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哲学

  • The Natural Goodness of Man

    作者:Arthur M. Melzer

  • The Conservative Mind

    作者:Russell Kirk

  • 自然法

    作者:(法)马里旦

    这本小册子的目的是通过马里旦自己的语言,将他关于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的观点,介绍给读者。 第一章将向读者展示马里旦自然法理论的某些认识论背景。在本章中,马里旦提醒我们:禀赋知识(Knowledge through Connaturality)并不是道德知识所特有的。审美体验、宗教知识和基本道德知识中都包含禀赋知识。 在第二章,马里旦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什么是自然法;“自然”的两层含义是什么;我们又如何可能认识自然法。 第三章向我们详细讲述了自然法的特征、自然法与其他法律一如永恒法、普通法(或文明体共同法)、实在法——的关系。特别地,本章显示了为什么马里旦会认为后两种法律具有效力并在道德上具有拘束力。通过本章,我们还可以看出马里旦是如何从自然法理论过渡到承认诸自然性人权和义务的。 在第四章中,马里旦列举了从其自然法理论中推演出的诸种权利。尽管本书撰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时,但是马里旦所列诸权利却和1948年《联合国人权宣言》中所明确承认的诸权利大致相同。重要的是,马里旦对这些权利的构成、赖以为凭的道德原则、轻重排序以及赖以存在和实施的诸条件作了详尽的解释。如果马里旦的主张是正确的,那么就应当存在相当广泛的值得全人类尊重的权利。 以上就是对本书各章的简要说明。 图书目录 导论 雅克·马里旦:生平与思想 第一章 论禀赋知识 第二章 自然法的本体论要素和认识论要素 第三章 自然法和自然权利 第四章 自然权利 索引 文献 附录 自然法:死亡还要复活 译后记 本书共156页
  • 百年卢梭

    作者:袁贺 谈火生 编

    让-雅克•卢梭无疑是对近代中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西方政治家思想家之一,本书以“作为中国革命的象征性符号”和“作为契约论思想家”这样两种形象为线索,结合“自由与公民”、“公意”、“历史阅读的视角”等专题,收罗1914-2007年期间发表的20多篇文章。 所选文章既有晚清时期严复与章士钊的笔战,民国以来张奚若、张翰书、朱坚章这样一些著名政治学家对卢梭的精微阐释,也有王元化、朱学勤、崔之元等当代著名学者的交锋与反思,以及学界青年才俊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文章完整地再现了卢梭这位伟大的启蒙政治思想家对中国思想界的巨大影响,勾勒了中国卢梭研究的基本轨迹。本书对于政治学和中国近现代史从业人员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 厚薄之间的政治概念(卷2)

    作者:应奇,张培伦

    《厚薄之间的政治概念:政治与社会哲学评论文选》以当代政治哲学中最具争议的政治概念为线索,从中文世界享有盛誉的《政治与社会哲学评论》中选取十余篇文章,组成一个专集。其中既有对于若干基本政治概念的系统而不乏原创性的探讨,又有对于罗尔斯政治哲学这一当代显学中涉及的根本问题以及引发的争论的见解,还有对于政治概念的历史演化以及自由主义内外对于政治概念的不同看法的呈现。
  • Political Thought and History

    作者:J. G .A. Pocock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 a methodological inquiry Working on ideas in time Verbalizing a political act : towards a politics of speech Political ideas as historical events : political philosophers as historical actors The re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 towards the historiography of political thought The concept of a language and the métier d'historien : some considerations on practice Texts as events : reflections on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Quentin Skinner : the history of politics and the politics of history The origins of study of the past : a comparative approach Time, institutions and action : an essay on traditions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The historian as political actor in polity, society and academy The politics of history : the subaltern and the subversive The politics of historiography.
  • 厚薄之间的政治概念

    作者:应奇 等

    《厚薄之间的政治概念(卷1)》以当代政治哲学中最具争议的政治慨念为线索,从中文世界享有盛誉的《政治与社会哲学评论》中选取十余篇文章,组成一个专集。其既有对于若干基本政治慨念的系统而不乏原创性的探讨,又有对于罗尔斯政治哲学这一当代显学中涉及的根本问题以及引发的争论的见解,还有对于政治概念的历史演化以及自由主义内外对于政治概念的不同看法呈现。《厚薄之间的政治概念(卷1)》除了能够使读者对台湾地区政治哲学学者所主要关心的问题及其研究水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还可手此一编,对于代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脉络胡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和把握。
  • 政治哲学经典

    作者:

    目录 编选者前言 1柏拉图 论正义 洞穴隐喻 2亚里士多德 政治是最高的善 论公正 政治的公正 城邦是自然的 城邦的定义 城邦的政体 政治学的内容 3西赛罗 政治的生活与行动的生活 国家的定义与混合政体说 各种纯粹政体的不稳定性 自然法 成文法 法律的哲学基础 4奥古斯丁 5托马死?阿奎那 6尼克洛?马基雅维利 7托马斯?霍布斯 8约翰?洛克 9斯宾诺莎 10孟德斯鸠 11大卫?休谟 12让?雅克?卢梭 13伊曼努尔?康德 14埃德蒙?伯克 15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詹姆斯?麦迪逊 16杰利米?边沁 17黑格尔 18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 19约翰?斯图亚特?密尔 20尼采
  • 论柏拉图

    作者:(法)让-弗朗索瓦·马特

    《论柏拉图》系巴黎丛书蓝色系列之一种。 怀特海断言,西方的哲学传统只不过是柏拉图书页下方的一系列脚注而已……本书对柏拉图思想作了新颖独到的阐述。它试图论证这位苏格拉底的弟子如何通过对逻各斯(logos)作出辩证的阐述,并通过假设原型(eidos)的产生,将哲学建立起来。柏拉图的哲学既隐匿于神话叙述和科学论辩之中,又以戏剧对话的形式表白出来。无论洞穴的故事还是大西岛的传说,都是为了令人回忆起灵魂的形成与世界(cosmos)的范畴、统治城邦的法(nomos)与神话(muthos)的伦理教诲。
  • Politics and History

    作者:Louis Althusser

    The groundbreaking Marxist philosopher provides unique appraisals of major writers.
  • 我们时代革命的新反思

    作者:恩斯特·拉克劳

    本书是作者在多个不同场合和时间段发表的论文可汇集。本书主要分为五部分内容。本书在概念的阐释和说明方面也都较为详细。本书第四部分的访谈,非常有助于读者对“后马克思主义”学说基本概念的把握和理解,并有助于消除“后马克思主义”理解方面的某些误解。而本书第一部分在全书中的核心地位。拉克劳在此就“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关键问题和核心概念做了非常详细的阐述和解释。
  • 柏拉图与《理想国》

    作者:N.帕帕斯

    柏拉图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鼻祖式的人物。《理想国》为其思想的标志,它集柏拉图的政治学、伦理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于一体。本书为读者提供了详尽的指引和导读。   本书融介绍和分析于一体,既适合于初学者对《理想国》的中心思想进行提纲挈领的把握,也适合于那些对《理想国》已经有一定认识的专业人士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分析。在众多的《理想国》介绍和研究著作中·N·帕帕斯的这本代表作受到广泛关注和赞誉,以其鲜明的论述风格和深刻的启示意义,获得了独特的地位。
  • 政治的回归

    作者:谭安奎

    这一著作的中心论题涉及现代政治哲学的两个要紧概念。一个是“政治”的概念,一个是“中立性”的概念。前者古老,自有人群社会就有政治。后者新进,为现代社会、尤其是自由民主社会所特具或凸现。第一要紧的当然是“政治”的概念,这是任何政治哲学和理论都要遇到的。政治作为一种秩序,在其概念中含有某种规范的要素。政治要处理权力的问题,它虽由合群而起,或欲以合作为旨归,但必然包含斗争的内容。政治人常常会毫不犹豫地采取某种立场,为权力而斗争,或者还为理念而斗争。“(政治)中立性”的概念则主要是和自由主义相关。它意味着从某种观点看的政治对人们一视同仁,亦即对各种价值观念、信仰追求或者说综合的完备性学说或教义持一种中立的、不偏爱的,甚或是冷淡的态度。
  • 《王制》要义

    作者:(德)弗里德兰德,(美)克里格,(德)沃

    柏拉图作品的篇名译法既需要统一,也需要重拟。在本编中,我有意尝试一些我们认为更为恰切的译法——比如,《法义》而非《法篇》,《王制》而非《国家篇》或《理想国》。这些译法并非不可争议,相反,恰恰为了激发争议。 要搞清楚柏拉图说的是什么,必须首先从他如何说入手。如何说与说的什么没法分开。柏拉图的作品大多是戏剧,要么是演示式的,要么是叙述式的。惟有把柏拉图的作品重演示或叙述一次,才能接近柏拉图所要说的——换言之,惟有以柏拉图的方式才有可能理解柏拉图。 这里辑在一起的三篇论述,都是以复述柏拉图《王制》的方式来阐释《王制》,作者也都是有代表性的人物。 目录: 编者说明 克吕格《王制》要义 一 《王制》所关注的问题 二 《王制》的结构和情节线索 三 全书主题与结构对观 四 探究理想政制时的玩笑和严肃 五 政治、哲学、教育 六 为什么回到“诗”? 弗里德兰德《王制》章句 一 《忒拉绪马霍斯》 二 《忒拉绪马霍斯》的插入:充满敌意的反对力量 三 格劳孔和阿德曼托斯的发言:反对力量的新表述 四 国家共同体的起源 五 护卫者的教育 六 结束——临时的——城邦建造 七 寻找正义 八 二波浪头 九 《王制》的核心定律及其证明 十 哲人的教育以及哲人融入国家整体的教育 十一 败坏 十二 最后的攀登 十三 作品的神话线索 十四 柏拉图的理想国的存在方式 沃格林《王制》义证 一 《王制》的结构 二 向上的路和向下的路 三 反抗腐败的社会 四 建立秩序 五 秩序的瓦解 六 尾声
  • Liberalism without Illusions

    作者:Bernard Yack (Editor

    Well before her untimely death in 1992, Judith Shklar was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outstanding political theorists of modern time. An important figure in the reinvigoration of liberal theory since the 1970s, Shklar brought to life a complex world in which every vice has distinct political consequences and every virtue unavoidable costs. Her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liberal practices and institutions added psychological depth as well as a pragmatism to the liberal political imagination. In this collection of essays, 16 political theorists explore Shklar's intellectual legacy, focusing on both her own ideas and the broad range of issues that most intrigued her. The volume opens with a series of varied assessments of Shklar's conception of liberal politics. The second section, with essays on Descartes and Racine, Hobbes, Rousseau and Laski, emphasizes the relation between individual freedom and moral psychology in modern political thought. The third section addresses contemporary issues, such as the role of hypocrisy, offensive speech and constitutional courts in liberal democracies. The book concludes with an autobiographical essay by Shklar that provides a vivid sense of her singular voice and personality. The contributors to this volume are Bruce Ackerman, Seyla Benhabib, John Dunn, Amy Gutmann, Stanley Hoffmann, Stephen Holmes, George Kateb, Isaac Kramnick, Patrick Riley, Nancy Rosenblum, Quentin Skinner, Rogers M. Smith, Tracy B. Strong, Dennis F. Thompson, Michael Walzer and Bernard Yack.
  • Political Theology

    作者:Carl Schmitt

    Written in the intense political and intellectual tumult of the early years of the Weimar Republic, "Political Theology" develops the distinctive theory of sovereignty that made Carl Schmitt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and controversial political theorist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Focusing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olitical leadership, the norms of the legal order, and the state of political emergency, Schmitt argues in "Political Theology" that legal order ultimately rests upon the decisions of the sovereign. According to Schmitt, only the sovereign can meet the needs of an "exceptional" time and transcend legal order so that order can then be reestablished. Convinced that the state is governed by the ever-present possibility of conflict, Schmitt theorizes that the state exists only to maintain its integrity in order to ensure order and stability. Suggesting that all concepts of modern political thought are secularized theological concepts, Schmitt concludes "Political Theology" with a critique of liberalism and its attempt to depoliticize political thought by avoiding fundamental political decisions.
  • 强势民主

    作者:本杰明·巴伯

    《强势民主》是本杰明·巴伯教授对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理论进行深刻分析和全面反思的重要著作,同时也是我们理解当代西方不同民主理论流派的经典作品。《强势民主》在1984年首次出版后即对当代西方民主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而持续的影响。《纽约时报》曾经对巴伯教授的思想作出如下评论:“巴黎赋予参与思想以制度上和智力上的活力……他的独特贡献不在于其提出了有关立法的建议,而在于他勾勒出一种从可能出现的强势民主的实践来看待政治的方式……巴伯的研究是极富原创性的,同时也是极具挑战性的。”
  • 命运与审慎

    作者:陈华文

    本书基于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李维史论》以及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重要文本《曼陀罗》,在其历史和戏剧的双重叙事结构中,阐明他关于一对传统论题命运与审慎的革命性理解,从而对其学说做出整体性的一般解释。善变而非善意的命运女神在马基雅维里学说中的回归,影响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他在变动不居进而是历史的视域中理解道德和政治本质的方式;而要求直面命运的马基雅维里在其双重叙事中,诉诸典范的塑造以表达并传递他关于世事的诊断和药方: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的审慎学说。由于他对必然性的洞见,这个冷峻的药方兼具善行和恶行、人道与兽道。这使得其学说在古典的形式中表现出鲜明的革命性。勇敢无畏的马基雅维里面向古典,以轻佻戏谑的方式将人类引向现代世界的开端。
  • 古典正义论

    作者:程志敏

    本书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柏拉图的《王制》,这部著作被公认为西方政治哲学的第一经典,古典政治哲学几乎所有的思想和范畴在其中都有非常深入的探讨。 正如本书竭力要证明的那样:与现代“正义论”不同,古希腊的“正义”(主要)不是“论”,而是“法”和“行”。其余诸如德性、法律(如惩罚)、政治(如权利、敌友)、技艺、利他、幸福等等范畴,都可以在正义的框架下讨论,都寓于柏拉图的《王制》之中(当然也需要参考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
  • 美国革命的宪法观

    作者:(美) 麦基文

    1776年美国独立革命是美国史的枢纽性议题。为什么“同文同种”的北美白人殖民者会集体反叛英国议会和国王?为什么光荣革命确立的议会主权在北美殖民地不管用?为什么英国对北美长期的“轻徭薄赋”并没有换取政治忠诚?美国在革命之前经历了与英国议会怎样的宪法斗争?美国革命揭开了英国本土与殖民领地在大英帝国宪法理解上的何种分歧? 这些问题曾经长期困扰美国宪法学界和史学界。麦基文教授不避艰难,深入美国革命前的宪法斗争细节,探寻美国革命的思想动因和宪法先例,破解了大英帝国形成早期的宪制密码及其缺陷。 本书曾获1924年普利策奖(历史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