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近代史

  • 帝国的回忆

    作者:《泰晤士报》

    ☆英国《泰晤士报》独家授权,国内首次出版 ☆外国人的视角,生动的叙述,客观展现中华民族在特殊年代里的探索与跌撞 ☆著名历史学家张宪文、杨天石、王开玺共同推荐。 本书选译《泰晤士报》1901-1911年发表的关于清末改革的一系列报道,以《泰晤士报》的视角,再现了清王朝最后十余年的内政与外交。内容涵盖了这一时期晚清的重大事件,如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出逃、《辛丑条约》的签订、李鸿章之死、禁烟运动、新政、新式学校的建立和发展、废除科举制度的改革、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之死和他们死后的政治安排、宣统皇帝即位、醇亲王载沣摄政、袁世凯被赶出朝廷、张之洞之死、清末立宪思潮、各省谘议局的设立、武昌起义爆发和扩展、袁世凯出山镇压武昌起义等事件。作品视角独特,论述详细深刻,既是一份珍贵的史料,又构成了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中国晚清史。
  • 近代史上的鸡零狗碎

    作者:张鸣

    《近代史上的鸡零狗碎》主要内容:军阀之脸谱,武夫之性格,文人之脾气,皇宫之隐秘,女人之别样,重臣之分量,张鸣品人,勾勒晚清至民初之人物群像图。
  • 怀柔远人

    作者:[美] 何伟亚

    《怀柔远人》的主题是清代礼宾与1793年马嘎尔尼英国使团,书中分别考察了清朝与英国对遣使事件的叙述,以便强调双方不同的实际操作模式与观念框架。在批判性地评介了其他有关清代外交关系的观点之后,第2章提供了一个对清帝国及其统治状况的全景式的考察,第5章也谈到这个问题,并特别关注宾礼。第3章讨论18世纪大英帝国国内文化背景,展示在知识贵族中普遍流行的“外交、贸易及对中国的了解”。第4章重新检讨马嘎尔尼勋爵对觐见过程前前后后的叙述。第6章和第7章透过清朝的礼仪和统治观念来审视清朝有关这次觐见的记载。第8章把双方的叙述列在一起,合而观之。第9章,在对这次清英相遇做出一些总结之后,回顾了中西关系史中对马嘎尔尼使团的研讨。
  • 民國乃敵國也

    作者:林志宏

    20世紀中國最重要的轉變是帝制的結束。這項改變使得中國政治、社會、經濟、文化與思想產生複雜的現象。其中,辛亥革命後的一群人物--清遺民,他們的政治認同和態度格外值得關注,是選擇舊體制、抗拒新時代新思潮的代表。這些人包括有晚清變法派的康有為、發動復辟事件的張勳、以行事「怪異」而聞名的辜鴻銘、翻譯西洋文學的林紓、影響現代中國史學的羅振玉和王國維、詞學家朱祖謀和鄭文焯,以及成為「滿洲國」總理的鄭孝胥。 本書透過遺民在民國後的活動和儀式、個人╱集體的著作書寫、政治主張和思想,還有輿論角度下檢視的形象及其變化,探討他們的行為與動機。作者希望理解近代中國自傳統邁入現代後,如何從王朝專制邁向民族國家的歷程,還有內在變化的動力。
  • 晚清七十年 【贰】

    作者:唐德刚

    《晚清七十年》 人物與時代交互作用的歷史鉅構 長江三峽的曲折動盪,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中國自然史上的潮信地帶;「鴉片戰爭」,開啟了晚清滄桑的序端,也為19世紀後半一段段外強進逼,寫下了中國二千年一遇的「社會文化大轉型」現象。在旅美史學大家唐德剛的慧眼中,「人文史觀」一如「自然史觀」,1840年的一場戰役不僅掀起了中國社會政治型態的大變革,也使歷史潮流中的三峽,尤需歷時二百年的詭譎動盪,方能進入壯闊的太平洋。 這場轉型之旅,唐德剛交融三峽史觀與人文探索於《晚清七十年》,成就一部客觀而深入的中國近代史書,為國內當前空乏的史書出版挹注巨浪。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第一卷 斷裂與延續

    作者:楊奎松

    一套忠於史實、觀點開放的中國當代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每卷約六十萬字、八百頁; 完整反映出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至1981年的發展全貌。 ‧ 各卷作者均是長期從事中共黨史和國史研究專家,多次研討,分工撰寫,歷時七年;各卷獨立成篇,又首尾相貫。 ‧ 以中央及地方檔案史料的發掘和最新研究成果為基礎,對關係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的重大史實作出詳盡考訂和分析。 ‧ 以時間為經,重大事件為緯,通史與專題相結合。既有反映高層決策和鬥爭的重大事件揭示,又有表現芸芸眾生的喜怒哀樂、社會風貌和流行思潮的生動畫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是目前最具規模的大型中國當代史研究著述,是中外各圖書館、大學、研究機構,以及學者和教師的必備參考用書。 本套書的特點: ‧ 十一位功力深厚的中國當代史家 ‧ 歷時七年,合力撰述,總逾六百萬字 ‧ 全景式歷史紀錄,通史與專題結合 ‧ 倚重檔案、考訂詳盡、辨析充分、觀點開放 十卷目錄及第一批出版六卷的內容和作者簡介: 第一卷 斷裂與延續(即將出版) Ÿ ISBN 978-988-172-741-1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1949-1952) 楊奎松 第二卷 向社會主義過渡(即將出版) Ÿ ISBN 978-988-172-742-8 ──中國經濟與社會的轉型(1953-1955) 林蘊暉、辛石 第三卷 思考與選擇 Ÿ ISBN 978-988-172-743-5 US$55 ──從知識分子會議到反右派運動(1956-1957) 在共和國的歷史上,1956-1957年被稱為「多事之秋」。作者充分利用十幾個省市的檔案、俄國解密檔案、當時的報刊雜誌、當事人的口述記錄和回憶錄,以及現有的研究成果,對中共中央知識分子會議的目標和結果、蘇共二十大在中國的反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方針的提出和推行,中共八大的作用和局限,中國在波匈事件中的角色和影響,整風反右運動的起因、轉變和結局等一系列重大歷史過程,作出翔實的描述和分析。 第四卷 烏托邦運動 Ÿ ISBN 978-988-172-744-2 US$55 ──從大躍進到大饑荒(1958-1961) 究竟毛澤東提出的超英趕美戰略,如何在中共高層取得統一,又何以得到基層群眾的積極回應?一再縮短的趕超時間表是如何編織出來的?在發動大躍進的過程中,有多少中共省級領導人被打成了右派分子?1958年的中共軍委擴大會議為甚麼要拿粟裕開刀?1959年在廬山罷黜彭德懷的真實原因何在?造成大饑荒的主要原因是天災,還是人禍?大饑荒的非正常死亡人數究竟有多少?為挽救危機,中共中央又採取了哪些措施?本卷依據第一手資料,作出詳盡敘述和剖析。 第五卷 歷史的變局 Ÿ ISBN 978-988-172-745-9 US$43 ──從挽救危機到反修防修(1962-1965) 從1962年起至文化大革命發動前夕,是一個色彩紛呈、複雜變幻的時段,有人稱其為「變局」。這種「變局」,是在大躍進運動遭受重大挫折、外部世界對中國施加愈來愈大壓力的局勢下,中國人在理論、觀念、政策作出一系列求變求存的調整和應對而發生的。它根本改變了60年代中國歷史的走向:那些最為重大、最為精彩的政治變動和思想流轉,都發生在這個時段;同時,它又開啟了更為激烈變動的十年。 第六卷 「砸爛舊世界」 Ÿ ISBN 978-988-172-746-6 US$55 ──文化大革命的動亂與浩劫(1966-1968) 本卷簡明地描繪出1966年5月至1969年4月文化大革命的全景圖像與過程:從1965年底批判《海瑞罷官》至1969年4月召開九大期間,文化大革命從發動到形成高潮,從奪權到天下大亂,到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成立革命委員會,到最後召開九大。作者批評文革研究中不實事求是、為尊者諱、粉飾歷史、大而化之等弊端,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一切從史料出發,力求還歷史之本來面貌。 第七卷 新秩序和新衝突(即將出版) Ÿ ISBN 978-988-172-747-3 ──從中共九大到林彪事件(1969-1971) 高華 第八卷 難以繼續的「繼續革命」 Ÿ ISBN 978-988-172-748-0 US$55 ──從批林到批鄧(1972-1976) 1972年至1976年文革結束,發生了一系列至今仍眾說紛紜的重大政治事件,例如毛澤東曾考慮哪些人當接班人?周恩來為甚麼要做痛苦的反省?中阿、中越為甚麼翻臉?譚甫仁中將為甚麼被刺殺?公安部長李震是自殺還是他殺?毛是否因「紅都女皇」事件要把江青攆出政治局?周恩來對美國人說了些甚麼而被批判?八大軍區司令對調是防備誰?批鄧是毛的決策還是「四人幫」的挑撥?「一生中做了兩件大事」是毛的遺囑嗎?誰首倡粉碎「四人幫」鬥爭?「四人幫」有沒有政變計劃?作者利用檔案資料,一一嚴肅考辯,揭示箇中真相。 第九卷 革命的終結(即將出版) Ÿ ISBN 978-988-172-749-7 ──從「階級鬥爭為綱」到「經濟建設為中心」(1976-1978) 韓鋼 第十卷 歷史的轉軌 Ÿ ISBN 978-988-172-740-4 US$55 ──從撥亂反正到改革開放(1979-1981) 文革結束後,中共怎樣清理毛澤東的政治遺產,重新闡釋自己的意識形態,為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找到正當性?人們的思想如何不斷獲得解放?數以千萬計的冤假錯案如何得以平反?如何促成華國鋒下台,確立鄧、胡、趙新體制?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是怎樣起步的?改革為甚麼在農村率先取得突破?黨內黨外何以會出現民主化思潮?中共提出政治改革又何以迅速地退縮?對於歷史大轉軌中頻繁出現的各種意識形態爭論和衝突,作者都盡可能依據第一手資料作出詳盡敘述。 “把当代中国惊心动魄的岁月转化为历史著作,是对中国历史学家的考验。”(总序)

  • 杜月笙传(上.中.下)

    作者:章君榖 著,陆京士 校订

    台湾《传记文学》杂志唯一正式授权版本。 最权威的杜月笙传记,再现上海滩风华与民国恢宏历史 完整收录杜月笙其人生平史料,极具史料价值 历时十余年,详细采录杜月笙门人、亲属、好友的口述,历史小说名家章君榖执笔,杜氏得意门生陆京士亲为校订,著名历史学家沈云龙为全书更正。 生花妙笔,奇人奇事,厚重、流畅、大激荡、大智慧,读来不忍释卷。 杜月笙出身市井,不识之无,以一介平民,名满天下。其人一生事迹充满传奇与神秘气氛。杜氏重然诺,片言解纷,其一生是大时代、大熔炉中的火炼。 ——刘绍唐(《传记文学》创办人) 杜月笙(1888-1951) ,名镛,号月笙,近现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上海三大亨”。 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帮助蒋介石镇压工人纠察队,诱杀上海工人运动领袖。1929年出任法租界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当时法租界最高的社会职务。 抗战期间,杜月笙积极组织劳军活动。曾为八路军采办防毒面具、通讯器材。上海沦陷后,杜月笙迁居香港,继续从事抗日活动。震惊中外的“高陶事件”,即为杜月笙与戴笠共同成功策动。 抗战胜利后,帮会的作用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杜月笙只得致力于向工商、金融、交通、文化、新闻等各业中发展势力。国民党失败后,杜月笙再赴香港。1951年8月,在病榻上备受折磨的杜月笙,散尽钱财,将仅存的10万元现金分遗家属后,离开人世。 这部《杜月笙传》,系上世纪50~70年代港台文坛知名作家章君榖的长篇纪实作品,经过详细采录杜月笙身边门人、亲属、好友等口述的杜月笙生平行迹,多加背景资料的扩展和演绎,几经增删修改,并经口授者们集体讨论、认可而后,由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印行。该书出版后,被认为是有关杜月笙其人生平最权威、最完整的传记,颇具历史参考价值。
  •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

    作者:杨天石

    本书为作者继《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1》、《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2》之后又一研究蒋介石日记的成果精选。作者以其一贯的尊重史实、严谨求真的研究态度,对史实条分缕析,不仅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蒋介石,更是要以这些日记为线索,发掘出一个又一个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全书主要内容分为抗战时期、国共谈判、战后中国、退守台湾等四部分,通过引述和研究蒋介石日记及其他相关资料,就相关历史时期蒋介石亲历的重要事件进行了深入详细的分析解说,提出了具有学术价值的观点和结论。 内容包括绥远抗战与蒋介石对日政策的转变,蒋介石与德国内部推翻希特勒地下活动补述,蒋介石收复新疆主权的努力,蒋介石为何拒绝在《延安协定》上签字?蒋何以邀毛、毛何以应邀?1946年政协会议为何功败垂成?蒋介石推荐胡适竞选总统前后、蒋介石枪毙孔祥熙亲信及其反贪愿望、蒋介石与蒋经国的上海“打虎”、蒋介石与钓鱼岛的主权争议、陈洁如回忆录何以尘封近三十年、蒋介石联合苏联谋划反攻大陆始末、尼克松竞选与蒋介石与宋美龄晚年的感情风波等。
  • 军绅政权

    作者:陈志让

    本书为北洋军阀史研究的经典论纲性著作,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军绅政权的形成及军阀时期社会的种种变迁,重点讨论了政治的离心力、军阀的地区与派系斗争、宪法与传统、财政与军费等问题。作者认为,1895年以前,中国是绅军政权,这之后到1949年以前,是军绅政权。军绅政权因为派系与地区两方面的矛盾,不能统一中国。在思想上,他们对近代文化最大的让步不过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行动上,互相混战,横征暴敛,摧残新兴事业,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 唤醒中国

    作者:费约翰

    《唤醒中国:国民革命中的政治、文化与阶级》这部富有创见的著作首次将中国之觉醒再现于人们眼前,并把该问题置于近代中国之崛起这一大背景中加以论述。《唤醒中国:国民革命中的政治、文化与阶级》分析了中国的觉醒与中国人民的觉醒之间的联系,前者是一种历史表述,后者乃是建立了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的政治技巧。作者试图告诉读者,当我们说中国在20世纪像“睡狮醒来”时,我们究竟在表达什么意思。
  • 三百年来伤国乱

    作者:庄秋水

    本书内容主要涉及晚清民国大乱局下的社会、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文风大气凝重,画面感极强,语言犀利老到,并注重史料的钩沉、考据,从各个历史事件中牵出对传统、历史的的思考和回溯。其质疑历史、还原历史真相,以之关照现实当下的写作态度至为难得。作者以睿智优美的文字将过去300年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化一一呈诸笔端,洞察力深刻却不炫耀,行文恣肆,余味无穷。
  • 辛亥·计划外革命

    作者:雪珥

    《辛亥•计划外革命:1911年的民生与民声》以1911年的中国作为大舞台,刻画了中央权威丧失,各种政治势力在改革的名义下忙于争夺权势;民营资本大举进入铁路投资,带来一地鸡毛;地方官场的明争暗斗,北京的政争混乱激烈,川路公司挑动民粹,会党势力与革命组织结合的纷乱景象,剖析了辛亥革命的起源真相。
  • 郑超麟回忆录(上下)

    作者:郑超麟

    《郑超麟回忆录(套装上下册)》是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郑超麟回忆录(上下)》是国民党时期原上海地委委员在参加党内反对派活动被蒋政权逮捕入狱,解放后任上海政协委员的作者,对早年从事政治活动的回忆。
  • 中国的军阀政治

    作者:齐锡生

    本书是众多海外中国研究独树一帜的政治史力作。其原创性贡献在于,并未囿于传统的史学描述范式——把“军阀政治”视为由拥兵自重的武夫所组成的军政集团,聚焦于军阀的逸闻趣事;而是在占有丰富史料的前提下,以“权力均势系统”和“角色行为规则”为观照,试图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和社会心理等多重历史要素中,勾勒出全方位政治运作的多元图景。研究思路独特,创见迭出,融历史与理论于一炉。读者既可从中感知军阀个体的特殊行为惯习,又能从中把握政治生态演变背后的北洋式逻辑,堪称一部跨学科研究的经典之作。
  • 中国的内战

    作者:[美]胡素珊(Suzanne Peppe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胡素珊(Suzanne Pepper)的代表作,是西方学者较早对“国民党如何失去大陆政权”这一历史命题进行全面系统、客观中立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关于国民党失败、共产党胜利的原因,作者并不满足于以简单的因果关系进行解释,而是在中国内战的各个层面上对两党进行比较:与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关系,土地改革的措施,对工业的管理,财政措施等等。作者的论述基于对政策文件的认真剖析和对政策实际实施及其影响的综合考察,从而细微客观地揭示出共产党是如何抓住历史机遇、获得民心和政权的。 这是任何想要了解国共关系史,特别是想要了解当年执政的国民党何以会短短几年间就败给了“革命”的共产党的读者,非读不可的重要著作之一。作者的视野相当开阔,尤其是对1940年代后半期国共两党在社会政治层面的较量,做了很深入的考察与研究,给人深刻的印象。 ——杨奎松
  • 历史的进退

    作者:雷颐

    继《历史的裂缝》之后,中国知识人雷颐的又一部深具影响力的随笔集,收入发表于《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诸媒体的专栏文字。全书分为帝国斜阳、今昔人物、不是故事、公共空间四辑,作者一如既往,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串联起历史与现实。本书尤为关注集体记忆的形成,着力填充历史的空白。
  • 晚清七十年 【壹】

    作者:唐德剛

    歷史是條長江大河,永遠向前流動。在歷史的潮流裡,「轉型期」是個瓶頸,是個三峽。近一個半世紀中國變亂的性質,就是兩千年一遇的「社會文化大轉型」的現象,其間死人如麻,痛苦至極。不過不論時間長短,「歷史三峽」終必有通過之一日。從此揚帆直下,隨大江東去,進入海闊天空的太平之洋。 ■本書目錄 自序:告別帝制五千年 【壹】中國社會文化轉型綜論 一、中國現代化運動的各階段 世界性的現代化運動 我國現代化的內容與特性 階段性和「一次革命」論 孫中山「心灰而意冷矣」 不能落伍,也不可躐等 各階段及其主題 洋務和變法 「莫難於破壞」的「五四運動」 「拿一個主義做標準」 本末倒置的中共 抗戰後的新「主題」 大陸上在搞些啥子? 現階段,新主題 中共的工業化和死結 今後十五年的台灣 最後階段和文化反挑戰 二、中國國家轉型論提綱 三、外交學步與歷史轉型 我國古代國際公法的萌芽 小老婆決不許做大夫人 晏大使不入狗門 握手風波和季辛吉的中國飯碗 中國古代外交建制的轉型 只有理藩院,沒有外交部 耶魯、哈佛合縱連橫 也談談西藏問題 世界網路裡國語的將來 中國朝廷就是古代東方的聯合國 唐太宗征高麗,鄧小平懲越南 有個外交部,沒個外交政策 麻將台上四大賭客 毛比蔣還要土 飛彈不如老爸 分裂外交與統一武力 搞不過他,就同他合夥 枕畔之言重於「否決」 中國外交史上新的里程碑 王爾敏式的基本功 四、論中國大陸落後問題的秦漢根源 中國史學的三大主流 海外史家看中國古代史 「尋找真理」與「證明真理」 「奴隸社會」的實證和反證 「封建」的定義是什麼? 「中央集權文官制」的形成與特性 「重商主義」和「輕商主義」 「國家強於社會」和「輕商主義」 「主觀意志」抵銷「客觀實在」 「國家機器」是中產階級的剋星 工業化、現代化少不了「城市中產階級」 結論:沒有求證的假設 五、中國郡縣起源考(附跋) 兼論封建社會之蛻變 農業社會初期的人與地 土地私有與封建 封建的渣滓 縣 釋郡 郡與縣之關係 結論 跋 六、論帝國與民國之蛻變 「民國」政體的本質 「後封建」時代的中西之別 西方中產階級之自然形成 中國的「宗法傳統」和「家長制」 「集權」並不是「極權」 「健康的個人主義」 重農輕商的後遺症 傳統國家機器的週期性 「西化」、「現代化」與「階段性」 七、論帝國主義與晚清外患 「擴張主義」與「帝國主義」 封建末期的解放運動 「擴張主義」的「兩面性」 黃粱夢醒,天翻地覆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毒梟」 「鴉片戰爭」與「茶葉戰爭」 從「印度第二」到經濟第一 英帝政策的蛻變與法帝的「非洲模式」 疆土帝國主義的俄羅斯 日本的「歐羅巴社會」所謂「勢力範圍」的因因果果 海約翰搞「門戶開放」的鬧劇 八、論「轉型期」與「啟蒙後」 初民部落生活的特徵 「國家強於社會」的東方模式之形成 從「千年不變」到「十年一變」 「突破」與「轉型」的規律 「漢族中心主義」與婆媳循環 「自由平等」是社會力量平衡的結果 「十年一變」是「轉型」的階梯 「定型」和帝國主義的關係 向「歐洲中心主義」逐步讓位 「對立」、「統一」和「階段性」 從全盤西化到如何西化 胡適的兩大「突破」 水清無大魚 「一國兩制」和「半盤西化」 也是「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 「啟蒙後」的顯學 吾友歐陽哲生博士 九、胡適的大方向和小框框 李鴻章的驚嘆,湯恩比的茫然 中國歷史上兩大「轉型期」 第二次「轉型」要轉出些什麼來? 處士橫議中的「胡適學」幾句瘋話,暴得大名 李鴻章的「四個現代化」 魏京生、康有為、孫中山 「西化」的最後階段:「全盤西化」 科技現代化只有一個,政治現代化花樣繁多 孫中山權「變」,胡適不「變」 臭烘烘和香撲撲 國民黨容忍「異黨」,共產黨「一分為二」 大方向和水的方向 瘡痍滿目的小框框 十、中國近現代史的拓荒者郭廷以先生 教我做research的啟蒙師 《萬有文庫》沒啥好書 定遠軍艦四砲齊發 洋書中竟有新天地 從海軍史到郡縣考 紐約接機以後 十一、中國近代目錄學的先驅袁同禮先生 先談談「轉型」 各行各業,各有啟蒙之人 傳統目錄學現代化的領導者 從北京到台北 引進「服務觀念」和服務科技 歷史三峽中的龍船競賽 西文漢學書目的重要性 過五關斬六將的「博士論文」 孫中山、毛澤東的「登月計畫」
  • 戊戌变法的另面

    作者:茅海建

    (戊戌变法史研究大家茅海建力作 戊戌变法真像康、梁所说的那样吗?“张之洞档案”透露的政治秘闻……) 戊戌变法的主要推动者康有为、梁启超,政变后避往海外,完成一系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著述,也成为后来研究戊戌变法的重要史料。毫无疑问,康、梁是当事人,他们的著述自然有着很高的价值,但他们著述的目的,不是为了探讨历史的真相,而是其政治斗争的需要,故在其著述中有着诸多作伪。康、梁作为政治活动家,此类行动自有其合理性,但给今日历史学家留下了疑难,若信之,必有误,若不信,又从何处去找戊戌变法的可靠史料?本书作者茅海建从新近披露的张之洞档案中试图还原戊戌变法的另面。 编辑推荐: 1. 作为晚清史研究大家,茅海建先生从张之洞档案中发现了戊戌变法的另一面,告诉你一个前所未知的康、梁。 2. 本书资料翔实,考据精深。 3. 本书中的很多细节引人入神、故事性强:比如六君子被捕,张之洞为何独独营救杨锐一人?张之洞为何给青年梁启超开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薪? 封疆大吏如何搜集京城及重要口岸的政治情报? 同情变法的地方实力派为何不支持康、梁? 地方官员怎样维护京城人脉关系? 六君子被捕,张之洞为何独独营救杨锐一人? 从朋友到敌人,张之洞心目中的黄遵宪 张之洞为何给青年梁启超开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薪? 书生议政参政为何总是结局凄惨? 老官僚如何不露痕迹地算计官场新秀?
  • 义理与事功之间的徊徨

    作者:杨国强

    我是沿着曾文正公、胡文忠公、左文襄公、李文忠公,……沈文肃、彭刚直、丁文诚、曾忠襄、刘忠诚、张文襄、翁文恭,以及李越缦、王湘绮、盛愚斋、张季子等等留下的奏议、书信、日记、诗文,具体地进入19世纪中国士大夫的真实世界和精神世界,并由此形成自己对于这段历史的理解和判断…… 在晚清中国的最后五十多年里,曾国藩和李鸿章曾前后相连地直面内忧外患的交迫而来,成为士大夫中自觉地身当其;中者。与曾国藩之能够以人格超越事功比,李鸿章则是因事功淹没了人格而见弱…… 曾国藩和李鸿章出自中国人的三千年历史过程,又在时势的逼迫之下成了回应世界历史过程的人。他们徊徨于两个历史过程之间,这是一种深深的历史困境和个人困境……他们在数十年强毅力行之后都是带着一腔不甘心的悲哀离开这个世界的。这种悲哀越出了一己之私,因此这种悲哀便成了中国近代历史的一部分。 ——杨国强
  • 民国人物过眼录

    作者:杨奎松

    这里的所谓“过眼”,倒不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的意思,其实是不拘一格随便谈的意思。因为这里所集的文章,既有学术论文,也有读史札记,既有讲演的现场录音稿,甚至也有带些“演绎”味道的历史纪实。总之是五花八门,没有体例上的一致性。包括专门的学术论文,笔者也尽可能地做了一些文字上的处理,即把它们尽量变得通俗、更好读一些。 让文字好读易懂,是笔者一向所追求的风格。不过,通俗到把史学论文变成纪实,并不是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