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科学

  • 国家地理太空探索全书

    作者:

    NASA美国宇航局×美国国家地理联手创作!

    壮丽的宇宙自然百科!

    全景展现太空与探索,内部大公开!

    培养宇宙观,启发创新力!

    IMAX电影《美丽星球》原型,传奇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作序推荐!

    特里·维尔茨(即Twitter网友“宇航员特里”Astro Terry)在200余天的太空生活中拍摄了30多万张照片,创造了NASA宇航员的拍照纪录。他将这些从远在地球几百千米之外拍摄的作品上传到Twitter和Instagram网站,与网友分享。《国家地理太空探索全书》精选其中最神奇、最美丽的照片,辅之以生动的解说,揭秘神奇的太空生活。

    特里从国际空间站向下望去,地球像是一个色彩斑斓的调色盘,不论是巴哈马海岸的湖蓝色海水,还是极寒之地的美妙极光,甚至连红色的沙漠、白色的风暴、闪烁的灯光都尽收眼底,这些奇景为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书中收录的照片捕捉到了地球上最壮丽的景象,也是特里最爱的作品。

    除了照片,这本书还记录了执行航天任务期间,特里身上发生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升空经历、头晕目眩的失重体验、惊险刺激的太空行走、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乃至衣食住行的点滴小事。宇航员特里以其独特视野,让这本书从前所未有的角度带你探索太空,一览宇宙的伟大与壮观,更能体验生命的深层意义。

  • 联结

    作者:[英] 詹姆斯·伯克

    ★ 比尔·盖茨挚爱的作家

    ★ 同名纪录片于英国BBC & 美国PBS双台联播,创收视纪录!在英国,每5人就有1人看过

    ★ 詹姆斯·伯克拥有当今西方世界最引人入胜的头脑。——《华盛顿邮报》

    水车上的一个小小零件,使钟楼奏出复杂的音乐,数百年后,记录音乐的同一套方法记录下了织布机的复杂花纹。而当自动织布机遇见了1890年的美国人口普查,竟碰撞形成了一套高效的信息存储系统——今日计算机的雏形。

    衣着时尚促动了印刷机的发明;烟囱的发明导致爱请诗广为流传;不起眼的马镫塑造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现代世界里某项影响深远的先进发明,总是能回溯至看似毫不相关的事物。詹姆斯·伯克,这位“科学史界的福尔摩斯”,手握放大镜爬梳历史,找到挥舞气压计的物理学家、改进车床的工匠、避难深山的修士,近距离记录他们改变世界的时刻;随后,他又自如地切换至全景镜头,穿过让人眼花缭乱的表象,让变革深处的因素——”联结“,浮现出来。

    《联结》之前,从未有一部作品像它这样,用跨学科的视角,串联起历史或科学中纷繁的线索,清晰地指出变革的核心。技术革新的浪潮汹涌而至,淘汰感激发的恐惧,让人应接不暇。那么,该用什么来化解焦虑?詹姆斯·伯克为我们开出的良方是:回到历史,寻找联结。

  • 药物简史

    作者:[英]德劳因·伯奇(Druin Burch)

    For years patients have placed their trust in doctors and the drugs they prescribe. Yet as Druin Burch’s thought-provoking history of medicine demonstrates our trust has often been misplaced. On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ntibiotics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did doctors begin to cure more than they killed but even in this supposedly advanced age patients feel victim to tragedies such as the Thalidomide scandal. Burch argues that the real heroes of medicine are the men and women who demonstrated the vital importance of controlled testing over the ‘intuition’ of doctors and encourages us to ask more questions about the new breed of wonder drugs, to question our own doctors and to press governments against handing control of our medicines, and our lives, to global drug companies. His book is both alarming and optimistic, and is essential reading.

  • 上帝掷骰子吗?

    作者:曹天元

    本书回顾量子论从无到有发展的风云录,从18世纪开始,直到21世纪,一批科学巨人开始颠覆传统物理学大厦,为了宇宙的终极理论而战,大大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

    再现量子物理一路的荆棘与荣光,展现科学激动人心的魅力,这部量子物理史,足以唤起你对世界的全部好奇!

    【编辑推荐】

    *国内最畅销的科普神作,创科普类图书中强大口碑。

    刘慈欣盛赞:”教科书要是能这么有趣就好了!”百万读者惊呼:原来物理这么燃!

    *扎克伯格关注的科技前沿,全球下一轮新科技革命的引爆点。

    *权威奖项认证,原创科普扛鼎之作。

    荣获“科学时报读书杯ZUI佳科普创作奖”、“第三届吴大猷科普奖”、“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40年中国ZUI具影响力的40本科学科普书”多项大奖。

    *打破量子物理的高冷面具,关于量子物理,没有人写得比他更通俗、更有趣。

    *升级版全面焕新:

    ◎内文重新修订,增加新近科学进展,作者特为新版作序。

    ◎与Sheldon科学漫画工作室合作,图文打造生动有趣的阅读体验。

    ◎超过100张漫画、科学示意图、珍稀高清照片,无限拉近你与量子物理的距离。

    ◎双色印刷,版式大气,知识与审美的双重享受。

    【媒体及名人推荐】

    教科书要是能这么有趣就好了!生动的比喻,丰富的八卦,让艰涩的量子力学显得平易近人,堪称学生上课时ZUI想偷看的物理小说!

    ——刘慈欣

    量子论的故事本来就跌宕起伏、激动人心,这位身世神秘的中国作家将这段故事演绎的高潮迭起、引人入胜,希望了解量子力学的普通读者请读此书。

    ——吴国盛(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科学史系主任)

    生动有趣的量子物理学简史。作者既不是学物理的,也不是专业作家,但写出了国内ZUI好的量子物理学通俗读物。

    ——徐来(少年得到科学总编辑,科普作家)

    科学英雄史诗、量子物理学版本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必须说真实的科学探索没有那么浪漫写意,科学家的生活可能还挺苦逼。但是作为普通人,这些彻底颠覆我们世界观的人仍然是毫无疑问的英雄。

    ——王立铭(浙江大学教授、生物学家)

  • 登月使命

    作者:[美]罗德·派尔

    这本书用文字、图片结合AR技术复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伟大旅程。

    在这本书中,你能看到探月史上每一个重要的时刻,包括斯普特尼克1号升空、小狗莱卡进入太空、阿波罗11号登月、阿波罗13号脱险、宇航员谢泼德在月球上打高尔夫球……全书收录了150幅珍贵照片,包括飞控主任备忘录、重要宇航员合影、关键火箭发射现场、内部技术资料和图片,等等。

    本书融合了AR技术,用智能设备免费下载并安装配套App,按指示标扫描特定区域,你就能看到书中的珍贵档案动起来。你可以亲眼看到承担登月使命的航天器3D模型,亲耳听到宇航员从月球发来的祝福,亲自翻阅NASA解密档案……亲眼见证登月史上的每一个伟大瞬间!

  • 登月

    作者:【美】皮尔斯•比索尼

    1968年,人类首次在太空拍摄地球的照片;1969年,人类首次登上月球,阿姆斯特朗完成了“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的壮举。

    《登月》是美国宇航局登月探索的图文编年史,航空航天作家皮尔斯•比索尼搜索了美国宇航局的哈苏照片档案库,披露了许多首次公开的珍贵照片,并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为读者全景呈现了人类探索月球的整个过程,最终著成了这本太空迷的必备书籍。

  • 生命与新物理学

    作者:[英] 保罗·戴维斯(Paul Davies)

    大开眼界的跨学科前沿探索之旅

    -

    重新理解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奇迹

    -

    弥合生物学与物理学之间的巨大鸿沟

    -

    运用全新视角破解生命谜题

    -

    信息引擎、生物电路、量子计算机、癌症基因、表观遗传学、地外生命……聚焦前沿成果,阐释宏大议题,解读生命秩序的隐秘动力,剖析复杂世界的内在逻辑,启迪思想、提升智识,一本不容错过的深度好书!

    -

    -

    -

    -----------------------------------------------------------------------------------------------

    ★生物物理学点睛之笔——全新的视角,开拓性思考

    ★对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的绝妙回应——融合生物学、物理学、计算科学、认知科学等前沿研究

    ★《物种起源》+《自私的基因》,达尔文进化论2.0——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

    ★《今日简史》+《十问》,关于未来的“大问题”——科学家对人类命运的前瞻性思考

    ★生命领域的《规模》——解读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展现尺度不同带来的巨变

    -

    -

    -

    【内容简介】

    生命是什么?

    194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量子力学的重要奠基人薛定谔提出了这个划时代的问题,他指出:我们需要新物理学来给出答案。

    -

    这本书从这个经典问题出发,结合香农的信息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诸多领域的前沿研究,将量子力学应用于生物学、计算科学等领域,超越各个学科的界限,用全新视角探究生命的本质。书中提出了一个突破性的观点:生命=物质+信息,分子组构是生命的“硬件”,信息组构则是生命的“软件”。生物体中含有大量高效的微型机器,它们聪明地处理和控制着信息,像变魔术一样从混沌中获得秩序。进化让这张隐形的信息网络不断升级。

    -

    保罗·戴维斯将生物学、物理学、数学、化学、信息科学、医学和哲学等领域融为一体,引领了极具洞见的全新交叉学科。这种新科学涉及信息引擎、生物电路、癌症基因、量子计算机等众多前沿科学领域,用信息的观点重新解读生命之谜。

    -

    这是一本探索生命起源及内在逻辑的生物物理学普及读物,也是一次让人大开眼界的跨学科前沿探索之旅。

    -

    让智力探险,思想旅行,一起寻找生命秩序的隐秘动力!

  • 追捕祝融星

    作者:[美] 托马斯·利文森

    一颗不存在的行星

    见证从牛顿力学到广义相对论的科学革命

    入围 2016 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终选名单

    ⭐ 编辑推荐

    ☆ 当前唯一一部讲述这颗人类想象中的行星的作品

    ☆ 从天王星到祝融星,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相对论,从细微之处洞察科学如何进步

    ☆ 步入爱因斯坦的世界,跟随爱因斯坦的视角,从头开始理解相对论,打开对宇宙的新认知

    ☆ 记述了历史上两次著名的日全食事件,回到历史现场,使读者切身感受人类在科学道路上永不畏惧、永不停息的精神

    ⭐ 内容简介

    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在几个世纪的观测中,人们发现水星轨道存在轻微的扰动。这与牛顿理论所预言的行星行为有些许偏差。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法国天文学家勒威耶进行了计算,于 1859 年提出假设:水星轨道内尚有一颗未被人们发现的行星。他还以罗马神话中火神的名字(Vulcan)为之命名(对应中文译名即“祝融星”)。此后,人们开始疯狂地寻找这颗行星,但除了一位乡间业余天文学家声称目击了它之外,没人能再次证实它的存在。1915 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体系构建完成,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解释水星轨道的扰动现象。自此证实:祝融星并不存在。

    ⭐ 名人推荐

    一部兼具可读性与启发性的作品,戏剧性地讲述了科学家如何寻找一颗不存在的行星,以及爱因斯坦如何用科学史上最美丽的理论解开了关于这颗行星谜团的传奇。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它关乎人们对探索的追求,以及在理解宇宙时所面临的挑战和所获得的喜悦。

    —— 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

    《追捕祝融星》是我读过的最好的科学作品。作品架构精美,历史背景丰富,并且调研极具深度。最重要的是,它所讲述的故事很棒。利文森讲述了真实的科学事业图景,其中既有好的假设和坏的假设,也有一厢情愿的想法,还有激情、人类的自我价值,以及对于认识并理解我们身处其中的这个奇异而壮丽的宇宙的渴望。

    ——《偶然的宇宙》作者艾伦·莱特曼(Alan Lightman)

    被遗忘的祝融星的故事再也不会不为人知了。托马斯·利文森告诉我们:它来自哪里,它如何消失,以及,为什么它的神韵在今天仍暗藏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科学如何运作——无论成败。

    —— 尼尔·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

    作为一名作家,托马斯·利文森的高超之处在于,将科学思想的演变放入适当的历史背景中,让我们看到它更为广泛的影响。在这本引人入胜、信息量丰富的书中,利文森优雅地让我们学习了物理定律和在物理学进步中不那么循规蹈矩的方法。

    —— 莉萨·兰德尔(Lisa Randall)(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暗物质和恐龙》作者)

    《追捕祝融星》是科学写作中的代表性作品。利文森向我们揭开了富有戏剧性的历史事件和现在被人们遗忘的祝融星背后的物理学,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在现实世界中是如何发展的。在此过程中,他还揭示了我们在努力时——即便是经验十足——无法避免自欺欺人对我们的影响。这本书不仅仅知识丰富、充满激情,并且诙谐风趣——这也是它的深刻之处。

    —— 朱诺·迪亚斯(Junot Díaz)

    托马斯·利文森精彩地讲述了牛顿、爱因斯坦和失踪的祝融星的故事,展现了在决定宇宙命运时观测和计算之间的冲突。

    —— 肖恩·卡罗尔(Sean Carroll),《宇宙终极粒子》作者

    ⭐ 媒体推荐

    精彩!这是一个迷人的故事,讲述了科学史上一个被人遗忘的事件。

    ——《华尔街日报》

    迷人!这本来是一个关于科学如何发展的故事,但在托马斯·利文森浪漫的笔触下,它几乎成了小说。

    ——《华盛顿邮报》

    作者精彩地讲述了祝融星的故事 —— 从艾萨克·牛顿开始,贯穿科学史,优雅地揭示了科学思想进化的本质和爱因斯坦所创造的革命性奇迹。

    ——《自然》

    本书抓住了人们不懈追寻这个天体的激动人心之处。

    ——《科学》

    这部作品是一个结构严谨、节奏明快的科学写作范例,精彩而又通俗地记述了数学和物理学与天文观测之间的相互作用。

    ——《科克斯书评》(星级评论)

    利文森巧妙地吸引读者去探索科学家是如何思考和争论的,以及科学是如何发展的。

    ——《出版商周刊》

  • 万物发明指南

    作者:[加] 瑞安·诺思

    美国漫画艾斯纳奖得主好评佳作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2018年年度之书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作者兰道尔·门罗倾情推荐

    ————————————

    如果你忽然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只在历史书中读到过的古代,你该怎么办?

    -

    面对陌生的原始社会,没有电、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工具,你该如何生存下去?

    -

    别担心,这本书可以帮到你!

    -

    从钻木取火到发明蒸汽机、计算机,以你的名字命名元素周期表和物理定律,

    从 时空穿越到再造人类文明,你只需要这一本书。

    这是一本时光机维修手册,更是你成为人类文明主宰的秘籍。

    快开始新奇的文明创造游戏吧!

    这是一部穿越人类发展时空、图文并茂的科普作品,

    追溯了人类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发明发现,带领读者重新感受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

    本书编排精妙,切入点新颖有趣,是为一位不小心“被穿越”的旅行者而打造的生存指南,读者可以跟随作者的脑洞,搭乘时间机器返回那些曾经在传说中听过的时间、地点,根据具体的情境思考自己该如何生存。

    -

    请乘坐时光机,展开一场别具一格的时空旅行和文明创造游戏吧。

  • 科技之巅2

    作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从2001年开始,每年都会公布“10大全球突破性技术”,即TR10(Technology Review 10),并预测其大规模商业化的潜力,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重大影响。 这些技术代表了当前世界科技的发展前沿和未来发展方向,集中反映了近年来世界科技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将引领面向未来的研究方向。其中许多技术已经走向市场,主导着产业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 正如《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主编JasonPontin所说,突破性技术的定义非常简单,那就是能够给人们带来高质量运用科技的解决方案。有些技术是工程师们天才创意的结晶;而有的则是科学家们对长期困扰他们的问题所采取的诸多尝试的集大成者(比如深度学习)。评选“10大全球突破性技术”的目的不仅仅是向人们展示zui新的创新成果,同时也是为了强调,是人类的聪明才智促生了这些创新技术。

    本书梳理了2017年的“10大全球突破性技术” ,并邀请全球科技领域专家深度解读。这些技术是为解决问题而生,将会极大地扩展人类的潜能,也zui有可能改变世界的面貌,值得在未来10年内给予特别关注。

  • 十亿美元分子

    作者:[美] 巴里•沃思

    ★理解现代医药革命的必读之书!

    ★《财富》杂志推荐最令人增长智慧的75本书之一

    ★还原最真实的药企竞争与合作,揭秘不为人知的制药内幕

    ★当了解整个故事之后,我们面对“新药是不是太贵”这个问题时,答案会更加全面 。

    ——李治中(菠萝),《癌症• 真相》作者

    ★科学界的群星闪耀

    福泰制药创始人,哈佛的天才、制药界的王子、默沙东的逆子——乔舒亚•博格

    “肝移植之父”—— 托马斯•斯塔泽

    “化学生物学奠基人”——斯图尔特•施瑞伯

    “现代有机合成之父” ——罗伯特•伍德沃德

    “信息时代的教父”——万尼瓦尔•布什

    ★1000万美元——>市值450亿美元,从实验室到华尔街的科学商业传奇

    --------------------------------------------------------------------------------------------------------------

    福泰制药是豪门林立的制药界的现象级黑马,以“基于结构设计药物”为核心理念。它成立至今仅有30年,已打造过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分子,市值在2018年5月已达450亿美元,位列世界药企前30强。福泰目前拥有三款获批上市药物,其中主打的囊性纤维化特效药Kalydeco是全球第一款直接针对该病致病基因的药物,被誉为“2012年最重要的药物”。

    然而回到30年前,福泰在1989年刚成立时,是一家仅有1000万美元的风投资金、每周却要烧掉近10万美元的创业公司。他们没有任何科研成果,只有十余个科学家,对手却是肝移植之父斯塔泽、化学生物学先驱施瑞伯,还有美国科研实力最强、最受敬仰的药企——默沙东。福泰所能依仗的唯有它的创始人——哈佛的天才、制药界的王子、默沙东的逆子——乔舒亚•博格。

    博格为何在不惑之年出走默沙东?他又如何带领福泰在科研与商业上屡挫强敌,并最终在两年内上市?计算机到底对药物设计有何作用?作者巴里•沃思与福泰的成员同吃同住,以亲眼所见,为我们揭开了创业药企神秘的面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见证药学史上最动人心弦的篇章!

  • “芯”想事成 中国芯片产业的博弈与突围

    作者:陈芳

    太平洋彼岸的一则禁令,让国人感受到了一颗小芯片的分量。对中兴“定向打击”释放出非同寻常的信号,令中国IT企业感到寒意袭人。面临严峻局势,人们日益明白这样的硬道理:核心技术乃国之重器。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打好“芯片”攻坚战,是必须跨越之坎。

    《“芯”想事成:中国芯片产业的博弈与突围》以国家通讯社记者的专业视角,将太平洋彼岸的制裁事件,还原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长周期和多国在高技术领域激烈博弈的坐标系上,深刻、主动、客观地再现中国创新发展的艰难历程与艰苦卓绝的努力,多维度解读中国芯片困境,不仅是对芯片之路道阻且长的冷静评判和剖析,更是对创新发展规律的总结提炼与再认识。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芯”之路没有捷径可走。本书主要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研判芯片被“卡脖子”的风险,透过集成电路的世纪变迁,对比芯片在美、日、韩等国的崛起之路,追溯中国芯片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填补芯片技术与公众认知之间的鸿沟,前瞻中国“芯”如何突围。

  • Why We Sleep

    作者:Matthew Walker PhD

    The first sleep book by a leading scientific expert—Professor Matthew Walker, Director of UC Berkeley’s Sleep and Neuroimaging Lab—reveals his groundbreaking exploration of sleep, explaining how we can harness its transformative power to change our lives for the better.

    Sleep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ut least understood aspects of our life, wellness, and longevity. Until very recently, science had no answer to the question of why we sleep, or what good it served, or why we suffer such devastating health consequences when we don't sleep. Compared to the other basic drives in life—eating, drinking, and reproducing—the purpose of sleep remained elusive.

    An explosion of scientific discoveries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has shed new light on this fundamental aspect of our lives. Now, preeminent neuroscientist and sleep expert Matthew Walker gives us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vital importance of sleep and dreaming. Within the brain, sleep enriches our ability to learn, memorize, and make logical decisions. It recalibrates our emotions, restocks our immune system, fine-tunes our metabolism, and regulates our appetite. Dreaming mollifies painful memories and creates a virtual reality space in which the brain melds past and present knowledge to inspire creativity.

    Walker answers important questions about sleep: how do caffeine and alcohol affect sleep? What really happens during REM sleep? Why do our sleep patterns change across a lifetime? How do common sleep aids affect us and can they do long-term damage? Charting cutting-edge scientific breakthroughs, and synthesizing decades of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Walker explains how we can harness sleep to improve learning, mood, and energy levels; regulate hormones; prevent cancer, Alzheimer’s, and diabetes; slow the effects of aging; increase longevity; enhance the education and lifespan of our children, and boost the efficiency, success, and productivity of our businesses. Clear-eyed, fascinating, and accessible, Why We Sleep is a crucial and illuminating book

  • 端粒效應

    作者:伊莉莎白.布雷克本 / 伊麗莎.艾波

    端粒(telomere)是染色體的末端,也是染色體的保護箍。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伊莉莎白.布雷克本,

    長期鑽研端粒現象與效應,

    她發現:正是端粒的長短,控制了細胞和人體的壽命;

    而且端粒不只是會執行遺傳指令,還會聽從你的指示,

    也就是說,你的生活方式等同於對你的端粒下令,

    讓你細胞老化得更快或更慢一點。

    布雷克本與心理學家伊麗莎.艾波密切合作,走入人群,

    積極驗證心理因素和生活環境如何影響端粒的長短、

    以及人體的健康與老化。

    這本震撼世界的《端粒效應》,就是兩人近年的研究成果,

    將呈獻給讀者,真正有效的逆齡養生之道。

  • 菌群大脑

    作者:[美]戴维·珀尔马特(David Perlmutter) / 克里斯廷·洛伯格(Kristin Loberg)

    谷物大脑三部曲

    《谷物大脑》

    《菌群大脑:肠道微生物影响大脑和身心健康的惊人真相》

    《谷物大脑完整生活计划》

    超级畅销书《谷物大脑》作者重磅新作!

    21世纪医学关键新发现——肠道微生物是守护人类健康的超级英雄!

    它们维护着大脑及整体身心健康,重要程度等同于心、肺、大脑!

    环境、食物、压力三大恶势力,让你的肠道菌群失衡,

    从而患上过敏、哮喘、疲劳、疼痛、抑郁、肥胖、癌症、糖尿病、痴呆……

    养成六个习惯、执行七天计划,几周内就能改善肠道菌群,从而改善大脑和整体健康!

    作者提供全面实用的指导方针,来改善你的肠道、大脑乃至整体健康。

    本书提供的新知识几乎有助于改善所有退行性或炎症性疾病,包括:

    ● 记忆问题和注意力差

    ● 极端月经和更年期症状

    ● 过敏和食物过敏

    ● 慢性疲劳

    ● 自闭症

    ● 心境障碍(包括抑郁和焦虑)

    ● 哮喘

    ● 糖尿病以及渴望糖和碳水化合物

    ● 慢性便秘或腹泻

    ● 肠道疾病

    ● 失眠

    ● 慢性酵母问题

    ● 超重和肥胖

    ● 动脉粥样硬化

    ● 疼痛的关节炎症和关节炎

    ● 皮肤问题(如痤疮和湿疹)

    ● Tourette综合征

    ● 口臭、牙龈疾病和牙齿问题

    ● 经常感冒或感染

    ● 血压高

    以及更多……

  • 蓝色思维

    作者:[美] 华莱士J.尼科尔斯

    如果你觉得我们这颗星球应该少一点压力,多一些快乐,那么请翻开尼科尔斯博士的《蓝色思维》。在这本书里你将发现,水可以通过非常简单愉快的方式改变你的生活。

    为什么大脑天生就会对水作出积极的响应?

    为什么靠近水可以让我们平静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亲密?

    为什么水有助于促进我们的创新与洞见,甚至还能帮助治疗创伤?

    ……

    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人类形成了对近水地貌的偏爱,基于同样的道理,对环境的需求也塑造了我们的大脑。目前,已有大量的科学研究证实,这些与水有关的大脑模式和思维偏好与我们的幸福感息息相关。

    尼科尔斯博士这种与水有关的大脑模式与思维偏好命名为“蓝色思维”,并从情绪、行为、心理和生理各方面探讨了蓝色思维的能量。

    蓝色思维不仅让我们感到平和、 宁静、和谐,幸福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还可以帮我们控制“红色思维”(一种明显的亢奋状态,主要表现为压力、焦虑、恐惧,甚至可能还有一点愤怒和绝望)的破坏力,将之转换为健康的专注力和创意。

  • 趣味实验图鉴

    作者:[日]有泽重雄 著 / [日]月本家代美 绘

    6大主题,1000余个趣味实验与研究技巧

    从身边取材,探索隐藏在万物中的奥秘

    ...................

    ※编辑推荐※

    畅销日本30年,销量超过百万册,引发无数读者美好回忆的趣味实验指南

    ◎3000余幅插画,6大主题,从兴趣出发,叩开探索世界之门

    昆虫、叶脉、鸟类羽毛、蜘蛛网、动物足印……如何制作出它们的标本?

    雄性凤蝶如何通过形状与颜色辨认雌性凤蝶?

    蚯蚓的身体构造是什么样的?它们又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

    冬季寸草不生的土地是否还有生命蛰伏?

    石器时代的人们都吃些什么?试着做做看吧!

    ……

    日常生活中的灵感和创意俯拾皆是。只要怀有好奇心,自发地思考、研究,就会收获惊喜和感动。

    ◎1000多个趣味实验与研究技巧,培养受益一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如何寻找研究课题?怎样准备实验和研究的器材?如何查找课题资料?研究完毕后如何进行总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温度的测量方法、重量和体积的测量方法、身边没用工具时用自己的身体进行测量的方法、危险动植物的识别等,本书用大量手绘图解与浅显易懂的文字说明将科学研究的方法一一道来,帮助小朋友摸索出适合的学习方法,实现深度学习。

    ◎妙趣横生,连大人都一拿起就放不下来

    和孩子做趣味实验的同时,大人也能重拾童年的乐趣。小心你比小朋友玩得更开心、更投入!

    ...................

    ※内容简介※

    寄居蟹如何“搬家”?燕子如何哺育雏鸟?

    寸草不生的土地里有生命吗?

    如何将采集到的植物制成标本?

    我所在的城镇宜居吗?

    ……

    想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仅仅怀有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可不够,还需要掌握科学的探索方法。《趣味实验图鉴》涵盖研究的基本常识、饲养与栽培、制作标本、社会等6 大主题,收录1000 多个趣味实验与研究技巧,内容包罗万象,插图严谨有趣,不仅能使孩子爱上科学、受益一生,也能让大人重拾童年的乐趣。

  • 伟大的海洋

    作者:[美]梅拉尼• L. J. 斯蒂斯尼博士(Melanie L. J. Stiassny, PhD)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它的秘藏珍宝之一 ——是一座藏书50 万册的自然历史图书馆,还有照片、影片、手稿等藏品。在编辑《伟大的海洋》时,我们甄选了四十本博物馆珍藏的与海洋有关的珍本图书。这些带有精美、迷人插图的图书在海洋学的历史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梅拉尼•L.J.斯蒂斯尼博士将带领你穿越时空,一起来看看那些作为开拓者的博物学家们、插画师们,以及那些定义了海洋学的探险家们留下的作品,让您领略海洋的伟大与美丽。

  • 科学的终结(修订版)

    作者:【美】约翰·霍根(John Horgan)

    《科学的终结:用科学究竟可以将这个世界解释到何种程度(修订版)》:

    《科学美国人》是美国历史最长的、一直连续出版的杂志,也是著名的《科学》(Science)的姊妹刊。大众化的高水平学术期刊,有151位诺贝尔奖得主撰稿。作为《科学美国人》杂志的资深撰稿人,约翰·霍根对于当代科学有着卓越的领悟,因为他具有一种常人无可企及的优越条件,能借工作的便利,经常性地接触科学界的名家,诸如林恩·马古利斯,罗杰·彭罗斯,弗朗西斯·克里克,里查德·道金斯,弗里曼·戴森,莫雷·盖尔曼,斯蒂芬·杰伊·古尔德,史蒂芬·霍金,托马斯·库恩,克里斯·兰顿,卡尔·波普尔,史蒂文·温伯格,以及E·0·威尔逊,等等,并能得心应手地刺探他们内心深处的思想。

    在《科学的终结》一书中,霍根以才华横溢的笔触,描写了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之平凡的一面和活跃的思想。科学家“在面对认识的限度时,……更像常人一样,易受到自己的恐惧和欲望的左右。”

    这种隐秘的恐惧,正是霍根在本书中所着力探讨的:是否所有重大的问题都已经被解决了?所有值得追求的知识都已被掌握了吗?是否存在着某种标志着科学之终结的“万物至理”?重大发现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吗?今天的科学是否已衰退到只能解答细枝末节的问题、只能修补现有理论的地步?

    对于诸如此类的敏感问题,霍根在走访弗雷德·霍伊尔、诺姆·乔姆斯基、约翰·惠勒、克利福德·格尔茨及其他数十位杰出学者之后,在与这些名人就上帝、星际旅行、超弦、夸克、混杂学、意识、神经达尔文主义、马克思的进步观、库恩的革命观、元胞自动机、机器人以及“欧米加点”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的基础上,抽象出了率真的答案。由此引发出的评述,混合着霍根对“终结论”所作的机智而又精辟的辩护,以及他对于整个科学事业的睿智、独到而又深刻的领悟,读来既让人兴奋激动,又给人带来衷心的愉悦。

    科学家通常自以为与其他学者不同,因为他们坚信自己不是在建构真理,而是在发现真理;其工作是要揭示经验世界存在的规律,而不是仅仅去解释它。但科学的力量却存在着自身固有的限度:狭义相对论把物理运动(甚至信息转换)的速度限制在光速之下;量子力学宣示出不确定性;而混沌理论则进一步证明完全的预见是不可能的。同时,科学合理性本身正受到新勒德派分子、保护动物权利活动分子、宗教原教旨主义者以及新时代信徒的攻击。

    霍根强调,对科学的最大威胁可能来自科学规范的丧失,越来越多的理论工作者,致力于玩弄被霍根称为“反讽科学”的理论,科学规范已被逐渐削弱成某种近似文学批评的东西。基于对当世思想大师们的采访与思索,霍根在提出对科学质疑的同时,也表示了他对于科学的崇敬。

    科学的终结插图创意

    以洞察世间万物的眼睛为起始点,流动的线条代表着复杂的思维。不同的分割色块代表着空间的不同。沉稳的黑色代表未知,流动的白色代表探索的已知。黑白同时结合人脸也是一种阴阳矛盾的同体。有限既是无限,无限又可化为有限。

  • 实验室女孩

    作者:[美] 霍普·洁伦

    《物种起源》译者苗德岁先生倾情作序

    巴拉克·奥巴马赞赏推荐

    《时代》杂志100位极具影响力人物

    与植物一同向光生长的心路笔记

    在科研路上配比过坚定与彷徨的每一个人,

    都会因此而收获一段没有模板可循的独特人生

    ◎ 编辑推荐

    人生回忆录+友谊纪念册+科研手记簿——地球生物学家霍普·洁伦,用文学之笔记录下学术路上因性别而别,也不因性别而别的焦虑、挫败、有所失和有所得。她把“如何成为一名科学家”的秘籍刻录在启发她心智的叶片、土壤和种子之中,教会你习得“既会动手又能用心”地在科研领域中、在日常生活中、在爱中——试错、收获,再继续前行。

    ◎ 内容简介

    19世纪80年代,霍普·洁伦的曾祖父母随彼时兴起的移民潮,从挪威奔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小镇,在这个冬天漫长而又寒冷的地方,加入似乎永远不会停止运转的屠宰流水线,默默劳作。到了霍普父母一代,他们不再直接受雇于屠宰工厂。虽然和很多北欧家庭一样,霍普早已习惯与家人沉默相伴的日常,但倔强而不与命运妥协的母亲,还有宽厚而心智开放的父亲,都给予了她另择人生可能的想象与勇气。

    在父亲工作的实验室长大,在研究型实验室求学、打工、获得学位、拿到教职,再到从零开始搭建自己的实验室,霍普·洁伦在这部带有强烈自传性质的作品中所记录下的友谊和爱情、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事业发展,都不能再与“实验室”相分离。植物会向光生长,人也一样。霍普选择科学是因为科学供她以需,给了她一个家,一个令她心安的地方。而童年时期与她仅有一窗之隔、教会她坚忍克己的美国蓝杉,帮助她完成蜕变、实现第一项独立科学发现的美洲朴,还有成家之后、一直陪练未来的职业棒球手—儿子—左右的狐尾椰,这些树也都在静默的时间历程中刻录下各自的记忆,赋予霍普自然的眼睛,认识世界,再识自身。

    ◎ 名人推荐

    ☆女性的柔美会让科研生活更显生机,女性的坚韧会让科研工作更易成长,女性的细致会呵护科研道路散发出更璀璨的光辉。性别从来不应该是科研圈的藩篱,正如大地上每一种植物都能展示自己的自然之美。

    ——史军,植物学博士,科普作家

    ☆霍普·洁伦的《实验室女孩》是一部文笔绝佳的回忆录,写的是科研领域中的女性,还有一段奇妙的友谊,以及树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很棒。

    ——巴拉克·奥巴马

    ◎ 媒体推荐

    ☆《实验室女孩》既记录下了霍普成长为一名成熟科学家的经历,同时也是一部植物赞美诗。书中对植物奇怪且隐秘的生命的描写,仿佛直接生发自霍普自身回忆的生物学过程,结构精巧。夺目璀璨的作品。

    ——Harriet Baker, TLS 哈丽雅特·贝克,《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地球生物学家的视野几乎涵盖从土壤科学、地质、大气科学和植物学等诸多学科。洁伦擅长所有。她在叙述自己的经历时,常常幽默地联系起查尔斯·狄更斯、E. E. 卡明斯和哈珀·李,也同样以举重若轻的笔调细数叶片的每一条脉络……洁伦的这部作品既关乎用眼睛观察世界,也并用双手与心灵。绝佳。

    ——Carolyn Beans, American Scientist 卡洛琳·宾斯,《科学美国人》

    ☆洁伦是这样的科学家:一年中有三季都在北极泥炭地挖土,而在繁忙的工作安排之间,她又会和实验室的组员一起去探访大家选出的奇怪景点,或者耐心等待组员精心烹制野营食物——哪怕煮到半夜。《实验室女孩》是一部风趣的作品,充满了快乐的时刻,但也常常流露悲伤。不过抛开所有艰难险阻,洁伦显然不会选择科学以外的第二份事业。

    ——Jennifer Rohn, Nature 詹妮弗·罗恩,《自然》

    ☆生物学家撰写的个人自然志,生猛且令人振奋。洁伦的写作好似文学性更强的奥利弗·萨克斯(Oliver Sacks),她非常擅长清晰讲述科学研究是如何展开的。而在描述她的实验室好拍档比尔时,洁伦的行文更企及了另一个维度。一个热爱文字的科学家所给出的精确描述。她是一个敏锐的观察者,而且惹人爆笑。

    ——Elizabeth Reutte, ELLE 伊丽莎白·罗伊特,《世界时装之苑》

    ☆《实验室女孩》提供给读者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乐趣,还展现了科研工作中细水长流,而非时时都有突飞猛进的收获的日常。科学家在知识的道路上行进,每一次踩实一块石头。

    ——Eugenia Bone,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尤金妮亚·博恩,《华尔街日报》

    ◎ 获奖记录

    美国科学促进会年度科学书籍

    美国国家图书评论会传记奖

    《纽约时报》畅销书籍

    《纽约时报》2016年备受瞩目的100本书之一

    《华盛顿邮报》《科克斯书评》《时代》《娱乐周刊》年度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