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佛教

  • 关于这颗心

    作者:[泰]阿姜查

    阿姜查不断地重复强调:修行的道场就是我们的身心,在我们的六根里,在我们接触外境中去观照。我们必须在眼、耳、鼻、舌、身接触外境的当下,去仔细觉察,心如何被这些外境对象引发出不同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又如何构成我们一连串的行为,以及一连串的喜恶分别的制约反应。 阿姜查以非常浅显活泼的比喻,让我们知道如何在这个修行道场里用功,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内心的光明、清静与喜悦。他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三学。这三个步骤好像是一个连续、互相关联的过程。把观察我们自己的内心作为起始和核心,阿姜查指导我们如何超越、放下和不执著。© Teven.cn
  • 宋僧著述考

    作者:李国玲

    本书对于研究宋代文化、佛学史、中外文化交流史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为宋代文献整理与研究,作者查阅了大量的公利目录和上千种典籍,编为是书,兼具资料性和工具书性质。 李国玲女士之可贵是并未停留于此,而是根掾编纂《宋人傅记资料索引补编》所得的资料线索,又编纂出版了《宋僧录》(线装书局,2001)。我在《宋僧录序》中说:“十多年前,我有一位研究生很喜欢佛孥,我曾建议他编《宋僧绿》,但他封禅宗更感典趣,他的晕业论文是《论文字禅》。因为李圆玲女士曾编《宋人傅记资料索引补编》,轻卓熟路,我于是建议她接着编《宋僧绿》。经遇她多年努力,总算了却了我这一心愿。现在国内外都典起了佛学研究熟,我相信,此害的出版,会为宋代的佛学研究提供不少资料线索。”国玲女士也未停留于此,经遇六七年的努力,现在又完成了鞋度更大、用处也更大的《宋僧著述考》。逭檬她的研究工作就形成了一佃逐步深入的系列,为学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宋僧著述考•编例》稻:“所收作者,皆撰冩小傅,介绍姓名、字、号、籍贯、益、生卒年、履历及主要活勤,并注明所掾史料。”因此,本害完全可作焉《宋僧大辞典》使用。 《编例》:“本害收绿宋僧著述1183种,其中现存818种……每一种害着录害名(包括异名)、撰者、卷次、存佚,尽可能考述主要内容、成害晴同及撰辑情况。”又:“著述的序、跋,最能反映撰著者之宗旨、版本刊刻源流,为此,本害封著述序跋多详加载录,并节要附绿一些重要序跋。”因此,本害堪称《宋僧著述叙录》,有助于了解宋僧著述特别是现存著述的情况,可省却佛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大量翻梭之劳。
  • 大唐西域记

    作者:玄奘/辩机

    《大唐西域记》是唐代关于西域的一部历史地理著作,作者是唐代著名高僧、佛学理论家与翻译家玄奘。贞观元年(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经凉州,穿越沙碛,历尽艰辛,至达高昌,而后取道焉耆、龟兹,越凌山,经粟特诸国境,过铁门(今乌兹别克南部布兹嘎拉山口),入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国境,而后沿今巴基斯坦北部,过克什米尔,入北印度。他在印度各地游历,到过尼泊尔南部,巡礼佛教六大圣地。贞观四年到那烂陀寺,拜戒贤为师,学习五年。随后,又遍访印度各地,于贞观十四年重回那烂陀寺。他研习大小乘学说,成为当地学问最高的佛学家。曾在戒日王主持下,经过辩论战胜五天竺大小乘所有论敌,被称为“大乘天”。贞观十九年,他携带搜集到的佛经六百五十七部以及佛像、花果种子等回国。玄奘历时十多年的西行求法,行程五万里,堪称中古史上一次艰险而伟大的旅行。 回国后,玄奘还遵照唐太宗的意旨,口述旅途所经各地情况,由协助译经的辩机笔录,在贞观二十年完成《大唐西域记》的写作。《大唐西域记》全书按照玄奘的旅行路线,对于沿途所见的城邦、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 和尚·博客

    作者:成蹊

    学诚大和尚一直在探索如何将佛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将现代高科技手段运用到佛教文化的传播中去,让更多的信众能够更快地分享到佛法的智慧与快乐。 学诚大和尚于2006年2月开通了个人博客作为僧俗二众互动的平台。博客真实记录了大和尚及其弟子的学修生活,传递着大和尚对世界的关怀与慈念,蕴含着大和尚弘扬佛法的愿力。博客开通仅一年多,点击量已达100多万次。 本书结集了学诚大和尚博客自开通至2006年底的精华文章,系列文集将会陆续出版。 [学诚大和尚博客网址] http;//www.xuechengfashi.com
  • 与无常共处

    作者:佩玛·丘卓

    《与无常共处》结集了佩玛·丘卓数本著作中的108篇教诲,提供了简明而各自独立的短文,它们是大乘佛法的精髓,也是引领我们人生的智慧,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的挑战中培养慈悲心和觉察力。《与无常共处》并不预设任何既定的佛教思想或方法,它注重的是佩玛·丘卓先前著作里最核心最令人振奋的精髓,帮助读者深入探索友爱、禅定、正念、当下、放下,以及如何面对恐惧和各种痛苦的情绪。
  • 和佛陀谈天说地

    作者:释见介

  • 梦参禅学系列:修行.随缘.禅·简单启示

    作者:梦参

    《禅·简单启示》是梦参老和尚首次说明他修学禅宗的心得报告。在书中,他向参加禅净熏修的年轻学子,说明了“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异同,并阐释了“禅”的修行真谛。本书还收录了梦老亲近倓虚老法师、慈舟老法师、弘一老法师、虚云老和尚的心得与经验。 《随缘》从日常生活出发,结合梦老自己丰富的生命经验,阐述了如何在生活中修行、观照、舍离,最后证入解脱的境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信佛就是信你自己的心,是本书的核心。 在《修行》中,梦参老和尚从藏传、北传的佛教传统中,选择出基本的修行次第,包括“学三皈依”、“皈依的缘由”、“生起决定的信心”、“观心”、“修解脱道”及“发菩提心”等,指导我们如何踏上修行之路。
  • 花落的声音

    作者:明洁

    一座承载了太多历史故事,见证了太多世事繁华的京都古刹,在快节奏的生活旋律中渐渐被人遗忘。 作者以优美的文字把它重现以读者的面前。和读者一起回顾它的过往历史,感受它清静幽远的氛围,全味佛学的宽容博大,或许在这里不仅可以找回记忆,更能得到心灵的宁静和休憩。 虽是佛寺游访,但轻松而不凝重,诗意而不呆板。优美的寺院风景图片,令人深深地感受到佛寺的庄重与出尘,幽雅与清远。 花开花落,春去秋来,一座历经千年沧桑的古刹,深藏于繁攘的京都闹市之中;一个深结佛缘的修行者,带着虔诚的心,一次次地探访它,一次次地亲近它:溯源佛寺的过往历史,虔诚地拜谒佛祖,与高僧谈佛、谈法。在佛寺的清净幽远中,在佛法的博大精深中,悄悄地洗掉过往的红尘,体味到心物本有的空灵之美,同时也使读者的心,自然安恬。
  • 佛教十五题

    作者:季羡林

    学术文章必是艰涩难懂吗?看看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文章就会发现原来学术论文也可以这样妙趣横生。 本书以佛教在印度产生、发展、传播,如何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后再倒流回印度为线索,将季羡林先生论佛教的文章编排为十五个题目。使读者能够条理清晰地阅读季先生在佛教史和中印关系史上的这些重要论述: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论释迦牟尼、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佛教开创时期的一场被歪曲被遗忘了的“路线斗争”——提婆达多问题、浮屠与佛、再谈“浮屠”与“佛”、法显、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佛经的翻译与翻译组织、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派的形成、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关于玄奘、关于《大唐西域记》、佛教对中国儒道两家的影响、佛教的倒流。 阅读本书不仅能获得佛教和中印关系的基本知识,还能了解佛祖释迦牟尼成佛、与堂弟提婆达多的斗争以及玄奘和唐太宗、菩提达摩和梁武帝的故事。 季羡林先生的文字平易近人,论说逻辑分明、丝丝入扣,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佛教,又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揭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其学术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乃至东方文化善于综合和联系的特点。希望本书能满足那些对学术大师的研究成果心存向往的普通读者的需要。
  • 宽心

    作者:星云大师

    内容简介 出世则有正见,入世则有正行。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万千的人和事,即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勘破纷扰表象,指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一如清躁甘霖,入世洞明,让人身心善美。 编辑推荐 123堂人生幸福课,自在自信生活之源;佛教大宗师打通关,开示人间大智慧 祛除贪嗔痴三大病,修持善缘,承载万物,成就万事 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故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深入人心。
  • 佛教常识答问

    作者:赵朴初

    《佛教常识答问》主要讲述了:作者最初写这本书只是为人们了解佛教知识提供方便,并非想写一本佛学专著,它实实在在是一本大家为大家写的小书。“大家”这个词一般有两种含意:一是大伙,众人;二是著名的专家。赵朴初先生写过不少诗、词、曲、联、韵文,人们往往在肯定他是爱国宗教领袖、社会活动家、佛教大护法的同时,称他为诗人、书法家,而对他在佛学研究方面也是一位大家却很少提及。我想原因或许就在于他没有等身的著作,不四出讲学,在佛学界也并无桃李,所有的只是这么一本小书。 其实,这本小书已足以证明他是一位大家。首先,佛教历史源远流长,教理教义高深含蓄,经典著作浩如烟海,能够如此深入浅出地将其概括成为“常识答问”,没有高深的功底难以做到。 其次,就宗教来说,它包含信仰、文化、实体三个方面。三者既是统一的,也因其立足点、出发点不同,在看法、说法上也有不同。赵朴初先生写这本书的时候,社会还没有今天这样开放、活泼的空气,人们对宗教还有许多误解、曲解之处,“左”的影响也很严重。作者能本着讲事实、不渲染的精神,就佛教的教义、历史、现状作出客观的阐述,努力做到不谀不谤、不偏不倚,非大家不能为。 以作者的身份,用如此通俗易懂的答问手法,平平常常的“常识”书名,来编写这样一本书,并不因其题小而不大做,尽管他对于佛法认识甚深,仍然认真考证,请教高僧,真正体现了大家风范。 赵朴初先生历世九十三年,一生中读书不下万卷,行路何止万里,结交难以计数,经历错综复杂,以他的智慧、胸怀、阅历,应该给我们留下巨著。但除了尚待整理的诗、词、曲、联、韵文、讲话稿外,能读到的只有《滴水集》、《片石集》和这本小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能选入“大家小书”供读者阅读,名实相符,非常合适。这也是一件因缘殊胜、功德无量的事。
  • 禅灯梦影

    作者:李叔同|绘画:丰子恺

    禅灯梦影,ISBN:9787543041387,作者:李叔同 著
  • 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作者:达摩难陀法师

    序 “人出生、受苦而后死去。”这是安娜托·法兰斯的著作中,一位智者对生命所作的诠释。然而,有些自由派的思想家则认为:“人只是一个小小的机器,由原子任意的排列所组成,不过是自然进化的一部份,痛苦则是人类挣扎求生存不可避免的过程,人命并没有特殊的‘意义’及目的。而死亡是化学成份的分解,分解殆尽后,不残存一物。” 当以上两种说法,被某些怀疑论者、甚至伟大的思想家广为采用的同时,其他哲学家及宗教上的先驱也想发掘出生命的意义及目的,尤其想要探讨人生所受苦难的问题。 根据释尊的看法,每一种物质都不会消灭,始终以成、住、坏、空的顺序循环不已,永不止息。释尊也认为所有的事物都受苦于无止尽的变化及冲突。然而,这些受苦受难的人们因为期待永生与灵魂不灭,愿意忍受这些痛苦。就因为存有这种期待,人们遂产生永远无法满足的私心,因此导致恐惧及忧虑。 释尊在他的教诲中,提供了我们道德行为的标准,他认为虽然我们生活在痛苦与不确定感中,然而如果我们学习去区分成熟与幼稚的行为,我们仍然有可能体会到实质的幸福。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的心灵必须先要有正确的观念。也就是认清生命的贪婪本性及追逐感官喜乐的倾向,并检讨人生变迁与贪婪的结局,以适当引导自己的生活,走向幸福之道。 为何忧伤 第一版《为何忧伤》(Why Worry)于一九六七年出版(一万册),随即获得读者广大的回响并以每版五千册的纪录再发行了六版以上,赞赏及感谢的信函从世界各地蜂拥而来。有的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有的则来自南非及许多亚洲国家。那些表示赞赏的人不仅只有佛教徒,还包括印度教徒、回教徒、基督教徒,甚至一些自由思想家。这本书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兴趣,部份原因是用词简单明了、内容浅显易懂,更重要的原因是本书的目的在揭示生命的真相,不仅以佛教的观点,更是融入其他宗教及伟大思想家合情合理的观点,给予那些陷入纷乱复杂的文明世界中的彷徨迷惑者,适度的安慰和建议。 有些人甚至来信表示他们是如何藉由此书,及时了断自杀的念头。有人则说他们每天晚上会阅读上几页,帮助自己静下心来,以确信世上的种种问题,总有简单及实际的方法可以解决。 自从《为何忧伤》一书出版后,发生了许多事情。这其间我读了许多读者的来信,以及与各行各业遭受困扰的人充分地讨论后,得到不少新的体验及领悟,因此,我决定出版另一册新书。 这本新书讨论人类古老的问题,也针对现今的现象加以探讨,但是初衷仍然不变,那便是表达出一个人如何透过适切的信仰而活得欢喜自在。我想以实际的及本人的观点来讨论问题,因此,引用许多文句、轶事、趣闻、寓言故事等,来说明一个有智慧的人是如何超越时空看待生命。这些颇具东方风味的文字,可能有些读者无法加以联想体会,并觉得它们是属于特殊文化的一群。然而,这些读者若能区分故事本身及其要点,便可以受益匪浅。毕竟,世间的问题及真理对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的。 诚挚的希望本书能为读者带来新的体验和希望,并期望读者不要带有讥讽与怀疑的眼光阅读本书。 达摩难陀 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九日
  • 佛泽:影像中国佛学文化

    作者:张望

    佛门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世界,浩瀚的佛教经典,隐秘的丛林殿宇,总让身处红尘俗世的人们保持敬畏或者只是心生好奇。难得有人心...
  • 宋僧录

    作者:李国玲编著

    该书是首部汇辑宋代三百年间僧人传记资料的工具书。作者遍查现存有关宋僧事迹的典籍,如: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续藏经、宋元文集、史籍、方志、碑帖、子书等,共引用典籍凡一千一百多种。对所著录的僧人,皆撰写小传,考述其字号、姓氏、籍贯、师承关系、主要行迹、生卒年以及著述存佚等情况。每一僧人传记下均著录资料出处。凡有异说,则并存,以供研究者参考。本书的出版,将填补宋代文化及中国佛教研究方面的空白。其资料丰富、内容翔实,著录宋僧计六千多人。附有引用书目、人名索引,别名字号索引,查阅便利。全书一百万字,繁体字横排。
  • 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

    作者:郝明義

    我們真該慶幸處於這麼一個變動的時代,所有的秩序都在重整。 經濟低迷,所以可以使得原來只靠謊言就可以不斷擴張的企業現出原形。紮實工作的人,更能顯出本領。 財富重分配,可以使我們和有錢人的差距沒那麼明顯。 政治人物無品無行,可以使我們的理念更加清楚,甚至鮮明。 沒有「無常」,一些虛假的面具不會脫落;因為「無常」,未來才有更多美好的可能。 《金剛經》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不被任何表相的干擾與限制所困,每個人都有能力不斷提升自己的生命層次,有益自己,也有益於他人。 如果說《金剛經》是一部登峰造極的內功心要,《六祖壇經》就是這部心要的白話版、演義版,《金剛經口訣》是註解版、分解動作版,《心經》則是濃縮的短詩。 《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則是郝明義花了二十年時間尋覓、摸索的心得報告。 郝明義錯當了很久很久的雙魚座。 雙魚座很有夢想,不很務實,又挺有矛盾的性格等等,都能在他身上找到印證,因此有很長一段時間,郝明義都把自己想成一條長著兩隻肥頭大耳的雙魚。 1996年,在他四十歲生日,也是他要離開時報出版公司的前夕,郝明義才突然發現因為換算農曆生日的錯誤,事實上他是一頭陸上的牡羊,而不是水裡的雙魚。 終於「歸座認命」之後,郝明義總結出 牡羊好奇。但好奇會殺死一隻貓,也包括牡羊。 牡羊前進。他可以連續兩個月每天睡眠不到兩個小時,但是一個星期有五天要天亮才回家,婚姻是會出問題滴。 牡羊快速。享受手起刀落,但不小心會刀起手落。(自己的手) 牡羊樂觀。但也會昧於事實。 牡羊前瞻。但也會看不到腳下的陷阱。 於是,他決定改變自己的個性,用繩索套住牡羊。接下來,他一套則套了四條,名之曰「寧緩不急」,名之曰「寧小不大」,名之曰「寧公不私」,名之曰「寧待不求」;一用則用了十年的時間來馴伏牡羊。等到他終於覺得十年磨一羊可以了,要讓牡羊重新馳騁的時候,卻發現其中一條繩索如何切割都切割不斷,而牡羊,幾乎不會跑了。於是,他又再花了兩年的時間,終於在一個意外的機會裡,找到一把倚天劍與屠龍刀合體的利器,給十來年的磨練畫下一個句號。 郝明義馴羊的動機,基礎,與方法,都在於一本《金剛經》。從一九八八年頭一次接觸《金剛經》,到二○○八年他終於感受到自己對《金剛經》有所體會,整整走了二十年。 《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有郝明義對自己的回顧,細部描繪他如何花了十多年時間和自己的「念頭」掙扎,並且以一個企業經營者的身分,說出他對《金剛經》接觸的經過與心得,以及他為什麼認為《金剛經》是一把倚天劍與屠龍刀的合體,也是「心」的創造力的根本。 不但如此,郝明義還解釋了為什麼《金剛經》是一部無以名狀的內功秘笈。《六祖壇經》為什麼是《金剛經》的白話版,演義版,也是分解版。六祖註解的《金剛經口訣》,又為什麼是《金剛經》的註解版、實用版。幾部經典如何交叉使用,以破解《金剛經》這部內功秘笈的極致。
  • 风化成典

    作者:马丽华

    《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主要内容:自从数万年前人类踏上青藏高原,一部高原拓殖史就此展开。历经新石器、金属时代,到有文字记载的吐蕃王朝时期以降,历史在这里波澜壮阔地进行着。从高原到内地,共同书写了古代中国大历史中的恢宏篇章。
  • 云水悠悠

    作者:白云禅师

    云水悠悠,ISBN:9787801237460,作者:白云禅师
  • 心经

    作者:本书编委会

    《心經》書法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佛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大明新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薄伽梵母智慧到彼岸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