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新书记

  •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作者:铁戈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是一本研究西方阴谋论历史的书,作者数年间只钻研这一个课题,凭借自身的西文功底,研究历史和现实的大量实例,搜集查阅了大量国外资料,完成此书。《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向那些具有常识的读者揭示了国内外盛行的阴谋论的历史、沿革;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思辨,指出了各种阴谋论长盛不衰的原因;并指出阴谋论的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不可证伪性和妖魔化。由此希望读者能更加理性地思考,不被妖魔化的思维所裹挟。
  • 名画之谜:历史故事篇

    作者:[日]中野京子(Nakano Kyoko

    本书是艺术入门畅销书《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的续作,在本书中,中野老师将目光投向古典艺术绘画三大题材之一的历史故事,通过精选了17个主题、33幅艺术作品,以轻松易读的描述展现出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人文风俗。相比较大段大段地介绍历史知识,作者将更多的笔墨放在艺术中刻意或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历史细节上,在叙述过程中通过对作品细节的剖析,指导读者如何欣赏艺术,让你体会到解读艺术作品的乐趣。 ----------------------------------------------------- 【编辑推荐】 一幅绘画作品像是凌乱的犯案现场,虽然让人疑惑,却总会留下线索等待你去参透,找出暗藏的故事。 了解西方古典艺术创作中最为常见的题材,有了相关的背景故事储备,亦一样也可以成为“名画侦探”,读出线索背后的“真相”! (当然啦,案件的真相只有一个,但是艺术作品的解读却是多种多样的) 1 顾爷、意外艺术等自媒体账号鼎力推荐 2 故事性强: ☉ 将比较受大众关注的话题“历史八卦”作为切入点,讨喜 ☉ 故事性强,读着不枯燥 3 解读画面细节,读故事的同时达到欣赏目的 4 文字风趣幽默,轻松易读(翻译之后更接地气)
  •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

    作者:H.W.詹森(H.W.Janson),A

    ◎享誉全球五十载的艺术史划时代巨著 ◎叙述时间跨度最长,门类最齐,插图最丰富的单卷本艺术史 ◎艺术通史著作的典范,畅销半世纪的艺术类图书 本书是一部艺术通史著作,聚焦从史前直到20世纪末的西方艺术。该书英文原版自1962年出版以来,迅速占据最畅销艺术史书籍的位置, 成为西方大学艺术史课程的标准教材。 本书以时间为框架,分为古代世界、中世纪、从文艺复兴到洛可可和现代世界四个部分,以各个时段的代表艺术品和艺术家为重点,阐释了艺术风格及其演变的历史。此外,书中穿插了六个学习板块,补充介绍了背景知识,艺术家的创作技法,艺术史家的研究方法以及大量的历史文献等相关知识,并有章末小结梳理各章重点。全书配有1450余幅插图,每幅作品都经过了调色或专业审核,确保忠实原作,是了解学习西方艺术史的最佳书籍。 本书是该经典著作的第七版,内容上较之前版本有很大扩充,除了包含传统的绘画、雕塑和建筑之外,摄影和工艺美术等门类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此外,本版还顺应了当代学术思想的发展潮流,扩充了对女性艺术家、当代艺术和文化多元论等当代议题的论述。 -------------------------------------------------------------------------------------------- 《詹森艺术史》是一部在学界和社会大众中很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在一次次新版中不断修订和补充新内容,引导读者思考和提出问题,把艺术史的学习、研究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联系起来,鼓励和启发人们探究未知。 ——邵大箴,著名艺术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新版《詹森艺术史》反映了当今艺术研究、鉴赏和收藏中的新观念和潮流。新版对当代艺术的重视也远远超过旧版,选为插图的当代作品更反映了改编者对多元文化论的兴趣,而全球化则是另一被强调的重点。 ——巫鸿,著名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 这是一本可以说是传奇性的教材,它曾带领一批批充满求知欲望的本科生穿越艺术的历史,从旧石器时代一直走到现在。詹森的名字成为了艺术史课程中“研究”一词的同义词。 ——温尼·海德·米奈,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分校人文与艺术史教授 书中对中世纪艺术的美丽和庄严给出了清晰并权威的阐释。……大卫·西蒙把詹森的杰作变得更可靠,更富启发 性,同时也更为实用。他对这本超越时代的著作做了一次细致而又明智的修订。 ——查理·李特尔,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这是《詹森艺术史》的一大进步,本版装帧精美,结构清晰,文字流畅,可读性高。除了提供基本的历史信息和精彩的形式分析之外,新版还从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加以论述。书中没有令人费解的术语,感谢作者。 ——肯尼斯·E·西尔维,纽约大学美术系主任 戴维斯教授用清晰、有趣且整合良好的散文式语句阐释了古代艺术传统的发展。……这些权威、生动又引人入胜的文本必然会激励读者,并为他们做好阅读后续章节的准备。 ——大卫·戈登·米滕,哈佛大学詹姆斯·洛布古典艺术和考古教授
  • 群众与暴民

    作者:约翰·麦克莱兰

    英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翰·麦克莱兰的《群众与暴民》撷取“群众”现象描绘欧洲思想史,追溯2500年来欧洲社会中的群众现象、群众理论的沿革,细数并重点阐述了柏拉图、李维、塔西陀、马基雅弗利、孟德斯鸠、吉本、卡莱尔、米什莱、泰纳、塔尔德、勒邦、弗洛伊德、卡内蒂等16位群众心理学代表人物的思想。 在西方思想史上,“群众”是社会心理学和群众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本书所论“群众”与中国读者熟悉的推进中国现代化事业进程的“群众”大异其趣。本书研究的是欧洲诸国历史上“群众”的运行、功能与危害,浓墨重彩地解析近代欧洲革命、战争、动乱里的非理性思想和行为,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作者思想缜密、批判犀利,读之如醍醐灌顶,令人警醒。
  • 梦游者

    作者:[英]克里斯托弗·克拉克

    1914年6月28日早晨,当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索菲·霍泰克抵达萨拉热窝火车站时,欧洲还是一派和平的景象。然而,37天之后,这里却燃起了战火。由此引发的战争让1500万生灵化为枯骨,三大帝国被摧毁,世界历史由此被永远地改变了。 但时至今日,仍没有人能说清“一战”是 如何开始的。“一战”导火索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萨拉热窝事件会引起世界大战?巴尔干地区是如何成为如此重量级事件的中心的?欧洲国家是如何迅速分裂成相互敌对的联盟的?这些国家是如何制定并实施自己的外交政策的?是某个人或某个国家的错误决策引发“一战”?为了避免战争,欧洲各国做出了哪些努力?为什么每个国家都宣称他们是被逼无奈,被卷入了战争?为何危机会在短短数周内升级为世界大战?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从卷帙浩繁的历史资料中,一点一滴地追本溯源,再现了在维也纳、柏林、圣彼得堡、巴黎、伦敦以及贝尔格莱德这些决策中心地所发生的事情。但他匠心独运,只是将发生在“一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之前的结盟状况及一系列危机作为背景,重点放在了因为冒险而犯下错误、导致“一战”爆发的那些人身上。克拉克聚焦“一战”爆发前的10年里的欧洲外交界的每一位重量级人物,包括德皇、沙皇、奥匈帝国皇帝等,鞭辟入里地分析他们的人物性格、其在国内的政治影响、对外部地缘政治的认知及其动机。 他最终得出结论,“一战”是欧洲各国合力上演的一场悲剧,而非一桩罪行。不能将这场灾难归咎于某个特定国家。所有的参与者,无论是领导人、外交官、将军都在“一战”一触即发之前,莽撞自负、懦弱多变,他们不是狂徒,也不是谋杀犯,而是一群懵懵懂懂、不知未来去向的“梦游者”。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同时还通过深入研究1914年以前几十年的历史,揭示了纠缠欧洲已久的痼疾:每个国家都注意到了灾难性的后果,但它们各自有着特殊且矛盾的、属于各自的利益关注点;每条政策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也很难被预估;各国甚至还尝试利用普遍性危机,争取自己的利益。克拉克提醒我们,在21世纪,世界渐趋多极,国际关系日益错综复杂,与“一战”前的欧洲颇为相似,那段历史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反思如今的欧债危机,乃至全球经济危机。
  • 成长不困惑

    作者:[美] 詹姆斯•W•范德赞登,[美] 托

    人的发展充满挑战与乐趣,同时也面临问题与困惑。本书是美国三位顶级发展心理学家的珠联璧合之作,它针对个体成长各阶段的特点及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它告诉我们个体从受精卵到青少年期所经历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及任务是什么,每个阶段会出现哪些典型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将个体的发展置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整体环境中,关注外部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对于读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启发意义。
  • 一个瑞士人眼中的晚清帝国

    作者:[瑞士]阿道夫·克莱尔(Adolf Kr

    一百多年(1860——1868)前,一个瑞士丝绸商阿道夫•克莱尔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收藏了大量晚清时期的珍贵照片,留下了无数有关中国的游记 这些华夏旧影生动地勾勒了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风貌,象征了中国和瑞士友谊的源远流长。 瑞士商人阿道夫•克莱尔(Adolf Krayer,1834—1900)在1860年到1868年期间,作为一家英国公司的丝绸监察员和采购员在中国生活。他喜好摄影,并有记录日记的习惯,留下了大量有关晚清中国的影像与相关文字,从而为我们勾勒出了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风貌。本画册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以克莱尔所拍摄的有关北京和江南的照片作为主体,这些照片共计91张,每张照片经过考据后标名,并附有说明;以克莱尔撰写的游记(以日记的形式)作为附录。
  • 福克纳演说词

    作者:[美]威廉·福克纳

  • 希腊古风时期的真理大师

    作者:(法) 马塞尔·德蒂安

    在我们的科学文明和常识性概念中,“真理”似乎意味着客观性、可传播性和一致性这些概念,而且真理似乎确实一直存在。那在古希腊世界又如何呢?作者之所以从希腊出发,是因为:第一,西方历史上客观和理性的真理观源于希腊思想。众所周知,现当代哲学家对真理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他们不断地引用、研究和质疑帕默尼德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第二,从公元前六世纪开始的希腊对理性的建构是以“真理”的特定形象作为基础的。“真理”(a—letheia)在语义学上的字面意思是对“遗忘”的抵抗,是一种宗教的力量。真理最初是言语,德蒂安意在捕获这些言语。而神话是古希腊重要的范畴。因此,《希腊古风时期的真理大师》一书所研究的不是一般的真理,而是从神话学和语义学角度出发的,从“阿勒忒亚(a—letheia)”中得出的真理。在漫长的古风时期,掌握“真理”的不是后世所谓的“哲人”,而是“诗人”。诗人因为代天立言而拥有“真理”,甚至就是真理的主人。但势不可挡的世俗化的洪流让诗人最终从神坛上被赶下来,登上宝座的正是推动世俗化进程的“哲人”。哲学在这个必然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真理”的民主化就成了哲学。本书以研究帕默尼德斯、柏拉图、荷马及赫西俄德等为主,考察了神话思想系统内和理性思想萌发之时的精神、社会和历史语境,以界定“真理”在具备理性意义之前的含义。
  • 孩子与学校

    作者:(日)河合隼雄

    《孩子与学校》作者着眼于“小小”的孩子,讲述“小小”的故事,强调教育包含教导和培育两个侧面,其中培育和成长尤为重要,主张家长不要过度教导孩子,只要默默的守护,耐心的等待,孩子就会自然成长。
  • 柏拉图与古典乐教

    作者:娄林 主编

    本书是经典与解释辑刊第42期,论题为“柏拉图与古典乐教”,讨论了音乐在以柏拉图为核心的古典传统中的位置与角色,涉及乐理、音乐政治学、音乐与教化的关系等层面,其中弥漫着一类明显的暗示,即认为,受过良好教育的灵魂,归根结底,应是那种具有乐感的灵魂,音乐教育塑造人的个性,使人获得健全的感受和洞察能力,让人的言谈举止变得优雅,质言之,“人类生活处处皆需节律与和谐”。
  •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作者:[美] 亚伯拉罕•马斯洛

    此书是心理学大师、管理学大师马斯洛探讨关于人性与社会关系的著作,全书共8篇23章。 书中详细探讨了自我实现及其超越、人类的创造性、价值、高峰体验、需求层次关系等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要概念和哲学观点,是一本极佳的人本心理学启蒙读物。书中还自述性地解释了马斯洛为何开始研究自我实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大师的思想历程。 本书最大的特色是从心理学大师的角度阐述了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思考过的问题,使读者不仅能够领略大师的思想魅力,还能通过大师的哲学观点来解决个人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诸如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如何管理创造性人才等。 希望我们精心策划和编辑的这本“人性指导书”,能为迷茫中的人在寻找存在意义的路上指明方向。更希望通过关于人性的大讨论,为每个人的自我成长提供参考。 马斯洛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己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纽约时报》评论
  • 满铁调查(第一辑)

    作者: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黑龙江省档案

    《满铁调查(第一辑)》介绍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是20世纪上半期日本侵华时期设立的,其在中国大陆活动达40年之久。从表面上看,“满铁”是一个经营铁路的公司,实际上它还负有对中国物产、自然资源进行调查以及为日本政府相关政策提供政治、经济、社会等情报的特殊机构。为此,满铁专门设立了多门类的调查机关,组建了以日本知名大学的相关专业学者和学生组成的、庞大且精明强干的调查队伍,有系统、有规划地调查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和风俗习惯。在长达40余年的时间里,满铁形成了大量关于中国的资料图书和档案材料,即所谓的“满铁调查报告资料”。该资料的收集,不乏系统而广泛的中国城乡基层经济社会尤其是农村社会调查和资料。
  • 上海租界与兰心大戏院

    作者:[日]大桥毅彦,赵怡,[日]榎本泰子,[

  • 维特根斯坦

    作者:[美]汉斯·斯鲁格(Hans Sluga

    本书虽然篇幅不大,却在众多二手材料中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语言简洁明快,材料取舍精当,人物刻画和思想缕析相得益彰,将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复杂的思想体系凝缩在几个典型主题下,对了解和研究维特根斯坦哲学起到提纲挈领作用。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未拘泥于仅仅注释维特根斯坦,而是着眼于探讨维特根斯坦哲学对解决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重要意义。维特根斯坦站在他那个时代的顶峰,鸟瞰哲学和文化,回答时代问题,但他的哲学思想远远超越时代,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社会政治生存进一步释放它的当代价值。
  • 海德格尔自述

    作者:(德) 马丁·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其哲学思想在我国也日益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海德格尔自述》一书,摘选了《海德格尔全集》中若干篇重要的海德格尔对自己思想道路的总结性文章和早年撰写的生平、履历。其中,以《道路回顾》一文为代表,海德格尔绝无仅有地系统总结了自己青年时期走向存在之途的思想道路;而几篇海德格尔的简历、生平,则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独特视角。同时,不同时期自述中微妙的差异,也恰恰是我们洞察海德格尔思想境遇的十分难得的切入点。
  • 读库1405

    作者:张立宪 主编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十篇文章,《告别演出》,《回城》,《纽卡斯尔的中国水手》,《半亩山池半壁天》,《1936年以前的肖》,《我自聊斋来》,《禁忌之盐》,《鹤的四季》,《改地名》以及《囊云、贡云与锁云》。 二十年前李白滔从一所财经大学经济贸易专业毕业,到一所高校当老师, 最近几年高校的现实情况改变,2013年9月,她决定转岗为行政人员。给两百零一名大二的学生教授“专业英语课”成了她的最后一次授课,她决定用“读一本书,写一份读书报告”来作为课程考核的方式。课程结束,她收到了全部的作业。她说,这种评定成绩的过程让她很有感触,使他更真切地了解了她的学生和大学。把这一切写下来,记录此次谢幕演出,记录终结的教师生涯,记录这些学生,也记录她的大学。 《回城》里,作者大力记述了在南疆阿克苏的上海知青们回城的经历。他们在十几岁时意气风发地搭上去新疆的列车,已经把新疆当作家园,忽然又记起了黄浦江畔,记起了自己原来是个上海人,人到中年时又不惜变卖家当返回上海。大力采访了很多人,他们中有自己踏上回家归途的,有的让儿女替自己完成还乡梦,回到上海后遭遇种种问题,为生活奔波各自谋生。 1881年,丁汝昌等人远赴英伦,去纽卡斯尔接中国政府从阿姆斯特朗厂订造的当时最先进的两艘巡洋舰。北洋水师军官池仲祐作为丁汝昌的幕僚随行,在《西行日记》里描述了这一路的见闻以及他自己的一段奇特异国之缘。这批北洋水师水兵里有几名中国水手以身殉职,埋葬于纽卡斯尔的圣约翰公墓,百年之后,萨苏的朋友邓新力去到现场,发现这些墓碑宛在。《纽卡斯尔的中国水手》里展示了几张珍贵的照片。 园林是一种有生命的综合性的艺术,内容丰富,建筑、山水、花木均是其不可分割的要素,只要疏于保养,很容易就会出现花木枯死、水池干涸乃至假山坍塌、建筑倾圮的情况相对而言,一座园林远比一幢单纯的建筑乃至一个建筑群更加难以长期保存。建于清朝初年的半亩园可算是近三百年北京旧城建筑的一个缩影,早年历经坎坷,道光年间在麟庆的手中得以再次兴盛,独领风骚数十年,之后日渐走向衰落,新中国成立后收归国有,最终没能逃脱冷落和毁灭的命运。贾珺在《半亩山池半壁天》详细描绘了这座花园在鼎盛时期的整体园林布局和室内收藏,记录下它的前世今生。 《1936年以前的肖》里,庄加逊为我们讲述了苏联时期最著名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传奇人生与创作生涯,同时也展现了同时代苏联文艺创作的环境。 继在《读库0903》中《浮生旧梦说隋唐》里梳理“说唐”的各种版本连环画后,蔡小容这次带来了《我自聊斋来》,十五个故事,有人有妖、有鬼有仙、还有奇女子和呆道士……蔡老师发动各地连友,为故事找到了合适的小人书版本,挑选配图,以飨读者。 前一期《读库》里《破裂的沙漏》,洪韵梳理的电子游戏中的非线性叙事。这一期,他又带来了《禁忌之盐》,探讨暴力元素与游戏产业的关系。 吕妍的《鹤的四季》里介绍了几种鹤的栖息、迁徙与存亡,在它们迁徙经过的地方,人类能否与其友善相处,对它们的生存非常重要。
  • 当前时代的色情

    作者:[法] 阿兰·巴迪欧

    本书收录了法国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2013年1月26日在巴黎索邦大学的一次演讲,同时附有演讲的法语原文,便于读者参照阅读,全书篇幅短小精悍,但又值得反复咀嚼。阿兰•巴迪欧以文学为切入点,从一部戏剧作品入手,论及当代哲学和政治思想,分析批判了图像的统治与反抗,并对政治伦理中的崇拜物提出了深刻质疑,引发我们对未来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