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读书

  • How to Talk About Books You Haven't Read

    作者:Pierre Bayard

    最近在《纽约时报》网站的书评版读到了一篇文章,介绍最近在美国出版的一本新书,名叫《如何谈论一本你没有读过的书》(How To Talk About Books You Haven’t Read,作者Pierre Bay ard)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决定谈论这本书,虽然这本书我至今还没有读过。 《西雅图邮讯报》对这本书的简介如下:“鉴于大家都偶尔需要让自己听起来显得更有文化层次一些(或者至少假装我们读过那些大家都在使劲儿谈论的书),本书作者决定写一本这方面的启蒙读物。这本书是写给那些爱书但缺乏足够时间去阅读的聪明人的。” “这是一本严肃的书,作者是一位法国的文学教授兼精神分析学家。”《纽约时报》的书评介绍说,“这本叫做《如何谈论一本你没有读过的书》的书能够在法国登上畅销书榜有些令人难以置信,因为在法国书籍仍然被认为是神圣的事物,而作家在法国占据的社会地位介于神父和摇滚歌星之间。” Amazon.com上对此书的内容提供的简单的概括:“作者Bayard认为了解一本书在图书世界中的地位要比知道这本书的细节更为重要。作者通过列举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王尔德、蒙田和安伯托·艾柯等人的例子描述了‘非阅读’(non-reading)的各种形式以及那些我们可能遭遇的令人棘手的社交状况,并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建议。这本书实用、有趣、引人深思,它提供了一种如何阅读和吸收知识的崭新角度。” 虽然目前我还没有读过《如何谈论一本你没有读过的书》这本书,但这本我还没有读过的叫做《如何谈论一本你没有读过的书》的书已经提供了足够的理论依据来让我谈论我没有读过的书。作为第一本我还没有读过但已经开始谈论的书,《如何谈论一本你没有读过的书》确实是一本即使是在没有读过的情况下也非常值得谈论的书。
  • 毕淑敏语录

    作者:毕淑敏

    这次中青社推出的《毕淑敏语录》,一如作者所比喻的是她“写作中的血浆”,是她能不断支持自我,也支持别人的“血浆”。这部集子中收集着作者在漫长的夜行的旅程中,自己给自己打鼓的“鼓点”——力量、精粹,适时而起、恰到好处。 “悟”、“说”、“谢”、“悔”、“思”、“认”、“听”、“议”、“谈”、“想”十部,显示了作者体悟自我、探索自我,探索生活、历练经验,成为自我、关怀他者的历程和可贵的思索精神。 “人生就是一个向着死亡的存在”,可以看作是作者理性思考的逻辑起点和预设。正是有了面对生命必然消亡的这份坦然和理性,从而使作者能从纷繁的生命现象中,提炼出她印证自己生命态度的箴言:“生命本身是一个中性的存在。它是既可以涂写痛苦也可以泼洒快乐的一幅白绢。” 死亡是最高的哲学命题。毕淑敏完成了对这一最高哲学命题的个体思考,并着手构建起她的中性生命观。死亡是不可逃避的,也不是用来逃避的,而是用来构成生命的,是成长的最后阶段。这不是悲观的论调,而是在一种必然性中,相信有限生命中无限存在的可能。因而,面对生命这一幅白绢,毕淑敏为自己也为读者涂写了坦然、善意、理性和有尊严、有价值的生命世界。 从生命、人生到具体的生活和个人幸福,从亲情、爱情到小家大爱,从身体人生到健康心灵,还有饮食男女、自然世界、城市风情、世相人态、古语今言乃至作者创作的经验感想,无处不凝结着作者体悟和思考的精华。作者的思考不可谓不博,也不可谓不深。而这些思考的点滴里都透着作者关怀的精神:“我愿用我的书握住你的手。用力。紧紧。” 正如作者所给自己的严格的审视:“当我独自一人面对镜子的时候,我严格地审视自己的眼睛。它是否还保持着童年人的纯真与善良?它是否还凝聚着少年人的敏锐与蓬勃?它在历尽沧桑以后,是否还向往人世间的真善美?面对今后岁月的风霜雨雪,它是否依旧满怀勇气与希望?”,我们读到的也正是这颗眼睛里所渴望的世界。 这是一颗求索的心灵的独语。如同王蒙所说,毕淑敏“太正常、太良善,甚至于是太听话了”,她有“治病救人的宗旨,普度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她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的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 面对这个愿意用书用力紧紧握住你的手的人,是读者的幸福。一本书中哪怕只有一句话对你有用,或者一本书只对一个人有用,更或者一本书中只有一句话对一个人有用,那么这本书就是无价的。何况在今天,很多情况下,一本书并不被用来指望有用。所以读《毕淑敏语录》你不要期待必然的什么,也不要放弃偶然的什么。 如此,“与你生命中的一句话相遇”,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个祝福,亦是对与此书相遇的人的祝福。 最后,愿君多采撷。
  • 我读

    作者:梁文道 主讲,凤凰书品 编

    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好书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等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的精妙!主讲人梁文道品味独到,是广为人知的“说书人”,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真实而中肯的评论,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与你私享,让你领略读书的美好,在独处时亦不会孤寂,获得心灵的慰藉。他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哲学、散文、回忆录、心理读本……收罗有《我与地坛》《生死疲劳》《我们时代的写作》《中国在梁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士人风骨》《洗脑术》《身体密码》《植物看得见你》等,每本好书都潜藏一个新的天地,等着你一同踏上探险之旅。
  • 耕堂读书记(全2册)

    作者:孙犁

    《耕堂读书记(上下)》是孙犁晚年的读书笔记,此作之后他几乎就息笔了。这册读书记所选书目大都是古书和旧书,很少提及当下的新书,而在“文革”结束之后,孙犁曾热情很高地写过一段时间的“新作短评”,但很快就终止了。他后来读书和写作,所选的书目大都是古书,许多书还是常人很少见到的;而他所选择的这些书目,除了从一些目录学著作中研究得来,有很多是按照鲁迅先生在日记中的书账或者文章中提及的书目来按图索骥的。鲁迅先生是近代以来极少数的精神高洁、学识渊博又毫无迂腐之气的大师之一,循其读书路径摸索其文章、思想和精神的奥秘,对于孙犁,在他晚岁不多的光阴里,这不失一个读书和消磨光阴的好办法。
  •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

    作者:季羡林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是《季羡林谈人生》之后有一结集,季羡林先生是学术大家。他读了套子书,研究了一辈子学问,在许多学术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是怎样读书的?又是怎样治学的?他的读书和治学经验是什么?他眼中学术界前辈们的治学经验是什么?本书汇集了季羡林先生专门谈读书、治学和他介绍学术界前辈治学经验的文章。这些文章对广大学生和学者,都会有所启迪。
  • 我一生中的书

    作者:亨利·米勒

    有些作家总是试图把那些对他们的思想形成产生过影响的文学作品隐藏起来,秘而不宣,而亨利·米勒并不这样。在这部风格独特的著作中,他以彻底的坦白和自我剖析精神,将他在性格形成时期的阅读经历娓娓道来。形形色色的图书造就了米勒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他而言,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充满新奇的发现之旅,他将在此历程中感受到的心灵深处的震撼和欣喜忠实地记录在本书中,与读者分享。 米勒钟爱的作家中,有些是公认的文豪巨匠,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惠特曼、詹姆斯·乔伊斯、托马斯·曼,以及中国的老子,也不乏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作者一一走近他们,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新颖的视角解析他们的作品,只言片语之间充满睿智与灼见。 更重要的是,亨利·米勒将阅读与自身的成长和创作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他的目光,读者看到的不只是文学进化史的冰山一角,同时也在不自觉中,步入了作者充满激情而又隐晦敏感的内心世界。
  • 《读书》十年(二)

    作者:扬之水

    作者曾于1986年12月15日至1996年4月15日任《读书》编辑部编辑,当时的《读书》杂志正处于黄金时期,堪称中国思想学术界动态的晴雨表,一度为国内读书界瞩目的中心。书稿以《读书》编辑部的日常事务、编著往来为中心,从作者个人的角度,记录了当时与《读书》发生往来的知识界 的种种情况。书稿以编辑部日常活动、编著往来等为主要内容,但并非简单的工作日志,而是保存了非常丰富的内容,既有叙事,亦有议论和感想。对于一些过世的老学者,本书的一些相关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则具有言行录的性质,吉光片羽,弥足珍贵。书中另收入人物照片、往来书札等插图近五十幅。已出版《〈读书〉十年》的第一本,本书1991年—1993年是第二本,第三本(1994年—1996年)将陆续出版。
  • 相遇了几分钟

    作者:于坚

    “在散文上,我是后退的,我是要回到最基本的说话。”语出作者于坚。本书收录了于坚的五十多篇散文,包括:《游泳池记》、《看画记》、《火炉上的湖泊》、《似是而非的镜子》、《少年中国》等优秀作品。 这是一部关于日常生活、身体旅行和心灵游历的文字,同时富含哲理。
  • 史学与红学

    作者:唐德刚

    全书收录了《李宗仁回忆录》的成书过程,《文学与口述历史》的文章和《小说和历史》的讲稿,16万字的《战争与爱情》的序言,《红楼梦》的避讳问题,还有论读《资治通鉴》,论《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桃园县的“下中农”的生活,等等,都是极可一读的文章。唐德刚文笔好,极枯燥的题目也写得十分动人,容易阅读,这种优点是难得的。而每篇每个问题都是为人所关心的,足以为读者解感,这又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 智高无上

    作者:A·J·雅各布

    本书用幽默诙谐的文字、清新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知识的本质。雅各布写 的这本《智高无上》将《大英百科全书》的内容“精炼”出来,使得这本《智高无上》 比大英百科要短,而且容易理解,更重要的是他把那种枯燥艰涩的学术巨著转化成了妙 趣横生的文学大作。
  • 沽酌集

    作者:止庵

    《沽酌集》原本止庵旧作,收其2000年1月以来的读书笔记。止庵的读书文章,让人读来除了感觉清明外,多有思想对接,他把阅读心得、生活体验与情意感知融为一体,酣畅成文。读书,能读出几多平静,也有不少君子读来了半腹牢骚满腔空想。止庵不然,只需你翻读一册分四卷《沽酌集》,就能让你看到独特与自然来。凡56篇文章,外加新序与原序,从名人传记到历史研究,再到中国诗文集、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理论、哲学和文学……多方涉及,虽篇幅长短不一,但所容纳的立意、信息与素材,均为丰赡。
  • 低眉

    作者:钱红丽

    《低眉》为安徽才女作家钱红丽的生活读书随笔。在《低眉》中,她谈柳如是、张爱玲、三毛、陈染、林白、清少纳言等女子,奇妙、孤绝、炫目;她谈《诗经》.富于妙趣别意:她谈李渔、韩愈、董桥,处处皆见警醒、峻峭的文字;她谈故乡的物事人,充满寒冽的惆怅。
  • 听钱钟书讲文学

    作者:阿涂

    钱先生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之处并不在于体系性的建构,而是从幽微处发端,在几千年浩瀚的文化时空中纵兴穿行,他的魅力就表现在与传统相向时那会心一笑的默契和超脱中。这种独到的悟性是理解中国文化精髓的关键,也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有别于西方理性思维的高妙和独特之处。如果读者在说读本书对钱先生著作中零星片段的撷取时,能用心去鉴赏、去体悟,不只是要知识,而是要进入到一个智者活泼的心灵中去,进入到一个生气氤氲的人文世界中去,那么本书的目的就真正达到了。 《听钱钟书讲文学》 前言 第一章 读书的智慧 热读与冷读 读书“消纳”说 读书的心法 读书的境界 第二章 作文的品质 立身与文章 驳“文如其人” 论“文德” 第三章 读书的精神 第四章 文学鉴赏 第五章 文学创作 第六章 文学评论 第七章 文学艺术与悲剧精神 第八章 文学中的艺术辩证法 第九章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第十章 中西方文学比较 钱钟书小传 附录 参考书目
  • 你要爱你的寂寞

    作者:文汇报笔会编辑部

    “笔会”六十周年纪念文集分出“珍藏版”与“青春版”,为什么要在“珍藏版”之外再专出一册“青春版”《你要爱你的寂寞》呢?是因为这六十年中“笔会”不断见证、记录、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在人生进入不惑之前,生命曾怎样地躁动过,在选择前犹豫过?怎样投入过,又怎样喜悦过?经历过怎样的成就,又经历过怎样的寂寞? 五十年代的《青春万岁》,六十年代的《枫》,七十年代的《思想史上的失踪者》……一直到世纪之交的《一股液体流经西海固》,层层的青春记忆在“笔会”上并没有彼此覆盖,而是彼此交织,形成“笔会”特殊的温度和景象。 有人说,“笔会”是通过一个书名(“你要爱你的寂寞”)来表达“笔会”的青春观和对青春的箴言,也许是,不过也许说是表达“笔会”对青春的情感,更准确一些。
  • 梁启超经典文存

    作者:梁启超

  • 阅读的乐趣

    作者:[美]艾伦·雅各布斯

    《阅读的乐趣》是一个大众传媒的时代,伴随电子出版物的兴起,许多人特别是青少年越来越热衷于快餐式阅读,这种以追求快速、简单甚至愉悦为目的的阅读方式所带来的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许多人为了追求纯粹“悦读”而弃华章名著于不顾,在迅疾的流变中只愿选择图文并茂,抑或只有图片、视频的电子读物以单纯满足视觉的享受。长此以往,痴迷于此的这一群体的文字表达能力必将退化,乃至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变成没有思想的“空心人”。欣慰的是,仍然有众多的读者在线上线下体验着阅读的真正乐趣。但是,在外界干扰和诱惑愈演愈烈的情形下,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并保持深度注意力,在这吵闹的环境中安心读书呢?
  • 书生活

    作者:马慧元

    本书是作者第四本随笔集,以书评为主。题材涉及到文化、音乐、科技等。马慧元的随笔常有独特的见解,令人惊喜,这使她的文章峰峦突起而非一览无余。同时这些见解全都溶入了行云流水般的轻丽的文字中,点像莫扎特的音乐,不逆眼逆耳,不拒人于千里之外。总以一种喜滋滋的闲谈的方式示人。 本书是中华书局“书人书事”书话集的一种。书话的题材,过去多以谈文史、谈旧书为主,谈音乐、科技一类的书,则肯定是个异数。但也正因为这种有深度又极具个性的“异数”,自会令书话读者耳目一新。
  • 我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作者:梁文道 (作者),凤凰书品 (编者)

    梁文道《开卷八分钟》精品定制书单 茫茫书海中等待你的温暖群岛 在这里,木心、陈丹青、王小波、张爱玲、村上春树、金庸……陪你看长夜变蓝 把自己交给书籍,就像爱情一样 《开卷八分钟》自2007年1月1日起于凤凰卫视开播,到2014年12月31日停播,历时八年,是目前世界上坚持期数最多的读书电视节目。《我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就是基于《开卷八分钟》编纂制作的书籍。作为《开卷八分钟》的大当家,被媒体誉为“最具知识分子情怀的主持人” 梁文道涉猎颇广,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客观地将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达给读者。对于每日被各种榜单书讯狂轰滥炸、又苦于无从下手的人来说,这当然是值得倾听的声音。 在这本安静的小书中,梁文道以自己的视角评述了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王小波《黄金时代》、张爱玲《小团圆》、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金庸《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鹿鼎记》、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陈丹青《退步集续编》、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沉思录》、查尔斯•兰姆《伊利亚随笔集》、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等经典作品。主讲人厚积薄发,触类旁通,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 我读4

    作者:凤凰书品 编

    《我读4》基于凤凰卫视中文台《开卷八分钟》而来,该节目由学者梁文道主持,何亮亮、吕宁思、马鼎盛等主持人侧身其间。每天以八分钟时间介绍一本新书奇书,文学、历史、科学、财经、商业、宗教、人物传记等无所不包。以最有效的方式探究思想精髓,带读者进入一个个迥异奇妙的书中世界。《我读4》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达给读者。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主讲人以私享家的眼光,去为读者推介值得品读的好作品。这本安静的《我读4》,分为“就是不帮衬地产商”、“金色笔记”、“好色的哈姆莱特”、“用物理学找到美丽新世界”、“孔子的乐论”、“真爱的功课”几个部分,讲评的书囊括了文学、人文、科学、情感、经济。
  • 阅读的危险

    作者:钱穆 冯友兰等 文字,麦绥莱勒 图

    本书四大特色 教授多面的读书方法 生活中的人生哲学 精挑细选的深度阅读书目 引人入胜的趣味阅读 本书以大师为单元(篇幅),以大师的姓氏拼音为顺序,共计35篇。 每个篇幅含有四个内容:一、大师所写谈读书经验的文章;二、大师生平简介;三、有关大师的趣闻趣事;四、有关大师的深度阅读书目。 另外在每个篇幅之间插入麦绥莱勒的插图小说《没有字的故事》一至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