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佛教

  • 禅与自在解脱

    作者:艾雅·凯玛

    本书是艾雅·凯玛在斯里兰卡举办的“十日禅”课程内容的汇集,曾获伦敦佛教学会的韩福瑞(Christmas Humphreys Award)最佳佛学导论著作奖。正如作者在为本书写的前言中所说,这本书是为了想要遵循修行之道,以寻求生命的喜悦与满足的人而写的。作者从禅坐的重要性与方法入手,指出禅修具有净化心灵的功用,包括消除烦乱的念头,让心灵专一而不散乱,让心灵保持灵活,以及产生静谧的心灵力量。而其方法则不外身、受、心、法四念处修法,尤其注意对呼吸和念头的察觉。在此基础上,进而生起觉观,体验一切事物无常变易的真相,排除有关自我的概念和思想。当我们的知觉不再受制于情绪反应,而安住于慈悲心之中,就能获得心灵的解脱。 -------------------------------------------------------------------------------- 编辑推荐 西方第一代比丘尼的佛法开示。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了佛法的甚深义理,曾获伦敦佛教学会最佳佛学导读奖。 以对佛法的虔诚和亲切的经验将佛法呈现在读者面前,因而更容易打动读者的心。
  • 普贤行愿品浅释

    作者:宣化法师

    《普贤行愿品浅释》记录了宣化法师在美国讲释的《华严经》。它在佛经里边是经中之王,也是王中之王。华严的境界是最妙最妙的了,是妙中之妙,玄中之玄。《普贤行愿品浅释》包括有前言、释经题、释译题、释文这四个部分,书后还附有宣化法师简传、宣化法师十八大愿、印造佛经圣像之十大利益,可供大家参阅。
  • 中国净土宗通史

    作者:陈扬炯

    本书细述了净土信仰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介绍了净土宗的渊源、信仰、高僧、诸经、流派等,展开了中国民间“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景象,全面展示了渊源于印度的净土思想深入于中国民间、成为中国民众的宗教砥柱、蔚然成为净土宗的宏阔图景。
  • 中国华严宗通史

    作者:魏道儒

    华严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创始人是唐代法藏。因依《华严经》立宗而称“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全书八章,围绕从“华严经学”到“华严宗学”,再到“禅宗中的华严学”的转变过程这条主线,系统梳理华严宗历史和理论形成、发展、演变、衰微和终结的脉络,揭示宗教与政治、文化等的关联,探讨研究华严宗理论体系、名词术语、重要典籍和历代高僧。作者长期从事佛学研究,成果丰硕。本书资料丰富,论证严密,学术视野广阔,多有创见,并是中国学者撰写的唯一一部中国华严宗通史著作。
  • 中国三论宗通史

    作者:董群

    三论宗由隋代吉藏创立,因依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等三论立宗而命名。三论宗发扬了大乘佛教的般若思想,推动了中国大乘佛教思想的形成,并推动了中国佛教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共同发展。董群教授研究三论宗多年,富有心得,撰写本书。全书分九章,系统地考察三论宗的兴盛与沉寂历程,代表人物与重要典籍,重大事件与文化影响等,揭示三论宗与中国思想文化的关系,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中国天台宗通史(上下)

    作者:潘桂明,吴忠伟

    天台宗是最早出现的、意义完整的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影响甚大。又名“法华宗”、“性宗”。实际创始人为智顗(538—597),因住浙江天台山,宗《法华经》,并因讲经论法,以反省观心为主,而有诸名称。《中国天台宗通史》分为19章,对天台宗的思想渊源、所依经典、先驱者、创建者、继承者、发展者,流变及学术纷争,与佛教其他宗派、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影响等,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考察研究,充分展示天台宗的学术思想特殊性、历史发展复杂性和文化哲理丰富性等,并重视与整个社会现象、文化背景等的关联考察,以科学方法展开通史研究。《中国天台宗通史》结构合理、观点鲜明、资料丰富、论证严谨,是一部很好的学术论著。
  • 肇论集解令模抄校释

    作者:(日)伊藤隆壽

    《肇论》一书,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影响深远,后世注疏颇多。本书所用日本“真福寺本“《肇论中吴集解》与《肇论集解令模钞》为目前为止最为完整、最可信赖的存世版本,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本校释以此为底本,并分别以罗振玉《宸翰楼丛书》所收《肇论中吴集解》和日本东京文化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三好鹿雄钞本《令模钞》为校本,对《肇论》、《肇论中吴集解》与《肇论集解令模钞》三部的文本作了大量细致而可靠的考释、集辨和校勘,对正确理解原文大有裨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序 解题 肇论集解令模钞校释凡例 肇论集解令模钞序 肇论集解令模钞卷上 肇论集解令模钞卷下 附录:肇论勘校一览表 后记
  • 普贤上师言教

    作者:札·巴珠仁波切

    《普贤上师言教》一书内涵广博,显密圆融,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从显宗修心,到密宗基础,一直到大圆满,可以说是宁派最基本的修行之路。在传统的宁玛派修学体系中,《普贤上师言教》是以边讲边传的形式,在一百天之内,无论化身、堪布,还是普通僧人,每天都要依《普贤上师言教》来修行。 《普贤上师言教》所教授的是大圆满前行引导,在密法大海中比前行更高深的密法还有很多,但如果前行不能圆满,后面的正行也无法起修,因此说舍此更无余法能获得圆满解脱。一个修行人,不修其余,一生只按《普贤上师言教》来修,就可以获得解脱,反之如果边前行都无法起修,其余如大圆满等深密法要则要不必奢谈。
  • 祖堂集

    作者:(南唐)静筠二禅师

    《祖堂集(全2册)》是中国禅宗最早的史籍,记述了唐五代时期禅宗洪州系、石头系两大禅系发展的历史。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约自东汉明帝时开始传入中国,但在当时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到魏晋南北朝埋藏,佛教和玄学结合起来,有了广泛而深入的传播。隋唐时期,中国佛教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众多的宗派,在社会、政治、文化等许多方面特别是哲学思想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大藏经总目提要·经藏(全三册)

    作者:陈士强

    《大藏经总目提要:经藏(全3册)》是汉文《大藏经》的总目解说。对《大藏经》收录的各种典籍,按“藏”(经藏、律藏、论藏、文史藏等)、“部”(长阿含部、中阿含部、杂阿含部、增一阿含部等)、“门”(相当于“章”)、“品”(相当于“节”)、“类”(子类)、“附”(附录)六级分类法编制,并予以详释。内容包括:(1)经名(包括全称、略称、异名)。(2)卷数(包括不同分卷)。(3)译撰者。(4)译撰时间。(5)著录情况。(6)主要版本。(7)译撰者事迹。(8)序跋题记。(9)篇目结构。(10)内容大意。(11)思想特殊。(12)资料来源(或同本异译)。(13)研究状况等。此外,还有经典源流的叙述,不同文本的对勘,史实的辨正和补充等。 汉文《大藏经》是佛教经典的总汇。它卷帙浩繁而内容赡博,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大宝藏,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一大遗产。然而,由于佛经文句艰涩,义理幽奥,术语独特而且繁多,这又给阅读和使用它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 保富法

    作者:聂云台

    《保富法》就是用佛学观点来说明怎样才能得到财富,怎样才能保住财富。他谈的完全是以他个人一生接触,亲眼看见的。他接触了两类人物,其中一类是与曾国藩同时代的一批做大官的人。如李鸿章、左宗棠一类的人,他对这些家庭都很熟悉,他观察了这些家庭的兴衰成败。有些家庭第一世做大官、发大财,第二世家破人亡;有些家庭子孙很好,能够继承家业,若干代下去都还出人才,保有财富,保有社会地位。他就是抒发这种观点,来看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如果你要希望子孙代代都有钱,那需要懂得种布施的因。布施是培福,布施是开源。又要懂得惜福,爱惜福报,不浪费,不奢侈,那么自然家道昌盛,就能够传若干代。
  • 成佛之道--殊胜证悟道前行法

    作者:頂果欽哲法王(Dilgo Khyents

    頂果欽哲仁波切(1910~1991)為近代著名的佛學大師,不僅精通大乘佛法的義理與禪修,也是一位詩人,並為金剛乘大手印與大圓滿的主要傳承上師。身為藏傳佛教寧瑪派的法王之一,他同時致力於推行不分教派的「利美」運動,並受到西藏與世界各地數千名學生的高度愛戴與崇敬。 「發願成就自身以便成就他人的誓願,我們稱之為證悟想或菩提心。這意味著,無論哪種單一的行為、言語或思緒,即使是最不起眼的細節,也都要為一切眾生的福祉來著想……為了成就他人的福祉,我們必須先經由清淨心念與轉化心念來成就自身。這便是我們稱之為『前行』修持的目標所在,此乃是為我們精神道上的所有進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這本書中,頂果仁波切針對蔣揚欽哲汪波上師(1820~1892)所撰的金剛乘前行法之重要修持加以闡述:皈依、發心為利眾生而來成佛、觀修並持誦金剛薩埵以除去修道障礙、供養曼達以積聚福德智慧,以及對上師生起無誤的信心。 清晰而直接的開示、配合個人的修持經驗,頂果法王的指導明示了金剛乘修持的心要。本書並附錄了藏文的儀軌本續及前行法所常用的咒語和願文。
  • 戒律学纲要

    作者:圣严法师

    戒律学纲要,ISBN:9787801238160,作者:圣严法师
  • 新编佛教辞典

    作者:陈兵

    介绍汉语系、藏语系、南传巴利语系三大语系的佛教知识,了解佛教体系的重要工具书。
  • 近乎佛教徒

    作者: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了悟無常,便是佛教徒 本書中,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的以最簡單的語言來說明佛教最核心的四法印見地,文字看似簡單,卻包含了深入淺出的層層奧義。下筆行雲流水,詼諧幽默又字字珠璣。在輕快的字句後面,充滿了引導無明眾生脫離輪迴的菩薩大悲大願。 他爽潔而俐落地破除常人對佛教徒的誤解:佛教徒等於祥和與非暴力;其實,這並非佛法的核心。對於要成為一位佛教徒,你必須接受佛教的四法印見地:一切和合現象都是無常,一切情緒都是痛苦,一切事物無自性,以及證悟超越概念。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以實證的經驗加以分析,體現四見地最精要的部分,對於修行者有甚大的助益。有緣讀此書的人,都能更清楚地見識到法教的神髓,了悟無常,解脫萬千煩惱;原來,佛教徒不只是著僧袍、坐禪、戒葷食與禁欲;而是覺知這四種見地,化解對如幻世事的執著。
  • 心传录-一位西藏著名修行者的笔记

    作者:兰仁巴大师

    这部《菩提道次第心传录》,是一生学修《菩提道次第广(略)论》而驰名中外,号称“菩提道修行人”(即“兰仁巴”的阿旺彭措的学习心得笔记。 根据当今学人的根基,学修的重点放在了下士道次第,因此,下士道的法讲得较详细,其余较简略。在下士道诸法中用去了一半以上的篇幅,详细讲了亲近上师法,暗示了结上师因缘是重要中之重要的道理。 《菩提道次第广(略)论》是一部思想修养法,对人们的世俗心理具有强烈的针对性。 其中每一种法理都是针对相对立的无明设的,如无常观针对执常无明,业报观针对不明因果无明等等。 菩提道次的修行法就是智慧和心中无明的交战,认识一条法理,破除一种无明迷茫,悟出一种道理,这就是破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先有法理知识,破除无明迷茫后,悟出的一个新的觉悟境界,才是生自内心、代替无明的智慧。
  • 图解西藏生死书

    作者:紫图

    本书深入讨论了我们如何认识生命的真义,如何接受死亡,以及如何帮助临终者和亡者及他(她)们忧心守护在旁的家属们。通过上师或协助者诵读的方式使临终者宁静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刻,最后安然度过肉体崩溃的恐怖境相。
  • 内学杂谈

    作者:王孺童

    《内学杂谈•含(别时意趣与净土教)》汇集作者十年佛学研究之文章而成,内容为佛教常识略说、佛教文史评述、佛教文献考订等,其中一些文章之写作背景、文献价值等,前加按语说明。作者参照大量珍贵文本,对清代藏传佛教《喇嘛事例》、《佛教真经》、《风流焰口仪范》、《越缦堂读书记·释家类》,以及冶开禅师行述、道宣生平事迹等进行了准确校注和辨析。全书考据精当,论说全面,对于潜心佛学及心向佛陀者,均为难得一见的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别时意趣为佛陀“四意四密”说法之一,内具甚深义理,与净土教有着尤为密切的关系。《别时意趣与净土教》正是作者就此问题进行多年研究之结晶,亦为目前为止首部对“别时意趣”作系统而全面阐释的佛学理论专著。
  • 信心铭

    作者:冯学成

    内容简介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信心是什么?信心就是信那个不可得的东西。 ——冯学成 三祖僧璨大师的《信心铭》是禅宗的不传之旨,是关于心地功夫和心地法门的开示。在本书中,冯学成居士以通俗浅易的语言对《信心铭》全文做了翔实的讲解和阐发,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禅宗的心地法门和修持心要,尤有助于禅修之人明白思维语言与真如佛性的关系,越过理障和所知障,将知见转为实修。 目录 序言 三祖僧璨禅师《信心铭》 第一章 学习《信心铭》的基础 第二章 心地法门的关键 第三章 建立人生的根本道场 第四章 修行者的时节因缘 第五章 禅的智慧与思维陷阱 第六章 达摩禅法的手段与力量 第七章 在生死海中超越生死迷梦 第八章 祖师禅的崇高境界 第九章 禅者的气魄与胆识 第十章 从诸法实相到万象森罗 第十一章 自在逍遥的大安乐法门 第十二章 禅宗对佛教的独特贡献 第十三章 悬崖撒手的承担精神 第十四章 当下一念中转烦恼成菩提 第十五章 《信心铭》让我们信什么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