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史

  • 中国古代宇宙观与政治文化

    作者:王爱和

    此前的历史学界研究宇宙观,主要是将其视为一种思维形式,并且特别地关注它的起源;而考古学术界关于宇宙观研究多针对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具体的、可移动的遗物或不可移动的遗迹。而王爱和的这部著作与众不同,它关注政治与宇宙观之间的紧密联系,即认为宇宙观从来都不是一种单纯的思维模式,因此不能独立存在于由实践、礼仪、物质和话语等多种形式组成的权力关系之外,同时,也没有一个政治体系能优先或脱离于宇宙观。就是说,权力的行使和宇宙的观念既互相塑造,又不断地互相改造,只因它们都同属一个多面体。 该书不仅吸收了现代西方汉学界的各种研究理论和方法,而且也吸收了来自中、日学界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其在研究理论和方法上,博采众长,对国内历史学界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 鲁迅时代何以为生

    作者:陈明远

    《鲁迅时代何以为生》内容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陈明远先生一直探讨现代文化人和知识阶层的发展史,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考证20世纪文化人在各阶段的生活条件和经济背景,核实了大量的历史素材和史实,统计归纳、比较分析了“金钱收支和生活赞用”的实际情况。借助陈明远先生独到的视角和眼光,将诸位文化名人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摆在历史的大背景之中,并将那些已逝的日子与今天的经济时代进行对比,从多个侧面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人。这种独创性研究视角,正是《鲁迅时代何以为生》的价值所在。
  • 边缘与之间

    作者:梁元生

    《边缘与之间》为“人文书系”丛书中的一本。全书收录了作者的11篇学术论文,介绍了处于东西两种文化之间的人物和城市,这在全球化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的今天,非常值得关注。全书分三个部分,主要包括:“之间”的人、“之间”的城以及“之间”的文化。
  • 画在墙上的声音

    作者:陈琦

    《画在墙上的声音:涂鸦文化史》内容简介:涂鸦、街舞、街头足球、Hip-Hop、蓝调音乐、文身艺术、极限滑板……如果你曾经驻足聆听过城市的呼吸。就会发现在那被钢筋水泥的高楼覆盖的面具之下,总存在着一些让人心悸而又神往的节奏。这些小众的、自发的、带有艺术性和生活性的表现形态,与我们所熟知的大众流行文化一起。够成了城市的血脉和经络。它们似乎离我们很远,但有时又好像近在咫尺。关于这些城市另一面的暗涌,你是否也曾经误解过、追捧过、嗤之以鼻过?而当神秘的面纱被揭开,你也许就想跟着这另类的城市节奏,一起轻轻地唱起这首歌。
  •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作者:吕思勉

    本书原是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的大学讲义,内容科学严谨、广博独到,且观点条理清晰,行文通俗易懂、人人能读,深受学界好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国文化史经典著作。全书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共十八个部分。尽管已经出版了半个多世纪,但是,本书在同类题材领域,仍然是学术性与通俗性生动结合的典范,其历史地位至今难于超越。对于想要了解本国文化的读者来说,本书实为一部极富启发性的中国文化指南之书。
  • 文坛五十年

    作者:曹聚仁

    《文坛五十年》系我国现代已故著名记者和作家曹聚仁先生的一部回忆录性质的著述。此书最初于50年代中期由香港新文化出版社出版。由于当时的印数和发行范围有限,大陆广大读者很少有人读悉。此事距今已有40余年。今征得作者长女曹雷同意,并授权首次在大陆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曹聚仁先生写与20世纪中国文坛的许多著名学者都有这交往,本书真实而生动记述当代文坛的一些重要的人和事,这些文坛轶事无疑是研究现代中国文学史一价珍贵的资料。这也是我们今天重新出版此书的一个缘由。 整理这部著述时,我们发现原书存在不少疏漏,这次出版,我们作了认真的校勘,但有些地方,为保持原书面貌,只加注以示正误。此外,原书分“正”、“续”两集,为方便读者阅读,此次出版,将两集合并为一。兹此说明。
  • 作者:[美] 那仲良,[美] 罗启妍

    本书收录了人类学、建筑学、艺术学、艺术史、地理学和历史学领域的国际一流学者著作,考察分析了中国人居室环境的物理、社会和象征功能。所涉论题极广,举凡传统园林,造房仪式和风水,建筑美学,家具与建筑的关系,古民居的保护,家庭结构及其变化,性别与居室空间分布,家族在礼仪和社会空间中的作用,空间区隔的功用和意义,家庭内部空间安排与隐私,等等。全书图文并茂,占据本书近半篇幅的插图中不乏珍稀照片,集中反映了古今中国的建筑空间和生活方式。读者可借本书了解中国人如何组织家庭,如何建构生活空间,深入理解“何为中国人”这一永恒命题。
  • 断袖文编

    作者:张杰 编

  • 中国侠文化史

    作者:曹正文

    中国的侠文化虽出现于小说形成之前,但就其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它却以小说作为自己的主要载体。不过,在唐宋传奇中,“侠”所占的比重还很小;元明小说的所谓“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里,可以与“侠”挂上钩的,也只有《水浒传》一部。 第一章 中国之侠(从先秦至两汉) 第二章 武侠小说的成熟期(从魏晋到明代) 第三章 武侠小说的第一次高潮(清代) 第四章 武侠小说的第二次高潮(民国) 第五章 新派武侠小说的第一次高潮 第六章 新派武侠小说的第二次高潮 第七章 大陆武侠小说与武侠评论 第八章 古今武侠人物谱
  • 洋鬼子在中国

    作者:卡尔·克劳

    《洋鬼子在中国》是美国著名中国通卡尔·克劳(Carl Crow)的代表作,叙述的是一百年来外国人——无论好坏——在中国的各式各样的生活。作者有一个基本判断,即认为中国人始终是宽宏大量的。他以一种自己所说的“散漫随意”的方式谈论香港和上海如何偶然地成为外国租界,谈论签单的习惯以及热衷于签单的人,谈论他所认识的保姆和男仆,谈论他在中国度过的二十多年间所遇到的各色人等,那其中有骗子、传教士以及显贵。对于一般读者来说,会喜欢作者讲述的真实故事和奇闻异事,以触摸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
  • 施善与教化

    作者:梁其姿

    善会及善堂是明清社会的新现象,由地方士绅商人等集资、管理慈善机构。这些慈善组织兴于16世纪末期的明代,盛行于清代,甚至民初仍有不少传统善堂仍在运作,本书研究重点则在19世纪中期以前的历史。它们遍布全国,是清代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其重要性及社会意义不容忽视,其中渗透了复杂而具体的文化因素。本书既从客观的社会经济角度去探索善堂的成因,也从施善者的主观角度去分析善堂的功能与性质,从而深入解读了明清时代的社会文化。作者透过慈善组织发展的历史,看社会经济改变与价值观改变的关系,并与海外汉学对话,回应了中国有无“福利国家”传统之问,为明清社会描绘出一幅活泼的历史场景,丰富了世人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认知。
  • 面具

    作者:[英] John Mack

    《悠享优阅图文馆:面具》的内容主要讲了:关于面容;面具术语;万千变化;面具与戏剧表演;秘密标志和象征;非洲面具;神话和历史;面具与性别;面具和身份;大洋洲面具;美拉尼西亚;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波利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
  •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作者:Gilbert Highet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49, Gilbert Highet's seminal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is a herculean feat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a landmark publication in the history of classical reception. As Highet states in the opening lines of his Preface, this book outlines <"the chief ways in which Greek and Latin influence has moulded the literatures of western Europe and America.>" With that simple statement, Highet takes his reader on a sweeping exploration of the history of western literature. To summarize what he covers is a near-impossible task. Discussions of Ovid and French literature of the Middle Ages and Chaucer's engagement with Virgil and Cicero lead, swiftly, into arguments of Christian versus <"pagan>" works in the Renaissance, Baroque imitations of Seneca, and the (re)birth of satire. Building momentum through Byron, Tennyson, and the rise of <"art of art's sake,>" Highet, at last, arrives at his conclusion: the birth and establishment of modernism. Though his humanist style may appear out-of-date in today's postmodernist world, there is a value to ensuring this influential work reaches a new generation, and Highet's light touch and persuasive, engaging voice guarantee the book's usefulness for a contemporary audience. Indeed, the book is free of the jargon-filled style of literary criticism that plagues much of current scholarship. Accompanied by a new foreword by renown critic Harold Bloom, this reissue will enable new readers to appreciate the enormous legacy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in the canonical works of medieval, Renaissance, and modern Europe and America.
  • 运动通史

    作者:〔德〕沃尔夫冈•贝林格

    1.第一次完整呈现人类运动5000年的斑斓历史。 2.正史的严谨,图史的绚烂,逸史的风趣。 诸多生动细节,200多幅精彩图片,5000年丰富知识。 沃尔夫冈•贝林格在《运动通史》中生动地讲述了运动的历史,从古希腊的奥运会到今天,各个文明各种运动的故事。 我们会看到人类运动5000年斑斓的历史,有赛车的法老、奥林匹亚裸奔的男神、中世纪双城的棍战、北欧的超级雪仗、印第安人的生死球赛、近代欧洲体育的规范化、现代体育的商业化,等等。 作者不仅仅讲述各个文明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千奇百怪的运动项目,更重要的是还讲述了运动与其文化背景互动的关系,例如古希腊奥运会与城邦政治、希波战争的联系,美洲原住民球赛与其宗教的关系,英国板球与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的关系,等等。 有一千种文化,就有一千种运动的观念,本书旁征博引,能够让人从运动史管窥文化史。
  •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

    作者:张文江 记述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是潘雨廷先生一九八六年一月(《补遗》延伸至一九八五年)至一九九一年十二月间的主要谈话记录,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哲学以及科学与宗教,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潘雨廷先生毕生研究的重点是宇宙与古今事物的变化,并有志于贯通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联系,对中华学术中的《周易》和道教,有深入的体验和心得。他的著作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 飘零的秋叶

    作者:余凤高

    这是穷人的疾病,又是富人的疾病;它受到君主制王族的青睐,让他们不止一次地亲临现场,又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所重视,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有意思的是它甚至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对象,被载人各种史籍里。在那里,人们读到,现实主义作家通过对它的描写,来揭示和诅咒造成穷困的社会制度,浪漫主义音乐家通过对它的描绘来歌唱波希米亚的生活方式;在那里,们还读到,有的人视它为“丑”与死的结缘而避之犹恐不及,有的人则奉它为“美”而渴望获得凄美死亡的愉悦归宿…… 由此看来,比之于别的疾病,结核病确有其更为丰富的文化背景。
  • 瘟疫的文化史

    作者:余凤高

    人类的进化发展史同时也是与病菌、病毒,与瘟疫进行艰苦卓绝的抗争的历史,中世纪横扫欧洲的“黑死病”、曾经一度阻挠巴拿马运河开凿工程进度的“黄热病”、19世纪初肆虐美国的流感,还有疟疾、爱滋病、SARS等等,都是人们谈之色变的对人类造成过巨大损害的瘟疫。作者从文化中的角度出发,对这些瘟疫的起源,对人类造成的伤害以及人类的之抗争的历史进行了剖析,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对瘟疫肆虐时无辜的受害者投以悲悯的目光,并怀着极大的敬意记述了那些为战瘟疫而前仆后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的伟大事迹。 社会在进步,医学在进步,但抗争仍在继续,如何改变观念,真正实现与自然母亲和谐相处,是摆在现代人面前必须要解决的课题。作者的观点是遵从自然规则,您以为呢?
  • 作者:(美国)马克・科尔兰斯基著

    古希腊吟游盲诗人荷马将盐称为“神赐之物”,柏拉图把盐描述为对诸神来说尤为宝贵的东西,而如今,我们对它已经习以为常。然而,在这本跨越古今中外的著作里,盐向我们展示了它那久远而独特的文明史: ·盐如何被作为货币使用,如何促成了最早的贸易路线。 ·盐如何为人类历史上许多最伟大的公共工程提供资金,包括伊利运河和中国长城。 ·盐在巩固欧亚帝国的同时,如何协助圣雄甘地表达对英国盐政的蔑视。 ·盐如何塑造了世界各地的文明和饮食习惯。 …… 你将看到小小的盐穿梭于中国、埃及、欧洲、美洲、在时空中不断回旋,呈现出万花筒般的世界,记载下诸多令人难忘的传奇故事。
  • 鳕鱼

    作者:科尔兰斯基

    《鳕鱼》简介:它喂饱了西方国家,促进了北美洲的发展。对于仰赖鳕鱼为生的人,它是比黄金更珍贵的宝藏。战争为它而起,革命因它而兴。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鳕鱼占有不为人知的一席之地。《鳕鱼》穿越千年的时光和整整四大洲,介绍了种种与这种极具经济价值的鱼相关的探险家、商人、作家、领袖及渔夫,记述了17世纪北美洲的崛起和20世纪的鳕鱼战争,其间还穿插着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鳕鱼佳肴。 马克·科尔兰斯基把世界历史、人类热情和自然生态带到了一个迷人的交会点。
  • 格拉布街

    作者:吴伟

    格拉布街(Grub Street)曾经是位于伦敦西区墨菲尔德的一条街道,是为生计挣扎的独立作家、新闻记者和出版商的传统聚居地,也是英国出版业的一个中心。格拉布街诞生于17世纪末,在18世纪逐渐成为中产阶级获取消息、评论时事的主要渠道,成为英国重要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18世纪英国政坛上活跃的辉格党与托利党的政治家都把格拉布街作为舆论宣传、阐发各自理论的工具。尤其是当英国处于一党寡头统治,反对党活动兴盛的时期,作为反对派的政治论坛,格拉布街成为有效的政治宣传方式,极大地动员了公共舆论,在监督政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到18世纪末,格拉布街日益成熟,公共舆论开始进入议会,格拉布街成为政坛上的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并在新闻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本书将对格拉布街的兴衰沉浮和活动在格拉布街的有代表性的人物的命运进行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