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科学史

  • The Beginnings of Western Science

    作者:David C. Lindberg

    When it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992, "The Beginnings of Western Science" was lauded as the first successful attempt to present a unified account of both ancient and medieval science in a single volume. Chronicl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ideas, practices, and institutions from pre-Socratic Greek philosophy to late-medieval scholasticism, David C. Lindberg surveyed the most important theme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cluding developments in cosmology, astronomy, mechanics, optics, alchemy, natural history, and medicine. In addition, he offered an illuminating account of the transmission of Greek science to medieval Islam and subsequently to medieval Europe."The Beginnings of Western Science" was, and remains, a landmark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shaping the way students and scholars understand these critically formative periods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t reemerges here in a second edition that includes revisions on nearly every page, as well as several sections that have been completely rewritten. For example, the section on Islamic science has been thoroughly retooled to reveal the magnitude and sophistication of medieval Muslim scientific achievement. And the book now reflects a sharper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Mesopotamian sci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eek astronomy. In all, the second edition of "The Beginnings of Western Science" captures the current state of our understanding of more than two millennia of science and promises to continue to inspire both students and general readers.
  • 希腊黄金时代的古代科学

    作者:乔治·萨顿(George Sarton)

    《希腊黄金时代的古代科学》内容简介:多年以前,在我的《导论》第1卷出版后不久,有一天,当我穿过校园时,我遇到了我以前的一个学生,我邀请他到哈佛广场的一个咖啡厅去喝咖啡。稍微犹豫了一下后,他对我说:“我买了一部您的《导论》,可是我从来没这么失望过。我记得您的那些讲座,它们都生动活泼而且丰富多彩,我希望在您的这部大作中看到它们有所反映,但是我只看到了一些枯燥的陈述,这真让我扫兴。”我尝试着向他说明我的《导论》的目的:这是一部严肃的、一丝不苟的著作,它的大部分根本不是打算供读者阅读用的,而是供读者参考的,最后我说:“也许我能写出一本更让你喜欢的著作。” 从那以后,我常常在构思这样一部书:它不仅应当再现我的讲座的文字,而且应当再现那些讲座的精神。它首先是为我以前的学生以及科学史家而写的,作为《伊希斯》(Isis)和《奥希里斯》(Osiris)的读者,他们都是我的伙伴,而且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和我一起工作或者以各种方式帮助过我。它也是为受过教育的一般人写的,但不是为语言学家而写的。
  • 宗教与科学

    作者:(英) 罗素

    这本《宗教与科学》,是罗素1935年的作品。出版的当时,就颇引人注目,到五六十年代,已多次再版,仍很风行。在罗素去世十年之后,再来读一读它,还是饶有兴味。 罗素是众所周知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但他不信上帝,对宗教神学持否定态度,他是一个非宗教主义者。罗素在这本书中,历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科学与神学的冲突和斗争,每次斗争的结局,总是科学战胜神学。宗教虽然始终不渝地为神学辩护,但它在科学进步面前,不得不一步一步退却,为上帝存在的论证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进行修饰和补缀。罗素的文采是负有盛名的,他的文章写得深刻而生动,机智又雄辩,他批判宗教神学的一些文章,很可以借用来作无神论宣传的材料。商务印书馆最近还出版了罗素另一本批判宗教的书:《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这是一本文集,收集了罗素从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的十五篇文章,和《宗教与科学》可以参照阅读,对罗素的非宗教思想会有更全面的了解。列宁主张利用十八世纪老无神论者的作品,对千百年来深受宗教愚弄的群众,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看来唯心主义哲学家批判宗教神学的书,也不是不可以利用。我们对罗素这本书抱有兴趣,主要也在此。 当然,罗素终究是唯心主义者,他对宗教神学的批判是不彻底的。罗素对宗教辩护者提出的“科学是不够的”、“科学不讲价值”一类说法,承认是对的,罗素说,“价值”问题确实不属科学探讨的范围,而且他还进一步说,“价值”问题首先不是知识范围的问题,因而它不是凭理智可以解决的。在罗素看来,科学只讲真伪,不管善恶,涉及“价值”一类伦理问题,是没有客观标准的。人们对价值持不同的看法,和人们对食物有不同的口味一样。既然科学管不了“价值”、“善恶”一类伦理问题,在这些问题上没有客观标准,也就是说伦理学不能成为一门科学,那么,宗教就有存在的余地和必要了。在这一点上,罗素和康德一样,限定知识的范围,给信仰留下地盘。罗素对科学的进步,持悲观主义的看法,虽然他肯定科学每战胜神学一步,就给人类带来一分幸福,减少人的“天生野蛮性”,但科学的发展,也给人类带来残杀手段更为厉害的战争灾祸,而且发展的趋势,将是愈演愈烈。人们在战争灾祸面前,遇到许多伦理方面的问题,这是科学本身解决不了的问题,因此,在这一点上,科学又恰恰给宗教的存在创造了条件。罗素还认为,科学发展的本身,就向科学的决定论提出了挑战。他指的是量子力学关于微观粒子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自由选择运动方向的问题,微观粒子的运动的不确定性使决定论在论证上出了漏洞,给意志自由论和宇宙目的论的论证开了方便之门。罗素认为,在理论上对决定论和意志自由论都可以驳难,各自在理论上的论证都不能自圆其说,因此,罗素说这二者都是形而上学,都不是科学可以证实的问题。显然,这样又给宗教留有余地。
  • 科学的旅程

    作者:[美] 雷·斯潘根贝格,[美] 黛安娜·

    揭开被科学辉煌成就遮蔽了的真实历史——科学史是一部由“正确”与“错误”“成功”和“失败”共同纺织的历史。 当前科学教育中最缺乏的是“批判性思维”训练,而我们这个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需要明晰而又具批判性的思考能力,以及把科学方法和原理恰当运用到我们时代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 剑桥科学史(第七卷):现代社会科学

    作者:西奥多·M.波特,多萝西·罗斯

    《剑桥科学史》是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迄今为止关于科学自身发展的一部规模最大的通史,中文版由大象出版社同步出版。出版这套书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权威的、紧跟时代发展的关于科学的记述(从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文字社会到21世纪初期),该书不仅会对专业学者大有裨益对普通读者也会很有吸引力。《剑桥科学史》共分八卷,前四卷按照从古代到18世纪的年代顺序安排,后四卷按主题编写。已经面世的是第七卷“现代社会科学卷”。 此卷介绍了18世纪以来关于社会科学的概念、实践、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历史。对于社会知识的历史发展,包括它的哲学假设、它的社会和学术组织,以及它与科学、医学、政治、官僚机构、宗教和各种专业知识领域的关系,作者们提供了新颖的和综合性的说明。全书共43章,约110万字,探讨了塑造社会科学的各种流派和传统、社会科学的主要学科的成就以及国际上关于东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社会科学的评论。对社会科学进入政府、企业、教育、文化以及社会政策等领域的研究,也是本卷论述的特点。本书是一部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文化史,它对社会科学诸学科参与开创现代世界的活动进行了分析。本书的撰稿人都是他们各自领域中世界一流的学者,参与了现代编史学和方法论的论战,而且都提出了他们自己独到的见解。
  • ACM图灵奖

    作者:吴鹤龄

    《ACM图灵奖: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1966-2006)(第3版)》介绍了51位ACM图灵奖获得者的工作和事迹。通过对20世纪下半叶及21世纪初有代表性计算机科学家的介绍,多方位、多视角地反映计算机科学技术半个多世纪来的发展历程。《ACM图灵奖: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1966-2006)(第3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程序设计语言、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和编译程序、数据库技术、计算复杂性理论、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计算机科学技术主要分支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概况。通过追寻成功者的足迹,给人以必要的启迪,读者可以从阅读《ACM图灵奖: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1966-2006)(第3版)》中吸取成长和成功所必需的养分。
  • 生命科学史

    作者:(美)玛格纳

    《生命科学史》一书,生动地描绘了生命科学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全书共十四章,分别介绍了生物学的起源、古希腊的科学与哲学、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以及解剖学、胚胎学、细胞学、微生学物、动物及人体生理学、进化论、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医学史的内容也有所反映。
  • 科学外史

    作者:江晓原

    江晓原编著的这本《科学外史》的内容包括:为什么孔子诞辰可以推算;天狼星颜色之谜;谁告诉了中国人寒暑五带的知识;三件奇物的复制问题;望远镜及其在中国的早期谜案和遭遇;羊皮书上的一场科学史奇案;作为养身之道的房中术;萨哈罗夫和福明海军少将的故事;科学家与电影人之同床异梦……
  • 19世纪物理学概念的发展

    作者:哈曼 (Harman)

    本书以不具备专门的物理和数学知识的读者所易于读懂的方式,简洁地说明了19世纪物理学的理论框架。作者哈曼博士对这百年时间里的重要概念和理论的进展进行了系统的讨论,着重讲述物理学家在机械论基础上千方百计地建立他们的理论的过程。 本书通过对19世纪物理学家所面临的概念问题的集中讨论,阐明了场论、以太、势力学在这百年里的地位,由于作者对他的学科所具有的正确的历史观,使他能够对这段时间里的科学发展以及出现的困难作出高度概括的说明,本书开头描绘了19世纪早期物理学的学科范围,再以爱因斯坦早期工作为结尾。 无论专家学者和科学史的学习及广大读者都会欢迎这一研究成果。它告诉你经典物理学和近代物理学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别所在。
  • 数学的源与流

    作者:张顺燕

    数学的源与流 作者:张顺燕 编者:张顺燕 数学的源与流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545 页 ·出版日期:2003年 ·ISBN:7040129302 ·条形码:9787040129304 ·版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中文: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 《数学的源与流》是北京大学数学素质教育课的主要教材。内容包括著名的数学问题、具有重要使用价值的应用问题,还包括数学的一些近代应用。 本此修订对第一版中的错误、遗漏进行了修改,对一些提法进行了规范,并增加了丁石孙先生对《数学的源与流》所做的序言。 《数学的源与流》立意新颖、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观点高、起点低,只要具备中等数学的基础就能读懂大部分内容;最后几章要用到初等微积分。 《数学的源与流》可作为大专院校数学素质教育的参考书,对广大中学教师提高数学素养也极有参考价值。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数学与人类文明 1.1.1 数学的内容 1.1.2 数学的特点 1.1.3 数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1.1.4 数学发展简史 1.1.5 现代数学发展的新趋向 1.1.6 计算机的影响 1.1.7 关于中等教育 第二章 数系 §2.1 无理数的诞生 2.1.1 自然数 2.1.2 代数结构的出现 2.1.3 逆运算的作用 2.1.4 有理数的稠密性 2.1.5 有理数域 2.1.6 第一次数学危机 2.1.7 历史意义 2.1.8 第一次数学危机的消除 2.1.9 层次 2.1.10 反证法 习题 §2.2 无限的比较 2.2.1 一段富有启发性的历史对话 2.2.2 对谈话的分析和解答 2.2.3 有理数集是可数的 2.2.4 实数集是不可数的 2.2.5 代数数 2.2.6 无限的算术 2.2.7 结语 习题 §2.3 复数 2.3.1 复数的引进 2.3.2 复数的几何表示 2.3.3 复数的三角表示和指数表示 2.3.4 复数域 2.3.5 乘方与开方 2.3.6 单位根 2.3.7 复数的确认 习题 第三章 连分数及其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3.1 从辗转相除法谈起 3.1.1 辗转相除法 3.1.2 连分数 习题 §3.2 连分数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3.2.1 为什么四年一闰,而百年又少一闰 3.2.2 公历的改革 3.2.3 农历的月大月小、闰年闰月 3.2.4 二十四节气 3.2.5 闰月放在哪儿 …… 第四章 素数定理与哥德巴赫猜想 第五章 从勾股定理到费马大定理 第六章 欧氏几何回顾 第七章 同余理论及其应用 第八章 分形与混沌 第九章 一笔画和邮递路线问题 第十章 代数方程式 第十一章 双曲几何的庞加莱模型 第十二章 微积分前期史 第十三章 实数理论 第十四章 极限、连续与积分 第十五章 数学模型 第十六章 外微分形式 第十七章 数学的真理性
  • 科学的社会功能

    作者:贝尔纳

    本书从社会学角度对一门以科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新科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全书共分为科学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及所能起的作用两个部分。作者从科学发展的历史状况、科学教育以及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外部条件、科学内部和发展规律,对科学的体系、结构、规划、管理和科学政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具体的论述。
  • 哥白尼革命

    作者:托马斯·库恩

    本书是一部科学思想史名著,包柯瓦雷的《伽利略研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库思深受到了柯瓦雷的科学史编史纲领影响,并突破了《伽利略研究》仅局限于科学内部史的研究方法,将科学置于当时的文化背景之下加以考察,开创了内部史与外部史的结合的编史纲领。本书不仅准确地详述了许多天文学概念和技术性细节方面和宗教方面的社会文化背景,内部史和外部史的因素十分自然地结合在了一起。突然袭击出了革命名元性的结构和意义。
  • 科学的历程

    作者:吴国盛

    这本书把自然科学的诞生与发展放在人类文明史的长河中描述,又把人类文明的产生作为宇宙演化的一部分来阐述,有助于读者弄清自然科学在人类文明中的位置,以及人类文明在宇宙发展中的位置,从而加深读者对自然科学史的了解。 《科学的历程》以西方文明和科学的发展为主线,同时讲述了东方文明和科学技术对人类进步的重大贡献。书中对埃及、苏美尔、印度和中国四大古代文明做了简明清晰的描述,继而用较大的篇幅详尽地描述了希腊文明,描述了自然科学和数学在古希腊的蓬勃发展。 书中描述了人类的宇宙观如何从毕达哥拉斯的“中心火”模型,演化到地心说,再演化到日心说的发展。还详细地描述了我们中国人了解不多的、古代西方的一朵灿烂的文明之花―――亚历山大科学院的成就。这座诞生于公元前200多年(相当于我国秦汉时期)的学术中心拥有动物园、植物园、演讲厅和藏书70多万卷的图书馆。国王还为科研工作者设立了科研基金。在那里工作的欧几里德创立了几何学,在那里成长起来的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这所科学院最令人惊讶的成就是造出了蒸汽机。后来,亚历山大科学院毁于兵火,稍微复兴后又遭到宗教迷信势力的多次打击,最终消失在封建社会的黑暗之中。 这本科学史还描述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如何经阿拉伯人和蒙古人传入西方,又如何为文艺复兴和科学的重新繁荣做出重大贡献。 书中描述了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等人对科学发展的贡献,以及宗教迷信势力对他们的打击和迫害。书中还描述了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对科学发展的巨大影响。 正是在革命的推动下,出现了现代的科学协会和科学院,促进了力学、热学、化学和电磁学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的改进和推广使用。这其中包含许多鲜为人知的悲喜剧故事。 《科学的历程》描述了相对论和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描述了原子弹的制造、卫星火箭和登月飞行。 此书不仅包括物理学的发展史,也包括化学、生物学和其它自然科学的发展史,是一本较全面的科学史著作。 通常科学史的著作比较枯燥,不讲述科学发现的生动细节。这本书的难能可贵之处是在讲述严肃的历史发展的同时,没有扔掉科学发展的那些生动活泼的细节,使得该书有更大的可读性和趣味性。阅读这本书,有助于年轻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宇宙观,有助于他们了解科学进步的曲折艰难,以及宗教迷信对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阻碍,有助于科学知识的学习。
  • 创世纪的第八天

    作者:[美] 霍勒斯·贾德森(Horace F

    本书共分三篇,内容包括:“DNA功能与结构:阐明脱氧核糖核酸(遗传物质)的结构”、“RNA结构的功能:破解遗传密码,发现信使”、“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蛋白质分子是怎样工作的”。
  • 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作者:罗伯特·金·默顿

    《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是科学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之作。十七世纪的英格兰是世界科学与工业之都,当时在那里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转折性事件。作者在《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中对当时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进行了精辟的定性定量分析,涉及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职业兴趣;清教伦理、文化价值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研究的动力,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科学文学及技术等许多问题。作者在《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中勾勒出了科学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基本轮廓,提出了它的基本命题。
  •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作者:Bill Bryson

    One of the world’s most beloved and bestselling writers takes his ultimate journey -- into the most intriguing and intractable questions that science seeks to answer. In A Walk in the Woods , Bill Bryson trekked the Appalachian Trail -- well, most of it. In In A Sunburned Country , he confronted some of the most lethal wildlife Australia has to offer. Now, in his biggest book, he confronts his greatest challenge: to understand -- and, if possible, answer -- the oldest, biggest questions we have posed about the universe and ourselves. Taking as territory everything from the Big Bang to the rise of civilization, Bryson seeks to understand how we got from there being nothing at all to there being us. To that end, he has attached himself to a host of the world’s most advanced (and often obsessed) archaeologists, anthropologists, and mathematicians, travelling to their offices, laboratories, and field camps. He has read (or tried to read) their books, pestered them with questions, apprenticed himself to their powerful minds.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is the record of this quest, and it is a sometimes profound, sometimes funny, and always supremely clear and entertaining adventure in the realms of human knowledge, as only Bill Bryson can render it. Science has never been more involving or entertaining.
  •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作者:(英)W.C.丹皮尔

    本书是一本科学史的经典名著。它名为“科学史”,实际上是一部科学思想的发展史,同时讲述了科学与哲学及宗教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发生的纠葛。对于了解科学本身深层次的意义及其与哲学、宗教等学科的关系不无裨益。
  • 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

    作者:恩斯特·迈尔

    《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成书于1982年,是有“二十世纪的达尔文”之称的进化生物学家恩斯特·迈尔的重要著作。进化生物学思想自创立至今已200余年,其间颇受争议。和任何一种科学思想所需要面对的问题一样,进化生物学同样需要面对厘清她发展的历程以及这一历程中与其他学派、思想之间关系的任务,从而梳理出思想发展的脉络,完善理论架构,回应质疑。无疑,恩斯特·迈尔的著作为这一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古今数学思想(四)

    作者:[美] 莫里斯·克莱因

    第四册的内容包括实数和超限数的基础、几何基础、19世纪的数学、实变函数论、积分方程、发散级数、抽象代数的出现、张量分析和微分几何、数学基础等。
  • 古今数学思想(二)

    作者:[美] 莫里斯·克莱因

    《古今数学思想》(第2册)论述了从古代一直到20世纪头几十年中的重大数学创造和发展,目的是介绍中心思想,特别着重于那些在数学历史的主要时期中逐渐冒出来并成为最突出的、并且对于促进和形成尔后的数学活动有影响的主流工作。本书所极度关心的还有:对数学本身的看法,不同时期中这种看法的改变,以及数学家对于他们自己的成就的理解。 《古今数学思想》(第2册)的一些篇章只提出所涉及的领域中已经创造出来的数学的一些样本,可是我坚信这些样本最具有代表性,再者,为着把注意力始终集中于主要的思想,我引用定理或结果时,常常略去严格准确性所需要的次要条件。本书当然有它的局限性,作者相信它已给出整个历史的一种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