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论书绝句(注释本)

    作者:启功

    每首绝句后另有短评,纵论历代书法名家及书法名迹传本的优劣及真伪,本书全部为启功墨迹,加释文,评注,附印历代书法名迹以配诗,最后附《论书随笔》和《论书札记》两篇。
  • 张充和诗书画选

    作者:张充和 作,白谦慎 编

    今年98岁高龄的旅美著名艺术家张充和女士,在中国传统诗词、书画、昆曲、音乐等方面均有精湛的造诣,是中国文人文化在当代的杰出代表之一。本书收录了她自选诗词二十首,书法作品二十余件,绘画作品十余件,是目前国内出版的一部最为全面地展示她的艺术成就的书籍。由旅美艺术史学家白谦慎先生撰写的作品说明,不但对她的艺术作了精到的分析,还描述了一些她的生活和创作具体情境的细节;汉学家余英时先生的长序高屋建瓴;散文家董桥亦郑重推荐,对读者了解张充和与她的艺术都甚有助益。附有少量插图和作者相关散文、照片。 充和早年是在古典教育的熏陶之下成长起来的,她在不知不觉中直接体现了中国艺术“以通驭专”的独特精神。充和的能事虽多,所精诸艺却非各不相关。以本书而言,诗、书、画“三绝”显然已融合为一,并且在同一风格的笼罩之下,展现出艺术创作的鲜明个性。这便是庄子所谓“道通为一”或孔子所谓“吾道一以贯之”。充和与中国古典艺术精神早已融化为一体。就这一方面而言,她在今天无疑是岿然独存的鲁殿灵光。 ——余英时 一洼砚田磨透历代书艺的风雨归路,一管彩笔蘸遍梦里山河的苍茫烟水,张充和先生是华夏传统文人精致文化最后一幅动人的刺绣:绵密的锦心经天纬地织满个人多少悲欣,家国多少阴晴。蓦然回首,灯火阑珊,这部《张充和诗书画选》已然伫立在历史微茫的月色下,博大如山,柔情似水:她牵挂的又何啻落花时节几个江南旧相识? ——董 桥
  • 爱情定则

    作者:张竞生 鲁迅 等著,张培忠 编

    1923年在名编辑孙伏园的组织下,以《晨报副刊》为园地,由北大教授谭鸿熙续娶陈璧君之妹陈淑君事件展开了一系列讨论。张竞生首倡其议,提出了爱情四定则,随后又不断参与讨论,成为当年轰动一时的事件。 使人知道夫妻是一种朋友,可离可合,可亲可疏,不是一人可专利可永久可占有的。希望此后,用爱或被爱的人,时时把造成爱情的条件力求改善,力求进化。——张竞生 钟先生也脱不了旧思想,他以为丑,他就想盖住,殊不知外面遮住了,里面依旧还是腐烂,倒不如不论好歹,一齐揭开来,大家看看好。——鲁迅 如果因为解释事实,不惜迁就学理,而遂作为爱情定则,那讲的学理是很靠不住的,不敢领教的。——许广平 在我们这个礼义之邦里,近来很流行什么无条件的爱情,即使只在口头纸上,也总是至可庆贺的事。——周作人
  • 寻找韩国之美的旅行

    作者:[韩] 裴勇俊 撰文/摄影

    本书的立意,即触碰、理解、体悟韩国传统文化,使更多的人(包括韩国本地人以及外国人)了解韩国的内核。本书作者一路拜访了许多传统匠人,其中既有闻名遐迩的漆器设计师、专业的韩服研究者,也有侍弄茶园的无名农夫、寂寥山寺的比丘尼……通过与这些人的缘分,以及传统工艺的再现,裴勇俊找到了“韩国之美”。 循着裴勇俊的“寻找”脉络,韩国泡菜、韩服、韩纸、陶瓷器、茶艺、寺院遗址、韩文、博物馆、韩屋……逐一展现在读者面前;旅行中,裴勇俊还亲自染布、制作漆器,亲手炒茶、酿酒、烧制陶器,亲身体验传统工艺的“手工制作”过程和一种“天然的生活”。如此地深入和细致,也是市面上普通旅行书少有的深度。相信读罢此书再去旅行,大家所找到的会是一个不一样的。 更可贵的是,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个男人的成长。裴勇俊是在寻找韩国传统文化,同时,他也是在寻找自己,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寻找和体悟,是裴勇俊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 2010-2012韩国观光年,裴勇俊是韩国形象宣传大使,在这个时点出版本书的中文版,无论是对“俊迷”,还是对广大旅行爱好者,或者对越来越多的希望了解韩国的朋友,本书都会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裴勇俊,一次不一样的旅行。
  • 老饕续笔

    作者:赵珩

    《老饕续笔》是赵珩先生继《老饕漫笔》之后的又一力作。 全书共四十篇,风格依然如《老饕漫笔》,用白描式的笔记体写食话,写口腹之欲,记风物人情,述历史掌故,亲切自然而优雅,流露出作者对精致生活的一份眷念。
  • 建筑文萃

    作者:梁思成

    《建筑文萃》是一本包括梁先生在建筑学有关诸领域学术思想的选集,着重收集了粱先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和解放后发表的关于城市规划、古建筑保护、建筑理论和设计等方面的文章和信函。《建筑文萃》并未收集那些只供少数专家研究的专著和科研报告,倒是收集了不少梁先生为报刊写的科普作品,所以也适合于有兴趣了解和欣赏建筑艺术的读者阅读。
  • 论书绝句

    作者:启功

    《论书绝句》(增补本)收录著者历年来评论书学的七言绝句一百首。每首绝句后另有短评,纵论历代书法名家及书法名迹传本的优劣及真伪。辞简而意周,见解每有独到处。附印书法名迹,可供书法爱好者参考。短评也是小品文佳作。可供阅读欣赏。
  • 改革:反思与推进

    作者:《读书》杂志编

    《读书》创刊于1979年,是一本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杂志。《读书》关注书里书外的人和事,探讨大书小书涉及的社会文化问题,推介不同知识领域的独立思考,展示各种声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向以引领思潮为己任。是中国三十年来思想文化变迂的见证者。 本书主要反映这些年《读书》围绕中国的经济改革所作的关于三农问题、国企改革问题、经济与道德和公平与效率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讨论与争鸣。
  • 华夏美学·美学四讲

    作者:李泽厚

    华夏美学,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美学;它的悠久历史根据在于非酒神型的礼乐传统之中,它的一些基本观点、范畴,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它所包含的矛盾,早已蕴含在这个传统根源里。从而,如何处理社会与自然、情感与形式、艺术与政治、天与人等等的关系,如何理解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成为华夏美学的重心所在。 本次出版的修订插图本,是作者李泽厚先生在《美学三书》的基础上,对全书文字作了最新订正。全书插图的选配侧重中西比较,以凸显华夏美学的非酒神型特征,与《美的历程》《美学四讲》修订插图本共同构筑了一片完整统一而丰富多彩的美学园地。 华夏美学,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美学;它的悠久历史根源在于非酒神型的礼乐传统之中,它的一些基本观点、范畴,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它所包含的矛盾,早已蕴涵在这个传统根源里。从而,如何处理社会与自然、情感与形式、艺术与政治、天与人等等的关系,如何理解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成为华夏美学的重心所在。
  • 拥抱战败

    作者:[美] 约翰·W·道尔

    本书是作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结束后的日本的杰出研究。书中大量引用日文材料,并有数十幅精心挑选的档案照片。它是关于长达六年之久的美国对日占领最完整、最重要的历史著作,而这一占领对日本社会的所有层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描述了占领期间日本的转变。作者对该时期日本流行文化——歌曲、杂志、广告甚至笑话——的分析极为精彩。作者被称为“美国关于太平洋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现了西方与东方、胜利者与战败者之间丰富而激烈的相互作用,涉及的层面从操纵裕仁天皇的命运到各阶层的男男女女的希望与恐惧。这本书已经被认为是这个领域内基准性的研究成果。
  • 忆往说趣

    作者:王世襄

    王世襄先生爱好极其广泛,从文物书画到花鸟鱼虫都是他的研究对象,于是三教九流凡有同好者,皆为朋友。有陈梦家、梁思成、沈尹默、张伯驹、溥雪斋、张光宇这样的大家,也有逮蛐蛐的傅老头、小饭馆的老板常三、香山的“蘑菰王”、养鸽子的王熙咸等好玩儿的同道。于是回忆有趣的朋友,就说到了有趣的事;回忆有趣的事情就要讲到有趣的朋友,于是,关于家具的趣事,关于字画的趣事,关于饮馔、关于花鸟鱼虫的趣事,由王世襄先生款款道来,其中的甘苦喜忧跃然纸上,把读者带到渐渐远去的故事之中。
  • 谈古论艺

    作者:王世襄

    与《忆往说趣》相比,这本书中的文章绝对“学术”,可以说是集考证、审美、分析、评价于一炉,但是,于此道有兴趣的人或者想了解其中奥妙的人读来,却很有吸引力。作为明式家具研究的权威,“家具”自然是第一章。开篇《明式家具的“品”与“病”》,文字与实物结合,堪称是家具审美的教科书,既即经典,又通俗;《谈几种明式家具的形成》是王世襄先生多年考证的心得,却向世人普及了有关的知识。如今喜欢到古玩市场淘换点东西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不见得都是行家里手,但是喜欢。那王先生的《望气与直觉》就不能不读,那里有他几十年玩儿古董、工艺品的经验结晶,当然,要玩儿到他的水平,绝非易事,除多看、勤记之外,还要多了解相关的知识,两者相辅相成,方可玩出味道。至于专门从事工艺美术学术研究的人,更是案头必备之书。
  • 江岸送别

    作者:[美] 高居翰

    朱元璋推翻蒙元政权,建立明朝以后,却也带来了一段腥风血雨的统治,许多文人画家都落得了身首异处的凄惨下场,形成明初画坛的空白时期。本书探讨明代初期与中期的绘画发展,除了讨论明代画家如何赓续元代的绘画成就,寻求创新之外,也探讨了宫廷绘画与浙、吴(苏州)、南京等地方画派的表现及其发展。书中对于画家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其绘画风格的关系,也有极为精彩透辟的讨论。
  • 世说新篇

    作者:黄苗子

    “苗老汉聊天”是作者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小品随笔自选集。 作者言:老汉一生遇的好人多,坏人少,结识的师友都是好人、奇人、 “酷”人、“绝”人。这些好人、奇人、“酷”人、“绝”人中,有学者,如叶恭绰、陈寅恪、启功、王世襄;有作家如郭沫若、郁达夫、聂绀弩、吴祖光;有画家,如齐白石、徐悲鸿、丁聪、黄永玉;有表演艺术家和音乐家,如梅兰芳、石挥、侯宝林、戴爱莲、张权;还有儿时的朋友和老街坊。作者把他们的好、奇、酷、绝端给了读者。
  • 读书札记三集

    作者:陈寅恪 著,陈美延 编

    内容包括“高僧传初集之部”、“高僧传二集之部”、“高僧传三集之部”、“高僧传笺证稿本”等。
  • 在语词的密林里

    作者:陈原

  • 金明馆丛稿二编

    作者:陈寅恪 著,陈美延 编

    内容包括《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三论李唐氏族问题》、《论许地山先生宗教史之学》、《李唐氏族之推测》等63篇文章。
  • 萧翁谈乐

    作者:萧伯纳

    亨德尔自有他的魅力。一旦他的乐曲把上帝定在永恒的位置上,无神论者就会被打得哑口无言;即使你鄙视这样的迷信,可上帝仍在那里,并经亨德尔之手而变成永恒……当他给你讲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的故事时,“整个民族都精神抖擞,没有一个倒下”;你若想说总有一个患了感冒的吧,那也是白塔,亨德尔绝不允许有这样的疑问……管弦乐队那简单、急促的和弦伴奏更是让你无话可说,不得不服。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每个英国人都相信亨德尔在天堂身居高位的原因。 在涉及英雄主义、激情、暴烈等极端因素的音乐领域里,所有别的音乐都是那么亢奋与激烈,惟有莫扎特一人表现出彻底的沉着和冷静。在其他作家用铁掌狠狠抓住栏杆,并以独眼巨人般的重击狠敲它们时,莫扎特却永远对它们施以润物无声般的轻锤。在相似灵感的同样压力下,其他作曲家会把提坦写得抽风,而莫扎特却能考虑周全、举重若轻,把庞然大物写得春风化雨、简洁明快。 假如音乐对你而言只是一个光荣的梦、一种超越一切诗歌的陌生语言、一曲天使的欢歌、一团用惊魂慑魄的和声之雷将天国的闪电射入灵魂深入的乌云的话,那么尤其对你而言,李斯特无论弹什么——无论是对流行歌曲作即兴变奏,还是为你忠实地再现巴赫的半音附《幻想曲》,都会使你感到里面有人类内心最神圣的意志之声在说话。 ——萧伯纳
  • 唐诗说

    作者:蔡志忠

  • 读书札记一集

    作者:陈寅恪 著,陈美延 编

    《读书札记一集》的内容包括“旧唐书之部”、“新唐书之部”等。