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近代史

  • 晚清政治思想史论

    作者:王尔敏

    十九世纪西潮东渐之际,两个世界、两种文明发生激烈撞击,受到西潮影响的开明士大夫中逐渐孕育出的与传统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新思想观念,若中西调和思想、托古改制论、中体西用论、外交思想、民主政治观念等。本书以大量的社会历史资料与思想史材料,回复到当时语境,检析思潮的相互激荡与社会文化观念的变迁,为晚清思想界绘一真实而深远的图景,同时包蕴着作者对中华传统与现代思潮的比较性省察,予人以丰富的启迪。该书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经典之作,深受海内外学界的高度重视。
  • 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作者:“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课题组

  • 走向自立之路

    作者:久保亨

    本书是日本著名经济史学家久保享教授研究中华民中经济史的代表作。 作者依据大量国内学者能以见到的日、英、美等国的档案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的有关档案和其他资料,以1937年抗日战争前南京国民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税收政策的变动以及币制改革的努力等为中心,探讨了在皮过程中错综复杂的国内外诸各关系战争前夜东亚的国际关系,指出南京政府恢复政治主权限和经济发展的努力以及受到的诸种制约,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梁启超传

    作者:吴其昌

  • 撕裂北京的那一年

    作者:毕耶尔·洛谛

    《撕裂北京的那一年》是一部让我们至今读起来犹觉心悸血涌的史实记录。书中记述了1900年八国联军铁蹄踏过的中国北方,在大沽口,在天津,在通州,在直隶,一路上超出今入想象的惊天惨景。这部书不是小说,不是追记,不是道听途说,更不是根据一堆“史料”摹写出来的,而是一部足称稀见的作者亲历、亲见的现场记录,像电影镜头一样为我们扫描了1900年八国联军占据中国北方的景象,但它绝不缺乏文学性,它是文学语言与史料价值的结合产物。
  • 重新思考中國革命

    作者:陳光興,孫歌,劉雅芳 编

  • 帝王学的迷津

    作者:羽戈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变色龙,先后效忠于清朝、中华民国、洪宪王朝、国民党、共产党,在君主与民主、专政与宪政、改革与革命之间辗转反侧,是什么造就了他一生多变,却万变不离医民救国之宗? 他是帝王学的传人,少时从大儒王闿运习帝王学,从此以帝师王佐自命,至死不忘“帝道”,然而究其平生,他与帝王师的梦想其实是渐行渐远,是什么导致了帝王学在近代中国的失败,抑或帝王学本身便潜藏病毒?…… 杨度曾主张君主立宪,与帝王学密不可分,周旋于二者之间,杨度说“非立宪不能救国,非君主不能立宪”。只是当宪政梦与帝王学发生冲突,需要他取舍之时,他往往选择后者。法治败给了人治,对权力的驯化败给了对权力的迷恋,宪政梦的光芒败给了帝王学的欲望。作者还认为杨度乃是一个书痴,其帝王学,更多表现为一种观念,并无机会去驾驭帝王,更谈不上运用权术。
  • 庚子使馆被围记

    作者:[英] 普特南·威尔(真名辛博森)

    作者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中国度过的。“庚子事件”期间,他从受困者的角度,用原生态的第一手材料澄清了许多相关的事实。在叙述个人经历之余,他以大量笔墨详细记录了自己对义和团运动的观察,也较少掩饰地写出了他所认定的真相和个人感受。这本“日记”不仅指正了涉及该事件前因后果的诸多关键点,而且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准确、全面地认识了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和意义。这是该书历经百年风雨的洗刷而价值不减的原因所在。
  • 狮龙共舞

    作者:庄士敦

    《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是英国人庄士敦众多关于中国的著述之一。全书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叙述了英国狮和中国龙在华北相遇的历史、英国狮在中国龙领地的作为,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和值得探讨的空间;生动地叙说威海卫的“历史、民间传说、宗教活动和社会习俗”,把威海卫的乡土社会、宗教信仰、民间习俗当做中国社会运行机制的缩影予以深入细致考察,并与世界各地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比较,较充分地阐述了人类进化的共通性,多角度评说儒家文化祖先崇拜是“中国社会大厦的基石”。作者尊崇儒学,甚至不惜笔墨为儒学创始人孔子的一些缺点辩护,多方论证基督教并不比儒学高明,极力反对用基督教文化改造中国民众信仰,可谓是近代来华西人中的“另类”。尽管书中许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评判、中国社会未来发展道路的见解多有商榷余地,但即使今天看来,也不失其有益的借鉴意义。
  • 辛亥革命实绩史料汇编 舆论卷

    作者:陈夏红选编,杨天石审订

    “辛亥革命实绩史料汇编”丛书简介(陈夏红选编,杨天石审订) 共4种:舆论卷、组织卷、起义卷和建制卷;每卷500千字,共约200万字。 主要内容以台湾地区“国史馆”编纂的《革命开国文献•史料》三卷本为基础,参酌中国大陆地区印行的各种稀见辛亥革命文献,择其精华汇编而成。舆论卷侧重于革命前革命舆论得兴起、论战、主张等;组织卷侧重于革命团体的发展和参与;起义卷围绕辛亥革命各地作战过程的细节内容组织史料;建制卷侧重辛亥革命前后对政治制度建设、军队制度建设、国家政权制度建设的措施及对后来社会发展的影响 。 《革命开国文献•史料》对于辛亥革命前后的各种文献有广泛的搜集与整理。原书分为总论、建国思想、革命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历次举义、武昌起义与各省响应、中华民国的建立等七篇,篇下以历史事件为序,分章、节编纂搜集相关史料文献。对于大陆地区史学界内外来说,其中有不少史料属于第一次面世。这亦是在中国大陆地区编纂此书的基本出发点。台湾史学家张玉法的“导言”,更是对辛亥革命的全过程做了详细的阐释与叙述。 编者为《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陈夏红先生。陈夏红以民国时期法律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访谈、口述历史、书评等各种形式,对中华民国史尤其是民国时期法律人的命运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握。通过初步的阅读,陈夏红对于《革命开国文献•史料》评价颇高。 “辛亥革命实绩汇编”初步按主题分为如下四卷: 舆论卷:本卷主要围绕辛亥革命之前各个报刊上发表的舆论动员与思想论战编纂而成。 组织卷:本卷主要关注辛亥革命之前各个革命团体的萌芽、发展与壮大。 起义卷:本卷主要关注辛亥革命之前的系列小规模起义的过程以及辛亥革命本身的全过程。 建制卷:本卷主要关注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建政初期在内政、外交、军事诸方面的应对措施。
  • 亲历中国革命

    作者:(英)埃德温•J•丁格尔

    《1911-1912亲历中国革命》主要内容简介:发生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距今已经百年。它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与最令人激动的事件之一,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埃德温•J•丁格尔编著的《亲历中国革命(1911-1912)》旨在概括地介绍1911年10月发生在中国武昌、汉口和汉阳那段人所共知的革命历史。大量涉及中国发生的这场革命的新信息和导致目前风起云涌形势的新事件,都是具有价值的。《亲历中国革命(1911-1912)》中包含着一些神奇的预言性话语,它给那些没有对中国政治作过研究的读者提供了大概的想象:当革命使几亿中国人突然觉醒时,这个国家会是什么样子。这本书,不仅对于研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学者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一般的读者也可透过作者的记述,感受百年前那场革命的现场。 《1911-1912亲历中国革命》: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亲自采访+第三方立场=最真实客观、最接近本来面目的历史! 一位普通在华外国人对当时时局的实地观察与切身感受,一位英国记者亲身经历的辛亥巨变!第一时间采访黎元洪、唐绍仪、萨镇冰、张彪、胡瑛等辛亥风云人物;70余幅战地照片,雪藏100年,首次公开出版! 当革命使几亿中国人突然觉醒时,这个国家会是什么样子? 请阅读埃德温•J•丁格尔编著的《1911-1912亲历中国革命》! 革命爆发时,我住在汉口,整个战争期间,我一直在汉口。当和谈在上海举行时,我离开这个革命中心去了上海。我是革命领袖黎元洪将军的私人朋友,因此在那段时间内,我一直从政治幕后得到独家新闻,这使我有可能写作发生在这个革命地区的主要活动,这些活动影响甚巨。 ——(英)埃德温•J•丁格尔
  • 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

    作者:桑兵

    相对于国际上汗牛充栋的拿破仑研究,孙中山学还有很多谜底有待揭晓。 透过孙中山,关注孙中山周围的陈炯明、戴季陶、胡适诸人,可谓连成一片,满目桑田。 人物研究的曲曲折折,个案与事件层层推进。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史上的枢纽式人物,经验与智慧超凡脱俗,为人 行事往 往逸出常轨;其活动与思想能够勾连同时代的大事要人,对研究者的见识与功力极具考验。作者在深入梳理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实证虚,通过了解孙中山周围的人事及其内在联系,具体掌握其每一言行的殊境、思维、潜意识甚至无意 识,力求达到了解之同情的境界。
  • 君主立宪之殇

    作者:解玺璋

    《梁启超传》作者解玺璋再续传奇! 晚晴政府以自强为标志的“自改革”缘何走到了尽头? 三权分立后,民国何以变成党国? 未来的中国往何处去?该怎么走? 清王朝的终结,中华民国的成立,不仅终结了一个朝代,而且终结了自秦以来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以及君主制内部一切“自改革”的可能性。 继《梁启超传》后,解玺璋再续传奇,从更深入的思想史研究角度入手,带着我们回到晚清时期,看我们的先人在那场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中是如何应对,如何思想,如何行动的。值得一提的是,西方列强、革命党、立宪派之间的拉扯、抗衡和冲击,以及三种力量与清廷旧势力之间的矛盾、纠葛和相互利用,都在本书中呈现出非常生动的面貌。
  • 转向自我

    作者:杨贞德

    近代中国政治思想中清楚得见一种吁求个人转向自我、从事自我改造的共同倾向。中国知识分子在寻求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解答上,从政治和社会领域转向了个人,强调个人的思想和态度在其中的重要性,强调以个人的自我改造作為迎向新局的基础。正是这一转向自我的取向,与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和进化史观相结合,共同构筑出近代中国思想上“个人”论述的基本型态。本书主旨即在说明这一“个人”论述的内涵,及其於梁啟超、胡适、陈独秀与梁漱溟思想中的不同具体展现。
  • 第二次中日战争史

    作者:吴相湘

  • 寻求中国民主

    作者:冯兆基

    政治民主化是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来最主要的潮流之一,也是中国自19世纪中叶以来仁人志士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以往史学界对中国追求民主的探索,多集中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民国时期的民主运动着墨不多。冯兆基所著的《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寻求中国民生》作者冯兆基认为,中国民主运动最强劲的势头出现在19291949年间,这一时期中,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政治活动家,高举起人权和宪政的大旗,以和平的非暴力手段,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寻求中国民生》考察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民主思想形成的内因和外因,对这一时期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追求民主的历史作了引入入胜的描述,为以后对这一时期中国民主运动的研究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 龙旗飘扬的舰队(甲午增订版)

    作者:姜鸣 著

    本书初版于1991年,详细记录和剖析了中国近代海军在晚清五十年间创建、发展及其衰落的曲折历史。作者对海防与塞防、海军发展战略、晚清政府与清流政治等,都有独到的观察和分析。注意吸收海战战役和战术细节,近代造船、舰艇工业的发育等海内外对近代海军多角度的研究成果,深入到海军建设的制度兴革,舰船军械的购买和制造,军队的教育训练、基地建设、经费收支等方方面面。 2002年增订本补充了李鸿章、沈葆桢、丁日昌与海军建设的关系,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前后的内部状况,清晰展示了近代海军同中国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联系。 2014年又逢甲午,作者对书中若干提法做了修正,补入近年新作数篇。主要揭示张佩纶、李鸿藻与李鸿章为发展近代海军所进行的复杂而鲜为人知的谋划,以及严复在北洋水师学堂的任职等等。 新版冠以“甲午增补本”,奉献给关心这段历史的读者朋友。
  • 晚清大变局

    作者:袁伟时

    中国时至晚清,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帝国的落日,折射出整个传统文化的痼疾。本书以中国社会转型的成败为基本线索,以中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物与思潮为中心,通过对晚清人物、重大事件和思潮的考察,反思这个历史时期留给后人刻骨铭心的经验教训;从中国转型的困境,追溯中西方中世纪社会的差异。
  • 观察中国

    作者:费正清

    《汉阅学术文库:观察中国》内容简介:一位西方的中国问题观察家对近、现代中国局势的观察与评论。这是对中国感情最深厚而成见最少的一位正直的美国学者的论著。全书主要围绕“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交往”、“两国的历史与发展”等中心问题展开,详细介绍了美国学者独特视角下的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 另:《汉阅学术文库:观察中国》也是费正清怀念其最得意弟子西奥多•H•怀特(白修德)之作。白修德因在1942年深入河南境内报道大饥荒而被中国百姓所熟知。
  • 近代中国的思潮与人物

    作者:黄克武

    本书为中研院学人文库丛书之一,内容包括公私观念与自由民主、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变迁、民国人物与思想三个部分。所收论文,涵及黄克武先生关于近代中国的思想、观念和人物等相关文稿,展现了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程中,知识分子如何与中、西多样思潮交织互动的历史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