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读书

  • 书之爱

    作者:王强

    《新东方•书之爱》为王强先生的读书随笔集。其简体中文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于2000年1月初次出版,台湾大块文化于2006年5月出版了该书的繁体字版。较之于2001年的初版,现在的这一简体字版无论从装帧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都有了较大改观。 “书房就是我的王国,风景收束于此。”王强说。 因此,从历史上的宠物,到厨烟里的大仲马,到莎士比亚的博物学,到伊甸园的黑暗,到曼哈顿的书店,王国的主人陪你展开书世界的瑰丽奇航。
  • 西风不识字

    作者:薛巍

    薛巍的书话在信息与观念这两个向度上给人以极大的满足。他既能含蓄地点明《屠猫记》与国内轰动一时“虐猫事件”间遥远的连缀,也会顺便告诉你法国民俗中“猫”在性、巫术、偷情,乃至新婚礼上的种种隐喻;他会告诉你使女作家玛里琳•约翰逊因《先上讣告,后上天堂》一书而被中国小资熟知、追捧,也会顺便拆穿《经济学家》杂志虽极少为仍健在人世的名人预写讣闻,可如此念头他们并非没有。该刊一位编辑就曾坦白:“我一直想让政治版的编辑提前写写玛格丽特•撒切尔,可那个编辑就是不干”……对可怜的单语种阅读者而言,薛巍的书话是最好的矫正和调剂。
  • 梁实秋读书札记

    作者:梁实秋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北京人,原籍浙江杭县。他早期写诗和杂文,也做评论。1923年留学美国,1926年回国后任大学教授、报刊主编等。1949年6月迁居台湾。著评甚丰,主要有文学评论集《浪漫与古典的》、《偏见集》、《秋室杂文》等,并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等。
  • 聚书的乐趣

    作者:爱德华·纽顿

    这是一位英国藏书家讲自己聚书经历的故事。作者认为,世上最有趣的事,第一是人,第二就是书。书能使人抓住这个世界秘密的核心。书中介绍了许多外国作家爱书、藏书、品书和写作、治学的故事,受到我国著名学者吕叔湘先生的高度赞赏。
  • 中国读者理想藏书

    作者:王余光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阅读中外名著。哪些书才是最应读的中外名著?有人将胡适等开过的共80个推荐书目做了一次统计,排列出《中外名著排行榜》。这就是中国读者理想藏书的新颖之处。它会循序渐进地向你介绍最应读的中外名著。 本书作者将胡适、钱穆、鲁迅、海明威、毛姆、托马斯·曼,近年来北京大学教授、哈佛大学教授等开过的共80个经典书目做了一个统计,排列出《中外名著排行榜》。以这个《中外名著排行榜》为依据,给中国读者推荐理想的藏书,分首批推荐、二次推荐、三次推荐三个层次。作者对最切要的首批推荐、二次推荐图书共800余种名著作了提要,取材严肃,晓畅可读。涉及文、史、哲、政、经、法、科技等多种领域,侧重传统经典和近代名著,优秀的当代作品也包含在内。一册在手,既可作为构建家庭藏书的参考读物,又可作为随时浏览的枕边书,一窥中外经典名著的大略。 ◆目录 1,中国小说(上篇) 2,中国小说(下篇) 3,英国小说 4,法国小说 5,俄苏小说 6,美国小说 7,其他国家小说 8,中国散文 9,中国诗歌 10,外国诗歌 11,戏剧 12,外国其他文学体裁 13,中国文学合集(上篇) 14,中国文学合集(下篇) 15,中国文化 16,中国文学理论与艺术 17.外国文化、文艺理论 18.中国历史(上篇) 19.中国历史(下篇) 20.外国历史 21.外国人物传记 22.天文、地理、游记 23.中国哲学(上篇) 24.中国哲学(下篇) 25.中国学术 26.外国哲学(上篇) 27.外国哲学(下篇) 28.宗教 29.伦理学 30.心理学、逻辑学、社会学31.中国科学技术 33.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法律34.外国政治、军事 35.外国经济 36.外国法律 ◆序言:书的选择 不少读书人都认为:图书典籍浩如烟海,在阅读时会遇到图书的选择与鉴别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往往通过书目,来了解图书典籍的状况,明晓读书的门径。清代学者王鸣盛就曾说过:"t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t(《十七史商榷》卷七)。书目,特别是那些指导阅读性的推荐书目,在我们购书、藏书和读书时可提供重要帮助。 然而,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推荐书目的推荐性往往并不十分公允、准确与客观。 首先是时间方面的因素。读书是时代需求的一种反映,不同时代的读者对读物的选择是不同的。120年前,张之洞编的《书目答问》面世,很受当时学子的欢迎,10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一般读者,不会再依据《书目答问》去读书了。而在1924年,章太炎开列的《中学国文书目》,今天也不适合中学生了。书目中开列的《二程遗书》、《十驾斋养新录》、《申鉴》等书,恐怕学文科的大学生也没有读过。因而,一部好的推荐书目,要能满足时代读者的需要。 其次,推荐书目受推荐者的知识与兴趣的影响。1923年,清华一批要出国留学的学生,为了短期得到国学常识,请胡适拟定了一个有关国学的书目。胡适开列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选书较多,偏重哲学史、文学史方面,史部书一概摒绝,有如《资治通鉴》这样的书亦未入选,当时梁启超就认为胡适这个书目"t文不对题"t。30年后的1953年,北京图书馆开列了一个《中国古代重要著作选目》,选书20种。这个书目是经过郭沫若、俞平伯、何其芳等人审订过的。既然称为"t古代重要著作"t,那么如《周易》、《论语》等哲学、思想方面的著作一本未选,这是很令人困惑不解的。 再次,推荐书目的推荐者受偏见或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1945年,英国作家奚普(Harace Shipp),不加时间地域与主题的限制,只就"t最重要的书"t,选出十本"t震撼世界的书"t,这里没有中国人的书。1985年,美国《生活》杂志在数以百万计的读者中,开展评选《人类有史以来的二十本最佳书》,这里也没有中国人的书。美国图书馆学家唐斯(Robert B.Downs)曾写过一本《改变世界的书》,书中选择了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中叶出版的16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书籍,其后他又写了一本《自1492年以来塑造现代文明的111种杰出名著提要》。这两本书都没有收录中国人的著作。在后一本书的《导言》里,作者虽然承认东方的经典,"t其中有许多书同样对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t,但这些书还是被"t略去了"t。另一位美国专栏作家费迪曼(C.Fadiman)曾出版《一生的读书计划》,向18岁到80岁的读书人推荐了100部名著,这100部名著也都是欧美人的著作。作者在该书的《前言》里坦陈:"t我所读过的东方典籍,并不能在我心中燃起火焰。这也许是因为世界观的限制所致。我曾试读紫式部(日本《源氏物语》的作者)、《可兰经》、《一千零一夜》、《圣薄伽梵歌》、《奥义书》以及其他十余种东方古典,都不能获得乐趣。因此,老实说,我无法论述这些典籍。"t就我们所知,汉籍很早就在东南亚流传并发生广泛影响。17世纪以来汉籍被译介到欧美逐渐增多,在文学、哲学、思想等多方面都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这些中国典籍仍然被上述推荐者所忽略,这确实是"t世界观的限制所致"t。也就是说,这些推荐者是深受"t欧美中心论"t的影响的。 也许,任何一部推荐书目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推荐者的主观性和偶然性。然而,对于读者来说,准确、客观地去了解、选择、阅读真正的世界名著,往往是十分必要的。 有鉴于此,我们收集了80种中外推荐书目(中国的推荐书目54种,外国的推荐书目26种),运用了计量的方法,对这80种书目所推荐的书进行统计,以各书被推荐次数的多少为序,列出四份目录:《中国名著排行榜》、《外国名著排行榜》、《中国推荐者眼中的外国名著》、《外国推荐者眼中的外国名著》。这些书目不带有我们的主观性和偶然性。因而,它在推荐名著方面,应该说更加公允、准确与客观。依据上述排行榜,我们看到,在中国著作中,排名第一是《诗经》(几个月前,我读到一位红学家写的一篇文章,大意是说,不读《红楼梦》,就不配做一个中国学人。从这个排行榜来看,《红楼梦》并不像这位红学家所说的那么重要),莎士比亚的作品在外国著作中排名第一。这两种作品都是用韵文写成的,看来韵文更受人们的欢迎。当然,仅仅是韵文还不够,这要看它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不是真正优秀的。 就被推荐的中国著作而言,排在前十名的是: 《诗经》《史记》《庄子》《老子》《论语》《孟子》《韩非子》《楚辞》《左传》《荀子》 这十种书都是公元前的著作,最晚成书的《史记》距今也有2000余年了。这或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读书人的一种珍古典重基础的心理。长期以来,中国学人强调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以上这些著作,真正是中国学术之源。同时,正如韩国学者韩仁熙、李东哲所说,这些"t古典名著,都反映出古代生活与文明,并历代而下,不断被加入新的阐释和理解,其影响一直延伸到今天,而许多求知活动所涉及的领域正是依靠这些阐释和理解建构起来的"t(《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韩文本译后记,汉城:知永社1993年)。这些书之所以被推崇,它们也有别于那些畅销书。时下出版界总乐于追求浅易、有趣与可读性强的读物,并不注重书的深度与可能产生的影响度。相反,这些被推荐的书内容艰深,也谈不上有趣,但其思想、内容或概念被广泛传播,不少人是通过"t二渠道"t(如介绍性书籍、译本、媒体或课堂)去了解它们而非阅读原书的。因而,这些书在现时代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就被推荐的外国著作来看,排在前十名的是: 莎士比亚作品《圣经》《对话录》(柏拉图)《荷马史诗》《物种起源》(达尔文)《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马克·吐温)《红与黑》(司汤达)《草叶集》(惠特曼)《神曲》(但丁) 以上十种除《物种起源》外,都可以被看成是文学作品。在我们收集的这80种推荐书目中,54种中国书目共推荐外国著作800余种;26种外国书目,若除去汉学家鲁惟一的《中国古代典籍导读》,其余25种只推荐了中国著作2种(《老子》与《论语》)。对于外国名著,中国推荐者与外国推荐者有不同的看法。就中国书目中推荐的外国著作,依推荐次数的多少,可列出一份《中国推荐者眼中的外国名著》目录,排在前十名的是: 莎士比亚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红与黑》(司汤达)《神曲》(但丁)《对话录》(柏拉图)《荷马史诗》《简·爱》(夏洛蒂·勃朗特)《社会契约论》(卢梭)、《浮士德》(歌德)《高老头》(巴尔扎克) 同样,我们也列出了一份《外国推荐者眼中的外国名著》目录,排在前十名的是: 《圣经》莎士比亚作品《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马克·吐温)《对话录》(柏拉图)《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白鲸》(麦尔维尔)《草叶集》(惠特曼)《物种起源》(达尔文)《荷马史诗》《随笔集》(蒙田) 以上两个目录,除莎士比亚作品与《对话录》两种相同外,其余8种都不同。中国推荐的十本书中没有美国人的书,外国推荐的十本书中有3本美国人作品(当然,这也与我们所收外国书目的国别不平衡有关)。对法国人,中国推荐者更喜欢司汤达与巴尔扎克,外国推荐者则更喜欢蒙田。同是俄苏作家,中国推荐者欣赏奥斯特洛夫斯基,而外国推荐者则更看重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在《外国推荐者眼中的外国名著》目录中列第11位)。
  • 桑园读书记

    作者:邓之诚

  • 买书琐记

    作者:范用 编

    书痴与书贾,谁也离不开谁,又常常斗智斗勇;但买的没有卖的“精”,给书痴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自己的微少的“优胜纪略”, 就是许多精明而又富人情味的书店老板和伙计,被他们称之为书友,甚至当作老师。许多文人学者,是在书摊摊主或书店老板的关照下,与书结下不解之缘的。 书痴几乎都是“穷人”,但其富有又是令人咋舌的:他们往往学富五车,收藏甚丰,然而,却往往因此举债度日,生活窘迫。因此,旧书店摊就成了他们的乐园。几经周折在旧书堆里淘到心仪已久而价钱又公道的书,那喜悦便跃然纸上……
  • 阅读的风貌

    作者:网络与书编辑部

    两岸三地50位尊荣读者的共同推荐!阅读是一种饮食,给大脑的饮食。进入21世纪之后,阅读的饮食发生了质变与量变!《网络与书》Net and Books系列,历经四年策划,汇集海峡两岸三地,以及国际作者的共同参予,提出——阅读的热情与主张!本书以人类六千年阅读的历史与发展为主题,从图像到文字,如吴哥窟壁上的雕刻,到古腾堡的活版印刷;再从文字回到图像,如 WWW(全球信息网)的使用,全都是一种阅读。此外,还介绍六个和网络相关的人、四个谈书的观点、历史名人的读书地,以及几米和谢春德的访问。
  • 读书的艺术

    作者:《博览群书》杂志

    一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围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自己这个身体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 不但如此。读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书本里所叙述的事情变成一片景象,而读者变成一个冷眼旁观的人。所以,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 “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
  • 逛书架

    作者:逛书架编辑小组

    《逛书架》是台湾的几位“重度书痴”搞出来的。内地版甫一问世,就被书友批评,说是封面设计太难看,够不上爱书人的要求。实际上,我觉得,书中的采访的部分也不能令人满意,因为记者显然对书籍知之不深,问题都问不到点子上,介绍语中常有外行话,让人恨不得走上前拨开他们,直接向藏书家发问。 不过,《逛书架》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呈现了十几位台湾爱书者的书房全景,让书迷得到“窥探隐私”的快感。其中杨泽、陈苍多、陈建铭、张大春等人,是在藏书界久享大名的人物,“登堂入室”,直接看到他们的收藏,应该是许多书迷做梦都不曾想到的美事。不知别人是怎样,反正我是把杨泽书架上能看得清楚的每一本书的书脊都浏览了一遍,那上千本看下来也着实让我费了很多工夫。此种乐趣有时不足为外人道,识者自知,不识者强聒亦无用。
  • 阅读的故事

    作者:唐诺

    本书是著名作家唐诺关于阅读的思考与探讨的散文集结。书中十四篇文章涉及书与人的阅读的各个方面——阅读的困惑、时间、开始、代价、方式、等等,试图“劝诱人阅读”,并帮人解决一个一个极实际的阅读途中可能遭遇的常见难题。
  • 思想的星空

    作者:周国平

    周国平经典散文·文化陶冶卷:思想的星空,ISBN:9787020091164,作者:周国平 著
  • 这样读书就够了

    作者:赵周

    经济学家指出,目前中国的发展速度是美国的4倍。在这样的疯狂变化中,怎样适者生存?答案是:你的学习能力要比美国人强4倍。你也许读过彼得•德鲁克,但你管理组织、管理自己的行为改变了吗?你也许读过菲利普•科特勒 ,但你营销产品、营销自己的能力提升了吗?你也许读过一些职场指导书籍或是职场小说,但除了唏嘘感叹,你的收入因此增加了吗? 《这样读书就够了》帮助职场新人快速转变学习思想,强调学以致用、以读者为核心的读书法,让你的学习能力增长赶得上GDP,收入增长赶得上CPI! ------------------------------------------------- 阿里巴巴、支付宝、中海油、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腾讯、新浪、百度……多家名企千余名员工口碑推荐! 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个职场人都能感觉到一种急迫的、自我提升的需要。跟随“拆书帮”,你可以把经典图书的知识转化为工作中用得上的能力,相信你自己、你的同事和老板都会感受到你的进步 ,这样不断的进步会让你成为真正可用的人才! ——百度副总裁 郑子斌 在当今节奏飞快、海量信息的环境下,“拆书帮”让一个人乃至一个组织有效、迅速地抓住一本书的精髓,引导读者拆为己用,甚至惠及他人,这的确很有意义。 ——腾讯学院常务副院长 马永武 对于任何一本书,读者都可结合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阅读的内容,从而在最短的时间里把一本书的精华“拆为己用”。在我多年的阅读和写作生涯中,也经常用此法读书、收集资料,颇有成效。故向职场中人推荐。 ——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出版人 吴晓波 我们一生都在为职业与事业的发展做知识准备。如果要通过传统的读书方法来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就是活五百年也不够!拆书帮的这本《这样读书就够了》帮助我们去感受书籍,去理解、掌握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逻辑内涵,用有限的时间读懂更多的书籍。生命有限,知识无限! ——上海天翼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月庆 多年前赵周分享他在阿里的“拆书帮”实践,让我大呼精妙。拆书帮将一群爱书之人集合,让书中的文字与情节与自己的生命相联系,让读书真正可以改变思维、行为,成为自我培训的最便捷途径。小投入,大收获。 ——中智上海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培训部经理 许晓晖
  • 我读5

    作者:梁文道

    《我读5》基于凤凰卫视中文台《开卷八分钟》而来,该节目由学者梁文道主持,何亮亮、吕宁思、马鼎盛等主持人侧身其间。每天以八分钟时间介绍一本新书奇书,文学、历史、科学、财经、商业、宗教、人物传记等无所不包。以最有效的方式探究思想精髓,带读者进入一个个迥异奇妙的书中世界。主讲人以私享家的眼光,去为读者推介值得品读的好作品。这本安静的小书,分为“爱书人的伦敦”“南京安魂曲”“寂寞者的观察”“一个时代的斯文”“隐居•在旅馆”“隐私不保的年代”等六个篇目。《我读5》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哲学、散文、经济、军事……兼顾了各种读者的口味。 《我读5》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所选的题材范围颇广,比如《自由》《巨流河》《寻找家园》《寻路中国》《容忍与自由》《消逝的燕京》《隐居•在旅馆》《隐私不保的年代》……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 政法笔记

    作者:冯象

    《政法笔记》是冯象先生在《读书》开的专栏文字,以英美中古文学博士的笔意,言说国内法治领域的大小故事,从孔夫子名誉权、鲁迅肖像权、婚前财产公证、取名用生僻字、性贿赂、人体写真到版权、美国大选……涉及到知识产权的方方面面,就文章而言,都称得上汉语法学随笔写作的巅峰之作。这些随笔也彻底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普法观念",通过学者言说本身去影响一种现实的语境,以期普法之目地。 本书2004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法学界反响很大,现经冯象先生授权,修订版在我社出版。
  • 知堂书话(上下册)

    作者:周作人

    本书是知堂老人周作人的书话随笔集, 将周氏三十多部文集和集外文、未刊稿中谈书的文章全部采辑起来,编为读新书和旧小说、谈日本的书、读西洋的书、谈古旧书四辑。周作人读书颇丰,举凡古今中外、文艺历史、闲谈琐记,无所无读,深得读书的乐趣与“苦趣”。其对于书的真知灼见,巧妙融于散淡的笔墨中,有如《菜根谭》一般,清爽、隽永。
  • 星云大师谈读书

    作者:星云大师

    有的人读地理名胜,可以遨游天下;有的人读历史掌故,可以和古人接心神交。有的人爱好文学,春花秋月,情境义理,妙味无穷;有的人喜欢理工,一个细胞,一粒分子,他也可以从中找出另外的一番天地。 一本本书,为人生打靡出一个个亮面。一个人肚子里有了书,这个人就有了华光。我们必须让自己成为发光体,才能与世界的灿亮接壤。读书会使一个人读得成功,也会使一个人读得失败;读书会使一个人读得有用,也会使一个人读得无用;读书会使一个人读得明理,也会使一个读得糊涂;读书会使一个人读得谦虚,也会使一个人读得傲慢。
  • 魅力与狂欢

    作者:[美]艾略克•格瑞伯 /编

    内容简介 图书馆古怪的氛围以及身居之中的体验,唤醒了作家的创作欲望。他们都对图书馆有着强烈的感情,认为这是一粒可以唤起魔力和狂欢的强效药。这些作家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讲述发生在图书馆里的故事。他们包括伏尔泰、凡尔纳、伍尔芙、艾柯、斯蒂芬•金 “如果把你整夜关在图书馆,你会怎样?”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最可能的回答是,“我已经有过那种噩梦般的经历了!”或者“太棒了!只要灯还亮着,只要我能进入阅览室。”
  • 在维纳斯脚下哭泣

    作者:周国平

    《在维纳斯脚下哭泣》。文章写得是诗人海涅的爱情理想和他一生中的爱情遭遇。海涅在年轻时对于爱情是狂热的,狂热到成了一位完美爱情的理想主义者,以至于他在一生中写了许多美妙的爱情诗歌。可是,现实生活中,他一生的爱情遭遇却很悲惨,悲惨到他在巴黎和一位读不懂他诗歌的女人结了婚。而曾经的他却放言说,和她结婚的女人如果看不懂他的诗歌,就和她离婚。可比这更悲惨的或是更残忍的不是现实婚姻中没有爱情,而是完美爱情理想的破碎。他在晚年最后一次去罗浮宫见他的爱情女神维纳斯时,倒在纯洁的爱情女神脚下哭泣了。那一刻,他多么希望面前的女神能够把他搀扶起来,把他完美的爱情理想给高高托起,不至于让他和它的理想被现实无情的撕碎。可是当他抬头看到高高在上的爱情女神的那一霎那,他终于明白了些什么。米罗的维纳斯压根就没有手臂,她是残缺的。 悠悠历史文化长河中积淀着众多滋养后辈的伟人名著。成功的作家在读什么?周国平,用哲人的锐敏、诗人的空灵和静水流深的文笔,引领我们走近大师。
  • 阅读的狩猎

    作者:网络与书编辑部

    我是在韩国生长的华桥,1974年来台湾上大学。 在韩国的时候,中国人本来人数就少,生活上各种机能难以齐备。其中,书店以及书店里的书籍,就更少之又少。更何况,我居住的城市还不是汉城,而是釜山,情况相形更差。 在这样一个境里成长,后来我还可以对文字的工作有兴趣,甚至后来进入了出版业工作,固然有太多命运中不可预料与解说之处,但是多年后再仔细回想,也发现其中来是有一些基本的逻辑。 这个逻辑就是,不论在多贫瘠的环境里,最起码,你要遇上那幺一两本书,会在你生命中种下一两颗神秘的种子。我要感谢自己的父母亲,他们一方面尽了最大的努力帮我取得阅读与求学的机会,一方面他们收在家里并不多的一些书籍里,就让我找到了一颗那样的程子。(这段过程我写在本书《阅读的狩猎》一文之中,就不赘言。) 来台湾后,在阅读这件事情上,当然像是进了天堂。尽管在为生宿舍里听本地的学长抱怨当时台湾在书籍上的各种禁忌与限制,但是对当时的我来说,那是还来不及抱怨的事情。 可是,很快地,我也发现了自己对那个年代的环境所感受到的不便。以一个拄着拐杖行走的人来说,去图书馆借书并不是那么方便;去逛重庆南路很辛苦;到牯岭街的旧书店,狭小的空间加上需要攀上蹲下,也几近于不可能的任务。许多阅读的机会,因此受了限制。如果阅读比作狩猎,太多动作需要借助别人的协助时,这种狩猎是一定不足的──即使是美中的不足。 所以,起码对我来说,1990年代之后的台湾的阅读环境,意义相当特别。一方面固然是所有的禁忌全开,在软件的内容上日益丰富,另一方面,许多书店与图书馆的公共设施也越来越方便,在硬件的设备上让人更乐于亲近。 不要谈网络了。我从网络上买来的旧书很快就越来越多,也就十分合理了。 所以,固然时代的推进总会破坏一些旧有美好的东西,但我永远是乐于从美好的那一面上观察的──尤其是在阅读的狩猎这件事情上。 可是我们还是得做一些事情才行。 看过《大敌当前》(Enemy at the Gate)那部电影吗?那个在列宁格勒战役留名的狙击手,是从小跟着爷爷埋伏在雪地里猎取野狼的。越小接触一个狩猎的环境,越容易成为一个猎人。在阅读的领域里,也是如此。 有关阅读,我们从小最重要的一个环境,就是学校。而今天的学校,只是一个教你如何接受阅读的喂食,而不是阅读的狩猎的环境。 我们会另外找机会再谈这个主题。 把阅读比作狩猎,有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合理的地方。譬如,就西方的说法而言,在书籍上用到「hunting」这个字的时候,主要是「for books」,换句话说,去搜寻书来珍藏。是否阅读倒在其次。因此我们这次英文书名就定为「Hunting for Knowledge」,以作区别。至于Hunting for Books,是的,我们也会做的。 另外一个不合理的地方,是真正的狩猎中,猎物应该是躲你犹恐不及。但是在阅读的狩猎中,书和知识这个猎物却是有灵的,只要你诚心找它们,它们会迎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