有那样的经历。
  • 荷花淀

    作者:孙犁

    《荷花淀》介绍了:孙犁的作品中不仅有战争与枪声,还有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和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是值得在这个时代我们换个角度去重读的经典。
  • 城门开

    作者:北岛

    北岛的随笔集。追忆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都北京:城市的风物、童年的玩伴和游戏、青少年时期的读书生活、大时代的风云变幻…… 北岛1989年去国,2001年回京探亲。中间的十年他走遍世界,浪迹天涯,而他的故乡却沧海桑田,经历了社会和文化的巨大变迁。他回到北京,却发现在自己的故乡成了异乡人:“北京已面目全非,难以辨认,对我来说完全是个陌生的城市。”为了留住记忆中的北京,也为了再现青少年时代曾经占有全部生命的点点滴滴,北岛用文字重建了北京:“在我的城市里,时间倒流,枯木逢春,消失的气味儿、声音和光线被召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庙恢复原貌,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的天际线,鸽哨响彻深深的蓝天,孩子们熟知四季的变化,居民们胸有方向感。”北岛重新打开了这座古都的城门,“欢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欢迎无家可归的孤魂,欢迎所有好奇的客人们。”
  • 北平的大学教育与文学生产

    作者:季剑青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20世纪30年代北平的大学教育与文学生产,主要是以大学为视角,考察北伐后到抗战前(1928-1937)这十年北平的新文学活动。这一时期的北平被称为“文化城”或“大学城”,文学活动往往是在各大学中展开的。本书在时空上以20世纪30年代的北平为范围,描述和分析大学参与到新文学的想像和再生产中去的不同方式,从两个层面考察了“大学教育与文学生产”之间的关系:作为知识生产的场所,大学通过学术研究和课程设置,生产着有关新文学的各种知识、观念和历史叙述;而作为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文化共同体”,大学又为新文学再生产和创造了诸如文学社团、刊物、师生关系、人际网络等制度性的条件。
  • 现代国家想象与20世纪中国文学

    作者:罗岗主编

    《现代国家想象与20世纪中国文学》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现代国家想象与20世纪中国文学”结项成果。以“世界”视野中的“强国”梦想:中国现代文学的形成及其危机;左翼、革命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展开;从“文革”到“改革”:重返“八十年代文学”;“市场社会”的来临与文学生产方式的转换等专题呈现现代国家想象与20世纪中国文学之间的深层关系。 ……………………………………………………………………………………………… 从“现代国家想象”的角度来重新理解“20世纪中国文学”,将会根本上丰富和扩大“国家”与“文学”的内涵,有可能在一个新的讨论空间中,贡献出具有双重意义的创造性学术成果:一是在思想史和当代理论的意义上,向当代中国及思想文化界提供从自身历史中爬梳出来、因而是它迫切需要的、比西方理论更能切中中国问题关键的思想和文化资源;二是在文学史研究的意义上,开辟认识中国现当代文学基本价值的新视野,促进“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一主流研究范式之后的新研究范式的形成,为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打开一个新的远景。 ——罗岗
  • 朱自清作品精选

    作者:庄桂成

    朱自清的文学创作成就主要集中在散文和诗歌方面,其中又以散文成就为大。朱自清的众多散文,读了之后被人叹为奇迹,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例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温州踪迹・绿》、《荷塘月色》、《给亡妇》等佳作,都令读者如痴如醉,好评如潮。而朱自清的散文之所以优美动人,主要得益于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精巧的结构艺术。朱自清的散文结构,可以分为纵式结构、横式结构、自由结构。纵式结构的散文一般以时间、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为序,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如朱自清的《执政府大屠杀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松堂游记》。《背影》。《旅行杂记》等。横式结构的散文木注重对事情发展始末进行记叙,而是集中笔墨写出几个剖面片断,用主旨联贯内容,浑然一体,如他的《春》、《冬天》、《南京》、《威尼斯》等。自由结构的散文,其记叙、议论、抒情融洽无间、纵横自如、生动跳跃,如诗歌般敏捷灵活、驰骋无际,如《温州的踪迹》、《匆匆》、《儿女》等。朱自清的散文并无定态,但有独到的艺术特色,值得读者玩味借鉴。 朱自清的散文构思精巧、结构多变,很讲究层次间起伏跌宕。虽然没有长江大河浩荡奔腾的气势,但有涓涓细流的曲折委婉,别有一番滋味。例如《背影》这篇散文,就是紧扣文眼而结构全文。它的结构重心,始终没有偏离“背影”这一焦点。全文共有四次写到背影。第一次是下笔入题,“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第二次是实写,用笔较浓,具体而细腻。第三次是离开车站时,只是虚带一句。第四次是记忆中的背影,是多年强烈思念而产生的景象。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大胆地因枝剪叶,戴花取势,使散文疏密相间、详略得当、虚实交杂。 其二,优美的语言艺术。朱自清堪称新文学史上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他的散文语言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散文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注意运用北京知识分子的口语,我们不妨称为通俗美。不论是朴素动人的《背影》,明净淡雅的《荷塘月色》,委婉动人的《儿女》,抑或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还是《择偶记》《台州的冬天》都能以平常人说话的口吻来写作,从口语中提炼出有力的表现方式,写得朴素淡雅,犹如清水芙蓉。
  • 骆驼祥子

    作者:老 舍

    本书介绍作家老舍所著的小说《骆驼祥子》。作品描写祥子的艰苦生活,为生存而奔波的场面,反映旧社会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值得一阅。
  • 转折的时代

    作者:贺桂梅

  • 中国鲁迅学通史上卷

    作者:张梦阳

    《中国鲁迅学通史——20世纪中国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的宏观描述、微观透视与理性反思》包括以下三卷: 上卷 主要界定鲁迅学和鲁迅学史的概念和内涵,阐明研究鲁迅学史的意义以及本书的框架与要义;从宏观上描述作为20世纪中国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鲁迅学的发展史。 下卷 从微观上透视鲁迅学研究的一些专题,对《野草》学史、阿Q学史、狂人学史、《故事新编》学史、杂文学史等主要专题学史进行学术梳理;对鲁迅学中鲁迅本体与鲁迅映象的关系、学术哲学问题以及鲁迅学与20世纪中国精神解放、思维变革的双向互动进行理性反思。 索引卷 20世纪中国鲁迅学论著资料的要目索引,分为编年索引、专题索引,分别按时间顺序和学术专题编排,便于检索。 本书仅止于中国内地部分,港澳台部分除个别特例外暂不涉及。
  • 20世纪末中国文学作品选

    作者:曹文轩 编

    作为学府选本,这套选集稍微倾向于作品在艺术上的纯粹性。在选择它们时,我们并没有按曾经轰动过和曾经被批评界特别关注过作为依据,尽管这里边的许多作品也确实轰动过和被特别关注过。在选择这些作品时,我们是带了强烈的预测意识的:这些作品在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以后是否还能配得上文学作品的称号?尽管因为我们身在此山中,实际上并不能超越时代的偏见、俗见、庸见而看清实相,但我们以为这种努力还是必要的,去强调我们在心中默认企图总比没有这种企图要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