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科学

  • 星际唱片

    作者:[美]卡尔·萨根

    ◆大名鼎鼎、堪称科学家模范的卡尔·萨根,带领NASA“旅行者”号原班工作团队撰写,披露人类寄给外星生命的第一份地球档案的全部内容

    萨根领携的全精英团队为什么一定要做星际唱片?又如何筛选制作出最终代表人类和地球的唱片声音和图像内容?

    “我们很清楚,这颗行星和它的所有居民只 是宇宙中一个极小的颗粒。我们满怀谦卑与希望,向无垠的宇宙迈出这小小的一步。”

    ◆. 我们是谁,我们如何存在?星际唱片是人类交给宇宙的第一份答案

    人类究竟应不应该寻找外星生命?在宇宙的尺度中,又该如何认识和定义人?旅行者一号是迄今唯一飞出太阳系的人造物,它载着的星际唱片,不仅是向外星生命介绍我们的名片,也是我们第一次挣脱地球,尝试从星际的尺度上认识自己。

    ——————————————————————————————

    【 内容简介】

    星际唱片,是人类对于浩瀚宇宙充满浪漫的一次问候

    发射于1977年,“旅行者号” 行星探测器是NASA历史上最著名的项目之一。2013年9月,NASA正式宣布“旅行者1号”成为至今唯一一个飞出太阳系的人造物,承载着人类的憧憬和想象,探索无尽的远方。

    两艘“旅行者”号都携带了一张 “Golden Record ”,一张堪称“地球档案”的唱片。唱片的目标接受者是外星生命,当时几位各个领域的天才们,同时也是本书的作者,必须尝试从宇宙的尺度上筛选人类的信息,并制作出各种各样外星生命形态都能够读懂的信息形式。未来有一天,如果人类有幸成为星际种族,这就是我们向宇宙介绍自己的第一次尝试。

    最终,唱片收录了55种人类语言向外星生命发出的问候(来自中国有4种)、90分钟的各国音乐录音(代表中国的是古琴名曲《高山流水》)、一部“地球之声”,以及118种表现地球与人类的照片。在本书中可以看到并听到所有内容,并且有虾米和知乎的额外内容奉送。

    这张唱片可以在宇宙中保存10亿年,或许会久过人类本身存在的时间,成为我们在宇宙中存在过的证据。

    “这是来自一个渺小而遥远的世界的礼物,它表现了我们的声音、我们的科学、我们的影像、我们的音乐、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感受。我们正试图在我们这个时代生存下去,以便我们也许能进入您的时代。”

    全书配合有近150张图片,文字如萨根一贯风格,深入浅出又发人深思。正如当年的“旅行者”项目本身,本书也是汇聚了最强大脑的作品。

    【评价】

    难道我们希望不留一丝痕迹地消失吗?我们不是以作为人类而有点自豪吗?肯定的,我们会希望其他智慧生物知道我们一度在这里存在过,知道我们曾设法做过什么事。

    ——艾萨克·阿西莫夫 (著名科幻作家)

    “谁能代表地球发言?”这是个没有特定答案的问题。而在我心中,能够出任行星大使,在星际中展现地球的人,非萨根莫属。

    ——理查德·道金斯(著名生物学家,《自私的基因》作者)

    它们携带着我们的文明,携带着人类存在中最卓越的那部分:艺术、美、渴望、快乐。它们向宇宙,以及其他将这宇宙称之为家的生命,宣告我们拥有什么,我们是什么。

    ——《大西洋月刊》

  • 气象学与生活

    作者:弗雷德里克·K.鲁特更斯 (Frederick K.Lutgens) / 爱德华·J.塔巴克 (Edward J.Tarbuck)

    本书从科学探索的角度和物理学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地球主要组成圈层、大气组成、物理性质、空间结构、要素变化;大气运动各种过程的物理原因;地球上各种天气和气候现象、形形色色的云和降水的形成原因;气压和风、气团、气旋和锋面天气的形成;强对流、雷暴 、龙卷风和飓风(台风)等灾害性天气;人工影响天气的各种途径、天气分析和预报的方法、卫星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空气污染及其原因;气候变化与气候系统、人类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全球变暖的可能后果、世界气候和气候分类及大气中各种奇特的光学现象和形成的原理等。

    本书内容丰富、概念清楚、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可以作为对气象学感兴趣的人们学习了解大气变化奥秘的入门读物,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非大气科学专业学生的通识课程参考教材,并可供气象学相关专业人员作为参考书和工具书。

  • 极简科学史

    作者:[美] 苏珊•鲍尔(Susan Wise Bauer)

    有趣、有料、涨姿势

    权威大家给互联网一代的“大家小书”

    掀起现象级极简阅读潮流的入门读物

    《极简人类史》

    《哈佛极简中国史》

    《极简科学史》

    《极简海洋文明史》

    《极简历史系列》(套装全4册)

    继《极简人类史》3个月销售突破10万册后

    更少时间,更多见识 新知识青年必读书

    极简阅读第一品牌!

    套装重磅上市

    师学者联手,理清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

    让我们从全新视野认识世界,看到不一样的未来

    《人民日报》、俞敏洪 权威推荐

    ———————————————————————————————————

    ***【内容简介】***

    这本书一定会让你爱上科学!亚里士多德、牛顿、爱因斯坦、道金斯等35位科学大师的传奇人生,36部改变人类历史的科学经典,一段人类2500年科学探索的伟大历程。写给每个曾经对世界怀抱好奇的心灵,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相结合,值得青少年阅读的科普书, “极简阅读”畅销读物。

    《 极简科学史》是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2500 年历程的全新概览。我们从何而来?世界由什么构成?地球之外还有什么?我们仰望星空,不懈地探索、发现、质疑,解开自然界和我们自身的一系列谜团。我们源于自然,却超越自然。在这个危险的星球上,相对于其他物种,人类能有条不紊地发展壮大,最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力量。但想要真正理解科学,我们必须理解它的过去。

    《极简科学史》也是一部“与传统大不一样的科学史”。从人类早期的科学探索到20 世纪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从古希腊时代的科学起源到16、17 世纪现代科学的诞生,从地球科学的崛起、生命科学的兴盛到对宇宙太空的探索……这本书返回那些改变我们看待世界、宇宙和自我方式的科学经典,引人入胜地讲述了科学观念变革和思想发展的伟大历程。

    从希波克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到爱因斯坦、薛定谔和道金斯,这些拓展人类知识边疆的伟大心灵,不仅改变了科学发展的轨迹,也促成了人类视野和思维方式的一次次革命。这本书提醒我们,科学不是通往真理绝对可靠的指引,而是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一种纯粹的人类追求。

    人最大的价值就是对未知世界永不止息的探索。科学的故事,是人类历史中最有趣的故事之一。每个曾经对世界怀抱好奇的心灵,都应该读读这本书,了解这段非凡的历史。

    ***【编辑推荐】***

    这本书一定会让你爱上科学!亚里士多德、牛顿、爱因斯坦、道金斯等35位科学大师的传奇人生,36部改变人类历史的科学经典,一段人类2500年科学探索的伟大历程。写给每个曾经对世界怀抱好奇的心灵,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相结合,值得青少年阅读的科普书,“极简阅读”畅销读物。

    (1)写给每个曾经对世界怀抱好奇的心灵,一部更适合普通读者和青少年阅读的极简科学史!

    苏珊•怀斯•鲍尔是美国家庭教育的权威,也是拥有多个博士学位的传奇女性。《极简科学史》是一本写给自己孩子,也是写给每个对世界怀抱好奇的心灵的科学史。作为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她将人类2500年科学探索的辉煌旅程描绘得引人入胜。每一页文字都完美融合了历史背景、人物传记和专业知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十分适合普通读者和青少年阅读。

    (2)35位科学大师的传奇人生,36部改变人类历史的科学经典,一段人类2500年科学探索的伟大历程,一本“与传统大不一样的科学史”。

    阿基米德的《数沙者》让数学走下哲学的神坛,成为丈量世界的工具。

    培根的《新工具》问世,标志着现代科学方法自此诞生。

    牛顿写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影响后世的万有引力定律。

    E. O. 威尔逊出版《论人性》,颠覆了人类对自身生物本性的认知。……

    相比传统科学史,《极简科学史》更多地关注人类科学观念的变革和思想的发展。本书用生动活泼、简洁易懂的语言,描绘了35位科学大师的传奇人生,讲述他们的惊世名作如何撼动当时人的思想,如何一次次改变人类看待世界和自我的方式。这36部具里程碑意义的科学名作,不仅记载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更代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一次次革命。

    (3)让拓展人类知识边疆的伟大心灵告诉我们:科学是什么?为什么科学会主宰人类未来?这是一本改变我们世界观、人生观的科学史。

    科学的故事,是人类历史中最有趣的故事。

    亚里士多德问:为什么小猫不能永远是小猫?他第一个提出了关于进化的理论。

    威廉•哈维问:为什么肺部需要这么多血液?他第一个发现了血液循环的规律。

    乔治•居维叶问:为什么有些物种已经灭绝了?他由此建立起了地球的历史。……

    科学家就是这样一群对未知世界怀有无限好奇心的伟大心灵。正是这种永无止境的好奇心、对未知的热情追问,拓展了人类知识的边疆,并且改变了人类的历史。人最大的价值就是对未知世界永不止息的探索。一个人青少年时期的眼界和格局,决定了他一生的精神结构。《极简科学史》一定会让每一个对世界怀抱好奇的心灵爱上科学,激发我们的好奇心,点燃我们探索世界的热情。

  • 时间的律动

    作者:[法]让·克洛德·安梅森(Jean Claude Ameisen)

    让•克洛德•阿梅森(Jean Claude Ameisen)是一位奇人。他是功成名就的免疫学家和医生,法国国家健康与生命科学伦理咨询委员会主席,然而,他的社会声望不是来自科学成就和资政服务,而是来自一系列科普著作。2010年9月起,阿梅森医生在法国国内广播电台主持一档名为“站在达尔文肩上”的广播节目,这档节目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每周六上午11时开讲,每次讲一小时,圣诞节也不休息,六年来播出三百多期,粉丝数百万。阿梅森医生把广播讲稿整理成书,2012年起已经出版三卷,这本《时间的律动》就是其中的第一卷。

    他的广播节目有两个特异之处。其一是讲座内容相当丰富。大象如何传承生存智慧?园丁鸟求偶时有何诡计?来自火星的陨石是否携带生命信息?如何测算银河系的直径?出租车司机的记忆力是否优于普通人?如果没有亲耳听过他的节目,很难设想数百个如此抽象和离散的话题竟然圆融自如地汇聚在他的讲座中。其二是他频繁地引用一些“高大上”的名家。经常出现的名字包括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艾略特、博尔赫斯、普鲁斯特、爱因斯坦、庄子和帕斯卡•基尼亚尔,即使在以“文艺”著称的法国,这些人名也难免让听众心生抵触,偷偷地给他的节目打上“深奥晦涩”的标签。令人钦佩的是,反复引用这些曲高和寡的名家并没有使他的节目与大众隔绝,相反,他的讲座因此更受欢迎。

    作者掌握了一种独特的叙述视角,这源自独特的深刻洞察。阿梅森医生在科学家的严谨精微和诗人的饱满想象之间实现了完美的均衡,在遥远的知识碎片之间建立了统一的模式。科学是有用的,也是有趣的。在这个市场经济发达、人心向利的时代,科学的“有用”尽人皆知,无须宣讲和传播;相反,科学的“有趣”却是少数人的见识,多数人从未经历科学审美方面的启蒙和开示。每年高考过后,许多高中有这样的“仪式”:毕业生撕碎课本,把碎片抛向空中。这个场景部分地反映了科学在国人心中的形象——有用无趣,犹如苦口良药。一部科普著作如能些微地抵偿这种形象,就是莫大的功德。出于这个原因,我们最需要的恰好是阿梅森医生这样的启蒙者。一个百万听众通过广播听科普节目的社会,必定是一个科学事业繁盛的社会,考虑到那个国家的人口只有我们的半个省,让我们更加艳羡。

    本书向我们打开一个丰富神秘的宇宙,这个宇宙孕育了人类文明,是人类不断探索思虑的终极目标。在时间的律动中,我们将结识人类的近亲,我们身边的鸟类、花朵,了解我们遥远的祖先,以及那些更为遥远的星球。

    探索中,我们将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如何解读世界、幻想世界;探索我们的记忆,它使已经逝去的事物顽强地维系于我们身上。变幻时间的维度,我们与往昔重逢。

    科学不断颠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但科学本身并不能让我们彻底理解究竟什么是“现实”。因为这不仅需要理解,还要用心感受。将情感与理智融于一体。将艺术与科学融于一体。站在先贤肩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样才能看得更远,才能重新发现,我们所共有的人性的意义。

  • 地球是平的

    作者:[英] 格雷姆·唐纳德

    本书是一本颠覆人们认知的科学普及读物,详细介绍过去那些曾被人们广泛公认,而后来却被证实是完全错误的科学常识,收录了若干经典案例。虽然现在看来,这些“科学”简直荒谬得令人无法置信,甚至有些疯狂,然而在当时却被人们广为接受。作者为我们讲述了这些“科学”背后的故事,这里有疯狂的科学家,专横的暴君,惊人的阴谋以及残忍的宗教迫害。作者文笔老道,行文流畅,为我们讲述人类看待世界以及思考世界的方式是如何通过时间的推移慢慢演进的。书中附有十分珍贵的历史图片,可以使读者更直观地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内容。

  • 太空之眼

    作者:(美)大卫·德沃金 / 罗伯特·史密斯

    自1990年升空,NASA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已经服役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哈勃为我们带来了宏大的理念、精美的图像、以及对宇宙的全新认识。本书重现了哈勃望远镜在过去25年经历的关键时刻:从发射、维修、新设备更新到取得重量级发现。通过150多幅精美照片,精选“哈勃全明星”——25年来哈勃拍摄的最著名、最具价值的图片,《太空之眼》呈现的不仅是一部哈勃的画传,更将刷新你对宇宙的认识。

    【编辑推荐】

    ★美国国家地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联合出品。「未读·探索家」畅销科普系列最新产品。

    ★唯一一本【哈勃传记+最美太空摄影集+天文知识科普】三合一。

    ★不只是一本画册,还是一部哈勃升空25年来的重大事迹全纪录。

    ★一部哈勃传就是一部1/4个世纪以来的太空探索史。宇宙背景辐射,黑洞,暗物质,寻找地外生命……无不依赖哈勃的贡献。

    ★大开本(240*280)、全彩色、高清大幅跨页照片、硬壳精装,哈勃退役已经入倒计时,这将是关于哈勃望远镜的最新、最全、最珍贵的珍藏级画传。

    ★包含哈勃25年来拍摄的最著名的太空照片,每幅附有详细解说。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作序推荐!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推荐。

  • 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

    作者:盖瑞·祖卡夫

  • 化石

    作者:[英]理查德·福提(Richard Fortey)

    《化石:洪荒时代的印记》是一本化石入门和古生物学研究方面的综合指南。资深古生物学家理查德?福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化石是什么,化石如何形成,怎样对化石进行分类鉴定以及化石在我们理解地史进程和生命起源与演化方面的重要作用。立足于分子古生物学等 新研究成果,福提在书中详细讨论了灭绝与演化、化石的经济价值(比如石油和煤炭)等问题,并为化石收藏者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全书配有全彩色插图以及来自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大量藏品照片,相信所有对生命演化历史感兴趣的读者都会对《化石:洪荒时代的印记》中的内容流连忘返。

  • 生命是什么

    作者:  [奥地利] 埃尔温·薛定谔

    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所写的一本生物学的经典巨著

    20世纪伟大的科学经典之一

    物理学会推荐100本最佳中文物理科普图书

    发现DNA结构并导致分子生物学诞生的关键著作

    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写了一本生物学的经典巨著,这就是你见到的这本《生命是什么?》。在这本书中,薛定谔提出了生命密码和生命过程负熵的概念,并特别强调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重要性。 本书原来只是一系列通俗科学演讲的结集, 没想到这本为非专家所写的书,最后却成为发现DNA结构并导致分子生物学诞生的关键著作。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生物学家,开创了信息生物学研究之先河,对20世纪的生物学革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薛定谔以一种令人放松和愉悦的文笔引领读者探索生命这一令人望而生畏的主题,内容深刻而有趣,极具启发性于希望了解生命起源理论的读者来说,本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 生物学之书

    作者:[美] 迈克尔• C. 杰拉尔德

    心脏因何跳动?

    生物史上的五大灭绝事件是什么?

    入侵物种到底对环境有什么危害?

    可以永生的海拉细胞到底是什么?

    这些只是这本插图精美的书中涉及到众多引人深思的问题的一小部分。作者迈克尔• C. 杰拉尔德与格洛丽亚• E. 杰拉尔德探讨了生物学发展历史上250个令人着迷的里程碑事件,从史前期到21世纪。从生命的起源到实验胚胎学,各个条目涵盖广泛的主题,包括细胞理论、遗传学、进化学、生理学、热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等。同时,这些里程碑所涉及到的著名人物也是本书的特色,包括亚里士多德、泰奥弗拉斯托斯、希波克拉底、查尔斯•达尔文、卡尔•林奈等等。

    本书采用编年体结构,每个条目包含一篇简要的文字和精美的彩色插图。在“注释与延伸阅读”部分列出每个条目下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资源。

  • 好奇心

    作者:  [英] 菲利普·鲍尔

    《科学文化译丛:好奇心 科学何以执念万物》系“科学文化译丛”之一,描绘了人类好奇心的进化史。好奇心现在是一种优良的品质,然而它也曾因对“圣洁”的亵渎而备受谴责。透过宇宙的激辩,围绕真空的争论,作者逐一揭开好奇心那神秘、僭越、聪敏、冷静的层层面纱,伽利略、玻意耳、牛顿等大师的思想跃然纸上。至于《科学文化译丛:好奇心 科学何以执念万物》的开篇之问——当代的好奇心是否被过于纵容,则留待读者慢慢体味。

  • 双螺旋(插图注释本)

    作者:  [美] 詹姆斯·沃森

    l 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沃森里程碑式著作,插图注释本珍藏巨献!

    l 30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全景展示DNA双螺旋结构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发现历程!

    l 全景讲述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历程的经典之作,有着好莱坞式的戏剧张力,又保持了历史叙事的真实性!

  • 从量子到宇宙——颠覆人类认知的科学之旅

    作者:高鹏 / 宋成斌

    本书以各种不可思议的量子现象为主线,以物理学家们所做的各种令人惊奇的实验为脉络,循序渐进地介绍了人类探索量子世界的整个过程。作为一本科普读物,本书涵盖了波粒二象性、叠加态、概率幅、纠缠态、隧道效应、电子云、超流体、量子真空涨落、费曼图、超弦理论等量子力学中引人入胜的大部分内容,也介绍了扫描隧道显微镜、量子计算机、量子隐形传态等量子工程技术,同时还把相关的历史趣事穿插其中。另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与量子物理相关的粒子物理、相对论、宇宙学等内容,其中就包括了目前更前沿的领域,如反物质、希格斯粒子、暗物质、平行宇宙,以及引力波等。

  • 科技失控:用科技思维重新看懂未来

    作者:温德尔·瓦拉赫

    《自然》杂志、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纽约大学等机构推荐,科技是一种思维方式,耶鲁大学生物伦理学跨学科中心的主管瓦拉赫教授的科技思维,带你看懂国家未来和财富机遇中的失控与危机。

    1. 《自然》杂志、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纽约大学等一致推荐2. 科技的未来就是人类的未来和财富机遇,科技的失控就是潜藏在未来和机遇中的陷阱和危机3. 史蒂芬·霍金一直强调:科技是人类的威胁4. 耶鲁大学教授、人工智能伦理方面的国际权威温德尔·瓦拉赫的科技思维,重新看懂未来5. 多数人的问题在于:科技思维还停留在“水变汽油”的水平,然而还想靠科技赚钱大量技术发明的涌现都伴随着相应的风险。伦理学家华莱士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帮我们从危险中排除了不理智的因素。

    ——《自然》(Nature)《科技失控》让人不禁联想到成千上万的畅销小说和卖座电影:比如罗伯特·海因莱因的《我不会害怕邪恶》,艾萨克·阿西莫夫的《我和机器人》,大卫·米切尔的《骨医生》,石垣和未的《别让我走》,尼尔·斯蒂芬森的《钻石时代》,以及《千钧一发》《黑客帝国》《X战警》和《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等。但是,上述这些作品和它们描述的各种反乌托邦通常被认为是科幻虚拟世界,而瓦拉赫的书绝不能如此定性,他向我们发出了现实的警告,如不加以关注,警惕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评估技术的利弊,那么他所警告的一切将有可能。

    ——美国科技博客媒体Ars Technica瓦拉赫对当今工程文化做出了清醒的分析,既无耸人听闻,也非盖棺定论。《技术失控》 发出了急迫且具有时代意义的呼吁,我们应有意识对所设计的系统植入人类的价值观,并对所做出的选择持批判性的态度。

    ——《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科技失控》是风险投资家、投资者、资产管理者、高频交易公司、交易员以及相关的政府官员和领导者的必读书。

    ——亨泽尔·汉德森(Hazel Henderson),美国财富股票网站Seeking Alpha《科技失控》呼吁对人类未来采取深思熟虑,行事谨慎的态度,对伦理、公共政策和医疗保健未来感兴趣的人肯定不会错过。

    ——《图书馆杂志》温德尔·瓦拉赫似乎总是比我们超前几年。他这本了不起的书将我们带到了科技前沿,向我们展示了最卓著的技术发明如何,为什么以及在哪些地方改变人类的生活。瓦拉赫思维敏锐入微,他完美地将对新兴技术的渊博知识与对历史的把握、对人性的尊重结合起来。《科技失控》是一本引人入胜、意义非凡的书,话题本身令人费解,但读起来却妙趣横生。

    ——哈佛大学道德与认知实验室主任、《道德部落》作者乔舒亚·格林(Joshua Greene) 这本恰逢其时的书对于大量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利弊进行了不偏不倚的评价。这是一本值得广泛阅读的书。

    ——剑桥大学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教授、《宇宙》和《仅有六个数》的作者马丁·李斯(Martin Rees)权衡新技术的利弊越来越难。当新的技术问世,《科技失控》为我们如何淌过险滩作出英明决策提供了平衡且及时的导航。读这本书吧——也许你的不确定感不会因此减少但至少应对的能力会提升。

    ——美国纽约大学郎格尼医学中心生物伦理学教授亚瑟·卡普兰(ArthurCaplan) “在新兴技术的领地艰难跋涉时,很难找到一个比温德尔·瓦拉赫考虑更周到、准备更充分的向导了,这一点他通过这本内容全面、浩瀚博学、可读性非常高的书展露得淋漓尽致。这是一本必读书!”中更体贴、更充分的准备指南通过艰难的地形比瓦新兴技术,当他再次展示了在这个全面、博学,和高度可读的书。这是一个体积必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教授布莱登·艾伦比(Braden Allenby)“温德尔·瓦拉赫为我们所有人做了一件事。他提醒和警告我们,我们与创新技术的浪漫故事中风险和收益并存。他对于我们所面临的风险做了很好的陈述,这也是我们需要听到的声音。”——黑斯廷斯中心名誉主席丹尼尔·卡拉汉(Daniel Callahan)我们不会停止进步,或刻意逆转。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进步的风险并控制它。

    ——史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

    所谓科技思维不是能读懂多少新兴科技名词,而是能够对科技进行立体的思考与辨识。

    智能机器将会造成越来越多的人失业?

    为什么有科学家说第一台超智能机器将是人类的最后一项发明?

    我们谈论“转基因”时,为什么专家和大众不在一个频道上?

    我们是否应该将决策权交给机器?

    如何监控许少数团体发起的可能危及所有人的研究?

    3D打印带来便利的同时潜在的社会风险是什么?

    如何制订机器人的道德准则?

    当我们谈起科技时,我们应如何思考?

    我们生活在技术潜力超乎寻常的年代。从纳米技术到合成有机物,新技术带给人类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的潜力令人惊叹也令人畏惧。无人机和新的智能手机一样可能轻而易举引爆炸弹,3D打印既可以制作工具也可以制作枪支。超级计算机能轻松管理个人档案也能易如反掌导致华尔街崩溃。

    但是新技术无法回答如何解决这些技术所引发的道德问题和投资风险。作为未来科技领域权威的道德和伦理研究者,瓦拉赫在《科技失控》一书中,探讨了作为技术的发明生产者和消费者如何应对飞速的技术发展所带来的道德模糊问题。

    毫无疑问,科学研究和创新是希望和生产力的源泉,但正如瓦拉赫所言,技术的不断发展可能逐渐成为一股脱离人类控制的强大力量。某些人、机构或是某些价值观反对对新兴技术比如自动化机器人或是要求进行有意义的监管,《科技失控》对这些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如何掌控技术,重掌人类命运的建议。

    读懂科技将带来什么,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未来!

  • 时间重生

    作者:  [美] 李·斯莫林

     从宇宙大爆炸到宇宙的未来,从量子物理学的困惑到力与粒子的大统一,物理学家与宇宙学家面前的一切难题,归根结底的关键问题都是:时间。那么,时间是什么?

     物理学发展史上,诸多物理学家、宇宙学家、思想家,包括伽利略、柏拉图、牛顿、爱因斯坦等,都认为时间不过是一个终极假象;他们的理论也多是独立于时间的。

     在《时间重生》中作者斯莫林教授认为,在量子力学的诠释中,在量子力学与时空、引力与宇宙学的终极大统一中,时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时间观,是如何形成的?

     在将时间驱逐出物理学与宇宙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会付出什么代价?在接受时间真实性之后,我们又将付出什么,收获什么?《时间重生》将告诉你答案和一个与众不同的时间观!

  • 国家地理火星零距离

    作者:马克•考夫曼 (Marc Kaufman)

    1.想“在火星上退休”的人、SpaceX CEO埃隆·马斯克作序推荐:“这本书将带你以全新的视角认识火星”。

    2.NASA独家授权第一手资料:火星表面高清照片、卫星地图、独家数据。收录有史以来最先进的火星地图,探索错综复杂的火星古代水体遗迹,寻找地外生命存在的证据。

    3.好奇号火星探索计划全记录,独家专访好奇号团队的多位关键科学家,披露火星计划工作人员的心路历程,听他们讲述如何克服差点扼杀整个任务的技术问题。

    4.跟随好奇号一起探索火星,探讨火星如何成为今天的面貌,揭露地球生命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

    5.内附独家AR图片,通过手机摄像头便可体验3D火星世界。

    6.简体中文版特别邀请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卡尔·萨根奖获得者郑永春审校。

    揭开火星不为人知的历史,探索地外生命存在的痕迹。

    从2011年好奇号探测车升空,到首批实地拍摄的火星影像,再到显示火星曾有水体存在的最新线索,《国家地理火星零距离》一书通过300多张清晰的图片、全新的地图,以及首次公布的好奇号任务关键科学家访谈,将好奇号的探索成果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世人眼前。书中许多首度出版的震撼照片,经由最尖端的计算机分析技术处理、加强色彩,生动地展示出惊人的科学发现,引导我们思索地球与火星的相似之处。通过好奇号搭载的先进仪器,科学家利用遥控成像技术找到了火星上春日融雪的证据,并得以更进一步探索生命存在的可能。精彩的示意图清晰地展示了关于火星历史的全新观点,告诉我们火星如何演变成今日饱受侵蚀的荒凉景象、未来会如何变化,以及对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什么样的启示。从这些全新发现中,一颗新的火星正逐渐成形。

  • 垃圾DNA

    作者:[英]内莎•凯里(Nessa Carey)

    《垃圾DNA》在写作上继承了内莎•凯里一贯的风格:内容翔实、风趣幽默。她基于自己进行科学研究的成果与经验,在本书中明确而令人信服地为读者全面介绍了“垃圾DNA(非蛋白编码DNA)”的涵义,及其与遗传性疾病、病毒感染、哺乳动物性别和进化的关系。为证明“垃圾DNA”在基因表达的调控中起着重要且多样的作用提供了不可辩驳的证据。与《遗传的革命》一样,本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新颖性,可作为生物学、医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学生及科研人员拓展知识的学习材料。

  • 宇宙图志

    作者:迈克尔·本森

    领略理性与艺术的光辉,

    感受宇宙的秩序与美!

    这本书就像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沿着千百年来人类仰望星空的印迹,

    揭示出宇宙所蕴藏的无可比拟的美感与秩序。

    用一张张可以双手摊开的二维图像,

    来刻画行星、星云,星系,星系团、甚或是时空中的一切。

    人类的动机除了勇气、必要与别无 选择,还有作为与生俱来的骄傲。

    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太阳、月亮、行星和满天繁星是什么样子呢?当人类第一次望着天空,心里一定会有很多疑问。

    迈克尔•本森的这本《宇宙图志》共分10章,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讲述了人类认识宇宙的故事,天文学的记录方式随着时间演变有着不同的演绎。他挑选了百余幅艺术性强和意义深远的插画及星空图,以人类对于天空理解的时间渐进顺序排列,其中很多收藏于世界著名的科学图书馆,而很多图在今天并不为人所知。

    浩瀚宇宙,很大程度上,从感官上来说并不可见。这本书从文化史(可视化)的角度来系统展示人类认识宇宙的漫长历程,展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想象。书中的插图都非常经典,大多是欧洲中世纪的作品,在国内从来没有被系统地介绍过。这本书就像一个精心策划的展览,感受一些大自然自身蕴藏着无可比拟与塑造的美感。一种宏观的美感产生于遥远而陌生的宇宙之中。作者的艺术背景让他跳出抽象的概念与数据,专注于图像。解说部分致力于勾勒出认识发展的轮廓,通过连贯的时间线索,把这些作品还原到相应的年代中。这本书几乎不需要任何背景知识、只要对其中所涉及的历史,宗教、艺术、科技等任一文化元素感兴趣,就可以信手翻阅,并有所收获。与天文数据拍摄不同的是,艺术家植入了自我的主观判断,以视觉美感的角度选取拍摄的角度与环境。

  • 失效的科学

    作者:马克•布查纳

    森林大火的蔓延、物种的灭绝、地震的分布、金融市场的起落、战争的爆发,这些事物看似毫无关联,却遵循着同一条简单法则。无论哪个领域,都仿佛一个陡峭的处于动荡边缘的沙堆,只要再来一颗沙粒,就会全面崩塌。究竟哪一颗是致命的沙粒?

    几乎令人绝望的是,百年来不停追寻各类灾难源头的科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们弄错了方向。历史看似有既定的发展模式,未来却不可预测,人们永远无法找到这颗沙粒。世界正处于悬崖之边,只需轻轻一推,灾难就会不期而至,科学仿佛束手无策。

    这一结论源自理论物理的研究结果。马克•布查纳将一一介绍这些研究者们特立独行的研究故事,及其出人意料的观点。

    读过之后,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到地震预测,小至天气预报,一切对自然的预测往往只能是后知后觉;为什么有号称完美保护机制的金融市场仍会深陷股灾泥沼。明白这些,你将以更宽容的眼光看待世界。

    来吧,让我们一起探寻“科学背后的科学”。

  • 假设的世界

    作者:[日]竹内薰

    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正确,人们当作真理的“科学知识”,都不过是“假设”而已。

    本书全面回溯当代科学理念的发展历程,提出如今我们掌握的科学知识,不管是父母教的,课本记载的,或是被理所当然认定的常识,全部都始于假设。不论是伽利略、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还是电脑或网络的出现,都是因为破除了古老假设的樊篱,并且构思出新的假设。

    当你大脑中出现第一个“如果”时,千万要珍视它,或许它足以撼动这个世界。今天的错,或许就是明天的对,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大胆地怀疑常识,才是扭转世界的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